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專家之眼】郝龍斌選黨主席年紀太大?老而不死是為賊(初三)

◆  【專家之眼】郝龍斌選黨主席年紀太大?老而不死是為賊(初三)

◆  【專家之眼】川習通話的多重解讀與對台啟示(秋分)
◆  【專家之眼】「合法要飯神曲」憑什麼入圍金音獎?
◆  【專家之眼】天理難容賴清德,違憲搶走地方財政自主權(初一)









【專家之眼】郝龍斌選黨主席年紀太大?老而不死是為賊


2025-09-24 06:58  聯合報/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教授
投入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左)日前拜會全國公教軍警消聯合總會,台中市前市長胡志強(中)也特地從新加坡趕回力挺。本報資料照


我為什麼寫這個題目?原因有二其一,拜孔子之賜,孔子誕辰,也就是每年9月28日國民政府定為國定假日,每年的這一天都放假,普天同慶,後來被民進黨政府給沒收了,這是對師道的否定,非常愚蠢。終於,今年在在野黨的立法之下,教師節又可以放假了,正義終於得到伸張。為此值得寫一篇文章來感謝孔子以及全天下有愛心的好老師。而我感謝孔子方式之一就是還原孔子,因為孔子的話,整部《論語》,誤解地太離譜了。

第二,我竟然在三立新聞網看到一篇文章-「孔子罵老人?為何他說『老而不死是為賊』其實大多數人都誤會了」。這樣的文章,如果出現在旺報、中國時報或聯合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竟然出現在三立新聞,很不可思議!這類題目不會是政治正確的三立所想要涉及的;更讓人訝異的是,這篇文章的署名竟然叫「大陸中心」而不叫「中國中心」,這就更匪夷所思了。名稱,它當然是關鍵性的,這就是孔子說的「正名」的重要性三立以「大陸中心」之名,是想傳達什麼又是寫給誰看的呢?既反中,又用「大陸中心」,這不是明顯的表裡不一嗎?這樣的報「品」難道不值得周知嗎?

這篇文章又想解決什麼問題?第一,「三立新聞網」以及諸大學者,他們的解釋對嗎?第二,郝龍斌年紀太大,是老賊嗎?

先看三立新聞網的解釋:「這句話常被斷章取義,以為孔子批評老年人『活得太久就是禍害』。但若仔細追溯《論語》與當時情境,會發現孔子其實是針對一位老友行為發出嚴厲批評,而老人群體貶低」。言下之意是,文意本身沒錯(即「老而不死是為賊」就是字面上的「活得太久就是禍害」),只是歷來指涉錯了,孔子這句話不是針對所有老人,而是只針對原壤這個老人。然而,文意沒有錯嗎?

我們再來看看幾位大師對「老而不死是為賊」的解釋。朱熹說:「賊者,害人之名。以其自幼至長,無一善狀而久生於世,徒足以敗常亂俗」。顯然,是把「賊」理解為「害人」、「敗常亂俗」,因此,這樣的人應該早早「死去」,免得危害人間。林安梧說是「老了還活著不死,這可真是害群之賊啊!」毓鋆說是「老不死,敗常害俗」、毛子水說是「老了還不死:真是禍害」、李澤厚理解為「老了還不死,這叫做禍害」、錢穆:「此等人,無益於世,老而不死,則是偷生」、傅佩榮:「這麼老了還不死,真是傷害了做人的道理」從以上所述可見,這些學者都把「死」理解為「生命的結束」,把「賊」理解為「害人」,然而,這樣的解釋並非孔子本意

「老而不死是為賊」的正確意思是:「到老,還不改變,這對你本身不好啊」!正基於對老友的提醒關懷,所以離去之前,「以杖叩其脛」。「以杖叩其脛」這樣的做法,並非如毓鋆所說:「何等輕佻!」,反而是何等的「愛之深,責之切」啊

回到標題。在這次的六名國民黨黨主席候選人當中,郝龍斌已經73歲,年紀不小了,他就不適任了嗎?當然不是。一個人適不適任,跟年紀毫無關係。川普都已經80歲了,還不是日理萬機






陳立恆/台灣當棋手的機會來了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台灣當棋手的機會來了
◆  陳力俊/IC薄膜研究領航人 杜經寧院士
◆  魏國彥/我那小小多坑谷的國家











陳立恆/台灣當棋手的機會來了


2025-09-24 00:00  聯合報/ 陳立恆(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也許,川普真的值得一座諾貝爾和平獎。

當莫迪暫放中印邊境爭議,與普丁一起和樂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當亞塞拜然總統與亞美尼亞總理一起站上天安門城樓氣勢磅礡整齊恢弘九三閱兵帶著射程覆蓋全球的東風 5C 走進世界新聞頭條,我們看到一個國際新秩序逐漸成形,也看到因為川普的關稅主義外交操作,印證了當美國盟友更加危險的說法,轉而促使地球另外半壁江山國家們萌生另創新局共同利益集體追求

在這個國際新秩序裡,我認為身為大國博弈中一枚棋子的台灣,也應該重新考量自己的利益與追求,特別是在關稅風暴之後。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台灣其實並不是美國盟友,但處境比當美國盟友還危險;它希望我們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卻不會因為台灣民主價值,就給予關稅減免,也不會因為我們站在第一島鏈前哨位置,就提供最尖端武器系統

而九三閱兵之後,我們還需要承認另一個事實,如果台灣繼續聯美抗中路線等待我們結局可能不是烏克蘭,而是加薩了。屆時美國就算真的像當年越戰一樣派兵來台,中美無論輸贏,寶島無可避免變成一座廢墟,再談什麼台灣價值都是一場枉然。所以如果還有任何政黨團體覺得抗中保台才是台灣唯一出路何妨自費辦一場「兩岸開戰,同意優先上前線」的切結式記名投票,恐怕開出來的同意票不到百分之一。並不是台灣人怕死,而是台灣人不需要找死;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的世界格局已變,台灣應該重塑一個基於國際現實主義兩岸關係國際定位

所謂現實主義,就是身為恐怖平衡中心的我們,乾脆跳脫框架、化劣勢為優勢,反正按照某些學者專家所言,台灣是美澳日韓必須防衛太平洋戰略要塞,所以無論我們有沒有增加國防預算GDP 的百分之五,一旦台海衝突發生,為了嚴守台灣這個區域熱點,他們都將毫無選擇出兵協防,那我們現在又何必花費民脂民膏這些看來明顯不足實際抗中保台軍事採購上?

誠然,台灣還是需要積極爭取話語權,既然硬碰硬不行,軟實力或可出奇制勝。我們曾經是華人文化武林盟主,雖然因為「去中化」的緣故自廢武功多年,我們重拾以中華文化資本底蘊看家本領猶為時未晚,現在正是台灣棋子華麗轉身棋手不遇良機

君不見對於大陸而言,台北故宮先進製程重要太多,前者無可取代後者指日可待中華文化才是我們與對岸平等對話優勢核心,也最有希望武裝我們未來的「金穹系統」。

以目前美國拖欠我方六千五百多億的軍購為例,相當於台灣廿年的文化預算,就應該轉投資到我們的文化事業上。當然不是資助為某些特定團體服務、連台灣本島都傳播不開的內宣工具而是從基礎教育出海補助觀光配套著手,培養真正可以打動對岸市場、開拓華人世界的戲劇、音樂、設計作品培育既可反映時代精神、又能引發華人共鳴台灣文化人才與作品,重新拿回華人世界文化話語權,我們才有機會以棋手身分,讓台灣為支點,以文化槓桿舉起沉重複雜兩岸關係共享廿一世紀國際新秩序屬於全球華人和平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