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經濟/G7能夠再領全球風騷嗎?

.聯合報社論..台日關係不得密室交易
.聯合報黑白集.林奏延不進反退
.經濟日報社論.G7能夠再領全球風騷嗎?




經濟/G7能夠再領全球風騷嗎?


2016-05-30 00:4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上周五在日本閉幕並發表伊勢志摩領袖宣言,在經濟倡議上,宣言指出當前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高,為避免陷入新的危機,應增強經濟韌性,適時採取一切可能政策加以應對。在近年20國集團(G20)重要性大幅提升的趨勢下,由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組成的G7,是否能再領風騷,引領全球發展方向,深值關注。
G7的沿革,可溯自1973年創始的G5,1975年G6,到1976年才正式成為G7。在冷戰時期,G7峰會在應對全球情勢上發揮了關鍵作用。冷戰結束以後,俄羅斯自1991年起參與G7峰會,至1997年正式被接納,G7也成為八大工業國集團(G8),但因俄羅斯在2014年占領克里米亞半島,致被凍結會籍至今,G8因而也恢復為G7。
長期以來,G7在應對全球性重大經濟和政治問題上,透過七國政府聯手,往往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制訂國際社會規則和解決國際紛爭方面。然而,近年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大陸崛起,改變全球經濟版圖;G7在全球GDP所占比重已不到50%,因而發言分量和影響力和過去已不能同日而語。相較之下,涵蓋新興市場及中國大陸的G20逐漸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政策對話與合作論壇。
不過,迄今G7仍是世界最強大的政經勢力,在全球議題上,仍有先期定調的影響力。這次日本輪值主辦G7峰會,首相安倍晉三從開始就確定主要議題是如何穩定世界經濟,也為9月G20杭州峰會預作準備,凝聚G7國家一致立場。
然而,G7各國因為本身利益衝突,在應對全球經濟問題上,存在很多分歧。例如在這次峰會中,安倍強調經濟的危機感,認為當前世界經濟狀況與2008年雷曼危機前近似,但其他領袖多認為安倍言過其實;日本主張積極財政干預,也與德國、英國堅持穩健謹慎的政策不同;在匯率政策上,日本認為近期匯率走勢是單向且投機的行為,對實體經濟將造成損害,但美國卻認為匯率市場並未失序,反對日本干預匯市。
儘管如此,G7峰會仍達成一定共識,包括:重新確認所謂「三支箭」之重要性,包括放寬金融、政府擴大投入公共事業等財政支出、放寬法規等結構改革;並同意G7國家將在機動性實施財政戰略及果敢推動結構政策上,加強合作;且承諾將依各國情況,進行政策總動員,以支撐世界經濟。另外,G7領袖認同匯率劇烈波動帶來的不良影響,各國應制訂一套以市場為基礎的貨幣匯率機制,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以保障金融穩定。
G7領袖在經濟倡議上作出明顯妥協,反映各國重視G7在全球可以扮演的重要角色,不過,此一角色更彰顯在G7對中國大陸的聯手牽制。如亞洲安保問題是美國和日本的核心利益,透過這次峰會,G7領袖表達對東海和南海局勢的共同關切,強調反對單方面行動並以和平方法化解紛爭,其矛頭指向中國,不言而喻。
在經濟面,宣言肯定重要目標在平衡中國崛起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日本-歐盟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跨大西洋貿易暨投資夥伴協定」(TTIP)等多邊貿易機制。中國在WTO「非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將在2016年12月到期,但G7並未就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進行討論,而是強調共同消除世界供應過剩問題的方針,並聲言將處理全球鋼鐵產能過剩問題,亦明顯劍指中國。
坦白講,未來G7如何處理和中國大陸間的互動關係,究竟是聯合牽制或相互合作,是兩難問題,七大工業國也未必有一致看法。但無論如何,G7在全球的影響力,中國議題是重中之重的關鍵課題,未來將如何發展,仍待時間加以驗證。

聯合/林奏延不進反退


2016-05-30 00: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林奏延出席世衛大會(WHA)的功過,只有八個字可以形容:「毫無寸進,只有退步」。
本土社團批他卑躬屈膝,「和國民黨有何差異」;這是極端錯誤的形容。林奏延這次出席WHA,台灣原本有尊嚴的國際參與,變成被迫在「二七五八」和「一中」的矮簷下低頭,最後連「台灣」二字都不敢說出口。這樣的表現根本無法和國民黨相比,不僅「差很大」,而且是大倒退。
但這樣的倒退表現,並不能全怪林奏延,而要怪新政府外交戰略技窮。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逼使北京祭出「一中原則」,這是倒退之一。新政府要出席WHA,只能忍辱吞下邀請函的「一中」前提,且連抗議函都遞得蜿蜒曲折,這是倒退之二。蔡英文不想斷了國際參與的後路,因此只能要求林奏延節制再節制,乖乖照稿誦讀,連前兩任部長喊過的台語版「台灣加油」都省了,這是倒退之三。
對林奏延此行,蔡總統以「關關難過,關關過」作為總結,認為是「過關了」。但政府對外戰略若只求「過關」,不僅是低標,而且是成敗取決於人。民進黨過去批評馬政府的活路外交是「看北京臉色」,事實上,林奏延在日內瓦的謹小慎微,不也是在等府院觀察北京的臉色?
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是為了「內銷」之需;但到了「外銷」市場,卻連「一中」框限都能吞。想想:綁架新政府的,不正是那些獨派人士?

聯合筆記/失去的名字要找回來?


2016-05-30 01:03 聯合報 謝邦振

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伴隨衛福部長林奏延到日內瓦WHA走了一遭,大家都在他的護照貼紙上找碴。其實大可不必,「台灣國」護照貼紙,本就是一種自慰宣洩。
刺青終身相隨。喜歡刺青,視刺青為藝術、傳統或圖騰追求的人,自然敢於袒肉、流血、戳記。跟學時髦又怕痛楚,或擔心刺後反悔卻不能去青的人,只能用刺青貼紙,不留印記,只是好玩,不是心靈崇拜。
鼓吹愛台灣、在護照上貼「台灣國」的林昶佐,護照封面沒貼換「台灣國」,卻硬著頭皮秀出臨時湊合的「隨意貼」,遮去護照上「CHINA」的字眼,面對記者查詢,支吾其詞。他沒有做壞事,可是比做壞事還緊張,證明某些事他還是不敢堅持、輕試、硬幹,心裡虛弱,才怕追問。記者攻其不備,他就露了馬腳。
林昶佐不在護照上「顯台」,媒體攪局苛責,有林昶佐墊背,林奏延「隱台」就少有人罵了。當林奏延在WHA的口頭演說一句不提台灣,一口氣「中華台北」到底,順理成章。
雙林的演出,自制低調,中方也沒有在會場上針對「一個中國」作文章,互不挑釁,此行算是過關。林奏延回國後先聲奪人:「部分國人、民代對未能『把台灣講出口』表達批評聲音,可以理解,也感同身受。」反將那些希望他高喊台灣的人一軍。
其實是我們該說,我們了解他有口說不出的難處而感同身受。林奏延卻掙得主客易位,這是因為總統蔡英文也力挺加持,「稱謂沒有被矮化,更沒有受到政治框架限制,不負所望」。逼得部分主張台獨的社運團體也只象徵性的罵他一句,「像國民黨一樣喪權辱國」了事。
雙林表演的「隱台」,幫新政府補足「中華台北」的新民意支持。
「中華台北」是中華民國在國際場合的代名,有其與中方折衝的歷史因緣,蔡英文政府「隱台」而借用「中華台北」,卻又不肯承認中華民國與大陸間的「九二共識」,甚至少提中華民國而逕稱「這個國家」,意欲為何?WHA表面過關,實則中共還在冷冷觀察。
新政府現正利用中華民國/中華台北的替代性,與中共周旋,尋求兩岸關係解套與外交出路;但「中華台北」之上,還有一道緊箍咒「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中共唸不唸,操之在彼,蔡政府忐忑之中謹慎自持,「隱台」就是潛規則了。
所以,「失去的名字要找回來」(閃靈/火燒島),此刻真的不能急。而「母親的名字叫台灣」,就由蔡振南繼續傳唱了。

聯合筆記/失去的名字要找回來?

.三問馬克思烙印的文化部長
.重返WHO,除了名稱之外…
.聯合筆記/失去的名字要找回來?
.被倒掉的飲食觀與價值觀
.用餐把關 記錄剩菜分量
.老少共餐 同步高齡服務
.該改造寵物飼養者了
.OTT的發展不能再等
.服儀衝突 遍地引爆




聯合筆記/失去的名字要找回來?


2016-05-30 01:03 聯合報 謝邦振

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伴隨衛福部長林奏延到日內瓦WHA走了一遭,大家都在他的護照貼紙上找碴。其實大可不必,「台灣國」護照貼紙,本就是一種自慰宣洩。
刺青終身相隨。喜歡刺青,視刺青為藝術、傳統或圖騰追求的人,自然敢於袒肉、流血、戳記。跟學時髦又怕痛楚,或擔心刺後反悔卻不能去青的人,只能用刺青貼紙,不留印記,只是好玩,不是心靈崇拜。
鼓吹愛台灣、在護照上貼「台灣國」的林昶佐,護照封面沒貼換「台灣國」,卻硬著頭皮秀出臨時湊合的「隨意貼」,遮去護照上「CHINA」的字眼,面對記者查詢,支吾其詞。他沒有做壞事,可是比做壞事還緊張,證明某些事他還是不敢堅持、輕試、硬幹,心裡虛弱,才怕追問。記者攻其不備,他就露了馬腳。
林昶佐不在護照上「顯台」,媒體攪局苛責,有林昶佐墊背,林奏延「隱台」就少有人罵了。當林奏延在WHA的口頭演說一句不提台灣,一口氣「中華台北」到底,順理成章。
雙林的演出,自制低調,中方也沒有在會場上針對「一個中國」作文章,互不挑釁,此行算是過關。林奏延回國後先聲奪人:「部分國人、民代對未能『把台灣講出口』表達批評聲音,可以理解,也感同身受。」反將那些希望他高喊台灣的人一軍。
其實是我們該說,我們了解他有口說不出的難處而感同身受。林奏延卻掙得主客易位,這是因為總統蔡英文也力挺加持,「稱謂沒有被矮化,更沒有受到政治框架限制,不負所望」。逼得部分主張台獨的社運團體也只象徵性的罵他一句,「像國民黨一樣喪權辱國」了事。
雙林表演的「隱台」,幫新政府補足「中華台北」的新民意支持。
「中華台北」是中華民國在國際場合的代名,有其與中方折衝的歷史因緣,蔡英文政府「隱台」而借用「中華台北」,卻又不肯承認中華民國與大陸間的「九二共識」,甚至少提中華民國而逕稱「這個國家」,意欲為何?WHA表面過關,實則中共還在冷冷觀察。
新政府現正利用中華民國/中華台北的替代性,與中共周旋,尋求兩岸關係解套與外交出路;但「中華台北」之上,還有一道緊箍咒「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中共唸不唸,操之在彼,蔡政府忐忑之中謹慎自持,「隱台」就是潛規則了。
所以,「失去的名字要找回來」(閃靈/火燒島),此刻真的不能急。而「母親的名字叫台灣」,就由蔡振南繼續傳唱了。

高朗/如何看新南向政策?

.高朗/如何看新南向政策?
.蘇蘅/傀儡劇大師 川普真能得天下?
.劉維公/一個都不能少vs.最好少一個
.林中斌/五二○餘波的解讀
.馬凱/100、2、兩1/2加3「星」
.李清志/咖啡館是我的修道院
.葉銀華/拚經濟 振民心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高朗/如何看新南向政策?


2016-05-30 01:06 聯合報 高朗

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記者侯永全/攝影

政府推新南向政策,寄望開拓東南亞、南亞一帶市場,避免過渡倚賴大陸。
近年來,東南亞與南亞的市場潛力,與日俱增。從菲律賓、柬埔寨、越南、印尼、印度等國,皆可看到台商活躍的足跡,更不要說泰國、馬來西亞。
因此,開拓有潛力市場,把餅做大,大家樂觀其成。問題在政府推南向政策,如何界定自己的角色?政府與企業職能不同,政府先天不是好的市場參與者,只要看國營事業的經營效率,即可瞭解梗概。
從市場經濟來說,凡民間企業可以做的,政府不必重複,搶著做。政府該做的是民間企業做不到的,卻對企業發展密切相關。
這些事包括投資保障、減少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提供各種有用的商情、修改國內不合時宜的法規等。在國際社會只要跨越邊界,涉及管轄權問題,企業無從應付。唯有倚賴政府與當地政府協商,簽署各種協議,才能創造有利環境,讓企業前往當地發展。
換言之,政府的南向政策該做的,不是教導企業如何投資或政策做多,企業對市場的靈敏度比政府強太多了,政府的心力應放在如何減少跨國貿易與投資的障礙,避免不公平競爭。
因而,政府應積極推動與當地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並設法參與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和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對內則要加強溝通,修改落伍的法令,並加速調整自身經濟體質。
所以政府的南向政策,是要為企業解決跨國貿易、投資背後的政治性問題,這些問題不處理,僅是協助廠商磋合幾件投資案,那將本末倒置,未盡該盡的責任。
世界經濟的重心朝亞洲移動,在此背景下,政府推動南向須考慮幾個問題:
第一,整個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網絡正加速成形,台灣已經落後。台灣須設定期程,搭建從中國大陸、美、日、韓至東南亞、南亞、紐澳的自由貿易網絡,並為相應的開放做好準備。
第二、南向應是將餅做大,不是捨棄大陸市場的政策。台灣不能用舊的思維,把南向與西向當成政策的取捨。對台灣而言,大陸市場與東南亞市場同樣的重要,更何況這二個市場正慢慢整合。若以為參加TPP或RCEP,就可擱置與大陸之間尚未完成的ECFA後續協商,那將對台灣在大陸市場極為不利,等於將利益拱手讓給其他國家。
第三,前進東南亞不能忽略北京因素。東南亞與南亞與北京有邦交,且大陸是這些國家的第一或第二大貿易夥伴,他們不想為台灣得罪北京。台灣想與東南亞國家或印度簽自由貿易協定,兩岸關係的起伏將有關鍵作用。
第四,今天看到東南亞市場潛力的非僅台灣,中國大陸早已南向布局,海上絲綢之路不就著眼東南亞及南亞?亞投行聚焦的地點不也在南向的各國?中共早已是東協加三成員,在東南亞的貿易與投資與日俱增。台灣南向時,必然與大陸交會,雙方之間可不可能合作?還是互斥?
像這些問題,政府推南向政策時,需有清楚圖像,務實的策略。最近兩岸關係倒退,南向的阻力大增。此一問題不解決,台灣想打進亞太自由貿易圈,短期並不樂觀。如果南向最終變成自貿圈以外活動,對台灣是最不利的結果,也是政府應未雨綢繆,全力避免的。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