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如何解決大股東干政問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雙城共好:善意修互信,和平不絕望
◆  聯合報黑白集/修復與救贖
◆  經濟日報社論/如何解決大股東干政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如何解決大股東干政問題


2023-09-03 04:17  經濟日報/ 社論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 記者蘇健忠/攝影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原本研擬修法針對「大股東干政」的裁罰,從原本的罰鍰、限制表決權、解除或停職該法人董事、限期處分持股,大幅縮減至僅剩罰鍰。該修正條文自從今年4月起預告,開了兩次公聽會,金融業者與專家提出許多反對或保留意見,包括:法律概念明確性、行政擴權的顧慮、未符合比例原則等。為回應外界意見,金管會刪除限制表決權、解除或停職該法人董事、限期處分持股等強而有力的裁罰措施,僅保留裁處最高5,000萬元罰款。

「大股東干政」是指掌握相當股權或股東會投票權者,以派任法人代表董事形式而對董事會有很強影響力,進而個人直接介入金融機構的經營,包括人事、財務、業務與投資事務。這些大股東因未符合金融機構負責人條件,或被解職還未符合資格條件者,其個人無法擔任董事,只能派法人代表擔任。金管會原本要求大股東,對金融機構經營有任何意見,應該透過其所指派的法人代表董事,在董事會表達,不可透過其他方式直接影響金融機構的經營。

然而金管會的上述要求可說是在「考驗人性」。這些大股東掌握相當股權或股東會投票權,對董事會有直接控制力,進而影響董事長、總經理與一定層級以上經理人的任用與薪資水準,這些大股東總想直接影響金融機構經營。再者,金融機構是高槓桿經營,股東權益占資產平均可能低於7%,而大股東通常持股約二成,其餘透過交叉持股、收委託書、股票質押、其他股東支持,掌握金融機構經營權,因此可說大股東的槓桿在70倍以上(有的金融機構甚至百倍),更使其有非常高的誘因、慾望、能力,直接影響金融機構的經營。

當上述大股東未符合金管會要求,透過非正式會議、餐會、面談等各種形式,交代他們支持的董事長、經理人,企圖不留下痕跡,直接影響金融機構的經營。這些董事長、經理人很難拒絕,特別是他們也是大股東支持才能擔任,薪資水準亦然 。這也是過去金管會在新光金、開發金、中信金大股東干政案,只裁罰「被影響」的現任董事長、經理人,仍然無法阻止此類案件的重複發生。

金管會的思維是,要主導金融機構經營者,必須擔任金融機構的董事長、董事、經理人,未擔任者不能影響金融機構經營。這個原則正確,但進一步要說明的是,不管是大股東個人未直接擔任董事、經理人,或僅擔任董事,其影響力絕對大於其所支持的董事長、經理人。以台灣目前金融機構的文化,大股東若符合資格條件者,擔任董事長、經理人還是比較符合權責相符原則。

我們肯定金管會直接面對此長久的問題,並希望藉由修法擁有更強而有力的裁罰措施。只是目前金管會在先求有、再求好的施政思維,退縮到僅剩罰款,能夠解決大股東干政的問題嗎?5,000萬的罰款實在無法斷絕大股東干政的問題,金融業通常發放較高現金股利,相對大股東每年、累積得到的現金股利,以及其家族財力,最高5,000萬罰款只是滄海一粟。

要掌權者不行使權力,須有強有力的制衡工具,方能有效果。因此,我們建議金管會仍守住原本初衷,或至少仿效公司法第197條之1第2項,增加限制大股東表決權行使的裁罰措施;因為此措施最大影響是大股東可能會失去公司控制權,且相對限期出售股權而言,對股市衝擊也較小。無論大股東干政的裁罰措施範圍大小,金管會須完備法條修正通過後的執行辦法,精細、嚴謹規範行政權行使,方能說服社會大眾,更進一步精準行政。











聯合報黑白集/修復與救贖


2023-09-03 02:59  聯合報/ 黑白集
台鐵408次「太魯閣號」事故罹難者團體「太魯閣的眼淚」上月底在車廂中發現一片疑似「頭蓋骨」後,鐵路警察複勘,又發現疑似骨骸物件。記者翁唯真/攝影


太魯閣號事故發生已兩年多,近日竟在事故車廂內發現多件疑似罹難者遺骸碎片和遺物。對照當時三場聯合公祭的冠蓋雲集,如今卻讓罹難者家屬悲痛難忍親人如同被「曝屍荒野」,政府與台鐵豈止荒唐離譜而已。

這讓應邀來台了解事故後改善措施的日本專家難以理解;關西大學教授安部誠治質疑,在保管過程中難道都沒有檢查?台鐵與政府都有責任。福知山線事故罹難者家屬淺野彌三一則批評台鐵輕視罹難者的尊嚴。

日本文化行事的謹慎以及對死者的尊重,均值得學習。例如「鐵道員」及「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兩部電影,即深深影響台灣社會,更提升了相關從業人員的形象。太魯閣號事故發生後,相對於政府處理無方,民間號召全台逾百位遺體修復師無償修復罹難者遺體,即為社會注入一股暖流。

可嘆從交通部、台鐵、檢警到道安會,急著結案,心裡哪有行事謹慎與死者尊嚴。即使正副總統與閣揆都出席了公祭,但不久即傳出交通部長林佳龍的「感恩惜別會」燦笑合影,幾乎讓人忘了他是因四十九條罹難人命引咎辭職。

這種心態下的台鐵改革,寫再多報告也只是做個樣子,交代了事。尋獲的罹難者遺骨碎片,已因遺體火化或入土而難修復。對於政府與台鐵來說,唯有發自內心的謹慎、認真與尊重,才能獲得救贖。













聯合報社論/雙城共好:善意修互信,和平不絕望


2023-09-03 02:53  聯合報/ 社論
台北市長蔣萬安(中)至上海參加雙城論壇,簽署三項交流備忘錄,還代表三個政治意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走過三年疫情,台北、上海的雙城論壇恢復實體舉辦,在這兩岸僅存的官方交流平台上,台北市長蔣萬安提出「雙城好,兩岸好」主張,呼籲雙方「務實理性誠懇地對話」。在台海戰雲密布之際,兩岸雙城暫時放下「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等政治語彙,以共好為起點再出發,相向而行,這就是務實。如果沒有善意、互信,並對追求和平有堅定信念,雙方不會輕易形成共識。

這次雙城對話的務實,體現在很多層面,除了沒有依例會見國台辦主任,不雕琢儀式的政治規格,雙方鎖定在市民生活,從最基層但最實際的課題展開對話。台北市的關注從高齡人口到幼托、從社會住宅到青年創業、從生態永續到動物園小貓熊聯姻優化繁衍。而上海市府展現智慧城市及數字經濟的發展成績。兩市府少談政治多做事,從城市治理為兩岸人民搭建各種橋梁,如果能落實,確實能將兩岸交流從官本位轉向市民為主角的新面貌。

兩岸交流向來注重歷史血緣,倘若能讓雙城市民從生活中感受到另一個城市的牽連脈動,未嘗不是創舉。台北人可把東京、京都視作周末旅憩點,為何不能將上海當作離家更近的後花園?台北與上海都是國際級都會,透過對方看世界,也有助於突破意識型態藩籬,開闊文化視野。

今年雙城論壇能淡化政治味,本身就是政治的藝術。相比大陸展現彈性,不堅持依慣例安排國台辦主任、上海市委書記出場,蔡政府卻是破例安排國防部在蔣萬安出發日發布即時軍機擾台資訊,國安會秘書長喊話蔣萬安「要求中共不再軍演」。就算陸方以客為尊是統戰,但蔡政府又為何急著給台北市長穿小鞋?

兩岸不少人對蔣萬安作為兩蔣後代登陸上海,揣想國共互動。但他僅從抗日名將俞大維及民國才女張愛玲說明雙城歷史紐帶,論述大時代與個人命運的關連,並未利用兩蔣後代的身分借題發揮。顯然蔣萬安不願將兩岸關係侷限在歷史血緣框架中。這對於力推去中化的民進黨政府是一記反擊:無論是否認同「一個中國」,兩岸一直是命運共同體,不能因政治定位問題沒共識,就堅壁清野仇恨相向。

雙城論壇走過兩岸交流大爆發階段,也在柯文哲時期匍匐前進,交流思維都纏繞在一中問題的架構裡。今年面臨地緣政治翻轉的關鍵時刻,雙城市長基於善意與互信,盡最大努力擴展對話。蔣萬安和上海市長龔正會晤時,藉蔣經國名言「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為務實雙贏寫下註腳。

巧的是,同時在上海訪問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也演繹了「務實」。雷蒙多訪中之際,美中兩國在南海及東亞都呈現軍事緊張,拜登政府持續對中貿易戰與科技戰,美商在陸面臨國安風險。但雷蒙多重申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要繼續對話一步一步解決經貿問題。蔡政府質疑蔣萬安登陸正當性,怎不順便批判雷蒙多「舔中」?

蔣萬安是最年輕的六都首長,也是同儕裡最具代表性的政治人物,足以反映台灣中壯世代的意見。他面對兩岸問題積極走自己的路,對朝野年輕政治人物具有前瞻啟發。人民不需要被意識型態束縛的政客,而是能設法降低戰爭風險的人。

兩岸間以讓利換取友誼的時代已過去,目前兩岸最缺的不是利益,而是善意。城市交流無所不包,涓滴成河,寄望台北與上海能搭起心靈的橋梁,作為修補互信的平台。地緣政治固然會改寫國家命運,但只要人民有累積善意的園地,便不致對台海和平太早失望。




名家縱論/兩岸交流才有和解與和平\星期透視/大選關鍵八月與郭台銘參戰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拿出魄力 改革看護移工
◆  開放移工 成選舉贈品
◆  大屋頂下/台灣「政治典範轉移」的契機 不能等棄保 只能推一組
◆  名家縱論/兩岸交流才有和解與和平
◆  星期透視/大選關鍵八月與郭台銘參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兩岸交流才有和解與和平


2023-09-03 05:03  聯合報/ 邱坤玄(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距離明年初我總統大選還有四個月,在非綠陣營還在混亂中尋求整合之際,北京對台灣的選舉似乎已有定見,不論哪個黨的參選人當選,大陸的對台政策仍然要服膺於「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體目標,盡最大努力完成和平統一,但是在「極限思維」的設想下,已經做好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準備,未來北京對民進黨政府的策略將是「硬的更硬」,而對民間則不會「軟的更軟」,而是「軟的一樣軟」。

如此就可理解為何北京在選前就對賴清德定性定位為「台獨工作者」以及「麻煩製造者」,雙方已經是「敵我矛盾」的關係,不可能因為他當選而存在接觸與溝通的可能,只有堅持鬥爭的路線。最近陸委會表示將規畫陸籍團客來台的可能,從宣布日起,以一個月為準備期,將視大陸回應再確定實施日期。大陸國台辦則嚴厲批判民進黨政府的規畫開放是「畫餅」的政治宣傳,是「名放實擋」,並且以三個「前所未有」抨擊,兩岸政府關係的前景值得憂慮。

當兩岸政府完全缺乏互信形成負面螺旋下行關係時,地方政府與民間的呼籲與實際行動,就成為避免兩岸關係垂直降落的重要來源。最近台北市長蔣萬安訪問上海舉行「雙城論壇」,為低迷的兩岸關係注入了一股暖流,蔣市長在論壇演講中,藉著歷史與文化的連結,沒有制式化的政治口號,自然傳達了兩岸共同的理念,可以做為兩岸地方政府交流的楷模。

如果兩岸增加交流的數量與範圍,台灣內部就不會充斥著兵凶戰危的報導與氛圍,也可以避免資訊閉塞,產生誤判,更值得關注的是我們在中國研究可能產生的偏態。

台灣的中國研究一向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主要歸因於兩岸同文同種,較能體會中國人的習性,加上長期與大陸交往、談判、對抗的經驗,因此對大陸資料與人物的解讀、情勢研判與預測方面,具有先天性的優勢,外國的中國研究學者經常到台灣取經。

但是現在受到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抗中國的影響,台灣的中國研究則是趨向防衛為主,聚焦於如何因應中國大陸的各個面向的威脅,這當然是國家安全關鍵議題,但是如果將一切中共的言論與作為都視為認知作戰與統戰,再也不需要到大陸訪談與調查,就有「管中窺豹」之虞了。長此以往,台灣的中國研究可能淪為防中、抗中的工具,失去了分析客觀、理解深刻的優勢地位。

兩岸對峙的格局或許不能扭轉,但是過程仍然有貢獻所能,穩定局勢的機會,因此支持兩岸交流與和解的地方政府與民間人士,應該以維繫和平,避免戰爭為首要目標。民間財團應有雄心成立世界級中國研究智庫,以及補助學術界中國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廿一世紀國際情勢發展脈動













星期透視/大選關鍵八月與郭台銘參戰


2023-09-03 05:02  聯合報/ 小笠原欣幸(作者為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
郭台銘(右起)宣布獨立連署參選,總統大選「四腳督」戰情超詭譎,侯友宜、柯文哲各自衝刺民調,賴清德選情仍一枝獨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四年前的總統大選中,八月的選情格外關鍵,幾乎奠定了選舉的走向。今年八月,選情也有所變動,所有的民意調查均顯示,名列第一的賴清德對於第二名的領先幅度進一步擴大。

八月份的平均支持率
我將先統整八月份三位參選人的支持率趨勢。為了與七月份的數據進行比較,採用的是菱傳媒、台灣民意基金會、美麗島電子報,以及 TVBS 四間機構的民調。

將3位參選人的支持率平均之後,八月份的支持率為:賴清德41.0%、柯文哲25.4%、侯友宜18.8%。七月份時這四間機構的支持率為:賴清德35.8%、柯文哲28.0%、侯友宜21.6%。與七月份的平均值相比,可以觀察到賴清德在八月份的支持率提升了5.2個百分點,柯文哲下降了2.8個百分點,而侯友宜也下降了2.6個百分點。

賴清德的平均支持率超過40%,或許將成為選戰的分水嶺。我個人最近模擬三位參選人的棄保效應,其結論是如果第一名的參選人的支持率超過38%(考慮到原始計算為35%,加上3%誤差區間)的話,就不會受到棄保的影響,而能跨越當選的門檻。此外,賴清德對於第二名的領先幅度從七月的7.7個百分點擴大到八月的15.6個百分點。如果賴清德能維持這個領先幅度的話,就算發生棄保也無法改變選舉格局。當然這個「如果」只是一個假設,距離投票日仍有四個月,不宜在此輕易斷言。

選情變化的原因
對於民調變化的原因,已經有許多台灣的專家加以分析,例如賴清德訪美、中國對此的軍事威懾行動,以及台灣芒果被禁止輸中等事件,都對賴清德產生加分的效果。當選舉議題圍繞著台美、兩岸的時候,對賴清德較為有利。

柯文哲支持率的下滑,主要可能與他的失言,以及涉及性別議題的事件有關。數據顯示支持柯文哲的男女比率失衡,民眾黨主辦的空服員制服跳舞表演等也引發了爭議。

而侯友宜的支持率在七月中終於止跌,並且有回升的跡象,但到了八月下旬又開始下跌。這可能與對賴清德有利的美中因素造成了對侯友宜不利的效應。

再者,侯友宜的困境始終是黨內整合的問題。八月適逢郭台銘的動作頻頻,藍白合的議題又一直只聞樓梯響,卻遲遲不見人下來,使得藍營的支持者逐漸感到不耐。不僅如此,中間選民也目睹了在野陣營的內紛不斷的情勢,這樣一連串的事件都導致了賴升侯降趨勢

郭台銘宣布參選
郭台銘的參選理由是為了下架民進黨並主導整合非綠力量」。他在參選聲明中提到:「遺憾的是,過去三個多月來,在野力量仍然各有計算,整合工作完全沒有進展」。對侯友宜和國民黨中央而言,這是非常刺耳的說法。由於郭台銘一直打亂國民黨的節奏,以及拉攏國民黨的地方人士來謀求自己出線的機會,不可諱言這些動作都對侯友宜的民調造成衝擊。

然而,郭台銘自己的民調並未見起色,根據最近公布的美麗島八月國政民調,若在四腳督局面,賴清德支持率為40.1%、柯文哲16.6%、侯友宜15.6%、郭台銘以12.0%殿後。連「北京的消息人士」也認為「郭台銘若『獨立參選』不但沒有任何當選的機會,反而實際上等同保送賴清德上台」(香港媒體的報導)。

接下來的焦點則是非民進黨陣營能否達成選舉合作。因為郭台銘將展開連署,這個議題恐怕會持續到十一月登記的最後時刻。在這樣的選舉格局中,非綠陣營矛盾顯然較大。如果三個參選人之間的競爭激化,將不利於最後的整合。但若是三個參選人彼此行禮如儀,則不易突顯參選人的特色及賣點,反而讓賴清德能按照既定節奏,展現自己風格的選戰。

造成這個格局的原因除了郭台銘以外,部分深藍人士的集體焦慮感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當自己的黨提名人選支持率不如預期就開始沉不住氣,如此心態要打贏選戰並不容易。台灣選舉鐵律是更有耐心的一方將最終勝出

誰代表主流民意
下架民進黨是否代表主流民意仍在拉鋸中,結果取決於各陣營的價值觀和論述能力。大家都明白,要打贏總統大選需要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而占多數的中間選民特質是什麼?他們並非沒有立場。他們對於台灣抱持著深厚的情感,希望在中華民國的框架之下,繼續維持自由民主的現狀。他們在期待經濟繁榮、和平的同時,也拒絕一國兩制的統一方案,不希望屈從於中國共產黨。他們或許時而投給民進黨,時而選擇國民黨,也有可能考慮給民眾黨或無黨籍機會。

基於這些主流價值,能夠提出更多元深入,以及兼容並蓄政見的一方,往往能獲得多數人的支持。未來四個月的時間裡,台灣選民所展現的民主實踐,將會持續受到海外媒體及學者關注














大屋頂下/台灣「政治典範轉移」的契機 不能等棄保 只能推一組


2023-09-03 05:04  聯合報/黃年


我們都是正港的台灣人」,稍後將告訴各位這句話是誰說的。

這次總統大選可能是牽動台灣政治「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契機。

郭台銘宣布參選,在非綠陣營觸發了分趨極端的兩種情緒。①絕望,覺得只能坐以待斃。②醒覺,覺得不能坐著等死。

經過數日激盪,我覺得大趨勢似是②超越了①。

郭台銘的動作,不啻使非綠的選情陷入絕境。普遍的覺醒是:不論三咖督、四咖督,若坐視棄保效應自然發展,必是死路一條;因此,非綠陣營必須只推一組正副總統候選人,始是唯一的可能生路,沒有之一。

聽任棄保效應自然發展是非綠的死路一條。賴清德也許有天花板,但他的工具如「賴蕭(美琴)配」尚未盡出,因此必須估計其得票率有超越當年謝長廷的四十一點五五的潛力。

倘若預估賴的得票率為四十五%,則非綠的總票數最多僅五十五%,若在三咖督下,侯柯二組得票只要各超過十%,賴就勝選;另若在四咖督下,則侯柯郭三組,只要各超過五%,賴亦勝選。

因此,若放任棄保自然發展,就是坐以待斃。

所以,「只能推一組」,集中全部非綠選票與賴清德對決,就成了唯一的可能生路。

首先,非綠陣營必須正確定位此次大選什麼叫贏?什麼叫輸?贏有贏的層次,輸有輸的層次。

什麼叫做非綠的贏?

一、非綠候選人當選正副總統,是贏。

二、非綠一組未勝選,但在立委選舉形成三黨不過半,也是一種贏。

三、選後非綠在立院宣示組成有意義的聯合制衡,這也是一種贏。

尤其重要的是:四、藍白若只推一組,在選季醞釀出共同政見,且在選後聯合執政或聯合在野制衡,這將是台灣政治數十年來首見的「典範轉移」,其價值及意義更是無比重大。

可從民眾黨及柯文哲的視角來看。柯文哲本是「鐵桿台獨」,如今卻說「民進黨不是喊台獨就能胡搞瞎搞」。

柯的白色運動,可說就是從「墨綠」,朝向「初心綠/知識綠/民主綠/覺醒綠」的移動過程。倘若此次藍白二者能「只推一組」,其在整合政治板塊醞釀共同政見的過程中相激相盪,體現了「典範轉移」的成就,就有可能成為台灣脫胎轉骨的歷史契機,使台灣人一舉跳脫民進黨用「台獨胡搞瞎搞綁架宰制台灣宿命。倘是如此,這就是非綠的大贏,更是全體台灣人的大贏。贏有贏的層次

七月十六日,太陽花人物黃國昌與網紅館長陳之漢發動「公平正義救台灣群眾集會,獨派在場外抗議。陳之漢在大太陽下率群眾向身後的總統府高喊:「我們不是中共的同路人。」「我們都是正港的台灣人,不是只有民進黨才是台灣人。」

陳之漢原本也傾民進黨,如今他已不堪忍受凡是制衡民進黨者,都被打成中共同路人,甚至都被打成不是台灣人」的政治氛圍

台灣人」不能民進黨片面定義。此即文首所說,藍白只推一組,將是「台灣政治典範轉移」的契機,也是「台灣人內涵定義轉移」的契機

台灣人不能忍受隨便被民進黨斥為不是台灣人,台灣人只是想追求民主正義,台灣人也不容民進黨任意扣上「中共同路人」的紅帽子。民進黨建立的「政治典範」,必須推翻

但是,非綠如果聽任三咖督、四咖督的棄保自然發展,則由於非綠選民徹底絕望,甚至不投票,就必然使賴清德當選,而由於非綠棄投票,尤可能使賴清德的得票率升高,成為顯著的「多數總統」,影響所及,民進黨的立委席次也可能過半。如此,非綠不但大輸,台灣亦再難有從「民進黨的政治典範」中翻身的可能。輸有輸的層次

此一非綠慘敗的局面,更將延伸至選後。

由於藍白在選季未能「只推一組」,在選後亦未必能組成聯合制衡態勢

甚至,倘若是三黨不過半,民眾黨萬一「寧做執政黨/不做在野黨」,反而歸附了民進黨,那不僅是柯文哲的政治自殺,也是台灣政治的又一場大醜聞與大悲劇

綜上所論,非綠若聽任棄保自然發展,必從選舉本身至選後一路慘輸到底。但若破釜沉舟,抱定「只推一組」,則大選有可能贏;即使輸,立院也可能結成在野聯合制衡,也是贏。尤其在藍白整合過程體現的「台灣政治典範轉移」,更是巨大的勝利。

其實,郭台銘宣布參選,正可提升藍白「只推一組」的必要性及正當性。而且,也不必急著逼郭退場,暫時維持郭的存在,借力使力,可使非綠「只推一組」的期待更加強烈,反而成了正向元素

只要藍白「只推一組」能夠實現,郭台銘應當即可「見不好就收」,實在想不出他有什麼非要選擇做歷史罪人歷史丑角的理由。

總之,非綠若不想坐以待斃,就不能走「藍白棄保」的路,倘非有一組主動退讓,就必須「藍白合」或「藍白配」。這當然是極為巨大的工程,因此必須有極大的空間及時間來轉彎。如今的問題是,時間已是極度緊迫了,所以必須走「壓縮空間換取時間」的路徑,也就是藍白必須先約定盡快正式放出「非綠只推一組」的共識與承諾先穩住人心高懸期待,然後在這個「壓縮空間」下,再來商定「如何合如何配」的問題。

此一共識與承諾及早宣布後,退路空間沒了,卻可爭取到折衝與醞釀的時間;藍白的頭部自己慢慢轉彎,引導各自的支持者也慢慢轉彎。這個工程實是置諸死地而後生唯一寄望

賴清德縱有勝選的可能性,但這位「務實台獨工作者」若就任總統後,其內外交迫的情勢亦屬必然。

亦即,他極可能贏在選舉輸在選後

因此,非綠陣營應當將「台灣政治典範轉移」及「台灣人的內涵定義轉移」置於上位思維,做為「藍白合藍白配」的最高號召,若能以此義說服感動選民,則選情就可能翻轉,或縱使輸在選舉,仍可贏在選後此即贏有贏的層次

大家都是正港的台灣人,只是對民主正義信仰與追求與民進黨不盡相同滿口穢語的陳之漢如此說,卻道出了多數台灣人的積鬰與憤懣

台灣政治久陷藍綠撕裂統獨分歧僵局困境,如今大選情勢成為催迫藍白融合契機。藍保有穩重的傳統基因,白存有靈活的時代元素,正是促生台灣政治「典範轉移」的熔爐藍白激盪台灣新生,此一議題本身就蘊有超越總統大選的能量,亦必使大選更具高度與深度,值得珍惜與期待。












拿出魄力 改革看護移工


2023-09-03 06:52  聯合報/ 趙福園/照顧服務員(台北市)
侯友宜長照政見獲迴響,再加碼主張「70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長者,取消巴氏量表」。記者潘俊宏/攝影


侯友宜提出四項長照政見,民進黨政府只採最簡單的開放巴氏量表,但其實還有看護移工一定要跟長照資源和訓練結合提升照護品質等政見,民進黨政府可能因無法改變長照制度而予以漠視,凸顯其無力應對超高齡社會,而毫無配套的開放巴氏量表只會加大貧富家庭照顧資源的差距。

筆者建議,外籍看護聘雇制度要全面變革,廢除個人聘雇制度,將外籍看護以公司聘雇後派至需要照顧的家庭服務,將外籍看護納入長照制度管理,請侯友宜展現「既然大家你推我推,我來當總統,我來做」的氣度。

現行外籍看護人力仲介引進來台後,就交由各家庭,但各家庭大部分欠缺照顧經驗,更遑論管理經驗,不知如何教導與管理外籍看護工,只有一味將照顧責任丟給外籍看護工,甚至外籍看護不只擔負照顧責任,還要幫忙做生意、接送小孩、做家事等非照顧工作導致外籍看護逃逸頻傳,而雇主被懲罰,根本無法提升照顧品質

東南亞各國因本身經濟發展等因素,對於勞動人力輸出愈加緊縮,如果以公司聘雇外籍看護工,筆者認為可以提升政府與政府談判的力道,減少被敲竹槓的機會,降低仲介費用,而且公司至少比個人聘雇更可要求其建立「選才訓才育才用才留才考才及離才」的人事制度,外籍看護可以有訓練與晉升的管道,讓外籍看護納入勞健保,如此良好的福利制度,會讓各國更願意將人力引進我國,還能讓我國的人權紀錄加分。另外,在正常的管道下,更可以減少外籍移工地下經濟

況且,全天候的照顧並非一人可獨撐,筆者擔任居服員多年,經常看到一個外籍看護工照顧兩個失能長者,常常筆者過去服務時,個案早已浸泡在屎尿的尿布裡多時,只因外籍看護長期下來已經疲憊,家屬不擅管理又不聞不問,任由外籍看護在家講電話,想著如何如何賺錢以及如何逃離這個環境。如果由公司聘雇外籍看護,將外籍看護納入長照資源,由公司評估案家的需求後,採三班制或是多人團隊進入案家照顧,甚至進入住宿型機構照顧,可以減少案家或住宿型機構管理壓力,也可以提升我國照顧品質

其實外籍看護的改革不需立專法,難度不高,只需要魄力,跨部會整合,更要大力整頓人力仲介不法利益,需要正氣凜然的侯友宜,期望侯友宜市長能有此番魄力。












開放移工 成選舉贈品


2023-09-03 06:52  聯合報/ 葉琇姍/退休公務人員、社工博士(新北市)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推出特定民眾申請家庭看護移工免經巴氏量表評估的政見,沒想到民進黨立馬超車,提出直接讓已使用長照後再申請移工的家庭,也可免經巴氏量表評估,並再加碼多元認定方式,讓「想請的家庭都能請到」。

以移工來解決家庭照顧問題,已經卅年。正式的長照政策也已經超過十五年兩個以「解決照顧問題為核心政策,到今天依舊是平行拉扯,甚至淪為選舉工具,兩黨在此議題上表現都不及格。

長照布建的這十五年以來,雖然資源在成長,但是聘雇移工的家庭也未曾減少,自長照十年計畫(九十六年)開始時的十六萬餘戶,到新冠疫前達到廿三萬餘戶,受到疫情影響減少到十九萬餘戶後,今年又再慢慢回升到廿餘萬戶。陳建仁院長說要讓需要的民眾都能請得到,那麼國內長照未來發展的目標將如何調整?是要取代國內長照的布建嗎?執政者有責任說清楚。侯友宜說部分申請人取消巴氏量表評估,那麼其他申請人仍要使用巴氏量表,這是一國兩制嗎?未來要全面取消嗎?兩黨把沒有選票移工當選舉小物一樣送給民眾大利多,但都沒有講出台灣面對人口持續老化及現有長照量能尚不足現況,以及移工勞動力供給與長照資源布建之間要如何調配與整合

在此之前,民間學者至少已提出將移工納入長照人力給予訓練、甚至納入居服派工的建議,亦有針對巴氏量表與長照 CMS 評估應整合的呼籲,而主政的衛福部始終不承認移工對家庭照顧的貢獻,也無意視移工為長照人力。而今執政黨與參選人把移工送給家庭,當成選票工具,沒有政策的整體思維,只有短線的選舉操作。

不論家庭看護工的引進與管理,或者長照政策,都是為解決家庭照顧問題,民眾也希望有簡便的申請程序,得到適當的服務,聘請家庭移工是民眾的重要選項、兩黨都提出申請評估的多元認定方式,但巴氏量表始終陰魂不散,說穿了,用個簡便措施,討好了為照顧而焦頭爛額的家庭,終究沒有回到兩個政策的源頭去整合,也未斬釘截鐵的要廢除巴氏量表,完全只是炒短線。

在持續高齡化的今日,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也更加明顯,執政者對於外籍勞動力既不敢捨棄,又不願重視,不見移工勞動條件問題,還加碼放送,可想見對於長照使用後期的人、或者八十歲以上又有特定疾病的人,照顧的挑戰與困難度更高,沒有協助移工照顧技能的資源,沒有建立勞雇共照輔助措施更欠缺評估媒合機制,大開移工入家戶之門後,可能是累積更多勞雇爭議頻繁轉換勞雇,更是家庭噩夢

移工無選票,卻不幸成為選舉中的優惠贈品,請參選人告訴選民,長照政策與移工政策要如何整合,簡便措施之後更難解的照顧問題,誰是後援?倉卒加碼,實在有負選民所託。



方祖涵/百花齊放的自媒體時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百花齊放的自媒體時代
◆  王文華/生命中的「低軌衛星」
◆  陳冲/貪念蔓生 謎樣的巴格達大劫案
◆  施振榮/健保危機的解方
◆  馬凱/直視危疑震撼的大陸經濟
◆  蘇蘅/你看的民調是不是傾斜版本?
◆  嚴震生/讓正義的鐘聲響起!






方祖涵/百花齊放的自媒體時代


2023-09-03 05:08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紐約大都會台灣日在八月最後一個周末再度隆重舉辦,此項活動已經成為北美僑界年度盛事,許多僑胞或球迷都是專程從外地到紐約參與,號召力遠超過其他活動,甚至連國慶都難望其項背。不管是比賽當中、隔壁美國網球公開賽場、七號地鐵,或是亞裔群集的法拉聖,將近五千件繡著台灣的黑色球衣四處可見,風景著實令人感動。

這場比賽由資深球評,「台北市立棒球場」播客節目主持人曾文誠擔任開球貴賓,捕手是作家導演盧建彰,投捕搭檔都是特地飛到紐約參加活動。大都會平時票房就很不錯,這天對戰對手又是有大谷翔平的加州天使,球場湧進三萬八千名觀眾,不過對熟悉球場的曾文誠來說,面對如此場面已經習慣了。

我們約好早上從旅館一齊走到球場,「就跟大谷翔平說的一樣,找一個比自己緊張的人當捕手,就不會覺得緊張」,他打趣地說。除了開球嘉賓以外,大都會還請來台裔美籍大提琴家郭虔哲演奏個人重新編曲的美國國歌,成功贏得全場熱烈掌聲;賽前攻守名單是由台籍營養師代替蕭華特總教練遞交,也是球團巧思。

不過,如果是從主流媒體看到相關活動新聞,對這屆大都會台灣日印象,可能會停留在「中職啦啦隊樂天女孩台式應援成嬌點」、「林襄、籃籃領軍樂天女孩嗨翻大都會主場」、「籃籃領軍樂天女孩進軍大都會台灣日嗨喊想看千賀投手」,這些都是平面與電子媒體報導標題,著重在同場獲邀的啦啦隊表演。把深具台灣特色的啦啦隊文化帶進大聯盟,無疑是球賽有趣花絮,也是多數傳統媒體認定閱聽人會最感興趣內容。

在新聞學上,這種現象叫做淺碟化。台灣媒體經營愈來愈艱困,只好撙節開支,當新聞發生於海外,鮮少記者能親臨現場,淺碟模式就更顯著。對此情況,幾年前或許只能唏噓感嘆,然而從此次台灣日活動來看,卻是一番新風景。這天有頻道主「融融歷險記」、「台南JOSH」、「豹子腿方昶詠」、「美西太太」、播客節目「HITO大聯盟」進到球場,甚至連郭虔哲本人都即時直播演奏,這些自媒體適時補足,甚至超越傳統新聞無法完整呈現的畫面。

以「融融歷險記」為例,年輕的吳宇堯自己單機拍攝、採訪,然後為求時效性,同一天半夜就剪片上字幕,影片不但有曾文誠傳述開球心情、開箱球隊包廂貴賓席,還有跟大都會台籍數據分析師傅冠禎談工作,對大聯盟職棒或旅遊有興趣的觀眾,可以從二十多分鐘內容裡獲得許多深度資訊。

更有趣的是,幾個月前有傳統媒體派沒有職棒經驗記者採訪天使隊,結果冒犯球員鬧出國際笑話,相對地,可能因為這次自媒體多是運動迷,反而更尊重球場,沒有甚麼踰矩行為。

所以,自媒體百花齊放,是傳統媒體正面臨之巨大挑戰,卻也可能是閱聽人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