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打破出口驅動經濟的僵化觀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912/web/ 

◆  聯合報社論/前瞻變錢坑,鄭文燦還在睜眼說瞎話
◆  聯合報黑白集/不缺電,只是不時跳電
◆  經濟日報社論/打破出口驅動經濟的僵化觀念







經濟日報社論/打破出口驅動經濟的僵化觀念


2023-07-26 00:0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出口連十個月衰退,經濟成長「保2」幾乎不可能。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胡經周攝影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民國一一○年(2021年),我國經濟有著於全球趨勢的高成長,反而在疫情趨緩的今年遭逢逆風,全球需求疲弱、庫存去化緩慢導致出口已連十個月衰退,使得經濟成長「保2」幾乎不可能。我國貿易依存度位居全球前茅,出口衰退冠於亞洲各國自不足為奇,只是出口衰退經濟成長影響不小,各界都關心究竟衰退會持續蔓延多長時間。答案恐怕不容過度樂觀。

觀察從主計總處到各智庫機構的預估,多是預測今年第4季出口好轉,對於經濟成長會有明顯的挹注,其原因之一係立基於去年第4季出口即已開始衰退基期效果。從 GDP 的定義與公式來看,這並無可厚非;只是這樣的預估也暗示出口不至於到連16黑。我們抱以希望之餘,還是須對出口可能出現的惡況抱持審慎態度。

目前對出口樂觀的另一理由來自於全球庫存去化,認為一旦開始補庫存,動能就會恢復。然而,庫存本來就會隨時間去化,真正重要的是去化速度去化速度快代表市場需求強,貿易動能就會加大;反之,去化速度慢代表需求疲弱,儘管庫存去化了,貿易動能還是很微弱,難以寄望出口短時間內會明顯復甦。今年初,一般的預期是隨著中國大陸解封的經濟復甦,傳統產業的出口可望在第2季率先回春,電子科技業的則會在下半年因庫存去化而好轉。只是中國經濟遠遜預期第2季較第1季尤糟傳產出口不僅未回春,外銷訂單持續陷於深幅衰退;電子科技業也在台積電法說會「庫存去化不如預期」的宣告,證實了出口仍處困境。

庫存去化不是重點,全球需求疲弱才是。需求疲弱主因全球通膨;通膨嚴重影響了各國中低收入民眾購買力,造成所得分配惡化,致使全球消費動能衰退進一步影響貿易動能。這由全球各機構幾乎預測今年全球貿易成長率低於經濟成長率可證源於分配惡化消費動能低落影響全球貿易現象殷鑑未遠,民國一四年到一五年(2015到2016年)正是如此,當時我國歷經出口連17個月衰退。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全球並未有嚴重通膨,對比當時,更有理由擔憂現今國際貿易面臨惡境。想要國際貿易恢復動能,關鍵在於通貨膨脹率能否回覆低位水準,以及各國消費者購買力是否能夠很快回復。

雖然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已下跌至3%,但主要是油價下跌,其核心通膨率仍高。近來的趨勢更令人憂心,俄羅斯推翻黑海協議及聖嬰現象已開始推升全球糧價,國際能源論壇 (IEF) 也預計油價恐在今年下半年持續上漲,金融市場的表現顯示資金依舊充沛,這些都助長通膨僵固性反撲性。此外,為因應氣候變遷,歐洲、美國碳邊境調整機制各國碳稅正在上路,這些合理必要成本當然有長期推升物價力道全球供應鏈重組使得全球生產不再以低成本主要考量,也勢將推升物價。因此,很難說通膨現已受到控制接近結束,因此其對貿易等實體經濟的影響仍會持續。

我國出口衰退冠亞洲還有一要因,就是我國出口幾乎集中於中上游的中間財。中間財不同於最終財,幾乎沒有促銷空間只能等待下游需求恢復重新下訂單。這凸顯了貿易依存度過高以及集中於中間財生產結構劣勢,這種劣勢恐怕不是分散出口地區就可輕易解決的。產業多元化、發展軟體產業、軟硬整合既是政府既定的產業政策方向,就應加緊努力達成,藉以長期優化出口結構。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內需消費極佳表現已成為挹注經濟成長重要動能,這除了顯示國人得以實質享受經濟成長果實外,更重要的是改變非得追求出口來驅動經濟成長僵化觀念,一方面降低承受國際景氣波動風險,另一方面也展現邁向先進國家應有高內需占比,誰曰不宜。












聯合報黑白集/不缺電,只是不時跳電


2023-07-26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南市部分行政區24日下午突然跳電,台電獲報調查,發現為龍崎超高壓變電所開關設備故障導致電壓降低;隔離故障檢修工作直到晚間7時許仍進行中。(台電提供) 中央社


上周五剛經歷「二接」供氣異常的三小時危機,台南市旋即又發生全區跳電,從電影院、辦公室到南科無一倖免。原因是龍崎超高壓變電所設備故障,雖只是一秒閃跳,卻讓民眾驚憶去年三○三全台大停電噩夢,同樣也是龍崎變電所肇事

龍崎所南電北送樞紐開關故障引起電壓驟降一秒降壓近十五%,全台南及高雄局部受到影響。跳電已是台灣生活日常,但這回,連政府保證供電無虞科學園區也遭殃。南科面板、光電等多家業者受害。

南科六月初曾發生降壓跳電,因豐華變電所開關故障所致。副閣揆鄭文燦辯稱是「設備問題」,並非缺電;還說台電提出強化電網韌性計畫加強檢修已大幅下降故障率。豈料事隔月餘,事故升級到超高壓變電所故障,這還是去年事故後優先改進設備,政府繼續粉飾太平

蔡政府鐵齒不缺電,但台電長期降壓供電以因應電力吃緊造成系統設備堆疊傷害。前年,萬隆變電所爆炸即是實例。官方對跳電問題一律採標準答案,不是小動物入侵,就是開關故障。再多藉口,也無法遮掩跳電頻仍真相

台南種電居全台之冠跳電卻成日常。台灣因外銷衰退今年前五月工業用電年減六趴,南科竟還驚傳跳電,令人想不透。有電可跳,證明「不缺電」,這就像國王新衣。











聯合報社論/前瞻變錢坑,鄭文燦還在睜眼說瞎話


2023-07-26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說,如果不是有前瞻建設,台灣面對極端氣候,經過兩次的百年大旱,一定沒有辦法度過。記者黃寅/攝影


蔡政府推動八年八千八百億元的前瞻建設計畫,如今六年過去,卻未見明顯成效;但多個地方政府抱怨必須背負五千多億元的自籌款,未來營運維修費用更是無底洞。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被問及此事竟答稱,蔡總統執政使國家財政和經濟變好,所以有能力做許多大建設:若不是有前瞻建設,台灣面對極端氣候及兩次百年大旱,一定無法度過。如此大言不慚,彷彿和人民活在平行時空,沒有一點真實感。

先談蔡政府「使台灣經濟變好」一事,在鄭文燦眼裡,似乎看不到當下的經濟真相。至今年六月為止,台灣出口已連續十個月衰退跌幅多在兩成以上創十四年來最慘工業生產指數則是「連十三黑」,為十三年來最慘;外銷接單連十黑」,是十三年來最慘。看到這些數字,鄭文燦還能大剌剌說「經濟變好」,真是睜眼說瞎話。

再檢視政府撒大錢的前瞻建設,六年過去,人民究竟享受到什麼建設「成果」?前瞻建設計畫最初規畫五大領域,包括綠能、數位、水環境、軌道及城鄉建設等;其後,又增加了食安、少子化及人才培育三項,一共是「八大建設」。光看這些建設名稱,民眾是否覺得自己的生活受到了什麼前瞻眷顧,而變得更好?

以綠能建設為例,主要內容在配合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加強風電及光電基礎設施和儲能設備,從而提高我綠能發電比重至廿%,總經費計四百億元。但六年執行下來,綠能建設成果遠不如預期,今年前四月再生能源占比不到九%其中太陽光電占四.一六%,風電占二.二五%,其餘為水力發電。蔡政府去年因而下修綠能占廿%的目標,減為十五%。但即使降低目標,要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達成目標仍無可能。

再看數位建設的成績。其主要內容在加強資安基礎建設產業數位轉型、人工智慧及5G建設等,蔡總統並在其第二任將數位建設經費占比由五%提高至十六%,由四五○億元增加至九五○億元。但六年來人們看到的,卻是政府及民間部門的個資不斷遭到入侵或整批竊取,國家「資安」形同不設防。尤其詐騙集團伎倆日新月異,蔡政府雖成立了數位部,連同金管會、NCC都束手無策。至於經費投入最多的5G建設電信業者迅速搶蓋基地台,但消費者滲透率僅兩成多,未激起民眾使用的意願。

地方政府怨言最多的,則是軌道建設各種城鄉建設後遺症。當初,中央以「見者有份」的姿態要求地方自提建設,導致各地一窩蜂爭搶,唯恐落於人後。尤其輕軌已是過時的交通方式,鐵道立體化改建也非資源最佳投入方式,但前瞻的補貼卻引發地方不合時宜的開發參與,地方政府需自籌的經費高達五千多億元,如今成為財務不可負荷之重。

此外,台灣食安問題累累,而前瞻的食安建設連要建個「食品藥物國家級實驗大樓」都流標六次,去年方才動工:新北幼兒園餵藥事件都喧騰逾月方見分曉,食安前瞻了什麼?再如政府將水利會收歸國有,農民卻因連年乾旱一再被迫休耕離農前瞻水環境建設發揮什麼效用?而台灣新生兒人數創下歷史新低,難道也是「少子化建設」的目的

最知名的「錢沾」建設,莫過於粗製濫造迄今無法啟用新竹棒球場,它代表了蔡政府的浮華和民進黨的不老實耗費八千多億前瞻建設不僅淪為錢坑,它也透支下任政府用度提前揮霍了下一代願景。鄭文燦還在那裡夸夸其談,難道吹牛都不必打草稿?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手機末三碼的巧思與妙用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912/web/ 

◆  史丹佛校長學倫案的警惕
◆  獎助本土育才 比玉山計畫更重要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手機末三碼的巧思與妙用
◆  被選票扭曲的軌道工程
◆  大馬路演習 小巷內狀況外
◆  兩岸和平 才是人民所願
◆  當關鍵力量 促非綠大聯盟成形
◆  迎接「奇點時代」 布局台灣智能產業
◆  誰在製造不實資訊? 不能忽略的科技因素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手機末三碼的巧思與妙用


2023-07-26 04:21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不知你是否曾經電話訂餐後,到餐廳時卻忘了取餐編號呢?一時想不清是六號、八號,還是十七號?試想如果這編號與自己相關,即使一時忘記,但只要店家提示一下,是不是就能馬上回想起來呢?

為避免消費者忘了編號,當今很多餐廳都以消費者的手機門號末三碼當作取餐編號。若取餐時忘了編號,消費者還能根據自己的電話號碼推算取餐編號。當然,若連自己電話號碼都會忘記的人士,恐怕也會忘了去取餐吧!

「手機門號末三碼」的概念,相當於「將手機門號除以一千後得到的餘數」,可算是一種雜湊函數(hash function)的運算。雜湊函數可將輸入資料,經過某些運算後,轉化為一個雜湊值。例如,「姓名筆畫」就是一種雜湊函數,「王大明」的姓名筆畫雜湊值為十五,筆者姓名的雜湊值為卅三。

取餐時難免會碰到與他人手機末三碼相同的情況,這時店家就會再問訂餐時間和訂餐內容等資訊,以解決末三碼衝突問題。店家會在意的是同時段內,出現末三碼相同的機率有多高?回答這問題前,讓我們先談談「生日問題」(birthday problem),亦即隨機找一些人,至少有兩人生日相同的機率有多高?其實,只要能算出大家生日都不相同的機率,我們就能推算至少有兩人生日相同的機率。

令人驚訝的是,當人數達廿三人時,至少有兩人生日相同的機率就已過半;當人數達五十人時,其機率就超過九成七;當人數達六十人時,其機率甚至遠遠超過九成九。回想起來,在我們就學階段時,同班同學裡出現生日相同的情況雖然看來很湊巧,但其實並不罕見,原來就是這個道理。

手機末三碼從○○○到九九九共一千個數,比三百六十六個生日數目還多。因此,在同時段內,訂餐顧客人數須達卅八人時,才會有過半機率出現相同的末三碼。

如果只取手機末兩碼,這時僅有一百個可能的數字,比生日數目還少,使得只要超過十二人,就會有過半機率出現相同的末兩碼,故生意興旺的店家鮮少採用手機末兩碼。

那麼,如果取手機末四碼呢?這時共有一萬個數,要超過一百一十八人,才會有過半機率出現相同的末四碼。雖然衝突機率較末三碼更低,但四碼在口述及比對上較費工,故多數店家在取捨間仍以末三碼為主。其實,若要完全不衝突,可取整支電話號碼,但這時除更費工外,還有個資外洩的疑慮。

如今,當我們到超商取貨時,手機末三碼也是常用的關鍵字。然而,超商堆放的包裹數量往往盈千累百,很容易就出現末三碼相同的情況。因此,除了手機末三碼外,往往通常還要報上姓氏,才能順利取得包裹。付款前,請仔細檢視包裹的收發訊息及樣態,以免誤拿同姓氏及同末三碼的包裹,或者更慘的是,拿到詐騙集團寄來的詐財空包!










史丹佛校長學倫案的警惕


2023-07-26 04:15  聯合報/ 李建平/陽明交大電子所終身講座教授
史丹佛大學校長因學術倫理辭職下台。 美聯社


這個星期美國學術界最大的新聞,莫過於史丹佛大學校長因學術倫理辭職下台。這件事源於一名大一新生 Theo Baker 在學生報紙《Stanford Daily》的一篇報導。

他揭發了校長 Tessier-Lavigne 的阿茲海默症研究論文,圖形被纂改的弊案。此事發生在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遠在 Tessier-Lavigne 來史丹佛之前,那時他是 Genetech 公司的研發主管,他所領導的團隊在阿茲海默症研究上有重大突破,但其發表之論文,圖形有被纂改的嫌疑,此事在網路上傳聞已久,卻一直沒人重視。

Theo Baker 的這篇文章之所以造成轟動,是因為他報導的深度及取證的嚴謹,他請教了許多生物醫學權威及學術倫理專家,使得他的論點極具說服力。

這篇報導在去年十一月底刊出,史丹佛大學董事會隨即於第二天成立調查小組,並於今年一月成立一個由頂尖科學家所組成的專家小組展開調查

刊登論文的期刊如 Nature,Scienee 及 Cell 也展開調查,許多主要媒體也開始報導此事。

由於這些報導,《Stanford Daily》及 Theo Baker 今年獲得新聞界極富盛名的 Polk Award,有史以來第一次由學生主辦的報紙獲此殊榮。上星期在史丹佛調查小組公布調查結果之後,Tessier-Lavigne 隨即宣布辭去史丹佛大學校長之職。

一名史丹佛大一新生,憑一己之力把校長拉下馬,給我們許多啟示。這名學生沒有任何政治目的,沒有人在背後指點;他的調查詳細而深入,不是無的放矢的指控。史丹佛大學也沒有因為他披露校長的問題而對他施壓。校董會在他披露後立即展開調查,也顯現出學校的肚量。

校長雖然有經過私人律師要求《Stanford Daily》撤銷報導,但是遭到拒絕。當最後調查結果出爐,校長立刻辭職,沒有抱怨、沒有喊冤。

學術倫理問題在台灣也屢見不鮮,但每次的調查及懲處卻是拖拖拉拉不乾不脆,發現問題的,多半是有人向期刊檢舉,然後學術單位才被動的調查,很少有出自研究單位內自我檢舉

在台灣還有一種是帶有政治色彩學倫案,結果學術事件變成政治事件;彼此用政治語言謾罵抹黑,根本看不見學術真相。就好像一年前在台灣發生的學術倫理事件,因為和選舉掛鈎,單純的學術案件變得複雜;無論是當事人、檢舉人或主管的學校,都受到極大的壓力和干擾,即使最後塵埃落定,仍然有人認為是「世紀冤案」。

再看看蔡總統的論文案,檢舉人是三位大學教授,他們所檢舉的不止的是總統,還包括整個政府機器及倫敦政經學院。整件事不夠透明、更沒有獨立的調查機構,雙方只能對簿公堂,最後還有教授落得被通緝。明明是簡單的學術倫理案件,卻淪為一灘泥淖的混戰,誰也不知道真相是什麼。

比起這名史丹佛的大一學生,我們的年輕人普遍缺乏獨立思想和追求真相能力與勇氣,常一窩蜂的人云亦云,很少人能夠堅持走自己的路,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學術是神聖的,希望這次史丹佛的事件能給我們警惕,知道未來在面對學術倫理時應有的態度和立場。












獎助本土育才 比玉山計畫更重要


2023-07-26 00:11  聯合報/ 劉韋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新北市)
今年玉山計畫通過十一件玉山學者,其中一位玉山學者,獲最高外加五百萬元年薪,但學界認為薪資不是絕對誘因。圖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廿五日公布協助大學延攬國際頂尖人才的「玉山計畫」名單,今年共有十四校提出八十七件申請,教育部最終通過四十二件,包括十一件玉山學者、三十一件青年學者,另有十件國際優秀人才。這項計畫從二○一八年開始執行,經費預算超過四億元,執行期間飽受批評;因為物價上漲年代,政府花大錢請來國外學者,加深本土國際對立,但對台灣高教有顯著成效嗎?

看看這幾年台灣高教在世界大學排名就可以知道,進入「世界百大」的學校只有台大一間而已,可是台大也在喊窮,一年總經費遠低於中國大陸的重點大學,甚至只占一半,就連圖書館買國際期刊還得募款,更遑論其他國內的大學經費,每個都苦哈哈,哀鴻遍野。

雖然教育經費從二○一○年起增加兩百億以上,但由於疫情衝擊、物價不斷攀升,再加上少子化,辦學成本提高,政府補助愈來愈少;以競爭型計畫要求各校「提出特色」才能獲得經費,讓起跑點本來就不同的私立大學雪上加霜。例如不斷以「專案約聘」來招募新進教師,且資深教授退休卻不開缺,多數用兼任來補足教學能量,損害學生受教權,因為老師流動率高,課程輪開或停開。系所只能找外援、找贊助來增加辦學經費,看到教育部推動玉山計畫,只能仰天長嘆。

以玉山計畫的四億多經費為例,不僅可以用來改善教學,還可以聘請人力,至少能夠支應四百名博士後研究人員所需經費,提供高教場域的研究量能,增加國際排名。

更何況玉山計畫標榜國際頂尖研究人才,忽略國內資深教授努力,基本上只歡迎外籍人力,不免讓人覺得「遠來和尚會念經」、「寧予外人不顧家奴」的負面觀感。試問國際學者來台灣短期工作就能徹底改善高教環境嗎?當他們聘期結束,就像曇花一現,納稅人血汗錢付諸流水,本土人才依然出路困難。

教育部長在二○二一年出席「本土文化教育研討會」時,呼籲「愈在地、愈國際」是趨勢、是未來努力的方向。兩年過去了,教育部卻把經費增加在聘用外籍人才、招收外籍生;因應二○三○年雙語國家政策,瘋狂大撒幣。

該改弦易轍了!別忘了本土人才面臨艱難的現實處境,改善高教就業環境才是首要之道;尊重自己的人才,打造本土特色,比起玉山計畫來得重要,教育經費就該用在刀口上。











被選票扭曲的軌道工程


2023-07-26 04:20  聯合報/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
前瞻軌道建設的縣市自籌款逐年新增,多位縣市首長都呼籲中央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透過修正統籌稅款分配方式紓解地方負擔。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陽光行動」報導蔡政府前瞻計畫中的軌道建設,自籌款高得嚇人,成為地方財政陷阱,將來地方難以脫身。但解決之道,卻是地方呼籲中央修財劃法。個人認為即使修財劃法成功,若只是讓地方政府將經費繼續使用於不符經濟效益、不合理的政治工程,還是沒抓著癢處、錯失重點。

除國防及少數民生基礎水電工程外,大部分工程都要通過經濟分析,並考慮後續營管費用,必須益本比大於一,工程才能成案。離島的海淡廠或水庫,考慮人民基本用水需求,可以不計血本,但軌道工程是民生必需品嗎?

很多軌道工程是地方政治人物提出要求,縣市長候選人為了選票而開的政治支票,事前沒有科學的評估;規畫審查時,為了讓工程成案以彰顯政績,顧問公司可能就配合高估運量、受益人數、其他商業利益,並低估建造與營管成本。表面上益本比通過,事實上明眼人都知道軌道建設需要大量人口支撐,也能預知這些軌道建設是無底錢坑;但為選票及考慮短短任期,政治人物也隨著裝聾作啞。

財劃法或許該修,但即使地方能負擔得起軌道建設工程,也要考慮後續營管,避免工程成蚊子建設。人民要了解,不是別的縣市有高鐵、捷運,自己就要有;沒有軌道,就情緒勒索稱自己難道是二等公民。

寫規畫書的工程顧問公司、審報告的學者專家,要能不受政治氛圍及首長偏好影響、堅持專業,經濟效益不能通過就誠實展示,並提出其他更好交通解決方案。縣市首長不要亂開支票,看到有預算大餅就直接撲上去;吞下誘餌、引爆財政炸彈,可能禍延好幾代居民。趁著還有機會,將所有軌道工程好好再檢討一遍,尤其是經濟效益。不當的軌道工程,就縮短規畫距離、降減規模或直接喊停,否則頭一洗下去,要回首就難了。












大馬路演習 小巷內狀況外


2023-07-26 04:19  聯合報/ 裴凡強/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北部萬安演習24日登場。圖/讀者提供


七月廿四日送孩子上學,除了警察,還看到憲兵,這才發現「萬安演習」將於午後登場。其實在演習前,就已經因為接了鄰長一職,被編列為「民防人員」隊員,而安排了從早上八點半上課直到下午四點半的教育課程。當時總覺得隨之而來的萬安演習會更擬真才對。

結果演習前半小時,筆者在金山南路二段的速食店排隊買咖啡時,就有警察進來,要求店員一時半配合演習熄燈;五分鐘後店內人人手機大響,但是預期中的空襲警報卻毫無動靜,然而在仁愛路四段警報聲卻響徹雲霄。不禁懷疑,如果手機剛好沒帶在身上、甚至沒有訊號,是否就可能葬送逃生機會?

同樣的,大馬路上的速食店需要關燈,附近潮州街巷弄內的店家又何以燈火通明?希望這些規定與硬體設施都能更加完善與統一,才不會搞得有的地方真像打仗,有的地方卻還搞不清楚狀況。









兩岸和平 才是人民所願


2023-07-26 04:19  聯合報/ 黃慶祥/退休教師(屏縣東港)
漢光演習國防部在彰化縣彰濱工業區外海灘進行「阻絕設置暨陣地編成」科目,陸軍工兵在海灘放置消波塊、鋼軌樁等演練防止敵軍搶灘上岸,以往陸軍演習多在台中高美溼地演練,此次也是首度在彰化海灘演練,以應變敵軍可能隨時變更登陸位置,進攻中部城市。記者黃仲裕/攝影


看到昨天貴報的頭版大標題:「灘岸殲敵轉向國土防衛」,令人怵目驚心。

眾所周知,二戰末期,為了防範盟軍登陸歐洲陸地,德國構築了所謂「大西洋壁壘」,其投入的物力及人力都是空前的。德軍統帥隆美爾最希望在這最長的一日把盟軍趕下灘頭,因為一旦盟軍登陸成功,其軍隊及戰略物資將源源不斷輸入,屆時可說勝負已定。

當時盟軍已掌握制空權,所以雖然德國空軍還有相當的實力,卻未能即時出動,掃蕩灘頭,作最有效的反制。殘存的德國海軍及潛艇部隊更都龜縮於軍港內,面對數以千計的盟軍艦艇,始終未能發射一枚砲彈或魚雷。觀乎此即可知:光靠著陸軍的防衛只是見招拆招而已,戰事最後必將陷入左支右絀的困境。

當然,和平共處才是兩岸人民所希望的。以前發生在台灣的閩客械鬥、漳泉械鬥都已成歷史,兩岸也當作如是觀。













當關鍵力量 促非綠大聯盟成形


2023-07-26 04:17  聯合報/ 羅士禹/出版業(新北市)
季青漫畫


以郭台銘的企業經營手腕,豈會不知自己若獨立參選,等於免費奉送賴清德上壘?

郭台銘在社群軟體叫陣不斷,乃是針對藍、白進擊而來;然而,國民黨全代會已確定侯友宜代表黨內掛帥出征,「換侯」之說,斷不可能。因此,郭台銘動作頻頻很顯然是針對柯文哲而來。從金門海邊與柯文哲的山盟海誓,再到有意併購民眾黨,如今,又不斷跟國民黨中南部重要地方勢力會面,無非是想要向柯P展現自己的實力與關鍵影響力,反襯出民眾黨缺乏地方組織和人脈的缺陷,頗有向柯文哲攤牌的意味,逼柯回心轉意,促成「郭柯配」成局。

如同四年前,郭台銘以為國民黨會乖乖就範,殊不知國民黨因受到換柱教訓,深刻體會陣前換將乃兵家大忌。因此,黨內大咖才會全力挺侯,為的是要向郭展現國民黨背水一戰的決心,不被郭所左右。郭繼續在國民黨內招兵買馬,用來反國民黨和侯友宜,只會離藍軍選民愈來愈遠,不僅其政治誠信會飽受質疑,就連賴以為政治號召的「下架民進黨」理念,也可能會分別回歸到藍白兩黨,屆時郭恐被邊緣化。

郭董的政治目標既然是「期待政黨輪替」和「下架民進黨」,兩岸政策論述又堅定走和平對話交流路線,那何不當個促成「非綠大聯盟」成形的關鍵力量?讓台灣改頭換面,人民安居樂業,穩定生活,大家都會尊敬你。

反之,若堅持獨立參選,屆時,連署大多數必然會來自綠營,支持率易被混淆、進而造成誤判,反肥了民進黨和賴清德。

郭台銘應學習廉頗,接受侯友宜這個藺相如的共同合作美意,盡釋前嫌、為大局著想,才能顯示出成功者應有的高度。















迎接「奇點時代」 布局台灣智能產業


2023-07-26 04:17  聯合報/ 徐作聖/陽明交大退休教授(新竹市)


在經歷了上半年ChatGPT的激情之後,生成式智能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迷思似乎充斥在全球每一個角落。五月中,OpenAI宣布今年底即將推出具有通用人工智能功能的GPT5,暗示「奇點時代」到來已迫在眉睫。

包括矽谷的OpenAI、Google、新創的xAI,大陸的騰訊及阿里皆發布相關大型生成式智能的開發計畫來推動「奇點之後」的產業發展,馬斯克更宣布將攜手輝達共創人工智能「奇點之後」的輝煌。

雖然「奇點」理論及學說仍存在相當的爭議性,但從奇點原創者Raymond Kurzweil及耗損系統理論中似乎可發現:奇點代表著巨大的系統轉折。

從宇宙學/物理學的觀點來看,「奇點」代表銀河系統崩盤的來臨,也就是「封閉系統」的內部運動速度接近光速而產生質量無限大的黑洞現象,或熵增達到極大質而瀕臨毀滅的狀況。但「智能奇點」到底是什麼?

據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潘洛斯的時間循環理論,奇點代表的是演化的過程,也就是「奇點之後」系統再生、進化的啟始點!所以從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角度來解析,「奇點之後」代表產業即將呈現嶄新的風貌,或「重大」典範轉移即將快速來臨。

在最新的網路創新發展中,「奇點之後」的再生、演化、進化及典範轉移、成長的過程中,輝達總裁黃仁勳提出的內外共生、共同演化的智能系統沉浸智能技術,輝達的CUDA統一設計平台結構就是典型的智能進化技術及平台結構,不但可催生內外部的奇點共生、演化,同時也透過智能運算加速專業化、產業規模的形成。

另外,在超智能技術大幅提升效率的同時,資料的複雜度也快速提升,故除了生成式智能工具(數學運算),更多的實證科學手段也須適時加入,使得智能運作的「實證性」更加完整。在可預見的未來,數學、量子力學、化學、生理學、醫學及標靶技術等工具將逐漸納入智能系統運作,「因地制宜」創造「奇點之後」的共生體系─開放式系統、微奇點耗損、重生/共生、演化/進化所形成的動態有機系統,以取代傳統技術中的人為操作及純數學運算。

綜上所述,「奇點之後」的智能技術及產業發展並非「盍各言爾志」式民主化創新,而是在智能平台的架構下進行類似自然界的運行及互動方式,以達到奇點共生、系统熵減、循環式穩態而生生不息的有機式進化。

「奇點之後」的智能產業發展須依託在產業創新上,「自由心證、盍各言爾志」式的發散式創新,並不符合資源不足的中小企業,聚焦在分布式Web3.0經濟框架中核心能力「專業化」才是台灣產業智能轉型的王道!

透過以專業核心為基礎的奇點共生、系統演化,追求「螞蟻雄兵變大象」的終極策略目標,擺脫傳統以規模、技術、市場幅員為主要優勢的傳統方式,這也是擁抱智能典範轉移的最佳方式!

國科會上周宣布了二○二四年的科技預算,共一四二八億新台幣,其中也包括了生成式智能技術,但為什麼完全忽略「奇點之後」智能時代最亟需的基建,包括平台智能經濟及知識中介服務呢?「奇點之後」政策必须「改弦易轍」,現為時未晚,望朝野三思!




陳冲/上兵伐謀 謀不自限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冲/上兵伐謀 謀不自限
◆  陳立恆/世界分裂裡的貪婪通膨
◆  王正方/爭取曝光率,不必當凱子







陳冲/上兵伐謀 謀不自限


2023-07-26 00:00  聯合報/陳冲(作者為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俄羅斯不讓烏克蘭穀物由黑海出口,勢必推高國際糧價,埃及與孟加拉等較貧窮國家首當其衝。 歐新社


平地驚雷,日前俄國突然宣布終止黑海榖物協議,軍事、糧食、金融、科技各種戰略因素,難解難分!

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當川普對中國發起貿易戰正酣,我應邀至電視台專訪,當場曾表示「The trade war is more than a trade war」(本貿易戰不止於一個貿易戰)。

事實證明,中美衝突並不限於貿易上的分歧,更及於金融、科技、能源、糧食、專利等,演變至今,眾人眼光聚焦於軍事層面。是目光如豆?還是目光如炬

本年四月,美國眾議院的特設中國委員會China select committee)在議場擺設 tabletop 進行一場兵棋推演war game),事後盤點,藍隊(美方)損失九十多架飛機、二艘潛艇、一艘航母;至於紅隊則付出更多代價,計有一五○架飛機、十五艘潛艇、百餘艘船艦,當然雙方陣亡人員都達數萬。

其實早在年初,美國著名智庫 CSIS 也公布包含廿四次兵推報告,無非共軍損失一五五架飛機、一三八艘艦艇,美軍折損也與其他兵推相當。說實話,各種智庫舉辦的台海兵推不計其數,結論大同小異,常是一方慘勝Pyrrhic victory),一方慘敗(failed miserably),至於台灣則是兩大之間「」為小,沒人真是贏家。

既云兵推,不免只局限軍事層次,以前述今年四月美國國會兵推為例,火炮以外,只約略提到 financial sanction;但因只推演五天戰程,內容有限,對軍事以外的想定,就不了了之。不過台海兵推,有一共識,因開戰後補給困難,在戰事發生前即應提供(台灣)充足武器,這從軍火商立場言是項利多;但以目前武器交運速度,怕又挺悲觀,然而軍工複合體都不是輸家。

事實上,以俄烏戰爭為鑑,各國均有 second thought 的機會,發現軍事外,金融、科技、能源、糧食都有重要角色。本年七月中旬,聯合國秘書長 Guterres 一度出面調停,希望暫緩與俄國出口糧食及肥料有關金融制裁。其實類似情節,去年十一月已有先例,可見戰爭中不只有軍事,甚至吃飯皇帝大,金融比高下。

台海兵推或中美衝突,都不應只看軍事;軍事以外的層面也需綜合考量。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三月一日戰雲初起,本基金會即曾專文討論對俄金融制裁;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九月廿二日曾分析數位貨幣是否改變地緣經濟風貌;同年十月十四日引用英國情報單位觀點,再論金融制裁今年三月十日更談到黑海穀物協議對豁免金融、保險制裁的影響。本人資源有限,無能深究,但了解現代戰爭複雜;正如同五年前所說,絕對 more than a trade war。

止戰需先備戰,備戰要能避戰,尤其不能不「」軍事以外的戰爭;「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兵推宜同時盤點非軍事的武器。以金融為例,美國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後承布列登協議遺緒,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年)再挾 SWIFT 通匯平台主場,占盡金融戰之優勢;但中方自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起步步為營,加入SDR、研發數位貨幣,拓展 CIPS、擴增夥伴換匯額度、結伴研究 currency bloc 等。

雖然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前尚難撼動美國金融霸業,但已逐漸縮小差距;如果真要台海兵推,就應該逐項盤點包括軍事、金融、能源等各項態樣的演習,千萬不要兒戲似的兵推。「別人的小孩死不完」,數萬人命只是兵棋桌上一隻螞蟻

上兵伐謀,須知謀有多樣,不必自限,千萬不要直接去想「伐兵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