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Spotify是平台還是媒體?

◆  俄烏之戰 翻動世界棋局
◆  明斯克協議 慕尼黑協議翻版
◆  戰爭啟示 相信兩岸都看懂了
◆  情理之外 意料之中 烏戰結局:戰略妥協 小國之道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Spotify是平台還是媒體?
◆  台鐵公司化 專業上得了列車嗎
◆  九合一風起 228怎是和平紀念日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Spotify是平台還是媒體?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周韻采(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尼爾楊(Neil Young)這位得過數次葛萊美獎的搖滾樂大咖,在最近與播客喬羅根Joe Rogan)對戰中敗陣了,因為串流音樂平台 Spotify 對尼爾要求二選一的回應竟然是留下喬,儘管他的播客秀 ”The Joe Rogan Experience” 引起二百餘位專家學者的連署,抗議其散播新冠疫苗的不實訊息

顯然,Spotify 的決定是基於經濟理性計算而非社會輿論壓力。尼爾在 Spotify 的追蹤者約二百四十萬,月活躍聽眾約六百萬,但在其他平台如 Apple、Amazon、Youtube Music、Pandora也可以聽得到。相比之下,喬的播客秀平均每集至少有一千一百萬人次收聽,在九十三個國家地區都排名第一,且只在 Spotify 獨家播送。

Spotify 目前每月活躍用戶數約為四億六百萬,其中只有一億八千萬是付費用戶,換言之,將流量變現,即廣告收入,是增加營收必要途徑,故自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上市以來,Spotify 致力開拓播客及有聲書等業務簽約播客包括美前第一夫人蜜雪兒、哈利王子夫婦等名人。

同時,播客聽眾屬性不同於音樂聽眾,更像社群媒體的粉絲,黏著度高,尤其喬的播客秀一周播出三至四集,創造巨大流量。若以每千人七十五美元的廣告價計算,喬的播客秀每集廣告收入達八十二萬五千美元,但音樂聽眾很少因為單一歌手退訂服務,故 Spotify 的選擇是很合理的。

然而,這抉擇並非沒有代價,Spotify 日前宣布今年第一季新增付費用戶預計降至三百萬,雖然不確定是否與喬羅根事件有關,但絕對影響 Spotify 的聲譽。

Spotify 的境遇其實是重複臉書及 Youtube 經歷過的批評。儘管 CEO Daniel Ek 否認 Spotify 是一家媒體公司,但從單純的串流音樂過渡到使用者產出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播客秀,它不再是串流音樂的 Netflix,而更傾向 Youtube。

臉書和 Youtube 都曾自清為平台,而非媒體,不應擔負用戶言責;亦曾以言論自由之名,拒絕過濾用戶上傳內容,但新冠疫情假訊息漫天散布,危及人命,使它們不得不承擔起傳播者公共性無可迴避。如今 Spotify 也步上了它們的後塵。

美國國會未來廢止民國 85 年(一九九六)通訊傳播法第二三○條賦予資訊業者言責豁免權意味著社群平台剝離科技業色彩,而趨向傳統媒體社群媒體業者未來如何平衡言論自由媒體守門人責任將是經營中最大挑戰。

對各國管制者亦如是:若只套用舊媒體管制社群平台,不僅將因技術不同無法執行,亦會產生言論寒蟬效應,驅使人們離開平台,走向更激進、更暗黑的所在。正確的處理方式應為各社群平台制定公開透明且易執行發文及移除準則並定期發布移除報告。最後,更要鼓勵專業人士組成公民團體,接受用戶的申訴及調處其與社群平台的爭議,如此才能極大化平台社會正效益














俄烏之戰 翻動世界棋局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自去年十二月起,俄羅斯陳重兵於俄烏邊境,主要訴求是為了阻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東擴吸納烏克蘭,但美國與北約於一月底以書面正式拒絕俄方所有訴求。美國則於今年二月起不斷聲稱根據情資,情況已至危急狀態,歐盟領袖德法兩國領導人奔波於俄烏兩國首都莫斯科與基輔間,極力斡旋,情勢似有緩和;未料俄國先在烏東頓巴斯地區執行特殊軍事行動,俄軍隨即於廿四日對烏克蘭展開全面攻擊,這是二戰後歐陸最嚴重的戰事;何以致此?孰以至此?各方盤算如何?

烏克蘭危機的導火線,是烏克蘭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修憲,將加入歐盟與北約寫入憲法:俄人認為烏克蘭與俄羅斯在血緣文化系出同源,蘇聯解體後宣布獨立,又積極想加入北約與歐盟,有損俄國尊嚴甚至危及安全。但進兵頓巴斯地區換來西方微弱反應,即有相當效果,仍悍然直接向烏克蘭開戰,顯然是要敲山鎮虎逐步破解北約包圍圈

烏克蘭無疑是戰爭的苦主,面對虎視眈眈的強鄰,無視強弱懸殊,不知以小事大以智,一再觸動俄國敏感神經,而所恃的僅是歐美各國的口惠以及無關大局的援助;西方大國雖然作態逐步將烏克蘭引入北約,一旦俄國大軍壓境,首先聲明因為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不會直接派兵援助,無異開門揖盜,待俄軍長驅直入,徒留苦主叫天不應,只能任憑宰割

美國在此局中絕非無辜旁觀者,自蘇聯解體後,一再促成原蘇聯衛星國如波蘭、匈牙利等及多個加盟國,如波羅的海三小國加入北約依約有軍事同盟關係,即在目前,正在波蘭距莫斯科僅六百公里地方建飛彈基地,咄咄進逼,對俄國形成包圍之勢,不招致軍力強大的俄國反彈也難。

美國有著悠久入侵和干預他國歷史顯例有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等,同時內政不修負債超過卅兆美元國力已不足擔任世界警察角色,但美國最有動機促使俄烏交戰,因為歐洲如有戰亂,股匯雙跌,物價高漲,資產流向美國,是能源與糧食出口大國的美國收割良機,另外可乘機凝聚已對美國霸道作風不滿西歐盟國向心力

歐盟領導國家法國與德國最不希望開戰,不僅兵凶戰危,而且高度依賴俄國提供的能源,前有兇悍的俄國熊,後有偽善的美國狼,但受美國慫恿,一再讓烏克蘭有逐步融入北約之勢,事到臨頭,兩國領導嘗試斡旋,終告無功,慘吞苦果。

俄烏戰爭,短期內應會以烏克蘭落敗,以某種形式稱臣,暫告一段落。長期效應翻動世界大國博弈棋局製造歐陸緊張局勢。台灣雖處於萬里之外,但與烏克蘭相似,都在同文同種強鄰之側密切觀察局勢發展深切反思自處之道













明斯克協議 慕尼黑協議翻版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羅至美/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莫內講座教授(台北市)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維繫雙邊和平的明斯克協議正式宣告失敗。它的失敗不僅說明了德國、法國多年來安撫、討好俄羅斯政策的失敗,也是歐盟規範性權力失敗

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為回應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與結束烏、俄雙方在烏東的交戰狀態,時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主導與協調出了明斯克協議,雙方同意對烏東的頓內次克、盧甘斯克兩交戰區給予高度自治權,以交換俄羅斯的停戰與撤軍。協議達成後俄方的撤軍行動一直未能確實履行衝突持續存在。同時,雙方對如何實現兩地的高度自治有著截然不同詮釋。俄羅斯要求在俄軍尚未撤軍前就要舉行地方選舉,以順利扶植代理人政權,並要求將自治區特殊地位寫入烏克蘭憲法。根據親俄烏軍領袖流出的信件顯示,此舉目的在使未來的烏克蘭法律不能適用於兩地,而形成實質獨立國中之國。烏克蘭則堅持在仍有外國軍力占領的現狀下,不能保證「公平與自由的選舉」能免受威脅拒絕俄方的要求

為解決明斯克協議執行的爭議,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歐洲慶祝諾曼第登陸七十周年時,德、法召集了四方會談諾曼第模式會議時任德國外長 Steinmeier 提出所謂的「Steinmeier 方程式」,德、法明顯偏向俄羅斯,要求烏克蘭接受俄羅斯的要求,以打破明斯克協議無法執行的僵局

另一方面,德、法兩國多年來對俄羅斯持續傷害烏克蘭主權完整作為,則選擇視而不見。俄羅斯不僅單方面將該國的法律、政治、經濟體系導入烏東兩地,也對兩地的居民發出七十二萬本的護照,是為「護照化政策七十二萬烏克蘭公民因此成為俄羅斯公民實質創造了俄羅斯在兩地的治外法權,也為今日俄羅斯以「維持和平為由入侵兩地,預設了理由。

俄羅斯敢於併吞克里米亞八年後再度發動侵略戰爭,也說明自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來,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的經濟制裁完全無效。此一經濟制裁的規模,因歐盟廿七個會員國與俄羅斯利益關係分殊未能廣泛性,而是有限性制裁。對制裁效果最為傷害性的則是,德國作為領導國家,一方面領導歐盟制裁俄羅斯,另一方面仍選擇繼續建造北溪二號管線,向侵略者進口天然氣,至今德國國內百分之四十天然氣來自俄羅斯的進口。這些事實無聲地說明了,歐盟的制裁是如何地虛偽與蒼白無力,也讓俄羅斯看清德、法無心真正捍衛烏克蘭的現實

民國 27 年(一九三八年)的慕尼黑協議,曾讓英國首相張伯倫說:「我們帶回了和平」,代價是捷克被迫割讓蘇台德區給納粹德國,這和平只維持了短短的半年。明斯克協議迫使烏克蘭接受領土被併吞、被占領的現實以換取和平,但八年後仍再度遭到俄羅斯的侵略,說明了它只是一紙八年版慕尼黑協議。它的失敗再次印證了一味安撫討好侵略者,從來就無法真正地換得和平此一沉重的歷史教訓。面對烏克蘭人民此刻承受的戰火歐盟豈能無感德、法豈能無責?豈能只是再次祭出已證明無效、普亭也不在乎經濟制裁而已?











戰爭啟示 相信兩岸都看懂了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鄭哲英/退休人員(高雄市)



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讓歐洲的和平,甚至於世界的和平,帶來無以倫比的傷害,特別是對備受大陸武統壓力的台灣而言,更是感受至深,讓國內外都有許多「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警語。

我個人完全不認同這種說法。我想不必從時空環境有別、歷史背景不同等方面去分析,光憑大陸方面與民進黨政府難得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都異口同聲否定,就可明白。

相反的,烏克蘭戰事已經給兩岸領導人與人民清楚的警示:

一、戰爭沒有贏家,強者不能恃強凌弱,要懂得以德服人以大事小;弱者更要懂得不虛張聲勢挑釁對方,不卑不亢的以小事大。

二、兩岸人民血脈相連,同文同種,統獨大事,大家都要戒急用忍,才能有圓滿的結局。

三、台灣特別要認清,沒有任何國家能保衛我們,即便大國給了承諾,一旦戰爭爆發,他們也可能食言;何況就算真的派軍支援保住了,我們還是得承受戰爭毀損與傷亡

烏克蘭戰事,除了普亭的躁進,烏克蘭當局的不智與歐美給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幻想與口惠而實不至支持,也是重要原因。

烏克蘭戰事也可能為兩岸和平帶來正面的啟示,畢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美袖手旁觀」,上帝只示範一次,相信兩岸都看懂了!












情理之外 意料之中 烏戰結局:戰略妥協 小國之道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耿慶文/文化觀察者(加拿大)



烏克蘭戰爭全面爆發了!宣稱不願打仗的俄羅斯坦克越過了邊境,肆無忌憚的馳騁在烏克蘭的黑土地上。事前一直喊狼來了的拜登,卻再度保證不會向烏克蘭部署美軍。台灣的政客和名嘴們爭著喊:免驚啦!台灣不是烏克蘭。若以治史的態度,從地緣戰略視角來看,這場可能死傷慘重的殺戮,儘管再不合情理,卻是在意料之中。也有許多值得今日台灣借鑑之處。

回顧民國 78 年(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次年東德政府崩潰,兩德統一。接著到了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蘇聯作為主權國家不復存在。持續了半個世紀的東西方冷戰格局於焉消失,根據雅爾達會議形成戰後雅爾達國際體系順勢完結了。北約各國歡欣之餘,為了安撫剛成立內部仍是一團混亂的新興民主國家俄羅斯,除了表示願意提供經濟援助外,也保證盡力尊重這個新國家的地緣政治安全

然而,事態的發展卻背道而馳北約組織沒有隨著對手華沙公約解體放低姿態,美國政府反而在前蘇聯中亞共和國鼓動顏色革命,並立法推動北約東擴」,將軍事力量部署到俄羅斯家門口。這種明擺著的背信棄義行為倔強的俄羅斯戰鬥民族情何以堪?

曾任美國駐蘇聯大使,被公認為最有經驗的俄羅斯問題專家喬治.肯楠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就對「北約擴張政策表達深度的不安與不滿。他說:「北約擴張是一個可悲的錯誤…將逼使俄羅斯對美國做出相當不利的反應」。肯楠認為為了挽回美國對北約日趨式微領導力,而不斷妖魔化俄羅斯結果,就是造成整個俄羅斯民族極度不安全感,是一種極其短視和危險的行為。這位曾是美國遏止蘇聯政策設計師資深外交家,廿年前就已經預見了戰爭無法避免的種因。

更重要的地緣戰略考量是:自從上世紀七○年代以還,老謀深算的西方政治家們都知道如何運用中俄兩國地理和歷史矛盾製造分化,以維持最大的地緣戰略優勢。這種認知在當今世界情勢下尤其重要。如果這場烏克蘭戰爭,以及後續對俄羅斯「最嚴厲」的經濟制裁,竟將中國和俄羅斯這一對原本還在忸怩作態,互相試探的小情侶逼成了患難夫妻,將是本世紀西方在地緣戰略上的最大敗筆!而拜登上任以來應對國內外情勢亂無章法西歐大國離心離德,更加深了這種疑慮,也在在顯示出二戰後美國領導舊世界秩序已經搖搖欲墜了。

舊國際秩序的崩解並不意味著新的秩序會立刻接踵而來。在新的國際秩序形成過程中,世界將處於一種多元化,群雄逐鹿的「戰國時期」。不再有定於一尊意識形態普世價值戰略空間極度壓縮充滿不安全感的俄羅斯的終極訴求,是重建與北約之間的緩衝帶。因此,普亭的目標絕不止於烏克蘭。烏克蘭戰爭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可能是長時期的打打談談與不停的實力試探與碰撞,世界將無寧日。烏克蘭戰爭的結局不難預料:戰略妥協小國生存必須,也是國際現實必然。仗打完後還活著的就是勝利者!因為,只有活下去,才能等到更美好的明天。











台鐵公司化 專業上得了列車嗎


2022-02-28 04:29  聯合報 /   楊舒涵/台鐵前員工(新北市)



廿三日台鐵鶯歌站增設電扶梯工程開工祈福動土典禮,台鐵局長說明普悠瑪號即將增停鶯歌站,鶯歌居民往來東部及中部不再需要轉車,這無疑是在地立委大力關切而非施壓而來的亮眼政績。但持電子票證無法搭乘普悠瑪號,好奇有多少三鶯居民可以受惠?

反倒是晨間通勤時段的北上區間車,常因桃園中壢地區滿滿的通勤人潮,使得旅客經常在鶯歌站望車興嘆,結果爭取的卻是非通勤時段的普悠瑪號列車停靠,令人匪夷所思,也好奇亮眼政績與民眾需求差距到底有多大。

台鐵常受各界關切爭取對號列車增停,認為這是車站升級帶動城鄉發展象徵,上有政院交部立委公婆的台鐵怎敢不從。短短的新竹板橋間,除桃園、中壢等站外,目前有停靠自強號的車站尚有竹北、湖口、楊梅、樹林,今年再加入鶯歌。日本民眾來台旅遊經常疑惑,等同日本特急列車自強號為何出現會有快速列車站點停靠頻率停靠自強號增進地方便利,還是犧牲長途旅客時間無從而知,但只要關切力道夠大,台鐵有求必應

近日勤跑基層公司化說明會的交通部長台鐵局長等官員們,表示未來台鐵公司如有績效或盈餘則回饋作為員工獎金。但從鶯歌站增停一事,就可知道台鐵根本無法依專業營運

當年無視學界的研究報告建議與台鐵的執行能力,院部高層直接指示開放電子票證搭乘自強號,在硬體設備無法完全辨別下,只好訂定七十公里內持電子票證搭乘各級列車給予區間車九折的優惠,依台鐵費率換算旅客持電子票證搭乘自強號,每搭乘一公里台鐵損失一元,開啟台鐵票價混亂濫觴取消優惠都將被冠上變相漲價。再加上兩次重大事故陰影,各界直指台鐵要漲價先提升安全及服務品質,更使得台鐵只好按住傷口繼續堅守

近十年來新購車輛大量加入營運,各區域立體化捷運化工程逐漸完工,台鐵在列車營運應可重新整頓布局,搭配交通部給的公司化遠景,應是一片光明才對。但從政經局勢看來,台鐵就是專業政策提款機,大到地方捷運路線平行競爭、鐵路立體化及鐵路捷運化,小到營運上的票務政策、新購列車運用、列車停靠站等,受到政院交部及立委關切,台鐵反而失去專業無法出聲只好任人宰割公司化後台鐵仍是公營事業經營仍受政院交部管轄,預算仍受立院監督,公婆們依然會持續提款,台鐵要突破相當困難

近日台積電預計於日本熊本設廠,將本來規畫通往熊本機場鐵道新建計畫,納入台積電設廠位置調整路線與站點,紓解設廠後增加運輸需求,這樣單純務實規畫與政策,對照鶯歌站增停普悠瑪的新聞,令人相當羨慕台日鐵路站點締結姊妹不在少數,但交流與參考顯然僅止於觀光列車便當吉祥物,鐵路的營運執行政策規畫,在各類公婆持續監督提款之下,似乎都非首要考量,這也是生為台灣人的悲哀














九合一風起 228怎是和平紀念日


2022-02-28 04:29  聯合報 /   林興寧/公(彰化市)



蔡總統昨天參訪當年偵訊美麗島案件的「不義遺址」—安康園區,還說今天是二二八,藉此要向曾經付出青春甚至犧牲生命的民主前輩們致敬,而且不論民主發展轉型正義,政府都會持續前進,絕不停止。只是對照現況,這翻話不免叫人啼笑皆非

因為美麗島大審八位受刑人政黨或統獨傾向,一度打算接任國統會副主委黃信介,太早去世讓人無法推論;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病歿的林弘宣,曾在總統大選力挺連戰;民國 95 年(二○○六年)離開綠營的林義雄想籌組新政團長期抨擊民進黨的張俊宏、呂秀蓮、施明德,炮火更是迄今未歇;「始終如一」的,就只剩陳菊和姚嘉文了。

但更諷刺的是,十八年前台島有史最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二二八牽手護台灣」,串起約五百公里的人鏈,結果不久爆發「三一九槍擊案,隔天總統選舉,自認大勢已去的阿扁,得票率恰以零點二二八%險勝對手,自此「天佑台灣」成了綠營最愛用語。只是嫌犯陳義雄隨後落海溺斃生前留下遺書也已被毀;隔年三月,紐約時報網路版評論民進黨政府所公布的「三一九」破案報告,無異坊間廉價小說情節

至於二二八事件本身,雖然過了七十五年,大家也都知道和解必須建構在真相之上,可是誰又敢說自己的版本絕無小說情節」?

豈不見官方調查報告早已陸續出版,常自嘲「險學」學者、以研究二二八聞名的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卻不斷呼籲政府應成立專門研究團隊進行計畫性釐清事實,以免許多當事人重要史料隨時間流逝?而高齡一○四歲的總統府前副秘書長張祖詒,日前出書時更感嘆:曾為蔣經國調閱大溪檔案室二二八的全部卷證,隨處可見蔣中正三令五申,要軍隊保護台灣同胞並從寬究責,因此餘生最大心願,就是希望政府能公開當時所有資料

中樞紀念二二八儀式今於基隆舉行主題為「有心無懼.河畔風起」。若綠營向來最在乎也最擅長選戰,那麼「九合一」風雲已起,在用「心」和恐「懼」之間,「不義」的何止國民黨?今年二二八,又怎能是個「和平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