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4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審慎評估產創條例租稅優惠範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兩岸協商藏黑箱,口水公權力難護民
◆  聯合報黑白集/讓人民唉呦喂呀的名單
◆  經濟日報社論/審慎評估產創條例租稅優惠範圍






經濟日報社論/審慎評估產創條例租稅優惠範圍


2024-08-04 02:38  經濟日報/ 社論
產創條例將AI及淨零低碳設備納入投資抵減項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1有關投資抵減優惠的條文,將於今年底到期,經濟部近日擬修法將其延長至民國一一八年(2029年)底,且倍增投資抵減率及抵減支出金額的上限,並增納人工智慧(AI)與節能減碳兩項於條文內;在租稅優惠的加持下,經濟部期待 AI 產業能蓬勃發展。不過,目前國際上提供生成式 AI 應用服務的廠商仍呈虧損狀態,故整體 AI 產業的前景仍混沌未明

產創條例第10條之1規定適用於租稅優惠的項目包括智慧機械、5G、資安的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且支出金額在同一課稅年度內合計10億元以下,經提出具一定效益的投資計畫,並經專案核准,可在支出金額5%限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所稅。去年共有777個申請案件通過產創條例所規範的研發費用投資抵減項目,而廠商獲得的減免稅額為214億元。其中,四分之三的金額由目前占製造業就業人數三成資訊電子業所獲得。而若依經濟部的建議,將投資抵減率及抵減支出皆倍增,則未來政府每年的稅收損失金額可能會超過800億元

目前的產創條例主要針對資訊、通訊產品的研發費用進行補貼,因而這些行業為經濟部認定的「目標產業」(target industry)。而在經濟部擬新增加租稅優惠的兩個項目也顯示,AI 產業是經濟部的新寵。經濟部也說明,由於投資於 AI 的相關產品所費不貲,故擬將補助個別廠商金額的上限倍增至20億元。

經濟部對 AI 產業的前景非常樂觀,不過,目前國際上 AI 產業的發展願景仍不明朗。以 AI 產業的龍頭公司 OpenAI 為例,在最樂觀情況下,其今年營運收入為45億美元。然而,其今年的成本包括租用微軟伺服器40億美元、生成式 AI 訓練成本30億美元,以及1,500名員工薪資15億美元,共計85億美元。因此,OpenAI 預期今年至少會出現40億美元的虧損。

OpenAI 的虧損也意味著台灣發展 AI 產業仍面臨投資的高風險。目前國際上提供生成式 AI 應用服務的軟體業者,其資金主要來自美國的科技業巨擘如微軟、谷歌、亞馬遜及臉書等,因而短期內仍能忍受巨額虧損而持續投資。這些業者主要向輝達購買硬體設備,而輝達製造的硬體設備,則仰賴其台灣供應鏈廠商生產的產品。因此,台灣 AI 產業的發展和國際 AI 產業的發展互為唇齒相依。

換言之,若國際上提供生成式 AI 應用服務的業者,因不堪長期虧損而縮小投資規模,則會減少對台灣 AI 硬體供應商的需求。

由於經濟部對 AI 產業發展前景非常樂觀,故除了擬對 AI 產業進行租稅補貼外,也對 AI 產業的人力培育進行樂觀規劃。經濟部預計在未來四年內,培養20萬名的 AI 專業人力,其中國內大學生及外籍生各半。不過,此20萬人力已達目前87萬名資訊電子業就業員工數的23%,故恐已超過未來四年 AI 產業所需要的人才數量。

另一方面,經濟部擬將「節能減碳」項目列入產創條例的租稅優惠範圍內,則較具說服力根據經濟學原理,廠商進行碳排放會製造社會成本,因而政府有必要介入經濟部擬針對廠商減碳行為給予租稅優惠,而不論其所屬產業為何,故此政策符合租稅「非歧視性」的原則

總之,經濟部擬擴大產創條例10條之1的適用範圍及補貼金額上限,除會增加政府稅收損失外,也會擴大資源配置在適用對象及被排除對象之間的不公平性。然而,一旦經濟部心目中的目標產業如 AI 產業,未來如果發展不順遂,則也會形成資源誤置,因而不利於經濟發展。














聯合報黑白集/讓人民唉呦喂呀的名單


2024-08-04 02:16  聯合報/ 黑白集
總統府資政顏志發曾捲入性騷疑雲,再獲聘資政惹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府公布新聘百位資政和國策顧問,驚見曾涉性平爭議的小英之友會全國總會長顏志發、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被緩起訴的康銀壽;賴清德總統高齡九十八的宮廟主委舅舅童永,更成了「國舅」,以致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聞言直呼「唉呦」!

資政、國策顧問雖屬無給職,終究是國家名器,地位崇隆。但四十趴總統仍甘冒「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國家就是賴家」惡評、猶如帝皇般封賞,甚至不惜打臉自己曾誇口的「性騷零容忍」。如此恣意肆行分封,真乃民主國家倒退異象

檢視名單,蘇貞昌、謝長廷、邱義仁等,長期功在綠色黨國,加上派系平衡考量,列名資政並不讓人意外;但回聘曾被質疑性騷而請辭的前資政、新納賣藥電台主持人「志明」及長期扶持的舅舅,卻是分別踩踏了道德、法律及用人唯親三條紅線

府方辯說名單廣納百工百業,能為國政提供不同面向意見。但全民更想知道,府方對顏志發所涉 Me Too 案的調查結果為何?民間常稱江湖賣藥為王祿仔仙,醫師總統奉緩起訴的賣藥電台主持人為上賓,置衛福部於何地?相對的,蘇貞昌、謝長廷、邱義仁,以及賴清德恩師等,對於與性平爭議者、非法賣藥者同榜受封,又是什麼滋味?

但看賴清德政治分封同踩三條紅線,人民都要大呼「哎呦喂呀」!











聯合報社論/兩岸協商藏黑箱,口水公權力難護民


2024-08-04 02:31  聯合報/ 社論
我方海巡署副署長謝慶欽(左)、陸方代表泉州市台港澳辦副主任李朝暉等人在金門簽署協商共識,一行人步出會議室,神色輕鬆許多。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陸船翻船事件告一段落,兩岸代表簽署協商共識。這是民進黨執政以來,與大陸簽署的第一分共識文件,陸委會告訴國人協議由政府主導,因為官方才有公權力」。但矛盾的是,既然行使公權力,為何協議內容不能依法公開,接受民意監督

民進黨在野時主張兩岸談判與協議須接受國會監督,抨擊服貿談判黑箱作業不對等,出賣台灣利益,支持學生攻擊國會與行政院。如今執政,竟在丟掉了金馬禁限制水域後,再躲進黑箱進行兩岸談判。協議內容攸關雙方代表身分、共識條件等是否符合對等尊嚴,不能公開是因我方有不可告人之處,還是賴政府屈就對岸要求?

依兩岸條例,陸委會統籌辦理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協議事項,可委託民間團體執行。協議簽署後卅日內報請行政院核定,並送立院備查。但金門事件協商,賴政府宣稱由「有力人士」從中斡旋。是因委託在野黨去談,所以不能透露,避免丟臉嗎?依法協議文件要送立院備查,陸委會卻鎖入黑箱,難道是怕國人發現,主張兩國互不隸屬的賴政府,簽協議卻「自降國格」?

兩岸簽署協商共識後,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宣稱,沒有九二共識,兩岸還是可以解決問題。言下之意,賴政府已突破蔡英文時代的對話障礙。但這些「成就」遭國台辦連夜反駁,重申「兩岸須回到九二共識,才能恢復談判」。更站不住腳的是:若兩岸已恢復對話,為何陸委會不趁此機會邀對岸協商處理台海漁事糾紛,訂出作業規範,杜絕衝突?

就在陸委會與海委會爭功大內宣之際,澎湖發生兩岸漁船碰撞事件。漁民稱,大批陸船越中線進入西嶼海域作業,海巡署接獲報案趕來,三艘艦艇寡不敵眾,無法登檢只能噴水柱驅離。一艘陸船離開時碰撞我方漁船,造成不小損傷,一名漁工肋骨斷裂。船東抱怨,海巡署船艇目睹肇事船逃越中線,被大陸海警帶走,為何我方不替漁民追捕現行犯?海巡署表示,將完備蒐證資料,由陸委會及漁業署協助求償事宜大陸三無漁船在金門撞翻出事,陸方嚴詞要求我方給交代但陸委會對澎湖撞船事件只有一句希望大陸加強執法」。難怪漁民大罵政府消極

賴政府寧可巨額補助電視劇搧動恐共情緒,製造仇恨分裂民心,卻不務實加速提升海巡艦艇執法能量,以因應愈趨複雜的台海水域紛爭。海巡署只提醒漁民,中國禁漁期將結束,海上船隻眾多,請隨時注意航行安全,有事可打報案電話。這樣就算盡到護漁責任嗎?如此公權力與花拳繡腿何異?

兩岸漁民爭搶有限漁源,海上雖有兩個執法主體,卻無相互協調的管理規範。而且雙方有政治矛盾,我方實力明顯居下風。若政府無視現況,類似的紛爭隨時可能升高成台海衝突。這是兩岸亟待解決的問題,試問陸委會:沒有九二共識可以解決嗎

幾個月來,梁文傑對兩岸定位的談話翻來覆去,時而跟著賴總統冒進「兩國」互不隸屬,時而放軟退守「兩區」互不隸屬,金門陸船事件協商共識底定後,又稱兩國互不隸屬和兩區互不隸屬一樣;既違兩岸條例,又違憲法增修條文,未來兩岸問題恐怕更難解決。

然而金門與澎湖兩個現場,正對映出賴政府的荒謬高官意識形態掛帥,只會吹噓在兩岸伸張公權力,甚至連彰顯公權力的協議文件都不能見光。難道公權力已被民進黨政府消耗成國王的新衣?但海峽中線和禁限制水域都遭沒收,民進黨政府連現狀都無力維持,如何保護人民





名家縱論/將兩國關係校正到兩岸關係\星期透視/翁柏宗只是民進黨總體戰略的小環節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名家縱論/將兩國關係校正到兩岸關係
◆  大屋頂下/「新奧會模式」 從青天白日滿地紅做起
◆  星期透視/翁柏宗只是民進黨總體戰略的小環節
◆  深偽技術 威脅人權、選舉
◆  培育跨領域人才 打造AI智慧島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將兩國關係校正到兩岸關係


2024-08-04 04:47  聯合報/ 邱坤玄(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上月下旬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訪問中國大陸,在廣州與王毅會晤,烏克蘭外交部網站宣稱此行在探討「停止俄羅斯侵略,以及中國在實現公正持久的和平的可能角色」,並且表示中國大陸在促進全球和平的重要性。

眾所皆知美國在俄烏戰爭中提供烏克蘭最多的軍事援助,它同時指控中國大陸在此戰爭中是俄羅斯關鍵的支援者,但是烏克蘭為了國家利益,仍然願意爭取敵人的朋友,協助終止戰爭破壞持續,盡速重建發展。對於現在實施全面「抗中」政策的民進黨政府,應當有所啟示。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仍然強調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金門撞船事件在一六七天後終於有了結果,我們對執法與協調人員的辛苦表示感謝,但是當前我大陸政策的偏差,才是問題的焦點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在事件結束後於網路節目中表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跟「台灣地區跟大陸地區互不隸屬」是一樣的,即使沒有九二共識,兩岸也可以協商,解決問題。有些人會問這是他個人的理解?還是政府的政策?我認為,這應該是民進黨政府普遍的思維。

首先還是要強調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政治主張,但是不能違反既有的法律規定。我們的憲法是一個中國的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開宗明義指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都屬於中華民國領土,因此兩區不是兩國關係,沒有互不隸屬的問題。

民進黨當然知道這些規定,但是這些都不符合他們的期待,因此選擇漠視,或是在尚未修改這些規定前,以他們理解的方式去表達,但是這種理解完全是曲解法律的原意。相信未來民進黨政府還有可能規避困難的修法程序,以釋法、釋憲的方式,將曲解的意見成為實踐性的法律。

其次,民進黨的一貫想法就是只要得到執政權,中國大陸就必須與必定會與其進行溝通與協商,但是民進黨執政至今,國台辦與陸委會,海基會與海協會都未有接觸、溝通的情況正因為沒有九二共識政治基礎,這個事件才拖了將近半年才解決

而梁文傑卻說此事久拖不決關鍵在「大陸不信任台灣的司法體系,甚至不承認台灣的司法權」,這樣的說法似乎忘記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簽署的「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仍然存在的事實,如果大陸不信任我們的司法體系,如何簽成這個協議?

更重要的是依此協議,兩岸執法單位直接溝通、協商,尤其是兩岸警方聯手破獲多起詐騙犯罪案件,執行成效顯著,人民對此協議的滿意度最高此協議充分體現對等、尊嚴的精神,又能迅速解決問題,實際參與的執法人員感受最為深刻

兩岸人民在缺乏交流與理解的情況下,敵意處處可見又急遽升高,既然大家都認為金門事件能夠達成共識難能可貴,那就應該回歸到「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將「兩國關係」校正到「兩岸關係」,既可避免類似烏克蘭的悲劇,也可以創造良性互動的空間。














星期透視/翁柏宗只是民進黨總體戰略的小環節


2024-08-04 04:45  聯合報/ 鈕則勳(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


院七月十六日三讀通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刪除延任條款,限制連任次數,總統也於七月卅一日公布然行政院卻又指定原副主委翁柏宗延任並代理主委,並認為有權訂定該法施行日期,擺明不甩國會通過的法案,在野群起圍攻,並嗆「嚴審部會預算」;無獨有偶,甫卸任的 NCC 委員王維菁、林麗雲日前發出公開信,指台灣政媒集團化」成形,媒體成為政治部門輿論宣傳的工具,使台灣新聞報導不公、新聞頻道失其公信力。兩件事情激盪,不僅凸顯出 NCC 的治理已然失靈、搖搖欲墜外,更可悲的是,執政高層卻只想護愛將、走巧門,一副就是「給我柏宗、其餘免談」的高姿態,想用翁為槓桿,和在野來個以小搏大。

所以在博弈過程中,政院先是「暗渡陳倉」,藉法律施行空窗期及自我解讀,忽視國會刪除的延任條款,硬要翁延任並代理主委 ; 再「強迫搭配」想將新一屆委員的同意任命和新法施行日掛鉤,你審人事,我就讓新法上路。朝野交鋒現今看似都在 NCC 與翁柏宗的爭議上,在野重兵布防,但說穿了,翁及 NCC 其實根本無關宏旨,只是民進黨總體戰略的次要環節,用以牽制在野或測試藍白能耐而已實際情況是,民進黨現階段早已戰略清晰,兵分多路,意圖合圍、裂解、殲滅在野

首先,司法才是綠軍的主軸戰線。憲法法庭裁定暫時處分,明顯翻轉原本藍白聯手國會改革的成果,好不容易能進一步制衡行政權的利器變得無用武之地,朝野權力消長,人氣王韓國瑜甚至銷聲匿跡;新竹市長高虹安與立委顏寬恒被判刑、新竹縣長楊文科被起訴,國民黨對楊、顏未祭黨紀,早被綠軍酸爆,對中間選民而言,由於鄭文燦被收押效果太強,政治紅利往賴清德的改革形象上集中,藍軍對自己人被起訴、判刑,動作消極,白軍怕柯文哲也有事,甚至傳出可能設副主席因應,朝攻野守,綠軍更可以逸待勞。

其次,大內宣開拓市場直接輾壓 NCC 委員對「政媒集團化」的質疑。王、林二位卸任委員雖點出現今媒體、新聞產製的問題,也是壓垮 NCC 治理失靈的最後一根稻草,更讓久居高位的翁柏宗,延任及代理缺乏合理及正當性;但問題是,藍軍對其猛酸,就連政院都冷回「他們當時職權就可以做一些事」,坐實裡外不是人的窘境,如此一來,就算兩人點出媒體失職並衝擊民主的實情,論述公信力也大打折扣。反觀綠軍認知作戰大戲「零日攻擊」近日聲名大噪,就算藍軍痛批政府拿納稅錢一點一三億大賣「芒果乾」搞認知作戰,但政院與陸委會則雲淡風輕回應「與政治無關」、「大可不必」。由於該劇題材與台海情勢連結有戲劇張力外,還找了日星高橋一生畫龍點睛,噱頭十足,甚至還能開拓選民市場,為「抗中」、「抹紅」的操作加碼。

最後,民進黨根本不在乎 NCC,畢竟早就被工具化,只要能遂行可欲的目的,綠軍哪在乎誰延任、誰當主委,就算翁柏宗被攻陷,要找多少個翁柏宗都不是問題;NCC 這局根本是個幌子,甚至是誘敵深入的陷阱,算準了在野只能罵,最多在立院以人數牽制,然「青鳥拚罷免」這把利劍只要懸在幾個新科立委的額頭上,綠軍說不定就能從在野內部裂解其脆弱優勢。行文至此,不禁背脊發涼,深覺藍白兩黨主席,若是針對綠軍戰略攻勢束手無策的話,還不如盡早打包走人,讓盧秀燕、黃國昌及早上位吧!














大屋頂下/「新奧會模式」 從青天白日滿地紅做起


2024-08-04 04:46  聯合報/黃年
奧運球迷帶著中華民國國國旗進場應援因違反規定遭到請出場。記者季相儒/攝影


巴黎奧運新聞中,聯合報特派記者藍宗標的一則場邊報導吸引眼球。

報導說:「在一場羽球賽事中,幾名帶著中華民國國旗,或將國旗畫在臉上的球迷,遭到工作人員要求將旗幟收回包包中,或是到場外移除臉上旗幟再進場。」

因為,依據奧會門票規定,只准開放參賽國的「會旗」進場。各國的「會旗」是國旗,但中華台北隊的「會旗」是梅花五環旗,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因此不能進場。

《大屋頂下》反覆主張:由於世局、兩岸及兩岸各自內部情勢的丕變,兩岸關係的中心課題,必須從「壓制台獨」轉移至「維持中華民國」。

此一概念,也許可以從雙方共同面對青天白日滿地紅這面旗幟做起。這或許看起來是一個微末的角度,卻也可能是比較可操作的槓桿。亦即,雙方若想維持中華民國,可先從維持這面旗幟做起。

老讀者也許知道,《大屋頂下》曾有一個想像:兩岸有無可能有朝一日達成共識,將中華台北隊的「奧會會旗」由梅花五環旗,改為青天白日滿地紅,但仍依奧會規定稱「會旗」。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若能以「會旗」名義出現在奧運會及其他國際體育賽事,這對前述「壓制台獨/維持中華民國」的目標必有重大作用。

本文當然自知,此一「新奧會模式」不啻異想天開,但要強調的是思考的方向,而並不是未見其實踐的困難。

其實,中共與民進黨素來皆以這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仇敵,但幾十年來,二者對這面旗幟的認知與操作,皆已有相當顯著而重大的演化。

先說民進黨。民進黨以顛覆中華民國的革命黨出身,早年即使出任中華民國公職,也拒絕在國旗及國父遺像前宣誓。而且,迄今民進黨的集會中也看不到國旗。不過,近多年來,這個現象已漸有變化。比如,蔡英文在國慶日推出的「史上最大國旗」,在賴清德就職日也在總統府上飛過,他們二人唱出「吾黨所宗」的國歌也已不成問題。而且,在蔡英文接見美國政要時,總統府現場置國旗,授勛文亦以中華民國紀元;蔡賴二人過境美國,在機場接機的顯然包括獨派的群眾,亦持小國旗。

或許,這些皆是表象的操作,不能掩蓋「務實台獨」的深層問題。但是,這無疑仍是「維持中華民國」的重要支撐。

因為,畢竟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如果台獨終究丟不掉這幅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它就不可能顛覆中華民國。

賴清德在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總統府上班,但在民進黨的集會中看不到一幅國旗。賴清德若要回應「台獨是革命者的玩物/中華民國是執政者的責任」的考驗,可從誠實面對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做起。

再說中共。解嚴初始,兩岸交流,中共對中華民國國旗十分敵對。當時,稍有官方身分者來訪台灣,中華民國國旗皆須迴避。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原有北京奧運聖火自越南到台灣轉香港的規畫,卻出現沿途不得出現中華民國國號、國徽、國旗的要求,結果告吹。

但是,民國九十八年(二○○九)高雄世運及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台北世大運,經過交涉,開放了觀眾席上攜中華民國國旗,可說是重要突破。至此,至少在台灣舉辦的國際賽事中,觀眾席可持國旗似乎已成共識。

上個月,北一女儀隊訪問加拿大,持國旗演出。報導稱中共方面曾欲施壓阻止,但也許是因不敢強在北一女這個標誌下作文章,遂未鬧事。北一女,畢竟不是歌手張懸一個人在英國的情況。可見,中共面對這面旗幟,也有進退收放的斟酌。

尤其,最近中共新頒「懲獨廿二條意見」,其中明顯出現希望台灣「維持中華民國體制/維持中華民國敘事」的指向,已可視為「憲法說2.0版」。這些皆可視為從「打壓台獨」朝向「維持中華民國」的轉移。那麼,中共如何面對青天白日滿地紅這面旗幟,就應當有一個新視角與新思考。

以下談賴清德與民進黨如何面對國旗。民進黨說,中共應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九二共識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然而,若要中共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賴清德自己首先就應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不能再操作「務實台獨」,或視中華民國憲法為災難、鄉愿,且應回到「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如果民進黨的集會中尚不能出現中華民國國旗,或許可先在黨主席賴清德的辦公桌上置一個小幅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然則中共就更知正視中華民國,十四億人也將更知珍惜中華民國。

再說中共。中共必須深刻體認,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國旗的認同,可說是「維持中華民國」的最基本表徵。因此,中共對中華民國國旗的否定與霸凌,皆是背離了「維持中華民國」的操作。

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大陸拍攝《八佰》四行倉庫故事,出現中華民國國旗及中華民國國歌的場景;今年黃埔百年慶,中共在黃埔軍校現場展現中華民國國旗的布景。這些雖皆是「復古」,卻也顯示中共知道,若不願見台灣「去中華民國化」,這面旗幟迄今仍是兩岸的精神聯結。

今後,在國際的民間場合,中共應當盡量避免對中華民國國旗的抵制。亦即,要像對北一女,不能像對張懸。中共甚至應樂見中華民國國旗出現於國際民間場合,如北一女與張懸,因為那是維持中華民國的必要表徵。

兩岸的僵局是在「你要消滅中華民國/他要台獨」。兩岸的解方則在「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行遠自邇,可從共同面對青天白日滿地紅這面旗幟做起,畢竟國民黨、民進黨及中共皆是在這面國旗下誕生的政黨

其實,經過多年的周折跌宕,如前文所述,兩岸皆有重大演化。民進黨從「顛覆中華民國」,轉變到主張「中共應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問題是:賴清德與民進黨正視中華民國了嗎?);中共則從「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轉變到「維持中華民國體制/維持中華民國敘事」。這可以說,也是「相向而行」

兩岸僵局千絲萬縷,中華民國國旗只是其中一絲一縷而已。但民進黨若更鞏固中華民國國旗,中共若更包容中華民國國旗,這卻可能是一脈通百脈通的槓桿

兩岸縱使暫難將中華台北隊的奧會會旗改為青天白日滿地紅,但應可先在奧運頒獎台外共同面對並維持這面旗幟。

多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深偽技術 威脅人權、選舉


2024-08-04 04:44  聯合報/ 陳憶寧/Meta 全球監督委員會委員、政大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兼國合長(台北市)


利用人工智慧(AI)生成或操弄的深偽技術威脅日益嚴重。深度偽造是一個廣義術語,指使用 AI 和其他技術創建的聲音、影音或照片。隨著技術迅速發展,創建這類圖像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導致網路上大量生成,且由於多半涉及名人,所以在社群平台上快速傳播。深偽技術用於裸露影像製造是一個涉及隱私、尊嚴和基本人權的社會議題。另外,深偽技術於政治競選中若未加以約束,也可能擾亂選民視聽,影響選舉結果。

過去,創建逼真的偽造圖像需要高超的技術和大量時間。如今,任何人只需幾秒鐘就能使用 AI 工具生成令人信服的深偽圖像。易用性導致了深偽色情的圖像爆炸性增長,研究顯示自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以來,網上的深偽影音增加了五五○%,其中絕大多數是涉及真人且為女性的裸露影像。

這些圖像造成的傷害代表對個人隱私和尊嚴的嚴重侵犯,可能導致受害者遭受嚴重的心理創傷、聲譽損害,甚至生命危險。在巴基斯坦曾發生一名十八歲女孩被她的父親和叔叔所殺,原因竟是她與一名男子的數位合成照片在網路瘋傳。這個悲劇事件凸顯了在保守社會,這類內容可能引發極端反應。

最近,Meta全球監察委員會審理了兩起美國與印度娛樂界知名女性的 AI 生成裸照案件,凸顯社群媒體在應對此類內容時面臨的挑戰。儘管委員會裁定這些圖片應刪除,但調查過程顯示平台雖制定了政策,但在執行上於檢測和處理這類內容時,非常容易出現重大漏洞,包括理解影像中的情境所需的細微判斷能力,例如什麼樣的裸露可達到色情猥褻的標準。

相較於 Meta內容審查政策依賴外部獨立委員會審理,另一個社群平台 X 面對深偽技術,倒是老闆自己帶頭傳播。七月底在拜登宣布退出選舉後,馬斯克轉發了一段關於美國副總統賀錦麗的影片,但未披露是否經過篡改。影片模仿賀錦麗的聲音,但並非使用她在原始廣告影片中的說法,而是經過變造後讓她說拜登總統已老邁,她對治理國家一無所知,且做為一名女性也是有色人種,她有工作是為因應多元雇用的要求。馬斯克這則貼文到目前為止已有一億三千多萬的觀看數,到現在都還流傳在平台上,似乎違反了 X 平台的內容政策。該政策具體內容為「禁止分享可能欺騙或混淆人們並導致傷害的合成、篡改或斷章取義的媒體內容」儘管 X 平台上有許多貼文質疑,但馬斯克至今仍保持沉默

應對深偽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負責任的平台需要投資先進的檢測工具,同時確保有效的人工審查流程來處理複雜案例。國家政策的制定者須考慮制定強有力的法律框架,以保護個人以及公眾人物免受這種形式的剝削。同時,幫助民眾識別和投訴這類內容的公眾意識和媒體素養教育也至關重要。我們必須認識到,問題核心不僅僅是技術本身,而是對人類尊嚴、自主權以及名譽的根本挑戰。在我們擁抱 AI 帶來的創新機會的同時,必須警惕 AI 可能被用來侵犯人權以及扭曲真相。保護個人免受 AI 技術操弄的侵害,是數位時代維護人權的關鍵戰場。














培育跨領域人才 打造 AI 智慧島


2024-08-04 04:44  聯合報/ 廖明輝/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台北市)


國科會上月委員會會議通過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度科技預算,總額達到一,四六七億元;加上前瞻計畫的一二九億元,總預算達到一,五九六億元,創歷年新高。這筆預算主要用於半導體、AI、淨零科技、太空等十大領域,顯示台灣對於科技創新和發展的重視。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強調,台灣要成為人工智慧強國,必須要同時具備設計 AI 系統軟體、製造 AI 系統硬體及應用 AI 工具能力等三大條件。

先進半導體製造能力是國家科技力量的核心,台灣擁有領先世界的先進晶片製造能力,因此吸引歐美及日本、印度等國家前來尋求合作。從壯大台灣科技實力的角度來看,以半導體科技為核心的跨領域整合與應用,將是未來五年的科技發展方向。這些應用包括淨零科技、國防科技、AI 應用及太空應用等,均需要政府跨部會整合來推動,將半導體技術應用到更多領域並更大效率化應用 AI,創造更多的創新價值和產業效益。

當前台灣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氣候變遷、少子化與高齡化、中國威脅、貧富差距擴大、及能源轉型等。這些議題雖複雜,但跨領域整合可以成為關鍵解題策略透過跨領域整合,可以有效應對當前的社會經濟挑戰,促進國家長遠發展。

要達成這些目標,人才是根本。台灣需要透過教育與提升數位技能,為 AI 和其他科技領域應用培育所需人力。聚焦產業實務的解題能力來培育更多具備創新思維和跨領域實踐能力的人才。這些人才將成為台灣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並在未來成為各領域的中堅力量。

總結來說,台灣擁有世界領先的半導體製造能力,是進一步發展科技應用的重要基礎,需要跨領域運用晶片實力在淨零科技、國防、AI 及太空等應用領域取得突破。同時,透過人才培育和產學研創新解題平台建構,將智慧科技應用普及到政府各部會與百工百業,打造真正的智慧科技島,提升台灣在全球科技版圖的地位。




陳亮恭/劍橋星空下的馬太沉思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亮恭/劍橋星空下的馬太沉思
◆  陳力俊/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百年風華
◆  朱宗慶/駱駝.獅子.嬰兒
◆  王正方/努力演好傳統戲
◆  施振榮/高科技、高感性的台灣
◆  洪蘭 /別把記憶外包給電腦
◆  葉匡時/「退休」的四種類型








陳亮恭/劍橋星空下的馬太沉思


2024-08-04 04:33  聯合報/ 陳亮恭(作者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在劍橋大學莫德韋爾天文台,年輕的研究生喬瑟琳.貝爾專注地分析著一連串規律出現無線電波數據。她的眼中閃耀著探索未知的興奮。在這些看似平常的數字中,她捕捉到了一個奇特的無線電信號,一個來自宇宙深處的神秘脈動。這個發現在日後引發了巨大的迴響,當時的她可能未能覺察到這一點。

幾年後,民國六十三年(一九七四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馬丁.賴爾與安東尼.休希許無線電天體物理學開創性研究而獲獎。這項研究的核心正是喬瑟琳首先發現的那個信號,後來被證實為脈衝星。休伊許一開始將此訊號視為外星文明,但喬瑟琳正確將之判斷為脈衝星所釋放的訊號。然而,作為一名研究生,她的貢獻並未得到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認可。面對如此的爭議,喬瑟琳本人說道:「如果他們將諾貝爾獎頒給研究生,將會貶低諾貝爾獎的價值,除非面對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子,但是我並不認為這件事符合這種情況。」

這一幕彷彿是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墨頓於民國五十七年(一九六八年)提出「馬太效應」時的預言。墨頓指出:「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類似的。例如,一個獎項幾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研究生完成的。」

馬太效應源自於古老的聖經寓言故事,一位富人出國前依照能力分別給三個僕人五千、兩千、一千金幣。回國後,前兩位僕人因為經商與貿易而使財富倍增,而第三位僕人只是將錢埋在地下避免損失。富人大力讚賞前兩位僕人,並給予更多權力,卻斥責第三位並奪走他的一千金幣交給能力最好的僕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是《馬太福音》的記載

馬太效應在經濟領域充分體現,產業發展總是強者愈強,即便在相同的投資報酬率下,資本雄厚的富人與一般人累積的財富差距會更形擴大。「馬太效應在教育現場也很明顯,學童若能愈早獲得閱讀與表達能力,通常也會提升成人後的成功機會;反之,學童若沒能及早掌握相關能力,可能造成長期知識和技能的逐步落後,因此,教師必須重視閱讀與表達能力以外的表現,避免以單一價值觀界定學生的表現

雖然「馬太效應」深植於社會結構中,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接受。反之,社會應該積極尋求破解之道。從「馬太效應」的觀察得知,人們每獲得一點的成功,就會產生累積優勢,增加其達成下一個成功的機會,而這也是破解「馬太效應」的策略。首先社會需要更重視多元價值,認可並鼓勵多樣化的才能和成就,為不同類型的知識和技能提供發展空間其次為政者應致力創造更公平的機會,為每個人提供成功的基本條件,縮小貧富差距個人層面上,則需培養韌性,學習在逆境中保持信心,避免固守既有的成功模式

在高度競爭的世界中,我們既要理解「馬太效應」的機制,更要有勇氣挑戰之。創造更加包容、更具活力的社會,讓每個人的潛力都能充分發揮與成功,在人工智慧衝擊社會的時代,更需要支持多元價值的成功模式,開創更多領域的發展,創造成功的機會將能有效減少「馬太效應」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