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川普狂性稍減 全球經濟福音

.聯合報社論..拿出「抗煞」精神迎戰禽流感
.聯合報黑白集.北京要五毛 川普給一塊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狂性稍減 全球經濟福音








經濟/川普狂性稍減 全球經濟福音


2017-02-14 01: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 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終於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上電話,川普表示將維持「一個中國」政策,換得習近平「多方協商合作」的溫和回應,加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美與川普相談甚歡,使得三個月來的川普風暴稍稍緩和。「東敲西打數十天,一夜回到當選前」,川普若能就此偃旗止戈,按部就班推動各項成長政策,對美國及全球經濟及政局未嘗不是一大福音。
川普自從去年11月勝選之後,就一直未曾消停過。不僅透過推特不斷「文攻」,還公開發言頻頻「語嚇」,加拿大、墨西哥、德國、日本及中國都成為他砲轟的目標。今年元月就職後同樣馬不停蹄,退出跨太平洋經貿夥伴協定(TPP)」,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NAFTA)」,準備興建美墨「千里長牆」,準備廢除「杜德─弗蘭克金融改革法(D─F法)等,無不全球震動直到發布對穆斯林移民禁令後才踢到鐵板,遭到各州法院抵制以致令不出白宮,川普的霸氣才稍告收斂接著對習近平重申「一中」政策,更解除了東亞最具破壞力的一枚引信
川普勝選後以「生意人」的思維,毫不遮掩地表示為何不能利用「一中」政策作籌碼,使中國在貿易、安全等問題讓步。換言之,他是想把台灣當作活棋來玩,殊不知川普一旦質疑台灣的狀態,便已經把自己逼入棋局的死角,也使中、美關係進入冰凍期。習近平拒接電話,中國停止溝通,川普手中的這枚籌碼也就派不上用場。何況中、美之間若因台灣問題引發爭執,已令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國擔心可能發生軍事衝突,而惴惴不安。
川普在「一中」政策上的大逆轉,國際間普遍認為習近平贏了此一回合。中國一些民族主義人士更表示川普將被看成是「紙老虎」,這也有點樂昏了頭。毛澤東就曾說過,「美國是紙老虎,卻有對核子牙」。大陸可把川普看扁,但對美國則不可,因此與其說川普此舉是對中國「退敗」,毋寧說是一次「轉進」。現在台灣這枚籌碼既已離開談判桌,川普便能從棋局死角轉出,至少已降低中、美軍事衝突的風險;何況中國也算不上贏,因為台灣問題根本就不是雙方可討價還價的。現在中、美關係的焦點將轉移到如何避免發生貿易戰,更可以談北韓及伊朗等國際事務。川普退出台灣議題,又是一片海闊天空,這也代表他在外交政策上還是有些理性的。
在此同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恰巧」訪美;由於中國非常在意美、日關係將益發緊密,因此川普趕在安倍訪美之前安排川、習通話,也使日本比較好下台。因為日本雖渴望與美國重建緊密關係以對抗中國,但並不希望被捲入美、中外交糾紛之中,以免習近平打「民族主義牌」或「歷史牌遷怒日本
安倍訪美,也讓川普有機會讓美、日間不友善的氛圍有所轉圜。川普如果只是房地產大亨,當然可以從談判桌一走了之;但身為美國總統,卻揚言日本需多繳「保護費」,則荒謬至極。日本並未主動選擇要接受美國保護,而是美國要抑制日本擴張軍備如果美軍從日本抽腿,便意味川普讓日本自行武裝,此將整個打亂美國在亞洲的安全布局;不止中國,東南亞其他國家也將強力反彈。現在川普重申對日本的安全保證,這也表示他又回到美國原本的政策;至於貿易,如果美、日能率先完成雙邊協定,對全球經濟也是好事一樁。
川普現在終於有機會開始採取更理性、穩健的亞洲政策,也可望把施政焦點轉向經濟成長上經濟學大師史賓塞說得好,未來幾個月間我們將真正了解最近經濟樂觀的期望能否帶來繁榮,川普致力於對抗產業外移並促進成長與就業的主張能否帶來長期的正面影響,及保護主義是否高漲,到時才能判定川普是否當真是美國弱勢勞工的正確選擇。大家都在等著看。

聯合/北京要五毛 川普給一塊


2017-02-14 01:3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川普(左)九日與習近平通話時同意尊重「一個中國」政策。 美聯社資料照片


川普回到一中政策,如何解讀?
這個翻轉距去年十二月十二日他說「不再受捆綁」,僅五十九天距他就職總統,僅二十日
至於他說at the request of President Xi,有幾種解讀。一、允其所請,這是高姿態。二、賣給面子,抬舉習,這是人情籠絡。三、把已經存在的承諾,變成一個禮物。四、以上皆是。
至於honor our“one China” policy,譯作尊重,此與「承諾/認知」在字面上雖有不同,但無論如何皆已進入「一中政策」的範疇。
值得注意的是,新任國務卿提勒森的書面證詞,可視為川習通話的鋪墊他除重申六項保證,也明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並且認知中國人主張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美國政府只提「一中政策」,但罕見觸及一中政策的核心意涵提勒森此說,則是不但又拿出一中政策的帳本,而且翻開顯示其中的細目。在此一定義下,美國的一中政策,已與北京的老三句,及聯合國二七五八決議文,沒有什麼出入。這不啻是:要五毛,給一塊。
川普的翻轉,幕後一定經過雙方折衝。因此,這個「一中政策」的髮夾彎,算不算也是談判或角力的成果,已存有想像空間。
川普變臉像翻書難怪綠委黃偉哲說,台灣必須「維持善意,帶著戒心」。

聯合/拿出「抗煞」精神迎戰禽流感


2017-02-14 01:2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面對禽流感來勢洶洶,政府應繃緊神經,拿出當年抗煞的精神迎戰。 圖/本報資料照片



禽流感疫情迅速增溫,不但有境外移入的人感染H7N9確診病例,台灣東西部養禽場也紛傳H5N6的雞鴨鵝遭殃疫情事實上,韓國及中國大陸早有嚴重疫情,台灣的防疫卻遲遲未啟動,喪失「禦敵於境外」的先機。對照二○○三年那波嚴重呼吸道症候群(SARS)防疫措施的有條不紊,這波禽流感的防疫實在不堪檢視。
農委會、衛福部是國家兩大防疫龍頭,在關鍵時刻,竟然因首長異動遲遲未能張開防疫網,直到新首長上任才展開工作已措手不及。更可議的是,行政院未盡督導之責,直到西部養殖場也淪陷,才成立中央防災應變中心。
上月底,一名在廣東工作的男子感染H7N9返台,即暴露我防疫網漏洞處處。病患在廣東發燒返台就醫,機場體溫篩檢沒攔下,又被醫療中心錯診為「類流感」,直到肺炎高燒住院才確認感染H7N9,已是第十天二○一三年H7N9世界首例出現於上海,當地醫療機構一天即確認,且完成病毒解析台灣這個首例,已是全球第數百例,我們的醫療機構卻看不出來
H7N9的主要疫區在中國大陸,沿海省分幾皆淪陷,死亡率迄今達廿%,比SARS高一倍,危險性極高其病毒由候鳥傳至鴨時,保毒但不發病但傳到雞時,就大量死亡如何傳人,則尚不清楚病毒基因源頭,可能是長江口三角洲、崇明島濕地的雁鴨,經由東亞遷徙的候鳥傳播。台灣在東亞候鳥遷徙路徑上,H7N9應防也能防,卻未防。
H5N6的防疫同樣離譜大陸二○一四年傳出疫情,韓國去年十一月起大爆發,撲殺了三千三百萬隻家禽,達全境四分之一養禽業的規模除造成禽、蛋相關產業供應斷鏈,還關閉動物園、濕地賞鳥場所,進行大規模防疫。日本的H5N6疫情,則撲殺禽鳥接近一五○萬隻,全境都有防疫動員。對這些,我國政府卻毫無作為,甚至未呼籲民眾警覺。
回顧當年台灣應對SARS的表現,其實頗有水準。前一年底全球首例SARS病患出現在廣東順德,台灣公衛、防疫專家即密切監控大陸疫情,隨即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向政府提出建言也因此,台灣遲至隔年四月和平醫院出現混亂,才爆發SARS疫情。可見,及早監控鄰國疫情,有助於疫情擴散時的應對。
去年十一月韓國傳出禽流感疫情,隨後日本也在候鳥棲地水體檢出相同病毒,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即通知台灣要提防因為西伯利亞候鳥經韓、日南下遷徙,下一站是在台灣度冬,我國發生疫情幾乎是必然。更怕的是,外來病毒與原來的在地病毒結合,殺傷力將倍增。然而,台灣非但未每日召開專家會議,政府部門的防疫步調也極凌亂。
防疫概念不夠精準,也是一個問題。官員談到不同病毒類型時,往往只聚焦在會不會「人傳人」,如果只是「禽傳人」,似乎就可以鬆口氣,這並不正確。禽流感對人的威脅不大,H7N9僅十一人死亡,日韓的H5N6疫情未傳染給人,但對產業的衝擊卻不可小覷。韓國養禽業受H5N6重創,連雞蛋都得進口,延燒三個多月的疫情大致已獲控制,但禽場重建得費上幾年工夫
這一波禽流感防治,在新首長上任後已陸續啟動,而地方顯得比中央積極;中央雖想補上缺口,但卻仍未能掌握疫情發展。待解的謎團是:為什麼疫情先在東部爆發?東部與西部疫情的關連性為何?或者H5N6早就入侵台灣,但疫情卻被忽視或刻意掩蓋,僅當成一般疫病處理?
中央既已開設防災應變中心,即應動員所有防災人力,每天舉行專家會議,檢視防疫有無更嚴密的空間。「區域聯防」也是正確作法,檢疫站要落實運禽車輛的檢查和工具消毒,市場現宰活禽則務必徹底禁止
面對禽流感來勢洶洶,政府應繃緊神經,拿出當年抗煞的精神迎戰。

聯合筆記/川普司法戰VS.台灣司法改革

.燈王燬國運衰? 執政才是問題
.無人島核廢暫貯方案可行?
.核廢料放馬祖 想都別想!
.海下孤島 核廢貯存新解
.狂人川普下的美國 幸好有司法
.Intel洄游美國 搶台積大餅?
.聯合筆記/川普司法戰VS.台灣司法改革
.武陵農場賞櫻…美麗中藏哀愁
.塞車也值得! 來吧,來雲林賞燈會









聯合筆記/川普司法戰VS.台灣司法改革


2017-02-14 02:50 聯合報  蕭白雪
美國總統川普的穆斯林禁令引發的官司戰,讓全球關注美國司法權如何制衡行政權;台灣從本月起,即將展開新一波強調全民參與的司法改革,但最近一連串事件仍感受不到司法變革的新氣象。
當川普以國家安全為由,所下的一紙行政命令、接連被美國法官裁定暫停執行,川普再不開心,最多仍只能嗆聲「法院見」,等待司法最後定奪;即使聯邦最高法院的終審決定尚未出爐,此案凸顯的是,當行政權恣意妄為、為所欲為時,仍有司法權可讓國家回到憲法的軌道上
當台灣不少人為美國司法權對抗總統的表現而讚賞時,反觀台灣的行政法院最近對不當黨產委員會的某些決定,行政權追討黨產的正義,仍需透過正當程序藉以實踐,是行政法院提醒黨產會的基本原則。結果只見黨產會主委等人對法院裁定大分貝批評,罕見肯定司法制止行政處分濫權的聲音
試想,接下來大法官會議將在言詞辯論庭不久後,對同志婚姻案作出解釋,屆時挺同與反同團體可能一致認同叫好嗎?大法官在此號議題的解釋會是「橫看成嶺側成峰」、讓挺同、反同者各取所需?還是讓司法再度淪為「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讓政治操控司法的貶抑聲再起
台灣司法長期沒有威望與公信力,除了司法系統缺乏良好的傳統外,政治人物或社會名流總以政治角度對待司法、看待司法有權力者私下對司法案件關說、運作的傳言不斷,甚至傳言總能成真,一再加深普羅百姓對司法不信任
但是,檢視此次司改會議各小組表列討論議題,不管是司法院審判機關化、最高法院人力配置到檢察官法律定位等,多數仍屬於法律圈內人的制度論辯,就算作出結論,民意對司法的觀感真會因此改觀?民眾會因此更信賴司法?
有人形容,司改國是會議從議題、參與者、小組分配,仍由特定團體主導,不少人形容接下來的司改小組會議,到最後由總統主持的司改國是會議,與年金改革會議一樣,劇本早已寫好,會議只是過場、配合演完這齣戲。如今,戲都還沒開演,已有演員揚言退出。
台灣司法要擺脫恐龍標籤,最終仍得回到在每件個案的處理,能否經得起有無違反憲法精神、是否符合基本人權價值的檢驗

狂人川普下的美國 幸好有司法


2017-02-14 02:48 聯合報  鄭志良/建築師(美國西雅圖)

美國總統川普。 (歐新社)


川普上任才三個星期已在美國和世界各地造成巨大的變動和不安。大部人沒想到他竟然不顧美國憲法的行政和立法制衡機制,一意孤行,積極實現他競選時未經思考、不顧大局的諾言,而引起公憤。
但川普並不因此膽怯,每天仍忙著簽署新的行政命令以改變過去歐巴馬所建立比較偏於社會主義、包容和公平的社會制度。川普想讓美國重新回到以前以白人為主的社會,並把美國近一二十年來失去大量的製造就業人口,歸罪於全球化和不合理的貿易協定
川普支持者最大的期望,是把製造業搬回本土,增加就業機會。但他們忘了過去幾十年來,大企業把工廠遷到國外是為了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並賺回財富而希拉蕊.柯林頓也曾表示,美國外交和軍事的也是為了維護和擴展美國的經濟利益
不幸的是,自從伊拉克戰爭以來,因為意圖不正,使美國逐漸失去其國際地位和聲望還有二○○八年次貸造成的經濟危機,儘管歐巴馬政府經過八年努力已把它從危機中轉回,但受益的主要是受高等教育和高科技產業的員工這使那些受教育少、收入微薄的勞工階級感到憤怒和不平。問題是毫無施政經驗的商人川普,真的知道如何治理這泱泱大國,並滿足他支持者的要求?
對外,川普主張築長牆以防止非法墨西哥人入境,並退出TPP。但這些政策是否正確,仍值得懷疑。最令美國老百姓難以接受的是川普暫時禁止七個穆斯林國家人民進入美國的行政命令,而引起前所未有的抗議。
川普忘了美國一直是個移民的國家從世界各國吸引最有才幹和創新的人才移居到美國,創造全新的企業,並使美國在高科技、科學、藝術、文化等多方面保持世界領先地位這也是為什麼近百家大企業,包括微軟、谷歌、亞馬遜、星巴克和臉書,聯合地方政府在聯邦法院提告反對川普禁令
表面上看來,川普的行政命令是為了國家的安全、外交和貿易的公平,並「使美國再度強大」。但他「美國優先」的主張將使美國從一個動態、包容、開放進取、自由民主和具有普世價值觀的國家,變成一個靜態、關閉自守、懷舊、民粹主導和以白人為主並傾向極右派的國家。川普的作風更令人感到他像個獨霸的君王,也被認為已超越法律給予總統的權限,並造成社會分裂。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美國到底是個法治的國家,而國內反對之聲也越來越大,將是川普政府未來施政最大的阻力,而且想把他拉下台也大有人在。


Intel洄游美國 搶台積大餅?


2017-02-14 02:44 聯合報  劉佩真/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副研究員(台北市)

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左)八日宣布,將在美國投資七十億美元於亞利桑納州蓋新廠,響應川普美國優先的政策訴求。 Object Name = USA TRUMP Urgency = 5 Category = POL Supplemental Categories = GOVERNMENT Special Instructions =Date Created = 20170208 Byline(Author) = Chris Kleponis / POOL City = WASHINGTON Province/State = DC Country/Primary Location Name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eadline = US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meets with Intel CEO Brian Krzanich Credit = EPA Source = CNP POOL Copyright Notice =Contact = epa05778786 Caption/Abstract = epa05778786 US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speaks during a meeting with Intel CEO Brian Krzanich at The White House in Washington, DC, USA, 08 February 2017, where Intel announced an investment of $7 billion to build a factory in Chandler, Ariz. to create advanced semi-conductor chips. EPA/Chris Kleponis / POOL Writer/Editor = POOL (歐新社)



全球半導體龍頭Intel執行長Brian Krzanich八日與川普在白宮宣布,將加碼投資七十億美元把位在亞利桑納州的Fab 42晶圓廠完工;Intel重啟在美投資,且將發展七奈米製程。除隱含回應美國製造企業再添一例之外,Intel未來是否以在地優勢、技術領先之姿,進軍Apple A12、A13應用處理器,搶食台積電訂單,備受關注。
中長期而言,Intel響應美國優先的政策訴求,爾後可能引發其他美國半導體廠商效法,受此影響有可能減少對外投資,從而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調整和遷移
目前台積電在美國有Wafer Tech,未來雖不排除可能跟進,但目前尚無計畫主要是台積電在台灣擁有龐大生產據點,擁有群聚效益,且可彈性調度工程師;不過隨著Intel重啟在美投資晶圓廠,台積電赴美設廠的壓力恐再度升溫,畢竟Intel未來在地優勢將更為顯著
Intel接下來是否因美國企業優先政策,而使其與Apple iPhone的合作更為密切,甚至Intel旗下的晶圓代工業務覬覦未來台積電有關A12、A13行動處理器的訂單,也將是市場觀察重心。
原先二○一六年Intel在先進製程的布局動作看似減緩,但隨著Intel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祭出十奈米處理器Cannon Lake打造的終端產品,意謂半導體三雄Intel、台積電、Samsung將同時於今年內推出十奈米製程屆時三方在矽間閘、金屬間距、耗電高低、良率變化、效能水準、成本控制等層面的表現將受到市場檢驗更有消息指出Intel將於今年底開始導入七奈米晶圓製程,速度超越台積電、Samsung明年才會開始試產七奈米製程的規畫顯然Intel仍積極全面防範台積電欲在晶片密度、電晶體架構上實質超越Intel,成為全球半導體製程技術最為領先的巨擘。
若將Intel重啟在美投資趨勢進一步延伸,顯然川普政策將造成全球貿易發展和製造業格局出現變化,也恐將對半導體版圖造成影響。
一九七○年代全球半導體產業從美國向日本轉移,此為產業第一次轉移一九九○年代第二次移轉,則由日本轉向韓國與台灣最近十年來正發生的第三次轉移,即向中國、東南亞等發展中區域的轉移,主要是中國憑藉政策優惠、人工成本優勢,成功使得全球人才、技術、資金不斷向中國轉移
但川普團隊推動製造業回流計畫,可能使美國半導體企業因而減少對外投資和建廠,目前的Intel即是一例。美國政策正在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調整和遷移,此態勢後續的變化值得留意。

舒國治/台灣小吃的完備感

.舒國治/台灣小吃的完備感
.洪蘭/高捷廣播噪音 想起「自自冉冉」
.劉克襄/85歲的美麗人生
.趙春山/川普終究回到「一中政策」的軌道
.王正方/亞洲.矽谷是啥東西?
.嚴震生/安哥拉總統能否全身而退?
.葉銀華/改革如何照顧到人民?
.黃介正/美中台軍方與亞太形勢
.周行一/大學的未來?
陳冲/由新台幣看立委的眼界與格局







舒國治/台灣小吃的完備感


2017-02-14 01:36 聯合報  舒國治(作家)



相信不少人在世界各地遊歷過,然後回想各地小食的諸多樣貌,再與台灣的小吃一比,會有以下的感受:台灣小吃在本質上比較追求完備
台灣的食物,哪怕簡略,總設想多涵括一些材料。或可說,比較愛「」,也可說是「」,甚至可說「」。相對而言,日本食物愛「」,或說愛「」。譬似進一家日本三百年老的蕎麥麵的麵館,只吃得到蕎麥麵本身,頂多加天婦羅這一款topping絕對吃不到配菜。這和台灣即使是小麵攤,不但可吃麻醬麵、炸醬麵、肉絲麵、餛飩麵等不同口味與配材,也能切滷菜,可說大異其趣。甚至最起碼的陽春麵,也有小白菜鋪於上,何者?為求完備也。
在家裡吃泡麵,也設法丟一些青菜,再打一個蛋,如此才豐全。
廣東許多鄉鎮,早點攤中有一種專賣腸粉,不少人坐下,吃的只是淨腸粉也就是薄薄一張腸粉,淋上一些醬油,就這麼吃。既不像我們在港式茶樓裡吃的牛肉腸粉蝦仁腸粉,甚至連油條也未必有。當然,這種賣淨腸粉的,其質地絕對比茶樓裡的有餡料腸粉要好得多
這種有賴優質米味的淨腸粉,倒有點像日本式的求「專」了
台灣的潤餅攤,也算相當普遍。潤餅就是一捲東西裡面什麼皆有了的美妙小吃。
原本豆漿店才賣粢飯(飯糰)的,後來不少早餐推車開始專賣粢飯,裡面包的油條、榨菜、肉鬆固是主餡,後來有的店家別出心裁,更廣增不少餡料,也是為了「全」。
說到豆漿店 ,有的開出規模了,不只燒餅油條、蛋餅、粢飯,還加上韭菜盒子、小籠包,甚至還有水煎包等。如此一來,配上一碗甜或鹹的豆漿,這樣一家早點店,簡直太豐足了。
台灣許多類似便當菜的簡餐店,你不管點排骨飯、雞腿飯、魚排飯、焢肉飯、豬腳飯,它的三或四樣配菜,往往也製得可口有致。這幾乎是台灣上班族中午代表性的快速便餐了。
這是擱在餐盤上的吃法,如果將它裝在便當裡,也是一樣道理。說到便當,鐵路便當是經典的配置法:滷排骨、豆皮、滷蛋、酸菜,當然,還要加上很烹煮得宜、選料優潤的米飯。
便當之菜肉完整性,固然是妙品但另有一味台式小吃,滷肉飯,也有它自身的完整感。乃滷肉的肥瘦皮兼備,又融於米飯裡,它壓根就容不下其他費嚼勁的小菜了。許多吃家說,好的滷肉飯,即使旁邊有一兩碟可口小菜,如果專注吃滷肉飯,往往七八口就吃完一碗,而小菜還未去動。甚至更著迷的吃家,索性再叫一碗,再一口口把它吃完,這時還有些許吃興,才去挾那一兩碟小菜,也往往只吃幾口就停筷了。
蚵仔麵線,一碗下去,雖然有蚵仔、大腸,未必擱青菜令其豐富,卻在它的酸酸鹹鹹、香香腴腴的綜合口感上,教人獲得極大的滿足。這是在口味上下工夫,不必多增食材也
街頭的水煎包,常有三款,鮮肉、高麗菜、韭菜,教人隨意選擇,再加上近年大夥很喜沾些辣醬,於是將水煎包竟也能吃得很全蔥油餅亦然,不少攤子會把餅煎得快熟時,再把九層塔肉末擱入,再打蛋,翻面再煎,箝起,對折便可交給客人去塗抹辣醬了。這麼一張餅,常在花東縱谷的火車站出來,可以吃到,一口咬下,什麼美味都在裡面了。
(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