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適用高爾丁性別薪資論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9067/web/ 

◆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先答下一題:當正的,怎麼組政府?
◆  聯合報黑白集/卡中捷,Lie導最夠力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適用高爾丁性別薪資論嗎?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適用高爾丁性別薪資論嗎?


2023-10-18 03:17  經濟日報/ 社論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高爾丁(Claudia Goldin)。路透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高爾丁(Claudia Goldin),以美國的長期資料研究婦女的勞動參與率以及男女薪資差異議題。雖然台灣婦女的勞參率及薪資差異的趨勢和美國類似,但高爾丁提出的解釋僅部分適用。

高爾丁發現,美國過去250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婦女的勞參率和時間呈現 U 型關係。她認為,19世紀下半葉及20世紀初,美國對已婚女性歧視的法令,導致婦女勞參率在1910年以前呈下降走勢。而從1910年起,美國的中學教育逐漸變成義務教育,促使勞參率轉折向上。

台灣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婦女勞參率也呈現 U 型走勢,但原因和美國不同。在民國四十二年至四十九年(1953至1960年)間,台灣實施進口替代政策扶植工業生產。因此,許多青壯年男性由務農轉至工商界服務,導致部分女性在國小畢業後,要留在家中幫忙。所以,婦女勞參率由民國四十年(1951年)的42.1%下降至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的28.7%。而在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後,許多從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起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女性在國中畢業後到出口產業工作。因此,到了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婦女勞參率又回升到42.1%。而從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起,隨著教育部廣設大學,又將婦女勞參率提升至去年51.6%

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蓋瑞.貝克(Gary S. Becker),在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左右提出了歧視理論及人力資本理論成為日後分析男女薪資差異問題基礎。他認為,教育及在職訓練人力資本投資耗費成本,但可提升職場生產力,因而雇主願意高薪回饋。所以,若雇主不歧視女性,則男女對人力資本投資差異,可解釋其薪資差異

高爾丁觀察到美國男女薪資差距在民國十九年至六十九年(1930至1980年)間幾乎沒變動,但下列兩項因素造成此差距逐漸縮小至去年的17%。首先,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代口服避孕藥在美國的廣泛推廣,使得女性可以延後結婚生子,從而取得企管或法律碩士等市場前景較佳的學位。其次,從國五十九年(1970年)代起,女兒觀察母親的職涯發展經驗,因而預期接受高等教育報酬豐碩,故傾向先上大學之後再工作

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男女時薪差距趨勢和美國類似,但口服避孕藥並未扮演重要角色。在民國七十年至八十二年(1981至1993年)間,男女時薪差距介於33%至36%間。而從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起,由於政府廣設大學的政策獲得家長熱烈回響,造成高中畢業女學生傾向以升學為首選,使得到了去年,男女時薪差距只剩15.8%

雖然目前美國男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幾乎相同,但由於女性擔負母親的角色,因而男女薪資差異仍存在;也就是貝克教授定義的歧視現象仍存在高爾丁以美國勞動市場的個案分析顯示,這種歧視三分之一比重來自不同行業間薪資差異,而另外三分之二來自同行業裡,雇主認為在職場上男性較女性更能達成臨時交代的任務,故樂意提供男性更多升遷機會。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並未有學者進行台灣勞動市場的類似個案分析。

台灣女性在職場仍受到一些歧視,故政府宜制訂矯正政策。例如,對於能提供女性彈性工時的公司,政府可以給予金錢獎勵或在公司治理評鑑上加分。然而,政府宜避免以定固定比例去保障女性擔任高階職務。目前台灣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中,女性的比重占29%,而在上市櫃公司中,女性董事的比重只占七分之一。關於兩性平權議題,金管會目前有兩項合理的措施:要求目前28%無任何女性董事的上市櫃公司,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至少需要有一名女性董事;以及要求上市櫃公司在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時,若女性董事未達三分之一,須於年報揭露原因及改善措施不過,目前一些製造業公司,因行業特性男性員工比例極高。因此,若金管會將第二項措施的比例變成強制,則會干擾這類公司的營運。













聯合報黑白集/卡中捷,Lie導最夠力


2023-10-18 04:55  聯合報/ 黑白集
外界好奇賴清德口中的中捷「有力人力」是誰?行政院長陳建仁(中)、交通部長王國材(左)與法務部長蔡清祥(右)在立法院回應相關話題。記者杜建重/攝影


賴清德抹黑對手,不惜把自己人拖進髒水裡。他說,擔任閣揆時核定中捷藍線規劃案,可惜盧秀燕市府更改路線影響進度,「改到有力人士住家附近」。副總統扯謊神色自若,殊不知規劃案今年初才由交通部核定,呈報行政院後無下文。網民大酸,「Lie導,完全執政這麼久,還不知誰最會卡嗎?」

去年中二立委補選,綠營炒作中捷藍線經過顏清標家,擊敗顏寬恒。司法未查出圖利弊案,賴清德卻故技重施,難怪被批「沒本事只會含沙射影」。荒謬的是,賴導暗箭射盧媽,卻傷到交長王國材及閣揆陳建仁,陳內閣立馬自清審查基於專業,狠狠打臉賴清德。

事實上,改路線的是林佳龍市府,盧秀燕為收爛攤才把路線還原。林佳龍「截直取彎繞進荒涼重劃區設站,當時的賴院長核准可行性報告中央地方一條心,尚未經過顏家,就已引人質疑有力人士介入

完全執政「卡神」多,行政院拍板國道七號,半年後核定路線說改就改。高雄地主大罵政府包庇工廠,拿有機良田開刀,計畫拖十年一改再改。此案,賴清德何不關心幕後也有外力作怪?

中捷藍線案卡在政院百餘天,要不是 Lie 導亂放暗箭,民眾怎知中捷又淪為選戰工具。算起來,賴清德為難中捷藍線兩回先繞路後卡路,他才是最大隻的「有力人士」。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先答下一題:當正的,怎麼組政府?


2023-10-18 04:52  聯合報/ 社論
藍白合尚未成局,後續是否真能結盟形成一組候選人,有人樂觀,有人悲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藍白合開談一回,雙方就卡在「全民調」和「民主初選」兩案,相持不下。柯文哲顯未料到國民黨有此一招,氣憤之餘,脫口說出有些失態的話。兩黨既然談合作,就應有合作的基本態度,不能只想拿對方墊腳。事實上,藍白兩黨目前把焦點鎖定「誰正誰副」,並非良好的切入點;比較合理的談法,是雙方分別提出對未來「聯合政府」的構想,再不斷商榷磨合。如此,較有可能促成實際合作。

一開始先談「誰正誰副」,立刻陷入主客之爭,使兩黨變成競爭關係,即很難朝合作的方向前進。包括雙方要舉辦兩三場辯論會,若演成藍白彼此攻訐,同樣會破壞合作大局。至於採「全民調」或「民主初選」,兩者實質上和技術上各有優劣,一直爭辯下去就沒完沒了,而目前時間已極緊迫。比較好的方式是,國民黨和民眾黨採取包裹式的方案協商,把相關的主要議題、次要議題歸類思考,並由主帥上場談判。如此不僅更有效率,彼此也能看見合作效益,更有助召喚雙方的支持者。

柯文哲自恃民調較高,又擔心藍白合會使民眾黨「被吃掉」,因此堅持要「當正的」;這樣的心理,外界不難理解。但從國民黨的角度,如果柯文哲在藍白合中「當正的」,並可能因此當選總統;那麼未來「聯合政府」要如何組建,國民黨要扮演什麼角色,當然也必須現在就先行談定。否則,柯文哲嘴上雖喊著要推動「內閣制」,但他一當上具有實權的總統,誰知道他會不會緊抓著大權不放,變得比皇帝還專制。一旦演成那種情況,國民黨豈非變成平白幫他打天下的傭兵?

因此,在談「誰正誰副」時,兩黨都不應只問要採「全民調」或「民主初選」,或者兩者合併計算;藍白兩黨都應同時就未來「聯合政府」的建構提出一個架構藍圖,讓雙方覺得這場合作確有意義且有可能,更讓選民看到藍白合值得支持的理由。如此,藍白合才可能順利開展,反映在明年的政黨輪替上,也才具有政治創新價值。

柯文哲堅持「全民調」及「當正的」,外界可以了解;但人們更期待聽到的,是他對「聯合政府」組建的構想。原因很簡單:民眾黨全黨,僅他一人具首都執政八年的經驗,高虹安在新竹市長的評價和地位仍岌岌可危,有問政經驗的立委則屈指可數;一旦柯文哲「當正的」當選總統,這個國家要如何運作及治理,只靠其一人、一黨顯然不夠。他若不能展現治國和識人的高度,運用藍營相對豐沛的治國及施政經驗,自己每天說得再怎麼天花亂墜,也是無用。因此,柯文哲要如何「當正的」,除了要用民調說服國民黨,更要把全套問題回答完整,才足以說服選民。同樣的,國民黨也必須提出完整對案,才能爭取民眾黨的誠意合作。包括選舉中的「政黨票」要怎麼投,才符合兩黨的共同利益,也必須仔細思考。

這次藍白跨黨談合作,受到民眾莫大的期待,兩黨切不可虎頭蛇尾草草了事。由於民眾黨的主導權在柯文哲手上,因此其表現更顯主動;至於國民黨,則因黨中央和侯競辦各有事權,所以顯得相對被動與遲緩。但無論最後藍白合與不合,民眾都希望雙方拿出誠懇的態度進行,萬不可虛與委蛇,或假藉談判來堆高自己的籌碼,卻無成事之意願。如果政治人物懷有這樣的投機心理,只是存心玩弄對手與選民,其政治誠信便大打折扣,應受到選民唾棄。藍白合能否成功,事關台灣的未來,切勿將它視為擲骰子遊戲。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幸福巴士3.0:偏鄉交通人權新解方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9067/web/ 

◆  藍白商談 退一步即是向前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幸福巴士3.0:偏鄉交通人權新解方
◆  大體老師 只需本人同意
◆  教師的安全 也應受保障
◆  向過去取經 重建衛生所
◆  社群媒體…現代社會毛病的溫床
◆  藍營應團結「一切非綠力量」
◆  賴清德只會給「豆腐腦答案」?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幸福巴士3.0:偏鄉交通人權新解方


2023-10-18 05:18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交通是一種人權。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規定,每個人都有在其國內或國際間自由移動和居住的權利。許多國家的憲法也將自由出行列為基本權利之一,並保障公民在自由移動和旅行方面的權利,因唯有具備基本出行的條件,才能進而實現其他基本權利,例如就業、教育、健康等。

但台灣偏鄉交通出行,因不具規模經濟與企業投資效益,偏鄉民眾很容易成為「行的難民」。為了改善偏鄉交通困境,一般人常認為政府需要加強基礎建設完善公共運輸系統等措施。但事實上,偏鄉因為距離遠人口數少居住地點分散,再加上出行需求不穩定,政府難花費巨大預算建置大眾運輸,即使預算足夠,也不符合投資效益,且後續營運與維護更是挑戰;故改採智慧化小眾運輸系統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才是打通偏鄉微血管有效途徑,如公路局目前在許多偏鄉推動的幸福巴士(筆者稱之為幸福巴士1.0)。

然筆者發現,要打通偏鄉微血管有二大關鍵議題要先解決:一、營運主體:須由偏鄉內生性地長出服務,由在地的人車資源加入運輸服務行列,提供「類計程車」之便利服務;二、資源整合:以供給創造需求,增加民間資源參與誘因及擴充更多服務。其中,由在地人車做為「營運主體」,來擴大偏鄉交通機動性與服務量能,已於三年前通過法規調適,允許地方政府輔導當地社會團體或個人成立市區客運業經營,由小客車領用市區汽車客運業牌照綠底白字),從事特定偏鄉區域收費接送即幸福巴士2.0。但第二項的「資源整合」遲遲未見有效解方,筆者建議未來可以改變補助模式,研議幸福巴士3.0,讓補助吸引更多的供給來滿足偏鄉的運輸需求。

幸福巴士3.0至少應符合幾大特色:一、補貼使用者:將原本給供給者成本的營運虧損補助,改為補貼給使用者的搭車費用;二、多元載客:將由在地人車所組的營運主體,納入各部會及地方政府的多元載客交通補助範疇特約車隊),搭乘民眾亦可享有各類補助,再由地方營運業者向政府請領服務費用;三、媒合平台帶動供給:透過在地現有人車投入,降低政府購車補助成本,並擴增潛在供給規模,再輔以派遣系統功能,就近提供便利叫車服務,增加偏鄉交通服務之機動性,有效節省車輛深入服務偏鄉之營運成本;四、差別訂價:針對一般族群或觀光需求依市場機制收費,特殊、弱勢族群及民行需求採低價收費,另部分車資由政府補貼。

為實現此一交通人權台東縣政府近來已完成全縣十六鄉鎮市預約接送平台與共乘服務TTGO交通大平台也獲得地方創生計畫補助台九線及台十一線提供點到車站」及「車站到點」的接駁服務,相關模式及經驗可作為公路局推動幸福巴士3.0的參考。期待幸福巴士3.0可以在台東順利落地並擴大實踐,未來並有機會複製給各鄉鎮縣市,好實現台灣的交通人權











藍白商談 退一步即是向前


2023-10-18 05:09  聯合報/ 程仁宏/消基會名譽董事長、文化大學教授(台北市)
民眾黨主席兼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競辦總幹事黃珊珊下午舉行「台灣民眾黨全民調執行辦法」記者會,說明民眾黨全民調執行方案。記者陳正興/攝影


藍白近日針對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大選合作展開會前會商談,民眾黨堅持「比民調」決勝負,而國民黨則提出「民主初選」。昨日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辦公室競選總幹事黃珊珊拋出比民調的兩種具體方法,分別為「參考國民黨民國一○九年(二○二○)總統初選方式」與「參考民進黨民國一九年(二○二○)總統初選方式」,對此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辦執行長金溥聰回應「如果對方只有二選一的選擇,就不用談下一步了」。藍白合的商談看來雙方各有堅持,談得下去嗎?合得了嗎?

商談或是談判,不是零和賽局,應該如同農夫插秧「退一步即是向前」。就像消費者買房,業者開出售價,但是消費者覺得合理價格應該再下降多少,如果雙方各自堅持己見,最後的結果就是交易不成;如果雙方真有誠意,各自退一步,此交易才會成功。目前雙方目標一致,雙方也都提出如何進行的方法,即民眾黨的「比民調」、國民黨的「民主初選」,雙方都有所本,但是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在此前提下,雙方各持己見,的確無法達成共識,也無法談下去,但藍白合真的談不下去嗎?那也未必!

一位優秀的國家領導人,在國際上和其他國家的談判,不能夠剛愎自用,只要求對方完全接受我方的條件,如果如此將寸步難行,而必須要以全民的利益、福祉為優先考量,所以能屈能伸才是最佳的領導人。

此時此刻國民黨與民眾黨的領導人,不應否定對方所提出的方案,大家各退一步,亦即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採取民眾黨的比民調」與「採取國民黨的民主初選」,兩方案一起實施,而且各占五十%,兩者加總的成績即可以決定勝負,如此兼容並蓄的方案,沒有哪一邊吃虧,也沒有誰占便宜,雙方陣營不要再堅持己見,否則將空留遺憾。














大體老師 只需本人同意


2023-10-18 05:09  聯合報/ 尤英夫/律師(台北市)


聯合報報導大體老師來源嚴重短缺,已經造成教解剖學老師意識到無法給予醫學生扎實訓練,將衝擊訓練品質。報導還說捐出大體除了生前當事人簽署同意外,死後還要家人同意,否則無法進行。

本人有意捐出死後遺體,但遭家人反對,不知如何是好。看到此一報導,特別研究「解剖屍體條例」之立法過程,認為捐出大體只要本人生前簽署同意就可以,不需要在死後還要經過家人同意。

解剖屍體條例制定於三十七年關於屍體來源規定於第三條。其後該法只在七十三年修訂一次(為現行法)。第三條修正為:「執行大體解剖及病理剖驗,以合於左列規定之屍體為限:一、為研究死因,必須剖驗並經其親屬同意之病屍體。二、生前有合法遺囑願供學術研究之病屍體。三、經親屬同意願供解剖之病屍體。…六、經監獄長官許可,無親屬請領或生前有合法遺囑或經其親屬同意之受刑人屍體。…」

依照條文,只要本人合法遺囑捐贈即可,親屬無權干涉,更何況七十三年修訂過程中,從委員的發言中,亦可看出此結論。例如黃榮秋委員就說:「(第三條,其中第一款至第四款,完全是對病屍體的規定,有些是經親屬同意,有些則是有合法遺囑,有些則是無親屬請領之病屍體…」。當然,如果該條的文字是「執行大體解剖及病理剖驗,以合於左列規定之一之屍體為限…」就不會有這方面的困擾。

話又說回來,如果本人同意死後捐出遺體,但遭親屬反對時,可否立法強制執行,可能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因為執行可能會有很大困難,其結果法律變成白訂無用。

也許最後仍要社會改變觀念,認定做大體老師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已故立委洪炎秋在北大時,長子因肚子疼而病死於協和醫院,當時醫院曾與洪委員商量,可否將病屍體解剖研究死因。結果洪委員認為喪子之痛已非得已,因此不願意再予以解剖。可是洪委員事後曾寫文章表示後悔,而且更公開預立遺囑臨死捐獻器官死後遺體捐給台大醫學院解剖供教學研究之用。此一案例,也許可供大眾思考。












教師的安全 也應受保障


2023-10-18 05:09  聯合報/ 黎亦農/教育工作者(嘉義市)


近日桃園有兩所高中發生學生毆打教師的校園暴力事件,桃園市教師會疾呼應當增訂保護教師的條款。

這兩起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教師的處境已經愈來愈艱辛。筆者任教於新北市國小的友人,就曾因指出學生犯錯處而被學生呼巴掌,而筆者某次要替情緒障礙學生盛飯時,也因該生不想吃飯而被其用雙手扣住身體,差點整個人摔倒在地。

更令教師們無奈的是,在各種保障學生權益的法條限制下,當學生對教師施暴時,教師只能設法自我保護,還不能不小心讓施暴學生受傷,否則家長告上法院或向特定團體陳情,教師鐵定是吃虧的一方,甚至明明被暴力相向了,最後還可能丟飯碗。

很多輿論認為教師與學生權力不對等,學生權益應當受到更多保障;但實際到校園卻會發現當學生刻意興風作浪時,這樣的權力不對等,受到傷害的卻是教師。因此,在保障學生權益的同時,增訂保護教師的條款,絕對也有必要。希望教育部能看見教師們的需求!















向過去取經 重建衛生所


2023-10-18 05:09  聯合報/ 莫那.瓦旦/醫師、衛生所主任(花縣吉安)


全國三六五個鄉鎮,大約五分之一的衛生所沒有醫師,一時基層醫療跟保健的業務無以為繼引起討論。個人認為衛生行政單位主要思維,是站在偏遠鄉鎮需求與人力配置的角度在規畫,和公費醫師站在自由市場的職涯選擇為出發,這兩條平行線很難交集,這是一個現實的困境。

我們試著從一般男醫師職涯選擇的優先次序來做考量,第一個是相對應的收入;第二是專業和聲望;第三則是繼續教育的管道。而醫師配偶考量的優先次序如下:第一還是收入;第二個是生活機能是否完善;第三個是子女的教育資源是否足夠?以上的面向可以用在醫院中心、教學醫院,也可以一以貫之在基層醫療跟公費醫師的身上。細細了解公費醫師能否留任偏遠地區醫療的苦衷,若不能改善工作環境和待遇,卻要求公費醫師以志業出發、奉獻為依歸,豈不是緣木求魚?

回顧衛生所的歷史,衛生福利部不是沒有公費醫師的人力規畫,在七十年配合全民健保實施前醫療網的建置和充實衛生所人力,陽明醫學院就有規畫衛生所分發的人力;這時候有門診獎勵金制度的設計,還補助衛生所醫療與辦公設備,興革之後衛生所的醫療保健功能得以提升,衛生所形象得以重新再造,也使分級醫療在制度配套下得以完成。

用這樣的邏輯再思考,不是每一個公費醫師都可以留在教學醫院建立學術地位,他也不是不願意前往偏遠地區服務,因為醫師的人力已不虞匱乏。目前有六萬多位醫師的此刻,前往較偏遠的鄉鎮何以滿足醫師執業的需求,簡單地說就是「良好執業環境的建置」,才是釜底抽薪之計。

如果取得專科醫師資格,前往區域醫院或衛生所後仍持有專業醫療的地位和相對應的收入,就算妻兒留在大都會,一樣可得到滿意的生活安排。

四十年前推動醫療網的衛生所,在配套制度的誘因下,台大跟陽明的醫師紛紛下鄉,服務期滿後也留在原地開業,所以醫療網的建置經驗有前例可依循。衛生行政單位不妨跟過去取經,重新建構起基層醫療的工作環境,方是要求公費醫師必須善盡義務的長久之計。

其實衛生所並非深淵難入,除了正常上下班(防疫加班除外)、例假日休息,生活品質較佳外,這是「樓地板」;未來長照服務的提供、醫療群的建立、品質提升的醫療給付計畫和更多的癌症預防保健,甚至到復健治療、運動促進等創新服務,衛生所都足以提供護理人力的資源和專業服務的連結,這個「天花板」是可繼續延伸的。

各位豈不見有些縣市的衛生所出缺醫師趨之若鶩的差異,端看衛生行政各層級的共同協力。












社群媒體…現代社會毛病的溫床


2023-10-18 05:09  聯合報/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台北市)


以色列和哈瑪斯的戰爭不只在陸地、海上、空中,更嚴重的是在網路上進行。哈瑪斯軍事行動的一個關鍵因素:恐怖宣傳,關於以色列綁架、謀殺平民和士兵的暴力影片與照片充斥於社交媒體。這次的戰爭,比過去的衝突更接近即時轉播,這表明網路戰略是哈瑪斯總體衝突規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哈瑪斯兌現了廣播處決人質的威脅,影響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在網路社群媒體上傳播宣傳,尤其是那些審核制度較為寬鬆的網路社群媒體,是一種低成本且高效果的策略,恐怖組織愈來愈多地採用這種心戰策略。

哈瑪斯附屬帳戶所發布的致命襲擊影片和照片,被哈瑪斯盟友和全球不知情的參與者分享;這項策略取自 ISIS 和蓋達組織的劇本,恐怖分子透過直播斬首和其他影片,開創了「病毒式心理戰」的先河。這就是不對稱戰爭的本質,利用看起來比實際上更強大的工具。哈瑪斯不需花任何錢,就能把一些恐怖鏡頭錄下來並發送到網路。

哈瑪斯在加密訊息和社交媒體 Telegram 上發布官方貼文,這些內容再被傳播到 X(以前的推特)等平台。Telegram 允許用戶之間進行訊息傳遞,但也具有與 X 類似的「頻道」功能,長期以來一直被恐怖分子利用。該平台經常被稱為「Terrorgram」,愈來愈受到極端分子的歡迎。

X在新東家馬斯克的領導下摧毀了信任和安全團隊,對蔓延到其他社交媒體平台和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的恐怖宣傳浪潮毫無準備。最近 X 表示正在刪除新建立的哈瑪斯附屬帳戶,並與業界同行協調,試圖阻止恐怖分子內容在網路上傳播。

但這只是「第四代戰爭」或現代戰爭的一個方面,無論下一場衝突是什麼、或在哪裡,人們都會看到。例如,有多個「經過驗證」的 X 用戶傳播未經審查的哈瑪斯宣傳影片。在 X 發布的一段影片顯示,哈瑪斯武裝分子在以色列軍事基地逐各個房間發射自動武器,影片中滿地是血跡斑斑的屍體,該影片已被觀看超過六萬次。

社群媒體平台正被迫應對多方面的危機,以保護用戶免受恐怖宣傳、誤導性訊息、仇恨言論以及暴力和血腥影像的影響。但恐怖內容的數量,將比任何實施檢查的團隊都要多,若說社群媒體是現代社會毛病的溫床,應該也不為過。















藍營應團結「一切非綠力量


2023-10-18 05:09  聯合報/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政客想的是下次選舉,政治家想的是下一世代。藍白是否會和(合)?歹戲拖棚久了,選民日漸興趣缺缺,藍白一加一小於二的機率自然趨高。

白深知藍迫切需要「合」,此次大選方有勝算。因此從柯文哲以降至競辦主任、發言人均採「強勢戰狼」姿態。談判理論主張談判前拉高叫板姿態,或有助對方讓步,爭取更多談判成果。但柯文哲日前動怒喊「去死吧」的真情流露,或是柯公開嗆侯「我讓給你選你也不會贏」的戲言調侃,白是否有跟藍合的「意願與真心」?

但若白無跟藍合之真心,為何又有「黃金會」,甚至藍還希望有「幕僚二會」,白卻表明是當初一會時「誤會」(周二並不會碰面)。坊間多有議論藍白難合(不合),因民眾黨若有「合」之打算,事先不會只提對其有利之「民調」決定出線之意見,而會後對於藍提出之「民主初選」方式,則全面強力反對、毫無討論空間。

對柯而言,如果爭取「執政權」非此次其參加大選的終極目標,柯持續參選到底,就可圓滿達成此次其參選的三多目標(政黨票多、不分區委員多、下次總統大選當選機會多)。只要此次民眾黨的政黨票增加,將更多民眾黨不分區委員送進立院,則柯在二○二八大選更有舉足輕重的力量與地位一拚勝算,而非現在只能「左右誰不當選」的尷尬地位。

而藍之參選目標顯而易見,就是要力拚「下架民進黨」,若柯也有此意願,當然會跟藍合,但柯不滿「下架民進黨」的口號,其參選葫蘆內「爭取淺綠選民之政黨票」就不言而喻。藍合白固可增加勝選機率,但白若以增加不分區立委數、延續民眾黨的存續為念,則藍白會談,只是增加白之媒體曝光度(甚或塑造藍是破壞在野團結的禍首),無助藍之下架民進黨的目標。

藍營現階段需回歸朱立倫主席之前的「團結一切非綠力量」選戰主軸:「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朋友」,整合所有可能的合作對象奮力一搏。百年大黨的眼光和格局,若可專注關懷天下蒼生,必能獲得選民信賴與支持!














賴清德只會給「豆腐腦答案」?


2023-10-18 05:09  聯合報/ 張壹柒/自營商(新北市)


台灣的政治舞台往往充滿戲劇性,最近一場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在陽明交大的演講,無疑又為這齣戲增添了幾分趣味。不過,這次的主角並非賴清德,而是那些敢於直言、提出尖銳問題的大學生們。

想像一下,一個熱血的青年在演講後舉手提問,質疑民進黨全面執政,卻有法案遲遲未能通過的現象。他們問的,不只是一個政黨的問題,更觸及到台灣當前民主的本質和執政黨的效率問題。

賴清德的回應,可以說是典型的「政治家」模式:既要表現出對問題的重視,又要巧妙地避開問題的核心。他提到,立委來自不同選區,持有不同信念和看法,不容易迅速達成共識並實施。聽起來似乎合情合理,但這不正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常態嗎?如果因為意見不同就難以推動法案,那執政黨又該如何展現其領導和凝聚力?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當學生提出吹哨者保護法遲遲未見動靜,期待政府能夠制衡權力、防止腐敗時,賴清德的回答卻是他會進一步了解立法院對此法案的討論狀況,之後再用書面回覆。這種似是而非的回應,不禁讓人懷疑,政府是真的在聽民意,還是只在做表面功夫?

更別說當被問及某些應該能夠快速通過的政策,例如平均地權法案時,賴清德似乎更是言之無物。他轉移話題,說政府在平均房價上有其他政策都在推行,例如實價登錄2.0、囤房稅2.0,但他忽略了學生問題的核心:人民對快速、有效政治行動的期待。

這場對話,反映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在民進黨全面執政下,許多法案和政策似乎都陷入了某種停滯。而當執政黨在這些問題上的回應,總是籠統而避重就輕,人民的不滿和懷疑自然會日益增長。

當政府的行動遲緩,而政治家的話語空泛時,人民會開始問,這是民主的必經之路,還是權力的不作為?當全民期待改革的腳步能夠加快,期待政府能夠有效解決問題時,為何還要等到下次選舉,才能看到一絲進展?

賴清德和民進黨政府需要認真反思的,不僅是如何回答這些尖銳的提問,更需要思考如何真正落實政策、解決問題。否則,這些辛辣的提問,只會是更多失望與質疑的開始。

在台灣這塊寶島上,人民對政治的期待從未降低,他們需要的不是花言巧語,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改變。希望下次在公開場合,賴清德能給出更具深度、更有說服力的答案,而不是這樣的「豆腐腦答案」。



馬凱/一甲子鑄成大錯 今日反噬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一甲子鑄成大錯 今日反噬
◆  闕志克/內唐亞胡的抉擇
◆  林中斌/俄烏:戰況逆轉 終局可期







馬凱/一甲子鑄成大錯 今日反噬


2023-10-18 05:16  聯合報/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中國大陸經濟陷入困境。房地產市場崩跌迄今仍難止跌拖累其總體經濟近三成;出口連月衰退,對生產、投資乃至消費打擊沉重;少子化、老化加速進行,使人口紅利消失,人口負成長。撲天蓋地的重重打擊,讓經濟完全失去過去卅多年的光彩與活力。

這倏忽而來的打擊,震動全球,紛紛揣測肇致的原因,及未來發展。深入探究,這一切均非突發意外變化,其實一切都是中共政權一甲子埋下的禍根,如今殘酷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以兩位數成長全球數十年,不僅傲視群雄,而且其巨大量體成為全球經濟火車頭的大國,其主政者精明強悍迥出群倫;但恰恰相反,這群用槍桿子奪政權、靠槍桿子治國的烏合之眾,經濟一竅不通,一甲子接連犯下巨大錯誤,導致今天的惡果。

初獲政權伊始,志得意滿的領導者即妄圖一步登天,推出大躍進三面紅旗土法鍊鋼等等好大喜功、荒謬絕倫的政策,導致經濟癱瘓、數千萬人飢餓而死,到民國四十九年(六○年)代方才止歇。而同時推出的人民公社則導致農民怠於生產,靠大鍋飯共同貧窮,更到民國六十九年(八○年)代初才廢止。而始於民國五十五年(一九六六年)的文化大革命令全體人民陷入瘋狂鬥爭飽受摧殘十年之久。一個初建的政權卅年間不斷遭受如此折磨,元氣豈有不大損之理?

文革甫結束,新掌權的改革派以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為首,順應安徽人民為苟延殘喘祕密進行所謂大包幹承包責任制大獲成功,四處蔓延,而由官方接手名之曰農村經濟改革農產大增,為經濟注入活水;然後順勢推向工業部門,展開規模愈來愈大的改革開放

然而由於極權領導者昧於市場經濟的真正精神,又習於牢牢掌控手中權力,尤其在半吊子開放創造愈來愈大經濟利益時,手中權力經濟價值更無限升高,這個半吊子經濟遂成貪汙腐化溫床隨著嗜利如命江澤民政權上台,更藉此籠絡各級官員,狼狽為奸貪腐濁流肆無忌憚流竄每個角落

與此同時,人口沉重包袱的鄧小平推出一胎化政策,後繼者卅年不改,終於造成嚴重的少子化,人口減退。卅年來人口紅利推動高成長率,也隨之一去不返。變本加厲的是,在世界工廠邁向高峰時,汪洋為首的高官高呼騰籠換鳥」,全力將加工出口業摧殘殆盡,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之後即逐漸消失,也折斷大陸創造奇蹟翅膀

為了接替世界工廠支持成長,大陸開始大力扶持房地產業,並放縱地方政府圈地與廠商勾結牟利;導致膽大妄為的廠商,用極高槓桿全力衝刺,形成一片通紅房地市場做為最有力的新支柱;但也創造出巨大泡沫,隨時可能爆發。

習近平上台後針對前朝大弊下手整頓全面肅貪,被譏為藉機清除反對勢力;但貪腐既已病入膏肓,抓再多人也無濟於事。民國一○五年(二○一六)開放二胎,民國一一年(五年後)開放三胎,但積重難返,亦是枉然。民國一九年(二○年)為導正房地產市場,制止過度擴張、高槓桿化,畫出三條紅線;恆大首先崩跌,其後碧桂園等也落馬。同一時間,高唱「大國崛起」,「中國製造二○二五(民國一一四年)」刺激美國川普總統以高關稅禁止進口全力壓制中國發展;拜登更變本加厲,以「小院高牆」等等全面封鎖科技發展,並在美國及其盟國掀起反中情緒大陸出口乃飽受打擊。

回首過去六十年,大陸經濟陷入今日困局,只是為時甚晚而已,自取其咎,奈何,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