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經濟/馬克宏勝選效應:防潰大於興利

.聯合報社論..挹注退撫基金縮水,年金如何可長可久?
.聯合報黑白集.未接獲WHA邀請函下一步… 報復或自戕
.經濟日報社論.馬克宏勝選效應:防潰大於興利









經濟/馬克宏勝選效應:防潰大於興利


2017-05-09 00: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馬克宏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圖/路透


法國五路人馬纏鬥近六個月的總統大選終於落幕,由年僅39歲的中間派「前進黨領導人馬克宏,以近三分之二的得票率擊敗極右派「國家陣線黨魁雷朋,當選法國總統。「半載雷聲鳴不住,馬蹄已入愛麗宮」,馬克宏勝選的最大意義,在於阻擋住全球民粹主義的逆流,消弭了歐元區與歐盟崩解的危機。不過慶賀的香檳現在最好還不要急著開,如何在6月的國會選舉中爭取過半?如何落實改革使法國經濟振衰起敝?如何乘勢凝聚民眾對歐盟的信心?深化歐元區的改革?「小馬哥」仍有重重難關待闖。
在馬克宏的政見中,對國際而言最重要的是他強力的「擁歐」立場,及針對歐元區的改革主張。去年「英脫」成功、川普勝選,以及今年4月土耳其修憲公投過關,全球民粹氣燄高漲。然而反觀歐盟,卻能在今年歷次選舉中一而再地抗拒極右與極左派民粹主義的魅力。法國大選之前,奧地利、荷蘭及保加利亞的「脫歐」派在選戰已先後失利法國之後,德國9月選舉民粹派也將無所使力
不僅各國「擁歐」的自由派愈戰愈勇,更讓一些英、美局外人跌破眼鏡的是,「英脫」之後,歐洲人對歐盟的支持度反而增強。依據今年3月完成的歐洲公民民調顯示,民眾對歐盟的支持度已回升到金融海嘯之前的水準,約57%的受訪者表示成為歐盟會員國是「好事」,僅14%認為是「壞事」,正面氛圍比去年9月提高4個百分點,並顯示許多歐盟國家都不願「脫歐」,但民意認為改革需儘速進行。
再看馬克宏提出的歐元區改革主張,包括共同財政財策、成立聯合財政部、發行歐元區公債及完成銀行同盟等,固然都是歐元區深化統合的必要做法,但難題在於德國都可能反對。他究竟該順從德國,還是反向柏林施壓?比較務實的做法是,先聚焦於阻力較小且已具備基礎的歐洲銀行同盟,在金融體系與各國政府之間築起防火牆,如此各國銀行不再持有本國的公債,且政府也無須砸錢來阻止本國銀行倒閉,等於是給予德國更有力的「無紓困」保證。等到取得明顯成效之後,再逐步推動其他主張。
至於馬克宏能否使法國經濟振衰起敝,可能無法寄予厚望。第一項挑戰是「前進黨」須在國會改選中能夠過半。法國第五共和憲法是雙首長制」,總統由民選產生,主掌國防、外交國內政策則由總理及內閣來執行,向國會負責總理雖由總統任命,但國會有權行使不信任投票。由於馬克宏領導的「前進黨」才成立一年,而國會選舉的「在地性」強,「前進黨」要過半的確不易。若無法過半,或與其他政黨組成鞏固的同盟,則推動各項改革政策的力度將大受限制。
即使他主張的財經策能夠落實,力道也明顯不足。法國2012年以來失業率一直超過10%,青年失業率更超過20%,經濟成長率到去年才回升到1.1%。不僅落後於德國及荷蘭,與厲行改革的愛爾蘭及西班牙相比也相形見絀。經濟疲軟的關鍵,在於受到需求與供給面的雙重制約,因此同時需要刺激總需求及推動結構改革。然而在需求面,馬克宏已表示將遵守歐盟的預算赤字目標,五年內將削減600億歐元政府支出,同時增加500億歐元的投資支出,這套「收支中性」的財政政策很難預料能發揮刺激經濟的效果。在供給面,他只針對勞動市場提出溫和的改革主張,並未致力於掃除零售、藥品、醫護、法律等專業領域的封閉性,以及繁瑣的環保規定。
基此,投資人不必因為馬克宏勝選,就對法國經濟成長抱持過度樂觀的期待。對金融市場的展望亦然。馬克宏勝選的最大效益,是將法國從系統性風險的名單中剔除,也使風險性資產及法、義、西、希等國公債得以免除崩跌的厄運但效應僅限於防弊,難以興利。馬克宏迄今仍是市場的最愛,但期待愈高則失望也可得愈大。

聯合/未接獲WHA邀請函下一步… 報復或自戕


2017-05-09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世界衛生大會(WHA)網路報名截止日為台北時間九日清晨六時,昨天下午衛福部國合組技監許明暉舉行記者會表示,將「積極爭取,全力以赴」,努力到最後一分鐘。 記者胡經周/攝影



過了五月八日的報名期限,仍未接獲WHA的邀請函,台灣有可能就此又被關在門外。
以兩岸關係的現狀,此一後果即使不發生在今年,也必然會發生在明年以後的任何一年。這就是外交休兵與烽火外交的差異。
蔡政府此刻應當思考,這是咎由自取或求仁得仁?台灣被排出WHO達三十八年,經過三十八年的努力,在兩岸建立九二共識下以「中華台北」觀察員的身分重返WHA,並連續出席了八年,如今卻因蔡政府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中各表」而生變故。
面對現實,蔡政府首應檢討自己的立場。去年,蔡政府剛上任,WHA方面根據聯合國二七五八決議及「老三句」發出邀請函,蔡政府接受了此函,並出席會議,一句抗議也沒吭。
然而,蔡政府既接受二七五八決議及「老三句」,為什麼不能繼續接受以「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中各表」的立場與會?到了今年,竟連附帶二七五八及老三句的邀請函也收不到了。
其他相關的變化,還有北京又改口稱「中國台北」,並將台灣代表趕出血鑽石會議
面臨此境,蔡政府稱「會有反應」。但「反應」若是要「報復」北京,很可能演成兩岸關係的惡性循環,結果即是台灣的自殘與自戕。「反應」若是出於「自省」,懲前毖後,則有可能重新改善兩岸關係。
一個可以接受「二七五八決議」、卻不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政策,恐怕不能自圓其說。

聯合/挹注退撫基金縮水,年金如何可長可久?


2017-05-09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院審查「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記者蘇健忠/攝影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日前初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在處理公教年金改革節省下的經費問題時,立委推翻了年改會的結論,將「『各級政府』全數挹注退撫基金」,改成「中央政府」,免除了地方政府責任。「各級政府全數挹注不僅是年改會的結論,年改會正副召集人陳建仁和林萬億都曾親口承諾;立法院變卦,可謂狠狠賞了蔡政府、陳建仁和行政院一耳光。
推翻原先承諾、讓挹注退撫基金金額縮水的,不是別人,正是民進黨自家立委。把「各級政府」挹注改成「中央政府」的,則是民進黨立委段宜康提出的版本討論當天,在場擔任召集委員的段宜康堅持以表決方式處理這個條文,結果以六比二通過「段版」草案投下贊成票的,全都是民進黨立委
面對這種形同對府院黨高層、年改會突襲造反的舉動,黨政高層又是什麼反應呢?根據報導,高層對此表示「不知情」,也感到「錯愕」。但錯愕以後呢?林萬億的說法,是「會持續與立法委員溝通」,希望採納年改會版本;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的說法,則是「這條會再協商」。換句話說,黨政兩方都未正面表態是否要翻案,甚至對脫軌演出者祭出黨紀。可見,黨政高層面對自己的承諾被自家人打臉而跳票,態度相當消極。
民進黨高層為何甘於「唾面自乾」,有一說是,民進黨立委的「造反」只是策略性運用,目的是「以退為進」,旨在表明民進黨立委不會對年改會、考試院版本照單全收,並反施壓國民黨和反年改團體勿得寸進尺。問題是,挹注退撫基金的多寡,並不直接涉及公務人員的退休福利,亦非十八趴、所得替代率之類的核心條文,以此「施壓」,並不合常理。
除此之外,或許另有一個理由可以解釋。所謂「各級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其中,許多地方政府對於負擔公務員的優存利息早已不耐,事實上,因此積欠最大宗的就是高雄市府。如今民進黨已在多數縣市執政,這次修法刻意免去「地方政府」的責任,恐怕不是一場意外,而是預謀。民進黨立院黨團選擇犧牲退撫基金,來討好地方政府──尤其民進黨執政縣市,恐怕才是立委「集體造反」的主因。
雖然只是條文上兩個字的差別,但如此一來,年金改革的整體效果立刻大打折扣。依考試院版本,年金改革節餘經費若全部挹注退撫基金,可使年金破產年限由民國一二○年延後到一三三年;若只挹注一半,約延後到一二八年。目前中央與地方對十八趴優存的負擔比例約為四比六,若只挹注四成,則將破產年限提前至一二六年。
年改會的計算,和銓敘部不同。依照年改會版本,「各級政府全數挹注退撫基金」,則基金破產時間可延緩至民國一三九年。至於中央/地方分攤的比例,年改會加上了「中央補助地方」的金額,所以比例變成八比二,因此一改變影響退撫基金破產的時間則「還要精算」。年改會和考試院都是主導年改的主要機關,竟對負擔比例態度南轅北轍;如此,誰能相信這次年改是態度誠懇且經周全準備?
經過這次「段宜康版」的攪局,可以確定的是,無論是銓敘部或年改會版本,挹注縮水後的退撫基金破產時間可能提前五至十年。亦即,蔡政府先前信誓旦旦承諾的「可長可久的退撫制度」,以及可使破產時間延後十九年云云,全將變成空話。
當初年改會承諾,年改省下的經費「全數挹注退撫基金」,就是為了凸顯改革的正當性,並為軍公教建立可長可久的退撫制度。如今,在地方利益面前,「公平正義」的大旗卻得低頭,「可長可久」的承諾也能隨興打折扣。年金改革的草率,經此一役,其實已真相畢露。

趙春山/台灣參與WHA 不會挑戰「一中」

.趙春山/台灣參與WHA 不會挑戰「一中」
.馬凱/民資參與是軌道建設唯一解方
.王健壯/蔡英文何必急著趕路
.蘇蘅/告別所愛 人生最難的功課
.黃介正/文武戰略教研35年
.周行一/了解川普
.盛治仁/建中生提醒了我…







趙春山/台灣參與WHA 不會挑戰「一中」


2017-05-09 00:16 聯合報  趙春山


針對台灣參與今年世界衛生大會WHA)的問題,中共官方昨天正式表態,強調台灣過去能夠與會,是在「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透過兩岸協商做出的「特殊安排」。目前由於民進黨政府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在兩岸協商中斷的情況下,中共認為台灣不得參與WHA,責任是在民進黨執政當局。
中共官方上述的說詞,有符合事實的部分。從二○○八年馬政府上台後,兩岸執政當局對於「一中」、「兩岸同屬一中」和「兩岸非國與國關係」這三個關鍵詞,就建立了「求同存異」的共識。也就是各自對於「一中」的涵意有不同的詮釋,但不會因此妨礙雙方的正常往來,這就讓「九二共識」發揮了難以取代的重要功能。在國際舞台上,馬政府基於國際政治現實,也只有在爭取友邦支持下,透過兩岸協商管道,讓台灣取得最佳的待遇,參與國際各項活動。
我們必須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下的產物,是為了處理兩岸事務性交流而建立的特殊文字安排,但在聯合國和相關組織的規章中,並沒有出現這個字眼。因此,不能因蔡政府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就排除台灣參與WHA的權利。從中共的角度看,台灣與會的關鍵應是:有否違反一中,以及有否透過兩岸政治協商的問題。就此而論,去年中共曾特別針對台灣與會申請,加上了聯合國二七五八決議的背書,這就強調了一中原則的重要性。結果民進黨政府還是派員參加,至於雙方是否就此進行協商的問題,恐怕只有對岸才能提供答案了。
我們相信,蔡英文總統不斷努力,希望能對台灣參與今年WHA保留一線生機,此乃形勢所逼。因為台灣如不得與會,不但會使兩岸關係急轉直下,蔡政府也會因此遭到黨內黨外的夾擊,使她的執政地位面臨嚴重挑戰。兩岸關係因WHA問題而出現惡化,應該也非習核心所樂見。畢竟,健康無分國界,細菌攻擊的目標也沒有黨派和種族之分。對岸因兩岸關係的對抗,而讓台灣民眾以切身利益來付出代價,恐怕也不符合「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和建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主張。
我們認為,首先,中共應成為台灣參與WHA的助力而非阻力。因為台灣的參與,不但不會挑戰國際社會的一中原則,並且會讓民進黨體認一中原則對於兩岸建立良性關係的重要性,甚至還會影響兩岸的民間交流。其次,兩岸應透過協商來討論雙方在國際社會的相處之道。根據兩岸各自的法律規章,兩岸當然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但卻是特殊的關係。因此,透過協商來進行特殊的安排,也是於法有據,而且合情合理的。
各方判斷,今年讓台灣與會的可能性幾乎已成為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但不到最後時刻,我們仍不放棄任何一線希望。因此我們除了期待對岸以大局為重,考量台灣的與會申請;也呼籲政治人物不要藉此進行政治操作,避免因此造成事倍功半和於事無補的後遺症。
(作者為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