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2019全球金融市場的可能樣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7718/web/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在非核神主牌下的嚅囁與顫慄
◆  聯合報黑白集/神明牌和阿扁牌出籠
◆  經濟日報社論/2019全球金融市場的可能樣貌






經濟日報社論/2019全球金融市場的可能樣貌


2019-03-10 23: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對金融市場而言,目前最掛心的事,莫過於去年股市、匯市及原油市場急速漲跌的「震撼教育」,會不會在今年重現?若探究民國107年(2018年)《金融時報》頭條新聞最常出現的九個關鍵字,及其代表的政經事件之最新進展,或能找出若干軌跡。
這九個關鍵字是對全球經濟前景從樂觀轉悲觀的市場發燒」(Melt-up)與「拔尖牙」(De-Faanged);對美國政治風波(聯邦政府關門事件、美中貿易戰)不斷升溫,引發市場避險行為的「美元回彈」(Dollar rebound);金融市場擁擠交易所產生的「波動末日」(Vixmageddon);反映歐洲民粹主義問題的「義大利警報」(Italian alarm);飽受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減產、美國頁岩油增產及地緣政治等因素拉扯的「石油四溢」(Oil’s spill);與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正常化腳步有關的「土耳其崩潰」(Turkey Meltdown)、「紅色10月」(Red October)及「12月慌亂」(December Mayhem)等。其中有些關鍵字背後的政經局勢已改變,有些則可能持續影響民國108年(2019年)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
首先,即使近期金融市場一如去年初,股市表現同樣「發燒」,具有強烈景氣循環特色的美國五大科技巨擘Facebook、Apple、Amazon、Netflx、Google(FAANG,俗稱尖牙股)股價也上揚、象徵市場恐慌情緒的VIX指數更跌破15點低點頗似去年「波動末日」降臨前的氛圍。但與去年不同的是,主要機構預測今年美國經濟成長將放緩,使近期的市場榮景缺少基本面支撐,加以金融市場對全球景氣觀感過於一致,倘若美國經濟如預期般降溫時,市場投資人同步校準觀點的結果,必然造成市場劇烈波動,減碼景氣循環股的「拔尖牙」活動也將再起。
同時,從美中貿易戰及美國國會兩黨對立背後隱含的基層民眾排外思想來看,近期的政治事件解套並未改變美國整體政治氛圍,隨著民國109年(2020年)總統大選的競選活動啟動,在美墨邊界築牆議題上挫敗的總統川普,為求連任,恐再掀起出人意表的政治擾動。屆時,難保VIX指數不會反向走升,加重各界悲觀看待金融市場的程度。
再者,去年第4季起,主要機構的預測紛紛指出,民國108年(2019年)美國經濟將不如民國107年(2018年)亮眼,市場遂寄望聯準會能停止升息或暫停縮表。
豈料,聯準會在9月及12月會期仍按表操課,持續升息及縮表,讓市場大失所望,並導致美股重挫的「紅色10月」,而年底市場分析師調降上市公司獲利預期的消息不斷傳出後,又令美股持續下探,進一步形成「12月慌亂」。
所幸,今年1月聯準會表明了緩升息立場,對縮表的態度亦轉趨彈性,市場將其解讀為鷹派轉為鴿派,負面情緒陸續消散。只是,此番姿態軟化雖大致符合投資人期待,且看似回應川普所謂美元不應過強的要求,使民國108年(2019年)美元相對較無激情。而冷靜與溫和的美元走勢,也將抑制類如「土耳其崩潰」般新興市場金融危機爆發的機率。
問題是,聯準會之所以調整政策立場,主要是擔憂美中貿易戰、美國政治及其他國家經濟趨緩所帶來的風險,而投資人卻認為是對經濟下行跡象浮現加以因應。兩者對緩升息的緣由理解不同,致使市場逐漸出現降息預期,聯準會則採取「有條件」的鴿派,只要研判美國經濟活動依然強健,未來不排除會再轉為鷹派,甚或有升息可能。因此,雙方的「誤會」恐是新一輪市場動盪引爆點,去年12月因溝通落差引發的動盪,或將在今年下半年重演。
此外,今年以來歐元區經濟明顯趨緩,且在一度浮現債務違約擔憂的「義大利警報」暫時止息後,歹戲拖棚的英國脫歐警報可能會隨時敲響。
要言之,即使各界對景氣循環擴張階段尚未告終的觀點有共識,但隨著經濟成長速率逐漸放緩,且引發市場擾動的各種條件仍在的情況下,只怕民國108年(2019年)全球金融市場依舊難以平靜。









聯合報黑白集/神明牌和阿扁牌出籠


2019-03-10 23:4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打出「阿扁牌」,請阿扁為台南立委補選候選人郭國文加持(右),圖為郭國文和台南市長黃偉哲(左)日前拜訪阿扁。圖/高雄市議員陳致中提供


綠營台南立委補選告急,蔡政府中央大軍南下為郭國文輔選,中常會更移師麻豆代天府舉行主席卓榮泰率眾向五府千歲親致疏文,發誓徵召程序公平、公正。為一席補選打出神明牌,民進黨顯然慌了。
打神明牌也就算了,民進黨還打出「阿扁牌」,請阿扁為郭國文加持。陳水扁除說出他不支持退黨參選的陳筱諭,還稱自己站出來是為了「大是大非」,不願看到民進黨就這樣「斷氣」。這一表態,網民馬上加註解,說阿扁「特赦有望」。陳筱諭則跟進補槍說,若沒訂出特赦時間,就只是騙選票。
「神明牌」也好,「阿扁牌」也罷,民進黨的目的都在對付內訌,操弄棄保,希望把陳筱諭吸走的票拉回郭國文陣營。有「最強村姑」之稱的陳筱諭也不是省油的燈,她見招拆招,在「挺扁特赦」的招牌被破之後,她隨即喊出「讓新潮流嚥下最後一口氣」可見,綠營從去年台南市長初選同室操戈捅下的刀傷,迄今仍在淌血
撇開綠營恩恩怨怨不談,民進黨上下真的還有人在乎自己中央執政的成績嗎?就連「綠到出汁」的麻豆地區都岌岌可危,民進黨卻不正視民心思變的根源,還在上演派系權爭戲碼。更不堪的是,綠營竟把阿扁牌和神明牌放在一起打,如此拙劣,不怕引來「欺神」之譏嗎?
相形之下,謝龍介為推銷文旦率通路商在同一間宮廟發誓,說若混充假貨,「肚子痛兩星期」。聽來搞笑,似乎還真誠些。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在非核神主牌下的嚅囁與顫慄


2019-03-10 23:4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反核戰神」林義雄(圖中)批評朱立倫重啟核四的說法,是把土地與人民拿來做賭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意參選民國109年(二○二○)總統的朱立倫明確表態,基於國家安全考量,能源不足時願意重啟核四;此說引來林義雄砲轟,認為他把土地與人民拿來做賭注,不應讓他當選。數日後,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判決,台電須因核四停工賠償奇異公司四十九億元;對此民進黨和林義雄則裝聾作啞,沒有任何回應從反核的夸夸其談,到缺電的狡詞強辯,到收拾殘局時的鴉雀無聲,說明民進黨一路惺惺作態,卻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
反核戰神林義雄引爆的,不只是核四近廿年蓋而又停的波折,還有台灣能源政策長期無法理性面對的困境。去年的公投,雖卸除了《電業法》中有關「非核家園」的迷障;但蔡政府仍不惜扭曲民意,負嵎頑抗。當電價上漲、綠能不繼、燃煤損害健康等議題持續接踵而來,蔡政府的非核政策終究還要在民國109年(二○二○)再度面對民意挑戰。
核四歷經波折,蓋蓋停停,最後是林義雄以絕食迫使馬政府封存核四而打著「非核家園」旗號上台的蔡政府,則進一步拆除並運售燃料棒,意圖徹底終結核四。然而,蔡政府的眼高手低,則證明它無法實現自己「無痛非核」的承諾,躁進的政策卻讓民眾付出了經濟成長、社會發展、環境永續,乃至健康受損的龐大代價。去年三項能源公投壓倒性通過,說明民眾對蔡英文能源政策不漲價、不缺電的承諾信任度已幾近於零
原本許多人希望,三項公投結果能給蔡政府一記當頭棒喝,或至少為躁進的能源政策提供一個下台階。孰料,蔡政府從上到下全鐵了心,絲毫不考慮改弦易轍,繼續一意孤行。民進黨曾經把「公投民意」形容得無比神聖,但當真實的公投民意展現在它面前,蔡政府卻是無血無淚地將民意踐踏而過,比一個專制政權還要蠻橫
朱立倫拋出「重啟核四」的主張,無非是了解並尊重能源公投的民意,也目擊了蔡政府「無核家園」政策的狼狽難行,因此選擇務實面對。接下來,他當然有必要就其政策轉折提出說明及說服,為如何重啟核四擬出可行配套,包括如何解決核安及核廢處理的疑慮等。相對的,閣揆蘇貞昌在全力為失能的能源政策辯護時,竟宣稱他在公投裡沒有看到「以核養綠」四個字。這樣一個裝聾作啞的閣揆,卻宣稱可以「接地氣」,老百姓會相信嗎?
撇開林義雄對反核的執著不論,民進黨把意識形態置於執政現實之上,明知自己的能源政策紕漏重重,別說連正常供電都有困難,更撒大錢去東拼西湊連自己都不知道在哪裡的綠能,甚至把全台空氣品質弄到汙濁不堪導致人民難以呼吸,卻仍不知悔改。蔡政府的行徑,不是愚昧,也不是盲目,而是幾近用心惡毒在它眼裡,除了權力,已經沒有任何更重要的東西了要掌權者向民意低頭,交出民進黨的神主牌,那是萬萬辦不到的事
從這點看,民進黨政府要說還有什麼信仰價值或道德堅持,大概也沒有多少人會相信了。面對霧霾成災的空汙,民進黨的社運健將可以叫大家「用愛發電」,卻讓人民「用肺發電」;面對燃煤電廠可能的環境災難,蔡政府的環團旗手也能輕易屈膝出賣;面對左支右絀的供電困境,經濟部可以割地賠款乞憐風電外商,把偌大的電價成本留給民眾去支付
民進黨曾把民意奉若神明,而一旦民意與民進黨的神主牌相撞,蔡政府立刻毫不猶疑地選擇踐踏民意這就是「民主進步」的真相,蔡英文的非核家園,讓人民見識了民進黨的價值錯亂虛偽道德。缺乏政治承擔的蔡政府,為什麼不敢直面公投結果?原因很簡單,它的神桌上供奉的,根本不是什麼價值與理想人們看到的,只是綠營在非核神主牌下的嚅囁與顫慄

【重磅快評】韓國瑜確定不領表 尚非總統選舉局外人

◆  【重磅快評】韓國瑜確定不領表 尚非總統選舉局外人
◆  【重磅快評】瑪麗亞、昏倒、離婚…小心踩了話語紅線

◆  【即時短評】台南鐵票區輸贏 驗收民進黨整合派系成果
◆  【即時短評】「飛機有黃泥 就知來自桃機」 桃機成國恥
◆  【即時短評】山林解禁 社會觀念也解禁了嗎?
◆  【即時短評】對公僕砍蘿蔔、加重鞭 國家機器能順?
◆  【即時短評】年改兩面刃 藍營膽戰心驚
◆  【即時短評】只能「互相漏氣」求進步?
◆  【重磅快評】鄭文燦呼喚賴清德 隱藏蔡英文的小算盤
◆  【重磅快評】算數無誤799 王浩宇新南向問政勢成明星
◆  【即時短評】防鬥毆探長式撂狠話 院長夠嗆但警察遭殃
◆  【重磅快評】川金會破局後 金正恩在想甚麼?
◆  【重磅快評】官威治國 蘇貞昌拔官令禁得了聚眾鬥毆?
◆  【重磅快評】韓流來襲 卓榮泰歸去時記得帶走那支掃把
◆  【重磅快評】此地無銀三百兩 國防部為何愈描愈黑?
◆  【重磅快評】17年都做不到 再給老王4年有用嗎?
◆  【即時短評】給方向沒給路徑 王金平怎築通向未來之橋
◆  【重磅快評】太錯亂!鄭寶清作球給林佳龍打盧秀燕
◆  【重磅快評】非核家園=荷包縮水+犧牲健康
◆  【即時短評】國民黨太陽向禿子借光 不如自己發光
◆  【重磅快評】朱立倫會韓國瑜 路過台南可曾想到賴神?
◆  【即時短評】朱立倫會韓國瑜 不失分就是加分
◆  【重磅快評】王金平說「只做一任」的政治解碼
◆  【重磅快評】鬆綁山林前 山友須先為自己安全負責任
◆  【重磅快評】林黛玉吃酸梅補身體 韓國瑜力戰神隱少女
◆  【重磅快評】藍軍留徵召多條活路 選到底唯剩死路
◆  【重磅快評】邱吉爾打張伯倫 剖析小英兩岸論述新策略
◆  【即時短評】三波國旅方案變變變 觀光局閉門政策找罵挨








【重磅快評】韓國瑜確定不領表 尚非總統選舉局外人


2019-03-11 18:06 聯合報  主筆室
韓國瑜上電台訪被問到是否做滿4年任期、是否不參選總統,受到各界關注;他事後受訪強調他現在唯一的答案就是「現在2020不在我考量之內」。記者蔡孟妤/攝影

全台四個選區的立委補選打得難分難解,不過,今天最熱議的政治話題非高雄市韓國瑜莫屬,他上電台受訪,在主持人連續的問話中,韓說出「民國109年(2020)大選不在考量之內」、 「4月不會領表登記黨內初選」、「4年任期」等話,一時被解讀為他不選民國109年(2020),韓粉為此反應兩極,各陣營則靜觀其變。    
韓國瑜受訪一如他感性作風,總能激發亮點,今天他說上任高雄市長第一天就在想下台的那一天,「任期做完下台那一天,高雄市民怎麼評價我?」,這應是肺腑之言;對於選總統的民調高居第一,他則重申「民國109年(2020)大選不在我考量之內」,他現在最關鍵是讓高雄衝起來;主持人再問是否在4月領表登記黨內初選?韓說不會的,他會做一個既誠實又認真工作的人;但主持人追問任期做到什麼時候?他的回應 「會繼續做」、「做滿4年任期」。
但韓國瑜下午他再接受高雄媒體訪問時稍作修正,說當時主持人問他一任市長是幾年,他說「全台灣都知道,是4年」;細節原來就藏在這一個「修正」 裡,韓國瑜巧妙保持了彈性,也為高雄預留比較寬廣的發展空間,他同時公布最正確的答案,所謂「市長做滿4年」一節,他並未確實表態。    
政治人物會不會做滿任期,會不會做好做滿,在台灣政壇從來不會有正確答案,只會有新的答案,朱立倫被問過,賴清德被問過,鄭文燦也被問過,只不過目前韓國瑜被追問得特別緊,沒有字斟句酌,或遇到犀利的訪問者,很可能會落入話術的陷阱,但韓國瑜很快做了修正,也算是合宜的危機處理,也順便做了一次政治壓力測試。   
政治人物的進退,一如台中市長盧秀燕所言,她尊重韓國瑜的決定,以專心市政來回應當初對高雄市民對市長的期待但有時政治的發展「不是操之在己」,必須尊重台灣與高雄市民的民意;不愧多次「三子造勢」養出來的政治默契,盧秀燕巧妙試圖為韓國瑜化解這個尷尬。
國民黨的回應更妙,國民黨發言人歐陽龍說,距離總統初選還有一段時間,現在的局勢、人心都瞬息萬變,「未來的事情還是很難說」;歐陽龍的說法更是為此次韓國瑜受訪的內容定調,說白話一點,這次訪問還不能作數。
韓國瑜這次上電台受訪,其實有一項是確定的,即四月他不會領表登記黨內初選,除此之外,其餘都還在評估中,但不領表登記,他仍保有被徵召的空間,韓國瑜至目前為止,絕非總統選舉的「局外人」。
至於做滿任期的部分,韓國瑜並未鬆口,較諸其他政治明星,韓的誠信也不會是大問題,只是現階段對於選不選民國109年(2020)的回應談話難免被認為「態度曖昧」,但這非他所願,韓國瑜正與時間賽跑,面臨民進黨的圍毆,韓能不能避開炮火.適時反擊,又可以繳出成績單,他正面臨艱困的考驗。







【重磅快評】瑪麗亞、昏倒、離婚…小心踩了話語紅線


2019-03-11 11:05 聯合報  主筆室
高雄市長韓國瑜脫口說出「瑪麗亞怎麼變老師了?」引發失言風波,他事後為此道歉。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劉學聖攝影


最近政治人物爭議話語不斷,先有高雄市長韓國瑜爆「瑪麗亞事件」並為此道歉這兩天又有國民黨立委候選人鄭世維暗指民進黨立委候選人余天的妻子李亞萍曾在選前之夜突然昏倒是奧步,余天則反嗆:「至少我沒離過婚,他自己當議員時都可以拋棄糟糠之妻。」均引起陣陣餘波。
政治人物拚人氣搶當網紅,話語或可辛辣,殊不知稍一不慎即可能反惹禍上身,引來強大反作用力。
韓國瑜的「瑪麗亞事件」就是顯例。雖然有許多台灣家長內心存有「與其跟菲律賓教師學英文,不如向英、美、紐、澳等英語系國家人士學英文」的刻板印象是事實,但脫口「瑪麗亞怎麼變老師了?」失言就是失言。
畢竟,不是所有菲律賓人都叫瑪麗亞,也非韓國瑜語意中所意涵的藍領階級或移工;何況英文是菲律賓官方語言,如今更有許多跨國網路英文教學的教師就是菲律賓人,韓因以偏蓋全遭批並不冤韓國瑜昨天向菲律賓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致歉,總算還沒進一步因硬拗導致大失血
新北市三重補選立委進入最後決戰,鄭世維稱擔心對手奧步,暗指余天的妻子李亞萍就曾在選前之夜突然昏倒,這或許是政壇慣用的選舉廝殺之語,放到如今網路世界,就必然會遭放大鏡檢視。終究鄭世維並非李亞萍或醫師,又如何能斷言她昏倒是真或假?
相對的,余天的回應若能止步於僅說明妻子是因氣喘發作送醫,以及:「罵我就算了,為何要批評我的家人。」必定為能為其選情加分卻未料余天加油添柴反嗆鄭世維:「至少我沒離過婚,他自己當議員時都可以拋棄糟糠之妻。」倒成了畫蛇添足之舉
首先,余天以「拋棄糟糠之妻」反批,與鄭同樣犯了「非當事人又如何知悉實情」的錯誤;其次,拿離婚傷心往事當攻擊點,能否爭取到選票猶未知,倒是跟「瑪麗亞事件」犯了同樣的「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錯誤,率先得罪愈來愈多的離婚男女。也難怪立時被藍營抓到話柄,反批余天「這樣說道德嗎」?
從瑪麗亞到昏倒、離婚,凸顯的均是政壇人物缺乏同理心以及過度激化的言行感嘆之餘,卻也欣見輿論的制衡力量多少也為政治人物畫出口水戰的紅線但願台灣政壇,真能因此逐步導向良性競爭

聯合筆記/民主黨自毀 川普連任有望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7718/web/

◆  二次年改/不檢討…年改壓垮執政者
◆  二次年改/我贊成…溫和的二次年改
◆  降價吸選票…菸價降30元 每天多死100人
◆  千億產險 「難保」兆元離岸風電
◆  關心雲豹 正視原民山林智慧
◆  鬥毆難起訴定罪 刑法快補缺口
◆  只罰三千結案… 聚眾鬥毆犯了何罪?
◆  漫畫/不是不漲,時機未到?
◆  聯合筆記/民主黨自毀 川普連任有望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民主黨自毀 川普連任有望


2019-03-10 23:34 聯合報  郭崇倫
希拉蕊日前宣布,將不再參選美國總統。(美聯社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大選雖然要明年十一月投票,一月各州才開始初選,但是民主黨內公認川普施政已天怒人怨,連任會有問題,群雄於是並起,已有十四人宣布參選。
但是大家更重視的是宣布不選的人,其中包括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民主黨總統提名人希拉蕊.柯林頓與前紐約市長彭博,他們兩人的機會其實很大,也代表主流溫和的主張,彭博不參選的理由,點出了民主黨的困境他可以擊敗川普,但是無法贏得初選提名即使現在呼聲最高、尚未決定的前副總統拜登,都擺脫不了這個困境
黨意與民意的落差,正是民主黨的問題,隨著川普緊緊地掌握核心保守派死忠支持者,民主黨似乎也放棄中間選民,傾向左翼極端參議員桑德斯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被認為過於極端,不適合代表民主黨但是當時的「進步主張」:如大學免學費、全民健保、十五元最低時薪,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現在已經成為民主黨的「主流主張」,日前他再度宣布出馬,最被看好
去年期中選舉進入國會的新科議員更急於表現,高舉理想,政治新星柯提茲繼成功阻擋亞馬遜在紐約設置總部之後,二月中又推出的「綠色新政」,想把全球暖化與社會正義結合起來,宣稱十年內要以可續能源取代石化燃料,達到零排放目標,同時根據新目標重新調整美國經濟結構,讓人人有工作,戶戶有國宅。
綠色新政獲得超過百位參眾議員聯署,大多數民主黨總統參選人都支持,一時間柯提茲風光十足,自認是新科議員推動改革的範例但同時共和黨也見獵心喜,認為民主黨將自毀
美國有超過七成的人相信,全球暖化已經越來越嚴重,但是問題是要怎麼辦?民國98年(二○○九年)民主黨也曾提過類似減排法案,最後無法獲得通過,因為這威脅到許多選區的工作機會,綠色新政不僅限制美國人吃漢堡、坐飛機旅行,更大的問題是根本沒有預算來支付天價的經濟轉型。
綠色新政目前根本無法實際運作,只有以「沒有約束力決議案」形式存在,議長波洛西斥之為「綠色夢想」,根本就排不進眾議院議程在參議院,支持法案的激烈人士發動青少年包圍民主黨資深參議員范士丹,強要她表態的影片傳遍社群網路,這給不安好心的共和黨一個機會。多數黨領袖麥康諾就鄭重宣布,將要把綠色新政排入議程,「讓我們民主黨同僚們可以留下紀錄表態」,反而現在是民主黨議員避之唯恐不及。
美國社會還是一個非常保守的群體,社會主義加上綠色新政,不僅是極端,更是異端,反觀川普雖然行事乖張,但是口口聲聲美國優先,對國際貿易談判強硬「爭取美國工作回流」,甚至建邊境圍牆「把罪犯與非法移民擋在外面」,都是得民心的,即使是川普在通俄門妨礙司法,或是他的私德有虧,都是可以原諒的,看來川普連任不僅有可能,而且希望很大。







只罰三千結案… 聚眾鬥毆犯了何罪?


2019-03-10 23:39 聯合報  鄭善印/開南大學法律學系榮譽教授(新北市)
蘇貞昌(中)說,酒店、夜店一再生事,會經營酒店、夜店的都不是普通人,「你讓人民不能安居,我就不讓你不能樂業」。記者王敏旭/攝影

行政院長蘇貞昌說:特定營業門口再出現聚眾鬥毆,警察局長下台;若法律有不周儘速修法
在特定營業門前聚集鬥毆,早在戒嚴時期就有了。但鬥毆者在警察趕到壓制並送往警局詢問後,要用什麼罪名移送地檢署呢?一般都以為可用刑法第二八三條的聚眾鬥毆罪」。但我以相關文句進各法院網站查詢結果,從民國八十八年司法院網站公告判決以來,竟未發現有聚眾鬥毆的判決,原因應與該罪的構成要件相關。
最高法院廿八年上六二一判例認為:「刑法第二八三條所謂聚眾鬥毆,係指參與鬥毆之多數人,有隨時可以增加之狀況者而言。上訴人等與被告等雙方械鬥時,其參與鬥毆之人均係事前約定,並無隨時可以增加之狀況,自與聚眾鬥毆之情形不合」。最高法院九二台上五一九二判決亦認為:「所謂『聚眾』,係指由首謀者集合不特定之多數人,且有隨時可以增加之情況而言」。簡單地說,類似特定營業門口聚集鬥毆的案件,不能用聚眾鬥毆罪來處理,因司法實務對聚眾兩字的解釋過於嚴格。戒嚴時期礙於社會氛圍,倒也相安無事,但解嚴以來社會日漸脫序,乃出現是否應該修法等問題。
或有人以為,為何不用傷害罪處理?但這類鬥毆的當事人哪有可能提告?因此警察只能用社會秩序維護法的互相鬥毆違警移送治安法庭處理,法庭大約罰個三千新台幣就結案了。
要處理這類行為,至少應增加刑法第二八三條之一:「(第一項)聚集三人以上互相鬥毆,不聽該管公務員制止者,處二年以下六月以上有期徒刑」,「(第二項)意圖互相鬥毆而聚集三人以上,不聽該管公務員解散命令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因為構成要件不限定「聚眾」,才能讓法官改變以往見解;提高最低法定刑,才能讓法官不要量處過低的刑
從聚眾鬥毆案也可看出,接到報案趕赴取締、壓制、逮捕人犯的,當然要靠警察,這是純行政事務,不可能要檢察官出面;等到押返警所詢問完畢,並蒐集一干證據移送檢察官後,就是所謂司法行政的領域,這一部分檢察官當然可以指揮警察做事,例如再度蒐集證據等;一旦檢察官起訴,那就是法官審判的核心工作,這也是純司法領域。這種犯罪案件的純行政、司法行政、純司法的分別,各由警察、檢察官、法官擔綱,其實是很簡單及明顯的,從這裡也可看出,吵嚷經年的調度司法警察條例的基礎,是不存在的,它應該是便宜行事,非「法治國」而為「行政國」的產物。
調度司法警察條例、聚眾的司法判例,以及要警察局長運用各種臨檢等作法去消除特定營業門前的聚眾鬥毆,都應該是解嚴前的舊貨





鬥毆難起訴定罪 刑法快補缺口


2019-03-10 23:41 聯合報  吳智湧/警察(新北市)
日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治安會報中要求各特種店不能販毒打殺,若在夜店門口發生鬥毆,就換掉地方警察局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蘇貞昌指示嚴禁特種營業場所聚眾鬥毆,要警察強力執法,並指示修法。建議修法如下:
一、增修刑法第二八三條第一項:聚眾鬥毆致傷者,處有期徒刑X年,並改為公訴罪;致重傷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加重因為聚眾鬥毆致死或重傷之行為,避免僅適用一般殺人或重傷罪責。
二、廢止刑法第一五○條之不合時宜判例:建請司法院研議廢止最高法院刑事判例廿八年上六二一判例,該判例認為聚眾鬥毆係指參與鬥毆者「有隨時可以增加之狀況」;林山田教授曾論述該見解顯已超出本罪構成要件的文義範圍,對本罪之適用造成不當之限制,且限制本罪既屬妨害秩序之一種犯罪,則實施強暴脅迫之人,自須具有妨害秩序之故意,始與該條之罪質相符,如此,每個聚眾鬥毆都是為個人恩怨與私益,沒有妨害秩序之故意,永難起訴定罪,造成本法條成為刑法具文廢棄條款
三、增訂預備糾眾鬥毆犯,日本刑法有類似刑罰,惟我國刑法迄無相關規定,即使查獲攜帶棍棒、信號彈意圖鬥毆,因鬥毆「尚未發生」,離去後再度糾眾另闢地點鬥毆,癱瘓警力卻無法可罰。
四、增訂糾眾鬥毆未達傷害者之處罰,日本刑法也有相關規定,我國則無,這也是糾眾鬥毆後,雙方不提傷害告訴,刑法完全無法處置的缺口。
五、增訂威力妨害業務罪:以威力妨害他人之業務者,以及集團性暴行、脅迫或毀損器物者,日本刑法處三年以下懲役、科日幣五十/卅萬元以下罰金,我刑法也沒有;即使糾眾進入飲食店、霸占桌椅使人心生畏懼,亦難以法相繩。
近年各地聚眾鬥毆多因前開法律限制,造成警力疲於奔命,逮捕後僅能約制糾眾之人深知鬥毆互不提告則無刑法相繩,唯有前述立法或修正司法判例,讓員警有法律當後盾,勇於執法,方能平息這惡火,後續司法還得予以支持,方能完成任務。







關心雲豹 正視原民山林智慧


2019-03-10 23:45 聯合報  卓亞雄/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台灣雲豹已近一甲子不見蹤跡,圖為與台灣雲豹同科的亞洲雲豹身影。圖/農委會特生中心提供

台東阿朗壹部落發現疑似雲豹蹤跡,使這一絕美物種是否絕滅再成話題;與雲豹同等重要的是,因此而正視原住民的山林智慧,他們不是只能當巡山員、揹夫,他們的山林智慧更是物種保育必須借重的
台灣雲豹滅絕的野外調查約略以民國74年(一九八五年)為分野,之前以美籍貓科動物專家羅彬慈博士團隊為主力,他認為雲豹沒有絕跡,因為雲豹高貴、挑剔,對獵物只吃內臟,甚至連腿等精肉都不屑一顧;山裡一些家畜遭如此獵食,是雲豹未絕滅的證據。
未見到雲豹活體,羅彬慈「雲豹未絕滅」的信念缺乏夠強的說服力;之後台灣接續有學術團隊做雲豹滅絕與否追蹤,同樣缺乏直接證據。此番阿朗壹的論述,迄今呈正向發展
與雲豹滅絕與否同等重要的是原住民山林智慧因雲豹而被正視。長年以來,台灣瀕危物種的田野調查都以學院派為主力,這雖必要,但未輔以原民山林智慧則是缺憾。
對原民山林智慧的覺醒是全球趨勢。官方無須以復育的業績為唯一著眼,太過依賴學院派,請正視對物種直接接觸的原住民,及時納入原住民山林智慧,大家一起努力。
台灣黑熊的復育大幅進展即借重原民老獵人的智慧。黑熊媽媽黃美秀教授之前學院派研究,認為熊的巢穴應該在岩洞裡,以致多年來田野調查進度有限,直到認識布農族老獵人、玉山國家公園巡山員林淵源,才知道台灣黑熊擅於在窪地挖洞穴;黑熊很聰明,利用地形挖巢穴,在洞穴裡鋪枝葉,打造過冬的溫暖巢穴。林淵源的經驗,讓台灣黑熊與人類的接觸不只靠紅外線攝影機的影像
可資借鏡的國際物種保育行動太多了琿春東北虎保護區成立後,最大的問題是不知東北虎在哪裡?排遺、覓食的證據都有,但就是看不到活體;之後想方設法,請出幾十年不涉弓箭的老獵戶,他們鼻子測風向就能聞到老虎味道,比大學森林、生物科系畢業生強多了。
雲南「滇金絲猴」保育一樣借重世居於此的少數民族和氏大家族。和氏族人不諱言,過去都靠打滇金絲猴、吃滇金絲猴過日子,非常瞭解滇金絲猴出沒情形,要瞭解滇金絲猴,跟和氏一家走就對了。普達措自然保護區靠著和氏老獵人的經驗,讓滇金絲猴復育有很大進展
大熊貓的復育、野放成功,更得力於比獵人更接近實體的老師野生熊貓。民國94年(二○○五)祥祥野放是挾所有圈養實力打造,未料失敗收場;民國98年(二○○九)滬欣野放成功,關鍵差異是滬欣的母親草草是野生熊貓,野外受傷被救回臥龍大熊貓基地,生下滬欣,而滬欣從小就跟著草草長大,草草教會滬欣野外生存技能,成長過程避免園區飼養員干擾,果然,滬欣成功野放
滬欣野放成功,讓臥龍基地理解少數民族、獵人是野生動物與人類的橋梁,經由橋梁溝通、銜接,讓人們進一步瞭解瀕危野生動物的習性阿朗壹族人投入雲豹調查,以他們原民的智慧,或許帶給解雲豹滅絕之謎的一線曙光





千億產險 「難保」兆元離岸風電


2019-03-10 23:48 聯合報  許永明/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台北市)
昂貴的離岸風電發電機,考驗承保業者的核保能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或許是配合政府所訂到民國114年(二○二五年)離岸風電的發電目標為五點五GW,金管會去年十二月十三日預告將公布修正「人身保險及財產保險安定基金計提標準」,其中針對財產保險於今年新增「配合政策開辦相關保險承作情形」項目,如果產險業者承保農業保險與離岸風機主體安裝及營運相關保險,提撥率可以因此降低
然報載由國內五家產險業者共保的上緯新能源計畫明年興建的廿支風機,簽單保費的自留比例為零,亦即除微薄的出單作業費,全轉出給國外再保公司再保原因可能是國內產險業者還沒有足夠核保能力,也缺乏相關經驗,可從專業角度正確評估離岸風電所牽涉的風險,加上我國相關離岸風電工程,可能受到如颱風、地震等天災影響甚鉅,整體風險比外國業者更大如果不能充分瞭解相關風險,自然就很難承保來享有核保利潤
再者,依據金管會資料,去年底國內整體產險業的淨值為新台幣一,一七五億元。此一淨值,相對於發電目標為五點五GW離岸風電的總投資金額可能高達新台幣一兆元而言,可能偏小,以致產險業者比較沒有意願在缺乏相關核保經驗下承保。
按金管會目前財產保險安定基金計提標準的修正方向,如產險公司前一年度有承保離岸風機主體安裝及營運相關保險,有承保前揭保險之保費收入,不論是否有自留一部分保險費或全部再保,都會得到減少安定基金提撥率的鼓勵這樣的作法,可能有商榷的必要
雖然業者或許會想從「過水」保單做起,慢慢增加自留額度,但這樣的速度,如沒在政策上提供誘因,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快。站在金管會鼓勵產險業者提高自留保費比例的立場,建議改成有自留相關保費到一定比例的產險業者,才得以降低安定基金的提撥率否則按目前產險業離岸風電保險不自留之實務作法,等於變相鼓勵產險業者發出「過水」保單,變成國外再保險人的經紀人,相信這樣的發展亦非主管機關樂見






降價吸選票…菸價降30元 每天多死100人


2019-03-10 23:54 聯合報  温啟邦/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陳紫郎/美國杜蘭大學公衛學院榮譽教授
菸價調降恐將造成更多人抽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廿年的工作項目中,以菸害防制為最重要,因為菸害每年死六百萬人,在所有可預防死亡當中高居第一名。世衛組織特別成立全球控菸公約,有一八○國簽約,指導各國加速達到終極目標—無菸的世界,成果相當卓著,菸害防制可說是WHO的驕傲,是神主牌。
而菸害防制策略講究多方位,如素面菸盒採超大圖片警語、禁止廣告促銷、減少二手菸等,雖都有效,但仍以增加菸稅以價制量為最有效方法全世界都在競相加菸價,每包台幣三百元的國家已不足為奇,台灣為明年大選爭取選票,竟反其道而行,討好窮人年輕人,要從每包區區百元再降卅元,擺明要與世衛組織的神主牌挑戰,消息傳開,台灣恐與百國為敵,進入WHA成觀察員的機會,本就渺茫,從此恐將絕緣
台灣過去的經驗,菸價每包增加十元,吸菸者減少廿萬人,增加卅元,吸菸者可減少六十萬人。如今降菸價卅元,在十年內至少會增加青少年吸菸者三、四十萬人,約是增加現行吸菸人口的十分之一,平價菸便宜菸,每年增一千人死於癌症,台灣每年因吸菸死兩萬八千人,降稅後超過三萬人死於菸害,每天死近一百人,其中四十人死於癌症,補足醫院所剩無幾的空床位
這四十萬青少年遲早會成癮,卅年後他們回顧當年為何吸菸時,居然發現是為政府一時爭取選票討好他們,不但發明平價菸,還全面降價接地氣,飲鴆止渴。人怕出名豬怕肥,台灣會因鼓勵吸菸出名,世衛組織磨刀霍霍,全球菸害防制會記上一筆,這波隱性殺人者將成為歷史罪人






二次年改/我贊成…溫和的二次年改


2019-03-10 23:57 聯合報  周玉娟/退休教育人員(台中市)
國民黨內總統初選角力,王金平拋出,若當選將推動「二次年改」。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贊成年金改革,但不認同躁進強行改革。宣布參選總統的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拋出二次年改,贏得黨內不少聲援,民進黨團表示「政府有滾動式調整機制」,其實含有認同微調的思維,故筆者認為二次年改是必要的。
推動年金改革目的在於「領得久、領得安心,可是眼下看不出來有任何機制和配套措施,可以拍胸脯掛保證不會跳票。已退休者成為犧牲者,無奈面對無預警縮減困境,無法重新選擇想過人生,政府欠他們一個公道。
民國109年(二○二○)的選戰訴求,年改議題絕不缺席,誰能提出改善措施具體作為,以撫平民怨以帶動經濟,將是影響選票流動的重要指標。看政府一邊喊窮一邊不斷拿錢狂撒,更令人難以信服。
府院都表示「年改政策沒有要調整」,只怕話說得太早太滿,日後形勢所趨,不是再度上演轉夾彎橋段,很可能就是再度被選票狠狠拋棄,屆時深刻檢討反省,民心盡失,為時已晚。







二次年改/不檢討…年改壓垮執政者


2019-03-10 23:59 聯合報  王清厚/退休公務員(台中市)
前年11月,年金改革團體「八百壯士」數千人遊行至總統府前的凱道表達抗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違法亂紀、不公不義的年改重挫執政黨,當為主因。迄今未見府院悔意檢討,竟誇稱年改帶給國家財政危機的風險已降到最低,年改方向正確,無須調整。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施政當以民意為依歸。執政當局以打擊軍公教,撕裂族群,意圖獲取多數選票,反倒失去民心,毀掉大半江山。蔡團隊還不徹底醒悟,大刀闊斧檢討違法亂紀的改革,待明年失去政權,欲哭無淚,豈能怪誰?
國民黨內重量級人士紛紛表態,明年如能重返執政,將推動二次年改,以符合信賴保護原則希望能還給軍公教公道與尊嚴
真正吃掉國家資源的是軍公教年金嗎?是它們拖垮國家財政嗎?不!誠如當年精(廢)省,美其名可精簡人力,節省公帑,其實廿年來財政卻日形惡化。
政府假改革之名,謀政治考量的政策,絕不能見容於社會。執政者若我行我素,破壞法律秩序;種下惡因,將得到挫敗惡果。
年改原則乃在遵守法律信賴保護與不溯及既往精神年改不難,難在尊重法律原則與秩序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反轉民粹篇)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反轉民粹篇)

◆  王健壯/蘇貞昌不要像鼓氣的青蛙
◆  盛治仁/目標與關鍵結果
◆  薛承泰/「千里江陵一日還」序曲
◆  方祖涵/過街老鼠的第二人生
◆  黃介正/強軍維和 不戰為勝
◆  劉維公/文化4.0政策時代
◆  李清志/看不見的魅力

◆  范疇/「四個算總帳」的日子何時到來?
◆  葉銀華/該如何治理泛公股企業?
◆  陳亮恭/扶老比與經濟動能的連結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反轉民粹篇)


2019-03-10 23:31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台中市長盧秀燕(中)承諾今年7月1日恢復老人健保補助,議會國民黨團議員開心合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大選,綠營大敗,藍營有望奪回政權,各路人馬躍躍欲試。但奪回政權後如何治國?如何反轉民粹
九合一大選期間,盧秀燕陣營曾來電要本人前往台中亮相,以示支持之意。我回電若盧陣營不取消老人一律免健保費的公車廣告(林陣營為排富),就不參加。因為到民國114年(二○二五年),台灣廿%為老年人口,且總人口開始減少,用健保的人多,交健保費的少,老人繼續健保免費,不知要排擠多少市政建設。
沒有近憂,必有遠慮。早上十點左右在台北搭公車,常沿途上下廿、卅個乘客,全是嗶嗶嗶三聲。請問若公車要自負盈虧,六、七年後全票要多少錢才夠?若由市政府補貼,一年要多少費用?台北市敬老卡搭北捷四折,且有四百八十元免費額度,當老人愈來愈多,又如何維持?高鐵老人半價,本人也是「受惠一族」,早些年排隊買老人票的不多,現在越排越長,有時還超過一般票隊伍。再過三、五年,高鐵若要不倒,全票又要多少才夠?讀者朋友很多去過日本及歐美,他們人口比台灣老化,卻都比台灣「落後」,幾乎沒有敬老票,但把年金盡量辦得公平合理。
民國101年(二○一二年)本人出版「台灣大崩壞挑戰不可能的未來」,提到老人公車免費應排富,特別是享有「尚可」退休金的退休軍公教,好讓中低收入老人免費可長可久。書出版後很快收到讀者來信臭罵。
台灣很多民眾,包括年輕人,感覺不到未來希望,所以特別追求小確幸小確幸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例如要求勞保費率越低越好,少繳幾十元,卻讓要負擔六成的雇主樂翻了。勞保潛在債務已達十八兆,如不做大幅改革,十年後必定破產。現在年輕人及壯年人繳的勞保費,都被老人領走了,二、三十年後,他們要領時很可能一毛錢也領不到了。
台灣就在政治人物選舉時亂開支票,拚命加碼福利,卻不管錢從哪裡來之下,日益民粹化
其實民粹化的責任還在官員是否有承擔的勇氣。民國98年(二○○九)本人就任衛生署長,鑑於健保已負債近六百億,且每年將以一百至一百五十億等量增加,非倒閉不可;於是提出調升健保費率,及設法通過已研議近十年的二代健保法。雖已先取得劉兆玄院長的默契,仍然被罵翻
本人不斷對社會各界說明,又獲李家同、陳樹菊等社會公益人士拍短片相挺,在各醫院候診處播放宣傳;並製作海報比較台灣及各國健保,張貼於醫院、衛生所等。經過半年宣導,民國99年(二○一○年)漲健保費時,健保滿意度達到有史以來最高本人任職期間,直話直說,被立委、媒體、酸民修理得體無完膚,被稱為「白目署長」直到請辭待命時,才獲長官告知是民調最高的閣員,滿意度超過七成,故尚能無悔下台
馬總統因油電雙漲,導致國民黨失掉政權但台灣是除產油國外油價最低的國家,非常不合理。油價若不漲,中油虧損就要由政府稅收負擔,也就是全民埋單,富人開賓利6,000CC,你騎50CC機車,誰占了政府補貼的便宜?電費不漲,也是用納稅人的錢補貼用電大戶。這個道理經濟部長為何不站在第一線說明只要道理說清楚了,還可以多漲一點,以補貼中低收入者,豈不更好
牌桌上的大人,有種就提出明確政見、可驗證的數據,並說明實行十年、廿年後,台灣將如何吧!最重要的是,選民一定要求他們明確提出不懼民粹的政見及影子內閣,否則就噓他們下台!

名家觀點/翻轉南台灣經濟三大關鍵

名家觀點/翻轉南台灣經濟三大關鍵


2019-03-10 23:00 經濟日報  段家瑞(作者是工研院協理暨南分院執行長)

當前全球經濟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前景仍不明朗,國內產業面臨艱鉅的市場競爭,特別是以石化及重工業為主力的南台灣,如何透過基層結構性的產業改革來翻轉經濟,是當前刻不容緩的課題。若要翻轉南部經濟,可以扣合以下三個重要關鍵契機,在產官學研合作下,有可能徹底提振南部產業現況。
首先就是啟動傳統產業的數位轉型。不可諱言,全球當前的產業化熱點大多聚焦在AI人工智慧、智慧物聯網、自駕車、區塊鏈或大數據分析等新科技。為掌握這一波的轉型關鍵,我們看到已有傳統製造業者結合AI、雲端及物聯網趨勢,率先導入智慧工廠系統,從單機智慧化做起,逐步做到預兆診斷、加工優化;有的工廠已建立可視化的機台互聯網監控平台,藉由工廠機台與後台之間建立連線,全面掌握生產的運行狀況與流程,也提高少量、多樣及客製化等符合未來市場需求的生產比重。
當與南部在地產業溝通時,最常遇到的疑慮之一是業者對工業4.0或智慧工廠仍存有部分誤解,擔心導入智慧工廠會取代原有勞力。若以南部產業現況來看,許多傳統產業本來就面臨勞工不足的問題,智慧工廠剛好可填補這個缺口。
第二個促進南台灣發展的重點,則是發揮南台灣現有的在地產業優勢。農委會統計,南部區域在民國106年(2017年)的農林漁牧生產產值達到2,252億元,和中部同為台灣糧倉大本營,但農業生產更為多元,非常適合新農業和海洋產業的發展例如雲嘉南地區十分適合成為先進科技農業的重要發展基地而高屏地區在既有的生技及金屬產業基礎上,也很適合發展海洋生態產業
未來的農業發展可以運用群聚及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打群體戰;我們看到部分南部業者,開始利用物聯網及感測裝置,24小時進行水質或土地監測,再透過大數據分析,成功提高收成及獲利,上述以創新科技思維提高在地農漁業的附加價值。
而南部擁有良好日照時數,不僅提供農業發展優勢,近幾年也打下地方發展太陽光電的良好基礎。目前在南部的太陽光電產業鏈逐漸成形,包括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現已有產學研資源進駐,綠電產業有機會成為南台灣繼金屬、農業之後的在地優勢產業。
第三個發展重點則是吸引更多新創資源,在地方注入新活水。產業發展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人才,區域能否發揮對創新人才的吸引力未來將成為市場競爭力的決勝點,南部地區近幾年在打造新創生力軍已可見初步成效,透過中央的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開始鏈結政府與地方學研能量,將創新科技扎根並向外擴散。
產業要創造高附加價值、避免被淘汰,應該思考如何將資源投在刀口上,諾貝爾經濟學者羅莫(Paul M. Romer)已證實:科技創新是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工研院在南台灣的台南六甲、沙崙及南創園區三個駐點,將運用技術研發與專業輔導帶動產業群聚化,並結合扶植新創事業經驗,持續用科技為南台灣增添活力,以創新為南台灣翻轉經濟。


段家瑞

美國北達科塔州立大學物理博士、現任工研院協理暨南分院執行長。

名家觀點/房地產稅的疑問與去向

名家觀點/房地產稅的疑問與去向


2019-03-11 23:20 經濟日報  李春

北京召開人大、政協兩會,會內出現最大關注、會外引動最激烈爭論的,是房地產稅。那既是因為會內會外,有這「產」字者居多,切身利益,怎能不關注;又是因為一個「稅」字,牽動利益去留和再分配,怎能不爭論。而在這關注和爭論,圍繞著三大問號,即這房地產稅因何而來、誰人得利、何時現身。
先講時間背景,大家都知道,中國的事都是先試驗後推開,房地產稅已一試八年,民國100年(2011年)開始的重慶、上海房產稅改革試驗,兩市都說成功,但中央未擴大試驗,也未能進入人大常委會預備審議立法項目日程。去年伴隨換屆,腳步突然加急,政府工作報告首提穩妥推進,同時成為新一屆人大常委會認定條件比較成熟的立法項目,進入任期內立法規劃中,且是擬提請審議的第一類項目。
儘管如此,社會爭議仍極為劇烈,官方列出路線圖,有強推之意,民間指名道姓,列舉其弊。這場爭論持續但到去年9月,房地產稅突然消聲,相信跟中美貿易戰加劇、經濟下滑、房地產市道走低有關。於是,今次人大會議再調門(說話或唱歌的音調)突升,連經濟界人士都認為,房地產稅的立法調門提高是「超預期」的。
今次會上官方有關房地產稅,有三方面表述。一是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房地產稅立法,是「要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房地產稅立法用「穩妥推進」,一字之變,情深意長;二是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集中力量,落實十餘項重大立法事項,都是「黨中央確立的重大立法事項」,其中包括房地產稅;三是人大官員表態,說按照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規劃,正研究起草房地產稅法的草案,已在穩步推進。
如此一來,房地產稅可以說是不管有沒有爭議,有多大爭議,都要上馬。因而關注點就大變,關注點變成是這部稅法是怎樣的內容,何時提交法定審議程序,何時開始實施,以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要看明白中共當局對立法如此的急切,要了解中國社會的如此關注,首先要讀懂這房地產稅所為何來。
中國社會反對房地產徵稅,用經濟學家的說法是中國土地公有,地價高昂,產權其實只是有限年度使用權,所以無徵稅正當性。但官方從來不會回應這點,官方力推的動因,只有兩點,一是房地產稅是地方稅,其立法的動機是擴大稅源,接濟因「土地財政」變得無米下鍋的地方政府,由之疏解中央集中財權後緊張的中央地方關係。當然中央也另有所思,即中央想完成新社會治理體係,透過徵收房地產稅,將搭建一個比美國社會保險和稅收更細密的網絡,將所有地方所有人員一網打盡,助力紅色江山萬年長。
這兩個深層動因,官方是不大宣之於口,民間是有些不知就裡,而房地產稅是眼看中美貿易戰有望平息,重新搭鞍上馬。
有關房地產稅的立法,目前贊彈(贊成及反對)兩派仍在交鋒,有關房地產稅何時會推出,也分兩大派。一派觀點,是以傳統程序看,說相信中央只是確立立法進程,排除過去紛爭,不意味著這項法律已具備推出條件。房地產稅立法要經過起草、公開徵求意見、專家評審、國務院常務會審議討論、人大常委會審議、全國人大大表決等多重關卡,目前說最快,也在起草階段,年內不可能出檯,最快是在明年3月的全國代表大會,最慢是在本屆結束任期前也即民國112年(2023年)3月。
但另一派較為現實,說現在的領導層完全有可能打破程序,想幹就會「擼起袖子」,以這次會議的外商投資法,可以如此加速以配合中美貿易談判,就可知加速立法,數月通過不在話下,最快年內就要審議通過。
現在的中共體制和理政手法看,其推出與否、推出早晚,已不看你贊他彈,而要外看中美是和是戰,內看經濟是起是落。以較可信的訊息,年內完成三讀程序,明年3月以「重大立法」的規格,提交人大全國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應是中南海的首選方案。

李春

李春現在是聯合報系的香港特派員,有20多年的媒體工作經驗,長期觀察中國大陸的政經情勢,見解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