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三星業績崩盤對台積電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若侯柯皆自認民調領先,那就全民調吧!
◆  聯合報黑白集/于北辰告訴我們的事
◆  經濟日報社論/三星業績崩盤對台積電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三星業績崩盤對台積電的啟示


2023-11-11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上半年,受半導體行業低迷影響,三星電子業績崩盤。(路透)


今年上半年,受半導體行業低迷影響,尤其是記憶體市場價格暴跌,使得三星電子業績崩盤淨利潤相比一年前暴跌95%創14年來最低水準第3季雖仍跌了77%,但似乎已觸底;南韓向來是台灣的競爭對手,三星更是台積電的勁敵知己知彼,才能有所借鏡

三星的營收主要依賴半導體和智慧手機兩大支柱波動幅度較大半導體業務低迷時,由智慧手機部門彌補虧損,至於顯示器和家電部門,由於陸企激烈競爭收益已大幅縮減

智慧手機方面,近來盈利能力已明顯下降,三星對今年8月推出最新機型「Galaxy Z Fold 5」和「Galaxy Z Flip 3」寄予厚望,不過現在智慧手機技術革新餘地逐年減小,無法刺激消費者的需求,三星追不上領先的蘋果 iPhone,連在南韓年輕人擁有 iPhone 的人數都是擁有三星手機的兩倍,另一方面,中國的智慧手機又以價廉優勢迅速追趕上來

過去手機銷售排在第一位的三星,市占率逐漸下降,到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全球市場占比由民國一○二年(2013年)時的 31%降到了21%,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智慧手機的營業利潤由民國一二年(2013年)的25兆韓元,減半至11.6兆韓元

三星近年來依賴半導體業務,為其營收最大來源,但去年以來,全球半導體產業供過於求,尤其記憶體晶片淪為重災區出現大量庫存,DRAM 記憶晶片因人工智慧(AI)的特殊需求,似有恢復態勢,而 NAND 型記憶體卻一直處於低谷,專家估三星半導體部門的虧損將持續到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第1季

本應彌補記憶體低迷的代工業務,也不如預期;原本會長李在鎔民國一○八年(2019年)4月宣稱「到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要達到世界第一」,但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2季台積電全球代工比率占59.6%,三星(12.3%)不僅沒有超越台積電,反而被拉大了差距,未來隨著英特爾等企業重新進入代工領域預計競爭將更為激烈

面對這個危機,去年10月李在鎔正式就任三星會長,形勢已經預告了「就任會長的第一年」將不會一帆風順。而李在鎔也曾經為了繼承經營權,向朴槿惠、崔順實行賄去年8月才獲得尹錫悅總統特赦,並全面恢復權力,但「財閥政經勾結」形象至今仍未消失

在策略上,三星也陷於自己打自己的困境,對於日美歐的製造設備企業來說,三星「既是有吸引力客戶,同時也是爭奪技術對手」,但是台積電則是完全保守顧客經營機密,並重視與設備和材料廠商共存共榮,較能夠獲得客戶的尊重

三星占南韓 GDP 的四成,三星的危機,也就是南韓的危機,自然引起南韓朝野重視,不過三星每每可以從危機中重新站起來,上一次危機發生在民國一○五年(2016年),當時三星的 Galaxy Note 7 的電池發生自燃、甚至爆炸的情況三星在危機中不掩飾過失不急於歸咎責任,而是勇於承擔錯誤,並試圖快速解決問題,終於贏回消費者的信心

面對這次外部危機,李在鎔的回應是「不管怎麼思考,第一是技術,第二是技術,第三也是技術,這非常重要」,三星資金充裕,積累的現金資產截至9月底達到129兆韓元,半導體投資更增長24%。因為要靠尖端技術,才能與對手一搏,其中包括跟台積電搶客戶

台積電原定的2奈米生產計畫延後,可能要到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第2季。這意味著,三星可能會先發制人,成為首家擁有製造2奈米晶片能力的製造商,就像先前率先推出3奈米 GAA製程,意圖超越台積電一樣。

未來三星是否能夠持續度過危機,值得我們注意,但是現在的高科技競爭,不容有絲毫鬆懈,尤其在地緣政治風險,現在台海遠超過朝鮮半島,這使得輝達人工智慧特斯拉自動駕駛等晶片考慮委託給三星代工生產這將是台積電競爭上,無法操之在己之處












聯合報黑白集/于北辰告訴我們的事


2023-11-11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少將退伍從政的桃園議員于北辰。 圖片來源:于北辰臉書


少將退伍從政的桃園議員于北辰,呼應綠營攻擊陸配徐春鶯:「她心怎會在台灣?」退輔會主委馮世寬被記者問起,提高嗓門「哈哈哈」三聲,說:「這種人物還要我來批評?」

世代交替,軍人不再一味深藍,榮民出現親綠「台派」意見領袖,是民主社會的正常現象。于北辰的問題是,離開黃復興黨部後,言行迅速髮夾彎。依他所言,若在對岸成長受教育者必心向對岸,不可能真愛台灣;那麼,活躍於親綠政論節目標榜反中的那些大陸流亡人士,豈非都是第五縱隊?

尤有甚者,他在電視上幾次離譜「高論」,諸如稱東西晉與南北宋都是分裂對峙國家;愛國者飛彈攔截率七十%,發射三枚就是二一○%等。這些已與政治立場無關,而是可怕的常識謬誤

選擇哪條從政道路是當事人自由,旁人無從置喙。但從國防角度出發,于北辰的例子卻顯示,曾被軍方當成明日之星力捧,標榜在洪仲丘事件後「救回五四二旅」的少壯將領,一朝從政面對社會大眾,立場卻可以一百八十度搖擺,基本學能更匱乏到鬧出殘酷笑話。然而,若他未提前退伍,如今可能已高升中將,擔任更關鍵職務。如此軍中「菁英」,豈不令人悚然

國防體系幹部素質軍中人才培育與選拔是否存在嚴重缺陷,才是真正值得關心與憂心的事
















聯合報社論/若侯柯皆自認民調領先,那就全民調吧!


2023-11-11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大選「藍白合」協商關鍵時刻,前總統馬英九提出「全民調」共推藍白正副總統參選人的主張。本報資料照片


藍白合斷線多日,看似已難成局,又難公開宣告破局。柯文哲近日拋出三份自做的民調,宣稱他在三個民調都勝過賴清德,侯友宜僅一份贏賴清德;平均起來,他贏侯友宜八個百分點。侯友宜則批評,該民調的加權有很大的誤差,此外,有多份民調顯示他的支持度領先。如果兩人都認為自己民調更勝一籌,那何不就交給全民調決定正副,勿再僵持於配對產生方式。

先前各機構所做的傳統民調,幾從未出現柯文哲「完勝」賴清德的情況;柯文哲在自己託做的民調,卻呈現他「一馬當先」的結果,似美好到難以置信。可見,民調的題目、取樣、進行方式、加權乃至委託單位的公正性,在在都可能影響調查的信度。試想,如果柯文哲認為這三個民調可信,那麼他何必苦苦等待「藍白合」,甚至跑去和郭台銘結盟;他一人單槍匹馬出征就能拿下江山,不是嗎?

對這三份奇異的民調,政壇多未太認真看待,人們更著重的是柯文哲拋出這些數字的「動機」。多數看法認為,其主要目的是要逼藍營在正副人選產生方式上讓步,放棄加計日本模式或德國模式的作法,以他為尊。在最後談判階段,柯文哲採取這種突襲手段,確實讓藍營感到不受尊重,也加重死忠的不滿。在柯的三份民調中皆居「落後」的賴清德,也說柯文哲顯然是想藉民調先發制人,驅動棄保。

正在談合作的兩黨,如此耍小心機突襲,確實會增加彼此合作的心結與難度,柯文哲也要小心其迴力鏢效應。但無論如何,如果藍白合的目標沒變,呼應多數民眾民主心聲的初衷猶存,共同締造政黨輪替的意志未改,兩黨仍應利用有限的時間加緊協商,促成合作。以目前的情勢看,既然侯友宜和柯文哲皆自稱「民調領先」,那何不就交給民調一決高下?重要的是,藍白兩黨必須攜手合作,才能下架民進黨,至於技術性問題則不應當成最大障礙。

前總統馬英九昨天由其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代表,公開呼籲藍白雙方採「全民調」,也正是著眼於此。第一,距大選登記僅剩十天,時間十分緊迫,眼下看不到其他替代辦法;第二,藍白一定要合,才有足夠的勝算;第三,要號召雙方支持者合作,必須有一個公開的機制說服他們。

馬英九的憂心,人們可以理解,他呼籲也是必要的。最近藍白合協商不順,藍營不少人對於柯文哲意圖「以小搏大」、又處處耍弄心機,感到極為不滿。也因此,黨內「走自己的路」的聲音高漲,覺得不如自己奮力一搏,選情也未必太差。然而,放棄藍白合即形同放棄再度參與執政的機會,其後續效應不僅影響立委選情,甚至影響未來整個黨和國家的發展。因此,輕言放棄合作,不僅是不智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如果侯柯兩人民調互有領先,那何不交由全民調來決定?就算綠營可能從中意圖影響民調,但不論他們刻意選擇支持柯或支持侯,都一樣能促成侯柯配,不是嗎?

比較重要的是,在協商民調運作方式時,藍白兩黨必須就未來「聯合政府」及「組閣權」的運作談出基本框架和原則。如此,才能確保無論哪方為正,另一方都能有相稱於其政黨實力的執政權。否則,若依目前的政治運作模式,若淪為「贏者全拿」;這樣的風險,對國民黨而言,就是絕對無法接受的事。

藍白能否合作,關鍵在於雙方主事者對自己的政黨和政治使命有多少承擔的氣魄。要搞砸藍白合很容易,但要促成此事,則要有絕大的擔當和智慧。



全民調吵翻天 綠在等破局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全民調吵翻天 綠在等破局
◆  德國式全民調 藍白合良方
◆  考公務員大減 危樓已現
◆  台灣半導體之父 施敏成就 「諾貝爾獎等級」
◆  藉爭議東風 趁勢改善停車管理
◆  光說願景 AI牛肉在哪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全民調吵翻天 綠在等破局


2023-11-11 02:40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藍白合陷入僵局,前總統馬英九呼籲採取全民調突破困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藍白合不合?已卡在一個「全民調」,而將真正的合作拋在一旁!

如今社群媒體格外活躍,帶風向或引導議題的作法不斷翻新,網軍更是職業化與中央廚房傳播操作。重點就是在打擊對手,推升自家參選人的熱點與亮點,可是這些作法都是在模擬、重疊與刺激-反應的氛圍下操作出來的趨勢,對民眾來說,根本都搞不清楚狀況,但是卻成了主流媒體報導焦點或熱門話題。一經主流媒體報導,馬上就會形成民眾關心與討論重點

柯P從素人參選迄今經歷過無數大小戰役,怎麼不懂得在網路世界中不斷創造議題與帶動聲量必要性,只是長期在這些數據起伏下討論議題與施政,很可能只顧到表相而忽略民眾真正需求。請看大巨蛋,從發想到落成,柯P是有機會成為抓弊又同時為建成大巨蛋的主要推手。可惜柯P一上任的打弊馬上讓大巨蛋陷入停工且一停就是八年,打弊也成了一場空,讓大巨蛋變成兩頭落空。不但耽誤了國內提升體育與國際聲譽的良機,更讓柯P八年下來,幾乎沒有任何一件值得推崇的政績可供市民來「樂道」。

沒錯,柯P非常懂得在網路世界上藉著數據來創造自己更新的形象,加上他口直心快,也很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問題是講完之後,又真的做出什麼「政績」?這才是政治人物最該經營的地方。可惜柯P和他的團隊太多的數據操盤忘了民眾真的疾苦民進黨更是只想到選票,而無視於民間疾苦

藍白合可以創造出勝選的機率,達到政黨輪替的六成民眾心聲。藍白不合而各自分手拚大選,結果是雙方都沒有必勝的把握,只有坐看民進黨繼續執政。這一點也正是民眾最大的焦慮所在。柯P在最後關頭拿出三家自己領先的民調,好像自己真的可以勝券在握,忘了民進黨就是在等他做出破局的操作,再來分頭收拾國民黨與民眾黨。

柯P真的聰明與真的有心要為人民服務的話,請幫六成多渴望政黨輪替的民眾解開他/她們現今心頭上的糾結與不安吧!讓這些期待中華民國能夠避開戰爭走向更新的繁榮的民眾真正看到合作的藍白,共同他們一起打拚,讓只知製造「抗中」而極有可能引爆兩岸戰爭的民進黨下架,還給民眾一個安居樂業的未來!












德國式全民調 藍白合良方


2023-11-11 02:40  聯合報/ 洪于媗/研究生(台北市)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堅持「藍白合」要採全民調,對「 德國模式」計納政黨支持度,他認為排除了大多數沒有黨派的中間選民。記者侯永全/攝影


藍白合陷入膠著,日前柯文哲突襲拋出三家民調混淆大眾視聽,但這些民調能否採信?難道只是在充當柯文哲的夢想導師?民眾黨公布的民調採用的是個別民調,並未將「侯柯」或「柯侯」列入民調考量,這是符合科學理性的民調?

國民黨已放棄對民主初選的堅持,提出兩種以民調為基礎的「德國式」與「日本式」方案,是公平公正且國際民主社會當中常見的方式;尤其是德國式,有一半的政黨團隊民意支持,一半的國民黨與民眾黨主戰將組合的支持度,不僅回應柯文哲與民眾黨全民調的訴求,除了重視民眾對於總統參選人的支持度,更是實踐放下個人、政黨的負責任態度。

台灣民眾早已厭惡政黨惡鬥,柯文哲先前也提出總統需要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行政院長需要立法院同意,倘若在選前無法進行充分的在野合作,考量整體執政團隊以及國會組成,未來要如何讓立委埋單?又要如何權責相符?

德國的聯合內閣制度早已行之有年,以政黨結盟的方式維持國會穩定多數,非但鼓勵政黨間合作,減少政治對立,確保政策的穩定性,並有利於應對危機。此外,亦能代表不同的政治觀點,提高政府的代表性,並促進政策協商,確保多元利益得到平衡。

雖然台灣無法完全依照德國模式進行,但在民主國家當中有自由多元的聲音,也是國人所期待之事。藍白合除了政策方面的溝通外,還必須對國會席次進行協調,使彼此成為可靠的政治合作夥伴,而非僅僅是官職分配的形式。

國民黨與民眾黨對於政黨協商,在許多方面都有高度的共識,都希望能夠共組聯合政府,共同實現第三波民主改革。德國式的全民調方式沒有任何門當戶不對的問題,以公開透明的的機制取得人民信任。盼能夠遏止目前民進黨蠻橫霸道的種種作為,讓台灣政壇能夠更加穩定,同時擴大民眾參與。

政治人物最重要的就是誠信,理性、務實、腳踏實地,亦是國民黨長期以來選擇參選人以及制訂政見的標準。

衷心期盼國民黨與民眾黨能夠並肩作戰,不要再有任何投機取巧的作為,成功整合所有非綠陣營的民眾,以人民利益為念,讓台灣更好!












考公務員大減 危樓已現


2023-11-11 02:45  聯合報/ 呂欽文/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教授(台北市)
公務員曾是許多人趨之若鶩的職業。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根據考試院統計,公務人員報考人數自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近七十九點五萬人,逐年遞減至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的三十四萬餘人十年減幅達百分之五十六點一二

報考人數變少,不是因為我們社會活動減少,更不是我們的行政效率變高,而是「公務員」已經不是年輕人職涯的優選,更不是早期人人稱羨的鐵飯碗。

公務員變少,表面的數字變化看不出它的嚴重性,但如果深入了解,是會讓人坐立難安的。別的領域不敢推斷,但以筆者熟悉的建築領域來說吧:

我們國家每年數千億元的公共建設經費是掌握在建築(工程)相關的公務員身上。他們的觀念與經驗,在在關係著這些經費運用效率。每個機關都需要營繕人員,就是透過高普考晉用。如果找不到人推動建設,或是推動了也是跌跌撞撞,後續的問題將是一籮筐。但這還是小事。

更讓人擔心的是,每個建設案,都需要申辦建築許可才能興建。營建法規、公共安全、公私權益,都要經過政府的審核才能放行。而代表政府執行這樣的審查工作的就是各縣市建管單位建管人員為與不為,或是執行公務品質,會影響社會巨大的成本自不在話下。就以前陣子發生的「大直損鄰案」來說,我們就看到了建管人員是扮演了什麼樣的關鍵角色

然而,因為公務人員報考人數愈來愈低,各縣市建管單位缺額嚴重北部某直轄市缺額竟達四成以上其結果是一人當兩人用,初階人員當高階用即使當事人苦幹實幹,其審查處置品質卻不能不讓人憂心缺額造成惡性循環,累了就走人,留下來的就更累

建管人員不足,說是「社會安全問題」,實不為過

筆者曾經與熟悉建管業務的中央官員論及此事。「無解!責任大待遇差尊嚴無!誰還想幹公務員?」

想想也是,當年公務員有種種福利,即使待遇沒好到那裏,但是在為國家做事,油然而生使命感但如今,從年金到福利,這個砍那個減!不如歸去,當然是很自然的反應

我們的社會應體認到公務員職責的神聖性,該好好的檢視我們是如何對待文官。國家的進步,一半在公部門。沒有李國鼎孫運璿們,就沒有台積電和十大建設。

公務員素質不良,街上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危樓從建築的角度看,問題已經明顯












台灣半導體之父 施敏成就 「諾貝爾獎等級」


2023-11-11 02:44  聯合報/ 陳力俊/中研院院士(新竹市)
半導體物理元件教父施敏於日前辭世,享壽87歲。圖/TSIA提供


施敏院士於十一月六日於美國加州溘然長逝,消息傳來,友朋莫不深感不捨,惋惜學界巨擘的殞落。

約於兩周前,在中研院評議會中,驚聞施院士因病辭卸評議員職務,當天還認為評議會雖然責任重大,但日常工作不多,似乎不必反應過度,現在才知他是因病重而下的決定,令人唏噓。

與施院士相會,最早可回溯到民國五十五年夏天,當時我是物理系大二學生,在暑期中到住家附近的清華大學舉辦的「暑期研討班旁聽,其中一門正是施院士開授的「半導體元件物理」。

施院士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從名師從事半導體元件物理研究,於民國五十二年獲得電機系博士,隨即進入貝爾實驗室工作,所以當時是歸國講學青年才俊。由於該課程對於大二學生過於高深,必須承認當年是在似懂非懂狀態撐過全程,但對施院士平易近人聲音宏亮與擅於言詞印象深刻

施院士在學術界最出名的成就,是他與韓裔科學家姜大元民國五十六年共同發明浮閘非揮發性記憶體」,在多年後,他曾整理出華裔學者包括張立綱、卓以和、薩支唐院士以及他自己的「非揮發性記憶體」等五項發明為諾貝爾獎級成就,不免為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感到遺憾。

另一方面,讓施敏院士成為世界半導體界家喻戶曉人物的,是他在民國五十八年出版的「半導體元件物理教科書是該領域第一本綜合性的教科書,一時洛陽紙貴,歷久不衰,成為工程及應用科學領域最暢銷的教科書

還記得他在一次演講中,敘述最先是閱讀超過四千篇論文,才整理成書,而對於全球銷量超過一百萬冊,很是自豪。

施院士於民國七十八年即自貝爾實驗室提早退休返國服務,其後主要在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任教。而在之前,他就經常指導國內研究生,包括前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院士等,造就許多人才,同時他對推動台灣半導體研究與產業研發,不遺餘力,貢獻良多,於八十三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學界咸認如果要數「台灣半導體之父」,施院士是不二人選。

由於清華與交通大學為緊鄰,我與施院士研究領域有很多交會地方,來往較多,尤其他有一段時間住在與清華僅一牆之隔的交大宿舍中,常會不期而遇,很能感受到他的親切與爽朗

印象中,他特別誇讚自台北某小吃名店離職的師傅在附近開的小館「價廉而物美」。

在中研院各種會議中,常會聆聽到施院士發表高論獲益良多,令人感嘆的是在上次,也就是一一一年院士會議中,由於中研院住宿會館正在整修,與會院士散住在附近旅館,我剛好與施院士住在同一旅館,連續四天每早同車前往中研院開會,接觸較為頻繁,不料此後即與他緣慳一面,如今更天人永隔,冥冥中似有定數。

施院士以八七高齡離世,在世時為人間增添繽紛,哲人遠去,令人永懷。














藉爭議東風 趁勢改善停車管理


2023-11-11 02:42  聯合報/ 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台北市)
今年6月30日起,恢復民眾可檢舉人行道、行人穿越道等違規臨停,檢舉項目從46項增至59項;不過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廢除民眾檢舉交通規則制度」,並通過連署。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六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處罰條例」新制上路,四十六項檢舉項目增至五十九項,同時也開放民眾檢舉人行道、行人穿越道等處臨停車輛。但由於現行計程車招呼站嚴重不足,再加上國人習慣在路口或公車站攔車,先前就有駕駛一個月內遭記七點,甚至有同一時間、地點載客遭檢舉二次,還有駕駛遭記十二點被吊扣駕照二個月,嚴重衝擊職業駕駛生計。

職業駕駛不滿違規記點制度,日前已兩度至交通部陳抗,交通部經討論後,公布二項情況暫停記點,分別為上下客貨致違規臨停者,或是相關配套措施未完成前於騎樓處所違規停車但有留下行人空間者,不予記點但要罰款。

交通部由於未在新制實施前先檢討實施後可能衍生的問題,如目前道路設計不良而且停車供需失衡,本來違規臨停情形就很嚴重,在開放民眾檢舉後違規件數大增,加上交通違規計點新制實施前未全面宣導,用路人認知不足,才造成這麼大爭議。如今違停記點暫停,引起路權團體痛批朝令夕改,更造成政府信用不彰問題

建議政府應運用這次爭議引起用路人極大重視的機會,全面檢討改善目前停車管理嚴重問題

首先,應制定全國統一且適用不同地方交通環境的道路與交通工程的規畫設計規範。在停車方面之交通工程,各縣市應進行各區域的停車供需分析。新建案在都市設計審議時,就應嚴加規定如有客貨臨停需求必須規畫提供適當數量臨停車位。既有的商家、機構、學校、社區,也應全面檢討臨停需求,包括外送餐點車輛臨停需求愈來愈密集頻繁物流上下貨停車需求學校家長接送區臨停該如何設置銀行及郵局短暫辦事是否該設置黃線臨停區等,都應要盤點檢討。提出需求後應由各縣市交通管理單位協助評估規畫提供,後續管理則由該需求單位負責,包括違規占用之先勸導再檢舉的執行機制。

至於計程車上下客的臨停需求,因其屬於準公共運輸,建議可仿效桃園市曾試辦的「計程車臨時下車區」,擴大為臨時上下車區,在公車停靠區前六公尺範圍,開放計程車臨停三分鐘上下客,但不能停留攬客。部分沒有適當公車站牌的路段,才適用每隔約一百至一五○公尺紅線應畫設至少十%的黃線或專用車格提供臨停之規定;在畫設黃線前,應先評估檢討黃線之晚上八時至隔天清晨七時可以停車之規定,是否應調整?建議應綜合評估畫設黃線允許臨停及夜間停車對於該路段交通效率與交通安全的負面影響,尤其在原禁停路段。

至於一般道路之十五公分寬的白色道路邊線,亦應檢討其邊線內是否有安全的人行空間後,再考量其剩餘空間是否足夠允許停車,如空間不夠應宣導並標示其為禁停路段,改善目前違規停車造成人行困難之安全問題。最重要的是在民氣可用下,應全面宣導正確停車觀念,包括紅線不能臨停,照片就可檢舉;道路邊緣十公分寬的白線是快慢車道分隔線,不可停車等。














光說願景 AI牛肉在哪


2023-11-11 01:30  聯合報/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人工智能(AI)。 路透


因應全球人工智慧(AI)發展趨勢,今年十月底在日本廣島舉行七大工業國(G7)高峰會議,達成會員國應致力於「適當減緩使用生成AI風險」、「開發及導入識別AI技術系統」等會議結論。

依據上揭會議決議,日本政府積極展開擬定AI策略活動,爰於日昨公布指定八大使用AI系統高風險的部門或行業:政府機關、金融、能源、運輸、交通、通訊傳播、廣播電視、醫療;同時要求相關AI系統開發業者必須履行降低使用風險措施及提高資訊揭露透明度機制,並且創設第三者機關認證及外部監察制度。至於其他使用AI風險較低的行業,則透過公司治理方式,要求揭露使用資訊。

此外,日本政府針對所有使用AI系統的公部門機關及民間企業,頒布應遵守十項重點的使用規則:一、以人為中心,尊重人性尊嚴及個人自律;二、確保人力可控制的安全性;三、最小程度的不當差別化;四、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維護個人隱私權益;五、確保系統使用機密性;六、公開說明收集數據資料方法;七、公開說明AI系統經營理念及原則;八、正確知識的普及策略;九、確保相關產品或服務市場的自由公平競爭秩序;十、對於社會全體作出技術創新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公平會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Google 公司併購 Fitbit 人工智慧公司案,兼顧相關產品市場競爭及AI技術發展,附條件許可本件結合案:一、自本件結合行為實施日起十年內,提供智慧型手表製造商使用安卓應用程式介面,維持智慧型手表與安卓作業系統手機之終端傳輸接續;二、自本件結合行為實施日起十年內,提供網路應用程式介面,以一般消費者同意為條件,許可應用程式利用者無償取得健康管理數據庫資料;三、自本件結合行為實施日起十年內(必要時得再延長十年期間), Google不使用健康管理數據庫資料從事數位廣告業務,並且與其他數據庫資料集分離儲存;四、自本件結合行為實施日起十年內,每半年一次,由獨立第三者報告監督遵守預防措施狀況。

當前總統參選人分別提出「智慧國家、智慧科技島願景」、「未來廿年發展AI」、「科技安全城市、科技建警」、「AI雙語教學」等AI政見,大多缺乏具體實施計畫,難免給人海市蜃樓的感覺;是以對照日本政府落實AI的策略目標措施,不禁要問總統參選人,你們的AI牛肉在哪裡?



洪蘭/孝順就是能順就順 不讓彼此生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孝順就是能順就順 不讓彼此生氣
◆  馬凱/諾貝爾獎肯定:提升女力維繫國安
◆  劉憶如/鮑爾的挑戰:「中性利率」的達成
◆  薛承泰/勞保將是下任總統最燙手的山芋
◆  方祖涵/在更艱鉅的舞台,更要做自己
◆  魏國彥/淨零排放繫於「能源—礦物樞紐」







洪蘭/孝順就是能順就順 不讓彼此生氣


2023-11-11 02:52  聯合報/ 洪蘭(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朋友的兒子冒著颱風來我家,請我幫他父親找看護,他說受不了他爸,想回去上班了。他原是竹科的工程師,因無法做到他父親隨傳隨到的要求,在母親的眼淚下,辭職回家照顧罹癌兩老,平日接些寫程式的案子賺自己的生活費。他父親個性異常固執且得理不饒人,若不是他母親人緣好,他家是沒有朋友會上門的

他說今天早上他洗臉時,沒有像他父親一樣,用臉盆裝一點水用毛巾洗,而是直接打開水龍頭,用雙手捧著水洗。他父親看到後,大罵他浪費水,不知物力艱難、是「敗家子」,為此小事罵了他一整天;他也氣了,決定回去上班,做個「不孝子」。

我不知該說什麼好,人老了,不知怎的,就變得固執起來。睿智如我爸,當年也是愈老愈固執,他要做的事非得立刻做不可。有一次他要打電話給我妹,我阻止他說:「爸,現在是美國半夜三點,妹在睡覺。」我爸聽了,點點頭,把電話放下。但是沒過二分鐘,他又拿起電話說:「你妹可能還沒睡。」我說:「怎麼可能?半夜三點啊!」我媽非常了解我爸,說:「讓他打,了不起吵醒你妹,但是不讓他打,家中一天不得安寧」。

我妹果然已經睡了,聽到電話響,從床上跳起來;看到是家裡的號碼,嚇得對著話筒大喊:「家裡出事了嗎?」

爸其實很知道在海外孩子最怕接到半夜越洋電話,他也不是不在乎吵醒我們,只是念頭出現後,放不下來,而愈不能做,念頭愈是纏得緊,迫使他最後還是去做。

其實這是大腦皮質下基底核中尾狀核太過活化的關係。大腦老了,前額葉皮質抑制功能力量薄弱了,心一動念情緒中心就活化起來。雖然理智說現在不行,他會暫時放下電話,但抑制力量不夠,壓不住情緒的枕邊細語:「你女兒可能還沒睡,說不定她今天加班晚睡…」於是他又拿起電話來了。了解到他是不得不做,就不會去怪罪他。

最近實驗發現幼年環境因素會深入到 DNA 層次影響基因開與關。朋友的先生可能是童年的關係才會比別人更固執更鑽牛角尖,他是遺腹子,小時家境清貧,吃饅頭是沾鹽,不像我是配花生米的,所以他看到兒子洗臉用水多了,會生氣;也因為他是遺腹子寡母事事順著他,養成他一不如意就要開罵的壞脾氣。

其實人生怎麼可能事事如意呢?就是皇帝也做不到啊!我只好安慰孩子說:「嘮叨固執是人老了,大腦能源不夠控制不了自己。你要這樣想,你小時候也曾固執非要買某個玩具不可,或是不停的哭鬧非要去兒童樂園玩,對吧?現在把它看成生命循環:你小時候受過他的福報,你現在報還他,人間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但是要想辦法讓自己過得好,不然你沒有力氣去照顧他們。凡事要操之在己,不能被他人操控,尤其是情緒。你爸愛下棋,你去找個電腦下棋遊戲給他轉移注意力,下次洗臉別給你爸看到。孝順,孝順,就是能順就順,不能順就陽奉陰違,不惹他生氣,也不讓自己生氣,懂嗎?」 



徐遵慈/日韓搶東協人才 新南向該轉型

◆  徐遵慈/日韓搶東協人才 新南向該轉型
◆  劉大年/妥善因應大補貼時代
◆  黃耀輝/備位而德能不備 休想登大位








徐遵慈/日韓東協人才 新南向該轉型


2023-11-11 01:27  聯合報/ 徐遵慈(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疫情後大量外資流入東南亞,使得東協國家缺工與專業人才不足問題更加雪上加霜,我國在當地廠商早已叫苦連天。近年日、韓等國更紛紛加大政策力道,投入搶奪東協人才大戰,不僅對台商深耕東協造成深遠的影響,也將衝擊我國實施新南向政策的成效。

東協國家缺工與缺人才問題中,一般低階勞工可經由引進移工及生產自動化而稍紓解,如馬來西亞、泰國均放寬移工限制,但大多數東協國家原本即出現的產業或專業人力不足問題,現在更因外資進駐供應鏈變動及產業升級等因素,以致製造業與服務業均出現產業技術管理等各方面人才荒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評估現在與未來數年將出現軟體工程師、資通訊人才、電機與機械、金融、物流、零售、貿易、法律與管理等大量人才缺口此外,由於薪資不斷調高、與外商搶奪人才,以及本地優秀人才外流至海外等因素,使得東協台商當前正面對空前嚴重人才荒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東協國家中,除新加坡超過六成勞動力從事高階技能工作外,馬來西亞不足三成,其餘如泰國、印尼、越南則僅在一成上下百分之十點七,大致約在一成左右。此外,東協國家人口紅利逐漸消退,新加坡和泰國已進入「高齡社會」,越南和馬來西亞老年人口已超過百分之七,邁入「高齡化社會」,連最大人口國印尼也預計在數年後開始老化。此外,如依據「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TCI衡量東協人力資本東協主要國家雖在「培育人才」的表現不錯,但在「吸引人才」與「保留人才」的國際評比不佳,亦即不易從外國引進人才且本土優秀人才外流,都在在影響企業攬才成效

由於東協已成為重要亞洲工廠,近年日、韓擴大與東協國家合作培養人才,兩國均透過政府援外機構政府開發援助ODA)方式東協培育下一代領導人才與科技產業創新人才。如日本與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共同成立日越大學合作培養跨學科人才,及在泰國設立高等專門學校培育各產業所需工程師。韓國除亦以 ODA 方式與東協合作外,韓國企業則與越南工商部合作辦理生產與品質改進培訓計畫,近兩年則鎖定通訊、電信網路、模具開發與製作等產業,進行研發與培訓合作

日、韓在東協爭奪人才大戰早已開打,且已成效漸現,如日本積極引進越南「技能實習生」與「特定技能者我國卻因新南向政策無法有效結合援外政策、勞動、教育與移民政策等限制,以致已落在競爭對手後鑒於人才養成不易,已成「稀缺資源」,我國應重新檢視新南向政策加入擴大培育及吸引東協人才政策與做法,包括結合援外政策、鼓勵教育與職訓機構進軍東協設立培訓中心、協助與整合我國企業與東協知名大學合作執行培訓計畫,以及擴大留用東協在台灣留學生及技術勞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