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4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慈善募款的政治經濟學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國務機要費除罪,是民進黨的「洗白工程」
◆  聯合報黑白集/警察抓良民,卻怕惡煞
◆  經濟日報社論/慈善募款的政治經濟學






經濟日報社論/慈善募款的政治經濟學


2021-04-24 01:3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太魯閣號事故死傷慘重,引發各界注目。本報資料照片


台鐵太魯閣號4月2日在清水隧道出軌事故,造成49死、逾200人輕重傷慘劇,為台鐵半世紀以來之最,國人咸感哀痛。衛福部在事故隔日即開設捐款專戶,供民眾捐款,目的為回應民眾愛心捐款以協助傷患後續醫療、生活及社會重建相關費用,及提供罹難者家屬之經濟支持」。原訂接受捐款期限到4月30日,但因捐款踴躍,又因設立捐款帳戶本身,以及其後衛福部「自行」決定募款用途、僅將三分之一善款直接提供災民而受到非議,提早在15日零時截止,共募得11億多元。之後衛福部從善如流,基本上全數以現金分配受害人或家屬。

這項募款行動引發社會對台灣目前「募款」行為的注意,包括公辦和私辦募款是否需要更詳盡的規範,存在著頗大的討論空間,值得有識之士奉獻智慧,讓「募款」成為消弭社會悲劇的有效途徑,而非引發官民、甚至朝野對立的亂源。

我國在民國 95 年(2006年)立法通過「公益勸募條例」,將公益為目的之募款活動納入規範,清楚界定何謂公益、可以為公益募款的發動人,以及管理的內涵。然而,民間私人募款行為眾多,該法運作初期社會上大多不清楚民間是否可以為「私益」募款,甚至政府本身亦有所混淆,導致有誤用法令之處分行為。民國 104 (2015年),衛福部特別為此事召開專家會議,接受學者建議而不管私益目的的募款,並在民國 106 年(2017年)回應社會時公開澄清:「公益勸募條例」是針對以「公益」為目的者,為「私益」進行勸募應回歸適用民法等其他法規,總算釐清法規適用疑慮。易言之,若有人意圖以公益為名,實際卻從事詐騙者,仍可以民法「詐欺罪」等進行司法偵辦,並非法所不管。

然而,社會上各種個人或家庭災難事件眾多、型態各異,受災者在各種公私社會安全體制內可獲得的協助不一,真正需要「體制外」的募款協助,也有著極大的差異;加上民眾宗教信仰普遍,以捐款行善來累積個人陰德或福報的心理濃厚,特別是在目前公共媒體勸募效能遠勝過往的情況下,只要有生動的受災或救濟需求「描述」,就極易博得同情、獲得遠超過需求的社會捐款,甚至讓有心人極易濫用社會愛心據以斂財。

反之,缺乏媒體關係的弱勢者,或自有房產但非常簡陋或只是自住,極可能被社會安全體系遺漏,無人知曉而難獲協助,造成救濟嚴重的「分配不均」。因此,若對私益勸募完全不管,可能產生不合理的救濟不均現象,政府要「超前部署」,不宜完全放任不管。

至於私益募款需要何種規範才合宜?既然是私益,其規模一般小於公益,需要的是低度管理,特別是要求相關資訊揭露即可;例如,對非常態性的募款,規定其在媒體(包括自媒體)募款時,必須向主管機關「通報」(不須核准),並說明募款所欲達成之目的、募款期限、募款金額上限(達成後須立即關閉帳號並退回超募款項)、募款帳號途徑。衛福部可將這些資訊整理上網,方便捐款人判斷是否捐助及捐助金額,未來也比較方便查核是否為詐欺,也比較不會吸納過量,弱化民眾廣泛捐款的能量。

而為公益募款,同樣也該有上述資訊揭露的要求,而且除了要求發動者陳述捐款目的外,也必須提供捐款人選擇捐助用途,防止被募款機構用在非捐款者意欲支持的項目上,這樣就不會發生先前衛福部「代為決定」用途的狀況。期盼本次衛福部募款事件,促成補強修法,甚至改名為「公私益募款條例」,成為台灣邁向幸福社會的里程碑,而非逃避濫用善款的警示燈。












聯合報黑白集/警察抓良民,卻怕惡煞


2021-04-24 02:5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黑衣人追教官闖入松山分局。記者蔡翼謙/翻攝


我們的警察到底怎麼啦?最近屢傳揮舞國旗或路邊陳抗的民眾遭警方逮捕,被控以公共危險罪,但司法人員均難苟同。這幾天,傳出一群黑衣人闖進北市松山分局追人並毀損電腦,警方卻不追究,甚至想用一紙「悔過書」私了。警方亂抓良民,卻放縱惡煞;如此欺善怕惡的警紀,還能扮演「人民保母」嗎?

松山分局這起離譜事件,若非被《靠北警察社群抖出來,可能就被吃案了。位在首都市中心的警局,被一群惡煞叫囂闖入,已非同小可;黑衣人破壞了公物,警方還不敢追究,這警局招牌也可以拆了!更荒唐的是,分局長馬上承認自己的教官有錯在先,不該罵人;然後讓對方寫下悔過書,企圖私了。

請看這一連串劇情:警局教官在外耍酷惹事,警局被視若無物擅闖,公物被破壞,分局長還想一手遮天,監視器又恰巧停錄。每一個環節,在在反映警紀的鬆弛敗壞。同樣不可忽略的湊巧是分局長的女兒,正好擔任內政部長徐國勇秘書;獲蘇貞昌力挺的警政署長陳家欽,則與徐國勇失和。在種種公私紊亂下,警紀脫序要向誰追問責任?

警察亂抓良民,是公權力崩壞的徵兆;而警察害怕惡煞,則是警紀沉淪的前奏。原因無他,當高層忙著權鬥,基層還會把專業尊嚴放在心上嗎?












聯合報社論/國務機要費除罪,是民進黨的「洗白工程」


2021-04-24 02:5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力推修改《會計法》九十九條之一,遭質疑是為前總統陳水扁(中)的國務機要費案解套。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立委提案修改《會計法》九十九條之一,要為前總統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假帳案」解套。當前國政如麻,必須關注的重大議題多如牛毛,民進黨卻在此時力推「國務機要費除罪」修法,就時機而言缺乏急迫性,就目的而言更缺乏正當性。只為服務陳水扁一人而修法,這種做法,一般民眾絕對難以認同。

對於為何推動修法,排案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集人民進黨籍的郭國文,修法不是為了幫扁案脫罪,而是各部會「特別費」都已除罪化,這是為了制度的公平。提案綠委蔡易餘辯稱,修法不是為陳水扁「量身訂做」;民進黨總召柯建銘說,此事攸關司法平等權,「如果連這一點都不敢平反的話,那做什麼政治人物?」聽這種口氣,彷彿推動特別費除罪是站在司法正義的制高點;但事實顯非如此。

民進黨一再宣稱,是總統國務機要費和首長特別費性質相近,既然特別費除罪化,國務費沒道理不比照辦理。但檢視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案,並非單純收入與支出是否相符的問題,而是扁家在此案中造假、貪瀆、A錢醜態多端,甚至炮製出如「南線專案」等所謂機密外交事件,荒腔走板。何況,當時蒐集假發票的人員並非總統府官員,而是扁嫂吳淑珍;如此醜陋的貪瀆事實,用「大水庫理論」搪塞得了嗎?

儘管蔡易餘稱此案不是為陳水扁「量身打造」,但同樣是《會計法》第九十九條之一修法,民國 102 年(二○一三年)因顏清標喝花酒報公帳事件而發的「顏清標條款」之修訂,社會為之譁然。民進黨當時也參與修法,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事後為此道歉,說社會不能接受,並建議行政院提覆議案;蔡英文則稱此修法是「輕忽民意」。如果蔡蘇當時均認為修法不當,難道現在修法幫陳水扁除罪,是社會可以接受的做法?

扁家弊案除國務機要費案外,還另有多起案件;但隨著陳水扁夫婦相繼保外就醫,國務機要費案、教唆偽證案、二次金改案、隱匿國家機密案和海外洗錢案都已停擺。這些年來,陳水扁非但不曾為其貪瀆行為道歉,反一再自稱無罪,說是遭到政治迫害同樣涉案的其子陳致中,則成為高雄市議員。可見,司法正義在扁案中一再卡關,極為諷刺。

民進黨的態度更是一路倒退,從扁案初爆發時的自覺羞愧,轉而要求「赦扁」,甚至利用網路側翼製造謠言說扁家弊案都已「翻盤」,全部無罪。可見,民進黨是要趁著相關醜聞逐漸淡出人們記憶,進行「洗白工程」。扁家弊案是導致民進黨形象跌入谷底的標誌性案件,綠委為國務費除罪,也是為自己洗白。

立法院日昨召開修法公聽會,民進黨推薦的代表名單,竟讓扁家委任律師都赫然在列,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難想見,一旦《會計法》修法通過,民進黨必將發動鋪天蓋地的「阿扁無罪」攻勢,混淆輿論視聽。緊接著,必是將扁家尚未定讞案件納入《赦免法》修法,讓所有扁案解套,也讓民進黨洗刷「貪腐」形象,徹底拔掉自己的「肉中刺」。

國務機要費應否除罪,是可以討論的事;但在四大公投案、太魯閣號事故、嚴重水荒等民怨燃燒之際,民進黨要「趁亂審查」,時機與動機都不單純。以民進黨近年的國會表現,絕對會硬闖硬幹。但真要討論這項議題,應該等到扁家弊案的司法正義全部實現再說;此時此刻談國務費除罪,除為陳水扁量身打造,也出於為民進黨「洗白」的自私動機。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文官體制破壞後 就動搖國本了

◆  日排核廢水 我們只聽見大官們謬論
◆  防疫沒有鬆懈的本錢
◆  國家隊就能提高效能?
◆  美國優先 那台灣呢?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文官體制破壞後 就動搖國本了
◆  當遲來正義撞上社會期待 除六法全書 也得看臉書?
◆  護國神山 不能只護到大股東利益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文官體制破壞後 就動搖國本了


2021-04-24 03:06  聯合報 /   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近來國事如麻,自能源、農業、衛福、交安,乃至職涯保障等政策,均面臨嚴酷挑戰。就百姓而言,所能接收的訊息,多是電子與平面媒體選擇性專題報導,愈是數位化之世代其所接收之訊息卻愈狹窄紛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誠然,一個有前瞻遠見國家,對處理「眾人之事」需仰賴有序的政務官與事務官體制。政務官必須貫徹政黨政策,而事務官必須以專業知識與行政經驗,作專業評估與把關

公共事務治理,自民國 69 年(一九八○年)代起,各國對「政府」這個治國機器之思惟與責任認知,作了大幅改革。OECD 各會員國均意識到,一個國家要卓越治理、有競爭力、受人民信賴且能克服政黨政治掣肘,需在文官與政務官體制間有緩衝與革新,方能因應廿一世紀劇烈之環境與社經變遷。尤其對於高階文官培訓,應另有一套機制,強調不宜再視公務員為終生職涯,必須反映市場、社會需求與競爭績效,並強調部會分權,而非由中央(如行政院)集權控制。

我國公務人員選材任用,分屬考試院與行政院,在齊頭式「公平」原則下,各部會局處用人均難以和私人企業競爭。以台鐵為例,其制度顯然比高鐵僵化太多。此外,整體政策目標是否有更積極機制,長期投入文官之職能提升,尤為當務之急。

一位事務官養成,國家必須投入相當多資源,但今日卻見文官系統因政黨政治而被打亂。當該「職位」之特殊性與宏觀性不被重視,只視為一個「職缺」或「任命」時,被指派之政務官未必能勝任,而更可憂的是,今日之政風已成形,惟政務官決策是從,文官之專業判斷建言,往往被稀釋了,因循下來官場成一言堂。

各國已意識培訓高階文官菁英決策層之重要性與迫切性,俾突破傳統文官封閉體制,開拓其專業知識外之能力、視野與氣度;主因政務官來來去去,但文官體制卻得以長期穩健向憲政負責,為全民福祉服務。

我國公務人員考試錄取率低,顯見人才濟濟。但隨世局劇變,各國均積極亟求蛻變之道,而我國的政府預算多側重硬體建設,對於各層級文官提升培訓預算幾乎是零頭。此當然無法因應瞬息萬變之世局與國情。亟盼近日台鐵事件能敲醒沉迷於政黨政治權位之領導者,重新建構願景與價值領導。依彼得原理,若只看政黨顏色指派政務官,當晉陞至其能力無法勝任職務時,這也正慢慢地動搖國本了。












護國神山 不能只護到大股東利益


2021-04-24 02:59  聯合報 /   吳昆財/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嘉縣番路)


由於台灣對新冠疫情防堵有成,加上近幾年來半導體產業,尤其是護國神山台積電一枝獨秀,經濟表現名列前茅,導致台幣不斷升值,被喻為地表最強貨幣。外媒報導台灣已顯露初期荷蘭病症狀,這無疑是警訊。但究竟何謂荷蘭病,其對台灣經濟有何啟發,值得探究。

廿世紀六○年代荷蘭在北海發現蘊藏大量天然氣,於是進行開採,結果反而害慘國內製造業的出口競爭力,這就是所謂的「荷蘭病」。

凡事有得必有失,荷蘭人挖到了天然氣,理應是發了大財,確實荷蘭也變得更富有。隨之而來卻引發了不少缺失:因為荷蘭在北海發現天然氣資源,所以政府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吸引大量勞工,導致原先大量的製造業,勞動力大缺,必須提高勞動成本。

接著,因為天然氣出口突然增加,讓荷蘭的國際貿易盈餘出現順差,逼使荷蘭盾必須升值,如此一來又嚴重損害了以出口為主體的製造業

最後,荷蘭盾升值,也改變了國內、國外商品相對價格。對荷蘭人來說,外國商品變得相對便宜,吸引了國內的消費者,這是對國內製造業又一次的打擊。總之,這種天然資源產業在繁榮時期價格上升,而犧牲國內其他產業作為代價的現象,就叫做荷蘭病。

著名的荷蘭病給予台灣經濟何種啟示?以台灣半導體產業為例,這幾十年來,台灣人民傾全力發展,並犧牲諸多天然資源,方能造就出護國神山奇蹟。根據研究,台積電的用電量竟需一座核能電廠,為了供應竹科用水量,政府甚至開鑿寶二水庫,保證供水無虞

在如此萬千寵愛下,台灣科技產業大量出口,果然創造大量外匯,但,一、眾所周知,台灣科技業大部分盈餘,都不是國人享受,而是落入少數人手中,例如,台積電有七十五%是外國大股東,享有台灣人民犧牲資源的果實,從而加劇了貧富不均;二、由於大量出口科技產品,更導致了新台幣升值壓力,猶如過去荷蘭盾飆升重現台灣。其結果是台灣傳統產業陷入困境,例如工具機等,失去了競爭力。

台灣的經濟發展,乃是奠基於孫中山的民生主義,而建國目標是希望創造均富社會。在此提醒,因國家政策與資源而發光發熱的科技業,發揮企業道德:儘量提高員工待遇,不要只著眼於少數大股東的利益,一則必然掀起帶頭示範作用;再則可改善台灣低薪現象。畢竟能有當今科技成果,乃是全民共同呵護所致,不能由少數人獨享,這或許就是荷蘭病給當代台灣的啟示!











當遲來正義撞上社會期待 除六法全書 也得看臉書?


2021-04-24 03:02  聯合報 /   張升星/法官(台中市)
明尼蘇達州白人警察沙文(右)被控以膝蓋壓頸導致非裔佛洛伊德喪命,左為其律師尼爾森。(美聯社)


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察壓頸致死案,陪審團認定三項罪名全成立,被告在宣判有罪後,法官當庭撤銷保釋,收押入監。

該案對於種族平權劇烈衝擊,論者各有高見。但其司法程序審理模式,對檢視司法實務現況和形塑國民法官願景,具有比較法制參考價值,自應深論。

該案被告雖然涉及「故意殺人」,但在嚴守「無罪推定」美國法制下,四名警察起訴後全部獲得保釋。這種情形如在台灣,網路鄉民肯定聲討,掀翻法院。反觀造成多人死亡的太魯閣號事故,雖然包商僅涉「過失致死」輕罪,但輿情沸騰,檢察官聲請偵查中羈押,法官認為現場蒐證完成,勾串滅證風險不高,無羈押必要,諭知交保並限制住居及出境。罹難者家屬旋即指責恐龍法官,抗告後法院認定確有滅證風險諭知羈押。起訴移審法院後,法官發現除六法全書,也得經常關注臉書,始能「符合社會期待」繼續羈押。

包商輕忽草率行徑令人憤恨,但若將社會激情全部歸咎民粹理盲,則是見樹不見林謬誤。其實,民怨真正根源還是冗長而荒謬的司法程序。眾所周知,「一審重判,二審減半,三審豬腳麵線」是司法本土特色,因為司法程序令人不耐,社會必然充斥「羈押先行」的報復聲量。既然正義永遠遲來,那就只能透過羈押被告「假執行」,才能滿足些許社會公平。

其中關鍵在於:刑事訴訟法制對「無罪推定」的錯誤詮釋!首先必須澄清的是:「無罪推定」和「公開審判」具此消彼長互動關係。從英美法系觀點言,案件「公開審理」認定有罪後,法律預設「無罪推定」就遭推翻,因此被告「定罪conviction)」後就不能再主張「無罪推定」。就像涉案員警,陪審團認定有罪,被告雖然有權上訴,但是法官拒絕保釋,收押入監。換句話說,「無罪推定乃裁判心證超越合理懷疑門檻,絕不是必須窮盡審級救濟,才算符合正當程序

然而刑事訴訟法第一五四條第一項規定:「被告未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其為無罪。」誤將「有罪判決」不當迻譯為「有罪確定」,完全無視「公開審判」應有嚴肅意義。結果導致被告雖經多次更審均認有罪,但是只要持續上訴避免確定,就能援引無罪推定豁免羈押,豈不荒謬?此中,當然也和刑事上訴採「覆審制」有關,既認定犯罪有「多次」事實審可隨時翻案,法官當然不願宣判有罪羈押,否則他日案情逆轉,反而無端揹負寃獄賠償責任,何苦來哉?

司法實務沿襲上述錯誤,但又苦於大咖利用判決確定後空檔逃匿,於是修法增訂「防逃機制」,規定必要時得由檢察官逕行拘提。就保全執行終局目的言,兩者雖殊途同歸,但和英美法制執簡馭繁司法實務相較,錯誤法理詮釋和迂迴修法矯正,實屬治絲益棼。

未來國民法官制度,承審案件都是「最輕本刑十年以上」或者「故意致死」重罪。如果國民法官參與判決有罪的被告,仍然援引無罪推定主張人身自由,恐將導致國民法官擔心自身安全的心理反差。

司法改革除了制度引介,更須思維反芻,法官如果因循舊例,良法美意亦屬枉然。












美國優先 那台灣呢?


2021-04-24 03:08  聯合報 /   張鷹/退休外交人員(台南市)


上周美特使陶德率團訪台,我應予歡迎,但也無須放大解讀。

長期以來,美國一中政策深具與時調整特質,其內涵為「三公報、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面對中方時,就會抬出三公報;面對台灣時,則強調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看似面面俱到,終極仍以維護美國安全和利益為前提,民眾應有此認知。

以接種疫苗為例,拜登上台後,接種率領先他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政府以最快速度讓美國人接種;並表示,唯有阻止疫情全球蔓延,美人才安全,美國研議與他國分享更多疫苗。好似對他國友善,但弦外之音是美國第一、美國優先













國家隊就能提高效能?


2021-04-24 02:59  聯合報 /   陳林生/廣告業(高雄市)
近日為維持綠電穩定供應,蔡英文總統拋出「綠電國家隊」,好熟悉的套路。為解決經濟與產業轉型,高唱5+2產業創新,打造新創國家隊。一時間,鳳梨國家隊、水塔國家隊紛紛冒出。記者曾學仁/攝影


國家隊,顧名思義就是由國家菁英組成隊伍,通常是指赴國外比賽的團體,例如參加奧運會、世界杯、世界錦標賽等國際體育賽事,其競爭對手也是代表其他國家隊的選手。

新冠肺炎肆虐口罩搶購風潮,政府隨即成立「口罩國家隊」,當鳳梨外銷至中國大陸受阻,政府也成立「鳳梨國家隊」因應。日前蔡總統為因應能源轉型,表示必須建構一支「綠電國家隊」。另,中央社也廣邀公視、華視等公廣集團、民間媒體、自媒體、網路媒體等組成國家隊,參予國際影音平台招標。政府如此隨意出面成立「國家隊」,猜不透與國家隊競爭對手是誰?

行政團隊設官任職,行政院組織架構完整,職司事務已涵蓋國家行政運作所需。動輒輕率成立「國家隊」,對正常的行政團隊難免產生掣肘,而壞了原本體制的正常運作。

美國第三十九及四十任總統,分別為卡特與雷根,當年負責採訪白宮新聞的記者群,曾經給兩人的評論大致為「卡特就任時非常認真的分配白宮每個房間給誰使用,雷根則認為房間要如何分配,干我何事?」。兩位前後任總統治國格局高低,立見分曉。

民主制度的政府應對人民管的愈少愈好,我們政府卻是反其道而行,行政力有未逮或回應不及,翻手就搞個「國家隊」應景;只是對民眾期待的行政效能,會有實質助益嗎?












防疫沒有鬆懈的本錢


2021-04-24 03:13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指揮中心宣布23日新增三名個案都有台北清真寺的共同活動史,當天清真寺的活動,參與人數高達400人左右。圖/指揮中心提供


繼去年底,紐西蘭機師造成台灣本土感染後,近日又相繼傳出本國機師與印尼機師在台灣感染,後者甚至感染後參加清真寺聚會,不免讓人擔心可能引發大規模群聚感染。

這幾起機師感染,都有一個共同因素,也就是居家檢疫時間太短,且自主健康管理形同虛設。以感染的印尼機師來說,四月十日從美國值勤返台,四月十五日就解除檢疫,其實這時正處於潛伏期,因此檢驗呈現陰性;因偽陰性,於是四月十六日參加清真寺聚會。

指揮中心面對普篩要求時,常說,「易有偽陰性,容易錯放」,印尼機師感染事件正好犯了這樣的錯誤。居家檢疫後,必須自主健康管理,但該機師竟參加宗教聚會,顯見根本不理會相關規定。事實上,最近染疫的本國機師,正好在檢疫期間出現症狀,才能抓到病毒,否則也會在社區趴趴走。

機師與航空公司對防疫規定的漠視,也可從疫苗施打率低落看出端倪。如今機組人員普遍不打疫苗,居家檢疫又只須三天,且輕忽自主健康管理,等於門戶洞開,繼續給病毒可乘之機。

四月十六日距今已一周,若機師在清真寺散播病毒,至少已傳出一輪。須知清真寺聚會有許多外籍看護參加,如果她們集體感染,又傳給老人家,後果不堪設想。該清真寺聚會未採實名制,顯見已掉以輕心。

最近各地媽祖慶典,也吸引蜂擁人潮,好像疫情已經結束,實在讓人捏把冷汗。還記得,去年南韓疫情何以一發不可收拾嗎?就因宗教聚會!最近在某歌手的演唱會包廂,也有名人被發現集體脫下口罩,事實上這樣的景象,近期在公共場所並不少見。

全球疫情在最近也出現新一波感染。在疫苗開打後,疫苗覆蓋率與感控手段,成了決定新增病例數的兩大因素。以色列已有五成多人口完成兩劑接種,新增病例也巨幅下降,問題是社交隔離等感控手段,尚未完全解除,疫苗保護力仍難確認。一劑施打率超過五成的英國亦然。再看兩劑疫苗施打率已達三成的智利,就更清楚了;每日新增病例仍達六千多,就因感控做得不夠徹底。

美國一劑施打率已達四成,每日新增仍有六萬多,道理相同。至於日本,因為疫苗施打有限,只要一解封,病例馬上竄升,能不能舉辦東奧都有疑問。這些狀況都說明,在兩劑疫苗施打率未達六成前,感控手段仍不能鬆懈,即使已達成也須緩慢解封,切莫輕敵。

先前部桃群聚感染,好不容易控制下來;如今又出現疑似清真寺群聚感染,顯見防疫手段必須重新加嚴,所有大型室內聚會,應落實實名制與戴口罩。

國外經驗已說明,新冠疫苗保護力仍有疑問,而台灣疫苗施打呈牛步化,根本沒有任何鬆懈防疫手段的本錢,以免樂極生悲。











日排核廢水 我們只聽見大官們謬論


2021-04-24 03:07  聯合報 /   林軺/教(台北市)
季青漫畫


從無視當年許多愛國青年保釣運動和歷史史實,宣稱「釣魚台屬於日本」的李登輝,到民進黨執政後種種逢日必軟的荒謬行徑,讓人愈來愈有種錯覺:台灣是否依舊是日本殖民地?

記得日本交流協會代表離任前,外交部長吳釗燮頒布獎章及紀念牌表達感謝時,以「我最敬愛的大哥哥」稱呼,自動將台灣降格為日本小弟,引發自取其辱爭議。

助日代表謝長廷誇張行徑,就更罄竹難書了。遠的不說,去年日本沖繩石垣市議會決議將釣魚台改名,引發中日台關係緊張時,謝竟幫腔:「日本更名釣魚台,當年中華民國並未抗議。」

日本宣布兩年後要把福島核廢水稀釋後排入海洋,這個政府上上下下不敢吭聲,更誇張的是謝代表竟發布「假訊息」,說台灣也排核廢水,幫日本開脫,實令人痛心。

後又多了一個原能會主委謝曉星,針對同事件,外界質疑原能會未超前部署,強烈抗議時,他也反嗆:「現在排放了嗎?誰知道兩年後的事情會有什麼變化?」他還說,日本現在只是在「測風向」,以後可能會有變化,彷彿學謝代表的一身「軟骨功」,讓人無言。

看韓國青年學子悲憤剃髮,嚴正抗議日本排核廢水入海,我們卻只聽見大官們謬論,不見年輕學子聲音,不禁黯然。沒有勇氣抗議就罷了,能不能至少像退輔會主委馮世寬說句人話:「日本人敢先喝核廢水的話,我給他們鼓掌,如果喝完還能活著,為他們感到高興。」而不是一直卑躬屈膝,忘了自己是哪國人?


陳立恆/同悲,更要共省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同悲,更要共省
◆  蘇蘅/5G的美麗與創新的哀愁
◆  朱宗慶/換張身分證就叫組織改造嗎?
◆  盛治仁/一起唱出新人生
◆  薛承泰/瘋股市會影響生育嗎
◆  方祖涵/全民疫苗運動的挑戰






陳立恆/同悲,更要共省


2021-04-24 03:08  聯合報 /   陳立恆(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台鐵發生太魯閣號重大事故,導致49死200餘傷。圖/報系資料照片


四月初,我應邀到國家戲劇院觀賞好朋友賴聲川導演的新作《江/雲.之/間》,無論是江濱柳與雲之凡橫跨卅五年的情難了、意難平,還是胡德夫悠揚歌聲裡時空變幻的九宮場景,我們都可以感受到賴先生對於這部新作的剖析,它確實是關於「衝撞、干擾、拼貼、留白」的《暗戀桃花源》之後的留白故事,然而留白不是空白,留白是為了記下我們對往日來時的敬意感念,也是對去路前程的期許承擔!

此外,九宮格式的舞台演繹了台北城過去半個世紀的滄海桑田,觸動了我內心的感慨,近代台灣的歷史痕跡,莫不是一場「衝撞、干擾、拼貼、留白」,只是我們整個社會氛圍漸漸對往日來時少了敬意感念,所以對去路前程也慢慢難有期許承擔。

其實在走進戲劇院之前,因為太魯閣號事件的緣故,我當時懷著相當悲傷甚至些許憤慨的情緒,隨著故事聲光的延遞流轉,才緩緩平靜下來,這場帶走四十九條人命的太魯閣號事件就是一個台灣社會缺少期許承擔的可怕後果之一,它讓最美人間四月天的台灣不再是華枝春滿,而是一瞬之間的哀毀骨立。這場驚天人禍已經發生了超過二十天,花東縱谷的長風悲鳴猶在,受難者及其家屬們最需要的真相與正義卻還如同縱谷的林間雲霧,沉默而模糊。我相信極大機率這件事會像普悠瑪及近年來其他重大公共事件一樣,在「衝撞、干擾」之後,卻沒有拼貼出令人信服的反省與進步,當然也沒有留白的空間,可以正確安放受難者與納稅人的悲傷與無奈。

正是台灣社會缺少期許承擔,我們的主事機關自然而然不需要努力達成期許或是承擔後果,所以不只是天外飛來的意外,也有許多坐以待斃的人禍。二周前中部某些地區已經開始啟動「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如果天公再不疼惜一下咱台灣人,恐怕新竹、嘉南、高雄也要開始限水,有人辯稱因為今年是五十年不遇的大旱,可是台灣水資源浪費嚴重、管理失衡早就不是新聞,至少自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起就被工商界反覆公開提出,而我們的抗旱計畫卻如同鐵路改革一樣,永遠是一片空白的「超前部署」,永遠在忽視、永遠在遺憾、從來不承擔。

目前水庫乾枯影響中部人的生活品質,也影響了全台電力部署,據悉大甲溪沿線電廠已接近全數停擺,所以又重新啟動中火三號,既然用愛發電不能救台灣,就只能繼續用中部人的肺來救台灣。一旦天氣轉暖、雨若遲遲不來,哀哉中部人恐怕要等到颱風季節才能恢復正常生活。此外,缺水缺電在內的五缺六失對於農工商業的損害早已罄竹難書。

「衝撞、干擾、拼貼、留白」屬於一個戲劇創作者對於近代社會現象的觀察與感知,誠然,衝撞與干擾本來就是社會常態,而能夠決定人間悲歡成敗的,還是要依靠是否能拼貼出一個誠實面對的過往,才能在留白裡寫下一個值得託付的未來。今天的這些人禍,其實是台灣社會集體集期性縱容主事者們不用對過去心懷敬意、不用對未來肩負承擔,所以從這個悽楚四月天起,我們悲傷與共,也要反省與共,不能原諒、不能放過、不能遺忘,否則悲之而不改之,台灣的未來,依然走不出這場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