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Fed鮑威爾風險管理策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0931/web/

.聯合報社論/功德vs.公共:托育政策何以引發民怨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以張景森為縮影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Fed鮑威爾風險管理策略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Fed鮑威爾風險管理策略


2018-08-31 01:4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甫落幕的全球央行年會,在歐洲央行與日本銀行總裁缺席的情況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成為唯一的明星,並以「變動經濟中的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 in a Changing Economy)為題發表演說這場演講重要的意義是,鮑威爾藉此揭示其身為全球央行龍頭的貨幣政策哲學,更點出現階段影響政策動向的重要指標就是「通膨預期
首先,鮑威爾刻意地將貨幣政策哲學與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的作風類比,並直言當前如同15年前「大穩定時期」(Great Moderation),葛林斯班引領與制定貨幣政策時,皆面臨「不確定性」的侵擾,使「管理不確定性」成為政策制定者最重要的工作,反映出鮑威爾的貨幣政策思維與葛林斯班相同,都將以「風險管理」為主
那麼,貨幣政策制定者眼中的「不確定性」是什麼?鮑威爾以「經濟走到哪,利率就升到哪」為精髓的泰勒法則做出解釋,亦即按理來說,當實際失業率低於自然失業率,且實際通膨率高於或等於通膨目標時,聯邦資金利率便應該高過「中性」利率水準
然而,目前美國失業率已低於聯準會所估計的「自然」失業率,通膨率也已接近政策目標,聯準會卻沒有加快升息速度的原因,主要是若要採取法則式的政策操作,聯準會就必須要能「正確的」估計自然失業率與潛在經濟成長率。但隨著美國經濟持續發生結構性改變,如實質薪資上漲緩慢、人口老化、生產力長年偏低等,使聯準會對這兩個變數的估計愈來愈沒把握。
鮑威爾更以1980年代初發生停滯性通膨的經驗為例說明,若聯準會過度執著於「估計」總是失準的經濟數據長期(longer term)收斂值,將容易釀災。因為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以模型回推得知,1960~2000年間美國自然失業率的估計,總是低於實際失業率。
近期的許多研究也同意,當時的聯準會過度樂觀看待自然失業率,讓貨幣政策長期保持寬鬆。即使1965年後通膨持續呈現不穩定狀態,通膨隱憂已開始浮現,貨幣寬鬆的基調依舊未變,最終釀出1980年代停滯性通膨的巨大災難。
所以,基於聯準會對自然失業率與潛在經濟成長率的判斷,存在估計上的不確定性,鮑威爾認為不應該過度重視一、兩個數據例如失業率水準,而是要重視更廣泛的指標,以判斷就業的健康程度同時,在認知到不確定性會影響貨幣政策時,決策者應保守地(conservatively)行動。就像不確定藥物的效力時,需以較小劑量開始服用的「小步慢走」策略。
但即使公開推崇葛林斯班的「風險管理」策略,鮑威爾卻也強調在某些特殊時候,謹慎的「小步慢走」可能帶來更大的風險。例如當利率已調至下限,聯準會必須在採取非傳統性貨幣政策,抑或僅把利率保持在低檔更長一段時間,作出艱難決定,且各界又對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產生信心危機之際,「盡一切努力」(do whatever it takes)地推動強力政策,可能會比起小步慢走好很多。相對來說,當通膨預期高於政策目標,升息卻始終太溫吞時,通膨就會失控由此可知,未來當聯準會判斷政策效果充滿不確定性時,貨幣政策操作以保守為主,但當通膨預期大幅上升或金融危機有失控的風險時,將切換到「盡一切努力」的模式
過去三任聯準會主席都有很鮮明的貨幣政策哲學,如葛林斯班之於「風險管理」、柏南克之於「量化寬鬆」、葉倫之於「前瞻指引」,鮑威爾則藉由今年全球央行年會為其貨幣政策哲學做出定位──改良版的風險管理策略此策略成功與否尚未可知,但至少市場可獲知鮑威爾時代下的聯準會,升息速度是否加速並非繫乎葉倫時代的工資、失業率等指標,而是更在乎「通膨預期」,也讓各界對鮑威爾不再僅有一個模糊的主席印象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以張景森為縮影


2018-08-31 01:1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積極為我國對泰開放免簽護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泰國簽證事件,看似回到原點,很快就落幕了。但吹縐一池春水之後,大事論政策方向,小事看官員人品,猶如在照妖鏡下現了形
有幾則民眾的反應很經典。一是有人投書,說「張景森算術不好」,指的是百億觀光收入說法。「算術不好」是諷刺之詞,張景森的問題是態度不好,拿百億糊弄人,擺明了高高在上信口開河。
還有網友發表「急尋邱議瑩」的意見,也是黑色幽默的隱喻。「邱議瑩」也只是個代名詞,象徵民進黨在野時的潑辣力量。像張景森當官的這種態度,如果換邱議瑩站在質詢台上,能饒得了他?可嘆一來「邱議瑩們」對行政權已變成幫腔角色,二來目前的反對黨完全發揮不出像樣的制衡力量。
正如「邱議瑩」只是一種象徵說法,「張景森」也不過是個縮影,映照出民進黨政府的政策品質和官員水準
張景森對內面向民眾趾高氣昂,對外面對新南向國家則毫無維護國格尊嚴之意看泰國辦事處駐台代表日前舉行記者會的囂張姿態,外交部本應召見訓斥才對。以雙方觀光人數的巨大落差,是誰在給誰錢賺?
卻只見當官的唯唯諾諾,既不檢討政策得失,平日不離口的「台灣尊嚴」忽然消失無蹤。反而是靠輿論的強烈反應,才讓泰簽事件轉了向。也可見,「尊嚴」二字據理力爭,是行得通的。
「張景森」只是個縮影。民眾若有鄰居、同事風格若此,感受如何?評價如何?虧他還是個官哪!







聯合報社論/功德vs.公共:托育政策何以引發民怨


2018-08-31 00:1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托育補助新制八月上路,但民眾未必用得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在八月倉促推動上路的「準公共化」托育政策,弄得民眾無所適從,也引發私立幼兒園業者反彈。私幼業者更向公平會檢舉,認為該政策造成「聯合壟斷」,導致對民辦幼兒教育機構的「不公平競爭」,要討個公道這場托育之亂起於溝通不足,成於官員一廂情願;政府想要以國家之力照顧幼兒,卻因民眾不領情而碰了一鼻子灰
表面上看,政府欲以國家力量引導幼兒托育,出於一片善意。實質上,行政院想藉此展現執政黨的「魄力」,卻不認真分析台灣托育市場的現狀,也未體貼思考家長和業者的需求。也因此,決策一出,立刻引起種種質疑;不僅私幼業者抗拒不前,願意和政府簽約的保母也不到兩成。
「準公共化」托育政策的錯誤第一步,始於閣揆賴清德「台南經驗」的不當擴張。賴清德當初在台南推動私幼公共化,全市三百多家私立幼兒園,最後僅九家參與,且多在偏鄉。如此失敗的經驗原本不足為訓,但賴清德卻自以為是,決定推而廣之成為全國性政策;更不傾聽幼教業者的疑慮及反對,未做好配套即急著上路。這種做法,和當初蔡總統強推「一例一休」引起反彈而被迫再度修法,如出一轍
政府把幼兒托育視為國家重要政策,值得肯定。但是,這和政府強力運用國家資源介入民間托育市場,是截然不同的事,賴清德卻將兩者混為一談。賴揆的「準公共化」托育政策,犯了三個嚴重的思維錯誤一是權力的傲慢:以為政府編列預算砸錢補貼,即可將所有托幼業者吸進政府納管的體系,結果卻大謬不然;二是手段與目的不對應:推動新制應旨在提升托育品質,從而提升年輕世代生育的渴望;但政府強推的政策卻可能導致托育品質下降,讓家長有更多不平;三是高估政府的能力:台灣幼教已是一個成熟、多元的分化市場,但賴內閣的想法卻要將「百家爭鳴」化為「大一統」的準公共化,這完全是不自量力。
簡言之,已是廿一世紀,卻要用「人民公社」的思維來建構一種「假公有」的托育,並強跨在眾多私幼機構上,成功的機率不大。政府該做的,是增加公托的數量,以解決基層或弱勢民眾的需要為旨,而非將民間保母、私幼全都納入轄下。試問,政府哪有三頭六臂管得了那麼多人與事?賴清德企圖打造「準公共」托育政策,無非是他心中懷著某種宏願,要做就要做大事;遺憾的是,他的方案卻無法對準社會的期待和需要。
回顧一下幾個例子,人們即可看出賴清德滿腦子充斥的「功德」思維。推動長照2.0時,賴揆對於照服員月薪偏低,要求他們當成「做功德」。日前在行政院親子日致詞時,他形容公務員是「上帝的選民」,應該追求幸福而不是「物質」。目前私幼教保員平均薪資為二萬四千元,新政策要求他們須調整為二萬九,三年後更調至三萬二,卻要求業者的收費必須下降。政府自以為在「做功德」,但所有現實責任卻要由照服員、公務員或私幼業者承擔;這種「責任在你,功勞在我」的邏輯,誰能心服?
一項好的政策,光憑立意良善是不夠的,重點在要找到有效手段。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值得一提:十八世紀英國為了開發澳大利亞,必須將囚犯運往當地充當勞工,但囚犯常因船上衛生惡劣及受虐而大量死於航行途中;英國政府指派官員和醫師隨船監督,也因官商勾結而效果不佳。最後英國政府採取了一招對策,把「啟程時」支付給承運船商的費用改為「到岸後」支付,囚工的境遇立刻大獲改善,死亡率也從卅%降到一%。
不能讓人心服的政策,不可能發揮良好成效。賴清德除了想著自己的「功德」,也要有聰明的制度設計,徒有「公共」之名是不夠的!

【重磅快評】綠燈已亮 盼台大持續風骨盡速喚回正義

.【重磅快評】綠燈已亮 盼台大持續風骨盡速喚回正義
.【即時短評】部長大人真機靈 風往哪吹槍往哪裡打!
.【重磅快評】捨身救女楊偉中 何不給他該有的敬意?

.【重磅快評】普亭推年改 俄羅斯四成男人要做到死
.【重磅快評】連央行也加入啦啦隊 蔡政府還有淨土嗎?
.【即時短評】補習班廣告到處寄 學校不適用個資法?
.【重磅快評】張景森膨風 賺百億賠上國家尊嚴划算嗎
.【重磅快評】賴神別丟臉了:雙語國家不是這樣叫的!
.【重磅快評】玩過滯洪池 治水新砸錢計畫正伺機端出
.【重磅快評】當泰國消費我國的新南向
.【重磅快評】馬侃非完人也會犯錯 但是永遠去做對的事
.【即時短評】壞壞壞連三壞 蔡政府面對水災投不出好球
.【即時短評】災後獵巫文化 是藍綠的歷史共業
.【地方短評】區長加班費領好領滿 合法但不合情理
.【重磅快評】指派陳菊坐鎮 賴神有什麼委屈?
.【即時短評】為勝選妥協統派言論 時力藍綠政客化?
.【重磅快評】大官皮毛的治水認知只會讓災情更糟糕
.【重磅快評】泡戰之餘 可見過「日本經濟部」發文?







【重磅快評】綠燈已亮 盼台大持續風骨盡速喚回正義


2018-08-31 18:09 聯合報  主筆室
台大校園。圖/本報資料照


台大校長爭議未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天駁回台大國發所王姓學生所提「先讓管中閔就任」的「定暫時狀態處分」聲請,看似挺管派受挫,殊不知法院明確指出教育部不讓管中閔就任台大校長就是行政處分,已然直接打臉教育部
管案至此再也明白不過,台大能否盡速有校長,關鍵除了台大校方能否持續堅持風骨進行相關訴願與行政訴訟跟教育部周旋到底,亦不能排除並行這條法院已然對台大校方「亮綠燈」的快速道路以求盡速喚回正義;公法學者出身的教育部長葉俊榮,更得好好省思自己的法律見解是否有問題,再硬拗下去只怕將會接連遭逢被法院打臉窘境
檢視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的裁定,是以台大學生「非適格的聲請主體」為由駁回其聲請但值得讓人擊掌的是,法院其實已實質介入處理管案的爭點,明確指出教育部對公立大學校長所作的最終「聘任」或「不聘任」之措施具外部性,已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力,就是行政處分
這就得回到教育部歷三任部長堅持拔管的法律主張基礎來看教育部始終堅持不聘任管中閔是對下屬單位台大的內部指示、不是行政處分,台大唯有聽命接受一途如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不僅認定不聘任管中閔是行政處分,亦明示台大不是教育部的下屬單位,等於整個拔掉教育部的主張根基,更是回歸保障大學自主的合法合憲決定
至於法院認為學生不是適格的聲請主體,從行政法的角度自可理解,卻也不要忘了法院作此決定同時,也等於宣告作為行政處分相對人的台大可以聲請。情勢再明白不過,台大學生假處分聲請雖遭駁回,但如果是台大校方提,不僅適格,勝訴機率也非常高。
台大校長遴選案爭議迄今,台大已多次展現風骨,聲明遵行臨時校務會議決議,對教育部未能依大學法規定聘任新校長,表達遺憾與強烈異議,並委請律師提出訴願以釐清法律爭議。只是相關程序恐耗時經年累月,縱使勝訴只怕也已過了任期。法諺「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面對台北行政法院已「亮綠燈」的這條通往正義的快速道路,身為台灣各大學龍頭的台大又有何理由裹足






【即時短評】部長大人真機靈 風往哪吹槍往哪裡打!


2018-08-31 16:57 聯合報  記者何祥裕╱即時報導
過去法務部曾在一天內,執行6名死刑犯槍決,所方人員與殯葬業者台北看守所刑場旁等待移送死者。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林澔一/攝影



下午傳出法務部已經執行死刑犯李宏基槍決,是小英政府上台後的第一次死刑執行,距離上次槍決鄭捷已經超過兩年,挑在這時候執行,消息壓到下午才曝光,是何用意無法得知,但轉移焦點的意味濃厚,且李爭議性低、知名度低,廢死團體大概也不太會叫,打掉一個挽回淹水失去的民意,就像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目前在羈押中的死刑定讞犯還有40多人,論罪行比李宏基嚴重者眾,例如劉華崑的台南新化母子命案,他闖入被害人住處刼財,勒頸掩鼻將母親窒息而死後再吊死其6歲兒子;王鴻偉追女遭拒而由愛生恨,在其上學途中以車撞倒後,持刀砍殺176刀致死,脖子幾遭砍斷;郭旗山與村長結怨,縱火燒死村長妻子及兩名孫子,在法庭上還嗆村長沒燒死你,心好恨。
另外包括陸正撕票案、基隆卡拉OK5死8傷縱火案等等,比李宏基殺妻後與女兒燒炭的罪行更為重大,為何不一次打完或多打幾個,只先挑一個知名度低的死囚執行,法務部必須對外說明,簽署死刑執行的對象,挑選標準為何是依時間序、死傷人數、還是知名度等,不說明清楚,難息社會大眾疑惑
日前南部淹水多日,連帶影響到民進黨南部鐵票區的選情,再加上近年政府拿不出民眾有感的政績,因此合理懷疑,根據民調,民眾支持執行死刑的比率相當高,執行死刑確實能提高民眾對政府的好感度,在年底九合一大選逼近,民進黨執政縣市又因為淹水支持率狂掉,此時執行死刑也毫不意外。
建議小英政府,要拉支持度,最好先從重大死刑犯開始下手,而且一次起碼多打幾個,才會收到效果;如果把死刑犯當提款機,不想惹惱廢死團體,又想討好民眾,一個月打一個,只會讓人看破手腳,為了選舉,連執行死刑都能做為籌碼,這樣的法務部乾脆改為提款部好了

相關閱讀
‧. 蔡政府首例 李宏基狠殺妻女遭槍決
‧. 揭密!死刑犯完成6件事 就可以安心上路







【重磅快評】捨身救女楊偉中 何不給他該有的敬意?


2018-08-31 13:10 聯合報  主筆室
楊偉中、陳以真夫婦結婚12年,育有一女,一家三口關係緊密。摘自楊偉中臉書



楊偉中走了,在風光旖旎的南太平洋小島上,為了救自己的女兒,犧牲了自己。做為這樣的父親,楊偉中應該贏得掌聲!
此時此刻,失去了父親與丈夫的生者,其悲慟是外人難以想像的,她們必須強忍著悲痛,為遺體安排艙位,將原本美好假期的飛行,變成了一趟安魂的返鄉,其間的反差而形成的對照,不曾身在其中的人,如何能夠揣摩?
可惜,由於台灣深層的政治對立,在網路上卻出現了大量嘲諷的聲音,以作惡者勢遭天譴的高亢正義,去詮釋一場人生不測的風雲,將生命的悲劇註解成藍綠的一次勝敗,他們竟全然不顧,那至愛他的遺孀與幼女,恐仍在撫屍而泣,難道這就是台灣的風景?
藍綠之間的對峙,未必真有絕對的對錯,對於歷史的癥結與糾葛,不同的視角決定了不同的見解,有人偏愛擺脫原鄉的追求,有人認定復歸祖國是無可推諉的誥命,從不同的位置出發,其走到的終點亦就不盡相同。就連同一陣營裡,亦經常吵吵嚷嚷,甚至爭得面紅耳赤,老死不相往來,不同陣營之間南轅北轍,彷彿不共戴天,就更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不論其是非曲直,畢竟在親情倫理上,每一個人都可以回復為一個真實而純摯的人,不論一個人的政治理念曾經如何的偏執驕狂或是閃爍不定,他都可以是一個愛家、愛女的父親或母親,有什麼血海深仇,可以連這麼一點最後的倫常的空間,都拋棄不顧了呢?
這麼一個最低的要求與準繩,應該在這個社會上建立起來,否則這將是一個何其恐怖的社會?譬如,余光中作為一個詩人,其風格與深度,都可以為後人敬仰與摹範,卻僅僅因為執政的政府不同意他的政治立場,連一紙褒揚令都不願頒布;又譬如,繆德生抗爭身亡,卻被揶揄800-1=799;如此仇恨的社會,活在其中,難道不會惴惴不安?
楊偉中受國民黨栽培,最後在黨落難的時刻,卻投奔敵營並操戈相對,追討曾經發給他薪資的黨產,在許多人的眼裡,都是道德上的嚴重瑕疵,但現代政治的判準,恐怕早已不是儒治下的聖言賢行,它往往是流變而弔詭的,即連美國,不是亦有挺川普卻終至反川普者,或反川普的最後卻成了其盟友與重臣者?
但不論如何,一切對楊偉中的月旦與褒貶,必然會在歷史書頁的一角,作出該有的判語。但就其作為父親毫不遲疑地捨身救女的風範,何妨給他該有的尊敬與揄揚?

酷經濟/台灣新零售走美中不一樣的路

.4個考慮不周 南台鬧大水
.大開發、大建設…自私的排水計畫 蠶食排水機能
.治標不治本 治水當然破功
.酷經濟/台灣新零售走美中不一樣的路
.人口有危機 政府還在打游擊
.超高齡社會快來了 重新檢討空間規劃
.外交,要落實在民眾的日常
.開學了…孩子哭鬧餵手機 不利學習
.校外教學救國旅 偏鄉家庭要「愁」錢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酷經濟/台灣新零售走美中不一樣的路


2018-08-30 23:59 聯合報  林建甫
台灣人仍喜歡在實體店消費,擁有「十八般武藝」的便利商店去年異軍突起,營業額年增7.1%。 圖/7-ELEVEn提供


日前經濟部統計處公布零售統計報告去年零售業營業額為新台幣四兆一千四百五十一億元,約占國民所得民間消費的四成五,今年上半年零售業銷售表現更好,較去年同期成長四點七%,創下了近七年同期最好表現
從營業額版圖來看,比重最高的百貨公司是廿七點二%,便利商店廿五點八%、超級市場十七%仍維持成長的趨勢,而量販店(十六%)占比下滑。這四大通路市占率超過八成五線上購物雖較前次調查增加零點四個百分點至五點八%,但與中國、美國及南韓成長十五%、十二%及十四%相比,顯示台灣人仍喜歡在實體店面消費
擁有「十八般武藝」的便利商店異軍突起,去年營業額年增七點一%。原因是異業複合門科技帶來生活便利市,引進多元化商品、物流業務擴展及與新科技結合,讓便利商店成功搶下市占率。但這與新時代的新零售不一樣
新零售是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的新營運模式。美國亞馬遜除了網購及無人商店Amazon GO,其新零售的布局是開實體書店,更結合旗下有機食品連鎖超市Whole Foods推出「網購及提貨(click & collect)」新服務。付費會員(Prime)訂購生鮮食物及雜貨,除了能提供最慢兩小時送貨到家服務,也可以選擇最快卅分鐘到店取貨服務。停入預約車位,就有專人將商品送到車上,完全不用下車。
中國大陸電商龍頭阿里巴巴也由線上轉戰線下,其「盒馬鮮生」是結合生鮮食品超市、餐飲、電商、物流配送等多型態超市。消費者除能現場購買新鮮食品,還有即煮即食、現場購買外送到家、線上點單卅分鐘送達的外賣服務。而一般傳統超市加入手機淘寶「淘鮮達」後,也能透過該平台享受附近「線上訂購,鮮食一小時送到家」的服務。日前阿里巴巴還傳出欲將旗下口碑網、餓了麼等食品配送業務合併,與美團點評爭奪外賣市場的主導地位大陸外送市場激烈競爭,讓線上線下(O2O)服務發展更加迅速,也加快新零售時代到臨
台灣零售業走不一樣的新零售,但未來線上購買及O2O服務的比重,會有很大上升空間。美、中的各式O2O服務值得參考。








超高齡社會快來了 重新檢討空間規劃


2018-08-31 00:37 聯合報  王皓平/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國發會發布最新人口推估,台灣8年後將進入超高齡社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發會發布最新人口推估,八年後我國將要進入超高齡社會,意即那時不只就業人口大減,恐怕社會福利支出也會大增。面對這樣的政策時空環境,我們準備好了嗎?
為什麼人口那麼重要?原因在於提供服務的公私立機構,需要人口去支撐,沒了人口,在那個地方就難有這樣的服務,或是形成服務不經濟的情形。
根據日本學者河合雅司的研究,若一個地方人口沒有五百人以上,有百分之五十機率無法存在老人介護的社福機構未達六千五百人以上,就難以存在地方金融機構沒有一萬八千人,就不會有急診醫院沒有十五萬人,就不會有地方社區型的大學院校。這些提供服務的機構,若沒有充足的在地人口難以成就,不然就是靠上級政府的補助,撐過一天算是一天。
面對超高齡社會,我國的空間整體規劃可能要再重新檢討,台灣整體的區域平衡規劃好了嗎?尤其在人口減少的年代,這是不是代表服務遞送的距離愈來愈遠,服務的成本愈來愈高。台北市已經連續三年人口下降,這代表過去公共投資甚多的公共建設服務效益降低,過去的投資形成效益不彰的情形會愈來愈高台北市以都市更新為主軸的再都市化,是不是應該要再加緊腳步
每一種公共服務都應是一種事業,也都會面對各自的人口趨勢,而且人口有一個基本前提,他就擺在眼前,除非你大舉移民,不然結構在那,沒有長時間的規劃與因應,政策問題只會積重難返,難有根治的一天

謝哲青/放下手機,直接感受死別生離!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謝哲青/放下手機,直接感受死別生離!
.林中斌/妙齡女創造科學怪人
.陳亮恭/長照,你的答案是產業思維
.葉銀華/公股金控真的表現比較差?

.王健壯/台灣轉型正義四不像
.嚴震生/川普執政下的美國KKK政治
.蘇蘅/震撼廣告 真是不敗的公關操作?
.沈呂巡/「八二三」六十年的外交啟示
.黃介正/強權博弈一甲子後的台海
.薛承泰/八二三的最後記憶
.趙春山/當那杯咖啡「變味」的時候

.陳立恆/台灣走出去,也需要一個好「禮」由
.方祖涵/波利泰尼的網球夢
.盛治仁/好好張開眼睛,迎接AI新世界
.李清志/享受寧靜與孤獨的旅行
.王正方/政治要為體育服務
.周行一/試著寫一篇論文吧!
.林中斌/美國選舉:多數服從少數

.王健壯/兩岸都該踩一下煞車
.葉銀華/促進股東行動主義
.洪蘭/誠信崩解 再多美德也換不回
.王文華/要當老闆?先打電玩!
.盛治仁/當了父親,更能體會父親的愛
.馬凱/川普畫虎 可比雷根?
.施振榮/台灣產業發展新策略

.黃介正/難如登天 易如反掌
.趙春山/台美軍事交流的政治意涵
.嚴震生/川普,同性戀?不,是同性社交!
.陳亮恭/正是時候定義老
.方祖涵/數據時代的新規則







謝哲青/放下手機,直接感受死別生離!


2018-08-30 23:53 聯合報  謝哲青(旅行作家、電視節目青春愛讀書主持人)
科技帶來生活便利,卻也易使人疏離,許多人低頭滑手機,失去當下與身邊人相處的機會。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地陷入奇怪的寂靜…田野、樹林、沼澤到處了無聲息…鳥兒都哪去了?
農場母雞孵不出小雞、小豬養不大、蘋果樹結不出果子
農民生了怪病、小孩在玩耍時突然倒下
好像,魔咒降臨…」
摘自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以細膩的文學手法,書寫科技發展為環境生態帶來的破壞,挑戰工業革命以來「科學萬能」與「經濟至上」迷思的科普經典
卡森的理念很簡單:科技一再改變你我生活,無論是有心還是無意,有些事,或許回不去了,但還有些事,我們仍能多做一點。
我參加一場老友聚會,大家說好,聊天「絕對」不拿手機出來。話題從捷運站附近停車場、台菜與日本酒的搭餐、廉價航空的購買時機、處處可見的夾娃娃機店、手工與大賣場冰淇淋的口感風味、到科學園區的電子布告欄…這可能是近幾年我印象最深刻的聚會之一。那一夜,我們只專注在「人」身上。
不過,更多時候,對於自己感到羞愧,以為天天在臉書上按讚,就是參與彼此生活;在聊天過程中,才發現對朋友生活真貌所知那麼少,社群媒體上那個光鮮亮麗的形象,只是告訴大家「別擔心,我很好」的假象,你我背後,或許都有一兩個說不出口的委屈沉鬱;在面對面過程,我們卸下心防,摘下面具,重新感受人與人最真誠,卻也最簡單的交流
面對面聊天,可說最有意思,也最人性化的互動。我們在彼此身邊,透過語言、肢體與傾聽,同理彼此生活中的喜悅、哀愁與憤怒,試著去感受那些我們未能參與的死別生離。透過與他人與自我的對話,間接促進了你我對生命的思考與自省的可能;對話過程正是發展同理,建立更核心、親密的人際關係,強化個人及社會行動的方式。感同身受的換位思考(Empathy),也許是身而為人,在面對面談話中所培養出來最獨特的心理能力。
民國96年(二○○七年)七月賈伯斯在iPhone發表大會上說:「從現在開始,世界就在我們的指尖之下。」我們已經看見智慧型手機與網際網路的整合運用,如何改變公共道德、人際互動與自我意識。我們已習慣隨時接受聲光娛樂與動態訊息,隨時都在搜尋「感興趣的事物」,只要現實的刺激強度和頻率稍低,就容易覺得無聊,下意識拿起手機,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鮮事。
人們對資訊的態度也發生了扭曲,我們從「害怕錯過重要的事」,質變成「害怕錯過所有的事」。美國社會學家雪莉.特克就提出「一人部落」概念,人們躲在自己的世界,透過網路與世界接觸,卻對眼前的人事物漠不關心
透過《寂靜的春天》,我們看見科技也許帶來進步富足的喧囂,但也帶來衝擊後了無生機的沉默寂靜
手機及網路不會帶來情感疏離,真正造成一切的仍然是人在新科技掩護下,人們逃避對話、逃避眼神交流、或許能從衝突及不快中抽身,但也變得更加自我、冷漠
與新科技相處十幾年,它帶給我前所未有的刺激,極盡可能滿足我的想像與渴望,像談了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不過,是時候了,這不是分手宣言,只是我想,給彼此一些空間應該也不錯。多花點時間與朋友家人面對面,也多花點時間與自己相處、做夢,找回人與人最單純直接的感動

名家觀點/所得稅特別扣除制 該修正了

名家觀點/所得稅特別扣除制 該修正了


2018-08-30 03:01 經濟日報  陳國樑(作者是政大財政系副教授)


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45號應檢討修正現行薪資所得特別扣除(薪扣)規定的期限,不到半年,預期即將開議的立院新會期,很快地會收到行政院提送的修法草案。745號解釋界定薪扣的本質為薪資的成本與費用減除,認為現行所得稅法對於薪資僅許定額扣除,形成與其他所得(例如執行業務所得)計算的差別待遇、有違憲法平等原則。就此來看,修法實為簡單:僅須允許薪資,得在一定的規範與原則下,核實認定其成本與費用計算所得,即可符合大法官意旨。
據悉,財政部也的確是朝此一方向規劃委外研究結果顯示,不考慮交際費及治裝費,各行業薪資的共通必要成本與費用,皆未超過20萬元,因此,在目前20萬元薪扣定額扣除額度下,對於絕大多數的薪資所得者,涵蓋工作的必要成本與費用,實有賸餘;修法允許核實認定薪資的成本與費用,由於適用者相當有限,甚至不會造成過大的稅收損失
然而,若財政部不能把握這次修法機會,一舉將特別扣除額制度這個我國所得稅制的「贅瘤」切除,將會是一大遺憾。
我國扣除額制度分為一般扣除及特別扣除兩種前者採標準或列舉二擇一;後者除薪扣外尚包括:財產交易損失、儲蓄投資、身心障礙、教育學費以及幼兒學前等五項特別扣除
財政資料中心105年度統計特別扣除金額合計為1兆2,211億元,高於一般扣除金額合計的9,376億元;薪扣為特別扣除的主要項目,約有551萬戶申報,總金額為8,968億元,平均每戶薪扣金額為16萬2,900元(該年度薪扣定額扣除額度為12萬8,000元)。我國所得稅制發展所冗生而出的特別扣除額制度,違反所得的基本定義
換個角度來看,如採來源面定義,所得為要素當期的報酬,減去為賺取該報酬的成本與費用或損失因此,不論採支用面或來源面定義,薪資所得的計算,當就根源減除薪資的成本與費用我國所得稅法將薪資全數納入所得總額的作法,違反所得的基本定義;以薪扣的名義與形式,於計算應納稅額前,方纔將薪資的成本與費用自所得總額中減除,其實是便宜行事的「後製」加工作業。此次修法如不能廢除薪扣、將薪資之成本與費用於計算薪資所得時就根源減除,將會是本次修法最大的敗筆
本次修法可以有的最大亮點在於,一舉廢除特別扣除制度在薪扣回歸薪資所得計算減除後,所餘五項特別扣除額,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與特定所得相關之財產交易損失與儲蓄投資;另一類為與特定身分相關之身心障礙、教育學費以及幼兒學前前類兩項可分別於財產交易所得與利息所得計算時考慮後類三項則皆與特定身分相關,可以在免稅額調整
其實,現行所得稅對於年滿70歲的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尊親屬的免稅額,以1.5倍計算的作法,就是依身分別調整免稅額度;同樣透過免稅額調整家中有身心障礙者、就讀大專以上院校子女或五歲以下子女者之納稅能力,符合邏輯一致性
須強調的是,上述配套的五項特別扣除額修正,無關經濟效率與分配公平、得以維持稅收中立;然可收稅制簡化、降低租稅稽徵與順從成本之效,並使我國綜合所得稅符合國際一般個人所得稅結構。


陳國樑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現任政大財政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產業組織、財務經濟學、稅務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