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經濟/廢核.缺電.排碳 新政府的能源三難題

.聯合報社論..九二共識:柯P見解與子瑜效應
.聯合報黑白集.且看蔡英文的謙卑團結
.經濟日報社論.廢核.缺電.排碳 新政府的能源三難題



經濟/廢核.缺電.排碳 新政府的能源三難題


2016-01-19 01:0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突圍脫困 再造新經濟系列八之三
民進黨在總統、立委選舉取得壓倒性大勝,非核家園的目標必然會全力落實,有望引領台灣在十年內走向非核;但廢核所將帶來的缺電、二氧化碳排放目標及電價上漲等問題之間,如何求取平衡,卻是執政當局必須嚴肅面對的挑戰。
首先談缺電問題。目前既有三座核電廠總裝置容量為514.4萬瓩,其年發電量約400億度,約占台電總發電量18%,若加上已近完工的核四(占總發電量9%),則核能約占總發電量27%。根據台電的「長期電源開發方案」,未來十年台電仍會完成一些新的電廠。但電廠的興建,由規劃、通過預算、環評到興建完成,約需八至十年,目前系統備用容量率僅10%,在計畫之外突然減少27%的電力供給,即使用電零成長,無可避免將面臨缺電問題。
何況電力需求很難是零成長,因電氣化的趨勢仍在發展之中。先進的OECD國家,1990-2010年用電年平均成長率為1.76%,日本過去20年被稱為「失落的20年」,節能減碳也很成功,但用電仍以每年1.31%的幅度成長。2007-2014年台灣平均用電成長率為1.4%。未來供電減、需求增,台灣缺電的問題會更形嚴重。
張忠謀董事長曾說,缺電是台積電在台灣繼續投資的最大障礙之一,即令停電一小時對台積電的影響也將無法計算。如果供電無法讓產業界放心,自會影響其投資,甚至外移,進而影響經濟成長與就業。
次談排碳問題,世界187個國家已向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組織提交減碳承諾。我國為盡此國際責任,並避免貿易制裁,已訂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其目標為2050年碳排放量比2000年減半,並已向UNFCCC提出階段性減碳承諾,2030年比2005年排放量減少20%。
民進黨希望十年內再生能源能夠提供電力供應的20%來替代核電,並主張2025年碳排放量回到2000年水準。但再生能源供應一直有諸多問題,台灣因水力資源有限且地狹人稠,太陽光電及陸上風機難以大幅度發展。以太陽光電取代四座核電廠,需1.8個台北市土地。離岸風機則有颱風、環保、漁權、航權問題有待解決,十年內達標的可能性甚低。再生能源不穩定特性也使其無法完全替代可每天24小時供電的核能。在廢核的情況下,必然要仰賴排碳更多的煤、油及天然氣供電,如此一來,如何回到2000年的碳排放量,甚至達到前述對UNFCCC的承諾,而不被貿易制裁?
在電價方面,台灣若立即廢核將使電價上漲。根據台電2014年發電成本及營收資料,若以燃氣取代核四,即令氣價已下跌,發電成本仍增386億,電價將上漲6%,若加計燃氣取代核一、二、三廠,電價將漲18%以上,未來氣價若上漲,或以再生能源替代核能,因成本更高,電價漲幅將更大。
廢核是民進黨的政見,但在執行時可以參考日本的經驗。2011-2013年間,日本因福島核災採行零核政策,進口燃料成本每年增加3兆多日圓,影響電價上漲,加深貿易逆差,並使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時程延後20年。由於衝擊太大,自民黨政府已捨棄零核政策,重新啟動核電廠。2015年8月日本政府並正式宣布2030年核能占電力配比目標為20-22%。根據國際核能總署資料,2012-2014年台灣三座核電廠的機組運轉效率,在世界有核電廠的國家中排名第五,為了爭取發展再生能源時間,新政府或可考慮延役。
在政策工具方面,建議趁能源價格下跌之際課徵能源稅,並將部分稅收作為輔導及獎勵節能之用;其次,電價公式宜提高合理利潤率以支應未來區域供電不平衡所需輸配電投資及再生能源快速發展所需智慧電網投資;三、浮動油價公式係於2006年訂定,之後環保署要求國內油品含硫量降低,提高的煉油成本也應計入公式之內。最重要者,當未來進口能源價格上漲時,政府宜堅守油、電、氣價調整機制來反映成本變動,而不採取凍漲及緩漲作法,如此才能提高能源效率,並避免債留子孫。

聯合/且看蔡英文的謙卑團結


2016-01-19 01:0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說,她對民進黨全體公職人員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謙卑、謙卑、再謙卑!」她又說,她將以總統地位建立各政黨的協商平台。她並說:停止對立,必須團結。
民進黨在立院大幅過半,馬總統邀請蔡英文入府協商組閣事宜,這正是蔡英文首次表現謙卑、政黨協商及團結的時機。
大選呈現如此懸殊的結果,並將出現四個月的過渡期,可謂是憲政危機。這的確是一個兩難的境地。蔡英文說,此時若由多數黨組閣,將有憲政爭議,且會導致權責不清;但是,反過來說,此時若內閣總辭再由馬總統任命一「稱職的看守內閣」(蔡英文語),朝小野大,難道就無憲政爭議,難道就不會導致權責不清?
馬總統主動邀請蔡英文會商多數黨組閣事,這應視為展現了「謙卑/協商/團結」的善意,蔡英文若真有「謙卑/協商/團結」的真誠,豈有拒絕參與的理由?何況,蔡英文雖尚未就任總統,她卻是立院多數黨黨主席,豈能對多數黨組閣輕慢迴避?
尤其,依雙首長制精神,民進黨若立即組閣,當可縮短政局震盪時期;且因兩岸、外交、國防是總統三權,只要馬總統承諾與民進黨新閣合作,即可使這四個月在兩黨兩岸政務合作下過渡,以避免民進黨單獨接手時可能發生的兩岸管道驟然斷絕,這對新政府上路顯然是一正數,更是蔡英文可以珍惜運用的資產。兩岸藍綠共治四個月,扶上馬,送一程,不知蔡英文為何念不及此?
蔡英文只知自己當總統要協商團結,但倘若竟峻拒馬總統邀商多數黨組閣之事,這在政治責任及政治風格上,恐皆將留下可以議論的話柄。
馬英九已表達謙卑團結,蔡英文呢?

聯合/九二共識:柯P見解與子瑜效應


2016-01-19 01: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16新政局系列》之三
周子瑜、柯文哲與九二共識,三者之間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在大選前夕出現重大交集。
大選揭曉,北京國台辦發表的第一則聲明指出:「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我們的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
當晚,新華社對台灣大選發表的首篇評論則稱,民進黨必須在「是否認同九二共識這一大是大非問題上,給出明確答案。」
然而,蔡英文在勝選當夜的談話中,並未如預期地以「擠牙膏的方式」再向九二共識靠攏一步。
如果這就是蔡英文勝選後兩岸關係的第一次交手,則不啻是在第一哩的起點就出現了「北京繼續堅持九二共識/蔡英文繼續否定九二共識」的分岔口。
這將是黑羊白羊的局面。雙方必須儘快決定究竟要妥協退讓或堅持到底,拖得愈久,就愈難退讓;廓清態度,有利於估算得失。一般認為,蔡英文在綠營中沒有退讓的餘地;但習近平既將九二共識提升到定海神針的地位,似乎也看不出退讓的空間。如此,遂成黑羊白羊之勢,這恐非兩岸新局的好起點。
柯文哲在選前說:以市長的立場,對九二共識表示「尊重」即可;但新總統若只講尊重,未必能過關。他又說:新政府面對中國還是要給予適度的、應有的尊重,不能像當市長,無須真正面對問題,可以隨便「練肖話」。他說:市長可以哈拉哈拉,總統不能迴避九二共識的問題。
柯文哲說,總統不能迴避九二共識,這似在預言北京可能不會在九二共識上退讓;此一預言,在國台辦選後第一則聲明中已獲證實。柯又說:新總統若只講「尊重」九二共識,不知能否過關。現況則是:蔡英文迄今連「尊重九二共識」都未說過,與柯文哲所言之落差更大。柯文哲說「總統不能迴避九二共識」時,應當也是想到黑羊白羊之類的情勢。
蔡英文必須認真看待柯文哲的見解,周子瑜事件則是一個發想的起點。投票前後,加上周子瑜事件的衝擊,蔡英文口中說出「中華民國」四字的頻次與比重顯著增加。蔡英文擺出一副「捍衛中華民國」的姿態,實際上她也是「求救於中華民國」。
蔡英文說:「一個中華民國國民拿著國旗,表達對國家的認同,不該被打壓。」陳建仁則說:「中華民國國民舉自己的國旗是值得驕傲的事。」但是,民進黨仍然維持《台獨黨綱》,曾經燒過國旗、踩踏國旗、羞辱車輪牌、拒在國旗及國父遺像前宣誓就任公職,迄至今日在民進黨集會場合也仍見不到一幅國旗。即使在十六日勝選之夜,除舞台看板上畫的一幅與民進黨旗並排的小國旗外,當蔡英文慷慨陳詞力挺周子瑜持旗之時,全場未見一面國旗。
一直到周子瑜事件,民進黨仍是自己不舉國旗,卻每在國旗遭到羞辱時演示「護旗」的姿態。這種表裡不一的手法,應當在蔡英文手中終止。
如果蔡英文真正認為「拿國旗不應被打壓」「拿國旗是驕傲的事」,如果蔡英文真正主張「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則容我們借箸代籌,建議蔡英文對周子瑜事件的解讀應當是:
「周子瑜事件顯示九二共識中『一中各表』的脆弱與虛幻。如果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的空間,這不但是馬政府不能同意的九二共識,也是所有台灣人不會接受的九二共識。我蔡英文作為中華民國總統,願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理解並發展九二共識。我不認為離開中華民國憲法的座標仍能有九二共識的存在。」
周子瑜事件,在藍綠紅三方面的最大公約數,就是「不能把中華民國視為台獨」。如果蔡英文能朝此方向解讀周子瑜效應,從而「捍衛國旗/捍衛中華民國」,即有可能「從九二共識進/由一中各表出」。這可使得她的國家治理將「國家認同/憲法定位/兩岸關係/台美默契」冶為一爐,亦有可能引導北京朝向「一中各表/兩岸分治」的方向思考及發展。如此,蔡英文若能提升九二共識,則何必冒著地動山搖的風險去否定九二共識?不此之圖,則黑羊白羊的結局,恐凶多吉少。
面對變局,北京亦當思考:九二共識之所以不能鞏固,是因一中各表的脆弱。如果把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者也說成台獨,九二共識在台灣絕無存活的空間。

聯合筆記/大陸讓台灣團結了,壯大之

.解讀大選/兩岸關係 從橋牌變梭哈
.解讀大選/蔡政府兩岸關係:微震或強震?
.聯合筆記/大陸讓台灣團結了,壯大之
.前國民黨青年總團長:老狗把戲選主席,夠了!
.藍營大老不交棒 就走進時代焚化爐吧
.團結台灣 第一步雙英和解
.化解對立 多數黨組閣做起
.期待新總統/翻轉產業 掌握華人生活趨勢




聯合筆記/大陸讓台灣團結了,壯大之


2016-01-19 01:25 聯合報 沈珮君



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時,北京曾對台海發射導彈,幫了李登輝大忙;現在,大陸鄉民又用民粹導彈,幫了蔡英文大忙。蔡英文本來就會大贏,但贏到讓國民黨連眼淚都掉不出來,要感謝大陸同胞。中國大陸讓台灣團結了,讓台灣全民看到自己忍無可忍的底線。中華民國,就是那最後一條紅線。
周子瑜事件,傷透台灣人心。她在韓國綜藝節目揮中華民國國旗,為何須向大陸人道歉?我們既為周子瑜心疼,更為台灣心憂,這個小女孩的處境,正是台灣處境,它活生生以「人」的方式站在我們面前。傷痛之餘,台灣人民用選票告訴北京:台灣人不容壓制、挾持、羞辱、霸凌,二○一六年一月十六日,我們作到了,歷史會記住這一天。
然後呢?歷史不是只有這一天。
「我們要團結這個國家,壯大這個國家,而且一致對外」,這是蔡英文的總統當選感言。團結、壯大,旨哉斯言,就是這兩個關鍵字。
回頭看周子瑜,若台灣有夠好的影視養成環境、巿場,她何致以國中生的年齡就須離鄉背井去韓國?如果大陸巿場不是那麼誘人,她的韓國經紀公司為何要強壓她道歉?這就是競爭力、經濟力。經濟不如人,哪有國力?哪來尊嚴?
馬英九就是經濟沒搞好。經濟是總統重中之重的主修科目,經濟死當,其他科目再好也沒用,勒令退學;經濟好了,其他科目再差,最重也只是留校察看,像大陸、新加坡,民主學分多爛啊。
六百八十九萬票,這是神一樣的數字。台灣人曾以這樣的票數送馬英九二進總統府,現在又以同樣的票數交給蔡英文,何其可愛,何其可敬,又何其可怕,載舟覆舟,有比這更鮮活的例子嗎?
馬英九解脫了,但是,台灣問題一個一個結結棍棍,並沒有因選舉結束而解決,只是蔡英文應有機會作得更好,一因,她沒有原罪,不會被質疑賣台;二因,她的立院多數是真正的多數,民進黨現在言必稱黨中央,她不像馬英九,她絕不會讓自己有一個掣肘的立法院長,她的意志可以貫徹;三因,國民黨不成材,這個在野黨不會像民進黨在野時可以拖垮執政黨。
這是真正的「完全執政,完全負責」,也是國民黨執政八年給選民最痛的領悟。
選民給了蔡英文這麼強大的後盾,是壓力,更是期許,台灣人民知道時間不在自己這邊,台積電上月營收創下二十一個月新低,鴻海營收也衰退兩成,中韓FTA已上路,RCEP在今年底將完成談判,這個巿場占台灣出口額七成,我們還無感?彭博剛出爐的調查指出,今年台灣經濟衰退機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在納入調查的四十三個國家中,台灣衰退機率排名第五。
台灣問題已火燒眉毛,蔡英文說她準備好了,那可不可以不要再讓馬政府「看守」下去?民意是如此明明白白,何況馬英九已願釋出組閣權,蔡英文何懼權責不分,全民眼睛雪亮,若有功,一定是蔡政府的,若九趴民意的馬英九膽敢玩什麼花招,六百八十九萬選民饒得了他嗎?
我們等太久了,世界早已遠遠把我們甩在後面。蔡英文既已贏到一個團結的台灣,珍惜之,壯大之,速速。求你了,蔡總統。

盛治仁/689…上帝巧妙的提醒

.盛治仁/689…上帝巧妙的提醒
.吳玉山/台灣沿著政治周期前進
.王健壯/這是公民社會的大勝利
.方祖涵/萬劫又復的那條魚
.洪蘭/翻轉偏鄉 不一樣的親子共讀
.林中斌/人類未來的曙光
.馬凱/置之死地而後生─房市與人民幣止跌之道




盛治仁/689…上帝巧妙的提醒


2016-01-19 01:24 聯合報 盛治仁



《2016大轉捩系列》
從一九九六總統直選以來的六次選舉,國民黨和民進黨各贏三次。台灣的民主深化也即將進行第三次行政權和首次立法權的政黨輪替。二○一六和二○○八,幾乎是歷史的重現。被民意認定執政失敗的政黨,以遭逢海嘯襲擊的方式落敗,讓在野黨壓倒性地完全執政,只是雙方角色互換。這時候去檢討選戰策略操作或單一事件影響,其實沒有意義。雙方如何面對未來挑戰,才是決定國家發展的關鍵。
過去歷史的得票紀錄和民意模式,值得雙方深思。就勝選方來說,能夠得到民意完全付託,執行想推動的政策,絕對是夢寐以求的結果。但是即將面對挑戰之艱難、選民的高度期望以及必須負起的完全責任,對新政府是很大考驗。過去的兩位總統,剛上任時的民意支持度都是八年任期內最高,接著逐步探底。為了台灣的進步,我們當然不希望下一任總統再走入這樣的循環。
面對兩岸關係基礎的九二共識,看來已是對岸的底線。蔡英文當選人接受與否,及相關的服貿、貨貿協議是否繼續推動,不但是面臨對岸的賽局,還有自己在野時的立場及支持者態度的兩難。兩岸關係如果沒有處理好的後續政治、外交、和經貿影響,將是環環相扣的連鎖效應。對岸現在的國際實力,跟民進黨十六年前首次執政時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一個想像的場景,周子瑜事件如果發生在蔡總統任內,和馬總統的處理回應方式會有什麼不同?
在內政方面,信手拈來,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挑戰、低薪和高房價、年金改革、食安、高教招生和師資的斷層、十二年國教、能源政策等,都是棘手難題。以能源政策為例,要貫徹非核家園,又要穩定供應民生及產業用電,還要跟上在巴黎協定簽定後降低碳排放量的國際趨勢以及可能的產品出口要求,實務上真的能夠靠開發替代能源以及節電做到嗎?每一項政策,都必須從過去的批判者轉型為問題解決者。
就落敗方而言,國民黨輸得並不意外,但令人意外的是經過了九合一大選的衝擊,一年多來卻不見積極的檢討與作為,繼續往下探底。這一次輸得徹底,在交出了行政權和國會多數之後回到民間,能不能檢視體質、看清楚自己代表的價值、建立論述、深入網路平台、培養人才、深耕地方、照顧青年與弱勢民眾的利益,但又能採取非民粹式的仇富立場。
國民黨如果做不到這些,其實也沒有關係,因為再有一兩次的選舉挫敗,這個政黨就可能會消失了。至於會不會出現有人提出民進黨會執政廿年?個人淺見是不會。這個說法在二○○八年選後也出現過,只是當時的主角是國民黨。現代的社會變遷太快了,即時的新聞、開放又串連的網路平台和訴諸情緒與直覺的討論,放大了每一件當下發生的事件影響。地方政治較有可能長期被特定勢力壟斷,中央以及越都會化的地方,會有更快速的變遷,和新的力量崛起。
不管黨派立場為何,深化台灣民主是所有人的共識和利益。過去的兩次政黨輪替並沒有帶給我們成熟的民主鞏固成果。我們有了程序民主的投票,但是在實質民主的層面諸如政策論述、相互尊重、理性監督、協商爭議等等,都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巧合的是,過去689一詞,是網路上譏笑馬總統支持者的說法,結果蔡主席得票剛好也是689萬。或許這是上帝巧妙的提醒,要我們討論政治時,更努力用理性取代情緒和標籤。選舉的勝敗是一時的,能夠勿忘初衷,不為己謀的政治團體與人物,才有長期存在的價值。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