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新世紀冷戰 開打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367/web/

◆  聯合報社論/失敗的政策,不可能靠緊箍咒扳回
◆  聯合報黑白集/且看馬戲團治國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新世紀冷戰 開打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新世紀冷戰 開打


2019-01-25 02:1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正當各方關注已開打一年的美中貿易戰、科技戰是否會進一步演變成新冷戰之際,如果仔細與大範圍的觀察,其實美中兩強之間的新世紀大冷戰已悄然揭開了序幕。
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何謂冷戰。世人所認知的冷戰,是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民國34年(1945年)結束之後,美、蘇兩強各自領導兩個陣營的長期對抗。對抗具體體現在:兩種政經體制與意識形態的鬥爭;軍事的對峙與相互威脅;經貿與科技的不相往來與相互封鎖。這場耗時近半個世紀、覆蓋全球的冷戰,最終以蘇聯解體及共產陣營的潰散在民國80年(1991年)落下帷幕
對照上世紀的冷戰,21世紀的中、美兩強在不同領域展開競爭與對峙的形勢,輪廓也已悄然浮現。就先從5G談起。現在大家都知道5G影響深遠,4G影響的是每個人的生活,5G影響的是整個社會、經濟、政治的運作,也因此,「得5G者得天下」,已成為新世紀的兵家必爭之地。鑒於中國華為在5G上的強大競爭潛力,目前正在全球攻城掠地,迄今已取得27個商用合約,美國則卯盡全力,從以美國為核心的「五眼聯盟」開始,延伸到西方陣營對華為全力封殺。此一趨勢發展下去,完全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出現兩大5G體系,展開競爭與鬥爭。
在5G之後,對一般人還比較陌生的「數碼冷戰」幾乎也已同時展開。5G技術只是未來數碼世界聯結「數碼數據平台」與「流動設備」(如智慧手機和無人機、無人車)之間的數據處理與輸送網絡技術。5G的作用,必須得到「數碼數據平台」的穩定運作才能發揮長期以來,全球的數碼數據平台依賴的都是由美國控制的IPv4和IPv6「母根伺服器(root name server)」所建構的單一互聯網,換言之,全球都生活在同一個數碼網絡世界內
有鑒於IPv4的枯竭問題,中國正一方面加快IPv6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增加IPv6用戶的數量,期民國114年(2025年)時,中國能成為IPv6的最大用戶,另方面,則跳出美國的網絡主權,中國已自行發展和使用一個以IPv9為核心的中國主權數據平台,建構另一個數碼網絡世界。IPv9母根伺服器已於民國107年(2018年)8月成功研發與試用,換言之,中國已掌控了美國之外的數碼數據平台技術,為願意使用中國先進5G技術的國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可以預見,中國的IPv9結合5G將大面積地覆蓋亞、非、拉美三大洲與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出一個收費更便宜、數據傳輸速度更快和容量更龐大的互聯網世界。兩個體系互不相容,彼此競爭或鬥爭,當然也符合冷戰的性質
與此同時,在地緣戰略上,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不但要突破美國針對中國進行的地緣包圍,甚至還有倒過來對美國進行「反包圍」的傾向;以及美國部署重兵於西太平洋的「介入」作為,及中國在第一島鏈強化「反介入」的針對性行動,何嘗不處處瀰漫著冷戰氛圍。所有這一切長久以來隱而未顯的冷戰現象,如今都隨著兩個數碼網絡世界的即將浮現而更為凸顯。
上世紀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美勝蘇敗,主要取決於在體制上美強於蘇,在規模上美大於蘇,在地緣上美優於蘇。新世紀的中美之爭,為期多久尚難逆料,勝負如何,目前看來,除體制互見優劣外,或將取決於:一、貨幣霸權,美強於中,但中將逐漸強化挑戰能力;二、科技領域,中方從落後到急起直追到目前已在不少領域出現並跑,潛力很大。在關鍵項目如5G、AI、大數據、量子科技各方面,中方有規模和密度上的優勢;三、軍事領域,全球範圍美遠超中,但關鍵處如西太平洋,雙方漸已平分秋色;四、地緣戰略上,視一帶一路及台灣問題誰將勝出而定。
全球格局,從兩個世界短暫地進入到一個世界,似乎又將回過頭來朝兩個世界方向發展。







聯合報黑白集/且看馬戲團治國


2019-01-25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臉書除播放與行政院長蘇貞昌吃滷肉飯談政策,還逛西門町與外國觀光客互動。 圖/蔡英文總統臉書


一個聲稱為敗選深自檢討的總統,親自上陣,指揮起菸捐、機車ABS、逛西門町這等小事。
一個為敗選下台的行政院前院長,夸夸其言「台灣需要新憲法」,未引述任何實證數據就宣布,越來越多民眾認為「制憲」時機到了。是忘了「東奧正名」的公投結果了嗎?
勞動部長直播唱起「甲你攬牢牢」,網友說拜託饒了我們耳朵吧。科技部長抱著布玩偶在網路前賣萌。
交通部長忘了自己是競選連任失敗的魯蛇,只因運氣而進入內閣,馬上向打敗自己的現任者示威:「我是部長」。
還有兩個蹩腳演員鏡頭前表演吃飯的一幕。過去嫌隙甚深的二人,如今親熱地一搭一唱,還心心念念以後沒滷肉飯吃怎麼辦。一看,竟是府院二巨頭!
一個退休民眾打了官員一巴掌,馬上見檢察官出動,祭出「限制住居」哇,果然不愧北檢從馬英九辦到管中閔的霹靂績效過去占領公務機關的學生曾理直氣壯「公民不服從」,今天還有哪個公民敢再「不服從」,請試試看
十九世紀美國人巴納姆,以展覽奇珍異物為噱頭,漸漸開創出今之「馬戲團」的表演。他的傳記電影,台灣譯為《大娛樂家》;以後見之明,翻譯得真傳神啊。台灣觀眾看膩了八點檔連續劇,看膩了名嘴信口開河;現在改看總統吃小吃,閣揆「罵孩子給別人看」,部長獻歌喉,選舉魯蛇耀武揚威…。
這個「治國馬戲團」,果真是娛樂界的台灣之光啊








聯合報社論/失敗的政策,不可能靠緊箍咒扳回


2019-01-25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左)到高雄市府拜會高雄市長韓國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南下拜會高雄市長韓國瑜,表面上是尋求雙方的兩岸「戰略對話」,實則意在框限高雄拚經濟的鴻圖。韓國瑜不愧是孫悟空,他刁鑽攻堅又靈巧應對,且不失禮地揶揄陳明通,卻沒有讓對方把緊箍圈戴到自己頭上。蔡總統若覺得陳明通此行未達成任務,她可能得親自出馬看看有沒有用。
這次中央官員探訪地方首長,外界多半抱持「樂見其成」態度,因為溝通總比不溝通好。但換一個角度看,「陳韓會」也可以說是「多此一舉」。原因是,如果政府政策清晰、法律明確,韓國瑜自然必須遵守各項規範,沒有任意踰越的餘地而今,蔡總統必須派高層官員去向韓國瑜說項,正是因為政府修整中的兩岸路線晦暗,甚至有臨時私設的禁區,因此格外需要韓國瑜配合尤其,陳明通既要「戰略對話」,卻又避談九二共識,難謂誠懇溝通的態度
中共日前發表了不受台灣人民歡迎的「習五點」後,蔡英文強硬表態回應,一時之間竟使她低迷的民調回升到三成多,也讓蔡政府錯以為民心又向民進黨回歸。如果作這樣的解讀,那就陷入了一廂情願的迷思。事實上,三成多的民調支持度,充其量只是反映民進黨原有的基本盤。進一步看,同一時間的另一民調,支持蔡英文民國109年(二○二○)選總統的比率僅九.六%,在多人之中排名第四。換言之,蔡總統以為靠著對中國大陸強硬,就能贏回民心,是大錯特錯的想法。
九合一選舉崩盤剛剛滿兩個月,蔡政府若以為黨政改組既畢,民進黨即已完全止血,可能太天真。尤其荒謬的是,拿著「反中」的貼布,當成自己「回春」的面膜來貼,未免太魔幻,社會大眾又不是傻瓜。選民當然沒忘記,去年選舉的重要主軸之一,就是要「拚經濟」,這也是韓流掀翻高雄綠營鐵票區並席捲全台的主要原因。才短短兩個月,小英政府不僅把民眾「拚經濟,要生活」的期待忘得一乾二淨,更開始對全民誦念兩岸緊箍咒,要高雄節制開放兩岸人流物流的念頭。試問,這種「只有封條、沒有出口」的兩岸關係,人民如何接受
在會見陳明通前夕,韓國瑜曾接受日本媒體訪問,並就兩岸政策質問蔡總統:「不敢獨立,又不接受九二共識,到底台灣兩千三百萬人要去哪裡?」這是一個直指核心的問題。蔡總統為兩岸關係開出來的決策藥方,一直在告訴人民這個藥材不能用、那個藥材有害云云,她卻始終無法指出該用什麼東西才能治好傷病。這和她在內政上的許多施政作風其實如出一轍,包括在司法改革、轉型正義、性平同婚,乃至勞工權益等議題上,她都喜歡大彈高調,最後卻都因眼高手低而難以收場
兩岸的對弈,局勢有起有落,棋手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什麼時候要趨吉避凶,什麼時候要迂迴而行。以民進黨的政治習性,製造衝突和緊張一向是它的強項,傾聽與和解則是它一直的弱點,這就形成它扮演在野黨比扮演執政黨稱職的特質然而,當它執政時,人民往往要飽受苦厄及不安,難有寧日。陳水扁執政時,人民感受如此;現在換蔡英文執政,依然如是。
我們要提醒的是:一項失敗的政策,不可能因為手段愈發凶狠和緊縮而扳回一城;尤其,當這個緊箍咒會使人民共同受罪的時候。去年中,蔡英文因為不滿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宣告柯綠分手;其結果,是民進黨在台北市的慘敗。現在,蔡英文擔心韓國瑜的兩岸人流物流想法衝破其兩岸戰略設計,所以千方百計要設法框限,但顯然擋不住高雄人想要「發大財」的雄心。更別忘了,剛下台的賴清德已在她背後發難,和獨派聯手聲言要制定新憲法。試問,蔡英文還有多少餘裕玩弄兩岸政策?

【重磅快評】韓國瑜網紅秘訣「唯真不破」 說給誰聽?

◆  【重磅快評】拉韓國瑜共築牆?川普腦子感染陳明通
◆  【即時短評】徐文志投「敵營」 嘉義市的2020很錯亂?
◆  【重磅快評】韓國瑜網紅秘訣「唯真不破」 說給誰聽?
◆  【重磅快評】制憲? 憲政亂源共犯賴清德令人歎為觀止

◆  【即時短評】以國安之名 蔡政府終究選了邊?
◆  【即時短評】修憲只說不做 賴清德在吃蔡英文豆腐?
◆  【重磅快評】陳明通韓國瑜蔡英文 大家一起曬曬身分證
◆  【重磅快評】呼巴掌vs.偷情 檢察官的標準差很大
◆  【重磅快評】蔣介石定位已獲社會共識? 一巴掌打出真相
◆  【重磅快評】卡了風電 王惠美轉頭挨環評狠狠一巴掌
◆  【即時短評】尊重不同意見 慎防情緒之火
◆  【重磅快評】打臉鄭麗君不對 鞋砸馬英九就「剛好」?
◆  【重磅快評】陳明通的假議題和真恐懼
◆  【重磅快評】韓國瑜突襲不夜襲 都是為了柯文哲?
◆  【即時短評】嗆習大這一招半式 能助蔡英文撐過2020?
◆  【即時短評】狠砍新聞自由 也別妄想司法威望能提高
◆  【即時短評】山手線「龍燕」過招 不如理性面對審查
◆  【重磅快評】蔡明耀會不會是進階版的口譯哥?
◆  【即時短評】卸下明星政治 時代力量面臨轉型挑戰
◆  【重磅快評】拚網紅接地氣? 一句話讓蘇貞昌立馬破功









【重磅快評】韓國瑜網紅秘訣「唯真不破」 說給誰聽?


2019-01-25 11:39 聯合報  主筆室
高雄市長韓國瑜網路聲量居高下下,日前還化身「韓大廚」直播做年菜。圖/截取自韓國瑜臉書

這陣子民眾被政壇人物爭開直播肯定搞壞了胃口,看到這些政壇老面孔或民眾叫不出名字的閣員在鏡頭前賣萌、唱歌,網友多半不賞臉。這波選後興起的政壇網紅熱,都是因「韓流」而起東施效顰下的產品,但選後唯一還能維持高網路聲量,大概也只有韓國瑜,連堪稱政壇網紅始祖的柯文哲都坦承網路聲量不如韓。
有PTT網友便笑稱「韓國瑜歸隱山林的十幾年,應該有撿到什麼武功秘笈之類的,」韓國瑜昨天只用「政治語言唯真不破」八字箴言回應唯真不破」這四個字也說明了為什麼其他政治人物無法像韓國瑜一樣,在網路上人氣不墜,因為都太「假」了
在與王世堅在議會答詢暴紅之前,韓國瑜對多數人是陌生的,其他人則是長年在政壇打滾的老面孔。例如選後轉型為暖男邁邁的陳其邁,很多人卻對他七年前在立法院質詢當時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說出「挖恁爸爸」印象更深刻。選舉期間在臉書上也發過撩妹文的蘇貞昌,他對攔路陳情的反深澳電廠瑞芳自救會會長陳志強怒目拍肩打肚的畫面,更叫人難忘
他們都是久居廟堂的政治人物,要靠網路直播或發文形塑出與過往截然不同的形象,固然有人埋單,但也更多人不以為然。更遑論其他閣員,既沒知名度又沒個人特色,重點是,他們都忽略了,政策本身才是「產品」,而不是閣員在鏡頭前把自己當商品推銷
而被譏為「已經落伍」的柯文哲近日受訪時屢提及過往他與韓在北市府共事的往事。包括指「某潮流」搶了菜攤丟了江山,更爆料韓曾在北市府上班三天,卻因為有人說「你這樣這樣交朋友,我們怎麼信任你」,韓為了不讓長官為難,決定離開,柯也為民進黨欺負韓太過份而大表不平。
但外界更多的質疑是,當時身為韓上司的柯文哲,除了跟太太到雲林登門拜訪韓外,又為韓頂住了什麼壓力難道不是當時柯還巴望著「白綠合作」、不敢開罪民進黨,旁觀綠營狼群撕咬韓,並屈服於民進黨的壓力之下,讓韓黯然離開北農與市政府
且為什麼柯文哲不在選前爲韓國瑜抱屈,現在才跳出來?ㄧ直被認為有志於民國109年(2020)的他,還不是看準韓流當道,想趁機討人情、蹭熱度,好趁機吸收藍營選票,這種「算計」不也是一種假嗎?看盡人情冷暖的韓國瑜必定也是點滴在心韓國瑜這句「唯真不破」,除了說給那些以為換上新面具選民會忘了真面目的政客聽,網路聲量消風的柯文哲也該認真聽聽吧








【重磅快評】拉韓國瑜共築牆?川普腦子感染陳明通


2019-01-25 12:57 聯合報  主筆室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23日(左)拜會高雄市長韓國瑜,陳拉著韓手大談「築牆」戰略。記者黃仲裕/攝影

現在的世界,有一幫子人在拆牆,而另一大票人卻在築牆。全球化走到今天,還有人拚命築牆,不禁令人長嘆。
美國的川普就是築牆的代表人物,他在競選時最有力而典型的主張,就是沿著美墨邊境築一道高牆,而現在他與民主黨占多數的眾議院,為了這一道牆的預算僵持不下,政府關閉至今。
美國以前是拆牆的先鋒所謂「冷戰,正是沿著東歐與東亞兩道邊界形成了迤邐萬里的鐵幕,而其最最著名的象徵,就是在柏林這個城市裡築起的劃分東西的「柏林圍牆」,民國78年(1989年)它被一夕推倒,開啟了拆牆時代,跟著蘇聯瓦解、東歐劇變,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曾捐棄成見進行和談,一度達成了協議。
美國在這一波又一波的民主拆牆行動中,扮演了無與倫比的角色。雷根兩年前就在柏林的布蘭登堡門演說,向蘇聯的總書記戈巴契夫喊話:「戈巴契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戈巴契夫先生,推倒這堵牆!」
推倒這堵牆的英文是Tear down this Wall。其實就是「拆掉這個牆」。當年篤志於拆牆的美國,何等豪氣?
台灣也是冷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鐵幕就在台海彼端,但海峽這頭的中華民國曾經堅信,它所持的精神信念將會無遠弗屆地傳播到對岸的內陸。
現在,美國帶頭在築牆,川普的腦袋變成了:Build up this Wall!不只是美墨那一堵有形的牆,美國與它的西方聯盟,以及它的東亞夥伴,都在防堵一家科技公司叫做「華為」,加拿大逮捕了華為的公主孟晚舟,各國紛紛以安全為由宣告撤除與華為的合作,台灣不落人後,昨天由行政院宣布全面性禁用大陸資通訊製品。
西方與民主陣營的信心可謂突然從過去的巨人,萎縮成了侏儒,他們擔憂民主將會夭折,他們信仰的美好國度將會在地球消失,因此必須重新築起一道牆,將惡魔摒於門外。將中國以及其盟友,攔在一個眼不見為淨的邊陲。
美國弔詭地成了中國的模仿者,中國除了秦、漢以迄於明的長城,如今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它摒蔽一切的網路長城,美國好似忽然發現,築牆確是一個絕妙的策略,而回到「冷戰」,更是一個好點子。
歷史多麼反諷,中國的科技產品成了眾人圍堵的對象,但理由卻是它可能植有吾人看不見的後門,可以窺探與蒐集情報它形同肯認了,中國的科技達到了美國無法勘破與超越的層次
不幸的是,川普的腦子竟感染了蔡英文以及陳明通,決定跟著在海峽此端築牆,以全力圍堵「中國」,陳明通去跟韓國瑜說項,要他一起擋住對岸。但韓國瑜要「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意思就是拆牆這無非就是一場築牆與拆牆的對話,陳明通說的是「築牆」的戰略,韓國瑜回的卻是「拆牆」帶來的市場
民國109年(2020年)大選,就將是陳、韓對話所揭示出來的,一場「築牆」與「拆牆」的競賽,台灣的選民如何對這道歷史的習題作答,十分引人入勝










【重磅快評】制憲? 憲政亂源共犯賴清德令人歎為觀止


2019-01-25 09:08 聯合報  主筆室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23日出席台灣制憲基金會開幕儀式致詞時表示,「現在時機已經到了」,愈來愈多台灣民眾,認為台灣需要一部新憲法。記者黃義書/攝影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出席獨派大老辜寬敏成立的「台灣制憲基金會」開幕,表示台灣應該一部新憲法,並建議應該釐清憲政體制。這是他繼行政院卸任談話,再次對憲政議題發表看法。而且比上一次更進一步,賴清德主張的是「制定台灣新憲法」
當然,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可以提出自己對憲改的主張。賴清德對現行憲法,顯然有很多意見。不過觀諸賴清德的從政史,他的第一個公職身分,就是在民國85年(1996年)代表民進黨,當選國民大會代表,並在次年參與了第四次修憲。
而第四次修憲,可說是將原憲法「內閣制精神」毀棄得最嚴重的一次。這一次修憲,也是民進黨與當時由李登輝主政下的國民黨共同分贓的結果,各項主張得以過關,都得力於民進黨的背書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取消了立法院對行政院長的人事同意權,讓政治權力朝總統大幅傾斜而後許多憲政施行上的問題,也根源於這次修憲
當時身為民進黨國大黨團成員的賴清德,有對建立權責分明的政治體制,或者釐清總統制、內閣制、雙首長制做出什麼積極建議,或者堅持「制憲」嗎?答案是沒有如果說憲法增修條文是憲政亂源,那麼賴清德當然是共犯之一
尤有甚者,當時曾有民進黨籍的國大代表,提出對李登輝留任連戰續任行政院長的譴責案,此案之所以功敗垂成,正是賴清德進場幫國民黨湊足開會人數,讓國民黨得以順利否決之故。當時賴清德還義正詞嚴的說,他這麼做,是為了「防止對修憲造成衝擊」。所以,他不只是默默的支持黨意而已,而是積極的促成者
當然,賴清德如今卻用「時空環境改變」為自己辯解,但當年修憲方案一出,學界就傳出不少批評聲音,甚至民進黨內部自己都說是「一套西裝換四條內褲」。走上這條「憲政體制不明」的道路,賴清德曾經推了一把,如用卻用改革者的身分重新出發,只能說讓人歎為觀止









【即時短評】徐文志投「敵營」 嘉義市的2020很錯亂?


2019-01-25 12:11 聯合報  記者王慧瑛╱即時報導
國民黨市長黃敏惠(左二)打敗尋求連任的涂醒哲(右一),為藍營光復版圖,黃有意找綠營人士徐文志當副手,這一道「藍綠牽手」的政治實驗習題,雙方政黨態度引人關注。本報資料照
去年九合一選舉,當時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多次到嘉義市為拚連任的市長涂醒哲等人黨籍候選人助選。本報資料照
「對小英總統覺得抱歉,這也是我裹足不前的原因。」徐文志不諱言自己是民進黨籍,他說,入黨出發點是力挺小英總統的理念,黨齡2年,他不會主動退黨,若黨要處分,會坦然接受。記者王慧瑛/攝影
徐文志(右四)是建築師,曾任嘉義市小英之友會理事長,徐說,自己不是「跳船」的人,政治上還是挺小英總統(前排中),但為嘉義市、為公眾服務不分藍綠。 圖/徐文志提供

嘉義市面積不大,政情卻複雜詭譎,去年底嘉義市長選戰,呈現藍、綠、無黨「三方爭霸」態勢,彈丸之地成了一級戰區。選後發展一樣精彩,國民黨市長黃敏惠殺出重圍奪下政權,有意找綠營人士當副手,這一道「藍綠牽手」的政治實驗習題,雙方政黨態度引人關注,必須用上等的政治智慧面對,處理不好的一方肯定會受內傷。
熟悉地方政治生態的人都知道,徐文志會加入民進黨與立委陳明文關係很大,在徐加入民進黨之前,徐其實就與黃交好,也是她的支持者,在涂醒哲擔任市長任內,徐並未受到重用,徐一度在街頭豎立個人大型看板,被解讀是有意在初選階段挑戰涂,徐、涂雙方關係不洽,人眾皆知。現在徐在地方關係上回歸黃的圈子,一般都不感意外。
真正的問題是,徐在小英之友會成立階段,跟小英總統建立了關係,成為第一任理事長,因此徐文志自我表述的政治態度是支持小英,不在乎民進黨是不是對他有所處分,算是對蔡英文有了交代。
但這個姿態將會在支持蔡英文的民進黨和嘉義市小英之友會之間產生微妙的對待差異,也會在國民黨是否支持黃敏惠任用徐文志擔任副手多了一層考量,如果民國109年(2020年)還是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屆時市長支持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副市長支持民進黨候選人,雙方面的支持者會不會感到錯亂?
有一部分綠營人士比較在意的是,去年嘉義市長選戰時,徐文志的支持對象是誰如果他支持的是黃而不是涂,綠營對待徐出任黃的副手的政治解讀自又不同,徐加入黃市府的問題和後續發展,恐怕不會像當事人和相關政壇人士所說的那麼單純。
種種問題交疊在一起,未來藍綠雙方會不會從政黨黨紀層面考量徐文志出任黃敏惠副手的問題,將是對雙方政治智慧的挑戰

聯合筆記/人口焦慮 剩女孤男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367/web/

◆  市長跳出來 在地創意帶起來
◆  小國倒楣的代理人戰爭
◆  聯合筆記/人口焦慮 剩女孤男
◆  漫畫/關起大門
◆  國安大帽又來了
◆  築起高牆 把民意擋門外
◆  高官們 你們聽到了沒?
◆  打人就是不對?
◆  暴力 不只打耳光一種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人口焦慮 剩女孤男


2019-01-24 23:52 聯合報  李春
陸媒報導,剛步入大學校園的第一批中國大陸「○○後」世代,等他們迎來適婚年齡,將遭遇一個挑戰:性別比例失衡。 (新華社資料照片)

中國最新動向,是官府直面危機,人人都在數「黑天鵝」、「灰犀牛」,但漏了個人的危機。人的問題,積鬱甚久,已成人口焦慮症,但焦急的只是「人口紅利」消失,憂慮的多是人減房多地產泡沫崩盤。然而那都未成燃眉之急,真正該急的是城中剩女、鄉間孤男
中國人口問題,肇因於荒腔走板的計畫生育政策,以及戶籍之類畸形制度的不變,釀成了今天人口老化、勞力頓減、不婚不生,以至像廣州那樣有點傲骨的城市,也學西部城市修訂政策「搶人」。而醫療、社會保障體係改革不力下,整個社會都犯了「人口焦慮症」。
但焦慮還不是危機,真能算上危機的,是官府避談、學界忽視的新問題,即城中剩女成軍,鄉間孤男大增
本周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重要數據,官府重視的是經濟數據「穩」住了,但真應哇哇大叫的是去年人口出生率數十年最低,更應大叫的是另一組人口數字,即截至去年末,全國男性人口為逾七.一億人,而女性人口則約六.八億人這一組數字顯示的,是男女性別比大失調
性別比失調,有人認為是老毛病,因為中國人重男輕女,加上政府管控生育,不失調才是怪事。但社會學家研究,這最新數字,結合的是社會現狀。男女性別比失調,首先就是現在性別比失調,是積累三十年高位出現的適齡青年性別失調,而這代人正值嫁娶之齡。
其二,現在的性別比失調,被稱為階層性別失調,也就是說高學歷、高收入階層後代,因觀念正確,性別比稍見正常甚至女性偏多,而低收入、低學歷階層性別比失調相當嚴重。
其三,由於中國特殊的社會現狀,現在的性別比失調還出現城鄉差別,鄉下性別失調更為嚴重。又因為性別比失調,主要開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計畫生育政策到達失範狀態,積累到今天, 中國城市中出現大批不婚難婚的「剩女」,而失調出來的三千萬「孤男」主要在鄉間
性別比失調,本就會釀成社會問題,而以百萬千萬計的城中「剩女」和大話三千萬的鄉下「孤男」,在城鄉差距、階級差別的不可調和下,就可能釀成社會危機。說輕了,是城市發展可能出現畸形,鄉間相應犯罪會急速上升;說重了,是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薛承泰/18萬嬰兒的危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18萬嬰兒的危機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兩岸篇)
◆  方祖涵/被秤斤賣的隱私權
◆  趙春山/國民黨何必為九二共識畫蛇添足
◆  蘇蘅/老狗瘋學新把戲 網紅劇熱映

◆  黃介正/朝野都要正視對美工作
◆  王正方/台灣會自動解體嗎?
◆  洪蘭/失禮不能當作率真
◆  盛治仁/發揮正能量 讓選舉變良性競爭
◆  葉銀華/分析上市櫃公司 不可忽視的重點
◆  林中斌/川普逆勢頓增 剋星華倫入場
◆  嚴震生/See you later translator

◆  王健壯/辣台妹在路上撿到一把槍
◆  盛治仁/在工作中找到熱情
◆  沈呂巡/美國慢半拍,口譯哥作啥?
◆  馬凱/何不試一下完美的消費券?
◆  趙春山/當那道紙門被戳穿的時候
◆  薛承泰/管爺策馬入椰林或叢林?

◆  謝哲青/失去的信任,要怎麼找回來?
◆  梁啟源/離岸風電躉購價格可以這麼訂
◆  方祖涵/球場開創的城市新局
◆  黃介正/人民善意為兩岸關係之本
◆  范疇/美中文明對撞下的台灣角色
◆  劉維公/年度設計公司得獎者:谷歌










薛承泰/18萬嬰兒的危機


2019-01-24 23:30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行政院去年八月推出托育新制,但新生兒人數依舊慘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年半前,筆者呼籲「前瞻計畫」納入鼓勵生育措施,雖然政府最後挹注了廿億,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嬰兒總數仍只有十九點四萬。去年中,賴前院長感受到少子化危機,推出「準公共化」托育政策;筆者觀察到結婚對數持續下降,即預測一八年最多十八點四萬嬰兒。果然,近日內政部公布去年只有十八點二萬。
總之,這幾年政府在人口政策上交了白卷!不僅如此,家暴兒虐現象還層出不窮,台灣怎麼了?
政府偏好以日本為師,不妨看一下這個人口最高齡國的情況。日本目前近三成人是六十五歲以上,長壽當然是主因,長期處於低生育率,年輕人口減少了,更是促使人口結構失衡的推手。早在民國60年(一九七○年)代,生育率就已低於二.一人的人口替代水準,由於情況並不比歐洲國家差,當時政府沒特別注意生育政策。直到民國78年(一九八九年)跌至一.五七人的歷史新低,才引發震撼,開始推出一系列政策,例如民國83年(一九九四)的天使計畫、民國88年(一九九九)的新天使計畫,以及近年來安倍的「總一億人口計畫」。
台灣自民國40年(一九五○年)代以來生育率均高過日本,到民國90年(二○○○年)仍有一.六八人,日本才一.三六人。可是從那時開始,下降特別快,近五年日本維持在一.四人以上,台灣只能力守一.一人。日本於民國94年(二○○五年)人口開始負成長,民國105年(一六年)以來生育量均低於百萬,再度引發全國恐慌,照顧家庭挽救生育成為安倍政策重中之重
日本人口目前約為台灣的五倍,即使老人人口占比是台灣的兩倍,生育量仍超過台灣五倍,可見台灣少子化有多嚴重!然而,仍有許多人囿於台灣人口密度高,認為應讓人口減少以舒緩土地與能源壓力;忽略台灣人口即將進入負成長,當前要搶救的是,人口結構的失衡
西方國家定義「超低生育率」為一.三人,台灣在民國92年(二○○三年)即落入此門檻,民國99年(一○)虎年還曾跌到○.九人及十六點七萬生育量的新低。當時馬政府處於金融海嘯中,仍推出一些鼓勵婚育措施,在民國100年至105年(二○一一至一六年)間讓生育率回升到平均一.二人,生育量平均達廿一萬人。
近三年政府說經濟轉好了,生育率卻只有一.一人,如再無作為,今年新生兒會掉到十八萬以下!幸好近年都有超收稅金,這五千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金融海嘯後景氣回溫全民努力的結果。政府只需拿出一部分紅利,說不定就可以挽救危機!
然而,政府須對症下藥,除了減輕養育子女負擔,鼓勵適時婚育乃不可或缺;此外,在現行制度下,針對第二胎加碼發放兒童津貼,應最具短期效果!若每年每位加碼六萬元,持續到五歲,幾年下來,說不定可以扭轉危機。有過去馬政府經驗,具有魄力與執行力的蘇內閣,應能做到每年廿萬嬰兒的水準吧!
其實這些年來大家都感受到少子化對各級學校的衝擊了,另一方面,台灣每年將增加廿萬以上老人以及四萬以上長照對象…政策不論是托育或教育,社福或保險,不就是以人口為依憑嗎
生育量已經夠低了,家暴兒虐事件還暴增台灣沒有公共空間的「恐攻」,危機卻藏在私密的家庭中政府不要以為光是增加社工人力,並加強宣導即可防治奏效,應該先去了解年輕父母的經濟負擔是否因通膨而加重?居住空間是否逐步惡化?家庭觀念是否持續瓦解?親職責任是否須積極重建?而政策是否是推手呢?

名家觀點/壽險降匯率風險 人助也要自助

名家觀點/壽險降匯率風險 人助也要自助


2019-01-25 02:31 經濟日報  彭金隆(作者是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壽險業巨額的海外投資,近來因為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劇烈變動與避險成本大增,外界對壽險業匯率風險的關切度大增。但這些匯率波動,本質上究竟是屬於會立即影響財務安全的風險?或只是損益數字波動的「財報風險」? 如果是前者,為經營安全考量,必須進行風險的實質移轉。如果是後者,因為不會立即實質影響財務強度,則採用會計手段(提存準備)處理即可,現行採用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制度即是。
兩種方法都可以降低財報損益數字的波動幅度,但採用準備提存的好處是不會有實質資產(避險成本)的流出,缺點是沒有真正移轉風險,如果周期波動假設失靈,外幣長期走貶就有麻煩若採實質匯率避險,避險支出導致資產會持續的永久性流出;特別是匯率屬於區間周期性波動時,花費巨額成本避險的效果,可能跟不花成本的準備方式相同,雖然避掉了財報數字的波動風險,但長期使資產大量減少,反而有削弱公司財務強度的疑慮。
主張以準備金方式規避財報風險的理由,一是經驗法則,二是考慮壽險業經營特性。因為根據均值回歸(Mean Reversion)理論,即使不實質避險,匯率雖有上下但長期間會回落在一定區間;加上壽險業海外投資以長期持有居絕大多數,法律上沒有被保戶立即兌領的壓力與必要性,僅為壓低匯率造成財報損益短期波動,代價卻是支出巨額避險成本,既無必要也不合理。但主張應實質避險的觀點,認為採用平穩準備沒有實質避險,只是盈餘管理調節,均值回歸理論也並不可靠,而且嚴重違反國際會計準則的精神等。
現行這套以投資人觀點為主的會計評價原則,讓壽險業損益數字有高度的波動性,不但無法呈現壽險業長期清償能力,也容易引起保戶的誤解與恐慌。壽險明明是長期經營的運作模式,卻必須採市價概念的公允價值評價此外,資產與負債評價基礎不一致,加上我國壽險業特有的高海外投資比率等,種種原因都讓壽險業財報上顯現的損益數字,無法真實反映壽險業的經營實況與長期清償能力。
熟悉壽險業的人都清楚,現行帳面損益並不代表真正的損益,因為其中涉及許多未實現損益的認列以及專業估計項目的判斷,這損益數字也許對投資人有些意義,但對於注重長期償債能力的保戶,卻容易被劇烈波動損益所誤導,而保險公司花這麼多避險成本,常常僅是在規避財報上的風險而已過去壽險業者一年花費少則數百億多則二千多億的支出去平穩財務數字,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匯率波動具有周期性的特性,大量避險導致長期的資產流失,將更不利於財務的安全,但以上並不是說壽險業可以不避險,因為誰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只是提醒應在會計原則與實務特性間取得一個平衡。
日前金管會已經同意業者增加外匯價格變動準備的提撥與抵充上限,這雖然不是最佳解,但算是現階段調和會計準則與經營特性較可行的方法,不過幅度與彈性應可以再放大。至於該不該動用其它的特別準備項目抵充匯率波動,若當時提撥的特定目的已經消失也許可以討論,否則當時提列都有特定目的,對此確實必須審慎。產業面對這樣的經營困境,除了尋求政策協助外,壽險業更應自助人助,如何儘快調整商品與資金投資結構,更是當務之急。

彭金隆

現為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保險科技實驗室執行長,研究專長為銀行保險、金融控股公司、保險監理法規與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