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專家之眼】天意?為什麼賴清德認為大罷免會大成功?(初六)

◆  【專家之眼】罷免案要角 誰基於事實行動?(初六)
◆  【專家之眼】天意?為什麼賴清德認為大罷免會大成功?

◆  【專家之眼】評矢板明夫、小笠原欣幸的大罷免觀察
◆  【專家之眼】川普對日談判策略對台灣的啟示










【專家之眼】天意?為什麼賴清德認為大罷免會大成功?


2025-07-30 07:19  聯合報/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教授
賴清德總統。歐新社


可以確定的是,大罷免的結果,完全出乎賴清德的所料,否則,他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那麼,賴清德是怎麼計算的呢?

賴清德急於擺脫朝小野大局面,這可以理解。畢竟在朝小野大架構下,除非妥協,否則,什麼事情也做不了,甚至危及民國一一七年(2028)的連任之路,要真是這樣,問題就大了。如果不用妥協,有什麼方法可以擺平路上障礙?看來,只有改寫國會版圖一途,那就是罷免國民黨籍立委,而且,機會不是沒有,畢竟,立委陳柏惟、高雄市長韓國瑜都有慘痛的經驗。

美麗島電子報在今年2月公布的國政民調就指出大罷免並不得民心,認為此舉對台灣弊大於利的人(56.8%)遠多於利大於弊的人(32.2%)。又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在7月14日發布的民調,在罷免區有47.7%的民眾表態將投「不同意罷免」,只有36.9%的民眾將投「同意罷免」,看來,反對的聲音遠大於贊成的聲音,既然這樣,為什麼賴清德不回頭莫非他的算盤跟別人打的不一樣

看來,賴清德以及其支持者並不相信美麗島和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結果,反而認為它們都是假民調,目的是在帶風向,否則,民進黨內部,例如鍾佳濱不會預測罷掉 10 席、林楚茵不會預測罷掉 11 席、林俊憲預測能破10席。

事實上,賴清德並非在賭一把,確實是有機會的。賴清德的算計
1、基本盤而言,綠營支持者的人數遠大於藍營支持者的人數。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年7月15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在台灣主要政黨中,民進黨的支持度達到36.5%;而國民黨的支持度只有21.5%(民眾黨只有11.5%,即使藍白聯手也輸給綠營)。

2、歷來,國民黨的支持者都比較冷漠,即使支持,也不一定會出來投票。要是天氣又不好,那麼,出來投票的動機就會更弱;相較之下,民進黨的支持者則幾乎捨了命也會出來投票。一消一長之間,即使是在國民黨的優勢地區,賴清德也認定,罷掉六席以上是沒有問題的,而全部罷免掉,也是有可能的,這是為什麼會推出大成功口號原因

3、方便切割。萬一失敗怎麼辦?沒關係,因為那是公民團體的自發性行為,與民進黨無關,因此,作為黨主席的賴清德可以不需要負任何責任。

4、想辦法拉攏中間選民推出公民團體當主角,民進黨宣稱沒有涉入,藉此可以影響中間選民。畢竟大家更願意相信所謂的客觀、中立人士,而不願意相信某一個政黨。既然,他們客觀中立,又是那麼自發,按照賴清德在他的臉書上的說法是:「回顧這一年多來,有許多公民挺身而出;在最後幾天,更有許多人不辭千里返鄉投票。這段期間,許許多多的人在大雨中彎腰收連署書,在豔陽下行腳發傳單,在下班後奔赴街頭,在假日時堅守路口想一想,這樣的畫面是不是很讓人感動!因此而同情、認同、支持所謂的「公民團體」的大罷免行動。

賴清德本來指望藉這次大罷免逆轉勝,沒想到遭到滑鐵盧。是天意嗎?















【專家之眼】罷免案要角 誰基於事實行動?


2025-07-30 07:42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大罷免投票前,反共護台志工聯盟於台北立法院外濟南路舉行「為民主守夜公民集氣晚會」,支持者高舉標語旗幟,表達自己的訴求。本報資料照


人們應該會想當然爾地以為,號稱有史以來最大罷免活動,相關各方都是在深思熟慮、資訊充足採取行動。但事後看來,除了籌畫者基於黨派利益,最後也只是在賭一把外觀察這次罷免活動其他參與者的言行,讓人不禁好奇:誰基於事實,而非偏見行動

之所以有大規模罷免,最重要理由抗中保台莫屬,可是執政黨鋪天蓋地抹紅,目的是為了避免被監督制衡。理論上,外媒不接政府標案,可以避免台灣內部政治影響,國人也比較容易相信,但不少有利於政黨「出口轉內銷」的著名外媒,報導此次是針對「親中」立委的「大罷免」,還有人稱「台灣公民勇氣啟發所有民主國家」、「可謂今年全球最重要選舉(l'élection)」,並觀察罷免過程中,公民團體脆弱:有人的汽車被焚燒、遭網路騷擾,甚至面臨暴力恐嚇云云。

台灣人民多數看法與之不同。用投票結果告訴外界,這次罷免,是一個企圖逃避監督政府敘事。可是等罷免結果確定後,外國勢力卻還是要把抹紅想像放在對兩岸局勢預測上:堅稱中共會為結果感到高興,或使他們對台滲透工作可能會進一步有所斬獲。

我們不是中共,無權代替發言。但該指出的是,假設中共真的關心台灣此次罷免結果、認為可能影響兩岸局勢,投票前兩日就不該出現我跆拳道代表隊在德國世大運拿下銀牌,但遭到大陸人士試圖搶奪選手教育部長賀電與台媒口角事件,即便此事可解釋成個案,但隔天中共在重要官媒刻意刊載情況說明時,又沒展現比較新的立場

而猜測對台滲透工作可能會因罷免案失敗進一步有所斬獲,也基於一定事實判斷但無論是從兩岸開始交流後,政治認同持續背離趨勢,乃至於陸委會近年調查數據,均無法得知外國勢力的判斷基礎

政治認同持續背離趨勢長期存在就不用說了,且看陸委會今年5月公布的最新民調:超過8成6民眾不認同共軍機艦在我周邊活動,甚至刻意逾越海峽中線;近8成不認同中共在國際場域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並要求其他國家遵守其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的作法,及不認同中共說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逾7成3不認同中共說要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雙方才能開展對話協商等。只要長期關注該會民調,就會知道上述數字僅是延續近年調查趨勢台灣人民壓倒性支持賴政府作法、對中共反感。既然如此,外國勢力有什麼根據稱罷免案失敗可以使中共滲透台灣有斬獲呢?

或許又是賴政府另方面宣傳成果。賴執政以來重覆告訴國人,中共處心積慮對台進行滲透間諜活動甚至連職司交流海基會,也很閒到關心國安領域,自主調查自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1月至今年6月,中國大陸間諜滲透台灣案例然而,賴政府未解釋中共長期對台滲透,為何最近特別有效也沒區分起訴與定案量如果解之前檢方依反滲透法大張旗鼓起訴里長赴陸旅遊,到後來無罪比例外國勢力上述說法,只能彰顯被人牽著鼻子走程度

而在執政黨善用黨政司法工具前提下,多數人民好不容易在罷免案上表現了自己的看法。當初活躍罷免顯要人物,除了有些已表態放棄第二波罷免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人在「致歉」之餘,稱沒有聽過反對黨立委們的獨立意見、甚至連黨鞭或黨主席的見解也沒聽到過,並在最後稱「國家真的需要健康在野黨在小小台灣這麼鋪天蓋地往來交鋒宣傳下,要解唯有執政黨才有大權力需要被監督國家需要健康執政黨道理、以及不同陣營講了什麼,竟然是那麼難的事更讓人疑惑,沒聽到對方主張就採取行動,有多少人是認真成熟公民

綜上言之,此次罷免活動,除了應該可惜於國政空轉虛耗時間資源外,也讓人警覺到,還包括外部勢力被牽著走的程度,以及過去公民教育是否出了問題植基個人主義公民活動,有沒可能為了私利不顧公益而在大家好像很認真參與公民活動時,有多少人具備瞭解不同陣營說法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是下次還想參與公民活動者,必須先思考的問題。






嚴震生/比亞老矣,尚能選總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嚴震生/比亞老矣,尚能選總統?
◆  闕志克/台積電應幫台灣平息核安爭議
◆  廖元豪/總統放下身段 政治僵局才能解套










嚴震生/比亞老矣,尚能選總統?


2025-07-30 00:12  聯合報/ 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中非國家喀麥隆現任總統、高齡九十二歲的比亞(Paul Biya),日前宣布將競選連任,爭取下一個七年的任期。如果他在十月的大選中勝出,同時能夠做滿任期,卸任時幾乎是百歲人瑞,同時距他民國七十一年(一九八二年)上任以來,統治喀麥隆的時間將長達半個世紀,可以說是當前非洲強人政治的代表性人物

喀麥隆獨立至今六十五年,比亞統治的時間超過三分之二,其前任阿希喬Ahmadou Ahidjo)則是喀麥隆的國父,換句話說,該國獨立至今僅有兩位領導人,阿希喬在民國七十一年(一九八二年)因健康因素辭去職務,由已擔任七年總理的比亞接任,因此後者擔任政府領導人和國家元首早已超過五十年。期間他參與過七次總統大選,前兩次的選舉及阿希喬任內的四次選舉,由於執政的喀麥隆民族同盟(後改名為喀麥隆人民民主運動)是唯一合法的政黨,兩人都獲得百分百的支持。

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初,第三波民主化來到非洲,許多一黨專政或是一黨獨大的非洲國家順應潮流,開放多黨民主選舉,喀麥隆也不例外。在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年)的總統大選中,比亞僅以不到四成的選票驚險連任成功。隨後他主導民國八十五年(一九九六)年的修憲,將總統任期延長為七年,但在兩任任期結束之前,比亞再度透過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的修憲案,取消總統任期限制,讓他能夠持續參選至今。最近四次總統大選,除了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因反對黨杯葛,讓他拿到超過九成選票外,其餘三次比亞得票率都在七成以上

比亞究竟有何高明的手段,能夠成為政壇常青樹?為何漫長的政治生命並未受到國際社會太多的關注?比亞是非洲政治中家長制典型,它不僅獨攬政權,同時善於竊取並使用國家資源照顧其死忠支持者,形成所謂的扈從制生命共同體。這個貪腐共犯結構雖然遭到非議,但卻是他維持權力最有效的工具。此外,他也懂得分化反對勢力,採取籠絡打壓兩手策略,讓反對黨始終不成氣候,這也說明當他宣布要競選連任後,觀察家認為如果反對勢力無法整合,比亞仍然有望贏得大選。

比亞執政的人權紀錄很不光彩,卻能躲過西方國家政治雷達偵查,原因之一就是他和一些非洲強勢領導人不同。他沒有辛巴威穆加比嚴厲批判歐美新殖民主義個人魅力,也不似烏干達阿敏人權紀錄上的惡名昭彰,更沒有像內戰中違犯戰爭法賴比瑞亞軍頭泰勒遭到通緝受審另外,儘管比亞治理下的喀麥隆在民主指數不盡理想,被認為是不自由威權國家,同時近年來有南方英語地區分離主義運動,但基本上它屬於政治相對穩定的國家,未經歷真正的內戰,也沒有非經憲政程序取得政權的軍事政變案例所以才能夠見容於西方社會,美國似乎無意在此推動政權更替

目前比亞連任之路最大的障礙,就是其健康情形。過去幾年,比亞往往會在公眾面前消失一段時間,然後又再出現,更讓人起疑竇者,乃是喀麥隆政府禁止媒體報導有關比亞健康狀況消息不過,他長期將日常的國家治理交付給總理負責,只在重大決定時親自出馬這種較為消極治理模式,有助於減緩民眾對其健康憂慮,是這位政治不倒翁ㄇㄠˋㄉ一ㄝ ˊ之年仍然能夠執政的最大主要原因




耄耋之年:ㄇㄠˋㄉ一ㄝ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