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對兩岸經貿要有明確主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585/web/

◆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對兩岸經貿要有明確主張
◆  聯合報黑白集/明天的台灣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那只布袋,什麼公的私的都敢收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對兩岸經貿要有明確主張


2020-07-03 02:4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已簽署十年,近來對於中共政府是否片面中斷協定的討論不少。十年來兩岸及全球經貿情勢已有巨大變化,兩岸經貿關係不僅量變,更是質變,在討論 ECFA 如今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之際,應如何看待與因應未來的兩岸經貿關係,應是政府有必要釐清的上位課題。
在上世紀兩岸經貿初趨活絡時,李登輝政府憂慮西進過急將造成產業空洞化與技術流失,因而有「戒急用忍」政策;陳水扁政府時,經發會通過「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兩岸政策共識,開啟了台灣最急速西進投資的時期;馬英九政府認定中國大陸是台灣經濟解方,透過 ECFA 與諸多政策強力深化兩岸經貿往來。暫不論這些政策的對錯成敗,歷任政府對於兩岸經貿都有明確的態度宣示,作為政策指引,反倒是到了兩岸經貿投資依存度達於高峰、中國大陸經濟面臨20年來最重要轉折、台灣緊密依附的全球生產鏈面臨裂解的此刻,當今政府始終對兩岸經貿抱持曖昧態度,未曾有明確的政策宣示
十年前,大約正是中國大陸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取代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之時,大陸經濟日益勃發,終在全球生產鏈中取得最關鍵地位。在此背景下,台灣經貿與投資深刻連結中國本有難擋的引力,也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只是時移事往,彼時的優勢竟成後來的困局。去年美中貿易戰正熾時,不少國際觀點都認為台灣將是受創最重的國家,正因兩岸經貿的連結程度最高。
美中貿易戰至今仍方興未艾。我們一方面慶幸台商回台投資潮使得台灣的經濟有所支撐,但另一方面台商面對這些外在劇變,正面對決策困難、短期內成本遽增的痛苦。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加上美中衝突加劇,使得本已有下行隱憂的大陸經濟前景更加難測,幾乎所有產業都陷於摸黑前行的困局中。
當然,疫情與美中貿易戰仍是近期影響兩岸經貿最主要因素;但即使不論此二事件,兩岸貿易結構近年來也有很大轉變。在中國大陸近年來發展進口替代、建構完整供應鏈的努力下,兩岸貿易已逐漸由上下游合作,演變為水平競爭的關係。根據研究,台灣即使過去最具競爭力的電子零組件產業,目前也已回復至「次強競爭力」水準,其他各產業的出口競爭力更是在逐步衰退。觀察民國108年(2019年)的數據,儘管美中貿易戰已對全球經貿帶來不小衝擊,也衝擊我對陸出口,但我對陸出口比重依然居高不下,反而是我國因貿易戰所獲得的轉單機會導致我國對中國上游中間財的需求與進口增加。
因此,中長期來看,即使不管貿易戰與疫情影響,兩岸經貿也勢必出現較大的結構性轉變。這種轉變可能是一種兩極化的趨勢:台灣擁有領先技術的產業,如半導體與若干其他電子零組件,有望隨著大陸的需求擴張而成長;其餘產業因競爭力漸失與大陸的進口替代策略,出口量價都將逐步挫低。長期而言,若不能找到其他替代市場,則我國對大陸的出口比重與獲利能力都會逐漸降低。
政府的產業與經貿政策,從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新南向政策到致力加入 CPTPP、爭取台美 FTA,足可令人感受到重新打造產業結構、多元全球布局以避免對中國過度依賴的努力。然而,政府並未全力宣示此一目標,使得現有的產業與企業無法在亂局中得到比較明確的指引,政府相關單位也無法據以擬定明確的政策加以協助。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許多考慮移出中國大陸的台商左右為難、求助無門,政府竟無單位專責協助。如果視台商為國力的延伸或未來產業布局的重要參與者,政府豈不該有明確的政策宣示與具體的實質協助?













聯合報黑白集/明天的台灣


2020-07-03 01:1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外交部長吳釗燮,1日公布索馬利蘭外長穆雅辛晉見蔡總統的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劍外忽傳收薊北」,吳釗燮高調宣布與非洲國家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人們乍聽還真是「涕淚滿衣裳」,畢竟蔡政府執政後就只聽過斷交聲,都快忘了建交是什麼滋味。但一知道這個國家仍未受到國際承認,雙方也還建不了交,頓時涼了半截。
這像是菜只炒到一半就端上桌,吃起來味道怪怪的。畢竟不是建交,沒有人覺得太振奮。吳釗燮說,「很高興」跟大家宣布這項訊息,但他嚴肅的臉上似乎擠不出幾絲喜色。為什麼公開如此半生不熟的「喜訊」,顯得莫測高深,也令人不解。
尤其,我們的代表處捨「中華民國」不用,卻以「台灣」為名,也頗為蹊蹺。對方代表處光明正大取名「索馬利蘭」,毫不羞澀;我們用台灣」,難道也在表示雙方都是從脫離母國而獨立的新國家
但吳釗燮只見秋毫不見輿薪,索馬利蘭獨立了三十年迄今無一邦交國,活脫就是台獨幻想的現實版。游錫堃曾說,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沒了,台灣的邦交國就會出現。對此,索馬利蘭倒是可以澆盆冷水說:你想得美!
吳釗燮出任外長三年多,丟了五個邦交國,算上李大維那兩個,蔡英文的外交戰績是難堪的七比○。吳釗燮與其替台灣找新邦交國,不如好好鞏固「中華民國」的十五個朋友。但他喜歡逞口舌之能,罵對岸武漢肺炎、有病、獨裁毫不收斂,彷彿不惜再丟幾個友邦。只怕最後猛然發現:明天的台灣,竟然就是索馬利蘭!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那只布袋,什麼公的私的都敢收


2020-07-03 01:0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在蔡英文的治理下,國有化、集權化的傾向正傾巢而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昨天在立法院強闖通過農田水利法》,除明訂水利會由公法人改制為公務機關」,會長改為官派,原屬水利會之土地、水權一律轉移為國有民進黨清算國民黨,好歹還透過黨產會這隻黑手居間操作但對付水利會卻省了這道程序,直接立法將水利一切業務充公、財產收歸國有,何其粗暴
對水利會職權和資產如此強取豪奪,民進黨表面的說詞堂皇:水利會改為公務機關是「升格」,可避免被地方派系把持,農民照樣享受灌溉之便,政府也會持續改善水利設施。但民進黨沒說出口的盤算是:全台十七個水利會長全部改為官派,日後選舉就更便於掌控基層農民動向,一百五十萬名水利會員皆成囊中物。民進黨沒有回答的大哉問則是:消滅公法人,剝奪農民的自治權,合乎民主進步的價值嗎?任意「沒收」水利會的民間資產,蔡政府覺得這樣的霸道立法沒有違憲嗎?
對於打慣順風牌的蔡政府而言,四年多來利用完全執政做了許多踰法濫權的事,不僅自鳴得意,更將這些作為美其名為「改革」。但是,如果改革就是像推土機一樣推倒眼前的障礙物,卻不必計較是非黑白或追究法理人權,這跟濫權、威權有何兩樣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除了水利會成員和國民黨、民眾黨表示異議,更有多位綠營人士包括林濁水、蘇煥智、陳昭南等人公開反對,認為這不僅踐踏民間自治權,更非法侵占農民組織的共同資產,是反民主的集權作為。目前水利會已登記之資產約三千公頃,尚未登記的土地仍有一萬二千多公頃,蔡政府將這些土地及百年來農民辛苦開墾之灌溉系統一舉「收歸國有」,連最基本的徵收程序都略過,根本就是劫掠
試想,連這些參與民主運動多年的民進黨人士,都無法苟同蔡政府強徵水利會資產的惡行;那麼,今天掌握權力的這些民進黨人,為何卻不覺得自己的行為不妥?他們把自己當初追求的理想和信念都拋棄了嗎?最諷刺的是,這項粗暴立法,是由出身台灣農村陣線組織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一手主導。一個原以推動農運為理想的人,一旦入朝為官,就搖身變成政客的馬前卒,親手毀壞農民自治、掠奪民產而不以為意。陳吉仲的政客化,又意味著什麼
民進黨對於權力的無盡胃口,大到令人難以想像。除了農田水利會長將改為官派之外,民進黨立委蘇治芬五月間提案修改《農業法》,要求將三分之一的農會理監事改為官派。三月間,則是綠委鄭運鵬提案修改《地方制度法》,要求廢除全台鄉鎮市長及鄉鎮民代表的選舉,全部改由官派。由此可見,水利會長改為官派,其實只是一個小小的線頭;民進黨更大的目標,是要消滅所有的地方自治機構,全部改由中央來分封官員,從農民組織基層機構一個都不放過。如此一來,中央政府的權力將大到不可想像,而原來保存著地方草根民主力量的鄉鎮選舉,則將全部遭到閹割。那樣的台灣,將是什麼景象?
民進黨對於權力的無盡胃口,還表現在對獨立機關的鯨吞蠶食。獨立機關的中選會,由中央指派李進勇出任主委,表面上退出黨務,實際效忠的就是民進黨。獨立機關的通傳會(NCC),蔡政府最近規劃要將其改組為「數位發展部」,變成專打不實消息的公務機關,這在為誰服務?更遑論,黨產會和促轉會一面快速東廠」,一面還要延長其存在期限。這也說明,包括「口罩國家隊」在內,近期各種國家隊爭相出檯,完全不是意外演出。
蔡英文是不是「大政府主義」的信徒,我們仍不清楚;但在她的治理下,國有化、集權化的傾向正傾巢而出。民進黨那只布袋,什麼公的私的都敢笑納,依然不滿足。


【即時短評】漢光「零意外」要求破功 國防部要重振士氣

◆  【即時短評】漢光「零意外」要求破功 國防部要重振士氣
◆  【即時短評】除了背心顏色 黃捷和民進黨有何不同?

◆  【重磅快評】藍營溫良恭儉讓 民進黨錯了道歉很難嗎?
◆  【重磅快評】港版國安法上路 龐培歐和陳明通歪樓了?
◆  【即時短評】水利會收回官派 農業就有水可用了嗎?
◆  【即時短評】與索馬利蘭互設處 拚外交還是大內宣
◆  【重磅快評】吳釗燮鋪哏演出「中華民國消失記」
◆  【即時短評】三倍券轉圈圈之亂 蘇要「唯唐鳳是問」?
◆  【即時短評】廢除考、監國民黨催油門 民進黨再無藉口
◆  【即時短評】同主張廢考監 國民黨陷拿香跟拜陷阱?
◆  【重磅快評】藍軍占議場 民眾黨耍嘴皮 誰搶話語權?
◆  【即時短評】范雲、賴品妤 乾千杯
◆  【重磅快評】自囚的藍委 正在見證陳菊的人權光環
◆  【即時短評】提名陳菊要在野理性 民進黨別逗了









【即時短評】漢光「零意外」要求破功 國防部要重振士氣


2020-07-03 23:26  聯合報 /   記者洪哲政/台北即時報導
國防部昨日宣稱,陸戰隊昨日落水送醫搶救的三位戰士都是資深、專業的陸戰隊員,服役時間超過四年以上,不論是游泳、或者武裝泅渡都是合格的戰士,在人員訓練上沒有問題。圖/本報資料照


海軍陸戰隊九九旅肇發演習意外,三名官兵登陸預演中落水重傷,讓國防部「零傷亡、零意外」的要求破功,為即將正式實施的漢光36號演習實兵正操演蒙上陰影。在共機頻繁侵我空域,兩岸情勢詭譎之際,國軍漢光演習是向國際展現台灣具備安定區域和平穩定實力的窗口。國防部在照撫受傷官兵、檢視訓練缺失之餘,必須立即重振士氣,藉由持續正常操演,對敵展示戰力,對內安定民心。
國軍訓練原本就存在一定風險,但國軍漢光演習近年頻傳人員重大意外,從2018年傘兵秦良丰跳傘意外,而至昨日陸戰隊膠舟翻覆事件,若加上今年初造成故參謀總長沈一鳴等將領官兵殉職的黑鷹直升機墜機事件,重大意外造成人員傷亡頻率之高,讓全民驚愕,不得不令外界質疑國軍訓練是否存在重大瑕疵。
海軍陸戰隊是國軍菁英軍種,東沙海域有敵情疑慮,即由九九旅派遣加強連以移地訓練為名登島駐防,戰士訓練理應周全。檢視昨日在左營桃子園海域實施登陸的部隊,發生意外是負責第一波登岸負責掃除障礙、掩護後續部隊登岸的「突擊連」,一連有八艘 CRRC 橡皮艇在海面成一橫隊航行登岸,每艇編制六到七人,操舟動力來自舷外機,在距岸100至150碼處,自右數來第二艇發生翻覆,艇上七人落水,三人重傷。
國防部昨日宣稱,三位戰士都是資深、專業的陸戰隊員,服役時間超過四年以上,不論是游泳、或者武裝泅渡都是合格的戰士,在人員訓練上沒有問題。但國防部宣稱的合格武裝泅泳訓練,其實只是在游泳池以輕裝測驗游上一百公尺,人員並非以戰時武裝在海際水域實際驗測。訓練與實戰其實有一段差距。
進一步檢視「突擊連」官兵個裝,各兵槍隻、防破片背心加上通訊器材,每人背負至少三到四公斤重裝備,膠艇翻覆落水後除不利泅泳逃生,尤其槍隻落海遺失,尋回困難,按規定失槍官兵事後勢將面臨嚴重處分,人員為了保全裝備,載沉載浮間容易造成恐慌,一時間讓原本的泳技喪失水準。失事的第二艇落海包括槍隻等裝備,陸戰隊昨已立即派船打撈。
二戰知名的案例,就是美軍諾曼地登陸戰,空降傘兵被要求攜行裝載火箭筒、通訊設備與彈藥的沉重「腿包」,不但造成裝備在空中散落,攜帶沉重裝備的傘兵行動不便,許多人遭到樹枝纏繞成德軍活靶,甚至有不少人掉進池塘和沼澤淹死。突擊連官兵攜行裝備是否過重?可以探討,但可以確定的是,軍方平日恐疏於教導官兵面臨生死關頭時,應以求生保存有生戰力為主,保全裝備為次,操演遺失裝備須附懲罰令核銷的觀念難以破除。
國防部本周二甫舉行向全軍直播的漢光演習精神戰力專案教育,國防部長嚴德發不但宣示演訓任務須達「零傷亡、零意外」的目標,同時表示,漢光實兵演練對國軍來說,不僅是驗證戰力的機會,更是展現我們守護家園的決心,國軍對勝利的堅持,不是掛在嘴邊,而用實際具體的行動證明給國人、給自己、甚至給敵人看。
國防部說目前各項演習、訓練的主要科目不會受到影響,仍然維持正常進行;但是陸戰隊的兩棲登陸演練是否調整,單位目前正在審慎評估。
今年漢光「零意外」的目標或許已經無法達成,但國軍對勝利的堅持,不容打折扣,因為敵人正在看,而國人有期待。
















【即時短評】除了背心顏色 黃捷和民進黨有何不同?


2020-07-03 07:53  聯合報 /   記者蔡晉宇/台北即時報導
時代力量高雄市議員黃捷。圖/本報系資料照


黃捷民進黨走得近早非新聞,政治人物因為理念相近和特定政黨友好,本也無可厚非。但近來黃捷面臨罷免危機上火線回應時,旁邊站的不是黨內同志,而是民進黨議員陳致中,有意加入陳其邁競選團隊的傳聞更是鬧得沸沸揚揚,不免讓人質疑,現在的黃捷除了背心顏色之外,到底和民進黨議員還有何區別?
時力在本次高雄市長選戰中未提名人選,黨主席徐永明也曾表示,黨中央不會反對個別議員幫忙陳其邁,只不過合作窗口不會黨對黨,將全盤交給地方黨部協調;言下之意,雖然支持陳其邁,但仍盼整個黨能保持一定距離,以利未來監督執政者。
黃捷欲直接加入競選團隊的做法,不僅逾越了時力基調,更讓人合理懷疑,未來在議會質詢時,對市長翻白眼的畫面難再現,多出來的恐怕會是溫良恭儉讓。再者,此次補選局勢明朗,在單靠民進黨就穩操勝券的選戰中,為何還要加入其陣容錦上添花?除了投機,貌似沒有其他更好的答案了。
黃捷的現象反應出的是時代力量縮影。在經歷去年退黨潮後,黨的路線看似已確立要拒當小綠「走自己的路」,但部分地方議員、黨部和民進黨過度友好的情況依舊,身上的「小綠」標籤始終難撕,也無怪乎黨內政治明星黃國昌,至今仍選擇和這個自己一手帶大的政黨,保持著安全距離。
民進黨對付有威脅的小黨思維,向來只有消滅,沒有合作選項。黃捷欲加入陳其邁競選團隊沒下文,據傳正是綠營內部也開始有提防黃捷的聲音所致,一相情願地自甘當「小綠」,最後卻可能落得的,卻是裡外不是人的尷尬窘境。
政治對政客來說,常常是一道數學算式,只是答案要由時間來驗證。如今黃捷,讓人聯想到去年的林昶佐;林最後選擇大方退黨,少了時力包袱,路反而更寬敞成功連任,今在黃捷身上已經看見下一個林昶佐的影子,這政治算盤怎麼打,選民全看在眼裡,也會在未來給出公斷。

酷經濟/悲情美國 疫情將丟失美國夢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5517/web/

◆  漫畫/光與暗集一身
◆  台灣鐵道創始 劉銘傳不容抹滅
◆  提升品質 比發優惠券重要
◆  吆喝民眾搶抽券 振興邏輯何在
◆  遠航掏空 民航局「不知不覺」?
◆  沒省籍偏見 惋惜學長李登輝
◆  酷經濟/悲情美國 疫情將丟失美國夢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酷經濟/悲情美國 疫情將丟失美國夢


2020-07-31 00:35  聯合報 /   林建甫
美國佛羅里達州迪士尼世界不懼疫情越重新對外開放,但遊客須配合新的防疫措施。 美聯社


國際經濟預測機構IHS Markit本來七月中的預測,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負六%,微幅上調至負五點五%,美國由負八點一%上升至負六點一%;然而好景不常,最近是全球疫情反撲,而不是經濟反彈。在解藥及疫苗開發出來前,全球唯一的確定仍是「不確定」。
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疫情急遽惡化,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快速上升且創新高,迫使許多州經濟重啟計畫暫停,或恢復先前部分封鎖措施。美國剛發布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數據萎縮超過卅%,為史上單季GDP最大降幅。與此同時,民眾認為川普總統應對疫情不力,且回應五月底反警暴力示威抗爭,亦表現失分,導致近幾個月民調落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幅度擴大。
因此,預期未來變化,川普為拉抬民調,在總統大選前,將以盡快恢復經濟及打「反中牌」為主軸。前者已傳出八月初國會將通過新一輪財政刺激法案,後者將利用國內民眾反中情緒,對中國實施更多制裁。在貨幣政策方面,聯準會最新決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繼續以逼近零的利率拉抬經濟。且之前因疫情而推出的九項緊急融通機制的期限都延長三個月,九月底到期的七項就都延期到十二月,又將以每月八百億美元及四百億美元的金額持續分別購買公債不動產抵押債券(MBS)。這樣的購買速度,到年底聯準會總資產規模將達八兆美元左右。是○八年金融海嘯前的十倍。
沒有想到泱泱大國的美國經濟會慘成這樣,需要看得見的手,以如此大的力道來救市。從「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人抱怨交出了隱私權,來換取「安全」。這一次的疫情,這麼大的救市與救世力道,未來就是「大債務」與「貧富不均」,是拿下一代的幸福來換,則令人驕傲的「美國夢」,未來將更形困難。我們沒有水晶球,但經濟的推估只能預期下半年回穩、失業率下滑,以及通膨預期上升,金融市場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於年底升至一%左右。在全球景氣復甦、美元流動性極度寬鬆的環境下,雖有助弱勢美元、美股續漲,但需慎防美中衝突加劇及英國脫歐談判等不確定性,導致全球股、匯出現的大震盪。












沒省籍偏見 惋惜學長李登輝


2020-07-31 00:40  聯合報 /   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2012年總統大選決戰之夜,前總統李登輝(右)擁抱力挺當時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總統李登輝昨日過世,本人作為台大農業經濟學系畢業的學弟,感到無限惋惜。
念大學的時候,對於這位學長不太有印象,聽說他當年由康乃爾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無法回到系上任教,理由是連國語都講不好,後來,同是客家人的經濟系主任張漢裕聘他去兼任。所以,當他說「生為台灣人的悲哀」,經歷日本殖民統治、國民黨威權統治的人,一定感同身受。
金門預官當兵回來,到青輔會登記就業輔導,被問,念農經的可以幹什麼?」桀驁不馴的我想了一下,回答「當台北市長、跟省主席!」沒有料到他會一路做到總統、而且帶領台灣的民主化。我在一九九一年取得政治學博士回國,儘管安全紀錄不好,卻得以獲聘任教淡江大學。當時,國民黨正面對改革派與保守派的抗衡,一直相信李前總統是台灣民族主義者。
蔣經國的自由化到李登輝的民主化,舊勢力與利益盤根錯節,需要有相當的智慧及決斷力,包括對於郝柏村的杯酒釋兵權。因此,由國會全面改選到總統直選,若非因勢利導,在那驚濤駭浪時代虎口拔牙,恐怕不是一般只懂選舉綁樁的政客可望其項背。比起民進黨政治人物的當家作主,只是想要取而代之,李總統有更大的企圖心,要讓國家正常化。
一些獨派對於李前總統不提台獨耿耿於懷,然而,他孜孜矻矻的是國家的打造,包括政治制度的擘劃。或許,他不喜歡口號式的台獨,不過,李前總統對於台灣的定位從不屈服,包括美國人的頤指氣使。在卸任前,他曾經委託一群國內外學者論述台灣前途,一批人建議由國際法切入、另一批主張庇蔭憲法,相持不下,他只好親自透過德國之聲宣示「兩國論」。
李前總統相當自豪,至少在任內把中華民國調整為「台灣中華民國」,然而,接棒的陳水扁一上台就被誤導高喊「四不一沒有」,他應該是相當錯愕。
後來,阿扁又牽拖說「連李登輝都辦不到,他又能怎麼樣?」那是相當不負責任的說法,畢竟,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他勇敢地接下第一棒,後面的人卻沾沾自喜「中華民國台灣」;可惜,再也沒有機會當面問他。
儘管卸任,李前總統還是十分關心國政,每回到翠山莊覲見,就會聆聽分享心得。好幾次,他指示我去了解新型的國際金融,儘管研究所的專長之一是國際政治經濟、也修過幾門課,無奈隔行如隔山,無法達到他的期待。
倒是有一回,他垂詢是否有什麼有意義的事可以做?我建議台灣缺少西方那種只有大學部的博雅學院、為國家培養人才,終究未能起步。
我知道,有一些外省朋友可能對於李前總統不諒解,認為他篡位竊國。坦白說,政治立場是一回事,他是相當正派的人,特別是沒有省籍偏見。不像一些檯面上的人,在國民黨掌權的時候選擇服從,現在透過民進黨取得政權,不只是把國家當作家產,還把軍公教當作寇讎,不禁令人納悶,這批人矯枉過正,是否在補償心理最深層的罪惡感及自卑感?
最後一次見到李前總統,是在基金會募款餐會上,他坐著輪椅進入會場,精神還不錯,只是嘟著嘴巴。終究由女公子安妮代為致詞,後來理解,講稿原本是用台語寫的,臨時代打。或許是「唯一支持蔡英文」字眼,讓他不太高興吧?













遠航掏空 民航局「不知不覺」?


2020-07-31 00:43  聯合報 /   陳守哲/大學教授
遠航掏空案,董事長張綱維被起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遠東航空自去年十二月十三日起無預警宣布停飛,近日台北地檢署認定董事長張綱維侵占遠航公司十三億餘元,並藉合庫遠航貸款案將樺福集團旗下公司逾廿二億元本息移轉給遠航,依違反證交法等罪起訴張綱維,連帶使國內著名銀行合庫董事長(現第一金董事長)求處重刑,可謂重蹈覆轍二○○八年遠航掏空重整之歷史。
回首十年前,張綱維以樺福建設地產大亨之姿入主,以高齡老機、遠東最有價值又忠誠員工續經營。然畢竟外行人霧裡看花,專業經理人一換再換,在航空業高槓桿成本經營猶如走鋼索,後因飛機老舊,甚遭民航局以每月限制飛行小時數,並破天荒量身訂做機齡限制廿六年法令,確保飛安無虞。
再者,因不熟稔飛機評估以及採購作業,慘遭賣方以高價索賠,一般認為此事件為壓垮遠航的最後一根稻草,進而鋌而走險,動念將自家財庫互通,且不法貸款。
事實上,早在遠航重整期間,民用航空法第五十六條規定「民用航空運輸業應將有關營運、財務、航務、機務等報表按期送請民航局核轉交通部備查」,然深究民航業財務報表難一窺其貌,民用航空業財務報表難度甚深,且民航局官員從無航空公司從業經驗,即便財務專長人士仍甚難分真偽。近年未爆彈接連引爆,先是威航,再者母公司復興航,後又緊接遠航,民航局對航空財務管理可謂「不知不覺」,但平心而論,空運財務管理冰山的一角,建議民航局應強化查核航空業者財務,並正視任一財務警訊。
遠航真正問題,是外行領導內行,猶如國外諸多倒閉航空業者,亦有相同顯例,這也凸顯民航局管控各航空公司五大主管(航務、機務、機務品保、機隊主管、飛安主管),需具備航空業一定年資限制之主因,然似乎因為未規範公司當責主管董事長或總經理,致使國內航空業倒閉接連發生。建議民航局將航空公司負責人,亦納入主管資格管制規範,及早未雨綢繆,避免歷史再次重演。再者,遠航後期為航空界的調皮壞學生,民航局似又束手無策,甚至被業者玩弄於股掌之間,若非遠航擬以霸王硬上弓威脅政府,以目前法規未詳細訂定退場機制,恐現在仍留校察看。
航空產業沉沒成本極大,財務慘遭掏空事小,若因財務周轉不靈降低修護能量,導致發生不幸飛安事件,造成旅客或員工生命財產損失,方為大事。現交通部沾沾自喜借貸國內航空公司五百億,並讓航空業者有喘息之機,藉此提醒政府部分航空業者汲汲營營於各式獲利方式同時,勿忘借貸也是要還的,即便低利率對於無收入的航空公司,也是一種負擔,而最後防線「飛安」,不可不慎。
遠航向來以優秀的員工著稱,不幸歷經兩次經營團隊重大財務掏空問題,現漫步於松山機場邊,看到卸下金字招牌的遠航航機駐停,令人不勝唏噓!












吆喝民眾搶抽券 振興邏輯何在


2020-07-31 00:45  聯合報 /   蔡嘉鴻/鐵路工程師(台北市)
民眾上網登錄藝FUN券與客庄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七月開始,振興三倍券、藝FUN券、農遊券、動滋券到客庄券,各部會接力做莊主辦,筆者全都跟上,哪怕是登錄程序再繁瑣、使用規則再複雜、網頁開啟多壅塞、適用商家不明確,更遑論只是二五○元的抵用券,隨著鑼聲響起,跟風一起嗨。
然而,屆臨月底,一次次公布中獎名單,從手機簡訊、LINE,還是電子郵件,卻無聲無息,好似獨自站在歡樂嘉年華角落的邊緣人,看著賭局一盤又一盤開,從熱鬧的喧嘩,終至曲終人散。雖說這本來就是無本賭盤,但還是讓我深刻體悟到,賭運差的人,就別跟賭。如果中獎率從最高九十七%到最低四%的,全都沒你的份,已可想而知,如此之倒楣程度,其底限何在。
然而,這是個案嗎?我想不見得,筆者上有高堂,下有大學兒女,旁系快廿口家族,結算產值竟然只有一張藝FUN券,一張動滋券。已不想去計算中獎機率,但,政府帶頭玩團康,五六百萬人的大風吹,是想證明什麼?一千萬人中被機率打敗,沒搶到椅子的一%,再算四個方案全都槓龜的交集,請問這些人,難道都不會有安居樂業、正常繳稅、安分守己,內心一直支持政府的順民嗎?
沒有各類抵用券倒也無妨,還是會共同振興經濟,但實在搞不懂,吆喝一大群民眾聚賭,來證明「最」輸家的倒楣指數,此振興邏輯何在?

單身聯誼不厭券的荒謬


林宜靜/自由業(台北市)
近期各國因疫情減緩而紛紛重啟各項活動以刺激經濟發展,未料疫情是一波接著一波,持續考驗人類習以為常的生活。
台灣近日疫情發展,從日籍女學生與泰籍移工案例中,攪亂了平靜的池水。因天氣炎熱與多日未有本土案例,各地景點區的爆滿人潮,便可觀察到民眾不再將口罩帶好帶滿,又適逢暑假與政府推行的各種優惠券的施行,更將報復性旅遊與消費推上頂峰。在這些隱憂中,內政部的臉書粉絲專頁上提的「單身聯誼不厭券」接棒登場;表面上,政府願牽線單身男女們不再孤單,並能夠進一步迎向婚姻,實際則是為推國旅巧立名目,不僅排除了性別多元的戀愛可能,更在世界疫情依然嚴峻與本土疫情蠢蠢欲動威脅下,忽略各景點人潮爆滿所帶來的環境、民生等問題。
新冠疫情影響,帶給人類許多的反思時間,包含面對環境的變化、人際關係的重新定義,甚至檢視政府機關在面對影響全球的問題時反應是否及格,以正確的方式領導人民走向幸福繁榮又平安的道路,但在台灣看似「有政府、能安心」的氛圍裡,人民難道真的只在乎這些能短暫逃離對世事、民生問題的「不厭券」裡嗎?















提升品質 比發優惠券重要


2020-07-31 00:48  聯合報 /   于翎/家庭主婦(嘉縣東石)
「動滋券」抽籤,邀國手、優秀選手亮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了搶搭行政院三倍券順風車,各部會大張旗鼓高喊加碼,民眾雖熱烈回應小確幸,卻一再因事先未縝密策畫惹火,究竟這些加碼券得利者是誰?
體育署推的動滋券雖主打鼓勵民眾「做運動、看比賽、添裝備」,但動滋網合作商家卻出現不少非體育類相關商家,至今仍無法清楚瞭解適用商品範圍。體育署昨又延後領券與使用時程,卻未檢討動滋券的適用商家與品項範圍,應在動滋券開放民眾申請抽籤登錄前,就該完成相關資訊整合,讓民眾清楚了解動滋券的完整適用範圍與品項後,再自行斟酌是否申請抽籤。
同樣的情形亦發生在客庄券,只要商家開業地點位於客家文化區,無論商家販售品項是否與客家文化相關都幾乎可用,不禁質疑客家文化真的能因一時優惠券熱潮,達到宣傳,甚至廣受喜愛嗎?
筆者認為,與其廣發優惠券吸引民眾參與,不如將經費用在提升品質與趣味性,讓民眾真正發自內心的參與和喜愛體育活動。

曾慧青/高級助理研究員(台北市)
規畫之初,動滋券即是以電子錢包的形式推動,雖說是減少了紙本印刷成本,但是該網站的建置成本、簡訊發送中獎通知的成本等,應該也耗費不少公帑,惟根據規畫,是以運動發展基金廿億元辦理,僅有編列了四百萬份五百元的電子錢包經費,顯然是不含前述的成本,體育署應詳細說明該方案所有相關經費編列的情形。
至於動滋網上的合作業者查詢功能,雖然以滾動式方式修正,由原先只有開放縣市、鄉鎮區的查詢欄位,增加至業者名稱、營業類別欄位查詢,但是卻仍有不少問題。可見主管機關並未作好把關工作。














台灣鐵道創始 劉銘傳不容抹滅


2020-07-31 00:52  聯合報 /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七月七日正式對外開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一場論壇上,有人問:「台灣鐵道之父」是誰?當時很多人都愣了一下,好不容易有位老師想到,「劉銘傳」;新公園(現今的二二八公園)內不是有台灣最初使用的鐵路兩輛蒸氣機車頭(騰雲號與臺鐵九號)嗎?
可是這位提問人卻一口否定這答案,台灣鐵道之父並非劉銘傳,而是日本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這個答案來自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簡介上寫的。七月七日才開幕的鐵道部園區,吸引了不少人參觀;只是當有人向台博館反映這問題時,台博館回答卻是:簡介是引用過往學術文獻中的稱呼,因每個人的史觀差異,未必會每個人都同意,之後會修正該稱謂。
史實擺在眼前,台博館卻以「每個人史觀差異」做選擇,這選擇是「選擇性遺忘」劉銘傳的創始之功?還是根本就沒有認真地去考察史實,只接受日本的學術研究?
若是前者,代表蔡政府「去中化」真的是功夫做到家了!連擺在新公園兩輛蒸氣機車頭,都可視而不見,一筆否定,下一代教育怎麼教下去呢?至於後者,台博館的學術研究,只限於日本所探討的才算「正統」,連橫《台灣通史》寫〈劉銘傳傳〉提道,「乃籌行郵傳,增電線,築鐵路。…設招商局於新嘉坡。購駕時、斯美兩輪船,以航行香滬,遠至新嘉坡、西貢、呂宋等埠。台灣貿易為之大進。……創西學堂於台北,以教俊士。…基隆鐵路亦將達新竹,而政府頗多掣肘,士論又譏其過激。」顯然主事們根本沒有參考這一段,當然對於連橫贊「銘傳則管、商之流亞也。顧不獲成其志,中道以去,此則台人之不幸。然溯其功業,足與台灣不朽矣。」更是不聞不察,如此主觀的選材與論史,讓人不敢苟同啊!
祖先走過的足跡與史實,就是給後世子孫做為警惕與教訓,從歷史中汲取先人智慧來教育下一代;再者,歷史不是為任何政治體服務,有清之前有荷西與明鄭,蔡政府若只是一味地只選日本學術研究,而刻意抹去其他在台經營的過往,這種刻意不就是意識形態嗎?

酷經濟/疫情傷害遠超過你的想像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585/web/

◆  漫畫/吃乾抹淨
◆  城市綠廊 已成居民共同記憶
◆  防疫下半場 為產業超前部署吧
◆  川普沒有川普政府來的重要
◆  建交不易 也不能以辦事處搪塞
◆  港版國安法 沒有「撈過界」
◆  水利會改制 對農民有利嗎?
◆  酷經濟/疫情傷害遠超過你的想像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酷經濟/疫情傷害遠超過你的想像


2020-07-03 00:04  聯合報 /   林建甫
川普本想加速重啟經濟救選情,卻讓多州疫情惡化,民主黨猛攻川普防疫不力,共和黨內也出現雜音。疫情與選情都不見好轉,川普再度把矛頭指向中國大陸。 (美聯社)


民國109年(二○二○)邁入下半年。在台灣大家可能覺得疫情已經過去,但全球的疫情其實更加嚴峻,已經超過一千萬的確診。未來世界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在疫情暴發後的第一個月,確診病例數不到一萬例。但從一百萬例到一千萬例,只歷時八十天,單只過去一個月病例數增加近四百萬例。而從一百萬例到兩百萬例是十二天,從九百萬例到一千萬例則僅用了六天。因此疫情是仍在加速擴散中。最嚴重的美國,確診數已經高達約兩百七十萬例,死亡人數為近十三萬人。前幾周反種族主義抗議占據了美國的頭版,但現在疫情又成了頭條新聞。疫情的蔓延在台灣真的很難想像。
目前最大的不確定是疫情還會持續多久?在有效解藥及疫苗出現之前,全球確診和死亡人數會有多少?第一波流行危機什麼時候結束?第二波會不會很快捲土重來?這樣下去,全球經濟是否會陷入嚴重的大衰退或大蕭條?或許這些問題可能太遠,可是看到這兩天美國的德州等十二州已宣布停止經濟重啟計畫。美國傳染病權威佛奇表示:部分地區可能需要重新關閉企業,並重啟防疫限制。我們真的很難期望世界經濟何時能恢復往日的榮景。
其次,疫情已導致需求急速萎縮以及供應中斷。企業有可能陷入資金及供應鏈的斷裂困境。
不少國家雖推出財政援助配套或是通過行政措施,舒緩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或讓企業得以延付租金與貸款。然而這些援助只在解決燃眉之急,難以為繼。而且當阻斷措施結束而步入後疫情時代時,企業是否能在沒有財政援助以及政策保護下繼續生存,才是真正的考驗。
第三,疫情改變了世界供應鏈,並提高了未來企業的成本。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國根據本身的比較利益,在全球的生產與供應鏈進行橫向整合,互通有無,也形成供應上的及時制度(Just in Time)。然而,經過疫情的洗禮後,不少國家為了確保安全及供應的無虞,尤其重要物資能自給自足及安全提供,避免出錯的制度(Just in Case),將重新形塑未來的世界分工。
未來經濟充滿變數。面對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國家與個人都應保持警惕,靈活應變,抓住脈動,掌握新的機會。













水利會改制 對農民有利嗎?


2020-07-03 00:08  聯合報 /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農田水利法三讀通過,國民黨團揚言,將協助「反消滅水利會全國自救總會」發動釋憲。 記者黃仲裕/攝影


民進黨立委運作下,民國一○七年通過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將於今年十月一日正式改制公務機關,由政府指派新任會長。在相關子法未制定且外界仍有疑慮前,又於昨日強行三讀農田水利法草案。只是這樣的改變,對農民及農業未來發展是好、是壞,時間將會給出答案,而背離民意的政黨,也終必付出代價。
農業用水,原本在與工業用水、民生用水的調配中就屬弱勢,總是第一個被調派犧牲,被要求休耕。當初設置水利會主要目的,在調派管理農民、農業用水改為公務機關,水權將由政府直接調度,勢必嚴重影響農民權益
農業用水現況,現存問題,該如何調配管理農民本身最知道,以目前連灌區內的農田都長年供應不足、自顧不暇,在管路、圳溝都未完善建設情況下,政府部門宣稱要擴增灌區外農地卅七萬公頃,能否如政府部門所言,可以服務更多農民,可發揮更大功能,外界多所質疑。
當前農田水利會財務結構差異大,公權力不足,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下滑,確實需要革新、改變,需要導入新的經營管理模式,應該加重農民的參與程度及話語權,但絕不是直接變成公務機關人事權改由執政黨支配,難保不酬庸(現行肥貓有增無減)且與先進國家作法背道而馳,台農發(台灣國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殷鑑不遠
另一個爭議點,在於農田水利會改制後,資產及負債將由國家概括承受,並納入農田水利作業基金管理,該「作業基金運作模式」,也引來學者的強烈質疑和批評。過去有關土地徵收地價稅等法規,都是處理非國有財產,如果不經過土地徵收程序,就用國家概括承受方式處理,學者專家也質疑,會有違憲疑慮。
遺憾的是,如此重大的改變,攸關廣大農民的權益,而當事人的想法與看法,卻未受到充分重視,掌權者依舊高高在上,此與民進黨過去強調人民作主、尊重民主的作法,大相逕庭,令人汗顏。
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官派,是否對農民更有利,相信很快會有答案!














港版國安法 沒有「撈過界」


2020-07-03 00:12  聯合報 /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香港銅鑼灣大型車輛宣傳港版國安法,街頭警察執勤。 (香港中通社)


近日港版國安法上路,引台灣批評聲浪稱:打壓言論自由、擴張審判權、刑度過高、違反罪刑法定云云。然就法言法,恐非精確,試以台灣法制申言之。
有謂港版國安法,恐開「因言獲罪」大門?我國刑法第一百條:「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以強暴或脅迫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預備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等語。
如與港區國安法第廿二條第一款規定相比較,同者為:皆須行強暴、脅迫,破壞憲政體制、顛覆政府;異者為:我刑法規定,強暴僅須一定「有形力」行使,失之過寬;港版國安法尚須,嚴重干擾、阻撓、破壞…中央政權機關或者香港特區政權機關依法履行職能;攻擊、破壞香港特區政權機關履職場所及其設施,「使政府失能」,情節嚴重方成罪。立法類似我刑法,並無「文字獄」,亦無違罪刑法定。
或稱前開行為罰則太重?港區國安法第廿二條第二款與我刑法第一○一條二者比對,同者乃:首謀加重刑度,僅為參加者,刑度較低。異者為:我刑法對暴動內亂最高「死刑」,對參加者,最高刑度為「無期徒刑」,較港區國安法規定罪行重大者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顯失之過苛。同為「暴動內亂」,我號稱「民主法治」,刑法居然比中國「專制國家」嚴苛,批評者不是大搞雙標?
或稱:港國安法包山包海,台人在台亦會被牽連?然比較港區國安法第卅八條與我國刑法第五條皆將領域外涉及內亂、外患罪,仍納入自身管轄,兩者皆無撈過界」;所異者,若領域外對內亂外患管轄,叫做「管太寬」,我刑法前開規定,乃保護主義世界主義之立法例:從妨害公務、性侵、加重詐欺,鉅細靡遺,豈不是侵害「世界」人權?足見批評之無稽。
總之,即便敵人,尚需公正評論,法律當否,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台人對港版國安法:用謾罵、懶人包、情緒勒索代替法學討論,只是自欺欺人,不是嗎?














建交不易 也不能以辦事處搪塞


2020-07-03 00:17  聯合報 /   張鷹/退休外交人員(台南市)
外交部長吳釗燮宣布與索馬利蘭共和國以「台灣代表處」及「索馬利蘭代表處」的名稱互設官方機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92年(二○○三年)索馬利蘭直選總統,引起位於約翰尼斯堡的南非國際事務研究所的關注,時任主管米勒Greg Mills曾提及,自民國90年(○一年)該國宣布獨立以來,因與索馬利亞的領土與種族爭議,難以獲得非洲及歐美國家的外交承認;若該國將來被國際間承認,頗值得處境類似的台灣思考。
米勒曾是力主南非與我國斷交的學術界要角,他的論述受到南非政府的重視,發言提到台灣,顯示對我國已有深入認識。
索馬利蘭迄今猶未獲任何國際外交承認,也非聯合國會員國。日前蔡政府宣布,索馬利蘭的台灣代表處將與我在漁業、農業、能源、教育等領域合作。邦交國使領館民間辦事處最大差異,在於官方與非正式關係,不能錯把馮京當馬涼;使領館人員享有外交豁免權,可以參加駐在國的外交使節團活動,與各國外交人員交流;但辦事處並未列名於外交名錄,雙方互動冷熱程度,在於執政當局一念之間。
是以,我政府對處理邦交國和非邦交國的事務,一向大不同。扁政府初期,我仍有八個非洲邦交國,並設有若干代表處,其中少數國家在非洲的戰略價值,遠大於索馬利蘭,當年這些國家也曾向我表達積極合作意向,但在我方審慎評估下,邦交國在斷交後希冀有利可圖的後果,從未同意非邦交國的一廂情願,仍堅持建立並維持邦交,即是增長我國際人格與能見度。
蔡政府夸言:索馬利蘭肯定台灣模式的國際合作精神,並繼續深化雙邊合作等;乍聽之下,覺今是而昨非。我方仍須思考,國家資源有限,未來可能付出的代價。
外交成績單不是相濡以沫的大內宣建交實屬不易,但不能以辦事處搪塞。若蔡總統有心於外交事務,應責成駐外館處突破一切困難,積極尋求與重要國家建交。















川普沒有川普政府來的重要


2020-07-03 00:19  聯合報 /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白宮前國安顧問波頓(左)新書中,對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交手過程有第一手描述。圖為川普(右)二0一九年二月在白宮閉著眼睛聽波頓說話。 (路透資料照片)


川普炒魷魚的前國安顧問波頓,最近出了一本披露川普秘辛的回憶錄《事發之室》,對於了解川普是很有價值的。此書可信度極高,否則川普不會以「洩漏機密」為由,用盡法律手段讓原本預定三月就發行的「天機」,延遲至六月才上市。
新書發表後,不少媒體都往戳破川普親台是台灣人一廂情願想法的方向來著墨。事實上,任何務實看待川普對台決策模式的台灣政府高層,都不應寄望川普「這個人」能對台有多偏好?反而應該是要著重在,川普搖擺政策下如何去擷取意外發生的「對台永久性利益」,包括軍售與友台立法
對於台裔美國人來說,川普種族主義也許是場浩劫,但對於被中國長期霸凌的台灣來說,「川普政府」在川普無厘頭領導下產生任何對台跳躍作為,反而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會。國際關係裡的「穩定」,從來不是屬於弱國的穩定,亂世不會讓本來就身處谷底的弱國更糟;美中之間任何權力重組,台灣都可能從中獲利。反過來說,如果美中回到某種老大與老二的默契,在一個美國若棄台在戰略上對美沒有任何好處前提下,台灣就是在美中權力階層下回到原狀,nothing to lose!以下幾點思考:
波頓說,川普怕激怒習近平,彼此已達某種共識,如此情形下要如何證成台灣是平安的?答案是:習對蔡英文這次五二○就職演說沒太大反彈,甚至對江啟臣領導下的國民黨重新定位九二共識也反應冷淡。習可能理解民進黨親美抗中路線,只是在應付國內選舉。然後習也了解共和黨選戰手冊,指引川普只要打抗中牌,對紅州選民就有吸引力。習了解要給川普面子不掠其鋒,台灣還搆不到那就揍香港出氣。大家各取所需,相安無事。
但習最在乎兩點,波頓提到一是讓蔡英文訪美,二是軍售給台灣。後者美國早就在做,只是是否要敲鑼打鼓地做?然後武器要賣多好?波頓說國務卿龐培歐、前白宮幕僚長穆瓦尼與他自己贊成對台軍軍售六十六架 F-16V 戰機。他們除了反共之外,著眼於台國防部可以一次付清八十億美金。尤其穆瓦尼又是前南卡州參議員,南卡為軍火生產大州,這項軍購能為該州帶來許多工作機會。川普當時問波頓是否有可能取消這項軍購?川普最後抵不過三位核心幕僚堅持,只要求「安靜地賣」。
基本上,台灣也不是沒有收穫,至少我們知道中共的痛腳是對台軍售。又哪天川普神來一筆讓蔡訪美,習近平又擋不了,習就準備被批鬥下台。
最為外界議論的,是書中提到川普將台灣比喻為筆尖,中國比喻為桌面;其背景是川普顧及諸多與中國有千絲萬縷利益的華爾街企業,而川普本來就是華爾街富賈。規模經濟上來講,台灣本非中國對手。但川普這樣說的動機,還是商業算計,而非戰略或政治上棄台。
最後,波頓認為台灣與庫德族類似,都可能是川普棄子。但請反事實假想:美國會願意讓台灣成為中國一部分,拱手將美在台幾十年來所協助建立的科技與國防成果送給中共?甚至在台灣部署長程飛彈對準美國本土?自私的美國怎麼想都不可能幹這事。












防疫下半場 為產業超前部署吧


2020-07-03 00:22  聯合報 /   傅安堂/資深航空從業人員(桃園市)
桃園機場開放轉機,旅客將由專人監護通過安檢,進入專屬區域候機。 記者陳嘉寧/攝影


剛進入防疫下半場,就傳來國內旅遊業龍頭雄獅及五福旅行社的高層重整及裁員壞消息!政府雖推出系列紓困振興措施,但是一波波產業倒閉及裁員潮,政府的政策在哪?是要鎖國鎖到天荒地老嗎?
桃機在六月廿四日開放旅客中轉不入境作業。但將轉機旅客當成高風險傳染者看待,讓轉機旅客感到被歧視。因為轉機旅客被要求最後下機,不可以與入境台灣的旅客混在一起通過入境長廊以避免傳染。但從美國來台的入境與轉機旅客在同一班飛機超過十小時以上,下機後到轉機櫃檯的五至十分鐘路程,且是半開放空間傳染風險應該不高,為何要下達這種奇怪的規定?
主因已進入防疫下半場,疫情指揮中心的觀念似乎還是一樣保守。比照其他國家及歐盟的開放腳步,台灣明顯落後保守。當歐盟及日本等國家陸續宣布沒有將台灣列入解禁名單後,政府或是疫情指揮中心也不應該以政治因素或是台灣無法加入 WHO 為藉口。
因為開放解禁平等互惠的,不會因為台灣防疫成績好就有例外。重點是台灣要繼續鎖國,還是組新的國家防疫隊(有效疫苗及快速篩檢,在機場一至二小時即可知檢驗結果,決定外國旅客可不可以入境),讓台灣重新站在防疫成功的超前部署?再者即便真的是因為政治或是沒有加入 WHO 的因素,導致他國將台灣排除在名單外,政府更需要積極應對突破難關!
新冠肺炎疫情或許會延續到年底,但是為什麼歐盟及日本在疫情仍然嚴峻下要開放邊境?主因還是國內經濟需求,台灣已不是農業社會,許多相關產業需要與國際接軌才能生存!
隨著疫情戰線拉長,希望政府及阿中部長能用開放積極態度面對困境再突破,才能真正解決產業避免更多的倒閉與裁員,也才能重新將台灣推上防疫的國際舞台!














城市綠廊 已成居民共同記憶


2020-07-03 00:24  聯合報 /   陳湘媛/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副教授(新竹市)
台北市政府規畫「心中山線形公園」,將串聯中山、雙連段帶狀公園,納入城市博物館,但雙連帶狀公園因市府規畫水泥地、兒童遊具,取代現有綠地,居民發起連署「牽手護草地」行動。 記者林麗玉/攝影


台北市政府近來擬將捷運中山、雙連站間的線形綠帶重新設計施工,引起環保團體抗議,民眾擔心既有草地與林蔭將被噴泉水景硬體設施取代,表達捍衛綠地決心。所幸捷運公司在新版設計說明會,保留了彩繪大地綠草林蔭
相關新聞喚起當年在捷運局時,與同仁為了堅持行人徒步區與線形公園設計理念,多次與民代及沿線商家居民溝通協調往事。
由於原北淡線鐵路在地下化與高架化後,新生許多開放空間,如能適當規畫,有機會改善周邊實質環境,串聯淡水、北投、士林、圓山各景點,與橫向基隆河藍帶系統,成具代表性的城市綠色櫥窗。
我們承續原顧問的規畫概念,地下段的上方設計為行人徒步區高架橋的下方闢為線形公園,並規畫人行步道與自行車道系統。然而當時協調會上,居民聽說要在家門口或店門開闢公園或行人徒步區,紛紛反對,要求比照建國南北路建設停車空間;於是一次次協調說明會,試圖爭取居民支持。
記得曾有監委要求將一段線形公園變更為停車場,經踏勘發現停車場面對的工廠,恰與該委員有關也曾有市議員要求北工處遷移栽植完畢的喬灌木,以供陳情里民辦喪事擺酒席,種種現今看來不可思議的事,當年幾乎是我們時時要應付的!
雙連站段為地下段開始進入高架段的爬升段,無法開闢為商店街而得以成為覆土較深的區段,所以設計團隊將其規畫為大型草地,配合兩側商業行為與文昌祠,作為林蔭休憩區;為提高居民認同,與附近雙連國小合作,讓小朋友一同設計草地上鋪面,命名為「彩繪大地」;很多小朋友把珍藏的寶貝彈珠、小玩具都嵌上,三不五時會回到螺旋土丘上探視自己的創作,「彩繪大地」成為當地民眾的共同記憶。
去年重回行人徒步區現場,看見捷運行控大樓前精彩的創意光廊與許多公共藝術,也看到許多卅年前的景觀設施斑駁損毀,我想捷運公司一定認為是時候該好好整建這個綠廊了;這一次,民眾抗爭的是不要奪走大家的綠地,而不再是拿綠地換停車場,顯示歷經廿五年,首都市民真的不一樣了,真要為民眾的進步拍拍手。
進入炎夏,經過這次綠地捍衛事件,我想市府與捷運公司應該認知,市民想要的是一個有遮蔭、能呼吸的綠帶;畢竟在許多人的心裡,雙連站不只是捷運站,彩繪大地的綠帶與拼貼鋪面,早已是雙連居民共同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