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趁疫情加速政府數位轉型(大年初八)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參選市長可能引發的道德爭議
◆  聯合報黑白集/高雄防疫 一市兩制
◆  經濟日報社論/趁疫情加速政府數位轉型







經濟日報社論/趁疫情加速政府數位轉型


2022-02-08 00:2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北市府斥資上千萬添購272部平板電腦,協助里長將民政作業數位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疫情逐漸升溫,各行各業又開始繃緊神經。不僅開始分流辦公,有些公司更再度實施在家上班。雖然大家都已經有與病毒共處的心理準備,但還是希望透過零接觸或低接觸的方式與環境,盡量減少病毒所帶來的危害。而經過將兩年來的衝擊與適應,許多產業都已逐漸透過數位轉型來強化組織韌性,但還是有許多中小微企業需要政府協助推一把。

政府也的確觀察到這樣的狀況,因此正大力推動中小企業產業數位轉型工程,我們樂見政府著力於產業競爭力的提升,但也想提醒政府,在提升產業實力之餘,也應該趁疫情的契機,加速推進政府組織及服務的數位轉型。

為了提升施政及服務效率、與民間產業共同進步,數位轉型也是政府自身責無旁貸的工作。根據世界銀行的主張,政府數位化進程可分為四個階段:最早為類比式政府Analog Government),所有行政工作均採紙本與實體方式進行;第二階段為 e化政府e-Government),大部分的資訊開始在網路上協作、並提供民眾查詢,但原則上資訊流仍然是單向地由政府對民眾溝通。

到了第三階段的數位政府Digital Government),政府除了透過網路、App等數位科技將服務推送給民眾外,亦從民眾身上蒐集服務的體驗數據,做為改善服務效率的參考,例如:運用上下車熱點數據決定計程車招呼站的設置點,或是分析刷卡時間與人數來優化市區公車路線安排。

事實上,先進國家多已進入數位政府階段,而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民國 110 年(2021)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台灣於評估國家數位化轉型程度的「未來整備度」指標排名第七,可見我國政府對大多數國民的數位服務提供已見完備

然而,數位政府在某些「特例」下仍有服務失靈的可能,因此第四階段的「GovTech」,可視為數位政府的進階,除了更強調跨部門之間資訊通透與共融,並以公民為中心,大體上可理解為兩個重點:服務對象無差別、以及服務空間無縫隙

所謂「對象無差別」是指如何讓所有民眾都能享有政府的服務,而無性別、年齡或族群之差異。舉例來說,一般人上網預約施打疫苗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對不諳手機或電腦的長輩,若系統不夠便利且無人指導,他們接受政府服務的權利就可能被剝奪。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有9.3%的人口為65歲以上的高齡族群、15%的人口身有殘疾、以及9.2%的人口居於貧窮線(每日生活費1.9美元)以下,這些人均為所謂的數位弱勢。若說過去的數位政府已讓85~90%的國民順利以數位的方式接受政府服務,未來趨勢將更聚焦如何以更平價直覺的科技,把餘下10~15%族群的也包容進來。

至於在服務空間上,也必須不因地域的改變而讓原本習以為常的事變得窒礙難行。今年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凸顯許多待解決的課題,例如一般小吃店原本僅做內用生意,轉為外送/外帶面臨餐點上架宣傳妥適運送等問題,以及醫院原本採實體看診開立處方箋,轉為線上問診後,民眾卻仍得實體取藥等。

真正的「空間無縫隙」,唯有所有生活大小事做到真正的虛實融合且能迅速切換,能線上處理的就完全線上處理(如:工作會議),非得實體處理的、也能隨時在最短實體通勤距離內完成(如:網購到超商取貨)。近年如 C40 Cities 等國際聯盟大型城市,均訴求打造「15分鐘生活圈,意指市民所有生活所需,應該能以在15分鐘內以步行、單車或其他輕型交通工具等方式就能到達或滿足。如此種種將促使各項數位與實體基礎設施改造,並牽涉相關產業發展與監管議題,值得提前關注與部署。













聯合報黑白集/高雄防疫 一市兩制


2022-02-08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燈會在高雄,高市推出衛武營、愛河雙主場,圖為衛武營展區作品。記者林巧璉/攝影



這波疫情,高雄本土確診數超過百人,成為僅次於桃園的重災區,至今無法清零。在嚴峻情勢下,高雄市的防疫政策卻南轅北轍,一方面鐵腕匡列,一方面燈會照辦。防疫的「一市兩制」,讓人困惑,不知市府的葫蘆裡賣什麼膏藥。

高雄市府的「鐵腕」,包括:下令公私立幼兒園延後開學,規定旗津「十四天內停辦所有大型活動」;另高雄港區旗津造船廠修船廠旗津全島,都需在開工前全數普篩。這樣的防疫強度,已直追去年的疫情高峰。

但今年在高雄舉辦的「台灣燈會」,市府卻決定照常舉行,僅取消「主燈開幕點燈」。市府稱,會以實名制「燈會碼」控制人流,且規劃時已採「分散燈區」設計,將燈區設在空曠場地。這種做法,和防疫的鐵腕完全背道而馳。

陳其邁要求旗津居民「忍耐」,所有婚喪喜慶都得取消;但燈會卻如期照辦,政策自互矛盾,更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雙標。試問,民眾活動聚集的人數,難道會比燈會多?何況,迄今參觀燈會人數已超過十萬人,「燈會碼」能有多少用處?

去年台灣燈會在新竹,即因疫情取消。而高雄燈會照辦,其有恃無恐並不在於對疫情控制有把握,而是要煙火之都盛名,視燈會的小確幸高於防疫。反正選票是鐵板一塊,何須在乎?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參選市長可能引發的道德爭議


2022-02-08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圖/指揮中心提供


年底縣市長選舉,民進黨擬推派多名政務官參選,正在進行沙盤推演。目前被提出的人選包括:經濟部長王美花角逐彰化縣長、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參選雲林縣長、衛福部長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另外,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則將參選台中市長。政務官下鄉參選有例可循,不足為奇;但比較特殊的是陳時中,他身兼防疫指揮官,「國家隊隊長」半途跑去參選,將引發「黨國不分」的道德爭議

陳時中是衛福部長,兼中央指揮防疫中心指揮官;但他目前之所以享有高知名度莫大權威,都是因其防疫指揮官角色而來,與衛福部長的表現關係不大。進一步說,陳時中的指揮官角色是奠立在台灣對抗疫情的緊急防衛基礎上,是國家為了抵抗疫情蔓延,必須採取各種超乎常情的緊急動員與管制以保衛人民安全。陳時中可以決定台灣的防疫警戒是否升級,哪些縣市的特定行業能否經營,哪些學校或餐廳該開該關;在某種程度上,他的權力有時比行政院長還大。

簡單地說,防疫指揮官領導的是一個「國家隊」,各縣市民眾必須不分黨派齊心作戰,抗疫才能成功。而如果陳時中要投入選戰,他的心中就會充滿敵我意識,不斷想方設法要讓對手出醜難堪,從而使自己藉此得分。如此一來,台灣的防疫作戰勢必變形走調,不再有一致的標準和步調。嚴重的話,人們可能離心離德,不再聽從指揮中心的指令。

民進黨看好陳時中參選,在一年多前即已傳出風聲;當時疫情剛起,他的民意支持度衝天,被視為可望為民進黨奪回首都市長的最大黑馬。誰料,疫情未如預期在前年結束,去年一年,陳時中處理高端疫苗偏私又放水、對外採購疫苗不力、面對民間捐贈疫苗又官僚嘴臉以對,在在重挫他的聲望及專業信譽。更嚴重的是,他自己在疫情禁令期間無罩飲酒歌唱,處理入境人員的管制雙重標準,衛福部重臣王必勝李伯璋相繼發生不堪醜聞,暴露了陳時中「嚴以律百姓、寬以待親信」的雙標性格。光憑這點,他想要成為首都市長,還未必通得過台北市民挑剔眼光

疫情發展看,除非全球疫情在七月前大致平息,指揮中心屆時依法宣告解散,陳時中才有可能從容部署參選。但目前還有不明疫情在本土流竄,陳時中就算不等到全部「清零」,指揮中心就要結束作業並宣布全台解封,只怕難獲民眾苟同。原因是,過去兩年陳時中把所有掌控權握在手上,對各地的防疫管制疫苗分配無一不管,連確診訊息的發布都要干預;這種模式,已養成下級單位或地方機關凡事瞻望上意習慣,陳時中自己其實也相當享受這種威權感。他若不一步步鬆手,屆時卻為了自己要參選市長撒手不管、揚長而去,這將留給民眾什麼觀感?

另一個問題是,陳時中的知名度權威感,是靠著每天在指揮中心發布訊息和指令所建立的;亦即,他的角色權威指揮中心必須綁在一起。若指揮中心未待疫情舒緩即倉促解散,或陳時中個人棄指揮官之職投入選戰改由他人接任,可能會留下「為德不卒」或「貪功躁進」的譏評,從而成為其選舉的負面拖累。這點,就和蔡其昌乃至其他政務官參選一樣,一旦「帶職參選」,勢必引發「黨政不分」、「選戰不公」的批評。

最好的情況,是陳時中在四五月間就把全台疫情收拾乾淨,並像丹麥那樣宣布台灣將與疫情共存,然後從容投入選戰。可惜,眼前還看不到這個好景。


【專家之眼】駐美代表處更名將引發滔天巨浪?(大年初八)

◆  【專家之眼】洪秀柱冬奧行傳達出的中共矛盾敘事
◆  【專家之眼】駐美代表處更名將引發滔天巨浪?

◆  【專家之眼】冬奧習普會 烏台共伴效應浮現
◆  【專家之眼】被法條堵在門外的財神──不能兌獎的發票








【專家之眼】駐美代表處更名將引發滔天巨浪?


2022-02-08 07:58  聯合報 /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普亭訪中前一日,美國參眾兩院提出法案要求國務卿必須就台灣在華府的「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一事進行諮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7天北京冬奧運動會已隆重開幕,約有三千名運動員參加,盛況空前,之後冬季殘奧會也將於3月上旬舉行,北京成為世界上唯一舉辦夏冬兩季雙奧運的城市,中國大陸再度成為世界目光的焦點。但在當前疫情肆虐與風雲詭譎的國際氛圍當中,此次冬奧確實可以看出一些大國博弈的軌跡。

首先,中方舉辦單位花費39億美元,結合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等高科技,創造了絕美的開幕式,萬紫千紅,令人拍案稱奇。還有運動選手的生活與競技環境,既達絕高的防疫標準,又可節能節約與迅速服務,比如供餐的廚房與餐廳,內外全部自動化作業,完全排除人與人的接觸,且運動員和官員都在嚴格管理的泡沫內活動,試圖阻止任何傳播,確實令人驚艷。

相對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比如英國和加拿大等11個國家,以人權問題為藉口,宣布了外交抵制冬奧,卻仍都派出了運動員參賽。另有紐西蘭與奧地利等9國也沒有派出政府代表,但理由是新冠疫情。日本也表示不會派部長參加奧運會,但派出奧運官員,卻未聲明理由。而法國一直反對抵制冬奧,馬克宏總統曾表示,不應將體育政治化

早在民國 110 年(2021年)7月,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呼籲外交官員抵制中國的奧運會,世界各地也出現了人權活動人士反對北京奧運會的抗議活動。但仍有約20位國家與政府領導人出席此次開幕式,比如新加坡與波蘭等,還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總共90個參賽國政府中的大多數,都選擇不加入外交抵制的行列。

由此可知,美國雖然登高一呼,但響應者甚為有限,其餘非西方國家卻都積極參與,雖然不乏一些西方所認定的非民主國家。而其中最為突出的領導人就是俄羅斯總統普亭,兩個陣營的分化日趨明顯,若以國家或人口數來計算,西方世界確實還要略遜一籌。

而此次普亭的北京之行,正值俄國與美國及其盟國的緊張局勢升高之際,西方國家擔心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憂慮未減。此次中俄領導人發表了一份長達五千餘字的聯合聲明,討論了地區和全球的關鍵問題,還簽訂了一系列能源與貿易協定。

俄羅斯重申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反對台獨。雙方還特別反對美國、英國、澳洲建立「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以及北約向東擴張,展現中俄緊密聯合抗美的立場,針對性極高。

但就在普亭訪中的前一日,美國參眾兩院提出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必須就台灣在華府的「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一事進行諮商。目前不僅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支持,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國務院亞洲事務官員也都首肯。一旦美國帶頭更名成功,其他國家必將跟進,況且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在去年也有類似的議案,這勢必激怒北京並引起滔天巨浪

綜上所述,此次冬奧熱鬧登場的背後,確實隱藏了可能爆發的劇烈風暴,而台灣正處於此一風暴的中心,以為更名案沒有後果,那就過於天真,切勿驕矜自喜,如何自處自保,才是吾等的核心關注。














【專家之眼】洪秀柱冬奧行傳達出的中共矛盾敘事


2022-02-08 08:04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5日在北京會見前來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前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雙方以長桌對話形式留影。圖/陸媒央視



最近中共趁冬奧與過年氣氛,傳達對台政策訊息。但是相關訊息矛盾,如果政策目的是想團結多數台人,恐怕是大打折扣,甚至是徒勞無功的。

首先是中共邀訪洪秀柱參加冬奧敘事。洪此次破格經冬奧的閉環管理系統,去北京出席冬奧開幕式,看來中共需要她配合演出,傳達某些訊息。訊息是什麼?中共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與洪的會面「說」得清楚,就是中共亟盼與台灣各黨派、團體與人士展開對話溝通民主協商

這是只有洪才能扮演的功能。因為按理說,過去藍營領導人去北京,即便是榮譽主席,只要代表黨,也是跟中共總書記對等會面,汪的全國政協主席身分,過去多只是代表中共宴請訪問團。現在洪是一介平民,汪不一定要見,要見也應該沒什麼深入對談需要,如果是用老朋友理由見,場合用「ㄇ」字型排位閒談即可,但雙方卻搞成兩個長桌談判對話形式留影,這似乎是中共想要藉洪的前國民黨主席身分與汪正式會面傳達與台各黨派對談協商印象

對照港媒稱中共兩岸融合統一規劃,已經從經社融合發展,向公共治理體系融合治理推進之說,此次會面緣由就更清楚了。文中並稱「台胞台企將更廣泛、深入參與到大陸治理體系之中,包括民主協商、決策、管理、監督等全過程人民民主多個環節之中」,恐怕可以想像,未來中共將在力所能及的地區,單邊拉願意配合的台人推動公共基礎設施公共資源公共服務治理要素融合,好示範給台人看中共對台一國兩制如何實踐

然而,相關各方傳達的訊息卻有矛盾之處。在解放軍機艦不斷繞台之際,中共推動對話協商或融合治理事倍功半。而維持交流溝通雖是必要之舉,但在疫情中難得破格的交流場合,卻只是行禮如儀,講中共想聽的話,這或許是客人的禮貌,卻無法彰顯對等安排

關注兩岸交流的力量,應該要在美陸對抗的棋局中,致力於促進理解、引出兩岸和平善念,用學術話語來說,就是要區分出鷹鴿派,並讓後者出頭,而不能在附和中淪為陪襯配角,這無助於夯實此難得一會的意義。

至於對岸一些謀求和平的智庫發言,也應該要更謹慎。例如最近有人批評「國民黨至今強調所謂一中各表九二共識,與大陸強調一中原則九二共識認知上存在重大分歧」。這麼短短幾句話,讓人好奇民國 81 年(1992年)兩岸執政當局當初坐下來談的基礎是什麼

而後面說「守住一中各表,就能守住所謂的中華民國,就能以拖拒統,並試圖拿來與大陸談判要價,這是不現實的」,又似乎抹煞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但在其他追求和平文章裡,又提到「只要台灣執政者希望改善兩岸關係,有誠意推動兩岸關係春暖花開,是不難找到重啟的鑰匙的,從台灣現行的憲政體制與法律規定中也不難找到依據與方法」。

蔡政府理應遵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法律規定,但這些文章前面卻說堅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國民黨不現實,不知讓人怎麼想。中共繼續連發這些矛盾訊息,未來恐怕只能在同溫層裡對話溝通及協商。怎樣在交流互動辦好實事?真是兩岸共同要面對的課題啊。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AI的一致性問題(大年初八)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2803/web/ 

◆  台灣應打造「護國群山」
◆  學習檔案怎麼傳 疑惑待解
◆  萬物齊漲 連光明燈也漲價!
◆  美競爭法案 讓台灣失競爭力?
◆  被疫情吞噬的民主與人權
◆  2050淨零碳排 低碳城市是關鍵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AI的一致性問題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AI的一致性問題


2022-02-08 00:49  聯合報 /   張瑞雄(作者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人工智慧(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SAS/提供



人工智慧(AI)系統可以應用到很多方面,幫人類解決很多問題。但不論 AI 的原始目的是什麼,萬一 AI 發展出自己的功能或意識,做出預料之外的事,這可能會造成很多嚴重的後果,例如在很多電影裡面變壞的機器人,試圖控制人類的電腦等等。所以如何確保 AI 只做人類希望它做的事,這就是 AI 的一致性問題AI Alignment Problem)。

傳統軟體系統中,一致性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人類訂定他們希望軟體完成的工作,並編寫了一個非常具體的指令集或程式來執行,程式詳細說明了為解決問題所應該採取的每一步,如果軟體在此過程中做錯了什麼,那是因為原始的程式就有問題。

但在 AI 系統,人類也是有希望要完成的工作,但程式本身要學會如何最快速有效地完成這個工作。例如下圍棋程式 AlphaGo,我們無法對每個棋盤的狀況預先編寫指令,只能靠程式自己思考如何下每一步棋。所以 AI 系統如何做決定,軟體決策背後邏輯通常都是不透明的,即使對開發這個軟體的人來說也是如此。AI 系統越聰明越有能力,這個一致性問題越具有挑戰性

尤其當人類希望 AI 進步成 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亦即 AI 可以像人類一樣,在碰到未遇到過的(就 AI 而言就是未被類似的資料訓練過)問題時,可以發揮創意利用過去的經驗應用到新的狀況,進而解決問題,但這種 AGI 系統是否就違反了 AI 的一致性問題呢?

隨著 AI 系統不僅越來越普及而且越來越強大,我們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經常處於「魔法師的學徒」(無法控制自己所製造的情況、事件或過程的人)的位置。AI 是我們召喚出的力量,一開始自主但完全順從,我們給它一套資料去訓練,一旦我們意識到我們的資料不準確或不完整,而 AI 開始表現出非常可怕的異常或聰明,我們反而必須瘋狂地去阻止它。正是「許願需謹慎,夢想會成真」。

很多科學家、哲學家和科幻作家都想知道如何防止潛在的超人類的 AI 摧毀我們所有人,雖然「如果它試圖殺死你,請拔掉電源」的明顯答案有很多支持者,但不難想像一台足夠先進的機器能夠阻止你這樣做。或者 AI 可能做出的決策或動作太快,以至於人類根本無法及時審查其道德正確性來避免它們造成的損害。

AI 一致性的研究試圖將人類的價值觀、目標和道德標準讓 AI 學習,然而魔鬼就在細節中。我們應該教機器什麼樣的道德規範,我們可以讓機器遵循什麼樣的道德規範,以及誰來回答這些問題?

AI 系統的進步表示我們已經朝著創造會思考機器的目標走了很遠,但一致性問題的挑戰也提醒我們,在創造人類水準的智慧之前,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東西。











2050淨零碳排 低碳城市是關鍵


2022-02-08 00:52  聯合報 /   李永騰/空中大學公行系教授、前青輔會主委(新北市)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三月將提出我國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卅年前聯合國在里約發表地球憲章以來,極端氣候對地球村的衝擊有增無減,氣候變遷危機已迫在眉睫。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協定後,民國 119 年(二○三○年)減碳五十%、民國 139 年(二○五○年)達到碳中和成為國際共識,目前全球一三五個國家及一,○四九個城市已宣示民國 139 年(二○五○年)前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台灣不可能自外於全球碳中和的浪潮。國發會在去年底的年終記者會提出淨零碳排的政策藍圖,面對民國 139 年(二○五○年)淨零碳排目標,國發會承諾在今年三月提出我國淨零碳排路徑圖。但是國發會釋出的政策方向,比較著重在針對位處國際供應鏈受碳中和影響的台灣企業,提出政府的淨零碳排路徑圖,仍然不脫中央部會機關本位主義缺少整體宏觀戰略布局與作為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和衝擊是跨區域、不分國界的全球性議題,因此顯然減碳需要跨域多層次治理。以水平面來看,如果國發會是淨零碳排政策的整合規畫者,那麼至少有三個部會必須跨域合作:包括負責氣候變遷空汙防制環保署負責電力結構能源政策經濟部,以及監管金融機構揭露碳盤查資訊金管會

垂直面來看,中央政府制定氣候變遷調適綱領或是淨零碳排路徑圖,需要地方政府的執行與配合;而地方政府的調適行動與措施,同樣需要中央政策法規的支持,否則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碳排的目標將掉入難以落實的窘境。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估計,全球城市目前的能源消耗占全球溫室氣體的六十七%,預計到民國 119 年(二○三○年)將上升到七十四%。因此,低碳城市是對抗氣候變遷的關鍵解決方案!城市與地方政府在全球氣候治理策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自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巴黎協定以來,以城市層級對抗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已成為主流,全球將近九千四百個城市承諾採取超過二萬項計畫行動來應對氣候變遷。

城市是對抗氣候變遷的第一線,也是淨零碳排重要的實踐場域。除了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減碳,地方政府可以與民間企業以及非營利組織合作,共同推動綠能與減碳的政策網絡,從而有效達成短中長期減排目標,實現低碳城市的願景。低碳城市實踐主要四大領域循環經濟城市能源治理節能建築與綠色運輸荷蘭阿姆斯特丹城市循環經濟典範美國舊金山則是城市能源治理標竿,都是我國城市可以學習的對象。

我們期待,我國淨零碳排路徑圖的公布,不該只是國發會的獨角戲;而是如同防疫時期中央地方跨域治理的概念,國發會應盤點整合環保署、經濟部、金管會等相關部會的政策法規與資源,透過市場、管制或財政激勵等政策工具,支持鼓勵地方政府提升低碳基礎設施投資,建立誘因機制吸引市場投入低碳創新科技,促進低碳經濟發展,進而改變市民的低碳行為模式。換言之,唯有啟動「跨域多層次治理模式,淨零碳排路徑圖才能接地氣、展現執行力;而低碳城市是淨零碳排的關鍵,絕不能缺席!













被疫情吞噬的民主與人權


2022-02-08 00:58  聯合報 /   吳成豐/靜宜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台中市)
紐西蘭「自由與權利聯盟」成員發起示威,要求政府解除防疫限制及強制接種疫苗的規定。 法新社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許多國家處理疫情時,欠缺透明與問責」的管理施為,遂使民主與人權備受摧殘。

國際透明組織TI一月廿五日公布,最新的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全球一百八十個國家地區清廉印象指數CPI),提出透明與問責被漠視警告

TI 罕見直言說,疫情擴散的風暴使得許多國家用防疫做藉口,限制公民基本自由並迴避某些重要的制衡作為。TI 明白指出,西歐與歐盟有些清廉得分高的國家在處理疫情上,仍陷入透明與問責未落實的泥沼中。

嚴重的問題是,限制公民自由涉及人權,而迴避制衡攸關民主問責。這也正是以防疫為藉口,相關疫情等透明與問責被踐踏,帶來民主與人權亦受摧殘連鎖效應。其可怕後果是,貪腐藏身其中,正是 TI 提出上述警告的焦點所在

台灣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的清廉印象指數得分六十八,比民國 109 年(二○二○)進步三分,在全球中排名廿五,是歷年來最出色的一次。即便如此,台灣仍未到振臂歡呼的時刻,因為,TI 除舉上述歐盟等國透明與問責未落實之外,更在分析報告中直白說,亞太地區許多國家對問責與民主自由的限制,日益增加。

且讓我們回顧發生在我們周遭環境的事實。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五月疫情大爆發之前的當年三月,立法院就已提案成立「疫苗採購調閱小組」,但幾經蹉跎,直至半年後的十月,衛福部才同意調閱的文件與範圍。

據媒體報導,採購合約用部分遮蔽方式提供調閱,又如 BNT 採購過程,也用秘密會議進行報告;莫德納疫苗內容保密,需經廠商同意再向調閱小組報告;至於,提供國產疫苗保䕶力疫苗代工具體內容,衛福部僅同意提供國產疫苗合約。以上不難窺知,是有條件式調閱

前面 TI 關注的防疫、透明與問責未落實、威脅民主人權、貪腐可能性等等的連鎖效應,筆者視之為疫情下的「貪腐循環系統」。台灣掌權者可曾咀嚼這項循環系統,有否寄生在當今國內現實環境中呢?

TI 行政總裁丹尼爾.愛里克森更發出警語,權力掌握在少數人專制環境中,社會運動是對權力的最後一項制約,各階層行業的人們所匯總的集體力量,最後將帶來問責。以上斯言,掌權者能不慎乎!












美競爭法案 讓台灣失競爭力?


2022-02-08 00:41  聯合報 /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美國聯邦眾議院4日表決通過美國競爭法案(America COMPETES Act of 2022)。 歐新社



美國眾議院二月四日通過《二○二二年美國創造製造業機會和技術卓越與經濟實力法》(簡稱《二○二二年美國競爭法》)。台媒多將美國競爭法案視為抗中友台法案,我外交部也表示感謝美國國會展現對台灣的強勁支持。

但國際政治強調的是實力原則。從此標準評估,該法案實則意圖讓台灣失去競爭力,外界卻多將目光集中在極難成事之美國會建議行政部門,將我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虛實之間,未免有見樹不見林之憾。

首先,說該法案意圖讓台灣失去競爭力,乃因它授權美政府提供五二○億美元補助國內晶片生產。這呼應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接受 CNBC 訪問時曾表示,美國正「危險地依賴」台積電,而台積電總部所在的台灣正處「脆弱狀態」。她當時說,為解決這個問題,美國須提高國內晶片產量,並要求外國公司在美設廠。

科技產業是我生存命脈,美國以台海和戰壓力為由要在美生產晶片,首當其衝的是對我競爭。美國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可以理解,她的「要求」我們也無力抵擋,但這部分應該要點出來,讓國人看清美台關係的實相。

其次,台灣方面感謝、重視的代表處更名案,一直是只聞樓梯響的傳聞。至少英國金融時報去年九月時就曾報導,美國拜登政府考慮此事,連我國安高層和外交部長都為此跑一趟,結果到現在沒有下文。更名事觸動中共敏感神經,決定權在美行政部門。而從上月底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宏都拉斯不自然的站在場邊,讓賴清德有機會靠近寒暄的謹小慎微,看來美國行政部門仍不敢輕易踩過中共畫出的紅線。再加上最近烏克蘭危機的態勢,美國恐怕是想藉打台灣牌敲山震虎一下。

但這仍是個好機會,讓我們思考外交上美中台三角的互動:我們到底該採取等距外交,還是對美一邊倒的戰略?以及在內政上,如何再強化台灣不可或缺的實力?會這樣說,是因為除了蔡政府外,最近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正緊鑼密鼓的籌備,其海外部主任也不辭辛勞地在年節中訪問華府,為之後黨主席朱立倫訪美打頭陣。我駐美代表蕭美琴親自在雙橡園宴請,藍綠難得一片和諧,也正暗示著台灣政治大氣氛的發展方向。

相對於此,中共正在對台灣玩兩手策略:除了軍機繞台「穿島」之外,也頻繁出招,有遞出橄欖枝跡象。這包括藉媒體呼籲「兩岸關係春暖花開,是不難找到重啟的鑰匙的,從台灣現行的『憲政體制』與法律規定中也不難找到依據與方法」。

中共的說法有其玄機,要待蔡政府官員見招拆招。但美國競爭法案對台灣的影響是:的更名恐怕是一場空,的競爭則持續進逼。新年伊始,台灣應該要去虛就實,期盼藍綠重思美中台三角互動形勢,更重要的是,再加強我們的實力,為國家開出一條可長可久的新路。















萬物齊漲 連光明燈也漲價!


2022-02-08 00:50  聯合報 /   林柏寬/國中教師(台南市)
季青漫畫



去年十月初,勞動部宣布基本工資連六年調漲,勞工時薪從一六○元調漲到一六八元,調幅五%;月薪從二萬四千元調漲到二五,二五○元,調幅約五點二%今年一月一日軍公教調薪四%

但調薪的喜悅敵不過齊頭式「亂漲」。賣小吃食物、賣咖啡飲料的店家紛紛說著原物料成本飆漲,大喊「撐不住」,每個品項漲個五元、十元,甚或動輒數十元。標榜收費較低廉的快速剪髮店一口氣漲五十元,還跟消費者說,品質不是便宜就好。連農曆春節期間走訪廟宇參拜,點光明燈從一人五百元漲至六百元,尊敬的神明被貪婪的人們綁架,也成了漲價歪風幫兇

還是有良心店家根據原物料實際成本漲跌,作出價格「調整」!有早餐連鎖店部分品項調漲二元、三元、五元,不過,有漲有跌,有幾款套餐反而降價一至三元。

價格調整本該是有漲有跌,硬幣的最小單位明明是「一」元,但漲價時卻都是「五」元、「十」元漲。麵攤撐不住,一碗乾麵從四十元漲至四十五元、五十元,漲幅分別是十二點五%廿%,雖然一袋麵粉從二百元漲至三百元,漲幅為五十%,但是一袋麵粉可以做出幾碗麵?他日原物料下跌,店家又是否願意調降價格呢?

廟宇的義工不占人事成本,點一盞光明燈耗費的電費成本其實不多,一盞五百元代表著信徒的心意。但搭著萬物齊漲的歪風一人漲一百元,廟方其實陷神明於不義,信徒只好撙節其他開銷來截長補短。

基本工資月薪調五點二%,軍公教調薪四%,多出來的一、二千元鈔票早已被萬物齊漲抵消。齊頭式亂漲的歪風已非競爭的市場機制可以制衡,面對這無理的調漲歪風,民怨正在快速堆累中。














學習檔案怎麼傳 疑惑待解


2022-02-08 01:02  聯合報 /   唐俊華/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副教授(高雄市)
高三下學期學習歷程檔案作業繁瑣,學生要上傳、確認、勾選檔案。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大學申請入學審查資料將採用學習歷程檔案,對於許多學系來說,考生的學習歷程自述、多元表現綜整心得、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等項目將是審查重點。筆者之前曾與多校高中師生討論一一一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簡章與校系分則內容,本文提出有疑義之處,期待相關單位(如: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提供更清楚的說明。

第一組問題關於簡章總則第十一、廿頁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字數合計至多八百字、圖片最多三張」的限制,待釐清的是:一、學生可否將二至三個活動的原始圖片合併為一張組圖?也就是說,學生在「圖片最多三張」的限制下,可否用三張組合圖片呈現超過三個活動場景或多元表現?二、若學生以文書軟體繪製活動時間軸,或用表格說明各項多元表現,這類圖表是否與其他照片一併算入「最多三張」的限制中?三、如果學生並非從學習歷程資料庫勾選,而是將多元表現自行整合製作成一個 PDF 檔上傳,多元表現綜整心得是否受到「字數合計至多八百字、圖片最多三張」的限制?

第二組問題略為複雜。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公告「大學申請入學參採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完整版查詢系統」,提供一一一與一一二年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甄試過程之學習準備建議方向。在該系統各系頁面上方提到以下文字:「A學系於『多元表現』看重學生之『擔任幹部經驗』及『特殊優良表現證明』,若學生未能提具特殊優良表現相關證明(A學系審查重點項次之一),但另提供『服務學習經驗』,學系仍會以學生所提供之多元表現情形,據以綜合評量。』」考量前述引用文字,考生勾選多元表現作為審查資料時,可如何處理?

具體來說,倘若A學系校系分則審查資料項目沒有提到「服務學習經驗」,這衍生以下問題:一、如果A學系可勾選「特殊優良表現證明」,可否將「服務學習經驗」以「特殊優良表現證明」名目勾選?二、如果A學系可上傳「其他有利審查資料」,可否將「服務學習經驗」以「其他有利審查資料」名目上傳?三、 如果A學系校系分則未提到可勾選「特殊優良表現證明」,亦未提到可上傳「其他有利審查資料」,學生是否一定無法勾選或上傳「服務學習經驗」?或者有其他解套的方法?

再舉另一例子:B學系的校系分則多元表現僅提及「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一項,也沒有提到可上傳「其他有利審查資料」,但是招聯會查詢系統B學系頁面右側欄位提到可檢附學生認為有利審查之資料或者檢定證照、競賽表現、社團活動。在此例中,學生是否可繳交「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以外的成果?如果可以,是以何種方式或名目繳交?

清楚的規定有助於學生執行申請程序,然而閱讀部分學系的校系分則與招聯會查詢系統相關資料後,確實易使考生疑惑。

學習歷程檔案首次用於大學申請入學,部分規定未臻完善在所難免,建議相關單位對於以上內容提前說明,讓高中師生及早因應。















台灣應打造「護國群山」


2022-02-08 00:40  聯合報 /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台積電被稱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路透)



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閃耀國際,在全球半導體業舉足輕重,不僅是台灣莫大的驕傲,更是台灣經濟擎天一柱。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台灣上市公司總市值為五十六點二八兆,台積電以其市值十六兆,幾達三分之一;台灣的國民生產毛額在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度為廿一點五八兆,台積電則以其全年營業額一點五九兆占比達七點三七%。身為台灣經濟舞台上最璀璨的明星,台積電在政府支持下積極擴廠。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全球將新增廿九座晶圓廠台灣就占了八座,可望創造更多的出口數額高薪就業機會,備受期待。

然而,巨大效益伴隨高度成本,積極擴廠所需要的龐大土地電力供應,以及研發人才,令台灣當前資源以磁吸效應之勢高度集中。半導體產業之電力需求量極大,單單台積電就使用了近五%的台灣電力,今年預計會上升到七點二%,未來三年的水電需求更將攀升一倍。經濟部長王美花曾以「如果沒有電,就不是台積電」回應台積電可能缺電的疑慮,可以想見政府將全力確保台積電供電無虞。對比現行已見窘迫的台灣供電現狀,其他產業用電是否將因此被排擠,令人深思。

除了土地和水電,人才也將會是個問題。為了協助半導體產業打開人力天花板,政府積極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協助育才。過去一個月內,透過企業與大學攜手的「產學共創新模式,台大、清大、陽明交大與成大等四校,已相繼成立半導體創新學院即將啟動全面招生。台灣將如蔡總統所言,全力邁向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的目標,研發人才莫不以加入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為首選,其磁吸效應已讓其他產業受到衝擊。

衡諸當前,放眼未來,台積電固然耀眼,但我們希望台灣的經濟舞台上不是只有一顆明星,更不願見光芒的背後是產業失衡危機。台灣當前舉凡土地、水電,甚至人才等資源高度集中現象,必須嚴肅以對。我們期許台灣在發展核心產業之餘,亦兼顧產業均衡發展平衡產業光譜。我們珍視台積電對台灣及全球的巨大貢獻,更期待每個產業都能頭角崢嶸,確保當前優勢與榮景,並再創高峰,讓「護國神山」得以脈脈相連,成為「護國群山」,以令台灣在未來數十年之後,依舊是太平洋上最耀眼的科技之島


施振榮/王道與新移民政策(大年初八)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王道與新移民政策
◆  方祖涵/感染也要正常的新世界








施振榮/王道與新移民政策


2022-02-08 00:34  聯合報 /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路透



台灣面對未來的發展,從微笑曲線的角度來看,台灣在代工製造領域已掌握關鍵的知識(Know-how),除了台灣的製造基地外,搭配在海外設立製造據點,以及所掌握微笑曲線左端研發及關鍵技術,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半導體製造領域,更居世界領先地位。

至於在微笑曲線右端市場未來亞洲將是世界最大的巿場,對台灣來說,新興的亞洲市場有很好的發展契機,加上台灣具備整合能力,雖然目前掌握巿場能力相對薄弱,但只要能找到專業的人才洞悉市場趨勢消費者需求,相對就可以創造出新價值。

台灣在國際上積極追求發展新機會,目前不缺資金及技術,有很好的機會去開拓新市場,但缺乏的是人才,尤其是人才的「嚴重不足,加上台灣少子化問題,是未來經濟發展很大的挑戰。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關鍵就在「王道思維王道核心信念是「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發展」,在王道的思維下,如何引進國外高等技術人才,或是善用國外來台的留學生,以彌補台灣本土人才不足的問題。

我在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提出服務業國際化未來發展將有「千倍的機會」,當然相對也有「百倍的挑戰」等待我們去克服。此外,在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提出台灣未來的新願景就要以成為世界的「創新矽島」(Si-nnovation)為定位,並打造台灣成為東方矽文明Si-vilization)的發祥地

要進一步真正有效落實這些願景,讓台灣朝國際化邁進,就需要有足夠了解當地文化專業人才,成為台商在地夥伴,才能協助台商真正國際化及在地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人才來源就是要借重亞洲各國來台灣留學生

例如華人在東南亞長期以來扮演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因此政府推動南向政策協助台商拓展東南亞市場時,台商借重華人在地的經濟影響力,與當地華人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攜手共創價值,將新技術與新服務在當地有效落地。

如果能大量培養亞洲來台留學生,一方面解決大學學生人數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這些留學生日後畢業也是台灣要開拓國際市場時,了解當地文化重要人才,可以延攬成為台商總部派駐巿場當地的人

不論是要引進國外專業技術人才,或延攬來台的留學生,政府在制定新移民政策時,都應該要重視,如何以王道思維,建立一個可以共創價值利益平衡新機制,才能鼓勵這些優秀的人才來台或留台。

此外,新移民法案也要簡化,讓有需要的企業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申請時,不致因繁雜的法令程序望之卻步,政府相關的經辦人員也要充分了解,同時給予企業必要的協助,才能為台灣未來的發展引進更多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