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蔡總統六大內政改革 刻不容緩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050/web/

◆  聯合報社論/新的四年,民進黨勿忘民主和正義價值(《2020大選》系列之 五 ,系列完)
◆  聯合報黑白集/青壯派以吳敦義為鑑
◆  經濟日報社論╱蔡總統六大內政改革 刻不容緩







經濟日報社論╱蔡總統六大內政改革 刻不容緩


2020-01-15 23:4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英文以壓倒性多數選票連任總統,主要來自於外在、政治因素而非內政尤其是財經政績獲得選民的肯定。尤其執政近四年,不少政見跳票,所得分配惡化,房價持續上漲,實質薪資也倒退16年,空汙問題仍未改善,企業的五缺問題也有待解決,選前猛開政策支票花費超過5,000多億,未來的財政、能源、環保、社會保險,乃至於居住正義及低薪等問題,都是嚴厲挑戰。
就財政而言,雖然財政部表示過去三年的「總預算」出現剩餘,甚至增加還債數額,但未來「特別預算」舉債超過1兆(含8,900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尚未執行部分,及2,500億元戰機採購),加上選前政策支票,債務勢必增加,中央政府的負債比率將面臨40.6%上限的保衛戰。而稅收超徵數也愈來愈少,還有120億的印花稅可能廢止、權證避險降稅、產創條例延長十年和增加租稅減免範圍等,也造成可觀稅損
在租稅政策方面,相對於馬總統任內至少還推出了奢侈稅、富人稅、房地合一稅、囤房稅等加稅措施,有助於財政又有利於改善所得分配,蔡政府只有提高遺產及贈與稅指定用途於長照2.0,其餘的租稅政策都是讓所得差距擴大,例如取消富人稅調降大股東股利所得稅負,相對增加小股東稅負,長照扣除額只有區區每月1萬元,以菸稅支應長照,也引發基層民眾的抱怨。
能源政策則讓民眾充滿疑慮。前年底通過的以核養綠公投,本可讓蔡政府在綠電到位之前,有喘息的時間延長非核的時限,兼有「夠穩廉潔」的優點(即不缺電、供電穩定、電費便宜和空氣乾淨),但蔡政府仍執意要沒收民意,以致於民國114年(2025年)之前必須燃煤發電火力全開,以肺發電將是國人未來五年的夢魘。而且空汙的來源還有交通工具等移動汙染源和工業的固定汙染源,都是中央的交通部、經濟部和環保署的重責大任,至今仍毫無政策成效可言
在社會保險方面,蔡總統在選戰期間還表示年金有破產危機,必須改革。事實上,蔡政府在年改上是吃軟怕硬,占中央支出只有7%、最晚破產的公教退休金砍得最兇最快;反而占中央支出超過24%的勞保、農保和國保不敢改革,導致勞保潛藏負債增至9.11兆元,勞保基金將在民國115年(2026年)破產,選前還對老農津貼加碼,將來勢必影響改革進度。而健保的保費改依家戶總所得的政見迄未實現,財務又連三年赤字,必須依靠安全準備先行填補漏洞,今年底安全準備金只夠1.79個月的支出,迫近調漲費率的門檻,明年非大幅調漲健保費率不可,勢必增加青壯年勞工的負擔。此外,長照目前覆蓋率低,跟不上人口老化的長照需求,依靠不穩定的遺贈稅和菸稅「以短支長」,長照基金將在民國115年(2026年)破產,又會波及財政,實在令人擔憂。
在居住正義方面,相對於馬政府還推出奢侈稅、房地合一稅、囤房稅,以及實價登錄,蔡政府的社會住宅政策並未落實,實價登錄不進反退,房價指數飆至歷史新高,房租連續九年上漲,房價所得比仍然居高不下,空屋有增無減,如何改革也是一大挑戰。
至於低薪問題,民國107年(2018年)勞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僅49萬元,代表有一半的勞工每月總薪資低於4.1萬元;中位數平均數比值連六年下降,代表高、低薪差距持續擴大。去年的實質經常性薪資仍低於民國92年(2003年),等於倒退16年,四年前承諾訂定「最低工資法」也尚無下落。
總之,在背負高支持度的壓力下,蔡總統若不能大力改革,無法兌現政見支票,內政績效不彰,將辜負817萬選民(尤其青年、勞工)的期望。民意如流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第二任真的要少噴口水,多流汗水才行了!












聯合報黑白集/青壯派以吳敦義為鑑


2020-01-16 00: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內青壯派代表人物,剛連任立委成功的林為洲(左起)、蔣萬安及江啟臣日前請辭中常委,宣示國民黨必須建立新的決策模式。 圖/聯合報系資照照片

在青壯世代中常委相繼請辭抗議的怒火下,國民黨中常會昨天通過主席吳敦義的請辭案,為姍姍來遲的黨內改革打開閘門。
不可否認,國民黨這次敗選,是由於因應遲緩、戰略錯誤、人選欠佳、誤判形勢等諸多原因所造成。但這麼多因素加總,全都可以歸結到黨機器失靈尤其黨主席私心太重而無法公正領導、無法整編隊伍,造成內亂不斷,拖垮政黨選情
吳敦義在敗選當日表達了不乾脆的請辭,據稱是為等主席任內債務清理完畢,再行告別。這種說詞,和他提名不分區立委的徇私錯亂如出一轍,毫無說服力。正因為如此,才會有羅智強等議員率先發難,再有江啟臣、蔣萬安等立委的辭中常委跟進,以致連挺吳派中常委都表態絕對不會慰留他
以國民黨性格之保守,這次能有青壯派民代跳出來呼籲改革,應是各界樂見之事。一則青壯派在這次選戰中積極參與,他們並非口號黨;二則他們身在基層經營,對國民黨的老大文化深有感觸;三則是他們對於藍軍與年輕族群脫節的癥結比較清楚,更能對症下藥。
但別忘了,青年改革者淪為守舊老人,吳敦義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廿歲就讀台大時,即以興革言論獲得蔣經國召見;廿五歲便獲國民黨提名,順利當選台北市議員。四十多年後,他當上主席,卻忘了如何把帶到榮光之路
人們樂於看到國民黨興革,也期待青壯改革者以吳敦義為鑑。













聯合報社論/新的四年,民進黨勿忘民主和正義價值


2020-01-16 00: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右)與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左)昨天出席民進黨中常會,蔡總統認為因為團結才打贏選戰。 記者潘俊宏/攝影

民進黨在總統和立委選戰雙雙大勝後,未來四年,它的各項執政措施,無論是內政、兩岸、經濟、能源或外交,都攸關台灣甚鉅。但其中最令人憂慮的,莫過於台灣「民主鞏固」的問題。民主議題之所以讓人憂心,主要是民進黨過去四年在推動其所謂「改革」時,經常不惜違背民主和正義價值
檢視蔡總統過去四年的施政,其「改革」主軸大致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強調的是「轉型正義」,第二階段強調的是「國家安全」。在推動轉型正義階段,蔡政府制定或修訂了不當黨產條例、軍公教年金改革、促轉條例、財團法人法等重大法案,並修改《選罷法》、《公投法》,下修了罷免和公投的門檻。這些法制上的變革,常被民進黨當成改革的「成果」炫耀。
問題在,推動這些所謂「成果」的過程中,不少手段其實是和民主法治或正義公平背道而馳的。例如,轉型正義工程暗藏政敵追殺,軍公教年金改革是撕毀政府承諾,且刻意略過更迫切的勞保年金問題;又如,《財團法人法對人民財產權構成侵害至於公投法的修正及再修,都是為了民進黨政治利益,甚至不惜把公投關回鐵籠這些作法,皆與正義相去甚遠
在第二階段以「國家安全」為主軸的修法中,民進黨的作法更從對「法治與公平」的輕薄,升級到了對人權價值的侵奪。從「國安五法」到「中共代理人法」和「反滲透法」,威權手段連續出鞘,雖爭議連連,但民進黨仍強渡關山。去年底強行通過《反滲透法》,達到高峰。
除了這類威權法制如火如荼地進行,在法令的執行上,蔡政府也為了維護政權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例如,曲解《大學法》刻意卡管,促轉會淪為「東廠」,「英系」監委的「打藍不打綠」,乃至民眾因批評政策動輒遭政府以《社會秩序維護法》「查水表」等。其他,如《黨產條例》執法的雙重標準,更是民進黨無法辯解之處。
在用人方面,蔡總統也奉行「只求政治效果,不問公平正義」的原則。對於獨立機關用人,蔡政府亦毫不避嫌,不斷任命政治立場鮮明的「打手型」人物來執行任務。監察院的陳師孟們中選會的陳英鈐、李進勇、陳朝建促轉會的張天欽黨產會的顧立雄、林峯正,都是其中佼佼者
整體而言,民進黨四年來推動的改革是「雙重標準」的改革,只改站在自己對立面的人這也是主權為名、犧牲人權的改革,把國家安全的大旗放在民主、法治、人權的價值之上。未來四年,民進黨如果仍以這樣的態度施政,台灣民主走回威權的老路,將指日可待。
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民進黨完全執政時,輿論即曾擔心,以民進黨的政治風格,這將導致行政權獨大,蔡總統不接受制衡和監督。四年下來,證明這個擔憂已然成真。這次民進黨再度取得完全執政,其作法是否會變本加厲,當然值得憂心。
平心而論,蔡總統既然已無連任壓力,她應該把更多心力放在台灣民主法治的鞏固,而非政治權力的競逐上;如此,民國113年(二○二四)交卸時,她才不會留下「威權總統的惡名。因此,民進黨對於已完成的不公不義立法及修法,必須採取必要的修補之計,至少在執法上必須回到符合民主與人權的軌道,勿再濫權。諸如媒體版的反滲透法是否真要制訂,也須三思
此外,考試、監察、司法院大法官和多個獨立機關的人事都將在未來四年大幅換血,成為民進黨完全掌控的架構。蔡總統若要建立自己的歷史定位,真正廓然大公、超越政治考量的任命是絕對必要的畢竟,權力是一時的,民進黨不會永遠執政,民主制度和民主文化的建立,才是國家發展的長久基石
(《2020大選》系列之 五 ,系列完)

【重磅快評】為何大陸會吞下懲罰性關稅?

◆  【重磅快評】柯文哲跨海喝斥蔡壁如 時力舊傷已變新傷
◆  【即時短評】年紀輕不等於年輕 國民黨要正視世代差異
◆  【重磅快評】蔡英文的「這個國家」已定錨? 或流亡中?
◆  【重磅快評】為何大陸會吞下懲罰性關稅?

◆  【重磅快評】蔡政府再伸手管媒體 只為防治自殺?
◆  【即時短評】蔡英文的「口諭憲法」 片面改變現狀?
◆  【重磅快評】被消失的柯市長是不是蔡總統的家人?
◆  【重磅快評】糟糕,武漢非典病毒證實會人傳人
◆  【即時短評】搶救國民黨 改名劉德華就會變萬人迷?
◆  【重磅快評】凌遲或改革國民黨?吳敦義有三個遺憾
◆  【重磅快評】接力辭中常委 不如檢討中常會功能
◆  【重磅快評】九二共識要進化 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呢?
◆  【即時短評】要怎麼痛 國民黨才能真心改革?
◆  【即時短評】農業補貼雖可恥 但對選票有用









【重磅快評】為何大陸會吞下懲罰性關稅?


2020-01-16 10:35 聯合報  主筆室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於華盛頓當地時間1月15日,與美國總統川普共同簽署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取自新華網)

在過去幾回合的美中貿易談判中,美國加諸大陸進口商品的懲罰性關稅,一直是爭執的焦點,中方堅持既然貿易戰已經停火,美國就應該取消這一年多來所增加的關稅,但美方堅持,如果沒有關稅作為手上的籌碼,既無法確保中方履行承諾,也無法進一步要求中方進行第二階段協議中的新讓步。
在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抵達華盛頓之後,美國貿易代表賴海澤和財政部長米努勤還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對美國進口的3,6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的現行關稅,會一直維持到美國總統大選之後,而減少關稅的任何舉措將取決於北京對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條款的遵守情況。
聲明中特別提到,「美中之間在這些問題上沒有其他口頭或書面協議,也沒有關於未來降低關稅的協議。任何與此相悖的傳言都是絕對錯誤的」換句話說,美方的立場很清楚,至少在十一月大選前,不會取消額外的關稅
去年五月最後協議夭折,就是卡在取消關稅談不成,中方認為美方欺人太甚,既然北京都已經退讓增加進口、保護智慧財產權,為何美國不能也回到爭議的原點,取消關稅?下一輪談判是下一輪的事,不能拿這一階段籌碼,卡住下一階段,甚至有人比成不平等條約,劉鶴是賣國賊,習近平內部壓力很大,最後一刻不得不推翻協議。
但是現在為何大陸退讓了呢?據華爾街日報的內幕報導,美中談判在去年感恩節後,再度陷入僵局,中方不知道美國究竟底牌在哪裡?為了摸底,大陸駐美大使崔天凱找上了第一女婿庫許納,庫許納點醒中國,不要膠著於減關稅的問題,而要考慮如果不達成協議的話,川普真的會在12月15日對包括智慧手機和玩具在內的約1,56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新關稅。
對於大陸,川普反復無常難以捉摸,庫許納至少讓他們確定川普會怎麼做,而且也意味著美方的條件,至少現在不會強逼取消補貼和改革國有企業,雖是城下之盟,但替中國大陸爭取到一年的時間,也是緩兵之計。
川普在簽署協議時表示,對中懲罰性關稅一直維持到簽署第二階段貿易協定時為止,一旦簽署第二階段協議,所有針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全部取消;但第二階段談判,牽涉到中國的國有企業補貼問題,這是中國的命根子,這一談判過程預料將會非常艱難,可是一年之後美中關係會怎樣?連美國總統是誰都不知道,貿易戰會怎樣演變,也只有且戰且走了。











【重磅快評】蔡英文的「這個國家」已定錨? 或流亡中?


2020-01-16 12:03 聯合報  主筆室
蔡英文總統(右)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呼籲中國大陸面對事實,尊重台灣。 圖/取自BBC網站

蔡英文總統以歷史高票連任,但未來兩岸關係區域安全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焦點。蔡英文選後的幾次對外媒與外賓的談話,莫不聚焦於此。但她在接受英國BBC專訪時,卻意外引爆是否擅改國號的疑慮
這幾乎是一個天知、地知、藍知、綠知、中共知、國際知的問題;BBC單刀直問:至少在原則上是否贊成台灣獨立?
蔡英文表示,我們沒有需要再次宣布獨立,「因為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我們自稱為中華民國台灣,我們有政府、軍隊和選舉」。
大體上,這是民國88年(1999年)民進黨為配合陳水扁參選總統而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立場;民國108年(2019年)為準備蔡英文競選連任,民進黨通過的《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也提到拒絕「一國兩制」,恪守《台灣前途決議文》。而在《台灣前途決議文》裡,民進黨承認「目前」的國號為中華民國。
然而,蔡英文提到「我們自稱為中華民國台灣」,卻引起擅改國號的疑慮,也和民進黨黨綱和迄今一切相關決議文的內容不符。
BBC刊出的專訪內容,原本寫成Republic of China, Taiwan,由於被質疑改變現狀,後來BBC更新為Republic of China ( Taiwan);總統府發言人也表示,我們在國際上以「中華民國(台灣) 」稱呼自己國家早已行之有年。
不過,總統府官網發布的中文正式新聞稿不是「中華民國(台灣) 」,而是「中華民國台灣」。
事實上,如果這是蔡英文認知或想要的國號的話,就不僅違反憲法規定的國號—「中華民國」,也不符民進黨從《台獨黨綱》—「台灣共和國」、《台灣前途決議文》—「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到《正常國家決議文》—「正名、制憲」等民進黨黨綱和其所有重要決議文的內容。
至於在國家定位上,歷屆總統在不同場合對「中華民國」的詮釋,從「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中華民國(台灣) 」,到「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是蔡英文在去年國慶演說時所作的新定位
許多人注意到蔡英文才去向李登輝提前祝壽,並說明此次大選結果,外界解讀具有傳承意味;大家也不會忘記,蔡英文正是李登輝特殊兩國論主要構思者起草者
一般國人在平常談話中提到「中華民國」與「台灣」時,往往兩個語辭交錯互換,間雜使用,自然無礙,也不致誤解其意涵。但國家元首接受國際知名媒體的正式專訪,是向國際社會宣達正式的立場,就應該使用正式國號,而不應便宜行事,以致引起誤會;除非,那個便宜行事,就是正式立場
大選期間,蔡英文急著切割其競辦發言人林靜儀有關「支持統一恐構成叛國」和國會席次夠可以改國歌、國號等談話,並幾度澄清包容不同政治主張,也沒有改國號的問題;卻在勝選後的國際媒體專訪中,再度引發擅改國號的疑慮。
總統府當然還是把責任推給媒體的錯誤報導或混淆視聽。問題是,中華民國總統面對「中華民國」,有那麼難嗎?從「流亡政府」、「這個國家」、「台灣總統」到「中華民國台灣」,蔡英文對「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政府」的認知與定位,到底已經定錨,或者還在漂移、甚或流亡中?












【即時短評】年紀輕不等於年輕 國民黨要正視世代差異


2020-01-16 13:13  聯合報  本報記者蔡佩芳
國民黨中常會15日檢討2020敗選原因,國民黨青年黨員被警方阻隔,不得其門而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敗選後,國民黨內又再次浮現啟動世代交替,但國民黨的問題早非世代交替如此簡單。不是年紀輕,就是年輕
國民黨一個出生南台灣地方派系的政二代,從小是這樣被父親訓練:如果明日要宴請30桌,今晚前列出來,應該請哪些人、怎麼分配座位;如果是15桌、10桌,甚至只有一桌,又要怎麼安排。可想見這樣訓練出來的子女,對地方錯縱複雜的人際關係必然瞭如指掌;但反之,盤據他腦海中的主要思考,恐怕也都是派系之間的平衡制衡。而那一桌桌應該被列名宴請的父執輩,都是不容他挑戰的長輩們選他,與選他的父親,除了外貌年輕,本質上似乎沒有差異
基進黨陳柏惟空降台中,打敗同為青壯世代、且家族底蘊深厚的顏寬恒,跌破眾人眼鏡。但基層走動的人卻只覺得印證心中的憂慮,並不真的意外,基進黨基層活動積極,以年輕世代為主要對象,小型座談與地方活動一場接一場,都是在凝聚共識並擴大支持層;相較之下,國民黨各地方的黨部活動,都是以樁腳為重心,以飯局為主。
國民黨內不是沒有抱持開放思想的民代,但國民黨卻沒有能夠吸引年輕人的元素。以同婚為例,以青壯派為主七位黨籍立委投下贊成票,不只要面對國民黨支持者的不滿,連黨內同志也譴責,一度面臨被開除黨籍的責難。一位年輕議員感嘆,許多議題認同有世代差異,如果國民黨不能理解這樣的差異,不能給年輕一輩的議員一些空間,哪個年輕人還會覺得他們是站在年輕人的身邊。
台北市長柯文哲年輕嗎?他已經60歲,當然不年輕,但與年輕世代卻沒有距離。年輕,不是單指生理條件,不是年紀輕,就是年輕。










【重磅快評】柯文哲跨海喝斥蔡壁如 時力舊傷已變新傷


2020-01-16 17:38 聯合報  主筆室
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指下屆立法院是「走一個作秀、來一個白目」暗酸黃國昌和蔡壁如,台北市長柯文哲說,「蔡壁如本來就白目白目的」。記者顏凱勗/攝影

台北市長柯文哲出訪布拉格,但是台灣民眾黨不分區立委當選人蔡壁如卻扮起他的分身,把台北政壇搞得熱鬧不已,她突發奇想說想找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擔任民眾黨副主席,結果遭柯文哲跨海喝斥「不要消費人家」,蔡壁如真的是民進黨立委柯建銘口中所說的「白日」?   
蔡壁如日前受訪表示,她非常欣賞黃國昌,未來會主動聯繫,希望黃國昌能擔任「民眾黨副主席」,但有媒體報導人在布拉格進行訪問的台北市長柯文哲聞言怒批,指黃國昌還在時代力量,不要太過度消費人家。今天蔡壁如稍有收斂,受訪時說這不應該來問她啦,她昨天已經說這應該去問黃國昌,「真的不要再消費人家了」。
也許,柯文哲擘畫的民國113年(2024)政治工程中真有與黃國昌合作的部分,但這可不是一件簡單工程,不是把黃國昌挖進來當民眾黨副主席的就可以畢其功於一役。
時力太陽花運動之賜竄起,但和民進黨合作、競爭的路線始終沒有講清楚林昶佐、洪慈庸出走大傷時力元氣,不過,這次大選大黨的政黨票表現不佳,讓時力拿下三席不分區立委,得以暫喘一口氣,蔡壁如還沒有上任立委就「明示」要挖腳黃國昌,大剌剌撕開時力傷口,柯文哲跨海斥責蔡壁如,但時力舊傷已變新傷,日後變化仍有待觀察。
蔡壁如在選後不違背柯文哲本意下拋出要結合國民黨、時代力量組成「在野大聯盟」,沒想到出師不利,國民黨忙著敗選後檢討、改組,沒空理會,比民眾黨少兩席的時力則反彈,認為雞兔不能同籠,在野大聯盟並不可行,民眾黨準立委賴香伶趕緊解釋在野大聯盟是著重在進步議題、理念上合作,並非以黨派為出發點考量。
柯文哲看出問題,即使出訪也在努力研發,並表示與其講在野大聯盟,不如講「全民大聯盟」,希望保留在野陣營未來合作的空間;柯文哲小心翼翼試圖擴大民眾黨的勢力版圖,有如進行一場複雜手術,在時力明說雞兔不能同籠,蔡壁如還率爾出言挖腳黃國昌,果真是再自目不過了。
其實,蔡壁如心直口快,說話白目,柯文哲也有部分責任,民眾黨拿下五席不分區,柯文哲接受媒體專訪時笑說,「老柯(指柯建銘)完了!天助我黨!白目(指蔡壁如)一進去,她什麼事情都會抖出來我替老柯感到擔憂,她會搞死你們!」,柯建銘則回敬「走一個作秀、來一個白目」,也算沒有失分 。
蔡壁如當然會解讀老闆的話,原來「白目」沒什麼不好,也許還能老闆一點忙,挖腳黃國昌只是她初試蹄聲;蔡壁如其實沒錯,只是對象搞錯了,給柯文哲添麻煩了,今天柯丟出對民國111年(2022)台北市長選舉有興趣者都可以開始準備的話題,只是為蔡壁如白目善後的第一道手術。

聯合筆記/綠分裂投票 民眾黨定位更關鍵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050/web/

◆  漫畫/「歡迎交流」
◆  接下來 誰讓我們發大財
◆  哪來「戰犯」?危機即轉機
◆  蔡政府連任 兩岸終須一戰?
◆  兩岸新論述 藍綠須達共識
◆  蔡避改國號 能避兩岸衝突?
◆  病毒無國界 武漢肺炎的春節挑戰
◆  美中貿易協定 帶動全球科技競賽
◆  聯合筆記/綠分裂投票 民眾黨定位更關鍵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綠分裂投票 民眾黨定位更關鍵


2020-01-15 23:23 聯合報  林修全
蔡英文總統以破紀錄的817萬票順利連任,但政黨票卻減少了56萬張選票,損失5席不分區名單,有大量的選民出現了「分裂投票」。 (歐新社資料照)

這次大選結果出爐,綠營分裂投票情況嚴重,這對民進黨是一個警訊外,未來民眾黨的走向和定位,恐怕是更關鍵的角色。
選舉結果揭曉後,蔡英文總統得票率高達五七.一三%,但民進黨的政黨票得票率只有三三.九八%,差距大概廿四個百分點;反觀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得票率為三八.六一%,國民黨的政黨票得票率是三三.三六%,相差約五個百分點,代表國民黨分裂投票情況不像民進黨嚴重
再觀察政黨票流向,民進黨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的政黨票為四四.○六%、國民黨是二六.九一%、親民黨拿到六.五二%、時代力量獲得六.一七%。尤其是親民黨部分,今年只拿到三.六六%,下跌大約三個百分點,但國民黨卻成長六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泛藍營支持者最後集中投給國民黨,造成親民黨無法跨越政黨門檻,徹底泡沫化
時力今年政黨票得票率是七.七五%,比起上一次稍為增加一個百分點,但民進黨卻比四年前重挫十一個百分點,然而,初試啼聲的民眾黨,這次政黨票得票率是一一.二二%,也就是民進黨流失的政黨票,多數是流向民眾黨
支持蔡英文的選民會分裂投票,目的是想制衡民進黨,也是希望在傳統藍綠政黨惡鬥外,能夠出現第三勢力,而這一群選民的政治色彩雖不濃厚,但立場上可能較偏向綠營,或是比較年輕的選民。換句話說,民眾黨、民進黨吸引到的選民,有不少對象彼此重疊,這符合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早年投身政壇的背景,是仰賴綠營奧援
柯文哲確定在國會握有影響力後,下一步是布局民國111年(二○二二年)的地方選舉,然後進攻民國113年(二○二四年)的總統大位,只是四年後,柯文哲要與民進黨正式對決,民進黨肯定會用盡一切力量,設法將柯文哲邊緣化,民眾黨如何在綠營傳統支持者中切出一塊市場、站穩腳步,刻不容緩。
另方面,柯文哲和民眾黨似乎吸引不到藍營支持者的青睞,如何開拓政治光譜另一端的選票,擴大整體支持度,也是接下來幾年的當務之急。
否則,在藍綠陣營包圍夾殺下,柯文哲和民眾黨要走出第三條路,絕對是荊棘滿途。










美中貿易協定 帶動全球科技競賽


2020-01-15 23:27 聯合報  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美中兩國十五日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右)去年在白宮接見中國大陸副總理劉鶴(左)。 (美聯社資料照)

美中兩國十五日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這是美中兩大經濟強權首次達成的貿易協定,涵蓋範圍包括擴大貿易、智慧財產權、技術移轉、金融開放及爭端解決,紓緩已經持續近兩年的美中貿易戰
美中第一階段協定雖然將到位,但與美國期望仍有很大落差,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赤字雖然減少,但美國仍不滿意;美國也要求中國大陸禁止使用不正當手段獲取技術,以確保美國企業利益。川普總統希望在十一月總統大選前完成第二階段談判,展現其壓制中國大陸的能力,以增加其連任機率。
美中貿易戰顯示美國對中國崛起的不安,美國真正在意的是中國大陸技術威脅,侵蝕到美國產業利基,更危及美國國家安全,所以必須全面制衡
美國對於中國政府的手伸入巿場感到深惡痛絕,而中國則對美國要求中國進行經貿制度改革,甚至還要建立監督機制也極為反感,視為干預中國內政。雙方認知存在重大歧見,所以即使雙方簽署協定,但未來可能會再度引發經貿衝突。
在美中談判交鋒中,中國大陸見識到美國「理直氣更壯,理不直也不讓步」的強硬立場。畢竟國際經貿談判中,實力才是最堅強的後盾。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再強,也沒有美國底子厚;中國大陸也了解若美國不解除對中國的額外關稅,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很難保六;中國大陸雖然可憑藉十四兆美元內需市埸來支撐經濟,但也離不開二十一兆美元美國市場;中國大陸雖然產業水準快速提升,但重要技術美國仍居於領先;美國也掌握全球主要產業供應鏈中的關鍵製程,緊緊扣住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未來必需加速提升科技水準,保有高技術就不畏懼美國制裁,只要技術維持自主性,就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美國為了降低中國大陸威脅,甚至要把中國由美國供應鏈移除;所以長痛不如短痛,中國大陸下定決心打造自身供應鏈。
此波美中貿易戰雖然帶動不少台商回台生產,但是主要是由成本所驅動。其中有許多替國際品牌代工的資通訊產業,應其客戶要求而移轉生產據點。未來必須使來台企業在台灣繼續深耕加碼,才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未來無論美中貿易戰發展如何,台灣都應全力推動技術升級,確保國際競爭力於不墜。事實上,在此波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下,各國藉由自由貿易協定(FTA)來鞏固供應鏈,所引發全球高科技產業競爭;以及在創新模式下所帶動的科技競賽,未來均會更加白熱化。台灣絕對不可以缺席,更不能落後。










病毒無國界 武漢肺炎的春節挑戰


2020-01-15 23:29 聯合報  許英昌/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央視報導,武漢衛健委14日針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表示,「不能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這是武漢官方首次承認有人傳人的可能。 (中通社)

中國武漢發生不明原因肺炎,全球防疫系統戒慎恐懼。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十四日表示,目前確診四十一例,有一起是夫妻發病,丈夫先發病,為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從業人員,妻子則否認到過華南海鮮市場;世界衛生組織也研判可能有限度人傳人。
九日中國科學家指出:第一、研究人員已分離並初步定序此新型冠狀病毒,排除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流感、禽流感及腺病毒。感染者中有十五位確認感染新型病毒。第二、無直接證據顯示病毒能人傳人。第三、推測感染和海鮮市場有關,市場工作人員是否含抗體仍屬未知。
基因比對,此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和蝙蝠體內已知的四種冠狀病毒較接近,其表面蛋白能感染人類,但和引起SARS及中東呼吸綜合症的則較遠。十一日出現第一位死亡病例。十三日一位從武漢到曼谷旅客感染此症,但未到過華南漁市場,世衛組織懷疑有限度人傳人。面對此新型冠狀病源,如何應變,從過去對抗SARS、禽流感及豬流感等經驗中,又告訴我們什麼呢?
第一、回歸基礎研究,如何培養病毒,找出病源,分離病毒進而定序基因,是一場科學競爭力整合的表徵。愛滋症民國70年(一九八一年)發現,民國72年(一九八三年)定序;相對下,SARS冠狀病毒,民國92年(二○○三年)三月十九日香港科學家發現病源,四月十二日溫哥華癌症研究單位完成定序,僅花不到一個月時間;關鍵在於如何迅速培養出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定序後和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較接近,和SARS相關病毒約有八十九%類同,但如何由蝙蝠感染人類,或是哪種動物攜帶此病毒,仍屬未知。中國科學家能在三周內獨立完成定序,值得稱許,未來能依「柯霍法則」證明是由單一病因引起此症候群,更是當務之急。唯有如此,方有助於進一步研發敏感專一的檢驗試劑,並製造疫苗以杜絕病毒傳染。
第二、在控制疫情上,從越南河內防堵SARS經驗中,早期圍堵壯士斷腕可避免病毒擴散。病毒潛伏期約十五天,研究人員尚需一周的觀察以掌握整個傳染大致狀況。下周中國春運開始,數億人口移動,如何監控病毒將是一大挑戰。
第三、科學資源分享,十幾年前SARS期間,中國隱匿疫情,遭國際輿論指責。前幾年中國學者公布定序成果,西方學者引用資料並投稿《刺絡針》雜誌,卻沒感謝中國科學人的貢獻,引起中方不滿。此時中國公布新型冠狀病毒序列,紐約學者發表病毒演化樹狀圖,也沒感謝中國科學家的努力,馬上引起學界反彈。中國已展現獨立研究能力。科學研究必須學習彼此互信共享研發成果,才能為人類造福。
新型冠狀病毒如何跳開種的限制感染人類,未來是否會造成人傳人,仍屬未知。「病毒無國界」,香港、韓國已有病例,台灣如何監控防堵,相關單位更應積極戒慎恐懼,抗病毒於境外方為上策。










蔡避改國號 能避兩岸衝突?


2020-01-15 23:39 聯合報  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蔡總統表示「我們不需要宣布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我們稱自己是中華民國(台灣)」。 圖/取自BBC網站

蔡英文總統以壓倒性的八一七萬票順利連任後,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專訪,此應為蔡總統對未來兩岸關係定位的重要談話,牽動未來兩岸關係發展。
在開票確定勝選,蔡總統面對支持者發表談話指出,願兩岸在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中,重啟良性互動,建構長久穩定的交流模式。國內媒體將蔡總統的是項發言解讀為對北京主動遞出橄欖枝,尋求打開兩岸僵局,但北京對擁有八一七萬選民,特別是年輕世代支持之蔡英文的態度仍不動如山。其實,北京的態度不令人意外,因為在蔡英文未回答兩岸關係定位為何之前,北京不會回應蔡英文的對話要求
在BBC專訪中,蔡總統明確拒絕北京的「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宣稱「我們沒有需要再次宣布自己為獨立國家,因為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我們自稱為中華民國(台灣)」。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認為蔡英文的談話形同「兩國論」,「九二共識仍是不動如山兩岸對話基礎
從近日兩岸的隔空喊話看來,選後蔡政府挾八一七萬選民的支持,在兩岸關係上未向中間擺,兩岸的政治歧見較選前更難化解,雙方仍緊閉大門,對話只是緣木求魚。
此外,蔡總統在專訪中指中華民國台灣為我們的自稱此更有擅改國號之虞。或許蔡總統想將台灣內部的「中華民國認同」與「台灣認同」統整在「中華民國台灣」概念下,但將此視為我們的自稱,不僅無助突破兩岸關係僵局,亦難以統一國人對立的國家認同,更不是朝野政治共識。
誠然,總統府將蔡英文接受BBC專訪的中譯內容以「中華民國(台灣)」表述,藉此避免國人「改國號」的質疑,但在蔡總統以英文表述的「中華民國(台灣)」為「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此更證明不能將「中華民國」等同於「台灣」,或將中華民國「去中國化」,成為與「中國」(China)無關的國號或概念。
若將「中華民國」與「中國」間的連結一刀兩斷,除在英文語意上說不通之外,更難以自圓其說我們維持現狀的政策沒有改變」,如此將坐實北京兩國論的指控,使兩岸從目前的對立走向衝突,屆時台灣恐難以獲得美、日等與國的支持
當然,大選中所凸顯的台灣世代間國家認同歧異須弭平為不爭事實,否則非旦兩岸關係將從此步入險境,更為台灣自我弱化的主因,徒有反滲透法亦不足以維繫國家安全
在未來的執政中,民進黨若想與北京重開對話,須誠實的面對中華民國始終是中國的事實,而北京亦不能違背歷史事實,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獨占中國的詮釋,此始為兩岸同屬中國的現狀










兩岸新論述 藍綠須達共識


2020-01-15 23:42 聯合報  季淳/西方文理大學政治系教授(美國加州)
蔡英文(右)與賴清德(左)當選正、副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激情過後,藍綠雙方都必須就兩岸關係發展出一套新的論述、再求同存異展開對話,以期達成共識、一致對外,避免在國家定位的議題上,永無止境地在黨派、族群、階級、世代之間相互撻伐內鬥下去。
對國民黨來說,此次敗選與其說是黨內分裂以及個人因素使然,不如說是自從民國103年(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以來,國民黨以九二共識為主軸的兩岸論述在台灣社會已逐漸琴瑟不合,必須得改弦更張
對於民進黨來說,在反中、仇中、抗中的激情過後,何以為繼要對於兩岸關係提出什麼樣的框架與論述才能對內尋求朝野共識、對外使得蔡英文總統提出的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成為可能? 在剛剛公布的BBC專訪中,蔡總統提到這三年多來,維持現狀一直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那麼民進黨對於兩岸現狀的論述,除了反對一國兩制、反對九二共識之外又是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因為「兩X兩X」和「一X一X」在實務的操作上不可行,所以定位兩岸關係的公式似乎必須是以「一X兩X」的形式。那麼既然「一國兩制」、「一國兩區」、「一國兩府」、「一中兩國」、「一中兩憲」都不可行,而「九二共識」之下的「一中各表」也因為那一個「中」字而不受歡迎,那麼除非台灣願意選擇內部繼續朝野對立、外部與北京兵戎相見,不然剩下唯一選項就是中華民族的那個
當然「一族兩國」在過去也有人提起過,但是因為「兩國」一詞已經被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和陳水扁的「兩國論」玩完了。那麼我們把「一族兩國」的 One Nation, Two States 譯成「一族兩邦」呢?我們知道nation的原義指的是民族和部落,是一個人類學文化學而不是政治學的名詞,而把state譯成「邦」,大可成國家級的「邦國」,小可成次國家級的「城邦」,只要兩岸對等皆可,至於是否對於「中華聯邦」或「中華邦聯」有所期待,就是以後的事了。
總之,不管幾中幾國幾族幾邦,朝野兩黨必須對話達成共識, 而只要對立多年的兩黨都能夠放下歧見達成的共識,對岸勢必重視。









蔡政府連任 兩岸終須一戰?


2020-01-15 23:44 聯合報  吳崇涵/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 (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以超過八百萬票連任成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在未來是否會對台灣動武,這個陳年老問題在這次大選後,似乎又被端上檯面。依據國際衝突理論,台灣對中國大陸不但是主權問題,同時也是領土問題。畢竟北京不斷對外喊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若對中國大陸來說台灣是領土問題,過去學術界對領土衝突的討論又是為何?基本上目前學界一致認為,領土聲索容易引發軍事衝突,同時領土衝突也容易升級為戰爭層次(conflict escalation)。
美國國際衝突學者塞內斯Paul Senese和法斯奎茲John Vazquez)在「邁向戰爭」(the step to war)專書裡提及,領土衝突有極大可能性會上升至戰爭層級。他們以民國08-84年(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九五年)的數據為例,領土衝突爆發後五年內發生戰爭機率,大約是其他型態衝突的五倍
台灣和中國大陸在過去五十年內,大大小小衝突和戰役無數。未來在台海間衝突是否會升高或加劇,端看兩岸執政者智慧和民意走向。不過領土與戰爭關係,並沒有所謂的絕對關係。
那影響北京對台動武的另一個因素是什麼基本上與領土問題絕對相關的就是民族主義。在對台問題上,大陸目前的教育體制思想控制,都是緊抓著國土不可分裂原則。這樣的教育體制與宣傳下,台灣的領土問題就與民族主義緊緊掛勾,和衝突與戰爭的關係就更加顯著了。
當中國的經濟狀況繼續沉底,房地產持續低迷,民眾就業與實質薪資無法獲得改善。面對不斷攀升的物價,北京的確需要尋找一個宣洩民意的出口。此時台海若無法穩定,美國勢力持續介入,則兩岸間很難保持長期穩定,戰爭機率就相對升高
選後蔡英文政府必須更改過去一貫對北京的政策與態度。兩岸交往是否能離開深水區,還要看台北方面怎麼形塑未來四年的兩岸政策











哪來「戰犯」?危機即轉機


2020-01-15 23:47 聯合報  雷國宏/國民黨前黨員(台北市)
總統大選國民黨大敗,黨內檢討劍指黨中央。 記者曾原信/攝影

國民黨敗選後,坊間出現所謂戰犯說,國民黨又被帶入自相殘害的境界。選舉是戰爭嗎?這些人有犯嚴重罪行嗎?為什麼要用這種難堪的字眼去羞辱他們?泛藍朋友、國民黨的青壯同志,真的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嗎?看看當年民進黨慘敗時,是如何凝聚力量、修正路線、吸收側翼、瞄準目標,才有八年後的勝利。
國民黨、泛藍該何去何從?個人建議如下:
第一,真正自我檢討。本次選舉,吳主席、韓市長、吳將軍雖有爭議,但仍有基本盤五百萬票。所以每個參與的人,無論是選上或選輸,都該就事論事自我檢討找出問題,而不要將敗選責任都推給他人,或羞辱雙吳與韓。
第二,贏回中間差額。不是敵人就是朋友,吸納所有朋友、友黨,尤其是年輕朋友們,傾聽他們的想法。時代變動快速,年長朋友要能懂得、能親近你的兒女,了解為什麼她、他與您想法差異此大,而不是一味「用功讀書」(現在課本與我們不一樣)。
第三,重建黨工系統。在我還是黨員時,黨工只有在選舉時會吆喝你支持黨提名人,其他時間,嘿嘿!懶得理你,這種黨工系統能贏嗎?黨工不能高高在上等人家上門。黨工是服務業,除了笑臉迎人、輕聲細語,還要外出發廣告,請人家上門。
雖然不當黨員很久,但我一直是中華民國信徒,國父孫中山追隨者,中華民國不會倒,大家看到選舉失敗,我看到未來契機,危機就是轉機,端看如何因應。













接下來 誰讓我們發大財


2020-01-15 23:49 聯合報  陶以哲/高中教師(新北市)
總統大選後,台股指數呈現小漲格局,但飯店、觀光類股則逆勢下跌,不少股票跌停鎖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立委大選,綠家歡樂藍家愁。八一七萬選票,台灣民意向對岸領導人傳遞出幾項訊息:支持香港抗議民眾、反對一國兩制,國家主權優於一切,與自由民主人民做主。
值得注意的是,選後首周股市開盤,觀光旅遊、住宿旅館相關韓國瑜概念股應聲下跌,慘不忍睹。同樣居住在台灣這群人,接下來政府經濟策略如何協助因應?旅宿與冬季補助還會延長嗎?或只是為選舉而撒錢?領導人是否真能帶領各產業走出康莊大道?
完全執政,代表完全負責,大選和平落幕,固然可喜,更是民主驕傲。無論是中華民國、台灣、或中華民國台灣,這些都很重要;但未來數月如何做,特別是經濟大餅能否做多做大,造福人民,是蔡政府維護主權外,每日每夜同等重要的國家與庶民大事。
衷心期盼蔡政府與民進黨,珍惜選民託付,好好做,台灣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