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人才荒是國安議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烏克蘭危機三階段,誰應對升高緊張負責
◆  聯合報黑白集/人權判決之後
◆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人才荒是國安議題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人才荒是國安議題


2022-02-27 02:31  經濟日報 /   社論
半導體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論是設計、製造、封裝到測試,都具有國際競爭優勢,且人力需求大薪資優渥,不論是對國家經濟發展穩定人民就業,都可說是「護國產業」。但全球半導體人才奇缺,台灣半導體業的人力需求更為急迫,尤其相關領域的大學以上畢業生日益減少,每年相關領域的畢業生人數,光是台積電一家都不夠用。

半導體業可說是正進入新一輪的搶人大戰,根據日前104人力銀行發布的調查,民國 110 年(2021年)第4季半導體人力缺口,平均每月達到3.4萬人,較兩年前上升近77%創下七年以來最高紀錄;想進入半導體業的求職者,平均每人可獲得3.7份的工作機會,更是三年來的新高。

為何半導體業的人才荒會如此嚴重?首先是供給面短少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顯示,民國 106-109 年(2017至2020年)間,大學 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理工系畢業生從10.1萬人減少至9.2萬人,人口下滑使人才斷層趨勢短期難以逆轉

其二是龐大的擴廠效應,使得人才需求急遽增加,尤其台積電在台灣北、中、南設廠,大晶片公司以高薪搶人,其他廠商根本競爭不過。

另如在聯發科的名校畢業生月薪可達8.3萬元,加上紅利,年薪超過200萬元,如此高薪更凸顯人才供需失衡程度

其三是從上游的 IC設計到晶圓製造,半導體的專業性非常強,有相當門檻,並非人人可以嘗試,這些年大學理工科系畢業生占比卻不斷下滑。

其實,政府也深知半導體人才荒困境,所以蔡英文總統去年12月連續主持陽明交大、台大、清大「半導體學院」的揭牌典禮,連同10月剪綵的成大,共有四所大學半導體學院開幕,中山、中興、政大、台科大等大學也提出申請。

半導體專業橫跨電子、電機、材料、機械、物理、化學等不同領域,以往各個科系有自己的相關課程學程等,學生學習相對不夠完整。

但以清華大學半導體學院為例,分為「元件技術、材料與物理」「積體電路設計與應用」「先進製程設備與封裝」「電子材料與化學四組招生直接針對半導體不同專業深入培育專才。

但是半導體學院開出來的名額大部分還是碩士學生,只是把中段學校或其他領域的學生吸引過去,也就是人才版圖挖東牆補西牆排擠其他產業人才需求,對於增加整個科技產業優質從業人力效益不大

如果半導體學院能以接近市場薪資請來專業人才擔任教職吸引國際優秀學生前來就讀博士班,未來才有機會培養出優質並具有研發能力的人才,幫忙解決半導體人才不足的問題。

半導體業的人才不足,還跨出理工專業,台積電日前在社群網路服務網站 LinkedIn 徵才,開出的職缺是政治學類相關博士商業智能分析師,主要是從事美中台關係政治經濟學究。這類型的人才要懂半導體產業,還要精通政治學經濟學,預估年薪至少有四、五百萬元,引發社會科學界大騷動

台積電表示,主因是公司需要對地緣政治經濟變化的轉變、以及對 IC產業供應鏈影響精闢了解人才。據學界表示,除半導體技術最相關的電資理工領域外,未來半導體人才生態鏈包括極廣,不僅是地緣政治,商管、人資、綠能、環保等都是所需人才領域,這樣的外溢效果值得肯定。

面對半導體業人才荒,政府應該升級至國安層級來慎重對應。台灣缺資源、缺人才,別的國家也經歷過相同的困難,最後還是走出自己的路,歐洲的荷蘭選擇走向國際,並在各國雇用在地人才,開拓市場,就是台灣可以借鏡的對象。












聯合報黑白集/人權判決之後


2022-02-27 05:48  聯合報 /   黑白集
憲法訴訟法上路,卸任、現任大法官合影留念。記者王宏舜/攝影


憲法訴訟法上路,憲法法庭做出兩個判決,第一號判決指警察可強制抽血酒測違憲,另一號判決也指法官強制要求刊登道歉啟事違憲。大法官積極保障人權,但若缺乏完整配套,恐又流於「只保障加害者人權」。

酒駕是全民公敵,卻不代表不斷加重酒駕強制嚴懲規定全都合憲,更不能與直接賦予警方強制權力劃等號,何況涉及侵害身體權資訊隱私權,這也是第一號判決的意義。

憲法法庭既點出問題核心,也提出兩年過渡期應報檢察官核可、受測者可聲請法院撤銷等對策,勢將成為修法方向。不過更大的疑慮是,報請檢察官核可需要時間,肇事者酒精濃度下降,形同眼睜睜看著證據湮滅,如何補洞,立法及行政機關必須給人民交代。

至於命加害人道歉違憲判決,憲法法庭雖在「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與保障言論自由間作出更細膩的辨明及選擇,卻無助解決廣為詬病的「大街罵人、小巷道歉」現象。法院雖仍可判決加害人刊登判決全文或被害人勝訴啟事,但回復名譽程度終究比不上道歉,如何避免加劇「假聽說、實毀譽」歪風,也有待未來法官判決補救。

人權立國理想,已成「第四審」的憲法法庭,用兩個判決守護加害者人權,但如何撫平被害者痛苦和折磨,卻是人民更關切的事。











聯合報社論/烏克蘭危機三階段,誰應對升高緊張負責


2022-02-27 05:50  聯合報 /   社論
烏克蘭官兵廿六日早晨在基輔與俄軍激戰後,撿拾未爆彈。(法新社)



俄國總統普亭不顧國際警告,繼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併吞克里米亞後,再次出兵烏克蘭,在飛彈猛炸烏克蘭全境二百餘處軍事設施之後,坦克大軍直驅首都基輔。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要求談判,俄羅斯則提出「去軍事化」等條件。烏克蘭戰爭雖然尚未落幕,但似已開始走向終點,值得痛定思痛,檢討戰爭是否可以避免。

回顧這場危機,真正的主角只有兩個,俄羅斯與美國;其他國家元首們雖然穿梭各大首都之間,但不是幫腔,就是幫兇,主要看美俄兩個大國的互動。

第一階段以俄羅斯為主,普亭的策略是把大軍布置在邊界,經由不同的演習,讓大家猜不透他的下一步會是什麼,藉以升高壓力,他穩坐克里姆林宮,等著法國與德國元首來談條件。普亭原本希望兵不血刃,以外交達到目的,一宣布演習結束,開始撤軍,西方就會歡迎並且合作,最後視不同讓步的情況,選擇最有利的進行。

想不到美國與北約根本不承認俄羅斯撤軍,美國堅稱,根據衛星情報,俄軍並沒有撤,或者即使撤了,也是做做樣子;而且美方一口咬定,俄方已集結十九萬部隊,是二次大戰以來最大規模部隊動員數目還在增加中。

烏克蘭危機於是進入第二階段,美國取得主導權,控制危機升級的程度。拜登的策略是「我看你敢不敢?」,對於俄羅斯提出的安全要求堅決不讓。如果普亭妥協,正好顯示拜登叫陣成功,他可以重演古巴飛彈危機中強硬的美國總統角色,在期中選舉收穫政治利益。

西方情報估計,如果要占領烏克蘭全境,應付此起彼落的反抗游擊隊,需要的軍力達七十萬,等於把普亭陷入泥沼中,耗盡俄羅斯國力,國內民意可能轉過來反對他,這其實是西方期待已久、普亭政權崩潰開始。此刻法國總統馬克宏代表的外交解決派再度上場。經過四、五小時的電話外交後,拜登在俄羅斯不入侵烏克蘭的前提下,同意與普亭舉行高峰會。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以為普亭終於願意見好就收。

但普亭不這樣覺得,他認為可以抓回主動權。十九日普亭檢閱俄軍三棲核武能力,其中包括裝備核彈頭超高音速飛彈試射,暗示將排除任何外來干涉,不惜升高到核戰。第二天,普亭召集國安會議承認烏克蘭境內頓內次克盧甘斯克獨立國家地位,並派兵進駐「維和」,烏克蘭危機正式進入第三個階段。

普亭不惜以戰爭的極端手段,迫使對方屈服。他宣稱,解決烏國危機「最佳」方式,就是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去軍事化放棄加入北約維持中立

美俄雙方堅不退讓,情勢螺旋升高,最後釀成戰爭。普亭相信軍事壓力可以逼烏克蘭與西方屈服,不惜撕毀冷戰後國際秩序,但這將對俄羅斯與周邊中東歐國家造成歷史性的傷痕,也將觸發俄國內部對普亭的不滿。而由於阿富汗撤軍造成的負面效應,拜登政府力圖展現強硬形象,不願接受普亭的條件,同時強調俄羅斯威脅的迫切性。但美國已經聲言不派兵介入烏克蘭戰局,加上經濟制裁手段有限只有坐視烏克蘭情勢惡化

歷史學家研究古巴飛彈危機時發現,當時的確已經走到核戰邊緣,但是美蘇雙方持續溝通,願意妥協,最後終於避免戰爭。反觀烏克蘭危機,在各個階段,一方占了上風,另一方就偏不妥協,還要升高緊張企圖壓過對方。但不管如何,都不應該走到戰爭這個地步。普亭與拜登所犯的錯誤與應負的責任,歷史會記得的。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的可能後果:俄羅斯崩潰

◆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的可能後果:俄羅斯崩潰

◆  【專家之眼】俄烏開打:不從他人經驗獲取教訓是蠢蛋
◆  【專家之眼】台海大國當賽場 台人小命誰憐?
◆  【專家之眼】有實無名的芬蘭化:俄烏危機的新去向
◆  【專家之眼】蔡英文愈怕政治追殺 就愈難逃歷史公道
◆  【專家之眼】烏克蘭危機:俄總統普亭一手導演的八點檔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的可能後果:俄羅斯崩潰


2022-02-27 13:00  聯合報 /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研究員
普亭24日下令出兵烏克蘭,並鼓勵烏克蘭軍隊奪權,放下武器。示意圖。美聯社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甚至提出荒謬至極要求:要和談可以,但和談的內容只能是烏克蘭該如何投降,普亭還鼓勵烏克蘭軍隊奪權,放下武器。普亭這麼做,用意很清楚,那就是如果烏克蘭不想要戰爭,最好的辦法就是投降,換一個聽莫斯科話的總統。如此公然的侵犯一個國家的主權,點名烏克蘭總統下台,普亭如此的魯莽行為將付出慘重的代價,這代價甚至包括葬送俄羅斯的未來

2月24,英國首相強生宣佈對俄羅斯實施「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和最嚴厲的」一攬子制裁措施,包括所有在英國的俄國銀行將被排除在金融體系之外、禁止俄國公司在英國融資,並繼續援助烏克蘭經濟和防禦性武器等等。強生還說:「我們將繼續執行一項無情的任務,把俄羅斯從全球經濟中一塊一塊地、一天一天地、一週一週地擠出去。」

因為普亭的入侵烏克蘭,加上26日,到德國訪問的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公開批評德國「自私」,他對著媒體說,「我到柏林,就是要撼動蕭茲總理良心撼動德國良心」,使得原本對制裁俄羅斯有所保留的德國政府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同日,德國政府宣佈,烏克蘭武裝部隊將從德國得到 1,000 枚反坦克武器500 枚毒刺地對空導彈

正因為德國的態度轉變,最終促成了整個西方國家,包括美、英、加、德、法、義大利等國家在26日晚間發表聯合聲明,決定把部份俄羅斯銀行排除在國際結算系統 Swift 之外,並嚴格限制俄羅斯中央銀行進入資本市場,這將使得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一夜之間無法使用(截至民國 111 年(2022年)1月16日,俄外匯儲備達到創紀錄6,382 億美元),這些金融制裁手段有效壓縮普亭的軍事行動空間

此外,普亭的魯莽行徑反而會讓烏克蘭人更加團結,更不容易讓澤倫斯基下台,要打下烏克蘭是更難了。普亭的做法只會加深烏克蘭人對俄羅斯的仇恨,即使,普亭以武力推翻了澤倫斯基,扶持親俄總統上台,他的統治必然無法安穩,時時會有爆炸聲

最讓人意外的是,中國在這場烏俄戰爭中的角色。北京冬奧期間所發表的中俄聯合聲明似乎沒能在這場衝突中幫俄羅斯什麼忙。相反的,2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針對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案進行表決,要求俄羅斯即刻撤軍,作為俄羅斯的盟友,中國竟然棄權,要知道,在這樣的場合,棄權意味著譴責

最可疑的是,2月26日5位著名的中國歷史學者竟然連署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在中國相當不尋常,原因是中國學者的任何一個公開發言其實都是經過審查過的。這就是說,學者的發言是中共同意的,甚至可能是中共授權的。

普亭的失算還在於,他的入侵烏克蘭,等於把原本世界衝突的焦點從中美貿易戰、新疆種族滅絕、香港人權問題,整個轉移到自己身上,因而促成中美和解的可能,俄羅斯的壓力,不管是內政、經濟、金融,甚至是軍事,都更大了。在這場衝突中,中國無疑成了漁翁。這就是為什麼會有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棄權以及五位中國歷史學者的譴責倡議了。

2月24日俄羅斯開戰,造成當天俄羅斯的股市出現「史詩級」的暴跌下跌45%,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而盧布兌美元匯率則跌至歷史最低點。26日西方國家又宣佈對俄羅斯實施核彈級金融制裁,可預見的,28日星期一俄羅斯的股市還要再重摔一次,如此一來,俄羅斯的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普亭再一意孤行,不停止戰爭,遭到全世界孤立的俄羅斯很可能在內外壓力之下崩潰,這不是不可能。


名綜論/誰把媒體染上政治顏色?\星期透視/烏克蘭危機與芬蘭化抉擇

◆  大屋頂下/烏克蘭啟示 蔡英文是不是澤倫斯基
◆  俄烏烽火 領袖氣概現形記
◆  烏克蘭孤軍奮戰 台灣要警惕
◆  名家綜論/誰把媒體染上政治顏色?
◆  星期透視/烏克蘭危機與芬蘭化抉擇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綜論/誰把媒體染上政治顏色?


2022-02-27 05:54  聯合報 /   蘇蘅(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蔡英文總統(右)、副總統賴清德(左)今天兩人同時在高雄市參加三立集團董事長林崑海告別式。圖/三立提供



三立董事長、海派掌門林崑海走了,總統蔡英文親臨弔唁,不由想起影射媒體大亨梅鐸家族影集繼承戰爭」名言:「如果他不想你贏,你能站在政治舞台?」媒體的力量,連最高領導人也不敢輕忽。

政媒不分,早是台灣常態。許多大老闆投資媒體,意在政治押寶,更圖用媒體話語權優勢左右政治。民進黨如今已經控制八九成的媒體生態,是政治精算結果,卻也是媒體亂象民主沉淪元凶

民國 82 年(一九九三年)成立的三立電視台,鎖定挺綠人口,號稱「咱台灣人的電視台」,一開始在戲劇、綜藝、新聞的深耕,成為台灣最賺錢的電視台之一。民國 89 年(二○○○年),台灣台第一齣自製「阿扁與阿珍」,一開播就創高收視率。

林崑海低調但從未忘情政治,曾參選高雄市立委落選。民國 96 年(二○○七年)林崑海與謝長廷熟識,加上鄭弘儀主持的「大話新聞」,成為最綠媒體。不但挺綠,且明顯挺謝系,旗幟分明

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林崑海支持的高市議員林瑩蓉當選民進黨中常委,「海派」進入權力核心;民國 109 年(二○二○年)海派支持前三立主播林楚茵,當選不分區立委,完全不避諱政媒分際黨政軍退出媒體更成具文。

林崑海叱吒政媒複雜身影,讓媒體失去公正客觀本質,借用村上春樹的一句比喻:美麗的村姑,怎麼被猴子擄走了呢?

路透社民國 109 年(二○二○年)新聞信任度調查,台灣在四十國排倒數第三:民眾普遍認為台灣媒體充滿偏見政治人物要為製造不實新聞負責。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調查,新聞信任仍然低落,僅三成一。何其悲哀。

對比下,二月瑞士舉行公投,聯邦政府連續七年資助媒體計畫遭民眾否決。理由是「媒體絕對不能依賴政府」、「如果不獨立,就無法批評政府」,有一句話最傳神:「媒體不可能咬餵食他們的手。」

但在台灣,盡是媒體以綿密政媒網絡豪吞政府標案各種特權。最近 NCC 放行鏡電視申請案,但連不同意見書都說,申請者主要用意在「保護自家集團利益增加社會影響力厚植政商關係」。尤其「財務規劃高度仰賴政府標案有害新聞獨立性」。和瑞士對比,台灣新聞自由急速凋萎,執政者能不自問:孰令致之?

當年震天價響的「黨政軍退出媒體」,如今被民進黨一把火燒成灰燼。真的是「反對一切特權只要不屬於我」,反諷至極。沒人想到民進黨在第二次執政,卻選擇與媒體更加緊密結合,共生互利。林崑海生病期間,連蔡英文都兩度到高雄探視,黨內派系有樣學樣,爭相打造專屬自己的媒體。造成台灣很多被政府餵飽媒體,在老闆授意下,整天批判在野黨,卻不敢監督執政黨。這種超奇特現象,已經不是「墮落」兩字可以形容。

最近英國首相強生在疫情嚴重時偷開派對,輿論譁然。然而他不自省,卻大罵 BBC「派對門」報導背後有陰謀,善聞空氣文化部大臣立刻說,未來兩年凍結資金,民國 116 年(二○二七年)廢止執照費修理媒體箝制輿論之心昭然若揭。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馬丁沃夫重批,強生以指責 BBC 報導不公,轉移焦點,的確笨得可以。政府可以輪替,但 BBC 會永存,因為它是共享新聞基礎追究權勢人物機構、更是文化資產聚寶盆

媒體政治」已與「體制政治互爭雄長,更可能凌駕「體制政治」,變成專制新工具。海派靠著民進黨已獲雄厚政商利益,正如柯文哲形容三立和其他綠媒「像一堆強盜在分錢」。英國傳播學者庫瑞(Nick Couldry)警告,當下新媒體生態已是大企業和政府用新科技謀取自己最大利益。但執政者仍蠻橫介入媒體,社會終將付出代價。












星期透視/烏克蘭危機與芬蘭化抉擇


022-02-27 05:54  聯合報 /   周陽山(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烏克蘭總統媒體辦公室發布照片顯示,總統澤倫斯基26日在首都基輔市中心透過智慧型手機對全國人民發表講話。美聯社



烏克蘭危機進入關鍵階段。俄羅斯的閃電式攻擊勢如破竹,已快速攻抵首都基輔附近。由於雙方實力懸殊,俄軍兵臨城下,在美國與歐盟各國迄今仍拒絕出兵援烏國的孤危處境下,澤倫斯基總統除了接受與俄羅斯進行談判之外,恐怕已無其他更佳的選擇。

澤倫斯基為了保持尊嚴、維繫和平,並減少傷亡,只能接受「非軍事化」、「去納粹化」和「中立化」的方案,並選擇「芬蘭化」的政策方向及早結束危機,讓烏克蘭成為東、西間的和解之橋,而非西方對抗俄羅斯的戰略前沿。換言之,一方面不再尋求加入北約,另一方面則積極改善烏俄關係,避免再度與強鄰攤牌。

但是,「芬蘭化」政策卻非唾手可得,更非一蹴可及。根據冷戰時期,芬蘭人在蘇聯與西方兩大集團之間,長期維持中立和平落實繁榮與民主成功經驗,以下條件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它要得到美國和歐盟的默許。如果美方拒絕,並支持烏克蘭強硬派和新納粹分子頑抗到底,甚至鼓勵民眾拿起武器進行巷戰,或推動持續性游擊戰,那就可能形成長期戰爭局面,使烏克蘭成為焦土,而俄、烏之間的衝突在短期內恐難以化解。

其次,俄軍必須高度節制,避免惡形惡狀,造成過多民眾傷亡,釀就更深一層的族群仇恨,使戰後維穩工作和解任務難以推動。由於過去烏、俄間的民族嫌隙已深,再加上在此次危機中烏克蘭人陷入孤立無助的困境,勢將形成一種集體性焦慮感與挫敗情緒,烏國民眾若持續這樣的負面心理狀態,並拒絕中立化和解方向,則「芬蘭化」政策就將難以落實。

再者,過去「芬蘭化」政策的成功推動,與連續幾位芬蘭國家領袖的穩重、睿智、超越黨派,舉國一致對外共同優勢,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其中,包括擔任「芬蘭統帥」的馬達漢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以及長期擔任總統(一九四六至五六;一九五六至八二)的帕錫基威Juho Kusti Paasikivi)、柯克能Urho Kaleva Kekkonen)等人,都是對蘇聯和俄羅斯暸如指掌超黨派人物。他們在國內外的高度聲望和成熟政治技巧,引導芬蘭度過多次危機的考驗,最後終底於成。

但目前烏克蘭政局卻是高度分立嚴重腐化,而且民怨深重。如果澤倫斯基和他的同僚,以及未來的後繼者不能排除萬難、凝聚共識、一致對外,則「芬蘭化」任務恐將難以實踐。

由此看來,烏、俄之間的衝突,一旦升高為流血戰爭,就很難透過和平途徑和解步驟,得到妥適的安排。

如果烏克蘭危機不能及時化解,不能汲取「芬蘭化」的智慧與教訓,而美國與北約又決定在這次「代理人戰爭」遇挫之後,激化反俄羅斯的戰略布局,則其結果恐將進一步的惡化為東、西對抗的危局,不可不慎!












大屋頂下/烏克蘭啟示 蔡英文是不是澤倫斯基


2022-02-27 05:54  聯合報 /   黃年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右)一直表態希望能夠直接與俄羅斯談判,但俄羅斯是不是願意與澤倫斯基(右)政府談還有疑問,左為俄羅斯總統普亭。路透



解讀烏克蘭變局,有兩種切入的視角。

一是從外部的國際地緣政治向烏克蘭內部看。烏克蘭欲加入北約,既是主權的作為,又是民意的潮流;北約則不論緣於被動或主動,雖感猶豫,也不能公開拒絕烏克蘭的期待。俄羅斯則面對烏克蘭入北約的議題愈演愈烈,這已不是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鼾睡,其實已是豈容侵門踏戶國安問題

二是從烏克蘭的內部政治向外看。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澤倫斯基當選總統之前,烏克蘭已歷民國 93 年(二○○四年)橙色革命,及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克里米亞「公投回歸」俄國與烏東「叛軍宣告獨立重大磨難。民國 108 棉(二○一九年)大選,「反俄/和俄」的光譜緊繃到臨界點,澤倫斯基在第二輪投票以七十三%的高票,擊敗被指為親俄波洛申科贏得選舉,他就任總統時面對的情勢是:烏克蘭將加入北約及歐盟的基本國策入憲,並明文指出此一方針的「不可逆轉性」。

澤倫斯基因回應民意而提出「入歐/抗俄」的主張,贏得大勝,但這樣的民意回過頭來卻綁住了他。他必須用更強烈的「抗俄保烏」的動作,煽動仇恨及亡國感,來維持自己的人設,並使這個民粹泡沫不致破碎。但是,相對而言,俄羅斯也有國安思考,普亭也有他必須維護的尊嚴與人設。於是,形同澤倫斯基逼得普亭非攤牌不可。

或許可以簡化地說:烏克蘭今日情勢,出自「入北約/抗俄」與「友歐美/和俄」的選擇。國內政治決定國際結局

舉世皆將烏克蘭問題與台灣問題並論。本文認為,二者在內容上確有差異,但在架構上卻極為相似。

一、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對俄國而言就是侵門踏戶蹬鼻子上臉。如果台灣完全倒向美國,則如同把關島搬到了中國門口。這情勢對中俄而言不僅是榮辱攸關,也是生死攸關。因此,殊死之鬥已是必然。你死我活。

二、烏克蘭的政爭主題是在「抗俄vs.附俄」的兩極光譜之間,台灣的政爭主題則是在「以中華民國對應中國大陸vs.以台獨對應中國」之間。亦即,台灣與烏克蘭內部,對於生存發展戰略認知,皆是分裂的國家

三、俄烏的軍力有相當差距,兩岸的綜合實力亦甚懸殊。因此,烏克蘭與台灣皆必須援引外力。烏克蘭分裂的雙方,一方攀附俄國,一方寄望歐美。但台灣分歧雙方皆攀附以美國為主泛西方

於是,分裂的社會,將最重要的國安問題寄望於外力,這是台烏相同的處境。因此,也就面臨相同的風險,就是:美國到底靠不靠得住?

然而,從越南、阿富汗到烏克蘭,愈來愈清楚的是美國無論在「能力」及「意志」上已經愈來愈靠不住了。甚至可說,一定靠不住。

回顧幾個月來的烏克蘭形勢演化。一開局,美國就聲明「不會派兵進入烏克蘭」,即形同已經從懦夫博弈Chicken Game)中跳車。甚至到了俄國承認烏東兩共和國並宣布建交,美國竟稱只是「侵略的開端」,到基輔遭受攻擊,拜登拋出一句「我與吉兒一同為勇敢驕傲的烏克蘭人民祈禱」。俄羅斯則切香腸一段一段切,從外科手術移向斬草除根,但美國及歐洲各邦對烏克蘭幾乎一直停留在「道義支援」階段,連外部的制裁措施都投鼠忌器,各有精算。如果歐美打定主義不要掀起世界大戰,那麼,這場戰爭只能以烏克蘭的「自衛戰爭」進行下去。

或許不能苛責烏克蘭及澤倫斯基,烏國一直陷於俄國切香腸局勢中,民意欲圖自救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在叢林法則地緣政治中,民主可以造就國內政治,卻未必能左右國際博弈。且看,將「入北約」入憲,其實是作繭自縛,最後更可能面對民粹泡沫破碎後果

設想:如果將台獨入憲,或推動正名制憲,也許用民粹手段可以作得到,但誰是台灣的澤倫斯基?台灣人歡迎澤倫斯基嗎?

台灣比烏克蘭幸運,因為台獨一直是玩假的,迄未入憲;但台灣也比烏克蘭不幸,因為台獨的民粹泡沫迄未戳破

烏克蘭在卅年的「反俄vs.和俄」掙扎中,也曾出現「友歐美/不反俄」的中間路線。但這樣的路線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澤倫斯基擊敗波洛申科的大選後已告死亡因為此種思維不夠民粹。現在,一切都回不去了。

烏克蘭情勢惡化後,蔡政府一直強調台灣的地緣政治戰略地位比烏克蘭重要。此言無誤。但台灣面對的問題卻是:台灣究竟要運用此一地位來維護中華民國?或用以發展台獨

目前所見,蔡英文是不是澤倫斯基?

這麼說也許不太公平,但烏克蘭今日情勢多少是澤倫斯基的民粹操作造成的。他使烏國完全倒向一邊,以致必須完全借助外力,失去主體性。當外力只是「動口不動手」,澤倫斯基才突然覺悟「加入北約只是一場夢」、「我們已進了棺材,還要等外兵來援」、「看不到半個人與烏克蘭一同作戰」。

烏克蘭情勢急轉直下之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說:「烏克蘭不應該成為大國對抗前沿,而應當成為東西方溝通橋梁。」

乍聽此言,若覺得簡直像是對台灣局勢而發,此種反應並不奇怪。因為,在卅年前,許信良任民進黨主席時,主張「大膽西進」,即倡議:台灣應當作為「海陸界面東西橋梁」。二人用的詞彙居然一樣:東西橋梁

台灣應當以中華民國地位,成為「海陸界面/東西橋梁」,而不應妄想在大國對抗實現台獨

台灣與烏克蘭最大的差異在於,烏克蘭政府是以烏克蘭為本位,離叛勢力則是在克里米亞及烏東。但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卻不是以中華民國為本位,而是一個借殼上市台獨政權。亦即,民進黨聲稱反對中共消滅中華民國,但自己卻以消滅中華民國為目標。台獨與中共有志一同。這樣的「反中華民國」,如何「保台」?

民進黨正駕著「反中保台」的民粹扶搖直上,正如澤倫斯基也曾因「反俄保烏」而忘乎所以。澤倫斯基使烏克蘭沒有別的選擇,但民進黨千萬不要使台灣走上不歸路。因為,台灣可以選擇真正非台獨的中華民國

面對烏克蘭的悲劇,期望兩岸能做到「我不台獨,你不消滅中華民國」,則台灣保有作為「海陸界面/東西橋梁」的主體性,不淪為大國對抗的棋子,仍可開拓和平競合道路

蔡英文,且先隆重接待龐培歐余茂春兩位貴賓吧。

台灣不要等到美國總統為勇敢驕傲的台灣人民祈禱的那一天。

蔡英文的課題),延下周日刊












俄烏烽火 領袖氣概現形記


2022-02-27 05:58  聯合報 /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學者指出,若俄烏談判讓烏克蘭中立化,問題還有美國與西方是否就此甘心,左起為俄羅斯總統普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美國總統拜登。法新社



俄羅斯強悍「入侵」烏克蘭,展現普亭總統霸氣,也考驗烏克蘭演員出身總統,甚至國際領導人的反應氣概。台灣高層則很有氣概的否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說法,政府表示將入制裁俄羅斯行列,甚至「不務實、強出頭」欲停止晶片供應制裁(但業界直言,沒有俄國客戶如何制裁)。

美國拜登總統反應之「軟弱」氣概,讓我不禁揣度若台海有事,台灣絕不可能樂觀。俄烏開戰伊始,拜登夫婦為烏克蘭人民祈禱,白宮表示美方不會出兵。記者不滿美國制裁無力,頻頻追問「為何不是今天?」拜登閃躲,僅解釋制裁無法預防任何行動,效果也無法立竿見影;但俄軍已進至基輔近郊,烏克蘭民眾恐將無法等到美國制裁生效。

如果兩岸「有事」,美國也以上述「無氣概」方式聲援台灣,台灣不若土地面積大台十六倍的烏克蘭,民眾沒有三天的撤退地理空間,面對未來戰爭先以導彈摧毀空防、機場精準打擊型態,台灣在承受第一波攻擊後,是否真能等到美方的「馳援參戰」?

再看國際聲援的「弱勢」氣概,歐盟在開戰第三天凍結普亭個人資產,此似大於美方制裁俄羅斯銀行與若干富豪的「更針對性」反制,實際上普亭個人資產在公開資料付之闕如,此等雷聲大、雨點「無」的凍結,並無實質解危效益。兩岸開戰,國際若也以凍結中國領導人資產相助,台海危機真能立即解除?而中方領導人會愚蠢到公布資產存放國際金融機構靜候凍結

與此同時,烏克蘭政府號召民眾反抗,政府將發放武器給有意民眾,同時也發布十八至六十歲緊急動員令;當俄軍已入基輔時,烏國防部更呼籲民眾製作並投擲汽油彈攻擊,烏民也於網路上熱搜汽油彈製作方法

過去行政院長蘇貞昌曾經說:「就算只有一支掃帚,我也會跟敵人周旋到底!」明確表示力抗到底的氣概。惟日據時期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曾指出「台灣人愛錢、怕死、愛面子」,台民不似斯拉夫民族強悍人生艱難唯一死,若兩岸開戰,台灣民眾戰鬥意志戰鬥力,將是影響戰爭結果主要因素之一。人們當然不能用「掃帚」對抗入侵,但溫柔敦厚的台灣人具有群起以汽油彈巷戰反擊氣概嗎?

領導人治國要有氣概、民眾反抗也需有「叫校(膽識)」,但從美國援台可能、國際上對台灣支持以及台灣民性,兩岸若如俄烏兵戎相見,絕非民眾之幸。















烏克蘭孤軍奮戰 台灣要警惕


2022-02-27 05:58  聯合報 /   王良言/退休外交官(高雄市)
烏克蘭首都基輔一棟建築的監視器,廿六日恰好拍攝到俄國飛彈擊中公寓大樓的瞬間(路透)。


俄羅斯宣稱,出兵烏克蘭的目的是讓烏「非軍事化、去納粹化與中立化」;美、英及北約盟國紛祭制裁措施。但能否發生作用?普亭真正目標為何?下一步會如何走?都有待觀察。

根據往例,美國曾對若干國家實施制裁,包括古巴、伊朗、北韓等國。但制裁至今,並沒有使這些國家屈服。一方面是其他國家暗中支持遭制裁者,例如中共暗助北韓、俄國暗助古巴。

另方面,各國經貿關係錯綜複雜,相互影響。經濟制裁一旦使被制裁國家經濟崩潰,也必然會反噬全球經濟。在此情形下,經濟制裁即使傷筋動骨,也不會致命,難有具體且立即成效。

烏克蘭與台灣外交處境大不相同,如深入探討,就會了解台灣處境比烏克蘭更凶險。

烏克蘭是聯合國成員國,與主要國家都有外交關係。因此可在國際間獲得支持。此次北約雖然沒有出兵援烏,但是美國及北約盟國都提供實質軍援

反觀台灣,目前只剩十四個邦交國,與全世界主要國家都沒有外交關係,更被排除聯合國體系外。除了若干友好國家國會議員不時發言挺台,台灣在國際上得不到任何具體實質協助

現在烏克蘭未必是將來的台灣。但是,台灣如果不能好自為之,前途堪憂。


張漢平/榮民(高雄市)


俄烏開打,俄軍持續增派兵力,美國也加碼支援烏克蘭。目前看到的戰爭場景,仍然是基輔當局獨立面對強大俄軍入侵,雖然雙方都釋出願意談判訊息,但最終結果仍難預料。

去年底俄羅斯已陳兵俄烏邊界,曾明確表態要得到「烏克蘭不加入北約和北約不東擴」的實質保證,當時是否真願開啓戰端?應尚無定論。但隨著美國總統與官員不斷發出俄軍「必然入侵」訊息,加上北約各國持續提供烏克蘭武器後,有如啓動北約介入烏國防衛機制;在普亭眼裡,此乃北約東擴事實,勢必出兵明志。

造成俄烏開戰關鍵原因,是烏國選邊站,認為可獲美國和北約絕對保護傘,所以把入北約入憲;同時,評估普亭縱然野心勃勃,不會輕啓戰端;再加上日前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相繼斡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俄軍入侵前,還自我感覺安全

從戰爭中,我們可以客觀分析,俄烏開火前,西方國家一面倒支持烏克蘭,俄國還是敢發動戰爭,就在於普亭算準歐美不會、更不想為他國(非盟國)開啓戰爭偏安心理。相信烏克蘭當下處境,和其國家戰略方向抉擇,值得台灣警惕與借鏡。


趙興鵬/自由作家(新北市)


俄烏局勢急轉直下,源於俄國普亭認為北約五次東擴,如果烏克蘭再入,就到家門口,是可忍孰不可忍?但對烏克蘭,主權國家選邊結盟彰顯外交自主豈容他國強權左右干涉?俄國派軍進入烏克蘭,當然是侵略行為,令人意外,也在意內。

戰國策燕策一蘇秦將為從篇,有段對話值得參考。蘇秦提醒燕文侯,不要忽視地境相接的趙國,只重視千里之外的敵人秦國,「秦攻燕戰於千里之外,趙攻燕戰於百里之內」,「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是非常笨拙戰略。  

烏克蘭的確犯了「輕百里之內俄國重千里之外美國」的錯誤。只是冬奧風光落幕,一場腥風血雨大國博弈,就讓烏克蘭陷入孤軍奮戰困境,這件事是不是有值得台灣借鑑處?那就得看民進黨政府如何想?



楊志良/Omicron救人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Omicron救人類?
◆  陳亮恭/山水就是山水的廬山煙雨浙江潮
◆  王正方/嘴皮子服務不能解決問題
◆  林中斌/勿低估普亭
◆  蘇宏達/普亭的謀略和俄羅斯的宿命
◆  趙春山/北京冬奧餘波盪漾
◆  嚴震生/政治正確下,美國成為中國一部分?








楊志良/Omicron救人類?


2022-02-27 05:58  聯合報 /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創立於1910年(明治43年)的嘉義公園,最早在日治時期是嘉義廳農會的農場,東側丘陵地則是嘉義神社所在地。圖/尼可拉斯提供



人類是自然生態一環,沒有物種可以無限成長膨脹,就如馬爾薩斯人口論》所說,所有物種成長,必然因為資源限制及其他物種競爭,受到抑制及平衡。從多種探討「瘟疫與人」書籍可知,所謂「傳染病防治」,其實就是在探討病原體與宿主間,如何達到抑制與平衡,包括所謂「寄生」。

從人類社會看,有所謂「巨寄生」,殖民者不能將被殖民者趕盡殺絕,資本家及地主也不能夠讓勞工及佃農活不下去。
Barclay 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巨著《台灣的殖民發展與人口》中指出,日本是非常成功的殖民者(巨寄生者),在台灣興辦水利,引進新品種,普及基本教育,消滅傳染病,以提高農民的生產力,因而從台灣獲得極大利益,這個後進殖民者,策略遠優於先進的歐洲殖民者。

微生物寄生方面亦是如此,病毒、細菌及寄生蟲,若對宿主造成致命性傷害,使宿主大量死亡,那麼病原體就很難大量繁衍,如 SARS。再來就是病原體弱化宿主,但不會造成重大傷亡,例如蛔蟲、蟯蟲、瘧原蟲等。當然最高明的是不但不會傷害宿主,還可能促進宿主生存與繁衍,例如人體消化道中的益生菌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末,Covid-19 病毒在武漢出現時,毒性甚強,重症及死亡率高,但傳染力不強,所以西方國家認為這是中國人或黃種人疾病。但傳到英國變種為 Alpha,原武漢株病人不是死亡就是治癒,只剩 Alpha 株盛行。當病毒傳到印度,又變種為傳染力更強 Delta 株,但重症及死亡明顯下降。後來病毒又傳到南非成 Omicron,演化結果傳染力超強,但重症及死亡微乎其微。

這是生物演化結果,所以在一月廿六日中廣王淺秋節目上,本人就 Covid-19 演化大膽預言,Omicron 救人類,最先解封國家,將是沒疫苗,且感染人數最多的非洲國家,因為他們多數都有免疫力。就如本人在上小學前,家母知我健康尚好,故意帶我到鄰居家,與染上麻疹小孩玩耍。因為當時麻疹疫苗,民間說法是孩子要感染過麻疹才能長大。記得當時還因這樣,才有機會吃用米酒煮的蝦子,據說可促進感染獲得終身免疫

染上抗原性強病原體,常是比接種疫苗更有效的防疫方法清朝皇子中多人因患天花死亡,為穩定政權,優先選擇患過天花並康復的康熙為太子,就是例子。不過,若抗原性弱,如流感,就算感染,免疫期也不長,需定期接種不斷被感染

Omicron 傳染力特強,但重症及死亡率低,疫調、追蹤、隔離,醫療及社會成本所費不貲,歐美國家及日本、韓國多放棄,甚至認為目前疫苗常被病毒突破,強打疫苗造成眾多社會衝突人權爭議,感染 Omicron 如染天花、麻疹,反而是最好的預防接種。是否如此,有待未來兩、三個月證明。

目前台灣接種率已相當高,在此情況下,防疫政策重整,在不立即衝擊醫療量能下,逐步解封恢復正常生活,應是上策。未來防疫最可能接受重大挑戰的,將是中國大陸清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