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4.0預算來源應先校正回歸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133/web/ 

◆  聯合報社論/政府拿不出疫苗,竟還不許民間自救
◆  聯合報黑白集/百條人命,如此冷漠
◆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4.0預算來源應先校正回歸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4.0預算來源應先校正回歸


2021-05-31 00:2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急遽升溫帶來的經濟衝擊,行政院推動紓困4.0方案。台北市東區的餐飲業一片蕭條。記者林澔一/攝影


此波疫情不斷延燒,確診、死亡數令人心驚膽跳,三級警戒措施衝擊百業,已經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行政院5月13日提出紓困特別條例修法案,追加2,100億元而使紓困預算上限提高至6,300億,並延長期限至明年6月底,可望獲立法院三讀通過。

行政院隨即也將送審紓困特別預算案,但因所需經費來源方面,特別條例准許舉債支應,又不受公共債務法財政紀律法之限制;而中央政府正在籌編下年度概算,執行中的還有110年度的總預算2.14兆,及龐大的前瞻建設特別預算 8,400 億,基於責任政治以及兼顧財政健全財政紀律,紓困4.0特別預算仍應先調整上述概算、執行中的總預算及特別預算,優先以「移緩濟急」方式籌措財源,儘量避免舉債為宜。

在概算方面,各主管機關本應就歲出排列優先順序,且籌編概算前,國發會經濟部應供給以前年度重大經建計畫之檢討;審計部財政部應提供審核以前年度預算執行之財務增進效能與減少不經濟支出之建議。因此,下年度的概算,首應反映原未預期的疫情衝擊,優先從以前年度預算執行發現之浪費、無緊迫性等不經濟支出中以及優先順序低的支出中調減,以明年度支出成長率低於今年為底線,相信疫情對於財政的衝擊可以在概算中預先吸納。

在執行中的總預算方面,預算法規定遇國家發生特殊事故,並非只有追加一途,有裁減經費之必要時,也得裁減之。因國際情勢變動或第二波疫情使得許多政府原本的交流、交通等活動減少,現在正是校正回歸的好時機,例如政事別機關別的支出項目,近年斷交國增加,外交支出早就應同步調降。

用途別支出中,例如因疫情而減少人員車輛之移動,業務費和交通及運輸設備應刪減,國會交流事務等都應刪除;公教年金都改革了,司法官退休退養給付也應即時改革,減少國庫負擔。在業務費占110年總預算21%的結構下,透過此種「移緩濟急」,至少可籌措出10%也就是約450億財源。

最該校正回歸的就是前瞻建設8,400億元的特別預算。從最近發生一周兩次停電,以及有些地區的民眾必須忍受自來水供五停二的不便,高科技產業還隨時處於因斷電、斷水而可能斷鏈的憂慮中,就可看出前瞻建設無助於解決五缺問題,更不要說究竟發揮了什麼具體的效益

因此,國發會和經濟部應重新檢討當初所提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尤其前瞻建設期間長達八年,計畫和經費都是過去五年所編列,絕對有很多不合時宜、屬於非急迫性,甚至是規劃錯誤,並沒有花在刀口上的建設。各機關重大工程之投資計畫,若超過一年未動用,即應暫停並移用到紓困4.0。審計部尤其應嚴格檢視前瞻建設成本效益分析,並審核以前年度的前瞻預算執行情形,揪出財務效能低及不經濟支出,從而刪減或將經費移用於比較緊迫、救急的紓困4.0。

預算案之審議,本來就應注重歲出規模、預算餘絀、計畫績效、優先順序,而紓困4.0又是重大的追加預算,預算法規定追加歲出預算之經費,應由中央財政主管機關籌劃財源平衡之,該財源應為租稅、規費或特別捐等實質收入,而非舉債何況,此次疫情失控起因於政府防疫發生破口所致,讓無辜的人民受到生命財產經濟上的重大損失政府失能造成人民受困,如果還要以舉債支應紓困,最後還是人民(尤其是年輕人)負擔,很難被人民接受。因此,行政院的紓困4.0特別預算案,舉債不應超過一半,才是負責任、有擔當的作為。













聯合報黑白集/百條人命,如此冷漠


2021-05-31 02:4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面對死亡數不斷攀升,陳時中每天仍以「疫情平緩」輕鬆帶過。圖/取自指揮中心直播


這波疫情,從五月十一日迄今已六千多人確診,近百人死亡。面對死亡數不斷攀升,陳時中每天仍以「疫情平緩」輕鬆帶過。他麻木了嗎,為何對人命如此冷漠

二月間陳時中還在立法院自吹自擂,誇稱「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誰料一轉眼,世界就豬羊變色了。即使如此,陳時中仍不改其大言不慚,繼續以其歐吉桑的「脫口秀」風格主持記者會,繼續信口開河。至於多少人確診,多少人送不進醫院,多少人不治,對他而言都只是個數字罷了。

作為民進黨的政務官,要練的基本功,大概就是這種死不認錯、睜眼說瞎話的本事吧!對蔡政府而言,誠實是不智的,欺瞞才是上策道歉軟弱的表現硬拗才是維繫政權最高祕技。無論執政上犯了什麼錯,都可以撒公帑來補洞;凡良心發現或露出愧色的官員,均屬無可救藥。也因此,詹順貴走了,陳吉仲留下;謝長廷轟不走,蘇貞昌下不來

百姓忘了戴口罩,立刻開罰;網民轉發了什麼訊息,馬上移送。但短短三周近百人死於新冠,主事者每天照舊在那裡大發厥詞,把專家建言當成耳邊風。為華航擅開後門的高官和民代,依然面不紅、耳不赤,若無其事。

四十九死的太魯閣號事件,好歹有林佳龍負起責任。近百死的疫情,卻只能繼續擺爛嗎?












聯合報社論/政府拿不出疫苗,竟還不許民間自救


2021-05-31 02:5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波波漫畫


國內疫情急劇升高,人民才發現政府說的防疫部署都是空話;包括疫苗,也只聞蔡總統和陳時中不斷游移出包的保證。近日,地方政府和企業界皆表達有管道取得疫苗,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更率先行文申請專案購捐疫苗。誰料,一度鬆口授權地方採購的指揮中心立刻髮夾彎,堅持必須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並統籌分配。疫情嚴峻,政府拿不出疫苗,卻不准人民自行進口疫苗自救,這種腦筋何止是「孔固力」。

稍早面對地方自購疫苗的呼聲,陳時中曾說,只要「合乎規定」即可採購;但眼見果真有人提出,立刻改口稱須由中央統籌。目前,除了國際佛光會申請購捐美國嬌生疫苗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已洽德國原廠購捐BNT/輝瑞疫苗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也聲稱獲贈上海復星代理的 BNT 疫苗中國國藥疫苗。指揮中心原已公布專案輸入流程和八項申請文件,但次日隨即再加上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採購」、「由中央政府統籌分配執行兩項原則,總統府也跟進背書。如此一來,不啻形同封殺地方自購疫苗的管道,也對民間購捐疫苗築起了路障。

國際佛光會秘書長釋覺培法師為此投書本報,呼籲政府但念蒼生之苦!」針對陳時中要求一切疫苗輸入須由中央政府統籌,釋覺培道出心中疑惑:「既然中央希望自己簽約,為何遲遲不去簽約呢?」「如果原廠不賣政府,是基於各種客觀政治因素,此時政府更應該感到『非政府組織』出面可得到解套的機會,更應該樂觀其成,不是嗎?」這些疑問,其實也是許多國人百思不解的事。

郭台銘近日親上臉書報告疫苗洽購進度,除澄清申請的是德國BNT原廠生產,直接空運抵台,該疫苗絕非大陸代工或分裝。然而,他顯然未料到政府會使出殺手鐧阻擋;事實上,蔡政府曾採購 BNT 疫苗向隅,現在卻仍堅稱要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郭台銘直言,這將增加他捐贈疫苗的難度。

陳時中就疫苗安全、法律責任與接種部署三大層面,講了一堆須由中央政府簽約及統籌分配的理由,有些合理,有些則是瞎扯。疫苗安全當然是很重要的原則,但指揮中心用的是雙重標準:它手上僅有多國拒打的 AZ 疫苗,卻對美國嬌生疫苗和德國 BNT 疫苗設下拒馬,又對二期臨床尚無結果的國產疫苗大力肯定。疫苗的法律責任當然必須明確,但蔡總統對尚未解盲的國產高端疫苗逕自宣布七月開打,不僅凌駕實證醫學原則,也踐踏專家審查的法定流程,不是嗎?

至於接種部署,當然也是必要的防疫規畫。但從華航諾富特事件,大家看到指揮中心規定的機組人員防疫接種順位,根本就是錯誤戰術鑄下的防疫破口;指揮中心所訂標準一點都不專業,已經被戳破了。何況,中央可以統籌疫苗施打,但簽約又何必由它代勞?堅持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只是蔡政府的心魔罷了,卻構成民間購捐的極大障礙。

大家記憶猶新,蔡政府曾繞過上海復星與德國原廠洽購,結果是破局。不論是什麼因素所致,蔡政府一則膨脹了政府的交涉能力,二則藐視國際經貿代理法規;如今它想要再硬幹一回,就能得逞嗎?這是莫名的反中情結作祟,或是無謂的面子至上主義

疫情蔓延,死亡陡升,在在有賴更快、更有效的疫苗紓解。政府無能救溺也就罷了,它還要阻止人民自救。這個政府真的只顧反中、只要面子、只要集權,就可以不管疫情、不顧人命?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際義人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133/web/ 

◆  放下權力傲慢 讓非政府組織幫一把
◆  機師檢疫3+11 政治分贓撕出破口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際義人
◆  隔離病房來不及建 做隔離病床吧
◆  網購塞車 防疫民生待解
◆  還要這款的政府幹嘛?
◆  政府甩鍋 托育哀鴻遍野
◆  國庫空空 夸言開倉濟眾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際義人


2021-05-31 05:33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杉原千畝(Chiune Sugihara;1900-1986) 。圖/林一平繪


面對不義強權,誰有勇氣反抗?我於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十一月來到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該處有民國 90 年(二○○一年)立陶宛總統親自種植杉原千畝之樹Sugihara Tree)。杉原千畝(1900–1986;圖)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駐立陶宛副領事。當時希特勒攻打波蘭,屠殺猶太人,大量的猶太難民紛紛湧入立陶宛,跑到日本大使館,希望能獲得「過境簽證」以離開歐洲。

為了救人,杉原千畝在沒有獲得日本政府准許之下,擅自發給猶太人簽證。民國 29 年(一九四○年)日本大使館關閉,杉原千畝搭火車離開前,仍拚命發簽證,最後,乾脆準備一疊空白簽證,他先簽字,在火車發動前由窗戶扔出去給車外尚未拿到簽證的猶太人。火車出發時,有個小朋友不斷地追趕火車希望能拿到簽證,但終究追不到。杉原望著小孩痛哭,說:「請原諒我!我不能再寫了!祝福你!」

二次世界大戰後,杉原被解雇,日本外交部的官方說法是因經費不足,自願被解職。但據說真正的原因是,杉原在立陶宛違令而被裁員。解職後的杉原以沿街叫賣燈泡為業,過著困苦生活。杉原在日本的生活低調,去世時他的鄰居們看到許多猶太人來哀悼,大感驚訝今日在維爾紐斯有一條杉原街,立陶宛與日本都發行郵票紀念他杉原千畝紀念碑寫著:「挽救一個生命,如同拯救了整個世界。」

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十二月,我來到以色列的赫茨爾山,參觀山上的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紀念館內有一座「國際義人公園,紀念在大屠殺期間冒巨大風險,援救猶太人的非猶太人,杉原千畝名列當中,足見以色列人是非分明讎既難忘,恩須急報

我在此也看到何鳳山(1901–1997)的「生命簽證」。民國 27 年(一九三八年)後,納粹有組織地屠殺奧地利猶太人。猶太人逃離奧地利必須獲得外國簽證,換取逃命的機會,稱為生命簽證。當時美國等卅二國均拒絕接受猶太移民。而中華民國駐奧地利領事何鳳山基於人道,不顧上司的反對,在中華民國駐維也納領事館向數以千計的猶太人發放了生命簽證。納粹當局將總領事館沒收,何鳳山則自掏腰包搬到另一地點,繼續發放簽證。

由於未經許可,擅發簽證,民國 28 年(一九三九年)四月何鳳山被中華民國外交部記過一次。當年何鳳山發放簽證的地點在維也納市立公園正門對街不遠處,我曾來此與其紀念牌合照。何鳳山死後,作家余秋雨為他撰寫了墓誌銘:「隨其手也,千百家庭得以絕處逢生;隨其筆也,沉溺之身攀上救命方舟;隨其聲也,域外人士驚識中華文明;隨其形也,離亂生命重建人世信心。」















放下權力傲慢 讓非政府組織幫一把


2021-05-31 05:34  聯合報 /   林公正/資深媒體工作者(高雄市)
佛光山所屬的佛光會表示擬捐出50萬劑嬌生疫苗。 路透


疫情嚴峻,疫苗嚴重不足,中央政府卻仍緊抓權力不放。原本申請捐贈五十萬疫苗的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投書《聯合報》,籲請政府「但念蒼生苦」,希望盡快讓非政府組織協助台灣。

不僅國際佛光會,郭台銘的永齡基金會也遭遇同樣問題,永齡基金會申請的五百萬劑德國 BNT 疫苗一樣被中央卡關。在染疫者與死亡者激增下,看到此情此景,心中只有兩個字:無言

吾人常言防疫視如作戰但以新冠疫情來看,防疫不只是視同作戰,根本就是作戰。在砲火四起、戰鼓頻催的當前,全國上下第一要務即是全面盡速防疫,而防疫最重要的一環莫過於疫苗注射,不論政府是「無力」或「無能」,當政府無法提供充裕的疫苗供人民施打,非政府組織願意出手相助,政府感謝唯恐不及,豈有理由阻擾或刁難?

回顧台灣近年最大的災變,莫過於民國九十八年的八八風災,而八八風災也是政府與民間合作的最佳案例。對於非政府組織的協助,當時擔任總統的馬英九與行政院長吳敦義至今念念不忘。

如今,新冠疫情的災難顯然比八八風災還嚴重,一方面病毒是看不見的敵人,二方面疫情的蔓延速度甚快政府過去一再對外炫耀的超前部署非但淪為國際笑柄,更大多數國人暴露於險境之中,當「缺水、缺電、缺疫苗」成為民間流行的順口溜,乃至是人民嗔怨的癥結,真不知政府為何還要緊抓著無用的權力不放,是怕沒面子或是怕下次選舉可能政黨再輪替?

人命關天,主政者的面子或政黨的權力,都不如人民的性命重要,當人命面臨重大威脅,沒有人會計較顏色,大家在意的就是「給我疫苗,其他免談」,道理這麼簡單,指揮中心及大官們不可能不懂吧!

就如覺培法師在「請政府但念蒼生苦」文中所言,既然中央政府希望自己簽約,那何以遲遲不去簽呢?是沒有原廠管道,還是原廠不賣台灣政府?這些問號,正是大多數國人共同的疑問。病毒不分藍綠,染疫乃至病故的也絕非是單一顏色的民眾,政府與其執著「政府與原廠簽約採購」、「中央統籌分配」,致令疫情益加惡化,何不放手讓非政府組織幫一把?














機師檢疫3+11 政治分贓撕出破口


2021-05-31 05:34  聯合報 /   何邦立/民用航空醫學中心前主任、中華民國航空醫學會前理事長(台北市)
疫情升溫,外界將矛頭指向機組員「3+11」隔離政策。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9日強調指揮中心政策「我來負責」。 圖/取自指揮中心直播



機師檢疫放寬「三+十一」被認為是本土疫情破口。外界質疑決策過程是否有關說?誰拍板定案 ?

民進黨立委范雲四月一日召開協調會,「強烈建議」放寬為「三+十一」;三月卅一日,桃園市長鄭文燦也允諾向中央爭取。四月十三日,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親自召開會議,十四日實施,十五日公布。華航九位機師都是在檢疫新制上路後確診

今年元月起,長程航班的機組員在勤務結束後都是五天機場檢疫旅館強制檢疫、九天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但五天檢疫期間仍可連續派飛。換言之,如果因不同任務連續出勤,機師不一定會在中間接受檢測。

染疫的多為貨機機師。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向來是貨機進出美國的中繼站,為全球第五大貨運機場,貨運量因疫情直線上升,讓它一躍成為全世界最忙碌的機場。而人口數不到卅萬人的安克拉治,卻累積確診案例突破三萬人,占十%,是全美疫情最嚴重的城市之一,高居全球染疫第九名。確診的華航貨機機師,幾乎七成飛過安克拉治

去年底英國變種病毒肆虐之前九個月,三千位 UPS 貨機機師至少一六六位確診新冠肺炎,比例高達六%。機師全球飛行屬染病高風險族群,其檢疫規定比一般人更嚴格才合邏輯

但機組員檢疫時間反縮短為「三+十一」。 陳時中表示,參考專業意見,考量飛安、社會安全平衡,並在規範完備、管理也落實情況下做出的政策,對於這個決策他會負責。陳時中並澄清無立委關說。但顯然可見,是受政治壓力所迫,全案完全無專業單位的參與把關。

機師為高待遇工作,應該有更高的社會責任。出面協調的桃園機師工會為一利益團體,其動員能力不容小觑,有不分區立委甘為馬前卒,事後還大言不慚為飛安。有當紅縣市長甘為跑腿,還說什麼勞權、組員身心健康,不要撈過界了。如今捅出大婁子了,大家都是共犯結構,指揮中心不必好漢做事一人全擔。

飛安是專業的問題,不是范雲、鄭文燦說了算,他們根本不夠格談飛安。

從去年十二月初,長榮貨機外籍機師染疫,機艙群聚感染兩位機師,才發現「三+十一」的規定。顯見一年來,衛福部並未注意到這安全漏洞而有所防範。

去年十二月, 英國驚傳變種新冠病毒,能增加七十%傳染力,全球四十餘國祭出斷航措施防堵疫情擴散!一、二月的華航、長榮倫敦班機亦停航。但台灣未禁英國航班亦未嚴格境管。隨後,一月十二日部立桃園醫院發生院內群聚並擴散至社區,歷時四十四天始清空。再再出現警訊,皆未喚起主管官署的注意 !

桃園機場過境旅館諾福特飯店,作為機師檢疫旅館,理應比照檢疫醫院相同等級處理,誰知竟是門戶大開的缺口,成為病毒入侵的大道。機場檢疫旅館開了天窗而不自知,再加上檢疫改為三天的人禍,疫情一發不可收拾,這可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典故的重現。

衛福部理應捍衛的是全民健康國家防疫的門戶,飛安非你的專業,應該請教專責的中華民國航空醫學學會航空醫學中心















隔離病房來不及建 做隔離病床吧


2021-05-31 05:30  聯合報 /   張明輝/冷凍空調工程公司副總(台中市)
台大院方表示,負壓隔離與重症加護幾乎都滿床。本報資料照片


筆者從事冷凍空調工程近四十年,施作過 TB 肺結核隔離病房,SARS 期間也施作過負壓隔離病房。目前新冠疫情突然爆發,負壓隔離病房的需求激增,各醫院也因無隔離病房無法收治病患

施作負壓隔離病房所費不貲,多床位占地也大,更是緩不濟急!筆者建議:在單一病床設活動式無塵亭,讓這病床就是一個隔離病床,使用不銹鋼方管安裝四尺×二尺的 FFU 在病床上方,FFU 這是台積電等高階無塵廠房使用的風機過濾機組這是一種結合送風機高效率濾網,周圍裝設 PVC 活動門簾,方便醫護人員照護病患,例如普通一房三床就是三間隔離病床了。

確診需要負壓隔離時,FFU 向上抽風排氣,此病床即為負壓空間,病菌被高效率網捕捉不會流出需要不受汙染的正壓無塵空間則 FFU 向下送風排氣,此病床即為正壓空間














網購塞車 防疫民生待解


2021-05-31 05:23  聯合報 /   黃癸榕/淡江大學兼任教授、經營管理專書作者(新北市)
買菜免出門 經濟部中部辦公室與全台27處傳統市場,合作推出「免迺好揀」買菜網,透過Line或網購,婆婆媽媽免出門,新鮮食材就可直送到家。圖/經濟部中辦提供


最近疫情高漲,民眾多配合政府宣導盡量深居簡出,在家開伙成為庶民主要的居家飲食模式,但自炊所需食材卻不便隨意到傳統賣場採購,因此網購成為食材採購安全可行的方式。

網購是很多人的樂趣,然而疫情高漲,上網購買食材卻成為居家族的夢魘。網站常塞車進不去,進去了看不到想要的食材,看到了卻是價格偏高,稍有遲疑會被買走,買到了又交期不定,常要等好幾天才能配送。

防疫措施的超前部署的確重要,但這些部署不僅要著重預防診療,也要協助民眾解決居家防疫的民生問題。

疫情飆升前後,食材生產供應變化不大;在需求方面,飲食人口依舊,用量不致增加。那麼為何會有網購塞車、搶購食材、價格上漲、交期延宕的情況呢?這種現象,應該是食材網購供應鏈的某些環節,產能不足或效率不彰所致。讓我們逐一檢討:

首先來看網站,銷售生鮮食材的大型網站,最近大多缺貨或通告展延配送;而小型電商零雜,多難以滿足買方一站購足的需求。加上這些網站很多主機容量不足,無法承受同時大量進站的人潮,因此造成網站塞車、購物不易;如能儘快加強主機容量與硬軟體配備當可解決。其次是食材供應,如能協助廠商串連供應體系,及時取得足夠貨源應該不成問題。

再來就是進出貨空間與處理設施、冷凍冷藏設備以及人力等問題,這些產能擴充不似高科技複雜的生產線,要在短期改善應該不難。至於配送的數量與速度,則取決於物流的產能;平常時期電商容易調節排程,疫情嚴重期間因訂單太多太急,就難因應。在商言商,食材電商在既有產能條件下繼續營運,因單價上漲,就是銷量不增也不吃虧;但卻讓民眾難以網購食材,其冒險外購將擴大傳統賣場的群聚,致與政府的宣導背道而馳。

主管單位應盡速協助提高上述有關環節的產能;包括電商網站的硬軟體升級、串連食材供應體系、擴充理貨倉儲設施及冷凍冷藏設備等。在物流方面,固可促成廠商增加配車及人力,亦可以研議徵用現在因疫情載客稀少的公車,支援進出貨的物流,協助食材電商大量載貨到住家附近的公車站,再由隨車人員及管委會配送到家,應可解決物流產能不足的困境。

運用政府資源,協助電商提高食材及相關貨品網購供應鏈的產能,為民眾解決民生問題,應是防疫重要一環。上述協助可由主管機關提供經費、人力、設備及技術等支援,並藉規畫、協調整合及執行,暢通網購供應鏈與交易,減少外出採購風險,對於降低疫情擴散及網購價格,當有助益。














還要這款的政府幹嘛?


2021-05-31 05:23  聯合報 /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台北市)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中央去年已經花了2100億紓困,如今又要砸6300億,不如拿其中的600億買疫苗,綁樁也不用那麼多錢。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病毒告訴我們,有能力的政府很重要。」這是當新冠肺炎席捲全球,重創各國健保醫療、社會安全和內需經濟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有感而發的一句話。做為政府頭家的我們該好好問問這句話了!

最近這幾天全台的社群網路瘋傳到爆點,焦點訊息全都集中在「政府怎麼可以這麼冷血?」對抗他們自己防堵政策失當所造成的疫情爆發,不請辭下台也就罷了。地方政府要自費普篩,不行;企業家和民間團體要緊急採購疫苗供民衆免費使用,假心歡迎媒合,但簽約分配需交中央統籌辦理。疫情延燒到不只內銷百業蕭條,更重要的是人命關天。管你全民憂心忡忡、急如星火,不行就是不行。

諾貝爾經濟學獎另一得主理察泰勒主張自由式家長作風政府決策中可取的選項,但政府強制性作為不能阻礙、限制加重人民選擇的負擔。新冠疫情當然是事涉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犧牲一些人民權益來成全大局也勢所必然。但是,普篩和疫苗是人民為抗疫的必要選擇,即或是自由式家長作風的政府都不能阻擋或限制。蔡政府就是要野蠻地阻絕這條活生生的抗疫之路。

人民為什麼要繳稅?因為,大家都希望政府能够有為有守,發揮應負的兩大責任,一是創富責任優化投資營運環境二是均富責任,力行社會的分配正義。蔡政府面對此次疫情,疫情防治能力大有問題,危機管理策略更是打錯方向。台北市長柯文哲說:「中央去年已經花了二千一百億紓困,如今又要砸六千三百億,不如拿其中的六百億買疫苗,綁樁也不用那麼多錢。」非常直白的一句話,也非常直接地打中蔡政府買賣施政結構的要害,難怪民衆紛紛按讚喝采。唉!鳥氣實在心太久了。疫情趕快過去,恢復人民開工、開店、上班的日子。別老當人民是白痴,拿人民的錢去慷政府的慨。

民主社會的三大要素自主、透明和責任。人民要自主救災救命,政府鼓掌都來不及;防疫不是只有天天校正回歸數字,人民要的是政府到底採購了多少疫苗、何時到貨和品質如何的透明;責任?唉!疫情受害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和命啊!政府何時變成了冷血的動物,居然只會如此推三阻四、人五人六,那我們還要這款的政府做啥!














政府甩鍋 托育哀鴻遍野


2021-05-31 05:18  聯合報 /   包崇明/中華民國兒童教保聯合總會南區副總會長(新北市)
疫情停課,檢視蔡政府荒腔走板的托育政策,直接把天災丟給機構,造成機構與家長、老師三方對立。圖/台中市社會局提供


疫情停課,檢視蔡政府荒腔走板的托育政策,直接把天災丟給機構,造成機構與家長、老師三方對立,若不修正必定哀鴻遍野。

行政院說紓困4.0沒有托嬰中心,因為不是教育業也不是服務業,而是社會福利機構功德業);衛福部說五月份停托照要退費,但官網契約卻寫「全額退費」;社會局說六月份月費暫停收費,卻沒告訴托嬰中心拿什麼支付員工薪資?勞工局說員工薪資要全額支付,因為「停課不停班」是要老師變成清潔工嗎?衛生局說托育機構疫苗不在優先名單,卻要我們收托醫護警消子女;房東說房租一毛不能少;家長說為何防疫照顧假卻是一毛拿不到、托育費只退兩毛錢?

這是全國一,二六九間托嬰中心三五,○九○個送托家庭的心聲。給蔡政府的建議:請將托嬰中心的主管機關從衛福部轉給教育部吧!
















國庫空空 夸言開倉濟眾


2021-05-31 05:10  聯合報 /   陳聽安、陳國樑/政大名譽教授、政大財政系教授
行政院長蘇貞昌27日宣布紓困4.0方案,要「開倉濟眾」。本報資料照片


疫苗研發與採購的失策,如今社會風聲鶴唳、人人驚恐!然在眾咻齗齗論究「紓困4.0」之際,居廟堂之高者,坐糜廩粟忝不知檢討,居然「開倉濟眾」四字,脫口而出。正是如此狂瞽愚妄心態,使國人愈發苦楚不堪。

政府預算,民脂民膏,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國庫絕非執政者私倉,怎能以開倉濟眾比喻治國,大汙耳矣。莫非下一步打算在行政院大門外「搭棚布粥」?

就算認真面對開倉的比喻,打開國庫裡面會有什麼?空空如也!根據目前已編製預算(總預算特別預算),一一○年度中央政府一年以上非自償性債務,將自五點六兆上升至六點一兆;換言之,早在紓困4.0前,中央政府已經需舉借債務五,一四六億,莫非「濟眾」是要全民「分擔中央政府債務」,否則任何一塊錢的「濟眾支出」,都必須向後代子孫伸手,何來「開倉濟眾」?

目前國家財政,舉債度日,實如丐夫窶人;疫情肆虐,凸顯執政上的挫敗。巍巍赫赫者,猶囂囂然自認坐擁金山銀山,不慚夸言「開倉濟眾」!

加計疫情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打算新增之 四,二○○ 億經費,如全編入本年度預算,一一○年度中央政府舉債近兆(九,三四六億)!是過去最高債務增加年度(九十九年度、四,一○二億)之兩倍有餘。如此巨額債務舉借前所未見,且尚未包括預算外之舉債,例如,交通部主管的觀光發展基金民航作業基金等四大作業基金,近千億之債務規模。就國家財政永續考慮,怵目驚心的債務數字,讓人惴慄難安。

疫情發展難測,未來再進一步舉債空間有限,新預算應避免浮濫。以疫苗採購經費為例,特別預算與第一次追加預算並未編列疫苗採購經費;第二次追加預算「校正回歸」,編列一一五點五億。據行政院表示,新提出之預算中,將再新增疫苗採購經費二二四點五億,總計共會有三四○億。但如以 BNT 疫苗每劑十歐元計算,就算全台灣二,三五○萬國民人人皆施打兩劑,所需經費為一五八億,何須編列三四○億?究竟疫苗採購經費編列標準為何,行政院應有說明。

紓困振興面向,就目前規畫方向與討論看來,行政院仍採在發放三倍券前的「定向紓困概念,盤點受疫情影響的產業與個人。然定向紓困好比在黑暗星空中,以探照燈,試圖找出一顆顆不再施放光明的星星;找到的僅限於光束範圍內,光束外全都漏掉了。又,再強的光束,如何能穿越八大行業等地下經濟的「黑洞」?

最後必須指出,疫情已使許多民眾生計驟失,所有國人生命同感威脅、日常生活皆受影響,定向紓困必然造成社會矛盾與怨懟。何以A產業有補助、B產業無?何以家有國小以下學童者每名可以領取一萬元、家有國中以上學生者則不行政府資訊不對稱的情形下,定向的紓困政策設計,勢必產生嚴重的道德危機問題,造成資源虛耗錯誤配置


黃介正/拜登對中戰略的間接路線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介正/拜登對中戰略的間接路線







黃介正/拜登對中戰略的間接路線


2021-05-31 05:07  聯合報 /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美國總統拜登。 路透社


美國拜登總統今年二月十日親臨五角大廈視導,並指示成立中國任務小組」,協調各部門之觀點,提出整合性對中政策建議。如今負責該小組的雷特納即將正式就任主管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且總統訂下四個月期限將至,此刻乃歸納分析拜登對中戰略之時。

在美中強權競賽的跑道上,川普與拜登兩位總統皆著眼於拉大美國的領先差距。川普以激烈手段,為中國追趕製造障礙;拜登則以健身修德,試圖使美國自己腳程加快。川普之強攻硬上直接戰略,拜登之迂迴夾擊間接路線

五角大廈的中國政策檢討,咸信將列機密,然從拜登上任以來之官方文獻、高層講話,及實際作為,尤其日前國安會亞洲事務協調總監坎貝爾,及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伯格史丹福大學奧森伯格研討會雙主題演講,已勾勒出戰略部署作戰圖像

反轉內外線作戰。川普的「美國優先」與扭曲的「例外主義」,造成了表面上顧盼自雄,實際上孤立寡助的形勢;不但未能抵銷中國大陸全方位的「帶路擴張,也因退群而減損在國際組織的主導能力。拜登尊多邊主義,重返國際組織,重建盟邦信任,從歐盟北約、印太四強之鞏固,先盟、後友、再接敵,試圖反轉成外線作戰。

印太躍為主戰場。美國建國以來,即使韓戰、越戰,始終循「重歐輕亞」之外交政策思維。既然北京倡言「東升西降」,自認「時與勢」在中國這一邊,拜登麾下策士終於轉變行之兩百年的重心,將印太置於歐洲之前。坎貝爾表示「最佳的對中政策實基於好的亞洲政策」,可見印太四方會談、區域安全機制將為對中戰略之先鋒。

制度價值延長賽。雖然與川普政府「中共非中國」有所不同,拜登政府仍對習近平的意識形態對外戰略充滿深度質疑,視美中戰略對抗為民主與專政的制度競爭,亦為價值理念的擂台。坎貝爾所稱,致力恢復公平貿易、航行自由、前進軍事部署等傳統「作業系統」,涉及美國的核心利益,當然會力守不退

朝秦暮楚非易事。在美中兩強長期爭霸局面形成後,賺錢靠中國,安全靠美國,兩面得利不選邊的時代,已難重返。拜登政府雖聲稱理解多國期盼同時與美中交好,但始終不忘在外交戰場逐次整理隊伍,以「棉裡藏針」的手腕,促使友盟國家幾乎一致的附和美國的戰略。

美中同為核武強權,且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交往的時代已經結束」僅是相對於「競爭」新範式的一種表述,絕非重回上世紀的冷戰。在美國內有政爭、疫情、經濟壓力,外有敵友不同利益交錯的挑戰,拜登的國安及中國政策團隊當深知其大不易。

拜登對中戰略採行的間接路線,是一個耗費大工夫,必須周全多邊,考驗耐久的戰略選擇。美式民主中共專政山上之城強國之夢,是時間的競賽,也是韌性的角力,但歷史不會終結。

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4.0別遺漏商業服務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防疫本末倒置,紓困條例只是趁火打劫
◆  聯合報黑白集/冷血與憤怒
◆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4.0別遺漏商業服務業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4.0別遺漏商業服務業


2021-05-30 00:2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為了緩和民怨,從中央到綠營地方,紛紛加碼提出各式防疫津貼與紓困方案。圖/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在5月中旬急速惡化,確診數和死亡數都呈倍數增加,疫情防範模式也依序提升為「準三級」、「三級」和「強化三級」警戒,民眾外出必須隨時配戴口罩、休閒娛樂場所關閉、餐飲業只准外帶、賣場超市以實名制加強人流管制,學校停課改以線上遠距教學代替,民眾被要求盡量待在家中不要出門

如此嚴格的管制,對需要「人與人接觸的服務業經營,帶來了毀滅性的衝擊。即使是還准營業的行業,許多商家乾脆直接關門歇業,免得營業收入還不夠支付水電、人力等固定支出;但在沒有營收之下,生活馬上陷入困境。行政院因此決定,擴大紓困方案,將原來預算規模4,200億元增加2,100億元,稱為「紓困4.0」,幫助受衝擊者解決燃眉之急。

由於時間緊迫,行政院初步拍板之下,要求國發會迅速提出最後方案,所以方案還在滾動檢討之中,迄今的主要規劃如下:個人紓困方面,比照上次發放一次性補貼,但標準微調放寬,包括自營工作者3萬元;導遊、領隊、國旅領團人員、計程車和遊覽車司機3萬元;農漁民1萬元、甲級漁工3萬元;中低收入戶生活補貼加碼4,500元;另提供急難紓困1-3萬元。最新的發展,是要提供擁有國小以下幼童的家庭,每戶1萬元補助

其次,在產業補貼方面,除延續原有產業紓困貸款、央行加碼 1,000 億元中小企業貸款以外,營運較前一年受衝擊50%以上者,對員工薪資直接補助2萬元(蘇院長在院會中指示,從優從速以節省行政作業,原來只規劃補貼四成薪資);另延續上限10萬元的勞工紓困貸款,已申請者可再申請企業紓困貸款也將針對觀光業、航空業、大型藝文業和農業。在申請作業上,將透過數位分流線上辦理方式,來簡化流程提升效率

財政部則提出被關閉營業和需密切接觸的行業5月營業稅減半、6月全免,其他行業同期也有分別減徵30%和50%配套。

教育部也表示,除原來提供運動事業、社區大學和留學服務業補貼和貸款外,增加對幼兒園、短期補習班、課後照顧中心的補貼。

國發會認為,政府已經累積一年的豐富經驗,從顧家庭、護弱勢到挺企業、顧產業,已建立完整機制,可以全面協助受影響的產業和個人。

誠然,政府各部會都希望能照顧最多的受衝擊民眾,國發會這種相當自滿的心態,正好就是擊垮台灣防疫工作的幕後殺手;若不能深入檢討去年紓困方案執行後的缺失,並虛心改進的話,就會犯下同樣的弊病,讓追加的預算無法獲得理想效果,這是一個號稱「會做事」的政府,首要戒除的心態。

已有檢討聲音指出,去年這種需經過申請才能獲得補助的模式,存在著本質上極易歧視服務業的狀況因收件後核准的比例製造業超過九成多,高於服務業的八成餘

受創極嚴重的商業服務業」從業人員320萬人,卻只有38萬人(約12%)受惠,和蘇院長說的「開倉濟眾」距離實在太遠,政府若因紓困「績效良好」而不深入檢討的話,未來引發的民怨甚至有可能多過感激。而這也是為何經常有人建議,要學習美國等先進國家作法,變更需要申請的模式,對受衝擊行業的從業者,在排富原則直接發錢入帳,才能真正直接立即幫助到需要的民眾。

但行政院急如星火,一天都不願等候浪費之下,似乎已經沒有時間檢討研究,找到最周延的模式。但該有的研究還是應該進行,因為雖然我們不樂見「紓困5.0」(已有執政黨立委提議進一步擴大紓困規模到 8,400 億元),而若真有下一次的話,直接補貼入帳模式還是應該考慮,來矯正上述紓困不公現象













聯合報黑白集/冷血與憤怒


2021-05-30 02:1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昨日於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再次說明計算有落差的原因,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北市昨天病房數僅有20床,其實不會差這麼多,應該是北市沒有掌握好。 圖/取自指揮中心直播
台北市長柯文哲動怒批中央「阿搭馬孔固力」,北市怎麼可能空床有幾百床。圖/北市府提供



台北市長柯文哲砲打中央「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阿達馬孔固力腦袋僵化)」都脫口而出,除凸顯嚴峻疫情下的中央地方分工協調問題依舊,更直指中央只看冰冷數字防疫的官僚心態

面對猛暴疫情,柯文哲已多次怒飆中央,這次則是因為指揮中心稱台北市仍有六八二張專責病房空床,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說只剩廿床。報表與現實落差巨大,難怪柯文哲要中央「去急診室門口站一下就知道現況」。

即使其中存在病房「」和「」的誤差,但中央報表已儼然把台大醫院院長的呼救當成「假消息」;而救護車載著確診病患繞遍市區找不到病床收治,以及居家隔離者等不到病床死在家中的新聞,也被看作是地方的「認知作戰」了。

一年多來蔡政府大內外宣不斷,但所謂的超前部署已被國際媒體認證膨風吹牛;柯文哲只不過再次戳破這張膨風的牛皮。

病床數字落差只是冰山一角,疫苗採購數與實際到貨量天差地別、確診人數「校正回歸」導致疫情資訊極度混亂,讓台灣防疫沉淪到只剩陡升的死亡人數還有點公信力但在蔡政府心中都遠不及十五萬劑莫德納疫苗抵台重要

「只來十五萬劑,是因為一次來太多很難消化完」,民進黨都這麼說了,台灣人能怎麼憤怒?疫情可怕,冷血防疫更可怕!











聯合報社論/防疫本末倒置,紓困條例只是趁火打劫


2021-05-30 02:1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為了緩和民怨,從中央到綠營地方,紛紛加碼提出各式防疫津貼與紓困方案。圖/報系資料照片


本土疫情兩周確診逾六千人,死亡人數暴增全台尚未封城,百工百業已呼叫紓困。蔡政府面對防疫不力指責,火速推出紓困四點零,沒盤點實況就準備開門撒錢。更可議的是,民進黨立院黨團無視違憲疑慮,主動替政院加碼特別預算,無條件推高規模至八千四百億元,有如趁人病危逼簽空白支票

雙北醫院爆棚,醫療量能瀕臨崩潰,國人驚異不解,何以說了一年多的超前部署竟如此不堪一擊?疫苗採購一再跳票,政府卻怪人民接種意願低,圖窮匕現,原來政府採購消極護航不確定的本土疫苗去年特別預算執行成效禁不起考驗,蘇內閣又開口要錢,難道不該先交代去年的錢究竟用到哪裡?為何整備一年多,緊要關頭竟有確診者無處安置在家等死的慘劇

去年特別預算加上兩次追加,共計四千二百億元至今僅執行七成,甚至還有三百多億連分配項目都沒有政院把國會當提款機從未提出執行報告拒絕在野黨監督。如今疫情延燒病毒直接檢驗蘇內閣,人民才知指揮中心根本是噴不出水消防栓

特別條例包括防治、紓困、振興三個部分,但蔡政府只重紓困振興撒幣收割防疫紅利,指揮中心塑造「嘉玲」神話,使得防治預算淪為跑龍套,就算加上社福支出也才占總數的三成不到。

本土疫情失守,政府將疫苗採購延宕推給中共打壓,但一百廿億預算究竟花到哪裡?公衛界認為失守另一關鍵在檢測不足衛福部編列廿二億購置檢驗耗材設備檢體運送,只用掉十三億,難怪檢驗量能窘迫;看看新加坡,PCR檢驗量能經一年整備已有九萬人規模,是台灣五倍以上。

指揮中心省略社區感染演習,以致醫療資源調度一團混亂救護車上病人無處可去死亡人數攀升才安排北病南送防疫物資清單中沒有快篩試劑,以致現在得要求國家實驗室先就市面產品實驗進行校正,才能訂定操作指引。抗疫分秒必爭且不及,臨陣磨槍還能奢望降低傷亡?

陳時中防禦工事只作在國境,偏偏國境破口也是執政者捅出來的。蔡政府輕忽防疫,卻靠撒錢推出經濟成長數字,而非藉此調整產業體質,大難來時,欠缺調適力的業者仍然嗷嗷待哺,蔡政府難道打算靠撒錢來執政

蔡政府去年在疫情燒向歐美之際,追加特別預算一千五百億,從大企業到遊覽車、小黃司機,乃至玉蘭花小販人人有獎,寬鬆的申請標準讓無業田僑仔占便宜,啃老族也藉利息補助借款玩樂、炒股。大撒幣使蔡蘇體制支持度居高不下,蘇內閣食髓知味,明知出口業者訂單滿手,國旅內需蓄勢噴發,訂餐訂房一位難求,竟還多花七百億發行三倍券,濫作政治人情,圖的就是人民感恩戴德

更荒謬的是,蘇內閣還二度追加預算二千一百億,名為救產業、買疫苗,實為紓困演成超額大放送只好借錢回補一千二百億虧空。政府亂撒錢,濫頭寸拱出全台炒房,還放任部分老板利用員工人頭申請薪資補助,同時苛扣員工半薪、無薪假。這種紓困擴大貧富差距阻礙產業升級,對比韓國利用抗疫發展疫苗等生技產業,蔡政府撒幣一事無成,不覺丟臉嗎?

去年沒疫情卻揮霍無度,如今病毒潛入社區,經濟成長險阻重重。抗疫與民生皆是重中之重,蔡政府應針對擴充醫療量能產業應變提出新的特別預算計畫,而非只想假藉疫情擴大預算利用紓困趁火打劫。若只複製去年模式撒錢,更讓人懷疑蘇內閣屯積糧草為明年選舉超前部署


名家縱論/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星期透視/疫苗政治vs.同島一命

◆  星期透視/疫苗政治vs.同島一命
◆  請政府但念蒼生之苦
◆  空話治國 天堂變煉獄
◆  赴重災區開會 好猶豫
◆  大屋頂下/武統不可採 台獨行不通 兩岸關係何妨帶病延年?
◆  名家縱論/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2021-05-30 02:35  聯合報 /   林祖嘉(政大經濟系教授)
嚴重疫情影響之下,可預期未來幾個月內,房地產交易量必然大減。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游順然攝影


五月我國疫情突爆發,台北市和新北市先進入三級警戒,然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台都進入三級警戒,後又延長到六月十四日,看來疫情短期內不容易壓下來。同時,行政院推出紓困4.0版,拿出二千一百億元救濟受害的個人和企業另外,還準備超過四千億供企業融資使用。因國內疫苗施打緩慢,暑假結束前,可能都不容易看到疫情結束。

大多數國人都遵守政府指示,非必要儘量少出門,同時三級警戒明確規定戶內集會不得超過五人,戶外不得超過十人。首當其衝的是餐飲、觀光、交通、會展與展演等產業,這些產業也將是政府補助主要對象但是,房地產業可能將是另一個嚴重受創產業。房屋價格昂貴,且格局、方位與地點等因素各有不同,有意購屋者需要現場看屋;在嚴重疫情影響之下,看屋行為一定少,可預期未來幾個月內,房地產交易量必然大減,房地產市場交易量萎縮。

去年以來,雖然國際疫情很嚴重,但我國疫情控制得宜,同時國內外貨幣供給充足,再加上台股大幅上揚,因此去年我國房市在價格與數量上都呈不斷增加的榮景。依國內知名「好時價」網站資料顯示,去年一月到今年四月的十六個月,每個月公布的清華安富房價指數上漲了六點六六%,其中六都都呈現上揚走勢。同時,去年全國房地產交易總量達到卅二點七萬戶,也是七年來新高。

這波疫情使大家留在家中,將造成房地產交易快速萎縮。房地產市場有一個俗語,即「量比價先行」,也就是說,當交易量下降後,將會造成房價下跌。因此,未來一陣子房地產市場可能出現價量俱跌的情況。且由於交易量大減,也將衝擊房地產仲介業,說不定政府也應將此產業列入紓困對象。

同時,我國房地產有幾個重要法規修改也將在七月上路,可能對房地產交易造成進一步衝擊。首先,實價登錄2.0版將正式實施,其中兩個重要改變,一是要求房地產交易時住宅資訊,需公開到門牌號碼,不能如同1.0版只公布住宅所屬區段。此舉可讓交易資訊更透明,未來買賣雙方都可以更了解交易住宅附近實際資訊。另一個重要改革,把預售屋紅單交易納入管理,讓投機者無法利用紅單交易賺取短期利益。這對於減少房地產投機有很大的助益,也可減少不動產短期炒作,比較不會推升房價。

另一重大稅制改革,就是七月將要上路的兩稅合一2.0版,將不動產短期交易高稅率的時間拉長,兩年內出售的增值稅稅率為四十五%,五年內為卅五%,十年內為廿%,十年以上為十五%。高額稅率會大幅提高短期交易成本,同樣會減少房地產短期炒作行為,對於降低市場交易也有所助益,從而抑制房價上漲。

高房價一直是民怨之首,健全房地產市場,增加交易資訊的透明,減少房地產投資炒作,應是每個政府都需要努力執行的政策。現在受疫情影響,房地產市場短期內將呈現價量下滑情勢,加上兩個重要房地產法規與稅制修正,對於房地產交易都將產生抑制效果。不過,真正重要的,還是應該要提高「囤房稅」,因為國內有錢人通常持有大量房地產,長期持有賺取高額增值。唯有增加囤房的成本,才能減少囤房行為,回歸合理房價,達到「居住正義」的目標。










星期透視/疫苗政治vs.同島一命


2021-05-30 02:27  聯合報 /   趙建民(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台灣的疫苗施打率遠遠落後世界,蔡政府仍不斷將防疫政治化。美聯社


正當蔡政府準備歡慶連任一周年之際,被認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疫情卻突然爆發,民眾對疫情指揮中心既無力購買疫苗、又不開放民間購買的政策頗有微詞。從蔡政府高喊中共「認知戰」,到政治化處裡大陸疫苗,更暴露了執政黨對兩岸政策的迷惘。

本來以為,操弄反中情緒是蔡政府為了贏得選戰而精心打造的利器,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底地方選舉挫敗後,蔡英文突發奇兵,將「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畫上等號,再利用香港反送中的紛擾,以網路側翼操作「亡國感」,終於逆轉聲勢,成為選戰的經典之作,就連川普競選連任,似乎也借鑒了此一「抗中」模式。

最近執政黨大肆渲染「認知戰」,政務委員國安局長公開表示,中共利用疫情對台進行分化,執政黨的網路部隊立即跟進,稱網路意見版的批批踢已被滲透,加上已通過的反滲透法等國安五法,用意似乎是繼續擴大反中政治效益。沒想到的是,鄉民查出發動「認知戰」的竟是親綠網路寫手的自導自演。

然而,蔡政府對中國疫苗的立場,卻顛覆了民進黨為選票而反中的認知。打從一開始,執政黨便信誓旦旦,絕對不買中國疫苗,陳時中先搬出法律,說根據台灣法律,不能購買中國疫苗,接著又說大陸疫苗「缺乏技術性的資料」。在台灣疫情緩和,對疫苗需求不高的情況下,人們或可認同大陸疫苗品質欠佳的搪塞,但當疫情逐漸失控,老百姓對當前的兩岸政策不再滿意時(最近 TVBS 民調顯示,不滿意蔡政府兩岸施政的民意,已經超過滿意的民意),「反中保執政的說法,出現了裂痕究竟甚麼法規禁止購買中國廠商代理的外國產品疫情指揮中心始終語焉不詳

蔡政府不但找滿理由,拒絕向大陸購買疫苗,還千方百計將台灣的疫苗短缺,歸罪於陸方。年初,政府和德國輝瑞廠直接洽談購買五百萬劑 BNT 疫苗,但在最後即將簽約之際宣布破局,陳時中在二月十七日說是外界介入生變」。日昨蔡英文在臉書中直言,「我方和德國原廠一度幾乎完成簽約,但因為中國介入,遲延到現在都無法簽約」。

台灣向德國購買疫苗究竟因何生變,現已成羅生門。台灣是去年八月開始和輝瑞洽談 BNT 疫苗,但早在去年三月,上海復星醫療已經開始代理大中華地區的 BNT 疫苗了,為統一事權,德國原廠是否可能授權復星代行售台案?根據鴻海集團郭台銘的說法,在獲得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的協助下,衛福部和復星醫療在今年一月開始接觸,洽談申購五百萬劑 BNT 疫苗,似乎證實德國原廠已將這筆台灣生意,責成上海復星醫療,台灣官方也參與其事。奇妙的是,雖然鴻海一再強調該筆交易只是單純商業行為,蔡政府卻又將協議不成歸咎中國阻撓!

從選票的角度考慮,蔡政府咬定上海復星醫療代理的 BNT 疫苗,是德國疫苗並同意進口,淡化或根本不提復星醫療,應該是比較合理的作法。蔡政府不作此圖,似乎證明「脫中」政策,已經不是簡單的選戰工具,而是更深層的意識形態仇中。

面對中國,蔡政府不斷將防疫政治化,不顧「全島一命的倡議,凸顯了當前台灣對中政策的兩種思維:一種思維強調兩岸關係的特殊性,政治上或有反中的理由,但民生問題不該自我設限,政經分離;另一種思維卻把中國當瘟神,不願發生聯繫,抗中仇中。

疫苗問題激起台灣對中國政策的一場辯論,或許是不幸中的意外收穫吧!













大屋頂下/武統不可採 台獨行不通 兩岸關係何妨帶病延年?


2021-05-30 02:51  聯合報 /   黃年
(路透)


經濟學人》說,「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區」,這卻使得台海爆發深重戰爭的可能性降低。

因為,對立的美中雙方已呈「恐怖平衡」。否則,開個玩笑,美國只消指中共「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WMD),就可動手,但中共畢竟不是伊拉克。再者,尤其對北京來說,台海氛圍確已超過可以開戰的程度,卻不能打,這遂使美中台三方其他重大互動幾乎都變成了戰爭的替代物,情勢更形複雜。

台灣也許確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但不是猛爆性,卻已成了時時刻刻都需輸血洗腎的慢性病

本文要說的是,台海不容易打起來。但也想先說清楚,怎麼才會打起來?若打,大概會發生些什麼事?

中共的軍力為兩件事作準備。一、與美國維持恐怖平衡。二、震懾法理台獨。

台灣若宣布法理台獨,中共一定動武。若僅就軍事角度說,中共打台獨,贏面居大,首戰即終戰。

因為,在「一中政策」下,美國沒有支持法理台獨的理由。何況,在以飛彈及無人機為主的台海戰爭中,美軍若不能親身參與攻擊中國內陸基地,以台灣一己之力,很難壓制中共的流水攻擊;但若美軍親手攻擊中國內陸,將衝破「恐怖平衡」,演成「美中大戰」,且必使中共立即升高對台攻擊的報復性及毀滅性,更無底線。

回視韓戰、八二三砲戰及越戰,美軍皆未親身進擊中國內陸,可判斷在中共打台獨的戰爭中更無可能。且美軍在越戰中進入南越,但在中共打台獨的戰爭中美軍甚至不可能親身加入台灣本土的逆登陸戰,以免放大戰爭。而美軍若不能參戰攻擊中國,台灣的「自我防衛」(這正是拜登政府的口頭禪)就要先算一算能撐幾天,這是一個老問題。

但是,中共攻台,美國與其盟國將發動各種類軍事的「超限戰」恐屬必然,中共將面對一個充滿嚴重敵意的國際環境。因此,中共一旦動手,將先迅速完成對台的軍事動作,再來面對其他的國際困難,這時台灣的下場已是「既成事實」。

當然,不能排除另一種可能。中共要拿台灣,國際認為這回若讓他得手,以後就再也壓不住他了。因此,不惜代價,共赴決戰。但情勢若立即升高,台灣恐也更快毀滅。

至於台灣,屆時恐怕連這場戰爭到底是「捍衛中華民國之戰」或「捍衛台獨之戰」都不知如何定義,亦即連「國軍」及「國民」應忠貞獻身的「這個國家」是什麼都不能確定。請問: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不過,話說回頭,如果台灣不搞法理台獨,則包括中共在內,應當無人會輕試「恐怖平衡」的真實性。這才是本文要說的。

因為,中共也知美方的底線是「一中政策/和平解決」;如果沒法理台獨,中共卻先動手,這將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因此,喬良認為,中共若貿然對台動手,可能墜入西方的「陷阱」。何況,中共即使在對台軍事上得逞,但事後恐也將面對一個對中國更有敵意也更加不容中國坐大的國際環境,則即使毀了台灣,卻可能自此徹底失去了世界對中國的容忍。

這種風險,不可試探。因此,也許不必將中共領導人看成都是不知深淺的莽漢瘋子。只要沒有法理台獨,或許可大膽想像他們不會把戰爭看成請客吃飯。

但現在的問題是,充耳皆聞大家都說會打仗。美國前印太司令戴維森說,中共將在六年內攻台,此因美國必須「料敵從寬」,更要台灣買軍火「自我防衛」。台獨尤強調武統的威脅,用來餵養仇中反中的民粹。藍營警告戰爭,用以反對台獨。中共在內外需求下,姿態更不止於「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亦即,各方皆各有渲染戰爭的需要,但這些其實皆仍在認知戰的範圍,因為各方均未輕估一旦開戰的嚴重後果,所以台海的危險反而不太可能是猛爆性的軍事戰爭,而是已陷入比戰爭更複雜的地緣政治慢性病

慢性病要用慢性病的治法。就近幾十年的演變來看,好像只有美國的處方「一中政策/和平解決」比較對症,反而兩岸皆「不是急病卻亂投醫」。本文認為,要治這個慢性病,中共必須在武統以外找處方,台灣則必須在台獨以外找處方

正因武統與台獨的陰魂不散,所以台海的慢性病鬧得好像天天都抱著病危通知。然而,其實武統是最壞的選項,則為何要使武統氛圍牽制兩岸關係?台獨也是不可能的幻想,又為何要讓台獨綁架兩岸關係?

兩岸的慢性病其實不是無藥可醫,但中共若想用武統來醫,台灣若想用台獨來治,武統煽動台獨,台獨煽動武統,藥不對症,反而可能變成不治之症

中共的想法或許是:反正我的軍力強大,到最後頂多就是用武力收拾台灣。但武統不但是最後的選擇,如前述也是對中共內外風險最大的選擇。既是最壞的選擇,其實就等於不可選擇(請再看一看喬良的文章)。因此,中共須有武統是最後、最壞、最不可採選項的覺悟,才能真正將更大的心智用於尋求其他和平方案。中共心存武統之念,其實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也使其他和平方案受到蒙蔽。

再談台獨。民進黨應當絕不敢法理台獨,但奇怪的是,卻偏偏一直「故作台獨狀」,這也是自欺欺人。

民進黨若仍主張「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則為何不維護「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接受九二共識,而失去 WHA 觀察員地位,豈不是求仁得仁?民進黨這種「內殺型台獨」,只在用以餵養反中仇中民粹氛圍,因而也阻擋了兩岸其他和平方案的存在與發展。民進黨以「不敢真台獨」作繭自縛,又以「故作台獨狀」綁架了台灣。

中共若覺悟武統是非到無可如何的最壞選項,就知道必須努力尋求其他合情合理的和平方案。民進黨若能攬鏡自照「故作台獨狀」的滑稽相,就知「我縱情玩台獨,但中共必須給我和平」也是一種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一廂情願。

雙方皆勿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兩岸關係生病了。武統和台獨皆是藥不對症,任何一帖都可能使慢性病變成猛爆性。但此病亦無藥到病除的特效藥,只能努力使猛爆性的「目的論」(武統及台獨),朝向解熱驅風的「過程論」(一中各表/和平競合)移動。先化解了猛爆性的危機,再談如何培元固本。

這一帖解熱驅風劑就是:「我不台獨/你不消滅中華民國。」此即「過程論」,可以帶病延年














赴重災區開會 好猶豫


2021-05-30 03:04  聯合報 /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


疫情嚴峻、北市要兵推四級警戒之際,意外接到北市某機關採購評選開會通知。採購評選有與會人數要求,未達法定人數就開不成。個人任外聘委員,若我要赴會,須搭接駁巴士、高鐵再轉捷運,雙北是重災區,讓我躊躇。

全國三級警戒,停止室內五人以上聚會。機關雖可召開會議,但病毒會懂得區分聚會與會議不同?民眾多已隔離在家,我有必要跑這一趟?

個人了解機關及組室承辦人員業績壓力。機關績效多看預算執行率;預算成立後,各種計畫、工程要儘快發包、決標、撥款,經費在年度內花完才有績效成果。值此疫情之下,政府難道沒有應變措施?已近六月,延至明年有何差別?甚至配合疫情需要,能否停辦某些計畫移緩濟急?有些會議已經改為視訊或書面審查,評選會議難道不行?非得委員親赴疫情重災區?

若疫苗遲至,疫情不知何時能解,民營機構已遠距上班,各機關是否要進一步思考,因應疫情的變通運作方式?















空話治國 天堂變煉獄


2021-05-30 03:07  聯合報 /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一二○年前的辛丑年,清廷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和約,起因是聽信扶清滅洋的義和團,妄與多國宣戰,引來八國聯軍,迅速潰敗而求和,被迫簽訂城下之盟。

義和團善於裝神弄鬼,自稱能引來天兵天將,刀槍不入,如果是真實的,豈能不百戰百勝,最後證明一切都是假,禍國殃民不淺。

新冠疫情爆發之際,回頭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作為,似曾相識。過去十幾個月,靠著人民警覺性高,多遵循指揮,在公共場所戴口罩,並勤洗手,確診與死亡人數低,對照歐美等先進國家疫情肆虐,台灣有如人間天堂。

這景象在指揮中心將航空機組員檢疫時間放寬後破滅;機師趴趴走及防疫旅館疏忽,讓變異病毒找到破口長驅直入;無法蓋牌下,確診人數大增,疫情爆發至今造成九十九例死亡,遠超當年SARS紀錄,三級防疫警戒不得不延長,雙北更超前部署,為升四級預作兵推。

一年多來,疫情指揮中心幾乎天天全國聯播,一方面沉醉在防疫模範生光輝,一方面奢言超前部署,老神在在之樣,完全沒警覺大難將至。從雙北快篩後,確診激增,多人因染疫在家猝死,才發現超前部署純是空話

根據常識,疫情擴大要有足夠的篩檢能量,台灣目前篩檢能量嚴重不足,大學與中研院更主動請纓想贊助 PCR 設備;二要有足夠醫治能量,不像現在輕症在家猝死;最後,指揮中心在取得疫苗方面,先是認為非當務之急,在時程上一再跳票,目前連民間宗教團體或企業更主動想購捐疫苗,政府仍強調「中央統籌」,不食人間煙火。

疫情爆發以後,只見指揮中心仍大耍官威,要求「三個一致」「中央統籌」,「爾俸爾祿」來自託付你們的人民,如只是「好官我自為之」,這讓支持您們的廣大民眾,情何以堪。














請政府但念蒼生之苦


2021-05-30 03:02  聯合報 /   釋覺培/國際佛光會秘書長
佛光山所屬的佛光會表示將捐出50萬劑嬌生疫苗。 圖/路透


關心台灣的疫情者不只台灣人民而已,還有無數海外華人,無時無刻不在關切著他們的家人。

佛光會自從啟動「佛光防疫救護專案」後,針對第一線醫護人員、警消、基層檢疫工作者,提供了防疫物資,短短不到一星期,感謝通盈貨運的司機大哥們,冒著風險卻願意無條件運送防疫物資到十三個縣市政府,廿個大小醫院,近卅個警消局等。從照片中,看到滿頭大汗在前線的值勤者,面對未知確診的老百姓,無不感到對他們的尊敬、佩服!可是,他們欠缺防疫物資,亟需防護衣,N95口罩,亟需防護鏡、防護罩…我們杯水車薪的送去手上僅有的,同時又不斷尋找廠家調度購買,在日夜忙碌中,心中滿是疑惑:「為什麼在防疫配備都不足下,卻要他們替人民把關?」就好像戰士到前線去了,卻沒有配給子彈,真是情何以堪!別忘了:這些勇者,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是多少人的子女,他們是站在第一線保護人民的菩薩。

廿七日佛光會在全球的期待下,正式遞出了向政府申請輸入疫苗的許可文件,次日全台媒體報導始料未及,我們無意讓政府難堪,只考慮蒼生性命的安危,只希望政府儘快讓「非政府組織」協助台灣當前的窘況。我們不懂政治,只知道看著死亡人數的激增,心在淌血….人民的驚慌,不知道政府感受到了沒有?

廿九日守在電視機前,盼著陳指揮官給民間一個可以即刻救人的答覆,結論是「由中央和原廠簽約採購,由中央政府統籌分配…」,心中不免充滿問號:「既然中央希望自己簽約,為何遲遲不去簽約呢?」「難道是沒有原廠的管道嗎?還是原廠不賣台灣政府嗎?」「如果原廠不賣政府,是基於各種客觀政治因素,此時政府更應該感到『非政府組織』出面可得到解套的機會,更應該樂觀其成,不是嗎?」陳指揮官基於對民間採購的安全性有所疑慮,我想這是對的,畢竟每一劑都是要使用在人體上,但是如果佛光會取得原廠疫苗,給政府的公文內,亦表示「儘快協助與原廠對接疫苗暨物流送抵台灣…」也就是由政府至原廠取貨,請問這樣的流程,政府還顧忌什麼?擔心什麼?這是人命關天的一場戰役,我們能搶時間就是搶回人命,如果政府有能力與原廠簽約,為何不及時購買,非要等到人民自救?

台灣是一個民主的社會,傾聽民意是政府公僕基本的涵養,如今的台灣人民處在極度不安的環境,政府聽到了嗎?台灣是一個自由的社會,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如今人民驚慌恐懼的心情,政府聽到了嗎?但念蒼生之苦啊!


王健壯/這個政府真有點阿搭馬孔固力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這個政府真有點阿搭馬孔固力"
◆  陳立恆/危機之下,是時候談談教育了
◆  薛承泰/超前部署的迷思
◆  馬凱/搶救少子危機經濟學
◆  嚴震生/冒牌貨症候群下的學者與官員
◆  陳亮恭 /猴王的手表與山洞的火影
◆  葉銀華/如何確保壽險業的財務健全性









王健壯/這個政府真有點阿搭馬孔固力


2021-05-30 02:24  聯合報 /   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台灣疫情急速惡化,民進黨政府卻不忘反中、打假、集權這三項不急之務。 中央社資料照片


短短半個多月,台灣疫情急速惡化,但在萬事莫如防疫急的此刻,民進黨政府卻不忘反中、打假、集權三項不急之務

反中於民進黨是膝反射。疫情爆發前,台灣缺水,親綠學者說這是中國在打「氣候戰」,「不讓華北鋒面南下」;台灣大停電,林飛帆說「大家要慎防認知作戰」,好像老共上天下地無所不能,民進黨疑神疑鬼已到了病態程度

疫情爆發後,國台辦說願意援助台灣疫苗,陸委會卻回說「不要假好心」,但當日本表示願意提供台灣疫苗時,指揮中心卻立即回應「萬分感謝」。地方政府要向中國代理商採購疫苗,陳時中卻自以為幽默回說「他們沒在打的,我們有點興趣,他們在打的,我們不敢用」,好像已經打了中國自製疫苗的上億大陸民眾,打的都是毒劑一樣。

民進黨反中不但反到疫苗,也反到媒體。台灣從防疫模範一夕淪為重災區,全世界媒體以負面報導居多,BBC甚至用「神話破滅」形容。但民進黨對這些國際大媒體的負評默不作聲,卻柿子撿軟的吃,對近年立場明顯親中的「亞洲周刊」痛打痛批,說它「打擊台灣民心士氣」、「干擾台灣國際防疫形象」,好像一份發行量有限的中文媒體,比 BBC 那些有全球影響力的媒體,對台灣的殺傷力更強一樣。

與反中一體兩面的則是打假新增設的全國防疫會議,每天至少打假三則,但疫情中心所打之假,例如「教育部假網站」、「蔡英文確診」、「為了銷售疫苗,不惜誇張疫情」、「一天焚燒百具屍體」等假訊息,不是祇有少數十幾人點閱,就是根本無人瀏覽,甚至許多假訊息,連 PTT 網民也不知出自何處。民進黨打假可以打到無人聞問的網站,打到「於無聲處聽驚雷」,這不是走火入魔是什麼?

打假表面為了防疫,其實也是為了反中。「國安單位已掌握大陸利用台灣這一波疫情啟動系統性、組織性的假訊息攻擊」,這句話是內閣發言人羅秉成說的。「國安單位證實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再度啟動,以深化台灣內部矛盾,延遲疫情緩和速度為目標」,這句話是總統府副秘書長李俊俋說的。五月十三日至今,蔡英文更六次親上火線,把假訊息與中國認知作戰劃上等號

但疾管家假訊息被人揭發是綠營人士自導自演自評的醜聞後,全國防疫會議每天的例行打假暫停了,民進黨高層也不敢再言必稱認知作戰,更重要的是,誰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綠營以後再打認知戰,其誰能信?

再談中央集權。防疫必須一條鞭,無人質疑,但地方政府防疫作為如果比中央規定稍多、稍嚴一點,例如金門縣政府在機場設立快篩站,中央何須反對,又何必急急如律令拆除快篩站?再如,地方政府如果有辦法買到疫苗,在疫苗嚴重短缺的此刻,中央歡迎猶嫌不及,又何必反對?何況,佛光山可以買疫苗,地方政府為何不可?

疫情爆發至今已一年半,不論原因為何,中央採購疫苗迄今祇有八十多萬劑,而南韓買了一億劑,日本買四億劑,連越南都買了一億劑,證明中央疫苗政策徹底失敗卻是事實但台灣每天確診數死亡數劇增中央政府若仍以集權心態防疫,不但像柯文哲所罵的是阿搭馬孔固力,與草菅人命又有何異?

十五萬劑莫德納疫苗抵台當天,民進黨立即敲鑼打鼓發動大內宣,但才十五萬劑就自我表功至此,任何人看了這幕,大概都會欲哭無淚吧。


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不同角度看當沖證交稅減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指揮失靈,陳時中還要當人形立牌多久?
◆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如此示範
◆  經濟日報社論/不同角度看當沖證交稅減半







經濟日報社論/不同角度看當沖證交稅減半


2021-05-29 01:5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前行政院長陳冲最近質疑當沖證交稅率減半不具維持證券交易中立原則,認為不僅扭曲市場功能而且誤導投資人心態。陳前院長財金專業背景的評論,立刻引發社會熱議,也為年底是否繼續延長減稅措施增添思考空間。

支持陳前院長者認為,股市當沖戶數在短短三年增加1.45倍,當沖交易動輒占整體成交量四成以上,個別股票當沖比重甚至衝破八成。這讓資深投資人憶起台股當年「搶帽子」的盛況,不免擔憂市場博弈心態過於嚴重。不過,也有人認為,與國際股市交易相比,台股周轉率雖有上揚,仍遠低於那斯達克、韓國與大陸市場。當沖交易尚未離譜到令股市成為「賭場」的局面;當沖交易者承擔風險反而能提高股市流動性、券商收入及政府稅收三贏局面。

雖然當沖證交稅減半優惠,股票交易仍須收手續費,因此交易者若猜錯價格變動方向,或是價差幅度過小,都有可能虧損。為了避免當沖損失,交易者容易追逐股性活潑的熱門股,造成交易集中與價格波動擴大的現象,使得過去習慣傳統「股性」的投資人難免感覺突兀。其實,當沖者逐利過程是加速探究股票應有價格,也加速了市場反應資訊價值的效率性。

一般認為,金管會自然希望能持續當沖減半政策以維持股市交易熱絡。不過,金管會黃天牧主委最近在立法院提到股市已面對「新形態」的觀點更值得我們關注。當沖交易在國外行之有年,我們過去由於有高證交稅,造成當沖交易不符成本效益。台股若要與國際市場接軌,即便是當沖證交稅減半,對於高頻交易市場仍設著難以跨越的門檻。因此,金管會主張繼續當沖減半,充其量只能算是「無魚蝦嘛好」的半套政策罷了。

財政部站在稅收機關立場,維持充盈稅源是可以理解的。過去推動當沖證交稅減半,財政部便擔心稅收而相對保守。觀諸這兩年股市交易熱絡,單單去年證交稅收就超過1,500億元,為國家帶來豐厚收入。財政部若貿然停止當沖減半,反而可能扭轉投資人心理而將市場推入空頭,相信沒有官員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因此,除非社會反對減半聲浪高漲,財政部廢止當沖減半的可能性並不大。

儘管當沖減半政策延續的機率頗高,然而這並非是最好的稅制設計。陳冲前院長擔心證券交易稅大小眼的確是個疑慮。當沖減半課稅極為方便,但政府無論盈虧的課徵方式易被批評是在股市扮演抽頭莊家的角色。要避免這類批評的最好做法,就是提供當沖者繳稅的替代模式。建議政府不妨考慮讓當沖者可以選擇不同課稅管道,為「新形態」證券交易體制導入新稅制。

當沖交易盈虧確定,政府可以輕易掌握當沖者在任何時間的交易狀況。當沖風險極高,交易者因此傾向會同意以損益結果繳納稅負;亦即除維持既有當沖減半措施外,政府可以建立新的課稅規則,為當沖者計算一段交易時間的所得或虧損,提供當沖者做為分離課稅或扣抵的額外選項。

在資訊發達時代,財政部為納稅義務人計算應納稅額已是常態。我們建議的當沖分離課稅新制並不會增加太多稽徵成本,卻能邁向稅制中立的目標,金管會有理由同意,財政部又何樂不為。

民國 106 年(2017年)4月試辦證交稅當沖減半後,我國就已經進入新的證券交易體制。然而當沖減半措施本身卻被批評是追求課稅效率的不公平稅制。政府與學界都清楚改革的必要,只是過去兩度鎩羽的證所稅改革記憶猶新,成為政治禁忌。

面對新的證券交易環境,我們誠摯期盼政府勇敢提出能讓當沖者選擇公平又方便的課稅新選項。如果這項新措施能獲得投資人青睞,或許將會是改造我國證券交易稅制的契機。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如此示範


2021-05-29 01:5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北市自動進入封城狀態,街上人車稀落。聯合報系資料照


許多人可能忘了昨天是什麼日子。指揮中心本月十五日宣布,雙北防疫提升為三級警戒,期限正是到昨天廿八日為止。當時陳時中還說,若連續十四天平均新增百例以上本土感染,就要提升為「四級警戒」。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昨天未進入四級警戒,仍維持三級。

是台灣疫情控制太好,因此無需提升為四級嗎?倒也不是。從十五日至今,我們每天新增確診加上「校正回歸」平均達四百多例,遠超過陳時中的「一百例」標準。既然如此,為什麼台灣還能逃過四級警戒的緊箍咒?說穿了,這都得歸功於陳時中的「深謀遠慮」。

稍早,疫情最嚴重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喊出「做好四級警戒準備」;陳時中立刻增加了升級的新條件不明傳播鏈須超過半數以上。至於「傳播鏈」明或不明,因完全操在指揮中心手裡,隨手可把確診者劃入萬華活動史茶藝館或某社團相關。如此一來,大家就安啦,確保不會進入四級的封城狀態。

政府宣布三級警戒時,網路上傳出一個自信滿滿的金句:「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解除三級警戒」。兩周過去了,台灣雖未如願解除三級警戒,卻巧妙逃過四級警戒。以阿 Q 的精神勝利法看,這當然也是一種示範多虧陳時中,我們如此示範不封城













聯合報社論/指揮失靈,陳時中還要當人形立牌多久?


2021-05-29 01:4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指揮中心主任陳時中。圖/取自指揮中心直播


本土疫情病例猛爆,雙北醫療負載已搖搖欲墜,北市聯醫呼喊醫療已在崩潰邊緣,全台醫療龍頭台大醫院也發出Hospitals Need Help!」求救訊號。第一線醫療幾近崩潰,充分顯示指揮中心的失靈和失職,陳時中顯已失去能力和能量率領這場遠比 SARS 嚴峻的抗疫作戰。蔡政府必須提高抗疫層級,盡速更換指揮官,由公衛專才或是更高層級人士出任,否則台灣將付出巨大代價。

疫情爆發初期,陳時中以衛福部長身分掛帥,台灣靠圍堵防疫奏效,加上陳時中歐吉桑式的說話方式,使他人氣攀升,蔡政府也順勢利用其光環掩蓋諸多施政漏洞。陳時中不勝枚舉的防疫雙標作為,以及諸多的錯誤決策與怠忽,都在「順時鐘」的社會氛圍下被輕輕放過。此外,綠營網軍在側翼不斷出征「逆時鐘」者,使得防疫演成「一言堂」的獨斷局面

直到五月本土疫情大爆發,外界才看清指揮中心過去一年多的「超前部署」竟是「超前不署」,除大內宣外,缺乏周全的抗疫對策與準備。也因此,當疫情急遽惡化,指揮中心的應對荒腔走板,一邊忙著跟地方爭權,還一邊忙著推卸責任,民眾的安危、疑懼、醫護,似乎都未受到關注。

這次雙北淪為重災區,醫院被病患塞滿,連醫療資源最豐沛的台北市都難以承受,病患只能往中南部送還有不少確診者等不到醫療支援,猝死於家中。面對這些殘酷的事實,陳時中竟仍稱醫療資源夠用,宛如處在平行時空。台北市那天只剩兩瓶疫苗可打,柯文哲質問中央「疫苗在哪裡」;陳時中竟冷回還有七百瓶,還要市府對自己轄下物資好好掌控。這樣直白的對駁,讓北市基層醫師憤而上網回擊,稱已一周無疫苗可打。陳時中的冷漠與失能,人民都看在眼裡,他每天的記者會已變成空洞無物的宣傳

因苦等不到疫苗 ,南投等縣要求自行向輝瑞/BNT疫苗的代理商上海復星購買,陳時中竟說「他們(中國)沒在打的我們有點興趣,他們在打的,我們不敢用。」並以「中央統籌分配封殺地方自購疫苗的可能性。問題是,中央統籌疫苗採購一年多,結果呢?染疫死亡人數不斷創新高,陳時中還是繼續政治對抗,近日每天有十多人死亡,陳時中卻稱死亡率僅一%。對死亡如此無感的衛福部長,怎會在乎生命?

指揮中心的每日一秀,雖曾捧紅陳時中,但近日已徹底暴露他的專業不足缺乏同理心。那天他被問到疫苗能否混打,他回應目前不允許,隨即語塞。足見,指揮中心對疫苗毫無準備,也顯示陳時中專業的不足。

隨著疫情升溫及警戒升級,政府需要處理及調度的事務範疇擴大,若由具公衛專業的副總統賴清德出任指揮官,或由閣揆蘇貞昌統籌調度相關資源,其實會更適合。然而,蔡總統卻叫窘態已露的陳時中繼續撐場面,卻反讓更高層躲在幕後納涼避凶。如此消極苟且的安排,豈有「責任政治」的精神?

陳時中是一流公關人才,但看他一年多來的表現,確乎如此。但防疫若只想靠公關,那得老天發給一副順手牌;否則,背後沒有專業支撐,又聽不進任何外界建言,最後勢必走入死巷。台灣的疫情在升級,民眾的防範意識在升級,唯一沒升級的就是指揮官的專業和判斷當指揮中心的功能只剩下報數字,也難怪昔日被捧高的防疫五月天」,如今被譏為五漢廢言」。與柯文哲的記者會一比,高下立判

蔡總統可以繼續為陳時中背書,但要人民再相信一個人形立牌」,已經很難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以解決問題導向之設計新時代

◆  政府失能 比「敵人」可怕
◆  疫苗還要等到八月 如同賭國運
◆  防疫兼抗中 天災釀人禍
◆  徵召退休醫護、護生 補接種人力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以解決問題導向之設計新時代
◆  堵小群聚 防沖垮檢驗量能
◆  紓困4.0不能睏 要看見魯蛇輸在哪
◆  延長停課 不見補救弱勢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以解決問題導向之設計新時代


2021-05-29 02:33  聯合報 /   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近日疫情又趨嚴峻,在緊張氛圍中看見張清華建築師成大示範設計了一棟組合屋,具有可拆解回收負壓病房,且可防傳染、接水電三天可快速組合完成。不禁由衷敬佩,敬佩的是其專業得以即時且適時貢獻社會,且出於其對專業責任之許諾與對循環經濟綠建築落地實踐

民國 109 年(二○二○年)初,文大特別邀請了本校榮譽講座教授隈研吾建築師蒞校演講。大家想聽他對東京奧運主場館設計,還有受邀在全球各洲知名的亮點建築如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市政廳……等。

除了其前衛地運用在地特色材料(包括木構造日本傳統竹、石…)外,最吸引我的卻是小小的創新設計其中有三項均是為庶民解決臨時需求問題而創新的包括:以「」的單元架構組合成一個帳篷(也可以是一個組合屋,且可延伸成一簡易棲所)。還有類似台北花博遠東環生方舟」係以寶特瓶組合而成的建築;而他的設計是以加強的 PE 空心磚組裝成各種臨時屋,而且每一相嵌 PE 空心磚尚可貯水採光,成為生活用水之維生配備。另一令人心儀的設計是可移動之木構造組合式行動推車,可任意移動,可作為 café,亦可作為台屋、小酒吧、快餐吧、行動圖書館或諮詢室,甚而成為今日亟需之疫情快篩站…。

隈研吾演講中特別提到:「做指標型大建築當然是一種榮耀,也靠運氣,但創新發明這些『小設計』,為人類解決很多日常生活之問題,才是我最大的樂趣,有一種無上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正如張清華之創新設計,面對今日全球氣候變遷與大流行病之劇變,你我都有可能成為氣候難民疫情難民。這些小發明小創新並不在建設經費之多寡與技術材料之特殊性,而係訴諸以最Affordable、Accessible、Available 與 easy Assemble 方式為各國種族,不分貴賤不分知識階層人民所用,並提升可及之基本人權福祉。包括一些年輕設計師在非洲運用最簡易的露水收集過濾器,得以讓多數人取得安全的飲用水。這樣的情懷與胸襟實與史懷哲、南丁格爾不遠矣,也值得作為今日各類新銳設計師之學習標竿。

回歸人道、同理心,我們現今推動的國家前瞻建設經費,本應可以培養鼓勵更多「新銳」福祉設計師才是,甚而得以跨界設計出前述4A的方艙醫院。謹此為這些具前瞻思惟的設計師喝采,也深切期盼國內工程界、設計界,乃至決策高層得以殷借航向新視界。














政府失能 比「敵人」可怕


2021-05-29 02:39  聯合報 /   孫羽/大學生(高雄市)
蔡政府以「抗中」為最高指導原則的防疫戰略,終致釀成這場「九局下」從勝利被逆轉的敗績。 圖/總統府提供


蔡總統宣稱因中國介入,使得我們到現在都無法簽約獲取 BNT 疫苗。看看政客模糊曖昧的指控,及對岸強硬激烈的否認,可以預想這件事恐怕最後也會成羅生門。然而筆者認為,這次事件可與這兩周被反覆提及的「假訊息」、「認知戰」對照解讀。

疫情擴大以來,蔡總統、蘇院長,乃至衛福部與警政署,不斷提醒民眾要提防「假訊息」攻擊,甚至把其來源從「來路不明」上升至「中國認知戰」。照官方敘述,目前可把假訊息分為兩類,一是「焚燒一百具屍體、總統中標」這種非常誇張的謠言,二是對於「為何不普篩、不封城、不買中國疫苗、校正回歸是否合理等現行政策的質疑」。前者好分辨,一般人不會上當。後者其實只是很單純的資訊不對稱與民意分歧。那麼官方為何要一再強調「中國認知戰」攻擊之嚴重?

民國 11 年(一九二二年)美國學者李普曼輿論學一書指出:如果公眾對一個物件產生強烈憎恨與畏懼,很容易就會把我們所憎恨、厭惡的其他絕大多數事情,與他聯繫起來,簡單判定二者之間必然存在因果關係。放到現在的台灣語境之下,我們憎恨與恐懼的對象是誰,不言自明。

因此,我們不禁要懷疑,各部門強調「敵人」的存在,是否其實是官員對自己施政失能視線轉移責任逃避手段?是否期待恐慌民眾把不利於執政方的消息,都自動歸類認知戰的一部分?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美國民間總喜歡把複雜的時事,與神秘共濟會華爾街猶太人 boss 神秘力量聯繫在一起;中國大陸也存在這種情況:當群眾輿論稍微偏離官方主流媒體意見,就被扣上「你聽信謠言、你受到境外勢力操控」的說法。不管敵人聽起來多抽象又千篇一律,確有一大票人深信不疑。

謠言心理學如此解釋這情況:當可怕事件發生,人們不清楚內情又急於想要瞭解,就會去擁抱一個最簡單解釋—甚至是陰謀論

如果我們真的自詡為,一個相對於我們的「敵人」,更加民主、自由、進步的社會,那麼我們應時刻牢記反思反直覺社會不安情緒是什麼造成的?政府的失能程式不夠透明公開,是否更甚於敵人的存在與侵犯













疫苗還要等到八月 如同賭國運


2021-05-29 02:25  聯合報 /   何茹/家管(高雄市)
陳時中透露,新冠疫苗分批到貨,六月兩百萬劑,八月底可達一千萬劑,其中包括國產疫苗。記者楊雅棠/攝影


聽聞台北市柯文哲市長「把國家的命運賭在不可知的預期上…」發言,突然有鬆口氣感覺,終於有檯面上要角,說出我們心中的話。

曾經,疫苗離我們很近,當時如果超前部署,此刻就不必面臨眼前遭遇的困境。其實,只要防守得宜,防線不破,我們可以等。但此刻時不我予,敵人(病毒)已經兵臨城下,再等,人命會快速凋零,再等,經濟會徹底崩盤,再等,民心會崩潰瓦解…。

政府直言,等到八月,將有上千萬劑疫苗供施打,這是把兩千三百萬人命押在這個賭注上。但前提是生命財產要獲得保障。柯市長說等到八月才施打,將「死傷慘重」。

贏贏筊,博到輸是百姓對一年多來疫情防制看法。超前部署從驕傲變笑話。疫苗已莫名錯過一次,這次再錯過,百姓必定不依。想想,英國變種病毒,我們已應變不及,若印度變種入侵,如何因應?

有人認為美國或許會對我們施以援手,我認為,可以期待,但不必期望太高。酈英傑已明言「相對全世界疫情,台灣疫情算低」,台灣人的死傷,美國人看不在眼裡,我們自己也不在乎嗎?

新冠病毒變異快,恐將與人類長相左右,國產疫苗將來還是大有可為。急驚風怕慢郎中,疫情發燒,雙北醫療崩潰在即,再逡巡猶疑,跑輸病毒,待擴散全台,就萬劫不復了。













防疫兼抗中 天災釀人禍


2021-05-29 02:37  聯合報 /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系教授(台中市)
指揮中心主任陳時中。圖/取自指揮中心直播


疫情急轉直下,留意國際新聞的人早預見了。指揮中心自稱最早通報世衛新冠會人傳人訊息,當更有先見之明,不是嗎?

民進黨政府從開始就打著「防疫兼抗中」算盤。口罩不准出口(到對岸),堅持武漢病毒稱呼。在疫情獲得抑制,天天報嘉玲時。然而,福兮禍之所伏,稍有理智之人皆知好運會用盡,要未雨綢繆。

現在超前部署成績單出來了:慘不忍睹。英國變種出現時,從德國到薩爾瓦多全都與倫敦斷航,我們還聽任英國旅客入境。等到印度疫情大爆炸,澳洲政府祭重罰,膽敢從印度歸國國民最重可處五年徒刑。(至今仍禁止各地三萬五千名本國人返國!)蔡政府卻依舊陶醉西方媒體讚譽聲中,讓台人從印度包機返國。聽起來合情合理,卻無視於此地疫苗短缺隱藏的超高風險。

疫苗不是買不到,尤其 BNT 疫苗,蔡政府因抗中意識形態堅拒與復星打交道。復星是家不簡單的公司。當武漢封城消息傳出時,筆者在柏林,至今對柯霍研究所所長新冠不會比流感可怕多少呼籲記憶猶新。到三月九日,義大利步上舉國封城。專家對病毒還一知半解時,復星一周後與德國 BNT 組策略聯盟,它投資一億兩千萬歐元,也取得疫苗在大中華地區代理權

BNT 是台灣人對 BioNTech 稱呼,它與復星在本國都沒什麼知名度。這兩家無名雙人組,演出灰姑娘修成正果劇碼,讓人嘖嘖稱奇。BNT總部位在德國梅因茲市,最後真的挖到金礦。復星的判斷如此快狠準,絕對是商場投資典範連知名的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都在今年元月宣布放棄與美國默克藥廠研發疫苗決定臨床實驗結果不理想),復星成功顯然不是瞎貓碰到死老鼠。

復星的伯樂慧眼,證明大陸民企的軟實力。如台灣也有這種機構,當時識出千里馬,今天民進黨政府絕對會因這項「超級部署」而虎虎生風。很遺憾地,他們的軟實力只在大內外宣。去年四月,數萬人集資在紐約時報」刊登 TAIWAN CAN HELP 廣告,宣稱:「我們也與美國跟歐盟合作開發最先進的快篩與疫苗。」

復星取得代理權,買疫苗找它理所當然,民進黨政府卻硬是壞了東洋好事。此後轉而不斷散播 BNT「主動」與我們接觸訊息。到了二月紙包不住火了,遂指控「外力介入」破局。消息傳到德國,「商報為此詢問德國外交部:「BNT出口疫苗需要經過貴部許可嗎?」答覆是「否」。然而蔡英文總統還是堅持這論調,日前稱政府與德原廠幾乎要完成簽約,「但因為中國的介入,遲延到現在都無法簽約」。被這說法侮辱的,除 BNT 的信譽(誣指它背叛代理商)與自己專業外,還有全體國民的智商。

私通 BNT 不成,採購其他疫苗又未必順利(蔡儘管誇口幾千萬劑何時來,反正到時不來又可推給老共阻撓),國產疫苗就成了寶。然而,法國人搞不來,日本人能否弄出疫苗也還是問號。鹽野義製藥不久前宣布,將在「年內」推疫苗,日經商業月刊卻不樂觀,理由是日本確診患者太少,不足撐起第三期實驗台灣疫苗研究真的超法趕日了嗎

陳時中困境來自思維過分政治化。這一年多來各國經驗累積已多,新冠病毒防治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主事者只要心存蒼生大眾,揚棄抗中意識形態,保有原有防疫佳績其實不難。一旦局勢繼續惡化下去,屆時那將不會是天災,而是人禍!













徵召退休醫護、護生 補接種人力


2021-05-29 02:19  聯合報 /   邊立中/護理師(台中市)
疫情期間醫護人員都需穿戴全副防護裝備,長時間工作下來十分悶熱不適。記者侯永全/攝影


COVID-19 疫苗陸續來台,對疫情具正面效應,但是一線醫護人員已瀕臨崩潰狀態,面對民眾要接種疫苗,誰來施打疫苗又是個問題;如果派給臨床醫護人員,對於已經過勞的一線人員來說,可謂雪上加霜。

進行施打人選,有幾點建議:一、徵召已領證照但未執業/退休的護理人員,其養成過程一定有受過基本的疫苗肌肉注射訓練,只要政府願意提供足夠誘因,加上短期教育訓練足夠防護措施,就可上線作為施打疫苗的人力

二、護理學系學生(以下簡稱護生)。在美國,也有護理學校學生,在老師、護理師監督指導下,接受疫苗接種及相關的教育訓練(為期一至兩天),加上足夠防護設備,即成為疫苗接種人力此舉不僅是讓因為疫情無法實習的護生,有接觸臨床的機會,更可透過接種疫苗,抵實習時數。台灣護生因為此次疫情,無法去實習場域,多改為線上實習、線上模擬教學,再加上教育部對護理實習參加國家考試時數限制,護生受到影響可謂深遠,建議不妨學習國外作法,除可將服務時間部分實習時數,還可讓學生了解疫苗接種感控隔離個人防護臨床作業,更可對自己未來要從事工作,有更深的了解。














堵小群聚 防沖垮檢驗量能


2021-05-29 02:33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幾天來,新冠疾病每日新增確診案例,徘徊在五、六百之譜,居高不下,引發國人擔憂。然而,細查數據來源可以發現,這其實是台灣 PCR 檢驗量能的上限,以每日最多驗一萬六千件來說,如果陽性率約為百分之三,確診案例數就是五百左右

真正能夠反映病毒傳播軌跡的,是每日發病人數,從四月中旬病毒進入萬華以來,數據以五月十七日為界呈現兩部分曲線,左半邊是以高次方指數增加的凹形曲線,代表病毒急速複製與傳播,右半邊則是疫情曝光,防疫升級以後,硬是被扳成下降的凸形曲線,代表病毒已被圍堵,但仍有衝撞力道,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把每日新增案例降到兩位數以下。

事實上,台灣這一波疫情呈現的病例數趨勢,乃圍堵病毒生效的典型曲線,比如去年武漢封城就是如此。武漢封城八天後,新增病例數開始下降,後來持續減少,一個多月後降到兩位數以下。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台灣五月十二日,萬華茶室關閉,疫情曲線在十七日出現第一個拐點,否則凹形曲線將以可怕速度衝上天;到了十九日全國三級警戒,凸形下降曲線又出現第二個拐點,在廿四日後下降速度將會加快。

此波疫情這麼嚇人的最大原因,在於一個萬華群聚事件竟然可以釀成幾千,甚至上萬案例!當案例宛如潮水湧來,一下子就沖垮了因自滿與輕率而根本沒有準備防疫體系

檢驗量能被沖垮以後,快篩站大排長龍,取得的檢體堆在實驗室滿坑滿谷,加上通報流程繁瑣與電腦程式老舊,於是造成病例通報塞車,只能畫出一張失真的案例趨勢圖妨礙了疫情研判

事實上,如果每天能檢驗十萬件 PCR,不用三天就可驗完所有疑似案例,再把八成輕症案例安置於檢疫所,其他案例住進醫院,而重症案例安排到醫學中心,很快就能控制第一波疫情,並可觀察後續感染狀況,以評估三級警戒的成效。可惜台灣在病毒檢驗病情分流這兩方面都做得太差。

檢驗塞車導致舊案例被清空新增案例就會明顯減少,因為萬華茶室這個主要傳播空間已被關閉。接下來必須擔心的是,雙北可能跟中南部一樣,沒有大爆發,卻有小群聚感染不斷病毒難以清空,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很多人把疫情控制寄望於疫苗,其實疫苗要發揮成效,至少還要幾個月,恐怕學生過了暑假都還不能開學。現在該做的是,雙北在疫情初步獲得控制後,必須恢復精準疫調確實隔離,中南部也必須檢討防疫漏洞避免小群聚事件口罩強制令絕對不能鬆綁,如果一個公共場所無法讓所有人戴上口罩,就不應開放。

警戒太嚴太久,人民將失去耐心,接下來幾周是關鍵期,必須盡力把病毒壓制到最低程度。
















紓困4.0不能睏 要看見魯蛇輸在哪


2021-05-29 02:32  聯合報 /   吳芳銘/自由撰稿者(嘉縣太保)
如何在紓困時實現疫情經濟損失的公平正義之餘,又能縮短貧富差距,與促進經濟成長和社會安定,考驗政策的務實性與長遠性。圖為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發會紓困4.0方案陸續出爐,如何在紓困時實現疫情經濟損失的公平正義之餘,又能縮短貧富差距,與促進經濟成長和社會安定,考驗政策的務實性長遠性

不妨先看,全球受疫情影響的經濟與財富分配,再說當前紓困差別待遇與貧富差距問題。

疫情爆發,全球經濟復甦呈現K型發展,贏家和輸家間差距擴大。受損企業利潤下降,優先考慮削減固定資產投資因應,亦透過裁員和減薪因應,促使勞工收入懸崖式跳水,更讓家庭購買力失動力。各國推出超寬鬆貨幣政策資產價格泡沫,擴大低收者資產族群差距

國際慈善組織樂施會年初研究報告指出,金字塔頂端者僅九個月便能收復財富損失,魯蛇卻得花十年,這和病毒同樣致命,政府應確保弱勢者獲得疫苗和經濟援助。眾多研究報告指出,新冠疫情的財富分配再次證明每經歷一次經濟危機,財富就進行一次重分配,貧富差距更擴大易言之,危機來臨,對富人只是一時積水,但窮人還在溺水

尤其,資金不平等、取得貸款的機會、額度與利率高低等,鞏固貧富差距惡性循環。富人能取得低率貸款優惠,失業者、中低收入戶、農漁民、勞工及自營工作者等弱勢族群,即使能取得貸款仍負擔更高利息。

再來檢視紓困4.0方案,不同職業補貼顯有差別待遇,中低收入戶、農漁民和勞工,分別只有四千五百、一萬和營運受衝擊超過五成企業員工薪資兩萬,補助款對最弱勢的前兩者言,是杯水車薪,對勞工更無直接助益。更慘的是,失業者、家庭勞動者等紓困位階在哪裡類同去年紓困方案,今年的4.0並沒有進化又是一個重蹈覆轍差別待遇恐怕又要衍生另場紓困亂象

這波疫情較去年更嚴峻,經濟衝擊也更猛烈,民生消費和經濟受損猶如封城,市場需求失去動力,蔬菜耕鋤、水產價格多數跳水,再者,今年物價上漲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百分之九點六二,連農民畜產品紙箱上漲兩成物價上漲壓力讓弱勢者的痛苦指數更高張。弱勢者與紓困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底層內心已感受不公平與相對剝奪,埋下擴大社會階級分化的引線,更拉大財富流動再分配下貧富差距

市場也預測,疫後經濟走勢如根號,陡峭上升後可能平緩區間震盪前行,在全球疫情復發大流行未平息之際,結構性經濟降緩,及持續性負面影響,直指未來經濟成長和收入的不確定性,這對於底層魯蛇來說,絕對是壞消息。

縮短不平等並不是沒有解方,而是政策選擇問題。政府紓困不能睏,魯蛇輸在哪,期盼政府看見、聽見、更要去做,讓弱勢者在救急、救難和救窮的紓困中,看見隧道的盡頭。













延長停課 不見補救弱勢


2021-05-29 02:28  聯合報 /   陳昱安/高中生(台北市)


高中職以下學生都在家遠距學習,「停課不停學」又延長,顯現政府在防疫政策上,並沒有完全的把握,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大內宣,在此同時疫情早遍地埋伏,一有破口就爆發群聚感染。金門縣要架設快篩站保護縣民,中央強硬否決;眾所皆知,離島醫療資源根本無法和本島相提並論,金門全縣只有四床負壓隔離病房,根本無法承擔任何破口

線上教學,教師沒辦法確實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理解程度,或是進度是否跟上,又或是實際上真的坐在螢幕前上課學生有多少;這些都跟學習效果息息相關。此外,教師所發講義、作業、考卷,全都要學生自行下載影印,或是交電子檔作業,弱勢家庭是否有能力承擔費用,或是因為家在偏遠地區,連網路連線都有問題,更別說影印。

政策施行之時,政府是否沒關注到是否每個家庭都具備足夠軟硬體,試想有些家庭雙親居家上班,再加上一雙子女,一家需要四台硬體設施;教育部宣布延後復課時,也不見對弱勢族群補救措施,導致原本可藉由學習翻身弱勢族群,反而因缺乏資源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