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8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參加Chip 4 需兼顧國家利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習普峰會:美國和台灣把習近平推向普亭
◆  聯合報黑白集/張善政吃幾碗涼粉?
◆  經濟日報社論/參加Chip 4 需兼顧國家利益







經濟日報社論/參加Chip 4 需兼顧國家利益


2022-09-18 03:42  經濟日報/   社論
參加Chip 4 需兼顧國家利益。路透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日前指出,從美中貿易衝突到疫情肆虐,近年許多企業透過供應鏈移轉來提升韌性,其中,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金額,已從民國一O四年(2015年)的109.7億美元,降至去年的58.6億美元,減幅高達47%。相比台商對大陸投資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對美國、越南與新加坡的投資增加,有2.7%-6.6%不等增幅

沈榮津此話,自然是暗喻台灣對中國大陸的「經濟脫鉤」。尤以過往製造業台商登陸,經常創造投資帶動貿易效果,在官方的盤算裡,若是能移轉對大陸的投資,自然也有機會減少兩岸貿易掛鉤。

不過,若是我們從近幾年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報告,卻可觀察到不同景象。同樣是在民國一O四年-一一O年(2015年至2021年),大陸的 FDI 可說是一路成長,不僅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達到 1,810 億美元的高峰,更曾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甩開美國,成為全球最大 FDI 引資國

至於同一時間的美國,根據 UNCTAD 統計,民國一O四年(2015年)時,美國一共吸收了 3,840億美元的 FDI,是過去七年的高點,但這七年之間,美國的 FDI 一路走跌、腰斬,直到民國一一O年(2021年),才回升到 3,670 億美元。不過,去年的 FDI 小高峰,主要拜外商在美國獲利未匯回母國所致聯合國估計,這些未匯回金額高達 2,000 億美元,創史上新高

對照沈榮津所說,以及 UNCTAD 統計,我們可以看出,儘管台灣對大陸投資金額下滑,但是全球外商仍是積極湧進大陸。而當台灣積極脫鉤大陸,與美日同盟生產「民主晶片」時,或是冷不防被大陸報復,被迫產生「民主鳳梨」、「民主石斑魚」時,還是有很多外商在大陸賺「不民主」的錢,生產「不民主」的商品。

面對統計,任何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詮釋。政府官員或出於「政治正確」,或為政策背書,將民國一O四年-一一O年(2015年至2021年)台灣對大陸投資減少,視為供應鏈移轉」,這樣的解讀,或許在幾年後美中抗衡局勢更加劇烈時,更能清楚觀察。但是眼下,政府更該釐清,這些消失的投資是出自誰?哪些業態?原因為何?若能找出答案,或許還可為政府後續的引資或產業布局提供關鍵情報

而當美中貿易對抗逐步升高,台美關係看似更加繁花盛開之際,台灣更需要思考兩件事:一是對美國的「一邊倒」政策,是否為台灣創造了最大的國家利益?其二也在於,當台美基於共同抗敵的需要,愈走愈近時,台灣如何確保關鍵技術,持續將最好的製造技術留在本土?而不是只要美國一開口,台灣統統都說好。

美國基於抑制大陸科技發展的需求,積極推動晶片與科學法案》,尋求更多國際半導體業者到美國投資,另一方面,美國也廣邀日本、台灣、韓國籌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排擠大陸。當美國成功拉開與大陸的技術落差,更加鞏固自身的國家安全時,實則也弱化了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依賴。如斯的「民主晶片」,雖是傷敵七分,卻也令同盟國大失血。

台灣的產業勁敵:韓國,同樣出於發展下世代半導體的需求,不得不與美國結盟,並參加 Chip 4,但韓國卻也擔憂大陸報復、失去大陸市場,總是想方設法做損害控制,在得與失之間,留住最大國家利益。不過,最近韓國媒體也傳出,台灣半導體大廠環球晶原本要在韓國投資50億美元,不料,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的一通電話下,環球晶決定棄韓轉美

儘管近期環球晶對外澄清,不是因為一通電話就改變新廠投資計畫,未來也會繼續加碼韓廠。但無論如何,韓國遭同盟國拿走投資大單是事實,由此也驗證在國家競爭商業賽道上,敵人與朋友的分野,不是一刀切,小國如台灣,在應對大國競爭時,不僅要防範圈外的敵人,更要小心圈子裡盟友的傷害,才能顧及國家利益










聯合報黑白集/張善政吃幾碗涼粉?


2022-09-18 05:39  聯合報/   黑白集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張善政的研究計畫六篇重複度高。記者曾吉松/攝影



農委會緊咬張善政主持的研究報告,指經比對六篇有疑義,要求宏碁與張善政書面說明。農委會比對抄襲,不但是張飛砍岳飛,而且還在玩「間接影射殺傷力最強」的東廠把戲

農委會以學術論文比對工具,套用在政府委外蒐集資料研究案上,擺明就是打混仗;公布六篇報告內容重複的比對結果,又說仍不可斷言是否抄襲,讓事件繼續發酵;明明是宏碁簽約領錢,張善政被影射A錢,農委會又不敢公布該案人事費中張善政拿了多少錢。

保密條款白紙黑字,農委會卻含糊其辭說沒有「終身保密約定。農委會又說已給立委看過無須保密,但依此邏輯,豈不是所有給立委看過的機密文件無須保密?至於研究人員可否公開討論,農委會則沒有正面回應,反而抬出官架子要人民來文詢問。

與其說這是一場官對民的不對稱戰爭,不如說更像是惡霸欺壓浮世繪。金庸小說「飛狐外傳」裡,鍾阿四之妻剖兒腹證明沒有偷吃鵝肉;電影「讓子彈飛」裡,小六子也剖腹證明只吃一碗凉粉。這些說的都是惡霸栽贓,還強逼人民自證無罪的故事。

張善政吃了幾碗涼粉?鵝肉有沒有下肚?農委會握有全案資料,卻像惡霸般要人民自證清白,必逼張善政「剖腹(退選)」才善罷甘休。1450 升格變東廠,總要有業績。










聯合報社論/習普峰會:美國和台灣把習近平推向普亭


2022-09-18 05:37  聯合報/   社論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峰會期間,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與俄羅斯總統普亭(左)等多國元首舉行會談。(法新社)



台灣聚焦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台灣政策法案時,正在烏茲別克撒馬爾罕登場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也值得關注。台灣政策法案的內容,受到了美中台三方的共同關切;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亭在上合峰會的場邊會面,顯然更吸引了西方國家的關心。台灣應該留意的是,雖然這是兩個獨立事件,但習普峰會多少受到台美關係進展的牽引和刺激。

這次習普峰會,已經是習近平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就任大陸國家主席以來與普亭的第卅九次會晤,雙方長期頻密互動;尤其這次既是新冠疫情以來習近平的首次出訪,也是俄烏戰爭以來兩人的首度會面,因此格外受到矚目。普亭告訴習近平,俄羅斯堅守一個中國原則,譴責美國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台灣問題上採取挑釁行動。習近平讚賞俄羅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方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干涉,任何國家都無權做台灣問題的裁判官。

相對於台美關係的進展,習普峰會釋出的政治訊號,充分說明台灣已經越來越捲入地緣政治的激烈競爭中。過去歷次習普會,雖然也都不忘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卻有點像會議固定程序般的例行文章,但這次在距離台北遙遠的撒馬爾罕,習普面向美國針對性地大談台海議題,顯然有著不同的意義。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這次習普會,由於俄羅斯在經濟上遭受美歐嚴厲制裁,在俄烏戰場上則未見進展,甚至烏克蘭反攻頗有斬獲,因此普亭更需要習近平。但習近平也需要普亭、需要上合組織:以美國為首,從五眼聯盟、四方安全對話(QUAD)、三邊安全協議(AUKUS),到印太經濟架構,無一不是針對中國而來;尤其俄烏戰爭後,美歐各國把俄烏情勢投射在台海,紛紛揚言加強對中共的嚇阻。而美國想藉烏克蘭拖垮俄羅斯,也讓習近平對美國的兩岸意圖有更多警惕。

普亭在台海問題上的表態,應該沒讓習近平失望;相對的,習近平在俄烏戰爭上似有保留。普亭只能表示理解中國在這方面的問題和憂慮,珍視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的平衡立場。中共顯然未有美國擔心的對俄軍事協助;但俄羅斯至少對於俄中貿易額將突破二千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感到滿意。飽受經濟制裁的俄羅斯,在中國找到重要出口;中國則在能源和經貿中明顯獲利。而且習普不只討論貿易制裁,也共同研究如何應對貿易戰。

雖然中俄和上合組織都標榜不結盟、不針對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但在西方看來,仍是抱團取暖。然而,不能忽略的是,當北約組織吸納了瑞典和芬蘭,上合組織也放話有不只十國排隊等著加入;北約東擴帶來俄烏戰爭,上合組織擴員則填補了美國狼狽撤軍後的中亞權力真空。普亭形容上合組織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組織;習近平則呼籲成員國相互支持,防範外部勢力策動顏色革命」,共同反對以任何藉口干涉別國內政。這次上合組織峰會,顯得比過去更具地緣競爭的意義。

在大國博弈和類新冷戰的框架下,台灣議題越來越國際化,蔡政府更主動把台灣鑲嵌入地緣政治的競爭中;台灣有了更多機會,也面對更多危機,禍福尚難逆料,但台灣已經越來越失去主體性。就像美國的台灣政策法案提供無償軍援,但台灣的建軍方向國防自主將全部繳械;蔣中正總統曾經拒絕的事,蔡英文總統歡欣叩謝。美中護欄已經岌岌可危,但美國和台灣還在努力把習近平推向普亭。




名家縱論/歐洲因應能源危機的啟示\星期透視/中美關係會提前崩盤嗎?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大屋頂下/政治層面的不對稱戰爭 拿不台獨聲明給蔡英文簽
◆  星期透視/中美關係會提前崩盤嗎?
◆  名家縱論/歐洲因應能源危機的啟示
◆  從運動學做人 迷途孩子回頭
◆  家庭至上 成就費德勒傳奇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歐洲因應能源危機的啟示


2022-09-18 05:50  聯合報/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烏俄戰爭迄今,歐洲對俄實施經濟制裁,限縮俄國油、氣、煤進口,俄國也反制裁,特別是大幅減少對天然氣供給,造成歐洲天然氣及電力價格暴漲。高盛報告預估歐洲家庭平均每戶能源支出,將從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一六○歐元暴增至明年六百歐元。北溪一號天然氣管線停止供氣後,可能造成歐洲冬季缺氣及電力供暖。歐洲因應此危機作法可供我國參考。

俄國為天然氣第二大生產國,僅次美國,但為最大出口國,出口量占全球廿三.六%。其中,管線天然氣出口占八十三.五%液化天然氣占十六.五%。俄國對歐洲出口量在民國一○八年(一九年)平均為每日一六○億立方英尺,受新冠肺炎及結束現貨市場銷售影響,民國一一年(二一年)降為一○九億立方英尺

俄國主要透過三條管線輸送天然氣至歐洲,總容量每日一六○億立方英尺。其中,北溪一號離岸管線自波羅的海進入德國,再輸往荷蘭、法國、英國和其他國家,容量每日五十八億立方英尺。今年六月已減為卅七億立方英尺。七月中,因進行例行性維修十天,當月平均天然氣輸送量下降至每日十四億立方英尺。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又於八月十九日宣布從八月卅一日關閉北溪一號至九月二日進行設備維修。在 G7 於九月二日宣布將對俄羅斯原油價格設置上限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當天宣布延長關閉反制。

就天然氣存量言,九月十日歐盟及德國庫存占儲槽容量比分別為八十四%及八十八%。以德國為例,約可用二.六個月。除非增闢其他氣源,包括自挪威、北非管線天然氣及美國、卡達等國天然氣進口,要度過今年冬天,將有十五%缺口。

國際天然氣價格也大幅飆漲,九月十六日荷蘭 TTF 氣價每百萬英熱單位,由年初廿二.九五美元漲為六十二.九四美元。發電燃料用煤價也大幅上漲,由年初每公噸一六○美元,上漲為四五七美元,推動電價同時大漲。

以德國為例,預估今年民生用電將漲六成。民國一一○年(二一年)再生能源附加費為每度電六.五歐分,今年上半年已調降四成至每度電三.七二歐分。七月以後取消,以減少民生電價漲幅。

法國雖因核能占比高達七成,較不受燃料價格變動影響,但仍有高達卅五%電價調整壓力,政府要求國營法國電力公司,以低於市價一半價格,將更多核能賣給國內電力公司,將電費漲幅限制在四%。

英國家庭用電依法有調整上限保障,但八月廿六日能源監管署宣布自十月一日家庭用電帳單上限將調漲八成至一年平均三,五四九英鎊。為減輕民眾負擔,七月宣布予所有家庭四百英鎊能源補助,並對弱勢家庭及產業額外六五○英鎊補助。

為因應電價上漲,德法英三國大致採取:一、容許電價部分反映成本而調整;二、降低能源相關稅費;三、補助弱勢家庭。這可兼顧節能及社會公平。

在供給方面,除另闢氣源外,各國也多用非燃氣發電來取代。以德國為例,除重啟燃煤電廠外,並將其最後兩座核電廠延役。德國情況值得特別注意,因它是我國「非核家園信念源頭。在德國調整政策後,我國已成世界上擁有核電的卅一國中唯一仍堅持廢核國家。德國因有歐洲電網支持,缺電可以外購,不像我國屬獨立電網,缺電無法外求。同屬獨立電網的日本、韓國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核電占比目標分別為廿至廿二%及卅二%,我國則為零

再者,在燃氣方面,因歐洲能源脫俄影響,未來世界天然氣特別是液化天然氣價格將居高不下。我國天然氣九九.六%仰賴進口,目前天然氣占電源配為卅七%,高於世界多數國家。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甚至要提高到五十%。我國儲氣槽容量長期偏低,夏天僅夠八天用量。能源及國家安全切需全民關注!











星期透視/中美關係會提前崩盤嗎?


2022-09-18 05:50  聯合報/   周陽山(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七月十九日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率領的「大西洋理事會」訪問台灣。艾斯培表示,「一中政策」已經沒有用,應該要遠離戰略模糊。「台灣是這場戰役的前線,我們支持民主就是對抗中國的信念」!

艾斯培表示,現在西方民主國家應該站出來,支持台灣。目前在華府政策中,有一共識就是重新宣導,告訴台灣新的決定,這些政策包括:大膽提升國防預算、發展不對稱戰力,也包括延長徵兵制與兵役期限,增強後備戰力跟動員能力。

就在這氛圍下,美國參議院正積極推動「台灣政策法案」的立法進程,儘管白宮表達了對中美關係與兩岸情勢的憂心,而一部分參議員也自我限縮,修改了其中部分內容,但這項立法工作的核心宗旨是加速台海備戰不惜讓中美關係徹底崩盤,迫使中共提前動武,最後導致中國大陸「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基本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任務面臨重挫。至於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否會因台海戰爭而引爆,則在未定之天。

為什麼美國國會要挑起這樣的對立情勢?其中主因,是他們絕不容忍中國取代美國,成全球第一大製造業基地與首要的貿易強國,並且在意識形態發展策略文化選擇逐漸取代美國,成為「美國優先」之外,發展中國家的另類選擇。

基於此,他們要藉新法取代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的「台灣關係法」,讓美國「一個中國」與「反對台獨立場改弦更張。這不啻承認過去四十多年對華政策失敗了,而且寧願面對中美斷交和兩岸戰爭,也不容避戰與和解。換言之,台灣必須成為戰爭代理人,並且堅定不移增強戰力跟動員力迎戰到底

另方面,中國大陸面對美國的步步進逼,卻採取下列的因應對策:

一、強化中俄關係,形成背對背、肩併肩,相互扶持的夥伴關係。

二、擴大「上海合作組織」與「金磚會議」的功能與規模,將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土耳其等國逐步納入,形成與「北約」隱形對抗的態勢。

三、緩和與印度的對峙關係;強化與中亞各國的合作,藉中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鐵路計畫擴大「一帶一路」的建設規模,形成「陸權國家合作抗衡海權大國」的新格局。

四、夯實國力,促進生產力,在疫情中擴大對世界各國的物資供應。大陸海關總署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前七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人民幣廿三.六兆元年增長率十.四%其中出口十三.三七兆元,年增長十四.七%進口十.二三兆元,年增長五.三%。進一步細分,中國對東協、歐盟、美國分別進出口值為人民幣三點五三兆元、三點二三兆元和二點九三兆元,年增率為三.二%八.九%十一.八%。這反映出中美經貿的互賴形勢不減反增,歐盟亦然。

由於當前美國國內政治、經濟、族群環境不佳,在這樣的局面下推動「台灣政策法」,勢將激起千堆浪!但拜登政府若意志堅決、無畏艱辛,在立法與行政合作下仍有可能讓其成為現實,並確立中美全面對抗的新情勢。

問題是:拜登是否真有這樣的決心讓此法通過,是否會在最後階段動用否決權?是否會在期中選舉前,作成中美關係全面崩盤的決定?











大屋頂下/政治層面的不對稱戰爭 拿不台獨聲明給蔡英文簽


2022-09-18 05:50  聯合報/  黃年



《大屋頂下》的一則讀者留言說:「光說這些沒有用。何不拿一份不台獨聲明書給蔡英文去簽?」

這個留言很調皮。靈感應是得自獨派四出要人簽「不投降承諾書」。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台灣的兩岸政策議論粗分二類。一類以中華民國為基底,主張和平競合。所以,獨派要你簽不投降承諾書;一類以台獨為基底,可能引爆兩岸戰爭。所以,有人要你簽不台獨聲明書。

此一對照,呈現了台灣在兩岸思維主要分歧中華民國和平交流路線台獨仇恨鬥爭路線,究竟是哪一種對台灣的生存發展較有利?

中華民國和平交流路線受到最大的質疑是中共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認為中共終究不容中華民國生存,台灣為什麼及憑什麼還要堅持中華民國?

這是一個悖論。可以反問:中共更反對台獨,那麼為何還有人主張台獨?主張中華民國或台獨,都是想要不在中共統治下活下去。台灣人的共同問題是面對中共的威脅究竟是用中華民國或台獨來作為生存戰略,何者比較可行?比較有利?這不能由中共來決定,而須由台灣人自己作出理智的抉擇

即使中共不容中華民國,但中華民國也不可否定自己。尤其,更不能選擇台獨,那就更是自掘墳墓。

趨勢顯示,由於美國《台灣政策法》的衝擊,中共在兩岸戰略的操作可能迅猛緊縮。台灣必須警覺,保持定力,不能掉入這個陷阱。

本月十日中國官媒《人民政協報》刊文指出:九二共識只有「一中」,沒有「各表」。

此文如此旗幟鮮明顯得相當突兀。不像是高瞻遠矚政策省思,倒像是破罐子破摔。

因為,七月廿六日政協主席汪洋在九二共識卅周年談話才說過:「求一個中國的大同,存兩岸分歧之小異。」(即「求同存異」)且在汪洋談話前十天,國台辦推出九二共識系列微講座》,確認海基會當年提出的「第八方案」(即一中各表雙方彼此接受共識內容」。

如今,政協刊物的尖銳蓋過政協主席,大水沖倒龍王廟。如果這種錯亂是在預示中共兩岸路線顛倒反覆,難道北京連「圍城必闕」的兵法謀略亦已不計反對一中各表,扼殺中華民國,簡直不啻是要千方百計「誘逼」台灣走向台獨,因此也就逼得中共自己非武統不可?這豈不是荒唐可笑

天可憐見,兩天後這篇怪文已撤回下架。

寄語中共當局:兩岸可以沒有「九二共識」,但不能沒有「一中各表」。因為,對中南海來說,沒有和平穩定的中華民國,就不會有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就沒有和平穩定的世局,也就沒有和平崛起的中國。若欲兩岸局勢穩定,唯有一中各表,「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但這些不是本文篇幅所能展開。

面對中共可能出現的政策錯亂與緊縮,台灣應當做的是更加堅守中華民國,而絕不是轉向玩弄台獨。本文認為,在進入「台灣政策法氛圍」的變局中,至少必須維持兩大國安支柱

一、必須建立戰略清晰中華民國:民進黨如今操弄「中華民國台灣」這類騎牆策略,再走下去,不會是左右逢源,而必是兩頭落空。

例如,在國慶日,曾展示「史上最大的中華民國國旗」(六十五坪),但在主視覺設計上又以英文標示 TAIWAN NATIONAL DAY(台灣國慶日)。這樣的「戰略模糊」,到底是一加一?還是一減一?

試想,若中共藉《反分裂國家法》兵臨城下,開戰後,每天三餐問民進黨:「你究竟是不是台獨?若是,打下去。若不是,坐下來談。」若答:「我是台獨!」懲獨之師,名正言順。若答:「我不是台獨,我是中華民國!」豈不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我已幾次重述此一假設,民進黨不要等到兵臨城下。如本月十一日《大屋頂下》所言,民進黨必須及時撕去貼在自己腦門上的台獨標籤,並設法表白:我不是台獨,我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不是台獨。

亦即必須放棄「戰略模糊」的台獨,建立「戰略清晰」的中華民國。以此「止戰境外」,避免決戰境內」。

台獨絕無可能。台獨「戰略模糊」的唯一效果,就是奉送中共一個「名正言順」的侵台口實。主張中華民國的「戰略清晰」,雖然未必能絕對阻擋中共動武,但至少聊以給中共一個對內對外可自我交代的「和平統一仍是第一選擇」的理由或藉口,拆去了因台獨啟戰的引信。

二、必須建立政治面不對稱戰爭:軍事面的不對稱戰爭正在熱議,且台灣更應思考操作政治面的不對稱戰爭。先須化解兩大矛盾:

矛盾 A恐懼戰爭,卻又以台獨挑釁。兩岸軍力十分懸殊,因此始有不對稱之說。兩岸倘若開戰,必是一場規模戰。例如:1、你一千萬顆各種彈藥對我一千萬顆彈藥,也許台灣尚可撐持;但若是我一千萬顆彈藥對你兩千萬顆彈藥,台灣就恐難有勝算。2、不源頭打擊,不能釜底抽薪;但若源頭打擊,戰爭就會呈報復性失控,不利台灣。台灣不能無恃亦無恐,真準備作一隻「決戰境內」的刺蝟。

矛盾 B不敢台獨,又鬧台獨。真正的台獨,就要正名制憲,以台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硬碰硬,這是民進黨不敢做的。台獨根本是自欺欺人的騙局。但在中華民國「一中憲法」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抗衡,一中各表,則是「民主中國 vs. 專政中國」的抗衡,民主對專政,即是不對稱的政治戰。

兩岸軍事面的不對稱戰爭,台灣難有生路;但在政治面的不對稱戰中,中華民國尚有優勢。

因為,中華民國,以「中華」與「民國」來和平與防守,也以「中華」與「民國」來抗衡與反攻。因此,面對兩岸,在不對稱的政治戰中,若是操作有方,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注意,不要夢遊。《台灣政策法》可能異化為「台灣綁架法」或「台灣賣身法」,擺明了要把台灣變成烏克蘭。禍福相倚,應知趨吉避凶。我們應以中華民國而非以台獨來迎對「台灣政策法氛圍」。愈是進入「台灣政策法氛圍」,台灣愈要站穩中華民國。亦即,應以戰略清晰的中華民國為安身立命的基礎,戰略模糊的台獨必兩頭落空。

我們只有中華民國,我們絕不可能有台獨。

因為我們有中華民國,我們才能不向中共投降;也因此,中華民國絕不能向台獨投降,因為台獨根本自顧不暇。

試問:蔡英文該不該簽下不台獨聲明書












從運動學做人 迷途孩子回頭


2022-09-18 05:49  聯合報/   李政達/科大講師、國家級拳擊教練(台南市)



在新竹偏鄉帶拳擊隊的後輩,提及帶隊甘苦談。筆者鼓勵他:「辛苦總會有收穫,運動的孩子不會變壞!」沒多久見他回傳:「真的,老師。我拉了好幾個孩子回來!」感動之餘對照聯合報關於「青少年犯罪率偏高」報導,筆者不免有感而發:運動,何嘗不是一個匡正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管道。

此時我想起了阿源,和那個考一百分笑話—國中時因為經常惹是生非,被管理組長帶來拳擊場,初來時組長根本不看好他在運動上表現,只希望能消耗掉他過剩精力不要再「鬧事」就好。導師更以鄙夷語氣取笑他「只是挨打的料,不會成材!」同學調侃他:「這次又考了快一百分。」而他也嘻嘻哈哈,原來是七個科目加起來成績。

這樣一個凡事不在乎低成就孩子,上台也一樣亂揮猛打,不久就被打得鼻青臉腫。筆者煞費心思一次次引導,激發他不服輸企圖心,終於讓他體悟打拳和做人的道理一樣,橫衝直撞難免遍體鱗傷,必須能屈能伸、攻守有為,才能有美滿的結局。高中首次榮獲全中運冠軍時,連母校師長都承認自己看走眼。如今這個年輕人也是一名教練,待人處事更加圓融有禮。當初筆者抱持著「多培養一個有用之才,社會就少一分負擔」想法,讓我備感欣慰。

甫宣布退休的網球「最年長球王」費德勒,幼時脾氣不佳、在球場上經常甩拍,卻因努力不懈地訓練,即便正式學歷僅有國中,仍精通多國語言;而其溫文儒雅的態度,更讓他深受球迷與媒體愛戴,也因此日前宣布退休時,會有那麼多球迷感到惋惜。

知名的重量級拳王福爾曼出身感化院,他在拳壇成就是拳迷有目共睹的。外號「魔鬼喬治」的福爾曼自從民國五十期年(一九六八年)墨西哥奧運取得金牌後,轉入職業拳壇戰績彪炳。民國六十六年(一九七七年)退役後成為一名牧師十年後再度復出並以四十五歲的高齡取得拳王腰帶,成為最老重量級拳王,他將比賽賺進獎金用於籌措少年觀護所經費在美國民眾心目中具有良好形象深受青少年喜愛

福爾曼經由運動改變自己的一生,只是一個典型的範例。在台灣有太多的體育從業人員無怨無悔的付出,拉拔誤入歧途的年輕人,雖然從不曾曝光,但這些無名英雄默默行善的事蹟,值得推崇與讚揚。











家庭至上 成就費德勒傳奇


2022-09-18 05:49  聯合報/   王大樹/資深媒體人
費德勒和妻子米爾卡握手。 (路透)



網球傳奇球星費德勒,終於做出退出職業生涯決定,令世人為之震撼。當然,隨著年紀超過四十歲,早就打破過去一般對職業網球選手年齡界限的認知,各界都認為他離退休之期不遠,但就是要看他能把這個極限,推高至什麼程度而有所期待。

如今這個日子真到來,確實令人不捨,他寫下的紀錄與傳奇,永遠會載入世界體壇史冊。然而,這個不朽傳奇背後,更帶著他對妻子、孩子至上的觀念,寫下運動員典範。

費德勒生涯締造的冠軍成就、排名、戰績與無數場精采戰役,無需多言。他在職業網壇一○三座冠軍,包括廿座大滿貫賽冠軍勝場數一,二五一場球王寶座三一○周等等經典傳奇。在這些榮耀數字背後,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已卅七歲卻仍能奪下個人第廿座大滿貫金盃澳網)的費德勒,曾在接受英國泰晤士報訪問時表示,如果妻子不在身邊,將會無法入眠,那一段令人深刻的解釋,是他打造這些傳奇最重要關鍵。

「我拒絕和妻子分開睡覺。我們都想要有孩子,且我的夢想就是一直和她在一起,而不是睡在不同的樓層及臥室,我寧願跟著尖叫的孩子們在一起,也不願與妻子分開。」從這段話,就可知費德勒多麼看重妻子及孩子,以至於在他飛行全球的每一場比賽,都可見到妻子及孩子在他身邊,給予他支持,成為他心理穩定的力量。

相比許多收入高職業運動員,多年高居全球運動員收入榜前十的費德勒,妻子米爾卡並非多麼嬌豔美麗的女人,她同樣是網球員出身也進軍過職業網壇,甚至比費德勒大三歲。兩人的故事,是從民國八十九年(二○○○年)雪梨奧運開始,同是代表瑞士國家隊出賽,進而相識相戀,原本在職業網壇比翼雙飛的他們,卻因米爾卡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受傷退出,讓費德勒單飛,但也因此成了他後勤團隊最大支柱開啟費德勒寫下世紀傳奇歷程

兩人直至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結婚,展開他人生的另一個傳奇紀錄,妻子分別在結婚當年及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各產下一對雙胞胎,正好女、男各一對的組合。他在另一次媒體受訪時說,我的生活就是這樣完美。我一直愛著同一個女朋友,同一個妻子,經營著這個家庭,保護他們免受媒體的侵害。她已十二到十五年沒有接受過採訪,所以人們從不會去議論她,也不會知道她做了什麼。」

對家庭的忠貞,反應在他能夠成就這些傳奇紀錄的原因,讓他能夠有紀律執行現今運動科學運用延長運動生涯作為,「做為一名球員,我能擁有她是很好的事,因為有些球員一年換一個女友,這種事情都可以讓你開心,但也會讓你分心。」從費德勒身上,他告訴所有運動員對妻子始終如一重要性,「她對我的支持令人難以置信,無論我輸贏,都讓我的生活更輕鬆。」

見識過不少高收入名人及運動員都毀在緋聞上,比如高球界的伍茲就是最著名的例子,費德勒寫下的傳奇生涯,卻讓世人理解愛護家庭的重要性更是遠勝於一切,在他生涯最終他寫下了這一句,「在我的爸爸媽媽和米爾卡的陪伴下發布這個消息真是太好了。誰能想到這段旅程會持續這麼久。簡直不可思議!」



王健壯/讓隔離者投票是政府責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讓隔離者投票是政府責任
◆  楊志良/悲傷年代
◆  嚴震生/五位參議員為何反對台灣政策法?
◆  林中斌/俄烏戰:兩面看
◆  王正方/封存三十年還有臭味嗎?
◆  周行一/中美最近的雙贏給台灣的啟示
◆  洪蘭/成功貴在有恆







王健壯/讓隔離者投票是政府責任


2022-09-18 05:50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政府存在的目的,是要保障並且伸張人民的基本權利,絕不能任意限縮人民的權利,能保障則保障,而非能限縮則限縮;但中選會不准確診者與隔離者參與十一月九合一選舉投票,卻有剝奪人民選舉權之嫌。

全球爆發疫情這幾年,許多國家原本預定的選舉,不是停辦,就是延期,少數正常進行選舉的國家,例如美國,因為有通訊投票的機制,染疫確診者與隔離者的投票權利仍然受到保障。

但舉世公認可作為疫情下選舉的模範國家,卻是南韓。南韓這幾年陸續辦過三次選舉,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的國會大選,二一年的市長選舉,以及今年三月的總統大選。在這三次選舉中,確診與隔離的南韓民眾,在政府特別設計的投票辦法下,仍然可以外出投票,行使他們的憲法權利。

南韓政府為染疫者特別設計的投票辦法,在三次選舉中雖然不盡相同,但歸納來說有兩項重要措施,其一,讓確診與隔離者可以在法定投票日前幾天,在單獨設置的投票所進行提早投票;其二,在投票日的法定投票時間截止後,投票所延長投票時間一個半小時,專門讓確診與隔離者進行投票。

這兩項辦法的配套措施更包括:投票所負責選務的人員必須穿戴全副防護裝備,確診與隔離者在投票時也必須戴口罩、手套與量體溫,排隊維持兩公尺距離,並且在出門投票時、到達投票所時以及投完票回家後,分三次向官方回報。

南韓在這三次選舉中的表現,之所以成為疫情下選舉的模範,乃是因為南韓政府確實有效兼顧了防疫與選舉。以今年三月的總統大選為例,選前的南韓疫情十分嚴重,每日確診數高達卅萬左右,死亡數也飆升,住院治療的患者更高達八十多萬人,但南韓政府仍毅然決定採取提前投票與延後投票兩項措施,保障確診與隔離者的選舉權;而且,提前投票的投票率約近四成,以及選舉結束後疫情並未更加惡化,更證明選舉與防疫可以並行不悖。

南韓的例子也證明,只要政府有心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今年三月總統大選前,即將卸任總統的文在寅,下令他的閣員進行跨部會協商,根據民國一九、一一年年(二○二○年與二一年)的兩次選舉經驗,研擬出一套更有效保障染疫者投票權的辦法,選前一個月,南韓國會完成選舉相關法規的修法程序,才有了提前投票與延後投票的特別措施,讓將近一百萬確診與隔離的選民未喪失投票權;總統大選的超高投票率,不但證明南韓民眾實踐民主的熱情,也讓這次選舉的結果更具備民主合法性。

台灣目前每日確診數約四萬多人,比南韓總統大選時每天卅萬左右確診者相差甚多,而且台灣目前的防疫政策,也是根據與病毒共存的原則,進行大幅放寬,但中選會對十一月九合一選舉的選務規畫,仍以去年五月的防疫標準為指引,完全無視於疫情的變化,以及防疫政策已大幅改變,因此才有了不准確診與隔離者投票的決定。

現在距九合一選舉還有兩個月時間,如果民進黨政府有心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當然可以比照南韓模式,先進行跨部會協商,再透過立法院修改選舉相關法規,讓確診與隔離者可以行使投票權;南韓都能成為疫情下選舉的模範,自稱完全民主的台灣,難道不能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