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氫能 須兼顧成本與能源多樣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死抱著細節和心結,藍白浪費了最後一會
◆  聯合報黑白集/另類「三軍協同」
◆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氫能 須兼顧成本與能源多樣化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氫能 須兼顧成本與能源多樣化


2023-11-24 00:53  經濟日報/ 社論
台電與中研院合作研發「去碳燃氫」技術。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在第一任任期前,曾前往瞭解氫能車在台灣發展的情況,這是她與氫能的第一類接觸。在蔡總統的首任任期中,她的綠能政策風電和太陽能為主,氫能並不在她的視野中。這樣的情況,隨著全球邁向民國一三九年(2050)淨零目標而有了根本改變氫能已是蔡政府鎖定不可或缺零碳主角

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是要在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前達到綠能占比20%的目標,目前尚未到民國一一四年(2025),但已確定無法達標。政府的解釋是,因為總用電量分母比預期還大,因此20%的目標無法達成,這件事的另一面就是當前我國的綠能發展可能已見瓶頸,如果不在風電與太陽能光電之外另找路徑,綠能占比就無法進一步提升。蔡總統日前參觀台電與中研院合作研發「去碳燃氫技術,很可能就是蔡總統卸任前推動氫能起手式

跟其他國家一樣,怎麼降低發電碳排,是邁向淨零的必答題。依國發會公布的國一三九年(2050)淨零路徑,除了極大化綠能占比外,就是要建構零碳電力系統,並搭配碳捕捉、碳封存等方式,讓民國一三九年(2050)時我國有最高70%的再生能源,另有9%到12%的氫能,剩下的火力發電碳捕捉與封存等方式,達到淨零目標。中研院與台電開發去碳燃氫,就是要推動降低電力能源去碳化

目前國際間電力能源的去碳化,混氫燃燒已具商用的條件,國內興達電廠展開天然氣混合氫氣燃燒發電測試,藉此降低碳排。去碳燃氫是藉由裂解天然氣方式產生氫氣與固態碳,再將氫氣投入天然氣發電機組混燒發電。去碳燃氫的好處是,產出氫氣過程中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伴隨產出的固態碳黑可以轉用於其他工業使用,如果裂解天然氣能源是來自於再生能源,這樣的氫氣就可視為綠氫

政府重視去碳燃氫發展,除了著眼於這是國際認可藍氫或綠氫,最重要的是現有的天然氣發電廠原本就有天然氣輸送管線,可以就近推動設立去碳燃氫生產線免除氫能運送與儲存困難。然而,世上沒有完美的能源解決方案,去碳燃氫有上述這麼多優點,但要推動成為氫能來源的主力,眼前還有兩大困難要克服:一是成本,二是能源分散

中研院與台電認為,現有去碳燃氫技術,若將出售碳黑的收入計算,氫能收入的成本仍大於產製成本能源界普遍認為這樣的預估太過樂觀,且混燒氫能的技術還待提升,目前商轉中的燃氣機組最高僅能混燒30%的氫,將進一步拉升已屬中高價位的天然氣發電成本。再者,依靠裂解天然氣裂解氫能,可能進一步加劇進口天然氣需求,不利我能源的多元化,這是政府必須正視的問題。

邁向淨零目標來看,發展氫能是正確選擇,但怎麼實踐則是另一個關鍵。本報社論之前曾提到,全球發展氫能最積極的國家日本,並非這一、兩年才開始投入研究,而是累積了數十年的技術研究、認證與投入,並實際驗證從澳洲進口氫能,開始推動興建氫能接收站,其他包括發電機組混氫測試、氫能車的開發、加氫站的設立等,都遠遠走在我國前面。另一個鄰國南韓發展氫能的速度也加快,在政府支持下,頗有後發先至的態勢。

回過頭來看台灣,目前連第四、第五與第六天然氣接收站的設立都困難重重,在完善天然氣供應一事上都還跌跌撞撞,另一邊政府卻宣示要大力發展去碳燃氫,兩者豈不矛盾?另一個更重要的是氫氣供應鏈設立,國內不論是自產或進口,目前從法規到硬體的配合上仍處於起步的階段。氫能發展比風電與太陽能光電的進入門檻更高,政府必須先做好基本功,切莫想要一次到位。











聯合報黑白集/另類「三軍協同


2023-11-24 02:59  聯合報/ 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視察成功嶺。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蔡總統昨天前往台中成功嶺視導國軍為恢復一年兵役所作的準備。總統和隨行記者看到的,當然是萬事皆備,就等著義務役男入營報到。如此,兵源不足問題便迎刃而解。

但事實恐非如此美好。真正情況是:國軍恢復徵兵,人力荒反而更嚴重

恢復徵兵的主因是敵情日增,國軍須擴充戰力。例如,守備旅幾乎加倍,後備單位也大幅充實。這些單位雖以義務役為主,仍需志願役職業軍人擔任幹部領導。換言之,義務役重回部隊,完全不代表志願役需求降低。

尤其,政府為減少選票反彈,大幅提升義務役薪資福利,志願役的誘因相對下降。未來基層同時存在義務役與志願役部隊管理將更棘手。這些,都足以造成軍中幹部短缺問題進一步惡化。由此暴露的更核心問題是,面對中國大陸成為區域霸權,我方想要單靠建軍競賽與之抗衡,愈來愈力不從心。

對蔡總統來說,未來國軍人力或國家安全是否開天窗,都是繼任者的問題。府方當務之急,是要求國防部頻繁安排總統帶媒體到軍中參訪,幫民眾溫習「靠山」印象;活動結束後,「順便」就近替綠營參選同志站台。上周高雄造艦開工,本周成功嶺視導,下周空軍官校飛行訓練指揮部改為司令部直轄,都要總統親自加持。陸海空場子齊備堪稱另類軍種協同













聯合報社論/死抱著細節和心結,藍白浪費了最後一會


2023-11-24 02:59  聯合報/ 社論
藍白合會談,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左起)、總統擬參選人郭台銘、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進入君悅飯店會場後,五人一同合影。記者林俊良/攝影


藍白合協商起伏不定,在最後關頭由獨立參選的郭台銘邀約協商,留下峰迴路轉的想像。郭台銘在登記前一刻明白勢不可為,決定轉身扮演「桶箍」;但侯柯郭三人昨天的君悅夜會,在馬英九見證下,卻因為各方對討論形式及主題缺乏共識,幾無任何可見進展,即因會議主持人胡亂插嘴,讓與會者拂袖而去。「藍白合」至此畫上句點,在野陣營只能各自登山,各打野戰。

到了登記最後一刻,藍白合「共推總統候選人」還無法喬定,讓廣大選民大失所望。事實上,當時間已然窮盡,雙方還願意坐下來談,即表示大家都仍不放棄最後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下,參與者若繼續拘泥於合作細節,或者抱著彼此恩怨過節不放,哪裡成得了大事?必須要問的是,雙方是不是仍然抱著「下架民進黨」的共同目標,是不是可以找到共同合作空間;萬一草草破局,雙方是不是在「明天過後」仍能昂然面對選民?否則,毫無章法協商任意翻案共識,只是在浪費時間,成就不了彼此想要的目標。

回顧「藍白合」的波折,幾度近乎成局,旋又破局,及至十一月十八日的「民調共識」被推翻,幾已確定雙方將「各走各的路」。這次,侯友宜致電邀郭台銘扮演「桶箍」,郭台銘則聯繫柯文哲力促「三方會談」,使「在野大聯盟」再度出現希望。但這「最後的期待」好事多磨,三方拉鋸半天,才確定由馬英九、朱立倫、侯友宜、柯文哲和郭台銘等人進行「多方會談」;到了會場,扮演公親的郭台銘另主張進行「三方會談」,而侯友宜又堅持討論「六項共識」,並拒絕闢室密商,最後只能破局收場。

國民黨的總統初選提名,藍營和郭台銘種下心結;在「藍白合」協商,兩黨人馬和藍白陣營內部又積累了不少歧見與怨言。其中原因,一是侯友宜、柯文哲或郭台銘本來就彼此互信不強,難免認為是自己受到委屈;經由左右親信的渲染,甚至將對方妖魔化。二是談到政黨合作,難免有本位主義和自身政治權力和實力的考量,往往堅不讓步。三則是各自陣營都存在「鷹派」人士,不樂見合作成局。多種因素交戰下,才讓局勢走到此一境地,直到登記最後一天還在作無效的協商。

從昨天的「君悅夜會」看,不難看出現場完全不是一個能協商的環境。侯友宜堅持要討論六項共識,希望協商能回到早先侯柯會談的架構,參與會談的各方都應該了解,有大志的政治人物,應該放眼彼此更開闊的共同未來,要讓出空間給對手,才能使對方心悅誠服靠攏。郭台銘作為會商安排者,在場地安排上固然煞費苦心,但議案和流程卻是且走且戰;在眾多媒體轉播下,注定難以進行。尤其其會議主持人粗暴發言打斷與會者談話,無論如何是極度失禮且不及格的表現。至於柯文哲有何寶貴合作意見,則尚來不及在會上提出,即告散場了。

討論了那麼久的「藍白合」,以這種不歡而散結局收場令人扼腕。郭台銘曾兩度背棄對藍軍的初選承諾,讓藍營對他芥蒂甚深;這次他願意扮演「桶箍」,原本備受期待。問題在,郭台銘和柯文哲連日密商,使藍營對其「公親」角色存疑;但三方會晤尚未切入正題即告散會,也太令人錯愕。台灣政治人物之不善醞釀、營造及協商,讓歷史性的跨黨合作功敗垂成,民眾除了遺憾,還是遺憾。

撕毀承諾容易,推翻協商不難,惡言批評更是暢快。但等到選舉結果揭曉的一刻,才知道誰笑得出來!



智能奇點治理策略 準備好了嗎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029/web/ 

◆  智能奇點治理策略 準備好了嗎
◆  不合傷誰 離婚研究告訴你
◆  若真團結 藍還會被掐脖子?
◆  藍白不合 自己下架自己
◆  來場國家教育政策辯論
◆  超高齡社會 正視4支長照穿雲箭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智能奇點治理策略 準備好了嗎


2023-11-24 04:51  聯合報/ 徐作聖/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退休教授(新竹市)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十七日遭突襲式解職,卻又以回鍋老東家塵埃落定,讓 OpenAI 再受世人矚目。事實上,OpenAI 於日前才剛舉行首次開發者大會,除了進階級的 Turbo GPT 外,更推出了其開源語音辨識模型的下一個版本,名為 Whisper large v3。該公司在新 API 上推出了改進的模型,洋洋灑灑令人驚艷,台灣業者無不全力關注這個趨勢的發展。

AIGC(生成式AI)迅速發展,提供了另類的人工智能系統。OpenAI 在今年五月曾宣示,年底將推出 GPT-5 版本,其功能已接近通用人工智能的功能,也就是超越人類智能的先進技術,稱為「奇點」。

騰訊公司首席經濟顧問朱嘉明稱,全球科技革命正逼近「奇點」,影響未來人類社會的走向;世界正在開始從經濟主導科技,向科技主導經濟轉型,因為技術發展是成指數模型,而且現在的統計資料表明人類已經進入了基數足夠高爆發階段,所以這個模型的計算結果表明在廿一世紀中期,人類的科技能力將達到無限大,亦即「技術奇點」。

智能奇點」的爭議由來已久,粗略分類主要有生物/物理學派的「湧現演化論」和「優質生態環境論」。前者主要是市場經濟訴求,認為奇點是物理個體轉化成有機生命體轉折過程。在優質生態環境智能體系中,系統「治理」是最大關鍵,因為通用人工智能技術超越人類,而其衍生出的社會混亂才是「智能奇點」的根源,包括隱私權、企業倫理、資料真偽認證、ESG、對科技創新的影響等。因其性質特殊,個人甚至政府的介入是必要的治理手段。

關於「AI滅絕論」引發一系列爭論,對「智能奇點」的形成和發展仍然爭議不休,深度學習三巨頭 Geoffrey Hinton、Yoshua Bengio、Yann LeCun 的辯論已經開始,前兩位支持優質生態環境論,但也必須加強社會亂象的規範;後者則傾向「湧現演化論」,但不認為 AI 的發展可能構成對人類的威脅。

另外,著名人工智能學者、史丹福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吳恩達則表示,在「多之化能量決定勝負創新導向網路世界中,AIGC 滅絕論顯得格格不入;AI 滅絕論不但不利於科技創新,還利用大眾恐慌,然後立法禁止全方位的創新,把 AI 技術霸權都掌握在自己的公司裡面,明顯違反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

許多創投業者也支持吳思達的看法,認為 AIGC 就是透過數學和程式碼,教機器用近似人類的方式去理解、統合以及產生知識。儘管現在 AI 模仿人類語言的能力高超,騙到許多人相信 AI 有知覺,但這些也只是比較高級的模式分析,AI 確實沒有知覺

矽谷巨頭宣稱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以前,AIGC 會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台灣絕不能缺席。台灣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多年,主要是聚焦在技術面,但企業在未來發展策略的選項上也必須謹慎從事。政府在 AIGC 產業訴求也應明確,在經濟掛帥的「湧現演化論」和社會公平優質生態環境論」中取得適度的平衡,如此才是王道。數位部準備好了嗎?











不合傷誰 離婚研究告訴你


2023-11-24 04:51  聯合報/ 陳志偉/家庭教育博士(桃園市)


從離婚研究,可以一窺藍白合不合的結果。

根據美國婚姻大師 Amato 的研究,離婚過程進行時,傷害的不是當事人,而是身旁的人。有些離婚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已被離婚制約了,當他們知道另一半不想離婚,或認為離婚不一定可以解決問題時,夫妻之間的婚姻權力會傾斜到那位想離婚者的身上。動不動拿「離婚」來要脅對方者,則會在不由自主間,享受因為自己不在乎婚姻而來的權力。

此時,面臨離婚的夫妻就會陷入「膽小鬼遊戲」,意即高速行駛、迎面而來的兩輛車就要對撞,誰膽小讓開就輸了。但是若兩個都不讓,最後就是兩敗俱傷。更何況,如果車上還有兒女、家人,甚至期待他們夫妻復合的全國六十%民眾。讓了,自己可能成為在婚姻中權力較小、位階較低的那位;但不讓,一旦對撞,家人可能跟著一起陷入困境。有些人離婚之後只能靠著低收救助生活,有的還因為無力租賃原來住處,必須另外找尋租金更低的社區,而失去原生家庭、教會等原來的支持團體,使得孩子生活環境更差。

如果選擇原生家庭可以民主,大概沒有兒女會投票選擇只看自己的好處、寧願讓兒女失去好的生活也不願合的父母。難道,不能有更好的選擇,這是民主嗎?讓自己的家更好,這事,還需要民調

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以蒼生為念,不要把離婚當成兒戲,把看著你們戲耍婚姻的人當成猴子。父母們,是你們快樂的結果,才是責任兒女不是笨蛋,你們怎麼對待兒女,兒女就會怎麼對待你們













若真團結 藍還會被掐脖子?


2023-11-24 04:51  聯合報/ 劉宗夏/金融分析者(台北市)


昨天傍晚在君悅飯店五人會議,最後不歡而散,看來藍白合需要奇蹟,藍軍也要開始準備藍白分裂的作戰模式。相對的,還沒有回歸的藍軍,也需要做一個決定,要繼續討厭唱衰侯友宜?整天喊著侯不會贏,但你們若肯團結,不就有機會贏了嗎?討厭侯、朱或金,最後讓民進黨繼續執政,就是你們要的嗎?

藍白合歹戲拖棚,讓泛藍支持者心情起伏不定,從期望到失望,從天堂到地獄。國民黨為什麼非需要柯文哲不可?其實,若追根究柢,問題就在泛藍軍自己!有人討厭朱立倫,說他太親美;有人討厭侯友宜,說他過去沒有積極幫韓國瑜,但這些看法和恩怨,有比拉下民進黨更重要?

柯文哲會是選戰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因為他身上帶有不少泛藍票,他們可能是不喜歡朱侯,或是郭台銘支持者寄生的,如果這些泛藍票逐漸回流侯友宜,加上中間選民和觀風向的西瓜派,就算藍白沒有合,國民黨總統大選還是有機會;相對的,柯文哲如果少了暫時寄生的泛藍票,只剩死忠柯粉,將來潮水退了,就是那個沒穿褲子的。

泛藍選民應該要看得更清楚!柯文哲說要破除藍綠惡鬥,酸「下架民進黨」只是政治口號,好像他最具理想,但如果不拉下民進黨,弊端要怎麼見光?現在藍白整合過程,民眾黨又搞很多小動作、不守承諾、羞辱國民黨及侯友宜,讓藍白合瀕臨破局,寄生在柯身上的泛藍支持者還看不清楚嗎?

部分分裂藍軍就像是一群「坐在黃金堆上的乞丐」,覺得需要藍白合才能打敗民進黨,卻不自覺自己就是問題的關鍵!如果藍軍真正團結還會被人掐住脖子嗎?

答案很清楚了!如果寄生在柯文哲身上的藍軍回歸國民黨,就算藍綠對決,國民黨在總統大選還是有勝算的,民進黨的執政包袱,加上台灣人民對未來和平的渴望,民進黨的盤已經在萎縮,只要藍軍團結,就算沒有柯粉的票,侯友宜還是有機會贏過賴清德。

柯文哲單幹不會贏,柯粉鷹派不面對現實;支持柯的泛藍朋友們如果能夠看清楚,拉下民進黨比個人喜好、恩怨更重要,那麼最後坐在黃金堆上的泛藍軍就不再是乞丐。














藍白不合 自己下架自己


2023-11-24 04:51  聯合報/ 呂健吉/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宜縣礁溪)


歹戲拖棚的藍白合,最終可能還是「無言的結局」,在互不相讓的各自立場中、下架民進黨的最高全民共識下,很可能轉為被民進黨下架的分裂在野黨。

這場戲從一開始,民進黨就老神在在看笑話,任由侯柯、藍白互鬥。各種民調都顯示只要藍白合,就可能下架民進黨;反過來說,只要藍白不合,就變為「自己被自己下架」,恐永遠成為在野黨。

藍白幾次的整合都功虧一簣,就在於利益算盡。雖然嘴巴說著下架民進黨是最大共識,但這個共識都是建立在「我正他副」的立場來談;無論是政黨協商或是民調計算,只要有利於自己為正,則極其所能提出各種數據來勸說對方「要在團結的前提之下藍白合」;若是不利於自己時,則一概翻臉說「這個不算」。

民進黨早看出藍白各自盤算,所以只要藍白有一方稍微占有優勢時,就藉機拉高另一方聲勢,讓藍白兩方恐怖平衡,使誰也不讓誰的情勢發生。

基本上,只要有一方很勇敢的說「我來做副的」,則自然就藍白合;一念之間,不是誰正誰副的民調競賽或政黨優勢,而是真正為了台灣前途,而自願以副手自居。國民黨依其「政黨優勢」不願居副,柯文哲依其占有年輕選票而不願居副,所以到頭來,自然談不去。

藍白不合似乎已成定局,各自拚鬥一場不會勝利的選戰,也是難以理解。這些口中為著台灣前途的政黨,何以要用「自己下架自己」的方式來參選呢?可以預期,原本有意藍白合而未口出惡言,在選戰開始後,就會藍白惡鬥、想盡辦法去搶對方選票,製造棄保來博取最後勝選;但民進黨一定依舊會操作恐怖平衡,讓藍白覺得各自有希望,卻各個沒把握,讓民進黨在鞏固基本盤之下,再從營造西瓜靠大邊的效應中贏得最後選戰。

藍白合必勝之局一旦變必輸之局,能怪誰?只能說當局者迷,依舊是以自我權力至上的政治立場來看待這場選戰。原本民眾期待看藍白能否超越政黨來尋求全民最大利益,但若真的沒有人願犧牲小我,民眾到頭來也只能自求多福,希望民進黨繼續執政後,不要把台灣帶向更糟困境中。

侯柯若不合,誰負誰?只能說他們都有負於對藍白合有期待的選民。這些民眾只能無奈地看完這次藍白歹戲拖棚,在藍白政治人物不歡而散、高唱無言的結局中,或許就放棄此次投票權。誰下架誰?終究還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就讓一切隨風而逝,過自己的生活比較實在。或許最糟的情況還沒來,但是民眾也只能唱唱「但是又何奈」!














來場國家教育政策辯論


2023-11-24 04:49  聯合報/ 羅德水/全國教師會文宣部主任(台北市)


近來政府不斷釋出教育利多,主要集中在高教育與私校領域,諸如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補貼私立大專學生學雜費、調高公立大學教師學術研究費,並承諾補助私校比照公校教師調薪等,行政院會昨天又通過大專校院學生校內住宿補貼方案,在在需要龐大經費。

政府擴大教育投資是好事,提高公共挹注也有助於改善台灣教育日益固化的「反重分配現象。必須提醒的是,若未能同步提升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規定的教育經費下限,卻不斷增加教育支出,恐有排擠現有教育施政之虞。

國家總體預算有限,要真正擴大教育經費,仍須嚴肅面對台灣經濟成長分配傾向資本家與富人階級,以及「租稅負擔率」明顯落後先進國家的事實。朝野政黨與總統候選人除了不斷加碼利多,更應釜底抽薪思考提高賦稅負擔率可行性與期程,或有機會讓教育重回促進階級流動積極作用

誠如所見,國家對私人興學多所獎勵,近來還不斷增加經費挹注,足見私校絕非私人產業,而是具有高度社會公益公共事業教育部對私校擴大補助固然體現了私校公共性,但也應正視層出不窮的私校亂象與弊案,檢討部分私校家族化缺乏公共監督結構性困境。私校辦學應兼顧其公共性與自主性,建議落實「高補助、高監督」之基本原則,增強私校公共監理,改善辦學體質,以確保私校辦學品質與師生權益。

此次政府擴大挹注高教與私校,各界多樂觀其成,惟就時間點與動機來說,合理推測難以排除選舉因素。令人詫異的是,相較於對高教與私校的不次加碼挹注,國教與幼教卻無著墨,厚此薄彼施政模式,讓廣大中小學及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明顯感受到冷落。

優質國教是台灣深化教育力基礎,以中小學的待遇為例,國中小導師費的調整已是十一年前,特教加給更是長達卅一年未曾調整,要說政府積極重視國教,其誰能信?事實上,各級學校教師之待遇同受《教師待遇條例規範,並已於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完成法制化;改善幼教、特教老師之待遇與勞動條件,更多次成為立院朝野委員關注焦點,行政院與教育部應以更積極的態度回應各界期待。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大選已進入倒數計時,但迄今為止仍是一場乏善可陳競選。雖說教育施政離不開有限資源分配,但仍應盡量維持教育的主體性。選舉應促成國家與教育進步,競選活動應回到比拚政見與政策論辯主軸。朝野總統候選人應以更為全面的格局與高度,摒棄「大撒幣」的政策,提出具有進步性與可行性、真正能從結構面翻轉台灣教育政策與主張,以實現教育進步

總統候選人的登記即將截止,請候選人端出牛肉,來場國家教育政策辯論吧!
















超高齡社會 正視4支長照穿雲箭


2023-11-24 04:49  聯合報/ 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新北市)


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將屆年尾,也讓台灣邁入六十五歲長者占比率超過廿%超高齡社會,又往前挺進一步。加速而來的老化步伐,更使得亟待射出長照及其憂鬱烏雲四隻穿雲箭,有加以嚴肅看待之必要。

首先,第一支穿雲箭是「長照保險。近年來不斷擴編長照費用,除了有其用以滿足老障等特定對象、特殊需求及其特別項目外,採行公務預算的財源籌措方法,也讓整體預算編列出現必然的排擠效應,更讓權利行使與責任義務對應關係,出現類似「吃健保」之於「撈長照」的道德危險行徑。就此而言,相應於生不如死人口老化趨向,回歸社會保險體制建構出的長照服務,勢必是一項必要之惡變革作為,如此一來,從長照保險貫通商業保險、從社會保險接軌長照服務輸送,以至於從國家的法定責任串聯民眾生命社會連帶關係。所謂的長照悲歌或長照殺人,就不僅止限縮於你我他的單一生命故事,而是要有「個人境遇-長照保險制度-超高齡社會大環境」的總體視野

其次,第二支穿雲箭是「照顧素養。扣緊不同階段,像是從預備照顧者、新手照顧者、夜間照顧者、全職照顧者、資深照顧者到畢業照顧者的角色扮演和功能運作,由於親人家屬端欠缺對於失能、失智受照者的照顧素養,也使得照顧憂鬱及照顧殺人,成為早晚會出現的預期性後果,如此一來,除了試行評估、照顧協議、補充協力或負擔補助外,更要進一步檢視究竟係屬於照顧意願問題之「不為」、照顧能力問題之「不能」以及結構性限制問題之「不甘」的環節出現的運作失靈情形,連帶地,包裹於認知態度、照顧技巧及其專業知能的照顧素養,更要包括啟蒙教育、通識教育、大眾教育、專業教育、轉銜教育、繼續教育等長照教育宣導,就此而言,從你我做起的減法照顧與自立生活,實屬必要,否則,貼身照顧而來的身心負荷、毒性壓力、創傷及照顧憂鬱,只會積累成為長照悲歌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照服員、居服員之類的家外照顧者,限縮於訓用合一、職前準備、在職培力、勞動權益保障等待解的制度設計,也讓第三支穿雲箭:從業人員的專業職能,成為當前社會難以提升照顧服務質感的破口之一,連帶的是欠缺包括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及其機構養護之於多軌並行的第四支穿雲箭,更讓已疲憊不堪且脆弱不已的長照家庭或主照家屬,一肩挑起人子之道文化性包袱。如此一來,潛藏於長照議題冰山下的,就不單只是照顧憂鬱,而是環環相扣、層層堆疊、彼此糾結和難以切割之人、事、物以及文化認知多方拉扯

總之,長照保險、照顧素養、專業職能以及多軌並行等四支穿雲箭,穿透天際的不僅止於照顧憂鬱烏雲,而是如何提出一套長治久安長照藍圖願景,讓長照家庭極高齡社會得以安住其心。



王正方/知識分子淪為娼妓?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知識分子淪為娼妓?
◆  方祖涵/疫後難擋的匹克球風潮
◆  李清志/新宿舍運動
◆  楊志良/求生存,要革命
◆  林中斌/美國避戰中 兩岸將融冰








王正方/知識分子淪為娼妓


2023-11-24 04:50  聯合報/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紐約辦事處主任莫基貝先生Craig Mokhiber),在X平台(以前的推特)公布了他的辭職信

「…加薩地區正進行一場教科書式種族滅絕。歐洲人,族群民族主義者執行領土擴張移民計畫,已經到了毀滅巴勒斯坦原住民最後階段。西方各國政權完全默許這種恐怖攻擊。這些政權不僅僅拒絕遵行日內瓦國際公約》的規章,甚至於積極提供情報、經濟、武器方面的支援,還有政治與外交上的遮掩助長以色列屠殺行動。」

「數十年來美國和西方各政權縱容以色列西方媒體長久刻意忽視汙衊巴勒斯坦人人權促成目前巴勒斯坦種族滅絕暴行應立即終止這種縱容與汙衊,要為人權大聲疾呼!」

X平台屬新興網路媒體,換了老闆以後言論較開放。然而在這則報導後面,X平台加了一句:「莫基貝的辭職信,是全世界及美國反猶太復國主義及伊斯蘭恐懼症增多現象」,表示立場公平

莫基貝先生選擇在辭職之後,才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當下全球主流話語權掌控以美國老大為首領西方歐美眾強國手中違背他們主導輿論,下場是「吃不了兜著走」!

先例甚多,曾紅極一時的好萊塢演員兼導演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酒駕被某猶太裔警察攔下,老梅仗著酒意,說了政治欠正確的話:「猶太人是世界禍亂的源頭…」梅先生自此在電影界被封鎖冷藏,數十年下來,差不多是整個兒的沒戲拍,沒戲演。加薩戰事開始,許多美國朋友,不慎說出自己的真心話,隔不數日就接到公司的通知:「請您另謀高就吧!」

人稱紐約時報是地球上最具影響力,聲譽最顯赫的報紙。前任社長史雲頓John Swinton)在紐約市新聞協會酒會上,有人請他為「新聞自由」講幾句話,然後乾一杯,他說: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在美國,根本就沒有新聞自由獨立報導這回事!你我都心知肚明,沒有人膽敢寫出自己心中忠實想法,如果你真的寫出來了,咱們也都知道它根本登不出來。我曾每周領一筆薪水,就是要杜絕報紙出現誠實意見;你們也拿著好薪資幹同樣的事。我們中間如果有任何一位傻瓜,寫出來並刊登了一次誠實的意見,廿四小時之內,您就必須到街頭找工作了,我自然也不例外。」

新聞工作者的業務成為摧毀事實、公然說謊、扭曲、誹謗、溜鬚拍馬,奉承那頭巨獸的工作為了生活不惜出賣國家,出賣族群。你我都很清楚,在這兒為新聞自由舉杯乾杯,是多麼愚蠢可笑的勾當。我們被幕後的有錢人當作器皿、工具;他們牽動繩索,我們就是那『跳娃娃』(jumping jack),隨著繩子跳舞。所有的才華、機運、生命,統統變成那些人的資產我們自命為知識分子,卻已淪為娼妓!」

史雲頓社長語出驚人,但絕非無由而發,一時媒體競傳。他揭穿大財團真面目呈現出新聞自由虛偽痛斥世上媚主求生無脊梁骨知識分子,包括從前的自己。

知恥近乎勇千夫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