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4384/web/◆ 聯合報社論/識讀中國,教育部和陸委會示範違憲逾法
◆ 聯合報黑白集/呼叫黑熊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催生新 WTO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催生新 WTO
2025-07-15 02:56 經濟日報/ 社論
川普催生新WTO。(新華社)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各國發動的關稅戰,表面上即將到期,結果也在陸續公布之中。然而,不少關稅結果出乎預料的國家,在表達不滿之下,紛紛表態要繼續諮商;因此,到底最後的「均衡結果」何在,根本無人能夠確定,給世界貿易和投資投下了極大的變數和焦慮。
和此事發展具有高度相關的,是一則被忽視但卻相當重要的新聞:6月底外電報導,歐盟為拯救自由貿易,正計劃籌設一個新的世界貿易組織(WTO)。貿易是台灣的生存命脈,此事發展攸關台灣經濟的未來,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後續發展,甚至應該設法參與創設,以爭取國家最大利益。
依照外電,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提議歐盟攜手 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成立新版的世界貿易組織,「藉此向世界證明,與許多國家以規則為基礎從事自由貿易,是可能辦到的事」。德國總理梅爾茨對此表示歡迎,並透露已向法國總統馬克宏和英國首相施凱爾提出類似構想,逐步彌補 WTO 已喪失的功能,但強調仍處於初步階段。
正因為此事仍處於初步階段,而我國也是 WTO 成員,提供了我國參與其創設的機會,值得有關單位深入瞭解,並謀定而後動。
目前的世界貿易組織,前身是「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是為了推動和維護自由貿易,在美國主導下於民國卅六年(1947年)成立,因為自由貿易在競爭的市場下可以帶來最大的生產,讓全球獲得最大的福利而受惠。而且,高關稅保護也被認定是德國無法以貿易獲得外匯支付一戰賠款,只能印鈔掠奪民產還債,造成超級通貨膨脹,經濟破產導致納粹上台,間接引發二次大戰的原因。
GATT 經過八個回合的多邊關稅諮商,有效地將全球關稅稅率大幅降低,並排除許多「非關稅貿易障礙」,顯著促進了全球自由貿易。其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非歧視原則」:一國貿易政策對所有的成員必須一視同仁,不得單獨歧視某些成員。為避免在貿易上遭受歧視,各國競相加入該組織,所以成員從創立時的廿三個,成長到目前的166國,涵蓋了全球98%的貿易量。其成員包括國家和獨立關稅領域,但都享有相同的權利義務。第八回合被稱為「烏拉圭回合」,除了進一步降低關稅、限制使用某些非關稅貿易障礙、加強智財權保護、改善爭端解決機制等,還將原來的「論壇」屬性改為正式的「組織」,並改名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必須遵守其基本原則和一些協議的規範,只要符合遊戲規則,成員之間的貿易結果是順差或逆差,WTO 並不過問,所以被稱為「依規則為基礎的貿易」。
然而,川普政府目前的所作所為,正在全面破壞「依規則為基礎的貿易」,包括在不同成員間製造關稅歧視、以假冒的國安為由任意提高關稅,但 WTO 卻對其莫可奈何,不僅遊戲規則形同虛設,更將引發其他成員有樣學樣,大國只要不滿意貿易結果,就可以任意「懲罰」貿易競爭對手,世界貿易倒退為叢林法則、以大欺小的社會。
為防止這種退化的貿易叢林出現,讓全球各國受害(美國除外),歐盟準備結合 CPTPP 成員國發展新的 WTO,是一個正確的發展。然而,在沒有「老大」支持之下的組織能否成功,端視於兩個條件能否成立:首先,其他主要的貿易成員是否都能加入,以產生其基本影響力?其次,其貿易規範能否超越 WTO,特別是貿易爭端的裁判和上訴機制,以及對違規者的懲罰機制,以吸引更多原來的 WTO 成員加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創始成員通常是最大的受惠者,而這也是檢驗歐盟近年對台灣友善是否為真的最佳機會,政府應全力以赴爭取成為其創始成員。
聯合報黑白集/呼叫黑熊
2025-07-15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台灣,一些地區甚至成了孤島。「一方有難,八方馳援」,各地政府和民間團體都投入救災。令人好奇的是,近年力推「民防」的黑熊學院,卻悄然無聲。難道只有發生戰爭,黑熊才會現身?
防災、救災都是民防重點,黑熊學院聲稱其課程是為「提升台灣社會面對戰爭與災害的韌性」,並說它推廣民防的影響力「超過三百萬人次」。不算商品販售及授課收入,黑熊近二年在公益勸募平台即募得二千萬多元。由此看,黑熊學院提供人力、物力協助災區,應游刃有餘。
賴總統到台南勘災,面對災民要求國軍協助清理家園,回稱「軍人不能進入民宅」,還要民間社區自救。行政院迫於形勢,只好調派千名替代役男因應。黑熊學院顧問曾柏瑜是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無論演練民防救災或示範社區自救,此刻都義不容辭。但黑熊學院的唯一作為,竟是在臉書呼籲民眾下載「防災 E 點通」。
只要看黑熊學院創辦人、綠委沈伯洋最近在忙什麼,就知道黑熊學院為何選擇在風災隱形。民進黨力推的大罷免,風災中還在全台持續遶境,沈伯洋正隨隊賣力宣揚大罷免。創辦人把大罷免放第一,黑熊學院自外於風災,也就不意外了。
或許,黑熊學院認為「賣避難包」,就是他們對防災救災的最大貢獻。
聯合報社論/識讀中國,教育部和陸委會示範違憲逾法
2025-07-15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教育部長鄭英耀要求暑假前編完包含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宣布完成十三篇「識讀中國」教材,預計九月開學上路,之後還會陸續增加。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表示,陸委會有提醒教育部,「中國大陸人民也是中華民國國民」的說法「已經失效」。其實教育部哪需要提醒,教育部長鄭英耀四月就說過,「台灣跟中國一邊一國,無庸置疑」。鄭英耀和梁文傑的說法,其實都在提醒全國師生:「識讀中國」教材恐怕是違憲逾法的負面示範。
教育部推動「識讀中國」教材,出自賴清德總統的指示。賴總統三月間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提出「賴十七條」,其中要求教育部會同陸委會、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全面深化青年學子對中國大陸的識讀教育。因此,「識讀中國」教育,既是「賴十七條」的落實,也是賴清德「洗滌人心」政治工程的關鍵環節。賴清德或許相信,人心經過長期「洗滌」,社會就不再有「雜質」。
「識讀中國」教材內容,包含識讀中國大陸、國家認同等核心主題。諷刺的是,只要中華民國憲法未改,鄭英耀有關「一邊一國」的主張,就是明確的違憲言論,他其實已無資格擔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長。「識讀中國」教育要凸顯兩岸差異,認識中共威脅,鞏固國家認同;而鄭英耀的主張不免讓人懷疑,在不斷去中國化後,教育部還想進一步塑造怎樣的「國家認同」?
陸委會似乎擔心教育部內仍有「雜質」未除,因此梁文傑特別提醒:過去很多部會解釋說「中國大陸人民也是中華民國國民」,被很多法院採用;但行政院已發函各部會,說明該解釋已經失效。也就是說,只有「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才是中華民國國民。陸委會要求教育部,在編寫「識讀中國」教材時應注意到這項法律解釋的變化。
賴清德去年在就職演說中,就把中華民國憲法扭曲成新兩國論,並據以界定國籍與國民,論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賴十七條」更要求,清查軍公教申請大陸涉及身分認定的各種證件,以及陸配是否放棄大陸戶籍。賴清德要清理國民「雜質」,陸委會劍及履及擴大清查,教育部也不落人後,從教育扎根。
但《憲法》增修條文明定:「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立法理由則明示:「大陸地區人民亦為中華民國人民」。過去法務部多次函釋均採此立場,蔡政府則在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發函廢止舊解釋。但行政院新函釋,只能說明行政部門法律見解的改變,並不具法律效力。何況,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均未修改,民進黨政府的新函釋有違憲逾法之虞。
國家安全,人人有責。但賴清德要「打掉雜質」,在校園製造綠色恐怖,令人不寒而慄。國家認同確應加強,但賴清德以新兩國論混淆國家認同,裁剪中華民國歷史,選擇性的國家記憶,更讓國家認同支離破碎。基於國家安全與台灣社會承載能量考量,兩岸人民權利義務確應適度區別,這也是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要旨。換言之,區別兩岸人民身分及權利義務,應依據法律規定,賴政府卻以行政濫權清查軍公教和陸配、否定陸配參政資格。
教育部故示寬容說,「識讀中國」教材是補充教材,教師不使用不會被懲罰。問題是,考試會考,仍等於強迫師生均需接受思想「洗滌」。不過,基於對教育負責,師生和家長也應該知道,「識讀中國」教材正是違憲逾法的負面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