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催生新 WTO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4384/web/ 

◆  聯合報社論/識讀中國,教育部和陸委會示範違憲逾法
◆  聯合報黑白集/呼叫黑熊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催生新 WTO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催生新 WTO


2025-07-15 02:56  經濟日報/ 社論
川普催生新WTO。(新華社)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各國發動的關稅戰,表面上即將到期,結果也在陸續公布之中。然而,不少關稅結果出乎預料的國家,在表達不滿之下,紛紛表態繼續諮商;因此,到底最後的「均衡結果」何在,根本無人能夠確定,給世界貿易投資投下了極大變數焦慮

和此事發展具有高度相關的,是一則被忽視但卻相當重要的新聞:6月底外電報導,歐盟為拯救自由貿易,正計劃籌設一個新的世界貿易組織(WTO)。貿易台灣的生存命脈,此事發展攸關台灣經濟的未來,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後續發展,甚至應該設法參與創設,以爭取國家最大利益

依照外電,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提議歐盟攜手 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成立新版的世界貿易組織,「藉此向世界證明,與許多國家以規則基礎從事自由貿易,是可能辦到的事」。德國總理梅爾茨對此表示歡迎,並透露已向法國總統馬克宏和英國首相施凱爾提出類似構想,逐步彌補 WTO 喪失功能,但強調仍處於初步階段

正因為此事仍處於初步階段,而我國也是 WTO 成員,提供了我國參與創設機會,值得有關單位深入解,並謀定而後動。

目前的世界貿易組織,前身是「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是為了推動和維護自由貿易,在美國主導下於民國卅六年(1947年)成立,因為自由貿易競爭市場下可以帶來最大生產,讓全球獲得最大福利而受惠。而且,高關稅保護也被認定是德國無法以貿易獲得外匯支付一戰賠款,只能印鈔掠奪民產還債,造成超級通貨膨脹,經濟破產導致納粹上台間接引發二次大戰的原因

GATT 經過八個回合多邊關稅諮商有效地將全球關稅稅率大幅降低,並排除許多「非關稅貿易障礙」,顯著促進了全球自由貿易最重要原則,就是「非歧視原則」:一國貿易政策對所有的成員必須一視同仁,不得單獨歧視某些成員。為避免在貿易上遭受歧視,各國競相加入該組織,所以成員從創立時的廿三個,成長到目前的166國,涵蓋了全球98%的貿易量其成員包括國家和獨立關稅領域,但都享有相同的權利義務第八回合被稱為「烏拉圭回合」,除了進一步降低關稅、限制使用某些非關稅貿易障礙、加強智財權保護、改善爭端解決機制等,還將原來的「論壇」屬性改為正式的「組織」,並改名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必須遵守其基本原則和一些協議規範,只要符合遊戲規則,成員之間的貿易結果是順差或逆差,WTO 並不過問,所以被稱為「依規則基礎貿易

然而,川普政府目前的所作所為,正在全面破壞「依規則為基礎的貿易」,包括在不同成員間製造關稅歧視、以假冒的國安為由任意提高關稅,但 WTO 卻對其莫可奈何,不僅遊戲規則形同虛設,更將引發其他成員有樣學樣,大國只要不滿意貿易結果,就可以任意「懲罰」貿易競爭對手,世界貿易倒退為叢林法則、以大欺小的社會。

防止這種退化貿易叢林出現,讓全球各國受害(美國除外),歐盟準備結合 CPTPP 成員國發展新的 WTO,是一個正確的發展。然而,在沒有「老大」支持之下的組織能否成功,端視於兩個條件能否成立:首先,其他主要的貿易成員是否都能加入,以產生其基本影響力其次,其貿易規範能否超越 WTO,特別是貿易爭端裁判上訴機制,以及對違規者懲罰機制,以吸引更多原來的 WTO 成員加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創始成員通常是最大受惠者,而這也是檢驗歐盟近年對台灣友善是否為真的最佳機會,政府應全力以赴爭取成為其創始成員











聯合報黑白集/呼叫黑熊


2025-07-15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台灣,一些地區甚至成了孤島。「一方有難,八方馳援」,各地政府和民間團體都投入救災。令人好奇的是,近年力推「民防」的黑熊學院,卻悄然無聲。難道只有發生戰爭,黑熊才會現身?

防災、救災都是民防重點,黑熊學院聲稱其課程是為「提升台灣社會面對戰爭與災害的韌性」,並說它推廣民防影響力「超過三百萬人次」。不算商品販售及授課收入,黑熊近二年在公益勸募平台即募得二千萬多元。由此看,黑熊學院提供人力、物力協助災區,應游刃有餘。

賴總統到台南勘災,面對災民要求國軍協助清理家園,回稱「軍人不能進入民宅」,還要民間社區自救。行政院迫於形勢,只好調派千名替代役男因應。黑熊學院顧問曾柏瑜是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無論演練民防救災示範社區自救,此刻都義不容辭。但黑熊學院的唯一作為,竟是在臉書呼籲民眾下載「防災 點通」。

只要看黑熊學院創辦人、綠委沈伯洋最近在忙什麼,就知道黑熊學院為何選擇在風災隱形民進黨力推的大罷免,風災中還在全台持續遶境,沈伯洋正隨隊賣力宣揚大罷免。創辦人把大罷免放第一,黑熊學院自外於風災,也就不意外了。

或許,黑熊學院認為「賣避難包」,就是他們對防災救災最大貢獻













聯合報社論/識讀中國,教育部陸委會示範違憲逾法


2025-07-15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教育部長鄭英耀要求暑假前編完包含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宣布完成十三篇「識讀中國」教材,預計九月開學上路,之後還會陸續增加。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表示,陸委會有提醒教育部,「中國大陸人民也是中華民國國民」的說法「已經失效」。其實教育部哪需要提醒,教育部長鄭英耀四月就說過,「台灣跟中國一邊一國,無庸置疑」。鄭英耀和梁文傑的說法,其實都在提醒全國師生:「識讀中國」教材恐怕是違憲逾法負面示範

教育部推動「識讀中國」教材,出自賴清德總統的指示。賴總統三月間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提出「賴十七條」,其中要求教育部會同陸委會、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全面深化青年學子對中國大陸的識讀教育因此,「識讀中國」教育,既是「賴十七條」的落實,也是賴清德「洗滌人心」政治工程關鍵環節。賴清德或許相信,人心經過長期「洗滌」,社會就不再有「雜質」。

「識讀中國」教材內容,包含識讀中國大陸、國家認同等核心主題。諷刺的是,只要中華民國憲法未改,鄭英耀有關「一邊一國」的主張,就是明確違憲言論,他其實已無資格擔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長。「識讀中國」教育要凸顯兩岸差異,認識中共威脅,鞏固國家認同而鄭英耀的主張不免讓人懷疑,在不斷去中國化後,教育部還想進一步塑造怎樣的「國家認同」

陸委會似乎擔心教育部內仍有「雜質」未除,因此梁文傑特別提醒:過去很多部會解釋說「中國大陸人民也是中華民國國民」,被很多法院採用;但行政院已發函各部會,說明該解釋已經失效也就是說,只有「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才是中華民國國民陸委會要求教育部,在編寫「識讀中國」教材時應注意到這項法律解釋變化

賴清德去年就職演說中,就把中華民國憲法扭曲成新兩國論,並據以界定國籍與國民,論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賴十七條」更要求清查軍公教申請大陸涉及身分認定的各種證件,以及陸配是否放棄大陸戶籍。賴清德要清理國民「雜質」,陸委會劍及履及擴大清查,教育部也不落人後,從教育扎根。

但《憲法》增修條文明定:「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立法理由則明示:「大陸地區人民亦為中華民國人民」。過去法務部多次函釋均採此立場,蔡政府則在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發函廢止舊解釋。但行政院新函釋,只能說明行政部門法律見解改變並不具法律效力。何況,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均未修改,民進黨政府的新函釋有違憲逾法之虞。

國家安全,人人有責。但賴清德要「打掉雜質」,在校園製造綠色恐怖,令人不寒而慄。國家認同確應加強,但賴清德以新兩國論混淆國家認同,裁剪中華民國歷史,選擇性國家記憶,更讓國家認同支離破碎基於國家安全與台灣社會承載能量考量,兩岸人民權利義務確應適度區別,這也是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要旨。換言之,區別兩岸人民身分及權利義務,依據法律規定,賴政府卻以行政濫權清查軍公教和陸配、否定陸配參政資格。

教育部故示寬容說,「識讀中國」教材是補充教材,教師不使用不會被懲罰。問題是,考試會考,仍等於強迫師生均需接受思想洗滌。不過,基於對教育負責,師生和家長也應該知道,「識讀中國」教材正是違憲逾法負面示範








【專家之眼】台海有事,日澳出力?

◆  【專家之眼】謝淑薇的溫網復仇戰(廿一)
◆  【專家之眼】台海有事,日澳出力?

◆  【專家之眼】還想考公務員?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廿)
◆  【專家之眼】川普出老千 歐盟加拿大貿易談判只得低頭










【專家之眼】台海有事,日澳出力?


2025-07-15 06:44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美國海軍演練照片。圖/取自美國太平洋艦隊臉書


目前台海緊張,區域安全格局正面臨重大挑戰。近日美國國防部積極與印太盟國溝通,針對「台灣有事」的應變作為升溫,尤其要求日本澳洲潛在美中軍事衝突中,明確表態各自的角色定位。然而,美方自身仍維持「戰略模糊」政策,未對是否出兵協防台灣做出明確承諾此舉引發東京坎培拉疑慮不滿,甚至被批評為「責任轉嫁

美國對台軍事支持近年逐步升級,包括軍售、訓練、聯合演習與情報共享等面向,展現其對台安全的關注承諾不過,「戰略模糊」仍是華府的政策基石,其目的是維持兩岸現狀,既抑制北京武力犯台,也防止台灣片面宣布獨立然而,隨著中國軍力迅速提升、頻繁於台海周邊演訓,這種模糊策略有效性受到質疑,也使美方開始重新評估自身區域內的聯盟架構應對方式

在此情勢下,美國透過高層雙邊會談施壓日本與澳洲,希望兩國能在台海爆發戰事時提供基地後勤支援甚至軍事介入然而,日本受到和平憲法強烈國內輿論牽制,對涉入軍事衝突抱持高度保留態度日本與澳洲也均顧慮,若過早表態可能導致與中國關係惡化,進而影響經濟利益。兩國皆認為,美國若尚未明確自身承諾,卻要求他國率先表態,不具合理性,此乃與拜登政府的態度相左

此種戰略不對稱壓力使日澳陷入兩難。一方面,作為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支柱,無法輕易拒絕華府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中美對抗態勢愈加緊繃之際,兩國不願成為衝突前線,淪為美中戰略角力的「棋子」尤其日本地理位置鄰近台灣,若戰火波及琉球群島與那國島,其後果恐將深遠難料

儘管如此,日澳內部仍存有不同聲音。部分政界與安全專家警告,台灣若遭中國控制,將嚴重影響區域海上通道整體地緣穩定,屆時日澳不可能保持中立。台日的地理接近性以及台澳在晶片製造與能源供應鏈上的高度互補,使三方在區域經濟安全層面早已密不可分,形成客觀命運共同體

整體而言,美方要求盟友在假設性的台海戰爭中預先表態,暴露出其對戰略模糊政策矛盾心理:既企圖透過模糊維持威懾力,又不願明確承諾可能帶來的政治軍事代價。在此情況下,日澳對美「以身作則」的要求並非無理,而是合理戰略考量。未來若華府欲整合盟國力量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必須先釐清自身政策方向軍事承諾,才能促使盟友共進退、形成真正有效安全防線













【專家之眼】謝淑薇的溫網復仇戰


2025-07-15 06:49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謝淑薇(右)與搭檔奧斯塔朋科在溫布頓網球賽女雙。(歐新社)


今年溫布頓網球賽最受國人關注的,莫過於謝淑薇與拉脫維亞好手奧斯塔朋科合組的女雙,能否奪得冠軍,讓淑薇的大滿貫金盃累積到十座,完成「十全十美」的夢想,順便幫奧妹首次登上雙打球后的寶座。

奧妹是出了名的重砲,但也被戲稱為「骰子型」選手。她幾乎每一球都往邊邊角角狂轟,如果骰到六,對手便毫無招架之力,若骰到一,則失誤連連,可謂輸贏都取決於自己。她的代表作是十九歲便爆冷奪下的法網大滿貫單打冠軍而與今年女單決賽以兩個六比零贏得溫網女單冠軍斯威雅蒂,對戰紀錄更是驚人的六連勝。可是,這次溫網女單第一輪卻爆冷敗給地主選手卡達。

儘管淑奧配巡迴賽中跌跌撞撞,卻在第一次參加大滿貫就殺進了澳網決賽,惜敗給第一種子湯森與辛妮亞可娃。猶記得當時奧妹的網前失誤連連,錯過好多良機,「銀恨」決勝盤。這次溫網兩組人馬在四強碰頭,淑奧配卻一雪前恥,以直落二順利贏球。一向不擅長網前進攻的奧妹,竟然好幾次在網前扣殺成功兩人默契更進一步,且始終維持高檔,瓦解了湯辛這對超強組合氣勢本來發球很厲害的湯森,表現反常,而辛妮亞可娃這名草地高手,在單打第一輪淘汰第五種子鄭欽文,面對淑奧配凌厲攻勢,也發揮不了,氣得用球拍「鏟草」,被主審警告

其實,從八強決賽共三場比賽,全都是淑奧配復仇戰。除了上述湯辛組之外,八強對手俄羅斯的卡琳斯卡婭與羅馬尼亞的賽斯蒂婭,曾在今年五月初馬德里大師賽四強擊敗過她們;決賽對手比利時的梅滕斯與俄羅斯的庫德梅托娃,則在五月中羅馬大師賽十六強贏了淑奧。卡賽配溫網八強以搶七奪下第一盤,所幸淑奧臨危不亂,硬是在二、三盤接連破對手發球局逆轉勝

來到決賽時,本以為延續兩人火燙的手感,可以再度復仇成功。然而,這次對手有備而來,故意在淑薇發球、奧妹站網前時,頻頻把球往後者身上打,逼出諸多失誤。到後來淑薇二發時,奧妹只好改站到底線,免得又暴露自己的弱點,卻也降低了威脅。

對手戰術奏效,且先被破發球局的情況下,淑奧還能反破兩局拿下第一盤,證明只要兩人的狀態沒有同時下滑,仍然銳不可當。決勝盤本來先破了對手發球局,可惜最後遭到逆轉,讓無數球迷心都碎了。淑薇從來沒有在溫網決賽輸過球,頭一次敗北,讓人難以適應吧?

淑奧兩次打進大滿貫決賽都拿盤子,實在很嘔,有人怪淑薇沒有堅持到最後,甚至覺得她們該分了。可是仔細想想,奧妹的失誤也不遑多讓,且經過此役,她雙打排名來到世界第三的新高,感謝都來不及,怎麼可能輕言拆夥

平心而論,兩人比賽當中發揮自己優點。淑薇刁鑽鬼之切球,配上奧妹砲彈似轟球,擦出了前所未有神奇火花,讓人看了非常過癮。

如果奧妹願意痛下決心狂練網前技術,想必能讓這個組合更無敵,且對她自己的單打也有幫助,說不定還有機會和淑薇一起殺進美網決賽補足淑薇四大滿貫唯一缺的那座冠軍盃呢








林中斌/蔡就職 習回絕 惜失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林中斌/蔡就職 習回絕 惜失機
◆  薛承泰/包容、信任、團結









林中斌/蔡就職回絕 惜失機


2025-07-15 00:00  聯合報/ 林中斌(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著有《偶爾言中》)


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五二○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於上午十一點半結束。十二點整,我電話鈴響。不認識的北京國台辦官員自我介紹意欲分享他們看法。

「謝謝您!但我已離政府。您將浪費時間!」

「林教授,今後學術研究您仍可參考我們觀點。蔡英文的善意出乎我們意料之外」。他之後唸了四點評論,正是下午兩點多維新聞報導官方回應。雖然軟中帶硬,卻正多於負兩岸紅綠政府對話呼之欲出。

事後得知,台北其他兩岸事務方面,也在十二點整接到國台辦電話,傳達同樣訊息。顯然,這是經習近平拍板官方立場北京如何在半小時內,將蔡演說整理上報,由習研判後交台辦向台北有關方面傳達訊息

之後,下午四點半,北京第二次回應,推翻前述:稱蔡演說需要「補考」修正

北京罕見半天出爾反爾,可能原因為何?影響為何?

原因一:當日下午,北京國安軍情人士開會,沒來過台灣對台強硬派占上風。訊息來源是號稱直通「習辦」的 X 先生。當時他經常自北京來台活動,手頭大方,藍綠通吃。民國一○五年(一六年)初小英當選後,他經我台商友人來見而得識。他說小英就職演說稿早在五二○前已送華府,再送東京,後經某立院大老 W 送天津親人傳遞習辦。

原因二:大陸北方與南方研究台灣學者權力鬥爭,北方勝出。此外,北方學者本來要完全推翻,但由習在福建親信汪毅夫緩頰成「補考」。訊息來源是台灣兩岸學者們。

原因三台灣「數位前政治人物」人士向北京表達「不應接受」蔡總統就職演說中表達她接受「民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年)會談歷史事實」。此說詞雖然不全同於「九二共識」-北京要求台北接受的兩岸對話前提-卻未否認「九二共識」。兩岸大可就兩種說法異同開啟釐清討論。此訊息來源是前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最近出版的新書《和光同塵》所透露美方人士告知情報

總體看,以上三項可能原因,並不相互排斥,而可能並存。然而最後決定蔡需「補考」的只習一人。長年任職東南沿海,他熟悉台商遠多於台灣民意。

當時,小英加入民進黨才十二年,遠非民進黨大老。為了團結黨內各山頭,又要穩定兩岸關係,她就職演說從民進黨基本立場所做調整已屬極限。甚至引起獨派反對請見趙春山教授《兩岸逆境》民國一○八年(一九年)七月出版)。

九年前習回絕蔡的就職演說可能未料到以下的影響:

台北全面倒向華府。兩岸緊張上升,交流下降。台灣青年反中意識上升。台灣選舉反中票房興旺。

北京在歐美及鄰國的形象下滑。美國忌憚中國崛起,雖然內部分裂卻一致反中。美國因利益受威脅反中缺乏道德正當性,卻因兩岸關係惡化振振有辭:大欺小!

●未來對台,北京即使避免高代價武統-而以細膩外交手段,配合突飛猛進軍力展示,以及龐大經貿後盾-經過與多變川普華府的交易,達成文統。台灣反中情緒仍是北京必須妥善處理重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