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善用籌碼 降低貿易保護主義衝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朽木不移,禽獸不走,孔明能奈他何?
◆  聯合報黑白集/囂張、囂張、再囂張
◆  經濟日報社論/善用籌碼 降低貿易保護主義衝擊






經濟日報社論/善用籌碼 降低貿易保護主義衝擊


2022-12-25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及俄烏戰爭下,全球經貿局勢發生劇變。 (聯合報系資料庫)



日前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提出「出口管制政策正在摧毀全球化」的警示,之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認為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將壽終正寢。雖然各方解讀不同,但卻顯示全球經貿體制發生重大變化。

過去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帶動,自由貿易協定(FTA)推波助瀾下,全球貿易障礙大幅降低,帶給跨國企業全球布局絕佳機會。這些企業透過投資外包以及策略聯盟,以全球為基礎進行採購、製造及銷售;在追求低成本及高效率下,將不同類型經濟活動分散到世界各區域。透過全球化過程,賺取可觀的利潤。

然而在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及俄烏戰爭下,全球經貿局勢發生劇變。為確保經濟安全,打造自主供應鏈,各國大幅調整其經貿政策。以美國為例,採取「胡蘿蔔」和「棍子」雙軌策略。除了提供高誘因優惠政策吸引外國產業赴美投資外;另外也採取更嚴格經貿保護措施,除了徵收附加關稅外,也擴大推動出口管制及進口限制等措施。各國也開始群起效尤,全球走向貿易保護主義趨勢。

非關稅貿易措施仍是主要的保護工具,但與以往最大的差別,除了形式更多樣化外,更跨越國界直接約束外國企業出口行為,可視為貿易保護主義2.0版。由於目前 WTO 功能不彰,無法與時俱進規範新貿易措施,各國更是有恃無恐持續加碼,所產生的衝擊也愈大。

以美國出口管制措施為例,雖然出口管制措施歷史已久,但以往主要是限制與國防相關的產品。在美國直接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劃上等號下,將管制範圍擴大至任何可能危急經濟安全的產品。

半導體產業首當其衝,在美國無限上綱界定經濟安全下,出口管制對象細至特定企業,項目涵蓋材料、設備、晶片,甚至軟體設計,影響層面深遠

除了直接管制措施外,此次貿易保護另一特色是經貿政策層層包裝下,保護效果變得更為隱蔽,但衝擊卻未必低於直接限制。以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為例,雖然是以節能減碳為目標,鼓勵非歐盟國家減少排放。但卻要求未來進口商需為進口產品的直接碳排放支付費用,至於價格則與歐盟碳市場掛鉤。而且未來可能還會增加產品項目及徵收範圍,外國企業若無法配合,就會被排除在出口名單外,也被質疑為變相貿易保護工具

除了歐盟的減碳方案外,美國及中國大陸也在積極推動減碳措施形成多軌機制。主要國家也在其他領域,例如5G、人工智慧及數位貿易,紛紛建立個別標準;各國目標或許有所差別,但共通點則是為本國產業打造最佳環境普遍帶有排外成分

另外最近中國大陸基於食安理由,要求進口產品必須完成相關登錄註冊程序,也帶有保護的色彩。

面對此一情勢,政府目前不但連短期因應措施尚未到位更欠缺前瞻性做法。例如對於中國大陸新措施,反應慢半拍,在台灣出口受阻後才開始處理,而影響企業出口。

尤其是面對美國出口管制措施,台灣只能被動接受,而且通常還是由美國政府官網取得資訊,對企業更是措手不及。在台美目前正在就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以及其他雙邊協議談判時,台灣不應侷限在美方議題的框架中,而應主動向美方表達立場。首先應爭取建立資訊交換平台,以增加應變的時間;另外也應據理力爭,就美國出口管制不合理的部分要求調整。

總之,台灣應避免成為此波貿易保護風潮的主要受害者,政府需更加主動,逐項檢視各國所樹立的經貿保護措施,並提供企業必要協助。台灣更應善用有利的談判籌碼,透過雙邊管道爭取解決對台灣不利的部分,降低新貿易保護主義的衝擊。













聯合報黑白集/囂張、囂張、再囂張


2022-12-25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服務處林姓助理(紅圈處),在高雄騎機車違規被開單,林女認為女警值勤態度惡劣,以劉辦公室名義,要求女警寫檢討報告,並火速發函給交通局、捷運局及市警局,要求所屬單位派員到場會勘。記者石秀華/攝影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的助理騎機車違規被女警攔下開單,竟以立委辦公室名義要女警寫報告,還要求相關單位現場會勘。劉世芳最初說,該罰就罰,該寫報告就寫報告,後來才發聲明代助理道歉,但難掩狐假虎威、狗仗人勢的囂張氣焰

劉世芳助理一案,堪稱是民進黨執政以來,官員民代靠勢囂張縮影恣意濫權雙重標準縱容包庇向下沉淪。由小見大,究竟還有多少比交通違規更嚴重的事,也是如此膽大妄為

助理指責女警態度不佳,但現場義交證稱女警態度良好,助理比較激動。反而助理表明身分說會到派出所找女警聊天,讓人覺得「立委好大我好怕」;要求女警寫報告,則像「政治報復」;強迫各單位會勘也有為違規卸責牽拖之嫌

究竟是怎樣的政治惡習,竟可容任立委助理為自己的一張罰單要求警員寫報告甚至勞師動眾進行跨單位會勘?尤其,警分局才說女警口吻平和,不會要求寫報告,跨單位會勘結論就要求員警儘量勿開單、警局加強值勤員警態度,高雄市政府根本屈從威勢,「暖男市長只敢打執法員警給立委看

民進黨敗選後,劉世芳批評黨內檢討未見重點,並提出四大敗選關鍵。劉世芳遺漏了第五項、也是最重要的關鍵:人民看不慣民進黨的「囂張囂張再囂張」!












聯合報社論/朽木不移,禽獸不走,孔明能奈他何?


2022-12-25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衛福部長薛瑞元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隔空交火,行政院長蘇貞昌說,「政務官這樣的講法,我要表示道歉,不要這樣講才好。」記者曾學仁/攝影



民進黨內傳出「閣揆即將換人」訊息,包括前副總統陳建仁、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等人,都被點名可能接任。與此同時,行政院長蘇貞昌則用「挑擔說」向黨內喊話,還強調與蔡英文總統的好關係,顯然無意下台選後內閣改組議題,從政治責任演成保位卡位拖棚歹戲

令人驚訝的是,行政院長下台與內閣改組問題,竟然不是在九合一敗選後馬上討論,而是在選後近一個月才開始放話。顯然黨政高層釋出「更換閣揆消息根本無關敗選檢討政治責任」,而是迫於政治現實亟欲止血所釋放的風向球

九合一選舉雖屬地方層級,但向有「執政黨期中考」之稱,執政黨敗選,即意味施政不得民心;總統受民選任期保障,行政院長卻無從迴避。故而民國一○三、一○七年(二○一四與二○一八)的九合一選舉,執政黨慘敗,行政院長皆請辭下台。雖然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時任閣揆賴清德「暫時接受慰留」,但仍在次年總預算通過後堅決求去,也算是為施政成敗負責表現

然而,此次九合一敗選,蔡英文雖辭黨主席,蘇貞昌的請辭卻僅虛晃一招藉口穩定政局接受慰留。蘇貞昌雖稱「去留由總統決定」,卻不斷展現繼續做下去」的意志。原因無他,對蔡英文而言,九合一敗選後,民進黨可能接班人選幾乎耗損殆盡;何況,儘管敗選,蔡英文仍冀望維持蔡蘇體制延續權力避免跛腳。而對蘇貞昌來說,大權亦不願鬆手,因此繼續戀棧。

蔡英文和蘇貞昌抓權保位交相賊,卻在現實下節節敗退。延選的嘉義市長投票結果,民進黨連基本盤都保不住,吞下史上最低得票率和得票數。民調顯示,國民黨的政黨支持率,已超過民進黨,總統支持率也大幅滑落;民眾對蘇內閣不滿意、支持換閣揆比率,亦創新高。接下來的兩場立委補選都不樂觀,甚至恐將殃及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大選,民進黨的「長期執政大夢岌岌可危。於是矛頭指向蘇貞昌,才有換閣揆之議。

政治責任乃是非問題,「政治止血則是政治考量。如民進黨有「責任政治思考,蘇貞昌早該於敗選第一時間下台怎會有慰留與接受慰留的難看戲碼?從蔡英文到蘇內閣,都沒有為敗選擔負政治責任的念頭,只有政治權謀與算計。將停損點設在「蔡英文請辭主席是政治算計,「蘇貞昌留任也是政治算計;如今釋出「更換閣揆風向球還是政治算計

只有算計而無是非」的思考模式貫穿整個蔡政府的施政,尤以蘇貞昌為最。挾國會多數暴力,再離譜的政策與人事,都會被護航到底。官員罵立委的場景不斷上演。官員出錯先看與高層親疏遠近再看政治效應大小,因此死不認錯與硬拗是常態即使懲處,也是風頭過後再酬庸。總之,驕縱靠勢有恃無恐

只有政治考量沒有是非曲直,讓蔡政府距離人民越來越遠。如果蘇貞昌選後不做政治考量,辭職不受慰留,尚可贏得些許掌聲;此刻下台,只成了蔡英文的止血工具,印證了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王世堅批評的「晚景淒涼」,何其不堪

近日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引「三國演義」諸葛亮罵死王朗之句「朽木為官」、「禽獸食祿」,用來形容蔡政府,可謂貼切淋漓向來跋扈的蘇貞昌,竟代衛福部長薛瑞元道歉,令人稱奇;但這恐非敗選檢討改正作風僅是為保位而隱忍。畢竟,諸葛亮幾句話罵死曹營王朗,那是王朗知羞恥;如今倘非政治止血,否則朽木不移、禽獸不走,孔明再世,能奈他何?



【專家之眼】無狎其所居:德國社宅給台灣的啟示

◆  【專家之眼】無狎其所居:德國社宅給台灣的啟示

◆  【專家之眼】中俄「海上聯合2022」演習劍指台灣?
◆  【專家之眼】這個院長演很大:為把蘭千趕出故宮?
◆  【專家之眼】我應否仿效美國規範寵物店禁售寵物?
◆  【專家之眼】唐鳳賣麵線 部長換人當!
◆  【專家之眼】從中共禁台產品事件 看台朝野思想怠惰
◆  【專家之眼】美國與歐洲的爭議升高
◆  【專家之眼】被政治耽誤的小生






【專家之眼】無狎其所居:德國社宅給台灣的啟示


2022-12-25 08:08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北市明倫社宅。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老子說:「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翻成白話就是:「一旦到了人民不害怕統治者的威脅的時候,那麼,就意謂著統治者的政權要被推翻了。不要讓人民無法安住、不要讓人民活不下去,只有不壓迫人民,人民才不會厭惡統治者。」

為什麼這次地方九合一選舉,民進黨選得這麼難看?關鍵原因就是大部分台灣人的日子過得太苦了,而民進黨有些高官過得太爽了,出入88會館,接受性招待,至於看不到的魔鬼交易,那更是不在話下。兩相比較,人民的心裡怎能平衡?所以,老子才說「大威至」,「大威至」就是用選票把當政者趕下來。

在筆者的上一篇文章《笑話,台灣的社宅也能叫社宅!》中,已經提及台灣社宅的幾個問題,分別是:數量太少、申請資格過於浮濫、租金太貴、以及不應該由抽籤決定。接下來,對比德國社宅,我們再來分析台灣社宅的其他問題,這些問題就是老子提醒執政黨要注意到的「無狎其所居」,否則,人民就不會投票給你。

第一,社宅變成了中產宅。德國社宅的申請門檻很高,其主要依據是申請者的收入上限,以一人一戶來說,年收入不能超過1.2萬歐元37.56萬台幣);以二人一戶來說,整戶年收入不能超過1.8萬歐元;此後,每增一人,額度為4,100歐元。比較特別的是,家中若有孩子,那麼,該孩子一人的額度就是4,600歐元。舉例,一個三口之家,父母加上一個孩子,那麼,其整戶年收入不能超過2.26萬歐元折合台幣71萬元),才有資格申請。

此外,在德國,要能租到社宅,必須先取得「低收入戶住房證Wohnberechtigungsschein簡稱 WBS)」。望文生義,必須是當地的低收入戶才能申請,如此,才能確保低收入戶更有機會租到社會住宅,畢竟僧多粥少,不是每個低收入戶都能入住。然而,在台灣,能住進社宅的,大部分都是中產階層

按照住宅法第4條規定,「社會住宅,提供至少40%以上比率出租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以台北明倫社宅為例,提供給弱勢的比例才35%,還不到法定的四成,換言之,65%的房客都不是社會弱勢。社會住宅本來就只應提供給低收入戶,這才叫社會住宅,就像能住「帝寶」的人,資產沒有上億,還有臉住進去嗎?這是同樣的道理。

第二,租期太短。台灣的社宅租賃最長不得超過6年,但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得延長為12年。也就是說,經濟弱勢最久也只能住12年,那麼,12年之後呢,就得搬家。而且,一旦不能住社宅,就必須負擔起市價的房租,問題是負擔得起嗎?此外,搬家也是一筆不菲的費用,因此,台灣這樣的法律顯然不是「無狎其所居」。社宅的租期,應該像德國一樣可以長住,20年30年甚至一輩子,這也是為什麼德國人租房子的多,房屋自有率只有46%的原因。在首都柏林,租屋族更是達到了85%

第三,對社宅的定位錯誤:台灣的執政黨把社宅理解為自償性投資,這當然是錯的。例如,蔡總統任內第一任行政院長林全就說,「希望社會住宅不要動用公務預算」,更說「能少編就盡量少編」。正因為這樣的理解,於是就出現社宅租金還是「很貴」以及能住進社宅的人主要不是低收入戶這樣的結果,這就違背了社宅的本意既然是社會住宅那麼它就是一項社會福利既然是社會福利那就不能考慮到自償性而是發揮它安定社會救助弱勢功能這才是社宅該有定位

第四,社宅不需要立看板,立了反而是給自己貼標籤。以明倫社宅為例,自己在自家門口立了「明倫社會住宅」的牌子,這在德國是沒看過的現象。在德國,任何房子,從外觀上,沒人會知道這一套房子或這一區的房子是社會住宅。因為社會住宅不會永遠是社會住宅,合約的時間一到,社會住宅就可以轉變為一般住宅。因此,自然沒必要給自己立一個招牌。


名家縱論/TikTok掉進了國安兔子洞\星期透視/無償軍援又是鏡花水月?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賴主席更該扮「金絲貓」
◆  面對民意 猶未晚矣
◆  大屋頂下/覺青vs.達人 從郭正亮看民進黨
◆  名家縱論/TikTok掉進了國安兔子洞
◆  星期透視/無償軍援又是鏡花水月?
◆  雇主規避監督 誰來護勞權?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TikTok掉進了國安兔子洞


2022-12-25 02:44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隨著TikTok受歡迎程度在過去幾年飛速增長,美國國會議員和安全專家已在嚴格審視這個中企旗下的社群平台。 法新社



一八六五年創作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主角愛麗絲掉進了兔子洞,進入一個充滿怪異、混亂、奇思妙想和危險的世界。大陸影音軟體抖音國際版 TikTok 風光兩年,近日爆發爭議,主要是和各國國安牽扯關係。

美國參議員魯比歐最近提案,主張全面封殺 TikTok 在美國的營運,因為 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的中國員工曾多次染指美國用戶個資侵犯隱私,甚至監控美國,威脅國安。另外,已有十九州州政府電子設備禁用 TikTok

深受年輕人喜愛的 TikTok 以十五秒的短影音著稱,內建大量有版權音樂庫、製作方便工具,讓 Z 世代找到舞台,這個世代不喜歡被定義、追求個性化的表達。由於影音製作容易,消費者即是創作者,讓它備受喜愛。

全球使用人口將達十八億的 TikTok 流行於一百多國,連足球明星梅西和歌手泰勒絲都是愛用者。在台灣也有四一六萬使用者去年九月 TikTok 達到夢寐以求的「十億」用戶,同年更以六點六億次下載量,贏得全球最大應用程式王座。

樹大招風,驚人的成長讓 TikTok 立刻遇到冷冽寒冬。

軍方兩年前就禁止在政府設備上使用 TikTok,今年六月 BuzzFeed 報導,指出它每天都在竊取和監控內容,掀起國安疑慮的軒然大波。川普曾下禁令,去年六月被拜登撤銷,但美國一直對 TikTok 進行國家安全審查。

禁止 TikTok 有沒有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有論者主張,美國憲法保障言論自由的價值非常明確。不但保障個人,也保障「群體」(group of individuals)的言論自由,包括任何裝置的內容,以及使用裝置的社群言論自由,因為不同軟體內容也是某種形式的言論。

美國華府智庫「策略與訊息研究」專家 James Andrew Lewis 直言,就像想了解俄羅斯的宣傳,你不能禁止人們閱讀官媒「真理報」一樣。電子前鋒基金會也說,在美國想真正禁止 TikTok 很難,因為法律保障言論自由,即使對聯邦政府下禁令,但不能阻止官員或個人自由使用。

歐盟也非常關注 TikTok 快速成長,已達成政治協議數位服務法,最近準備對最大規模使用的社群平台施以更嚴格的限制,主要是演算法透明化。臉書、IG、推特都在內。尤其臉書和 YT 過去涉入選舉醜聞,助長陰謀論傳播;俄烏戰爭中,TikTok 也是謠言散播者,又不如臉書、Meta 透明。歐盟新規定要求大型平台公開數據和演算法隨時需受外界檢視,在歐洲使用者超過一億的 TikTok 必然受拘束。

歐美學者專家說,目前還不清楚 TikTok 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獨特而具體的威脅。歐美都有人主張,禁止 TikTok,將是對公民自由的公然侵犯:政府無權管制人們手機上可以安裝哪些應用軟體,如果個人願意冒險將自己數據暴露給中共,自己應該負責。當然,也有人不認同此看法。

在台灣,民進黨已把抖音當成敗選宣傳禍首下令限制公部門資通設備禁用抖音TikTok更將研議是否立法全面下架

國家安全當然重要,不過「國家安全」論點的問題在於,很難以任何客觀方式「量化」威脅。此舉也再度被質疑,這是執政黨認知作戰另一工具化操作?如果中共獲得這些數據,將有什麼危害?請國安單位說清楚而且依法行政不是便宜行事

近年「國家安全藉口廣泛使用當成安撫群眾安慰劑,問題是,國家安全意義在保護人們自由不受侵犯;那麼可用保護自由之名侵犯自由嗎?

然而,這正是 TikTok 禁令所要達到的目的。簡言之透過禁止 TikTok表示統治者再次實踐他們聲稱要保護我們免受威權主義威脅。這,怎麼說都是相當諷刺的。












星期透視/無償軍援又是鏡花水月?


2022-12-25 00:28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趕在聖誕夜前夕,美國總統拜23日簽署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授權未來5年提供台灣100億美元軍援,並要求加速處理台灣軍購請求。美聯社



美國國會兩院本月中通過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並立即呈交白宮請總統簽署,由於朝野兩黨對抵制中共具有高度共識,拜登很快在廿三日便簽署法案完成立法。

法案內涉台部分長達五十頁,堪稱史上台灣軍售案最長文件。尤其讓人關注的,是主張以「無償軍援」方式,在未來五年內提供價值一百億美元的裝備給台灣。相較於台灣過往均以金錢購買美方武器,且部分報價還高於市場行情,這次破天荒將以「無償軍援提供裝備,當然讓不少國人備感窩心,政府也不意外的藉此宣揚台美關係堅若磐石。

北京對這個法案的通過當然反應強烈,並稱會採取「有力措施反制。但在拜登簽署法案的前一個月,中美兩國領導人才在印尼的 G20 峰會上舉行會談,國際政治觀察者一度認為,兩國的緊張關係已出現趨緩,但何以回國後竟又簽署這個讓中共跳腳的法案?英國 BBC 認為,或許因為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的大選壓力,使美國不願對大陸示弱。

台灣的高興,其實也就兩天而已。廿日左右,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公布次年度的「綜合撥款法案」,其中無償軍援並未被包含其中替代的是每年最多廿億美元的「外國軍事貸款」。換言之,台灣還是一如往常付錢買武器,只是可以透過貸款分十二年償還。此案未來在兩院表決通過後、也會送交拜登簽署成為具約束力的法律。

台灣未能爭取到無償軍援,美國《防衛新聞》雜誌直指,這是台灣在美國國會的「挫敗」。但關心軍援案的朋友,難免疑惑,同一個國會何以竟然在一周內出現兩個衝突的決議,而且兩者均由總統簽署成為法律,這樣的國家難道還有信用可言?這樣的疑惑其實是因為不了解美國政府的預算撥款制度

美國以人民主權立國,國會因代表人民行使主權而擁有龐大的政策與財稅權可謂舉世最具實權國會。為了為人民看緊荷包,國會設計了複雜預算撥款制度,允許較多的國會議員可以參與政府的收支審查與監督。首先,政府部門如果有意動用公款進行建設,便需將計畫以立法形式呈交相關委員會審查,委員會審查並經兩院通過後,該建設案也如同一般法案送總統簽署成為法律,此即所謂的「授權案」,上述的「國防授權法案」便為一例。但授權案的通過僅意味該部門有權推動計畫,所需款項仍需再撥款委員會請求撥款

為了避免球員兼裁判,撥款委員會委員必須專任,故能專注以金錢角度評估經費的必要性。理論上,授權法案不得建議經費數額,因為這是撥款委員的權責;而撥款也不能議論計畫的可行性,因為這是相關委員會的權責。但實例上,計畫可能因經費不夠而胎死腹中,撥款委員反成為最終決策者,這是為何撥款委員國會影響力令人側目。由於計畫者與撥款者關心角度的不同,出現衝突的可能性當然也就不低。

撥款委員會將台灣軍援案改為貸款案,當然令提出構想的委員相當不滿,如參院軍事委員會首席議員殷霍夫James Mountain "Jim" Inhofe共和黨便表達強烈失望,稱這是拜登政府在國安領域「又一失誤」。另位參議員芮胥Jim Risch也質疑,撥款案的結果證明,拜登根本沒有把台灣列為優先事項。但換個角度看也只有美國這個制度,可以把台灣這隻棋子,玩得淋漓盡致。未來看待美國的善意,是否還是等錢入袋才算數? 














大屋頂下/覺青vs.達人 從郭正亮看民進黨


2022-12-25 02:57  聯合報/黃年
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此次選舉與過去相較,顯然出現了較多的綠營「背骨人物」或「省思人物」,在選季發出聲音。

如呂秀蓮、鄭寶清、蘇煥智、郭正亮、吳子嘉、游盈隆、施正鋒等,甚至高嘉瑜及王世堅亦被指為「中共同路人」。且柯文哲也從八年前的「墨綠」轉向「挑染藍淺藍」。他們在選季對民進黨的有些批評,或兩岸政策,或民主政治,或道德公義,嚴厲且深刻,蔚為此次選舉的特殊風景

這些出自綠營內部的聲音,擊破了民進黨的外殼,也深刻搗入了民進黨的內核,其意義自與來自外部的批評不同。因此,若能研究呂秀蓮、柯文哲等這些「省思人物」在個人心智歷程上的演化,如何從昨日之我走到今日之我,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民進黨真實內蘊深層探索

這是一個可以作為學術論文嚴肅題材,但非本文所能及。試以郭正亮為樣例,只能淺論輒止

郭正亮原已是家喻戶曉的名嘴,他自六月開闢個人時評節目《亮點交鋒》,每周一集,訂閱已逾八十三萬,有些單元累計點閱破百萬人次。新節目有此成績,可謂轟動。連對岸的觀察者也對郭及他的節目相當注目,並對之有十分精到的點評。

郭的節目的特質是「知識」,少有一般政論節目的煽情。一個用圖表、文檔、數字、真材實料及多元並呈作基架的時評節目能受如此歡迎,可見台灣的政論觀眾被耽誤已久。但我覺得更大的「亮點」,是觀眾們都非常好奇,昨日那個郭正亮是如何變成今日這個郭正亮的?聽他的時評,也想窺探他的心路歷程

郭的生涯歷程可分成學術及政治兩條脈絡言學術,台大機械系,轉心理系,又在社研所攻讀碩士,再取得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後在台灣幾個大學任教,講授國際政治經濟專題等課程。言政治,他是美麗島事件的第一代覺青,在校即主持學運性刊物編輯,後參與野百合運動,入門為張俊宏的助理,後曾出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再任政策會執行長,並曾任三屆立法委員。

一路走來,郭正亮在民進黨主體政策思維上始終不太受繩墨拘束,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主張「大膽西進」,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參與《台灣前途決議文》,民國八十九年(二○○○)參預陳水扁就職演說兩岸文字,民國九十五年(二○○六)被列為十一寇,民國一○二年(二○一三)主張「凍結台獨黨綱」。以上俱見他在民進黨建制內也相當活躍。

郭正亮進台大時碰上美麗島事件,迄今已四十餘年。這四十年來台灣的政治變化,與這四十年來郭正亮的人生變化,其實是可兩相對照並尋找出意義的。

在民進黨,學歷漂亮政途耀目。但走到今日,郭正亮已然是在輿論場中批評民進黨的超級重磅角色,被視為民進黨中「尚未開除黨籍的黨外人士」。

世局翻覆中,如何不負人格?這其實是許多政治人物面對的課題。在郭正亮以前已有許多綠營要角脫離或被逐出民進黨而受到矚目,如施明德、許信良這兩位大咖,再如沈富雄、陳文茜、鄭麗文、李永萍等明星,如今呂秀蓮也不啻成了「未被開除黨籍的黨外人士」。他們用生命衝撞歷史,每一個人的故事,其實皆可視為與時代撞擊所發生的強光與巨響,值得留下歷史的記憶。

這個名單的共通特質是「知識與道德」,比如施明德從美麗島事件總指揮變成紅衫軍總指揮。他超越了民進黨,走進了知識與道德的更高境界。

當然,也有從國民黨走進民進黨的人物。比如陳哲男與在高鐵上遺忘三百萬元現金而不敢報失的陳明文。但若與上述沈富雄、陳文茜等由綠出走人物對照,分明是兩種不同的品類。

本文擇郭正亮為樣例,因為可以作為台灣覺青人生參照。看他的《亮點交鋒》,可明顯看出他的「要能廣大要能高」(胡適語)。,他說他自己做的知識檔案分成三百個門類;,他從國際博弈來看世局,不是坐井觀天。這種廣與高的知識呈現,可以解釋為什麼當年的黨外覺青能變成今日受到廣泛注目時評達人

知識,使郭正亮得到人格上的自由與自尊。他不但超脫了民進黨,也藉著《亮點交鋒》超越了一般政論節目的蝸角之爭

對照來看,陳其邁、林佳龍、鄭文燦與郭正亮皆是野百合人物,但前三人在政治路上衝撞得變形走樣,范雲更已與野百合時代面目全非。民進黨內一直有是否開除郭正亮的爭議。但開除了郭正亮,恐怕更顯得民進黨形象的不堪。也就不妨將郭正亮視為民進黨內的一棵孤芳共賞野百合吧

野百合是因怒對國民黨的威權而生,但今日的太陽花則是眼看著「綠能,你不能」的民進黨而貼上去。青年一輩,林智堅是成功的林秉樞,林秉樞則是失敗的林智堅。尤其大批今日覺青,或淪為大港開唱式的政治側翼,或淪為一四五○式的攪屎棍。他們視受到民進黨青睞為人生恩典;殊不知,如果你的知識夠高夠廣,別人就不會將你視為政治玩物。如此,民進黨青睞你其實是汙辱你,欺你天真。

從這次選舉可以看出,僅以「柯建銘/鄭文燦/林智堅/沈慧虹/陳明通/李妍慧」等呈現的「政治共生體,及李文忠說的「黑金中常委」與施正鋒說的「廟堂蟑螂」而言,儼然皆是郭正亮說的「蟑螂窩」,他們作威作福、吃香喝辣,為何滾滾覺青卻仍自甘淪為大港開唱式的粉絲及一四五○式的轎夫這類政治賤民角色

看一看郭正亮,再看一看自己。

從施明德到郭正亮,皆經過「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心路歷程。他們之中有些仍是「台獨」,但此山已非彼山,更重要的他們皆回到了追求民主自由本心之山,回到了知識與道德,因此亦自然超越了台獨。由於他們皆是從民進黨內跋山涉水過來的明星,如施明德、許信良及呂秀蓮更曾是創黨靈魂角色,他們的人生示範別具意蘊

其實,郭正亮尚未完全展開自己,他直指民進黨的台獨根本是個騙局,但較罕深入探討兩岸問題,只透露過可注意張亞中一中三憲

本文也許對郭有些溢美,但相當珍惜這個典型。畢竟這是他付出了四十年曲折人生的代價,親身見證了這一條荊棘覺青之路

呼籲民進黨,看一看郭正亮四十年覺青生涯,今後應對台灣青年多一些真愛真惜了。別再糟蹋他們。

大港開唱式及一四五○式的人生,不應是野百合或太陽花的歸宿














賴主席更該扮「金絲貓」


2022-12-25 00:21  聯合報/ 廖凱弘/台北大學數位行銷學程助理教授(新北市)
賴清德「向黨員報告」座談會高雄首場,黨員爆滿也爆氣。記者劉學聖/攝影



副總統賴清德下鄉宣講,展開「向黨員報告」的黨主席競選之路。賴清德提到,九合一選舉結果,如同「礦坑中的金絲雀」,是民意對執政的民進黨警告,若執政者「已讀不回」,將來會面臨更大危機。金絲雀,因能提早察覺到礦坑中的有毒氣體,一旦飛出坑外,代表礦坑中即將面臨巨大風險,礦工們必須趕緊逃出,以免躲避不及,傷及自身與工作團隊。

此番隱喻應是有感而發,的確可比擬民進黨目前的處境。無論選前或選後,很多距離核心較遠的黨內民代,都在扮演著金絲雀。然而,能夠向執政者提出預警的,不只是這些眼看大勢即去的黨內同志,其實,光譜中偏綠選民才是真正提早逃離礦坑的金絲雀。

以台北市選舉結果為例,不少評論者已指出,總統大選時,蔡英文在台北市拿五十三.六五%選票,韓國瑜拿四十二.○一%選票;對比這次地方選舉,陳時中得票率為卅一.九三%,蔣萬安為四十二.二九%,黃珊珊為廿五.一四%。換言之,兩次選舉執政民進黨在台北市得票,跌幅竟高達廿一.七二%,有四四一,二九六隻金絲雀已飛離綠營。

同樣根據近兩次選舉全國得票數統計比較,蔡英文選總統時拿下八百一七萬張選票,這次民進黨直轄市暨縣市首長得票總計為四百七十七萬多選票,飛走了超過三百萬隻金絲雀

值此之際,儘管賴說出「礦坑中的金絲雀」,仍較眾多已出走的金絲雀後知後覺;不過,既然要身先士卒,筆者認為,賴副總統應該更加積極作為,扮演一隻驍勇善戰的「金絲貓」,蓋金絲貓方胸蛛屬蜘蛛)具有不織網、善跳躍且獨立自主,更擅長捕食獵物特性,若將來賴主席能扮演目標導向、戰術明確、意識堅定不為所動的金絲貓角色,那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大選,才有可能讓金絲雀們感動而返回。











面對民意 猶未晚矣


2022-12-25 00:21  聯合報/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台北市)
波波漫畫



登記參選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將地方選舉的挫敗比喻成「礦坑中的金絲雀」,其實執政黨敗選,無非是人民期許「吏治廉潔效能和平安居樂業」失望後的最直接反射,也是民眾的無力哀鳴。

卅多年前剛踏入社會,在家族聚餐桌上,三位叔父討論當時李前總統似隱有台獨傾向,年輕的我只想賺錢謀生,對政治沒有絲毫興趣。唯國父說:「政治是眾人之事」,蔡英文也說:「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誰才是糟糕的人,民眾自有評斷;但不關心政治,政治卻還是會找上民眾,影響民眾日常生活。

大陸有個順口溜「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夕回到解放前」,台灣也不遑多讓。廿多年前國民黨的「黑金政治沸沸揚揚,民進黨打著清廉、執政、愛鄉土口號,贏得若干地方縣市和中央執政,民眾有了新希望;誰知「絕對權力、絕對腐化」,民進黨黑金也急起直追,最近台南光電案和議長選舉黑影幢幢,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選舉挫敗不是金絲雀的警報,而是人民望治未能得的哀鳴反撲!「為人民服務」口號雖八股,卻是最貼切執政信念。求名當求萬世名,留得清白在人間,蔡英文總統若真有為民服務從政理念,也為台灣民眾福祉著眼,請徹底檢討大力清除地方黑金勢力,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雇主規避監督 誰來護勞權


2022-12-25 00:23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國內網路書店龍頭「博客來」的勞資糾紛引起譁然,博客來母公司統一超商針對此案啟動內部調查。記者許正宏/攝影



網路書店博客來解雇工作廿多年清潔工婦人,卻爆出「假承攬真僱傭爭議;婦人工作期間沒勞健保,連退休金都沒有,以「僱傭」待遇卻必須做「承攬」工作。曝光後掀起熱議,大公司改弦更張,除稱將改婦人為僱傭關係,也將總經理調職並啟動內部調查

此事件發展,可從幾方面看。首先,許多公司底層勞工對自我權益,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與知曉。申請調解,或是申請勞動檢查,不是能輕易要求的,尤其勞動契約常玩文字遊戲。目前看來,過去的勞檢,並沒有對該公司發揮作用,或是根本查不出真正內幕?

其次,由於勞動派遣早已是社會經濟現象,因為真正使用勞工的企業,不同於法律上的雇主,因此形成許多法律漏洞,這樣就造成勞工可能無法獲得應有的法律保障。

最核心的是,企業或公司面臨產業結構調整追求經營效率工作型態變形發展,配合資訊數位化手機打卡、影像監督、照相回報等「後工業化」經營方式。「數位化」彈性,勞工只是棋子被監督,做著傳統勞動關係。但勞工在這些商業變動之下,權益極有可能未受保障。

當社會越不景氣,勞工權益被剝奪情事,可能就會越多。我們能關切解放他們嗎?




王健壯/蔡英文該看看自己每日行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蔡英文該看看自己每日行程
◆  薛承泰/年輕人的寧靜危機
◆  廖元豪/18歲投票權修憲 為何壯志未酬?
◆  盛治仁/首長上任 應正視淤泥效應
◆  方祖涵/用故事改變世界的運氣
◆  劉憶如/歐美央行明年升息的宣告及考量
◆  陳國樑/財政分權平衡城鄉 快修財劃法






王健壯/蔡英文該看看自己每日行程


2022-12-25 00:02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蔡英文總統說「國家整體實力所表現出來的各項數字,與人民實際感受有所落差」。 記者劉學聖/攝影



當蔡英文說出「國家整體實力所表現出來的各項數字與人民實際感受有所落差」時,「還馬英九公道者,蔡英文」這句話,又一次得到證實。

馬英九是個數字控,他當總統時對各項施政數據,可以從兆位數背到個位數,當時在野的蔡英文多次嘲諷他,「數字熱呼呼人民卻感覺冷冰冰」,「數字只是施政者的參考不是政治追求的目標」,「如果只看見數字沒有看見人民的感受就會是令人失望的政府」,「他真的離人民很遠」,「讓我提醒自己絕對不要做一個數字總統」。

但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後,蔡英文卻突然發現,施政表現數字與人民感受有嚴重落差。這句話難道是她承認:她自己也成了數字總統,離人民很遠,沒看見人民的感受,所以才會在選舉中大敗?答案其實不盡然。

蔡英文雖然還沒到數字控的地步,但她當總統後,也常拿數字自我吹噓或自我催眠。舉例說,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她出席「三三會」時曾說,失業率十四年最低外銷訂單史上最高上市櫃公司營收創歷史新高;聽起來好像是台灣獨步全球,但她沒說的是,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數據,都是拜全球經濟強勁復甦所致。半個月後,她更像馬英九上身,在講話時從經濟成長率背到失業率並且語帶挑釁說「如果還有人說國民黨比較會拚經濟,你要回問他,啊你是數學好還是不好?」,冷冰冰數字被她吹噓成熱呼呼政績

換句話說馬英九會背數字蔡英文卻會玩數字會背數字的總統只是個細節導向的總統,忽略了社會情緒與人民感受會玩數字的總統,卻是活在自我編織數字謊言中,但數字像氣泡,活在氣泡中的總統跟人民的距離怎麼能不遠?

但蔡英文有不服輸的個性,過去她曾認為政府推動的是進步價值的施政,但人民卻跟不上,現在她依然認為國家整體表現很好,只是人民感受不到,原因是執政的人看的是國家整體,也就是說,民進黨之所以敗選,是敗在「數字與感受」以及「整體與個體有所落差

但不同階層人民本來就是不同個體讓不同個體對政府施政能有所感,本來就是政府該做的事,哪能怪罪個體不能理解整體,不能感受「國家整體表現及實力」?這跟她過去認為人民跟不上政府進步價值一樣,都是踞傲心態表現

更何況,蔡英文已經七百多天沒開記者會,執政至今未跟反對黨領導人見過面,每天行程不是見外賓訪客,就是應邀參加什麼典禮儀式,偶爾在府內或官邸邀來聚商的人,又都是同溫層的人,這樣的行程怎麼讓人民有所感受?而且她每次下鄉,不是替同黨輔選,就是行禮如儀官式視察,何曾看過她與庶民百姓笑語晏晏畫面?台灣東南西北加起來就這麼大,蔡英文如果少一點官的行程黨的行程多一點民間行程,人民對政府施政的感受當然會有不同,但她應為而不為卻以人民感受落差來轉移自己錯誤,這跟她多年前批評馬英九「沒有看見人民的感受只想用數字蒙混遮掩」,又有何不同?

蔡英文任期所剩不多,過去六年多她沒做的那些事,包括多開記者會多見反對黨少跟同溫層相濡以沫多與人民面對面都到了應為當為的時刻;她如果想知道人民感受何以與她不同,她距離人民到底有多遠?只要進總統府網站,看看她自己的每日行程,就可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