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海嘯十年後的世界新變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1529/web/

.聯合報社論/六成八不支持兩岸政策,蔡英文不在乎?
.聯合報黑白集/保護台灣史諾登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海嘯十年後的世界新變局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海嘯十年後的世界新變局


2018-09-17 01:2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因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告破產而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迄9月中旬已屆滿十周年回顧金融海嘯引發的一連串動盪和全球局勢變遷,十年後的世界較金融海嘯之前已變得完全不一樣,而且這場金融浩劫的餘波仍持續將整個世界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變局
金融海嘯帶給世界改變是空前的,首先,政府的角色被重新定義,尤其中央銀行承擔起「救世主」角色,雖然及時遏阻了一連串金融危機,但也種下了更多難以控制的巨大變數。
在民國97年(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美國聯準會(Fed)以擴大資產負債表方式,在六年間祭出三輪量化寬鬆(QE)政策,在金融市場投入近4兆美元,同時也帶動歐洲、日本、英國等全球主要國際央行紛紛跟進,大量印鈔救市十年之間,全球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從民國97年(2008年)的3.68兆美元暴增至逾16兆美元,擴大了四倍多這種扮演「救世主」角色、無限度撒錢的「非典」貨幣政策,帶來的是一個超低利率、信用不斷擴張、資金到處泛濫的金融環境,也製造出另一個更大的金融泡沫
迄今年8月,全球債市規模已逾57兆美元,是金融海嘯前的二倍;到民國106年(2017年)底,全球股市市值占GDP比重近113%,和金融海嘯前114%的水準相當;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及IMF數據,全球政府及私人債務占GDP比重都達到歷史新高;可以說全球央行共同製造出一個更大的泡沫,來化解因泡沫崩解所造成的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等接續的風暴。但央行終究不是上帝,在製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泡沫後,能否藉由緩步升息及逐漸縮小資產負債表規模以讓經濟及金融市場「軟著陸」,恐怕沒有任何專家敢打包票;這也是「新末日博士」羅比尼警告2020年可能重演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
新興市場可以說是全球信用擴張的受益者,但也是受害者。在金融海嘯後,全球高唱「經濟再平衡」旋律,意指美、歐因次貸風暴受內傷嚴重,新興市場國家將趁勢崛起,成為促進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而美、歐、日、英等QE釋出逾10兆美元資金,有相當大的部分竄入新興市場國家,用錢堆砌出繁榮的假象,但好景不常,在美國QE退場並轉而升息後,大規模資金開始從新興市場撤出,很多國家正面臨資產泡沫崩解及貨幣危機。據日本野村控股最新報告分析,目前包括斯里蘭卡、南非、阿根廷、巴基斯坦、埃及、土耳其和烏克蘭等七個新興經濟體面臨匯率風險,其中除南非和巴基斯坦外,其他五個國家已陷入匯率危機或接受IMF援助計畫
中國大陸金融及經濟變化,更如洗三溫暖。美國聯準會自民國98年(2009年)3月開始執行QE後,導致美元長期弱勢,也讓中國趁勢崛起,吸收大量外來資金,外匯存底從不到2兆美元,迄民國103年(2014年)中遽增至3.9兆美元,增加近一倍,人民幣一度成為全球最強勢貨幣,對美國龍頭地位構成強大挑戰
但是,美國QE退場及開始升息後,民國104至105年(2015至2016年),大陸歷經多次股災及人民幣遽貶危機,外匯存底減少近1兆美元,被市場吹捧多年的「中國夢」遭遇重挫,直到民國106年(2017年)大陸經濟才逐漸回穩,10月中共19大又重塑「中國夢」,再度強化大陸內部對未來經濟的憧憬。未料19大後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大陸引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工業國家強烈的疑慮,川普政府從今年3月起更發動對中國一波又一波的貿易戰,展現粉碎「中國夢」的強烈意志,而北京當局顯然已有不認輸、打持久戰的準備;「一山不容二虎」,美中掉入西方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而不可自拔,無疑是十年來世界經濟最大的變局。
金融海嘯改變了全世界,未來十年,我們可能面對的是一個變化更大的新世界,世界各國要有坐雲霄飛車的準備。






聯合報黑白集/保護台灣史諾登


2018-09-17 00: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黨台北市議員參選人組成的「很震撼」戰隊,在監察院前上演行動劇,公布張天欽等人及「促轉會」三大罪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張天欽事件曝光的關鍵人物吳佩蓉,現在亦成目光焦點。有人讚美她是勇敢的「吹哨者」,但也有綠媒直接叫她「抓耙仔」,並有中評委要求懲處她。
吳佩蓉在綠營並不算初生之犢,政治路艱險,她不會不知。所以,她坦承揭露事件的心路歷程,表達抱歉再抱歉,對某些綠營人士譏她「自絕於政治圈」的後果顯了然於心。
這就是「吹哨者」應得的下場嗎?政治現實殘酷,有時確實如此。全世界最有名的吹哨者史諾登,將美國國安局的秘密監聽計畫洩漏給媒體,讓大眾了解政府監聽有如天羅地網。在很多美國人心目中,他是英雄,有人主張他應獲諾貝爾和平獎。事實上,史諾登被吊銷美國護照並受刑事指控,至今滯留在俄國接受政治庇護
吳佩蓉的下場也許不會這麼慘,但她揭發弊案卻必須道歉又辭職,這是政府對待「吹哨者」的標準嗎?去年金管會為嚴查金融企業,大力鼓勵內部檢舉,積極推動「吹哨者保護機制」政府想要殺雞儆猴時,就極力鼓勵吹哨者站出來;當吹哨者的揭弊讓政府難堪時,難道犧牲他就無所謂看吳佩蓉的處境,戰戰兢兢,百般道歉,卻不見政府表揚其勇敢義行
近日網路已有人攻擊吳佩蓉為假正義之名的「天真巨嬰」,看來,未來她的日子不好過。台灣社會應對揭弊者給予更多支持,尤其一個以「促進轉型正義」為名的機構出現吹哨者,她竟只能默默致歉而去嗎






聯合報社論/六成八不支持兩岸政策,蔡英文不在乎?


2018-09-17 00:2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蔡英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上任後,兩岸關係日益惡化,卻見不到改善跡象。根據本報的民調,民眾不滿蔡總統兩岸政策的比率已高達六成八,滿意者僅一成九,顯示這是一個完全失敗的兩岸路線尤其,蔡政府藉兩岸政策掩護其台獨和去中國化意圖,不僅造成台灣內部的分化及「自我削弱」,也引發中共的外交及軍事打壓蔡英文的兩岸路線若不調整,將對台灣產生極不利的影響。
本報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已持續進行了九年,從今年的數字看,呈現了令人擔憂的變化。除了民眾不滿蔡總統兩岸政策的比率大幅攀升外,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印象欠佳的比率也高達五成一,較去年增加了六個百分比。相形之下,台灣民眾對大陸民眾的「好感度」,則升到了五成七,較蔡英文剛執政那年增加了一成三。在近兩年陸客來台觀光驟減之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逆轉。
根據這項調查,在官方互動層次,兩岸在外交、政治、軍事等層面代表「情勢緊張」的指標均創下新高。相對的,在民間交流層次,台灣民眾不論西進就業、創業、定居,或讓子女赴大陸念書的意願,也都攀上新高。換言之,民眾感受到兩岸關係的冷熱變化,在承受這些動盪折磨之餘,不少人決心拋開政治的羈絆,選擇走自己的路。
諷刺的是,蔡英文雖不斷高呼「維持現狀」,但兩岸客觀形勢與民眾的主觀意願均已漂離原地。主張維持現狀者雖仍居多數,然不論狹義(永遠維持現狀)或廣義(加上維持現狀以後再統或獨),都淪為新低。在蔡英文主政下,主張獨立的人已降回二成四的基本盤,其中「緩獨」有向「急獨」靠攏的情形;但是,支持統一的人也達到二成三的新高,形成與獨派抗衡之勢
亦即,兩岸間客觀形勢的發展,並不隨主政者的意志而移轉,甚至與其願望背道而馳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讓六成八的民眾不滿,也造成社會撕裂,中間消失,統獨兩極分化更為明顯因此,愈來愈多對政治厭煩的人選擇「用腳投票」
中共的對台策略,是一邊強力打壓民進黨政府,一邊施惠於台灣民眾。反觀蔡政府,對於中共的打壓沒有多少反制能力,對於對方之施惠則以限制或懲罰台灣民眾作為反制武器。由於蔡政府的反制經常失去準頭,看不到效果,卻不斷傷害自己的人民,當然是不智之舉。蔡英文常高呼「團結的台灣絕對不會被擊倒」,但台灣社會不斷受到民進黨政府分化,何來團結當蔡政府的兩岸手段總是以「懲罰人民」為武器,這只會讓民眾更離心離德,又要如何呼喚團結
換一個角度看,兩岸關係惡化,蔡英文明顯失卻民心,但北京其實也未能收服台灣人心。在「惠台」措施誘惑下,台灣民眾赴大陸就業、創業、求學的意願都明顯提高;然而,中共對台灣的外交、國際活動及運動賽事等打壓,同樣嚴重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中共多年來設法爭取台灣民心,台灣民眾對於大陸政府的印象原逐漸改善,去年的好感度原已達四成的新高,今年卻一夕翻轉,半數以上台灣民眾又對大陸政府印象轉壞。不難想像,應與中共近期連續奪我三邦交國,及打壓東亞青運有關。這點,北京慎勿輕忽。
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兩岸火車對撞,其實只會造成雙輸,台灣必然犧牲慘重,大陸則因霸道而失去民心。我們更要提醒的是,當民眾對蔡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方式已感到極為不耐,一個自稱「謙卑」、「有溫度」的政府無論如何不能對民意視若無睹,而必須作出妥適的調整,減少錯誤決策對人民的傷害。所謂「錯誤的決策比貪瀆更可怕」,蔡英文可能落到比陳水扁更惡劣的評價,這就在她一念之間

【重磅快評】文在寅明天要到平壤談甚麼?

.【即時短評】政府若以打擊假新聞試圖掩蓋真相 不只要關3天
.【即時短評】飛出鳥籠的公投 躲不過中選會緊箍咒
.【重磅快評】文在寅明天要到平壤談甚麼?
.【重磅快評】政府及輿論打手沒資格評斷假新聞

.【即時短評】神邏輯?蔡英文罵假新聞 真訊息卻急抽掉
.【即時短評】那些張天欽們正在侵蝕台灣民主
.【重磅快評】聽見駐日外交人員以死發出的無言抗議
.【即時短評】陸方拉力大 不容蔡政府小覷
.【重磅快評】看清陳景峻帶笑請辭背後的選舉操作
.【重磅快評】「不泊靠不駐軍」 美國擺明不想被拖下水
.【即時短評】促轉會形象重挫 民進黨卻沒在怕?
.【即時短評】昨日東廠 今日的促轉會
.【重磅快評】換批廠衛 血滴子就會耍得溫良恭儉讓?
.【即時短評】「畫鬼最易」 葉俊榮的第三條路
.【即時短評】東澳—南澳納蘇花改 交部幫誰買票?
.【即時短評】從氣到發抖的爆料者身上 才見轉型正義
.【重磅快評】東廠罪惡 需要東廠者更是首惡
.【即時短評】最強豬隊友? 蘇貞昌撂重話 注定張天欽必辭
.【重磅快評】促轉會走鐘 民進黨促轉最惡劣的例子
.【即時短評】促轉會「出師未捷」名先臭
.【即時短評】假轉型正義追殺政敵 綠色正義再創傷痕
.【重磅快評】山竹來了 氣象預報應包括淹水、天坑嗎?
.【即時短評】龍燕團隊各有失分 別再有豬隊友了
.【重磅快評】蔡政府處理慰安婦銅像事件犯了三個錯
.【重磅快評】圓山飯店改名「金絲貓大酒店」?
.【即時短評】政府噤聲 慰安婦的轉型正義在哪裡?
.【重磅快評】從日本角度看謝長廷 究竟助日或蛀日?
.【即時短評】處理白色恐怖和慰安婦 民進黨兩套標準
.【重磅快評】日人侵門踏戶 謝長廷續當「助日代表」?
.【即時短評】地不夠 想拚2025太陽光電到20GW恐難達標








【重磅快評】文在寅明天要到平壤談甚麼?


2018-09-17 14:08 聯合報  主筆室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左)、南韓總統文在寅(右)明天將第三度會面。 美聯社


南韓總統文在寅明天就要率領超過兩百人的訪問團,浩浩蕩蕩的前往平壤訪問三天,這次會談能否成為朝鮮半島和平進程的轉捩點?或者像文在寅總統所說的「金正恩委員長和川普總統都囑咐我,在中間發揮調節作用」,再次小兵立大功,證明自己才是手握方向盤的人
此次平壤高峰會,首先要打開「誰先讓步」的僵局北韓要的是美國先宣示終戰的意圖,這是北韓放棄核武的前提條件,但是美國卻以北韓先提供核設施名單為前提,如何縮小朝美雙方差距,是文在寅的最大課題。
文在寅總統在出發前的13日,與「韓朝首腦會談元老咨詢團」舉行的午餐座談會上,似乎有了腹案,據出席人士透露,文在寅總統反復談到:先發布終止戰爭的政治宣言「終戰宣言」,換得北韓提出無核化具體作為之後,等美國滿意了,再簽署「和平協議」,換句話說,在真正撤核之前,美國只需有一紙政治宣言,無需有其他任何讓步。
如果這三天的訪問,能夠拉近美國與北韓的意見差距,九月底金正恩將出席紐約的聯合國大會,「順道」舉行第二次川金高峰會,屆時美朝韓三國共同發表「終戰宣言」。
這似乎是華府滿意的方案,美國這一段時間的反應耐人尋味,除了國務卿龐培歐表示目前沒有計畫去北韓,川普表示正在籌備第二次高峰會,沒有對實際問題表示意見,好像已經完全授權給文在寅代表談判。
但是文在寅又有甚麼把握說服金正恩?文在寅的絕招就是,今年四月的一次兩韓峰會舉行時,文在寅給金正恩的隨身碟內的「韓半島新經濟地圖」。
文在寅此行帶去的禮物,除了重啟目前中斷的經濟合作項目,包括金剛山旅遊和開城工業園區等,「朝鮮半島新經濟地圖」是長達五年規劃構想,建立3個經濟帶:一是構築連接俄羅斯與韓朝之間,日本海沿岸城市管道的「能源帶」,二是連接中國與朝韓之間,從首爾,到朝鮮開城、平壤和新義州等半島西部的「物流帶」,最後一個則是在韓朝邊界的旅遊經濟帶
為了取信於金正恩,隨著文在寅出訪的,還包括南韓四大企業首腦,包括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鮮京SK集團會長崔泰源、金星LG集團會長具光謨、現代汽車集團副會長金容煥等韓國財經界人士共計17名。
新經濟地圖與財經企業界人士陪同訪問,也許會讓北韓回心轉意,同意文在寅的調解方案,但老實說,這些企業巨頭們也只是人型立牌,目前只要北韓不廢核,美國與聯合國的制裁仍然不會放鬆,這些南韓企業最多簽簽意向書,不可能真的投資
文在寅就像個軋頭寸的高利貸商人,借東牆補西牆,用不能實現的投資,來誘使金正恩讓步,這又可以推動美國與北韓和解,從而關係正常化、解除制裁,讓經濟地圖得以實現,但是每一個步驟都要到位,才能推動下一步,風險之大,看樣子,最大的賭徒不是金正恩,應該是文在寅才對







【重磅快評】政府及輿論打手沒資格評斷假新聞


2018-09-17 10:31 聯合報  主筆室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發現,社群媒體上假新聞的散播速度比真相快六偣,觸及人數更多。路透


總統蔡英文到中南部輔選,痛批假新聞、假消息亂傳是有組織的攻擊,並呼籲鄉親做好三個動作:快查證、別傳播、幫澄清。「打假」時機恰在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自殺之後,是否消費死者輿論自有公斷;倒是民眾得要清楚認知:政府及其輿論打手豈有資格論斷假新聞?
先說政府。政府與媒體、民眾所擁有的「武器」,從來就是極端懸殊、非常不對等。且不論透過各種檯面上下資源對媒體、網路的影響,或是透過「查水表」之類的行政司法手段威嚇,光論新聞、訊息是真或假問題,只要與政府有關,政府本就有權責釐清,對民眾說清講明,而不是指責民眾亂傳,或把問題丟給民眾。
對民進黨政府來說,就更沒資格去談如何打假新聞。且不論在野時搭配側翼的散播變造錄音帶、走路工抓到了、簽署ECFA會讓「男的找嘸工、女的嫁嘸尪、當兵要到黑龍江」…等事件,就以關西機場旅客受困一事,豈不見外交部官網的「外館消息」竟撤下屏東縣長潘孟安率團在敏感時刻到大阪進行觀光推廣座談及交流活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又豈能任由政府作裁判?
再說媒體角色在民主國家媒體之所以稱之第四權,目的就是在監督擁有龐大權力的政府,避免其恣意專斷。但如今在號稱民主的台灣,卻發生了非常類似極權共產國家的媒體現象:幫腔政府、監督在野黨的媒體、媒體人何其之多
就以蘇啟誠自殺一事為例,事實就擺在眼前,絕大多數台灣民眾知悉對岸協調幫助受困旅客輸運,是因幾家堪稱御用的媒體率先引用陸媒報導,再「加工」為「要自稱中國人才可以上車」想帶反中風向,卻反被鄉民掀出駐日代表謝長廷的指揮不力、蔡政府反應慢半拍等問題。蔡英文說得沒錯,遇到假新聞要「快查證、別傳播、幫澄清」,卻試問這些御用媒體那一家做到了
更可議的是,隨後綠營為圖卸責而把砲口對準大阪辦事處,就連謝長廷都曾說「如果大阪辦事處錯,就應該道歉...」,卻未見這些媒體、媒體人多所著墨。媒體自我閹割掉守門人角色已然可悲,竟還幫執政者擦脂抹粉、甚且加料打擊異己,這不是「輿論東廠」又是什麼
不要懷疑,如今指控「假新聞」不僅已成為政府犯錯卻絕不認錯的遮羞布,甚至已進一步被政府的輿論打手拿來當成製造民眾對立的工具。先別管如何打假新聞了,什麼才是民主的政府,什麼才是值得擁有第四權的媒體?這才是人民必須優先省思的課題啊!






【即時短評】政府若以打擊假新聞試圖掩蓋真相 不只要關3天


2018-09-17 17:40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即時報導


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自殺之後,遭外界批評是假新聞輿論害死一個外交官蔡英文總統更呼籲大家看到「奇怪的消息」要先查證是真是假,不要傳播。但隨著現代訊息氾濫,資訊傳播快速,多數人更只站在特定立場選擇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消息,某一些政治人物,甚至政府更藉此帶風向,能真正分辨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嗎?
假新聞、假消息不是新鮮事,上個世紀德國就曾上演過德意志帝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與協約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根據條約內容,德國須為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和損失負上全責但事實上,德國的實際的戰爭賠償數額不斷減少。新成立的威瑪德國政府一方面不斷宣傳該條約使德國經濟崩潰,企圖摧毀德國,一方面卻放任經濟失控來達到擺脫賠款的目的
這股對《凡爾賽條約》深痛惡絕的民族主義帶來了嚴重的後果,不僅讓獨裁的希特勒建立納粹德國,更帶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民進黨呢?民國93年(2004年)總統大選發生319槍擊案,南台灣地下電台第一時間指控是國民黨和中共聯手暗殺台灣人選出來的阿扁總統,隔天陳水扁以領先2萬票險勝;民國87年(1998年)高雄市長選舉,一卷偽造的錄音帶,指控國民黨候選人吳敦義涉入桃色糾紛,最後讓民進黨對手謝長廷獲益勝選;民國95年(2006年)同樣也是高雄市長選舉,時任民進黨候選人陳菊陣營大開「走路工」記者會,隔天讓對手黃俊英以些微票距落敗。
將蘇啟誠自殺歸咎假新聞,難道駐日代表謝長廷稱代表管不到大阪辦事處這種推託之詞沒有責任外交部配合掩蓋蘇啟誠在風災後還要接待屏東縣長潘孟安的消息,何嘗不是企圖以假蓋真,遮蔽視聽
這種試圖掩蓋真新聞,利用假新聞製造輿論風向、擴大喧染,恐怕就是台灣假新聞猖獗的原因;也難怪有時政府出來澄清,民眾不見得相信,反而對於網路謠傳深信不疑。政府若以打擊假新聞為名,利用行政手段打壓輿論,當不成假新聞終結者,還不只要被關3天了。







【即時短評】飛出鳥籠的公投 躲不過中選會緊箍咒


2018-09-17 13:55 聯合報  記者連珮宇╱即時報導
國民黨立委吳志揚(左起)、曾銘宗、黃昭順日前赴中選會主委辦公室抗議,在主委辦公桌上擺置標語。圖/報系資料照


公投》過去「雙二分之一」的超高門檻,長年被詬病為「鳥籠公投」,導致國人近年對公投興致缺缺,距今最近的全國性公投案已是10年前。公投法去年底終於完成修正,調降門檻之外,更廢除有提案否決權的公投審議委員會,原以為公民投票權有望復活,未料中選會竟成新的「緊箍咒」。
公投法修正後,第一輪公投提案今年熱烈起跑,但遭絆倒的跑者倒不少。除了行政院前院長陳冲的負數票提案,成為史上第一個遭中選會駁回者,他直接一狀告上法院之外。其他藍營公投領銜人,有的提案內容被中選會要求更動,也有的補送連署書遭拒,絕食抗議中
除此之外,國民黨推動的「反核食、反空汙、反深澳電廠」3項公投案,也遭中選會以「數量太大」為由拒絕簽收,而收下後,又不到一周就對外宣稱有「死人連署」、大量抄寫等偽造文書情事
但事實上,光是國民黨3案,連署書就高達145萬6,966萬分,若加上其他公投案,中選會竟能在短短一周就完成清查,更罕見的大動作對外發聲指控,邀集警政署刑事局、法務部調查局與內政部等,準備進行刑事告發
姑且不論中選會證據有幾分,疑點有二,第一、中選會身為公務機關,未經警政與法務機關調查就先對外放話,公正立場有待商榷。第二、國民黨8月27日遞交連署遭拒,中選會火速在百萬分連署書中找到所謂的「1%死人連署」,不到一周、於9月3日就對外宣稱有違法情事,辦事效率之快異於常態,令人驚嘆。
中選會的指控,立刻就遭戶政事務所基層人員爆料,「連署書仍在輸入身分證資料造冊階段,根本還沒開始查對」。且說穿了,針對國民黨三案的指控,若中選會依公投法修正內容建置電子連署平台,狀況根本不會發生,但中選會忙著駁回提案,始終沒時間正視自己未善盡法律義務的缺失
根據現行公投法,中選會沒有職權針對內容作審查,更無權判定公投案有無違憲去年通過的《公投法》,乍看還權於民,但政府的政治審查黑手仍然無所不在,中選會不僅能取代公投審議委員會的角色,要求修改公投提案內容,更變本加厲充當大法官職權,認定提案是否違法違憲。台灣公投等了十幾年終於飛出鳥籠,卻仍躲不過中選會的緊箍咒,令人唏噓。

聯合筆記/民進黨談團結,奢侈的話題

.廠衛知多少 還自詡民主?
.不合我利益 就是假新聞?
.讓914成為「反網路霸凌日」
.聯合筆記/民進黨談團結,奢侈的話題
.兩岸關係調查/精算國家利益 降低北京報復
.兩岸關係調查/官冷民熱 獨消統長 量變到質變
.兩岸關係調查/赴陸不久留 既非一家也不親
.漫畫/台商難為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民進黨談團結,奢侈的話題


2018-09-16 23:41 聯合報  陳言喬
駐日代表謝長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翻開近日報紙,全是負面紛擾消息:社會新聞的驚悚殘忍,政治新聞的齷齪骯髒,涉外新聞的軟弱無能,兩岸新聞的相互對罵。這些問題與執政能力息息相關,民進黨政府的執政能力在哪裡、要帶我們走向何方?
從一再出現的殺人分屍、子弒父藏屍冰櫃社會案件,到歹戲拖棚的台大校長任命案,申請大陸居住證者可能遭處罰引發的不滿,慰安婦銅像被日右翼團體踹踢,乃至促轉會變成「東廠」,我駐日大阪辦事處處長自殺等,每一件都是負面新聞,讓人感嘆、憂心、憤怒,也引起不同人群和政黨的對抗。
這些現象顯示社會價值正在崩解,國家方向持續迷失,人民澆薄心態日盛,也說明我們正處在一個不穩定不確定的環境,信心危機正迎面撲來
蔡政府口口聲聲說要「團結內部」,但那些涉外的、兩岸的問題,乃至政治衝突事件,有很大因素就是內部不團結,各方沒有共識,導致問題層出不窮。
執政黨要求大家團結,首先自己要做到公正、不包庇,若遇事就卸責,怪媒體、罵在野黨、歸咎前人(兩蔣),如何取信大眾,如何期待團結?
眼下就有許多處理避重就輕、甚至不公正的事件:促轉會的副主委張天欽雖已去職,但其他附和與建言獻策的「東廠們」,難道不需調查處分?駐日的大阪辦事處處長自殺抗議日本風災善後責任全歸於他,身為最高指揮官的駐日代表謝長廷,不論是風災善後處理與屬下自縊,應有的肩膀和政治責任在哪裡?
再說陸委會研擬對赴陸申請居證者除登記外,現更傳出加碼要限制他們參加公職和特別列管,不啻是把多數在陸生活、求學的國民列為敵人,這是在團結還是在分化人民?
在慰安婦議題上,民進黨極力切割、不願觸碰,才讓日本右翼團體敢有恃無恐的踹踢銅像、公然侮辱我們的「阿嬤」。民進黨台南市長候選人黃偉哲算有道德勇氣譴責肇事者,稱聲援慰安婦是「大是大非」的問題。
但蔡政府迄不表態,蔡英文過去左一句道德價值、右一句公平正義,面對人類普世價值問題卻如此畏縮,這種執政表現如何獲得多數國民認同?
民眾在乎的是一個說法、一個正確的是非觀,蔡政府遇事,不作為、不負責、不能妥善處理,且一再做出破壞團結的事,現在來談團結就是「鏡中花、水中月」。古今中外,一個不團結的群體(國家社會),是難以成就大事的,且一旦遭逢巨變,定當迅速瓦解



廠衛知多少 還自詡民主?


2018-09-16 23:43 聯合報  陳一新/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新北市)
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為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一句胡言亂語,不僅自己蒙羞下台,還讓蔡英文總統表示不認同、閣揆賴清德向人民道歉。問題是,促轉會從一開始成立至今,諸般惡形惡狀行徑儼然像是大明王朝東廠復辟,但蔡政府其他國家機器的功能與表現,像是陸委會、教育部、調查局難道不也都很像專事整人的廠衛(東廠、西廠、錦衣衛)嗎?
為何蔡、賴要儘快表態和道歉呢?促轉會表現固然不符多數國人期望,甚至連許多有政治良心的綠營人物也不以為然。有些綠營大老甚至引以為恥,認為民進黨為求勝選不僅縱容手下濫權,且已違背基本政治道德,到了泯滅人性地步。若蔡政府放任張天欽事件繼續發展,極可能讓已烽火四起的民進黨選情雪上加霜。
雖然促轉會濫用權力,甘為蔡政府剷除異己的打手,但民進黨總辯稱這是讓公義回到台灣社會的唯一途徑,來應付各界質疑。
但針對新北市長侯選人侯友宜當年執行公務情事,張天欽一句「不好好利用,太可惜」,還說八名民進黨立委都是他的「側翼」,終讓民進黨露餡顯然,從任命他的蔡總統、八名甘為側翼的民進黨籍立委,一直到架空黃煌雄主委、一手遮天、獨斷獨行的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及其同夥,都是一丘之貉
這次若不是張天欽過度逾越紅線,犯了眾怒,蔡、賴二人也不會如此快速滅火。這樣活脫脫的東廠行徑既然犯了眾怒,又豈是蔡、賴輕描淡寫的一兩句不認同和道歉話,就能船過水無痕?
儘管張天欽請辭,但因已涉及這個東廠機關公權力的濫用,不只違法,且可能違憲,恐怕不是更換一兩個「公公」就可以輕易了結。
更重要的是,蔡王朝的東廠絕非只有一個促轉會而已。像最近因中國大陸對台商、台生發放「居住證」,固然有國安之虞,但陸委會的做法卻也不無值得商榷之處。若是堅持以更嚴密的法律管控人民「居住證」的申請,而人民又對民進黨的「綠色恐怖」不敢信任,而不願登記,最後政府與人民之間就可能演變成「諜對諜」的關係。
當陸委會成天無所事事,只會辦作文比賽及限制人民居住自由或逼人民不說真話,而成為另一個東廠,那才是中華民國民主的悲哀!一個被人民稱為東廠的陸委會,可能比一個無能處理兩岸關係的陸委會更讓人民搖頭
再以教育部為例,三任教長好像沒別的事幹,成天只為「卡管」與「拔管」窮忙,不是另一個東廠或西廠嗎?此外,調查局抓不到真正的大匪諜,全抓幾個少不更事的新黨成員湊數,難道不是錦衣衛嗎?
蔡英文手下有這麼多東西廠、錦衣衛,新的大明王朝誕生,成就遠邁前朝,自己就應該是轉型正義的對象,還能以自由民主公義自詡?

趙春山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台灣人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趙春山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台灣人

.方祖涵/貧賤人生的網球夢
.陳亮恭/極端氣候下超高齡社會的永續
.王正方/瘋癲之城的自戀狂
.周行一/斑馬線上的老虎
.林祖嘉/申請居住證有那麼嚴重嗎?
.黃介正/「韜光養晦」還要不要?
.薛承泰/寡婦經濟學

.王健壯/如果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楊國樞
.嚴震生/從馬侃懸缺席次看政治任命
.馬凱/誰來解救AI浩劫?
.洪蘭/防失智為何要學新東西?
.方祖涵/棒球日子的簡單美好
.盛治仁/留給未來世代的政治典範
.蘇起/中共對台動武的可能性

.葉銀華/金融帳連續淨流出的真相
.劉維公/孤獨是可怕的社會病毒







趙春山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台灣人


2018-09-16 23:59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共機頻繁繞台,加大對台軍事威脅,但聯合報的民調顯示,多數民眾並不認為兩岸會爆發戰爭。圖為我空軍F-16戰機(左)緊密監控繞台共機,並首度公布轟-6K(右)的動態影像。 圖/國防部提供



今年聯合報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其中反映兩岸關係的一個政治現狀就是「鬥而不破」,這是一個動態而非靜態的現狀。
「永遠維持現狀」仍是台灣大多數民眾的選項,但認為現狀會永遠維持下去的比率已逐年遞減。因為,涉及兩岸關係的「五大領域」,除了「經貿關係」和「人民關係」外,其他如「政府關係」、「軍事競爭關係」和「外交競爭關係」,都處在九年來最緊張的狀態。「外交互不相讓」更緊接「台灣獨立」和「民進黨執政」之後,成為未來可能導致兩岸關係轉趨緊張的來源。
儘管如此,調查顯示民眾愈來愈不擔心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增高,也不認為兩岸有爆發戰爭的可能。看來政府擔心中共的「以商圍政」和「軍事威脅」,都沒有能夠嚇到受訪的台灣民眾。
受訪者對習近平在大陸的「治國理政」印象深刻。例如,多數認為中共的施政效率高,經濟實力強,未來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可能性很大。雖然當前兩岸政治對立嚴重,但民調顯示台人赴陸人數卻比去年增加,對大陸民眾的好感也創歷年新高。我想上述對中共施政的評價和對大陸人民的良好印象,應是主張統一者比率較前升高的重要原因,也是促使民眾願赴大陸「就學」、「工作」和「創業」的動力來源。
個人參與聯合報這個專題的歷次民調解讀,總覺得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普遍存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理。尤其面對當前兩岸的嚴峻形勢,期待值更高,受傷害的憂慮也更重。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只有掌握政治權力的人,才有能力滿足人民的期待,才能免於民眾的權益受到傷害。針對這點,台灣人民對政府和對中共執政當局,都同樣有所期待。兩岸雖然走不同的發展道路,台灣實施「議會民主」,對岸強調「社會主義民主」,但都把民意視為「權力合法性」的來源,都必須正視民調釋出的訊息
民調顯示,蔡英文總統就任以來,民眾對她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滿意度是逐年下降,不滿意度則是逐年上升。蔡總統當然理解兩岸關係對她推動內外政策造成的影響。但她認為,除非接受「九二共識」,否則釋出的任何善意,都會成為另一個「未完成的答卷」;如果接受「九二共識」,她又必須面對支持者的質疑和黨內基本教義派的強烈反彈。在內外夾擊之下,蔡總統選擇「以靜制動」,也就是把「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老路、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作為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而在民眾看來,這就是等同於「無所作為」。
然而,面對中美關係的惡化,對岸習近平的「第一個百年」,以及接踵而來的中共「二十大」,個人相信,台灣任何執政者,包括蔡總統在內,都必須因應形勢變化,作好未雨綢繆的充分準備。
對比中國大陸周邊國家,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大陸應是最友善的。我想除了「血濃於水」的感情因素外,兩岸的持續交流,也使台灣民眾對於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大陸,留下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印象。從這個角度看,兩岸執政當局都不應該做傷害兩岸人民的事。凡走過必留痕跡。不要忘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名家觀點/數據變黃金...快設交易所

名家觀點/數據變黃金...快設交易所


2018-09-17 01:34 經濟日報  李沃牆(作者是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在數位時代,「痕跡」更無所不在數據早已成為馬雲口中的「新資源」發展大數據業已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新興戰略。然而,數據如何變成黃金,就是要讓數據成為可交易的有價商品,而交易場所就是數據交易所。
其中大陸「貴州大數據試驗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及「上海數據交易所」的發展,值得台灣借鏡。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於民國104年(2015年)4月掛牌成立,不僅是中國也是全球第一家數據交易所。交易資格採取會員制,交易雙方必須先註冊加入會員,才能進行交易。目前僅限法人會員,包括知名的阿里巴巴、騰訊、天弘基金、京東、中信銀行等2,000家。提供數據者為供應方(賣方),而購買數據者為需求方(買方);當買賣雙方交易完成後,賣方須支付收入的四成給交易所,交易時間為全年無休。至於數據的定價則區分為協議定價、拍賣定價及集合競價等三種。而且,數據買賣雙方要保證數據所有權、合法、可信、不被濫用。現在可交易商品共有4,000種。
上海數據交易所成立於民國105年(2016年)4月,國有資本占51%、民營資本占49%;不同的是,此交易所集交易機構、創新基地、產業基金、發展聯盟及研究中心五位一體。
交易數據包括智慧城市、人口及企業大數據三大類。相關的數據均經過質量評估、安全評估及監管流程。尤其是關於個人資料項目,皆透過去識別化(exID)匿名處理,保證在交易流通過程中,供需雙方ID的隔離及防泄漏。截至目前為止,並無傳出任何弊端。
坦言之,台灣產官學發展大數據如火如荼,但多半各自為之,缺少整合。若能由政府出面主導結合產學力量,成立台灣數據交易所,應有其機會,但也需面臨諸多挑戰。在機會方面,台灣不乏政府單位大數據、企業大數據、特別電信大數據、聯徵中心大數據,還有龐大的健保大數據等;但台灣受個資法限制,是發展數據交易一大阻礙。例如,金管會擬建置「保險聯合資訊中心」,未來包括保險業的核保、契約保全、財務及業務等資料將全數上傳該資料庫,但卻擔心稅捐單位來「淘寶」,引發爭端。其實,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在成立之初,就訂定不交易涉及保人隱私、商業機密、國家安全數據的底限。交易數據乃是透過數據洗清、建模及分析的結果,確保數據一定的安全性,此做法可供參酌
民國106年(2017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為人民幣4,700億元,預估民國119年(2020年)將達到人民幣1兆元;截至今年3月止,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的交易累計金額,已突破人民幣1.2億元,預估民國119年(2020年)可達人民幣3,000億元。而上海大數據產值則可達人民幣千億元。
台灣今年的大數據產值亦可超越新台幣100億元,有人認為,若拿台灣的健保大數據成立公司,市值可達新台幣數兆元,足見台灣發展數據交易仍具潛力。
平情而論,貴州及上海數據交易所的成功有其天時、地利及人和的條件。天時就是時機,目前全球大數據發展正夯,具備天時條件。地利就是地區位置,貴州有大數據試驗區支持,上海則為全球金融中心,二者均具地利條件;人和包括領導的支持及匯聚英才,二地亦有足夠的吸引力。台灣有天時及地利條件,就缺人和及法規調適;若不加把勁,恐失去契機。


李沃牆

現職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專長為風險管理、財務工程、財務計量等。


名家觀點/大陸私營經濟離場論的是是非非…

名家觀點/大陸私營經濟離場論的是是非非…


2018-09-17 01:34 經濟日報  李春


過去數日,除奶茶變抹茶的性醜聞,除阿里巴巴多了一位馬老師,中國政經各界乃至草民都參加熱烈討論的,有兩大熱題,一題為私營經濟的被要求退場,一題為外資鯰魚的熱烈進場。當然,這兩大熱題都還沒標準答案。
先說那外資鯰魚。在中國市場加價風四起,通膨滯脹都憂容滿面之下,居然有個退步的城市有進步的降價求市場的聲音,而那聲音來自外資,又涉及中國人現在極敏感的油價,所以很多人關注,討論還吵架。
簡單來說,是廣州三元里一個加油站前幾天加油車輛排起長龍,原來那是一間叫海灣石油的外資加油站開張,以超低油價和暖人心的服務誘客,消息傳出,全中國車主都說想去廣州加油。以前未為人識的海灣石油,立時名聲大噪。當然,很快又傳出其他聲音,如市傳政府出面責令其不得減價,政府官員又出來否認,官媒私媒不同解讀,讚彈不一難以理解。
其實事情不複雜,海灣石油是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分公司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老牌石油公司,到中國已有23年,長期以來只賣潤滑油。早前中國政府有份《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深化下游競爭性環節改革,以提升優質油氣產品生產供應能力。
6月當局又發《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取消同一外國投資者設立超過30家分店、銷售來自多個供應商的不同種類和品牌成品油的連鎖加油站建設、經營,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於此,海灣石油就開了加油站。
加油站長期以來是中央國企兩桶油的禁臠,也因此海灣石油現身被當作大件事,是一條有活力白鯰魚。但也有人認定難有鯰魚效應,因為中國仍有油價價格管制,國企又是地頭龍而非地頭蛇,外資難以挑起競爭,這條鯰魚只是一條掀不起浪的瘦魚。
再看私營經濟退場。那是一位自稱資深金融人士的吳小平,發了篇文章,題為《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在京東性醜聞、阿里大換班背景下,立時掀起大浪。多家官媒慷慨激昂,批判「私營經濟離場論」,指其是蠱惑人心的奇葩論調,要求社會高度警惕。又說民營經濟只會壯大、不會離場。在當前形勢下,企業家群體不應為流言所動,要相信國家政策穩定性,踏踏實實把民營經濟辦得更好。對此現象,有政治學者出來。最可怕的不是有人寫出這文章,不是官方很激動地批判,而是中國社會在為這種文章恐懼。
而在要求私營經濟退場,官媒組織大批判的同時,還曾有一大流言漂浮於市,說中國最大的民營業之一的華為,將被「國資收購」華為站出來予以否認。又說關於華為業務分拆、剝離部分業務的傳聞,同樣不屬實。關於股權結構,華為官方網站上寫道,「華為成立於民國76年(1987年),是一家由員工持有全部股份的民營企業,目前有18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私營經濟退場,只是個理論化的爭論,有心人發現,在市場上中國私營經濟確實在退場。有數據說,今年上半年中國國企、央企利潤總額年增25.93%,外企年減5.19%,民營企業年減25.22%
又官方報紙上說,透過「國企混改」即與私營經濟參股混居的混和所有制改革,今年已有23起國企收購民營上市公司控制權。從這些數字來看,中國私營經濟已主動或被動地在收縮之中。

李春

李春現在是聯合報系的香港特派員,有20多年的媒體工作經驗,長期觀察中國大陸的政經情勢,見解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