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經濟/向全球招才引智 產業才有勝算

.聯合報社論..黨產會把嚴肅議題變成了荒謬劇
.聯合報黑白集.達賴的善意
.經濟日報社論.向全球招才引智 產業才有勝算







經濟/向全球招才引智 產業才有勝算


2016-09-16 02: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年來台灣人才流失日益嚴重,又很難吸引海外人才來台工作,而過去喜歡向台灣借將的中國大陸,如今已將攬才目標轉向美國矽谷,讓台灣在吸引高階人才更顯吃力。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核心,若不趕緊正視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恐怕政府推動任何產業政策都將困難重重。
根據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發布「全球人才2021」報告,2021年台灣人才外流將達世界第一,每十人外流就有六名是專業人才。此外,國內也曾多次針對上班族赴海外工作的意願做過調查,發現台灣上班族出走意願高達八成,最關鍵原因是薪資太低,其次是想拓展國際視野,第三則是看好海外市場與產業機會。
這類的調查,已不只一次曝露台灣人才外流的嚴重性,加上人口老化與出生率偏低等問題難以解決,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已是必然,因此,在政府推動五加二產業,以及亞洲矽谷政策即將上路之際,正視人才短缺問題,積極招攬人才回流,已成為政府應優先解決的課題。
近來,更傳出大陸已跳過台灣,直接至矽谷挖角IC設計工程師,而且提供的年薪達人民幣百萬元,這種薪資已接近矽谷一般水平,也對海外人才形成磁吸力量。大陸更已從「招商引資」逐步轉向「招才引智」,放寬外國優秀留學生等境外人士在中國大陸的工作限制,同時也積極鼓吹台灣年輕人赴大陸工作或創業,這些都是有系統、有組織地在進行,對於已經人才亟缺的台灣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對於政府來說,在推出各種產業政策時,最優先的工作,應該將吸引海外人才列為第一重點,如果把台灣當成一家企業來看,國發會主委其實應該扮演台灣這家企業的「人資長」,除了去除人才來台工作的阻礙,也要積極進行全球優秀人才的招攬行動,至於各部會首長,也都應以此做為工作績效的KPI。
此外,在全球商業模式已轉至跨國境與跨行業的型態時,政府已投入不少資源至創新創業領域,但可以更強化在混合人才的組合上,從創業之初就鼓勵不同國籍背景的團隊組成,如此公司在發展時就比較能突破地域限制。過去台灣眾多創業成功的案例中,就有不少是這種組合,其中又有許多是海外僑生來台讀書並創業成功的例子,因此,從教育出發,讓不同背景的同學一起創業,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方法。
在長期人才的培育上,儘管台灣目前有大量的本地碩博士教育,但對於高端及創新領域,或是國內較少投入的科技學門,政府則應增加公費留學名額,拔擢優秀人才赴海外學習,為未來產業升級儲備人才庫,或許十年、二十年後,可以像當年培植半導體產業的情況,讓人才回台貢獻。
至於從台灣產業發展角度來看,台灣要發展像星、港的「國際金融中心」模式,目前看來困難重重,比較可行的還是採取日、韓的「產業升級」模式,強化專利、技術、高科技創新等,吸引擁有這種競爭優勢的人才加入,勢必是轉型升級的努力重點。即使台灣無法成為金融中心,但台灣金融業要打亞洲盃或世界盃,積極擁抱金融科技(Fintech),才是對症下藥。
對於需才恐急的個別企業來說,解決人才不足的方法也很多,以開放式創新為例,企業運用外部人才與資源來幫助本身進行研究開發,已是相當普遍的現象,如今人力資源的發展模式也很類似,企業也應積極運用外部人才,強化人才競爭力。
此外,在商業模式逐步進入數位匯流的跨界新生態中,業界對橫跨不同領域的人才需求也更為殷切,但這種人才不見得一定要從外部尋找,反而是要給年輕世代更多機會,因為天生就是數位原住民的年輕朋友,只要擁有更多歷練,必然對於企業面對數位網路時代的挑戰有更大的貢獻。

聯合/達賴的善意


2016-09-16 02:3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右)先前在印度拜訪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左),他也邀請達賴來台,力促達賴蒞臨國會發表演說,達賴則樂意再訪台灣。 圖/林昶佐提供

包括林昶佐在內的兩名綠營立委日前前往達蘭薩拉,邀請達賴喇嘛訪台,並希望他在國會發表演說。據傳,達賴體諒蔡英文的處境,近期暫不來台。此舉也讓蔡政府鬆了一口氣。
達賴是國際社會尊重的宗教領袖,他當然可以無視中共的反對接受邀請來台,也必將受到此地民眾的歡迎。但此時此刻,他體諒蔡政府的處境而選擇不來,這個「不為」之舉,則更凸顯他的思慮圓熟,善意深邃。
在一般民眾眼中,達賴來台可以傳播慈悲,帶來睿智的祝福。但在達賴眼中,他認為自己此時不來,才是慈悲。達賴當然清楚,綠營獨派人物邀他訪台,主要在藉他向中共示威;但他也理解蔡政府與北京的關係已有些僵硬,他不願因自己訪台使兩岸關係愈發對立。
值得玩味的是,既是綠委主動邀訪,為何達賴喇嘛不來,蔡政府反而有如釋重負之感?原因就在,達賴雖是宗教領袖,但他訪台的政治意義更大,必將引起「藏獨」與「台獨」合流的聯想。對民進黨而言,如果是在野之身,打「達賴牌」當然穩賺不賠;但如今執政,因不願兩岸關係一夕跌到谷底,還是謹慎為上。
達賴對台灣的體貼和善意,我們至表敬佩。相形之下,台灣政治人物動輒把別人當成政治工具的作風,則讓人不齒。試問,綠營對西藏人民的處境,又有多少真心關切?八年前民進黨邀請達賴來台的熱絡,對照如今聞達賴不來時的鬆一口氣,真是一面照妖鏡。

聯合/黨產會把嚴肅議題變成了荒謬劇


2016-09-16 02:3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假「轉型正義」之名,藉《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賦予「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簡稱「黨產會」)空前的權力,來論斷國民黨的生死。該條例中有諸多違反法治國家基本原則之處,受到嚴重質疑,在等待釋憲釐清之前,外界只能期待「黨產會」能秉持公平正義原則無私地行使職權。然而,「黨產會」掛牌以來的諸多作為,卻顯與外界的期待背道而馳。
《不當黨產條例》明訂,「本會委員應超出黨派之外,依據法律公正獨立行使職權」;但觀察「黨產會」的組成,儼然不知「超出黨派」為何物。黨產會主委顧立雄是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轉任,其黨派立場旗幟鮮明,毫不遮掩;此外,委員中曾任民進黨黨職、公職者甚多,明顯超出該條例規定同黨派委員不得超過「三分之一」的比例。最離譜的是,唯一看似具「國民黨」背景的人物,竟是與國民黨鬧翻而被開除黨籍的前發言人楊偉中。這樣的陣容,要說能「超出黨派」,其誰能信?
黨產會的人事爭議,猶不僅如此。委員之一的羅承宗,被揭發曾因違反智慧財產權遭判刑,具有刑事前科,卻依然在列。另外,洪培根以檢察官身分出任副主委,也遭到司法界嚴重反彈,認為違反中立及獨立原則。至於委員會之幕僚人員,顧立雄則毫不避諱任用其助理和民進黨黨工進駐,並領取顯不相宜的高薪。在種種爭議下,黨產會如何保持客觀和中立,令人懷疑。
以如此爭議的陣容,卻握有超越正常法令的空白授權之權力,顧立雄面對輿論質疑,卻是傲慢以對。在記者問到其本人是否退黨、羅承宗的角色可能於法不合時,顧立雄竟對提問的記者大聲喝斥,拒絕答覆。試問,從總統到五院官員、民代,有誰敢以如此倨傲的態度回應媒體?更何況,媒體之質疑並非空穴來風。
「黨產會」之所以爭議層出不窮,原因就在該會自認是為追求「轉型正義」,所以有權超越法制規範。在正義的大旗下,委員行使職權幾乎可以不受任何制約,甚至不在乎任何制約,以為可以不擇手段,只要達到討黨產之目的。
在「黨產會」正式上路後,即逕自宣布「推定」國民黨哪些收入屬於「不當黨產」,並限制其用途;甚至連國民黨發放黨工薪水或基本黨務運作,均不得動用。這種「未審先判」的作法,何止是「準司法」,簡直「超越司法」了。更令人咋舌的是,黨產會還制訂檢舉辦法,提出「一億元」的懸賞,鼓勵民眾檢舉國民黨不當黨產。事實上,該委員會只編列了三百萬元的獎金預算,卻能誇大成「一億元獎金」。此舉,不過是為凸顯國民黨「黨產何其多」的宣傳手法罷了。
從政黨競爭及轉型正義的角度看,國民黨的黨產當然要徹底檢討解決。問題是,如果「討黨產」可以不擇手段濫用私人、前科犯、乃至政黨打手,這種違背程序正義的作法,本身就在傷害正義,又如何能達成轉型正義的目標?更有甚者,「討黨產」原是個嚴肅的議題,卻可能因作法濫權、踰法而受蹧蹋,而製造出更多政治及憲政爭議。如此一來,已經手忙腳亂的蔡政府,能吃得消嗎?
反觀國民黨,面對討黨產的爭議,其因應也未盡得當。例如,宣稱故宮國寶、國府遷台黃金都是黨產,包括兩階段釋憲、預發黨工薪水等,都增添外界的議論口實。簡言之,國民黨的應對,把討黨產變成了笑話;而黨產會的霸道,則把討黨產變成了一齣荒謬劇。
民進黨政府若真為追求公平正義,則必須好好重新檢視黨產會的人事,讓具有社會公信的人士而不是政治打手來主導其事,並嚴格要求根據程序正義按部就班執行。事實上,蔡政府要查光國民黨財產倒是不難,但要讓其後座力不反傷自己,可就不容易;光靠蠻幹,是不行的啦!

酷經濟/分組收費,讓好節目出頭天

.巨輪斷纜 僥倖心理作祟
.颱風接力來 入WMO還想等?
.酷經濟/分組收費,讓好節目出頭天
.棄一中各表 中華民國危矣
.避談九二共識「那四個字」/如何勇敢抗佛地魔
.避談九二共識「那四個字」/避形式迴避毫無助益
.開心烤肉 虔誠拜月
.風雨中秋 更應謙卑
.唉…你叫外送他受傷
.災情回報「無」 官僚航港局
.整合物資 莫糟蹋愛心








酷經濟/分組收費,讓好節目出頭天


2016-09-16 03:11 聯合報  林建甫

立法院開議後,通傳會(NCC)有一個重要法案就是推動有線電視收視戶的分組付費辦法。該案關係台灣文創的發展,我們應該全力支持。
分組付費是解除現行有線電視基本頻道六百元的上限規定,建立更彈性的付費機制,藉此刺激系統業者間和頻道商間的競爭,以此來產生文創產業發展空間。最後也能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例如消費者在有基本台的契約後,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附加套餐,以增進消費者福利。
過去,有線電視的收費標準有六百元上限,訂戶可以說是吃到飽。表面上好像保護了消費者,但市場缺乏競爭,消費者只能接受系統業者單一價格與服務。對業者而言,提供的產品不會影響收入,就不必努力去做。於是節目不用推陳出新,品質每下愈況,台灣自製節目的競爭力就逐漸喪失。其結果就是系統業者不滿意,頻道商不滿意,節目品質不佳,消費者也不滿意。
究其原因,有線電視雖號稱有一百多個基本頻道,但實際上只有六十個頻道商是付費頻道,其餘的購物台與七十六頻道以後宗教、財經等冷門頻道,都是免費;甚至是頻道商倒貼才能上架的。而且頻道上架,就很難下架,沒有淘汰機制,就會演變成「劣幣驅逐良幣」。好節目就沒有誘因製作。
仔細地算了有些系統業者的成本。六十個付費頻道,每個月分到授權金不到消費者付費的一半,另外除了必要的租金與人事,剩下很多是關係人交易,但這都隱藏分散在購買節目的成本、融資成本,甚至設備更新之中。因此表面上業者也都不賺錢。不賺錢,就談不上節目的自製,更不用奢望高水準的文創節目出現。
未來有消費者擔心解除基本頻道收費六百元上限後會增加負擔。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應要有使用者付費的觀念:要看好的節目,就要有更多的付出。如此頻道商、系統台有好的收入,也更願意尋找好的節目,也才有更多的好節目會誕生。另外,其實在開放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可以跨區經營後,市場上已經出現許多競爭及優惠方案,如果不想多付錢嘗鮮的人,應該負擔也不會加重。
期望分組付費這會期能通過,藉此改善台灣的收視文化及文創機會,創造多贏。

棄一中各表 中華民國危矣


2016-09-16 03:11 聯合報  桑品載/作家(台南市)

國民黨新黨綱僅列「九二共識」,未提「一中各表」,黨主席洪秀柱說:「在中華民國憲法基礎上深化九二共識。」後又補充:「以馬英九『一中各表』為基礎。」這些說法使人困惑。
因為「一中各表」深化「九二共識」的實質意涵,是「深化中華民國憲法基礎」,即是我方所表之「一中」為中華民國,致使「一中各表」成為中華民國的安全瓣。如果只有「九二共識」,「中華民國」就會陷入不安全狀態,一旦進入「共表」,它便只是一個議題而已。
在兩岸對峙狀態未解前,中共的「一國兩制」與我方的「一中各表」分別具有攻擊和防禦意義。由於實力不均,北京主攻,我方主守,跡象明顯,如果「和平發展」是雙方接受的目標,那麼,必須在我方放棄「各表」之同時,彼方也放棄「一國兩制」,有此和平關係,才會創造出「共表」的空間。
如今實際情形卻是,中共從未鬆動「一國兩制是對台基本方針」,我方撤除「一中各表」,不啻城門大開,光靠「中華民國憲法」形象,擋得住「中華民國」這個政治肉身被摧殘嗎?
洪秀柱為何不明白,雙方對「九二共識」本就存在著不同解釋,放棄「一中各表」,等同放棄話語權。「一中各表」北京本來是不接受的,是馬英九窮八年之工,經多方營造出一個雖勉為其難卻對我有利的形勢,馬習會使這個形勢穩定了下來,使得「九二共識」才與中華民國憲法得以聯結。洪主席既然肯定「一中各表」又放棄「一中各表」,說法是矛盾的。
洪主席及其團隊或有鴻鵠之志—中國統一,但先要確立統一後的中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願意接受中共體制嗎?民主不適合中國嗎?要把心意明白說出來,並接受台灣人民檢驗。為什麼只指台灣人民?因為這關係台灣人民的禍福,和大陸人民無關。
大陸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日前在一次演講中表示:「今年台灣選舉,知道國民黨會敗,卻不知道會敗成這樣。」他分析蔡英文執政後雖然民意支持度下滑,但因為國民黨是個「扶不起的阿斗」,蔡政府未來在對「九二共識」不可能回頭的狀況下,儘管大陸會採一些霹靂手段,但仍可在四年後連任。國民黨敗選後又經八年消磨,黨內還沉浸於互鬥慣性中,她不無可能「歸零」。
洪秀柱常嘆「國民黨失去黨魂」,其實,眼前就有黨魂,即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中本居於優勢,相對蔡政府和中共關係惡化,會使原本優勢更加凸顯,不去善用這個珍貴的資產,此外,還有什麼資產?
最近盛傳國民黨要作兩岸關係政策辯論,細察各方所言,名為路線之爭,實為分裂之爭,其脈絡有藍、紅、綠三支,辯論過程,不啻就是肢解這個黨的過程。辯論固然不會有結論 ,有了又如何?會從此團結一致,共禦外敵嗎?找不到黨魂的洪秀柱,會發現這個黨有很多「黨魂」。
吳敦義強烈表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八個字一字不能少。」壯哉斯言。他當然是在護衛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但這個政策已清楚顯現是最佳政策;馬英九的歷史地位不重要,這個政策卻不能須臾消失於台灣,中華民國的名與實靠它,台灣的安定、安全靠它。
一些因自覺反台獨乏力的藍營中人及國民黨黨員,擁護中華民國的熱情有下降現象,且有人「寄希望於北京」。中華民國同時成為綠營及上訴諸人的共同「外套」,雙方皆說「中華民國」時,中華民國卻是一種政治工具,這是中華民國之大悲。

黃介正/九一一也改變台灣命運

.黃介正/九一一也改變台灣命運
.舒國治/沖繩遊記
.林中斌/南海仲裁將成「歷史腳註」
.劉克襄/遇見100%的小店
.嚴震生/平庸當道
.王健壯/當顧立雄碰上雷斯頓
.王正方/頒獎給成龍,意在大陸電影市場







黃介正/九一一也改變台灣命運


2016-09-16 02:05 聯合報  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十五年前的九月十一日,中東凱達組織發動連續恐怖攻擊,以劫持民航機做為武器,摧毀紐約世貿雙子星大樓、重創五角大廈,是為史上首度對美國本土的重大襲擊,不但造成人命嚴重傷亡與實體的破壞,更直接搥打了美國在贏得冷戰全面勝利後,獨霸自雄的心理。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其實也改變了當時美國一股濃烈的反中友台傾向,使得美國對北京與對台北兩組雙邊政策,被迫「再平衡」。
美國柯林頓政府末期,共和黨掌握國會參眾兩院多數,得以在國會成立倫斯斐委員會評估彈道飛彈威脅,考克斯委員會調查中國竊取美國核武及商業機密,通過法案要求國防部每年向國會提交中國軍力報告,通過成立跨黨派「美中經濟安全檢討委員會」發表年度檢討報告,國會友台人士甚至發動「台灣安全增強法案」,再加上一九九九年美軍「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出現美中關係全面趨惡之勢。
共和黨完全執政後,一改柯林頓政府之政策猶疑,新上任的布希總統於二○○一年四月廿四日宣布包括紀德級驅逐艦、柴電潛艦、P-3C反潛機在內,近廿項重大軍售案。在宣布前的四月一日,又發生美國反潛機與中國海航戰機在南海空域擦撞而迫降海南島之意外事件,雙方關係幾乎降至冰點,而台美關係則大有利多之勢。
然而,四個半月後的九一一恐怖攻擊,反轉了美國的國家安全思維,全球反恐戰爭成為首要之務。美國雖然獨強,布希總統且有「單邊主義、先發制人」的戰略指導,亦需要世界大國協同合作;而中國又是當年十月APEC上海領袖峰會的主辦國,北京扭轉局面的戰略機遇出現。
十五年過去了,世界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金磚國家的崛起與困境、中東局勢益形惡化、恐怖主義變形蔓延,美國僅伊拉克戰費,即遠超過二兆美元,國本之耗損與中國飛躍式發展之間的對比,不言自明。
回想二○○○年前後,經過長期醞釀而出現台美戰略關係建構難得之機,卻逢五十年首度朝野反轉,探索調適均有不及,即便沒有九一一恐怖事件,當時我國能否趁勢而起,已難論斷。如今台灣雖再經過兩次政權和平移轉,然經濟結構鈍化且無力掙脫,兩岸關係反覆折騰,社會不平有如瘴氣;面對強權分合,猶如螳臂擋車,勇於內耗爭鬥,竟成逆水行舟,彈指十五年,怎不唏噓。
今年九一一紀念大會,略有領先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因健康狀況離席,引發各界對總統大選即將辯論,距投票不到兩個月的緊迫不安,而有各種懸疑臆測。希拉蕊為美國「亞洲再平衡」之起始者,亦為美國總統大選中,唯一可寄望延續該政策之人,倘其健康影響選舉,則我政策思維基礎恐將難以為繼。
目前兩岸關係勢如僵局,對美關係更不容有誤;而近期美國亞洲政策團隊大幅換將,總統選情紛雜難測,未來幾個月我國安形勢判斷將處於戰略迷霧,朝野菁英都須協力互通,大局為重。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