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經濟/北京掄起金箍棒 撼動金融市場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的改革不是它的家務事
.聯合報黑白集.社子島人不愛i-voting
.聯合報黑白集.北京掄起金箍棒 撼動金融市場




經濟/北京掄起金箍棒 撼動金融市場


2016-02-22 01:1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上周六北京透過官方媒體宣布大陸證監會主席肖鋼遭免職,由前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餘接任。肖鋼在2013年3月接任證監會主席,是執行習李深化改革路線的新領導班子成員,肩負改革大陸資本市場的重要責任,但去年6月以來大陸股災不斷,肖鋼遭免職很顯然是為股市風暴負起責任,試圖平息大陸上億股民的不滿情緒。
惟陸股暴起暴落和大陸整體金融環境息息相關,證券監理只是其中一個環節,肖鋼去職不能解決陸股難題,是否會牽動後續人事更迭?對大陸金融情勢會有何影響?深值注意。
近兩年大陸股市大起大落,可說是政策扭曲和人謀不臧共同造成的結果,也是習李深化改革路線的一次重大挫敗,影響至深且廣。
2013年習李上任後,堅持深化改革路線,當時大陸經濟在全球影響力仍處於高峰階段,而習近平楬櫫「中國夢」,大力推動金融改革,冀望大陸金融市場能和全球接軌,成為可以真正和美國一較長短的經濟強國。
肖鋼接任證監會主席後,積極推動資本市場改革,引進先進國家股市發展及監理的各種制度,被視為熟悉市場規則、開明務實的金融首長。但大陸股市先天不良,投機性極高,上市公司普遍資訊不透明,國有企業又占多數,監管困難,這種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距,讓改革之路荊棘叢生,終致肖鋼黯然下台。
但造成陸股風暴的更根本原因,卻是國家政策所造成,證監會充其量只是配合角色,並無真正獨立性。
近年大陸經濟面臨愈來愈大的下行壓力,北京政策調控陷於兩難處境,為尋找經濟增長新動能,將腦筋動到和世界脫節、已低迷多年的大陸股市之上,所以,從2014年開始,北京運用各種政策激活大陸股市,配合人民銀行寬鬆貨幣政策全面上路,將股市推向形同全民運動的瘋狂「政策牛市」。
2014年上證綜合指數飆漲近50%,光是第4季,漲幅就逾三成;到2015年6月上證指數再漲六成,創下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高點;陸股成交量亦改寫全球證券史上紀錄,滬深股市合計成交量突破2兆元人民幣;泡沫化程度極為驚人。
然而,陸股一飛沖天之際,大陸官媒還極力吹捧是「改革牛」、「健康牛」,大大助長投機行為。及至6月中旬後股市從高峰急墜,北京為平撫股民怨氣,又要求國家隊「暴力」救市,不惜任何代價強力護盤;形同准漲不准跌的護盤指令,讓證監會多年的市場改革努力完全破功。
歷經第一波股災後,去年8月中旬及今年年初,陸股又受到人民幣貶值及資金大規模撤離的衝擊,再出現第二波及第三波股災,並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雖然觸動年初第三波股災是今年初開始實施的股市「熔斷機制」,但金融大環境劇變,證監會獨木難撐大局,無力回天,「熔斷機制」熔斷肖鋼仕途,也是北京在無計可施下可以預料的一步棋。
大陸經濟「硬著陸」風險愈來愈高,今年經濟增長率可能下滑至6.5%;資金外流壓力有增無減,2015年共有6,370億美元資金流出大陸,今年1月續有逾1,100億美元資金流出,人民幣貶值預期揮之不去,這些因素皆不利股市穩定,短期內要讓陸股恢復正軌,可說難上加難。
媒體報導,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春節假期後首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今年全球經濟形勢異常複雜,要更加主動作為,並要求與會官員「掄起金箍棒」應對挑戰,「該出手時會果斷出手」。
陸股和大陸經濟、人民幣問題相互糾結,非證監會主席一人去職可以改變,未來會不會有新政策出爐?金融人事異動會不會擴及包括人行等其他部門?就看北京掄起的金箍棒要敲向何方了。

聯合/社子島人不愛i-voting


2016-02-22 01: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柯文哲要開發社子島,但端出來的三個方案,當地居民卻沒有一個中意。本周末市府即將就開發案「三選一」舉辦i-voting,但社子居民卻興趣缺缺。柯文哲嗆說,若投票率只有一兩成,「社子島就玩完了」,下次再等五十年。
i-voting是柯文哲的拿手絕活,為什麼社子居民不買帳?原因很簡單,北市府提出來的三個方案,都和當地民眾的期待差距甚遠。如果沒有一個是好產品,居民有什麼動機投票,追求自己不想要的未來?
市府的三個方案,一是「運河社子島」,規劃三條運河並打造濕地公園;二是「生態社子島」,復興舊水圳,保存歷史建物和生態資源;三是「咱的社子島」,維持舊有聚落、社會信仰中心,將農田轉型為休閒農場,並有條件允許建物原地改建。在一般人眼中,其實很難看出這三個方案差別何在,也難怪社子居民意興闌珊。
表面上看,市府舉辦i-voting是尊重民意;事實上,市府提出的三個方案形貌差異無多,算不上是多元選擇。而說穿了,當地居民最想要的就是提高容積率,每戶可以多建個兩層樓;但以社子島的條件,這樣的可能性又極低。在這種情況下,沒什麼好選擇的i-voting,就失去了意義。
以社子島的條件和土壤液化程度,發展休閒、生態路線是正確的。問題在,柯文哲先前把話說得太滿,一方面責怪前人,又一副要全部解禁以還居民公道的姿態;如今,還要拿i-voting來威脅居民,真是占了便宜又賣乖。

聯合/國民黨的改革不是它的家務事


2016-02-22 01:1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新舊政府的接交和組建正在積極進行,相形之下,即將結束連署的國民黨主席補選則顯得意興闌珊。洪秀柱未出席黨內年輕勢力「草協」舉辦的「主席給問嗎」活動,被指為傲慢;林榮德的退選,則被形容為「防柱」力量的集結。看起來,國民黨把路走得越來越窄的跌勢,仍在持續之中。
國民黨一年多來遭逢兩次慘敗,不僅丟掉中央和大部分縣市的執政權,未來的存續發展亦四顧茫茫。儘管黨內外呼籲改革的聲浪不斷,但在老舊制度及僵化心態的禁棝下,整個黨只能被形式和形勢推著走,甚至出現「隨人顧性命」的離心離德情狀,令人失望。
究其原因,癥結在:其一,國民黨敗選後,朱立倫隨即辭去黨主席,在未來一片混沌之際,馬上宣布主席補選期程;再加上代理主席的黃敏惠宣布參選再辭,整個黨不僅毫無領導,甚至變成了由黨工操縱的機器人。由於改革呼聲與主席補選並存,任何政治號召或串連行動馬上被聯想成與權力接班有關,更模糊了改革訴求。
其二,要求改革的討論大多出自黨內,但有能力發聲者多半是黨內的決策階級,形成「應該被改革的喊改革」,減損了正當性。而這些改革呼聲,許多是從本位主義看問題,「從國民黨內看國民黨」,黨內可能聽不到國民黨真正需要的改革主張,或者聽到了也充耳不聞。
在這種情形下,國民黨主席補選之爭,洪秀柱毫無意外地出馬,曾拒絕出戰立委的黃敏惠突然領表,可能具凝聚能量的吳敦義、郝龍斌反而臨陣棄選,使得主席之爭充滿權謀色彩,且有演成「主流/非主流」或「本土/非本土」的可能。至此,改革的聲音益發沉寂。
儘管政黨輪替已成常態,但國民黨的興衰起伏卻不該視為其一黨之家務事。就歷史意義而言,國民黨是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最強有力的支撐者;就政黨政治而言,國民黨仍是最有實力對民進黨監督抗衡的在野力量;就政策路線而言,國民黨各方面的人才具有專業務實的能力。更何況,國民黨是領有公費補助的政黨,即以本屆立委而言,國民黨可年領一億六千多萬元的補助金。拿人民納稅錢的政黨,若不能善自發展,如何對得起百姓?
儘管實力大不如前,國民黨未來四年仍是台灣「最大的反對黨」,國民黨有義務成為執政者的防腐劑,扮演好「忠誠反對黨」的角色。尤其,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和國家認同,與民進黨有不小的歧異,這也是選民檢驗雙方政策良窳的重大關鍵。假如國民黨喪失政治影響力,不但選民無從選擇,在兩岸和外交的國家安全領域將只剩一家之言,台灣可能失去迴旋空間。
從這個意義看,國民黨的改革,當然不只是國民黨的家務事。眼下的主席補選,若不想淪為政客的權力之爭,就必須亡羊補牢,將焦點拉回到黨內的改革上。國民黨黨務和智庫系統最重要的事,是擬定改革的重大議題;例如:兩岸政策和國家認同及本土化政策要如何調整並進?黨的組織結構應如何改變因應?黨的決策機制如何朝民主化、內造化改進?如何處理黨產以避免其成為國民黨之癌?以及如何培才育才世代交替等。
這些議題,都必須開放心胸聽取各界意見,才能找到最佳答案;除了主席選舉辯論不可避免,擴大參與的國民黨改造會議也勢在必行。不論洪秀柱、黃敏惠或其他人,都必須利用補選辯論的機會來凝聚共識,為下一階段的國民黨改革找出方向。
國民黨的主席補選,不應只視為個人競逐權力的場域,那些懷抱著個人理想和意志而來的人,必須把眼光放在政黨更大的未來,而不是只會在那裡區分派別。補選的主席,任期只有一年多,但改革成敗影響卻非常深遠。

聯合筆記/彼此看守 善意給暖

.蔡英文釋放兩岸訊息之後…
.最會溝通的蔡政府?先設政府律師
.聯合筆記/彼此看守 善意給暖
.攬權、內鬥…泛藍基因不改嗎
.人民安全 比交接條例更急
.天燈的想像…超度到祈福
.搶春牛… 媽祖在看你們打架
.DRGs利大於弊 勇敢走下去
醫療 不該追求性價比





聯合筆記/彼此看守 善意給暖


2016-02-22 01:20 聯合報 謝邦振


馬英九請蔡英文多數組閣遭拒後,意有所指的說:「看守內閣非憲政制度與慣例,未來三個月該做的一定要做,該提的法案一定要提…,要留下民眾懷念的紀錄…。」這是誨人卻乏自誨的「善意」。
馬英九的善意總令人覺得難受。從選前一再提醒蔡英文,只有九二共識才能維繫兩岸關係穩定,到選後邀蔡或派民進黨代表巡弋太平島,可以說都是從善意出發,但對方毫不領情,因這些善意背後的主宰性、警告性太強。
卸任總統愈益誨教,隔墻越高。新總統想:三個月後就「換我來」宣示主權,操盤兩岸,何須附驥尾而顯?
而馬英九排除「看守」,看守的正是百日院長張善政。百日不可能維新,卻能做出一些模樣來。南台大震,張善政第一時間到維冠倒塌現場,絕口不指導救災,只說「難兄難弟」全力支持台南,不特別立法,中央權限撥款,劍及屨及,早為易位思考,不待台南市長賴清德開口,這是善意蘊涵的溫暖。張善政從寬從速支援台南,看在曾為處理氣爆事件、與中央有甚不愉快經驗的高雄市長陳菊眼裡,感受深刻,更不吝讚賞。
張善政不提看守不看守,只做該做的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立法院開議第一天,民進黨立委甚至時代力量立委,與張善政都有一番善意的互動,這都是好的開始。
希望即將完全執政的民進黨保有善意,這種善意不只對張善政,而是對全民。張善政在立院公開說,「馬政府執政並非沒有政績,只是冰冷的數字沒有轉化成讓民眾有感」。誠哉斯言,民進黨務必牢記。
馬英九施政自信深具善意,犖犖大者如油電雙漲,考慮的是能源成本,取消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為的是公平正義。出發點都很好,但慮事不周、時機不對,溝通不足,也不問「人的感受」,毫無溫度,民眾一次次失望。
再多的善意,感受不到溫暖,就只是空芯蠟燭,點燃不了。
張善政與民進黨間,至少有了兩回合(救災現場與國會開議)善意、取暖的接觸,如果能保持下去,在三個月內一起完成長照財源籌措方式、地震災後重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則對台灣民眾、兩岸經貿往來,都可以傳遞善意與暖意;其餘的,目前看來,不很重要。


最會溝通的蔡政府?先設政府律師

2016-02-22 01:20 聯合報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我國「法治地震」頻繁,最近一次災情,是法國藍帶擬來台設校,花了四年仍卡關。報載官員的說法是,大家都想促成,無奈有諸多法規阻礙。但輿論抨擊後,黃金七十二小時內,未經修法就傳出可望解套。不知這算世界級效率還是笑話?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許諾成就「最會溝通的政府」,首要必須扭轉行政機關輕忽法制作業的現象,「翻轉」機關的法治文化。筆者多次呼籲政府建構足以提升人民法治信任的「政府律師體系」,顯然呼籲功效不大。
台灣解嚴迄今廿九年,「從法制到法治」已無政治力阻礙,為何法治品質仍不如人意?主要關鍵與寄望,在於行政權。位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運作樞紐的行政機關,在立法草擬、法規制訂、法律解釋及處分、執行,位居上游源頭,也是與人民互動的第一線。
行政機關對法治的理解詮釋能力、控管品質,幾乎決定了一國的法治發展程度,影響政府效能、民權保障、社經發展;在我國長期未獲合比例的重視。機關的政策合法化能力不足,加劇人民對政府的信任代溝;往昔執政者檢討敗因時,卻很少深究表象下深層的法治品質。
也許有人會問「我國已有法務部、法規會,還差那張律師執照嗎?」
借鏡美國經驗可知,各級政府逾十二萬名政府律師,兼為公務員及律師,具相當獨立性,忠於憲法為民權及國家利益把關,可說是「人民託付在政府的律師」,任務包括代理訴訟、參與談判、草擬法案、為公務員及國會提供立法及政策諮詢、解釋法律等。美國司法部首席政府律師的品格與專業地位崇隆,不為政治權勢扭曲見解,堪稱法律人典範,有「第十位大法官」之稱,雖官位等同次長,但對成就法治的影響力絕不亞於司法部長。
兩相比較,我國法制單位的資源配備,明顯無法承擔起政府律師的繁重任務。法務部自身人力吃緊,要落實《法務部組織法》中「辦理行政院法律事務、法規諮商」的角色是緣木求魚。各部會法規會、地方政府法制局也人力不足,法制職系公務員二○一四年僅一三四二人(低於公務員總數的○.四%,中央地方員額各半、流動率高),且欠缺跨領域、超國界法的實務歷練,作業模式多屬被動諮詢、公文簽核,少有機會直接參與重大決策形成過程,也易受首長意志影響而減損法治上獨立性。
法制單位的轉型與改造,除了改變法匠思維外,更大問題在政府律師(或法制人員)的定位屬性,包括職權、功能及文化的檢討與強化,都需全面的配套改革。寄望新政府能大刀闊斧的規畫建構政府律師,翻轉法治品質。

蔡英文釋放兩岸訊息之後…


2016-02-22 01:20 聯合報 李英明/中原大學副校長(桃園市)


立法院開議,民進黨把兩岸監督條例列為優先法案,據傳民進黨有意依循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做為兩岸監督條例的兩岸定位基礎。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兩岸定位,是以憲法「一國兩區」的框架為基礎,各界都在密切注意,上述形勢演變,是否標示著,蔡英文正在釋放維持兩岸現狀及依循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行事等承諾的積極訊息。
近月以來,民進黨通過相關場合及平台,很微妙的釋放其執政後兩岸關係不會有意外的訊息。兩岸關係能否處理得當,是否會出現激烈動盪,攸關民進黨執政能否順利,甚至能否繼續執政甚巨;而對大陸而言,一直到五二零算是對蔡英文「聽其言觀其行」的階段。為了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穩定發展,蔡英文及民進黨似乎可以嚴肅思考採取以下進程,妥慎處理兩岸關係。
首先,既然蔡英文宣稱,要維持兩岸現狀及依循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行事,那麼何妨在五二零之前,甚至在五二零就職演說中正式宣示,願意依循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憲法框架,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台灣與大陸兩個區域之間的關係,以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現狀。
兩岸關係條例的立法,基本上就是以憲法的兩岸關係定位為基礎的,民進黨宣稱願依據兩岸關係條例的兩岸定位,來審議兩岸監督條例,這或許可以被視為,蔡英文及民進黨願意依據憲政體制來處理兩岸關係的某種積極信號,而這或許也可以被當作對大陸有關以九二共識為兩岸政治基礎期待的某種初步微妙的回應。
其次,以上述對兩岸關係的憲政定位為槓桿,蔡英文及民進黨在執政的前兩年,除了力求兩岸監督條例的審議通過外,更應該在兩岸監督條例的基礎上,設法讓兩岸服貿協議順利通過,從而讓兩岸經貿關係除了更具民意立法基礎外,也可以和憲政體制更加緊密的結合,具有更清楚的憲政基礎,進一步化解我們內部對於兩岸關係的意識型態爭論。通過這樣的處理程序,大陸方面應該可以認知,蔡英文與民進黨願意按照不製造兩岸變數的潛九二共識機制,來處理兩岸關係,從而化解兩岸關係的可能變數。
再而,蔡英文及民進黨可以思考推動兩岸貨貿協議的談判,力求讓其在執政的後兩年能夠審議通過。一方面,可以化解民共關係正常化的障礙,為民共正常互動奠立基礎;而另一方面,則可以實現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發展,從而對於我們經貿全球化及區域化發展產生馬太(錦上添花或優勢積累)的促進效應(例如,加入TPP),並且在兩岸經貿與我們經貿全球化及區域化之間形成有機的相互促進關係。
最後,通過上述處理程序,蔡英文及民進黨應可基本理順兩岸關係,從而有助於其穩定執政,若再加上內政上有不錯的施政績效,持續執政可期;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民進黨是否應該嚴肅思考調整其與既有憲政體制有所落差的黨綱,相信會成為各界關注的問題。

葉銀華/傳承搞紛爭 集團難永續

.葉銀華/傳承搞紛爭 集團難永續
.盛治仁/台灣該發展生活美學了
.方祖涵/倒數四十四名的奇蹟
.黃介正/東亞周邊有事 台灣更須戒慎
.嚴震生/一位美國大法官之死的政治效應
.馬凱/坐在錢堆上愁錢?
.葉銀華/拆掉政府施政的高牆



葉銀華/傳承搞紛爭 集團難永續


2016-02-22 01:14 聯合報 葉銀華



長榮集團引爆傳承紛爭,這又是創辦家族未能做好公司治理功課的案例!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先生過世,遺囑指定四子(二房獨子)張國煒接任集團總裁、並獨得名下所有財產,還指定幾位資深管理者為遺產執行人。在張國煒公布遺囑後,大房三位兒子立即傳出打算廢集團總裁、解散集團總部,使得集團控制權爭奪戰浮上檯面。特別強調的是遺囑的位階是不能超越民法、公司法與相關法規!
這又是集團創辦人在生前未能做好傳承規畫所引發後代的紛爭,之前的台塑集團也發生類似情事!首先,張創辦人將集團總裁傳給四子,令人想起康熙將皇位「傳于四子」雍正的歷史劇,然而這完全是兩回事。集團總部並非公司法的法定組織,而是創辦人因掌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長榮海運、長榮航空)具控制力的股權,而自己設立的統合指揮單位。集團總部要繼續擁有效力,基本要件是繼任者必須仍然掌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具控制力的股權。然而,只要大房三個兒子、女婿團結一致,有可能掌控兩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如此一來,集團總部形同虛設,總裁位子也沒有任何權力。
其次,雖然張創辦人遺囑將名下財產全給二房獨子,然而根據民法規定,大房子女是可要求取得遺產特留分,不可能全給二房獨子。接下來,大房、二房勢必會進行遺產訴訟,可能包括:遺產特留分、二房要求分配夫妻剩餘財產,甚或提起質疑遺囑法律效力之訴。
最重要的是觀察長榮海運、長榮航空的股權結構!集團創始公司長榮海運,大房兒子、女兒、女婿已經持有廿餘%股權,加上可能控有的長榮國際所持有之七%股權,以及可控制或徵求的委託書,大房只要團結很有可能取得長榮海運的控制權。而長榮海運又持有長榮航空十六%股權,再加上長榮國際所持有的十二%持股,直接威脅到二房獨子在長榮航空的控制權。
特別強調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取決於誰能掌握具控制力的股權,進而掌控董事會;而遺囑若事前未針對事實狀況而有縝密、細膩規畫,則效力僅止於後代子孫是否遵循先人所囑。
有關家族控股之上市集團傳承的安排,相對複雜,特別是繼承人眾多;這些安排包括家族控股權的設計與上市公司經營權的傳位。根據我的分析,這些安排可有集團整合傳給一人、集團分拆傳給不同人,或者架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等方案,更重要的是不同方案之家族控股權結構的設計必須相配合。以長榮集團之長榮海運、長榮航空的股權結構現況,實難將整個集團傳給一位繼承人;換句括說,若要將整個集團傳給一位繼承人,兩家上市公司的控股結構也不應該是如此設計。
長榮集團傳承的紛爭、訴訟、調合,還會持續下去,給予其他家族控制集團的啟示是創辦人(傳位者)必須提早、再提早面對,而且與繼承人間的溝通更是必要;更重要的是設計具配合性、可執行性的家族控股權與上市公司經營權架構,如此才能「集團永續、家族長青」。
(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