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大選勝出關鍵在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639/web/ 

◆  聯合報社論/一筆官邸電費,反映閣揆治理國政風格
◆  聯合報黑白集/果然是「任性」政府
◆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大選勝出關鍵在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大選勝出關鍵在經濟


2024-09-26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過去幾年,美國通膨非常嚴重,經濟議題成大選關鍵。 路透


美國總統大選,人人關心,但是因為差距過小,而且互有勝負,所以不容易預測,尤其是普選票領先不能作數,還是要看選舉人團總數,特別是關鍵州是否領先。民國一O五年(2016年)希拉蕊的普選票,大贏川普近300萬票(2.1%),但選舉人團票卻少77張,與總統寶座擦身而過。

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22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賀錦麗以49%勝過川普的44%,領先5個百分點,代表是一個新里程碑;同一時間 CBS 新聞民調也顯示,賀錦麗以52%的支持度,勝過川普的48%;這些結果大體上與其他近期全國民調一致,可以看出,賀川電視辯論後,賀錦麗勝出的印象,開始逐漸穿透選民的認知。

之所以5%差距如此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賀錦麗超越了「希拉蕊障礙」,更超越了拜登,今年7月拜登退選前的民調中,川普以45%領先他2個百分點,而由賀錦麗替代之後,雖然全國民調超越川普,但領先幅度一直只有不到2個百分點,如今幅度達到5個百分點。

美國的選舉向來以國內議題為主,外交議題次之,而經濟議題又是重中之重,過去幾年,美國通膨非常嚴重,曾達到9.1%的歷史高點,一般百姓苦於民生壓力,民調也顯示,僅19%選民認為目前的生活要比拜登民國一一O年(2021年)上任時要好,大多數都認為此刻的生活水準較差。

川普陣營認為只要強打「美國人這四年過得比以前要差」,強調拜登經濟學的失敗,就夠民主黨受的了,而賀錦麗是拜登團隊的一員,她也難辭其咎。可是經濟學家卻指出,整體成長和就業數據顯示,經濟狀況正在改善中,而隨著賀錦麗強調中產階級經濟,以及與拜登政策保持距離,美國人對經濟情況的認知,開始出現了改變。

首先,根據《金融時報》每月追蹤選民對經濟觀感的民調顯示,賀錦麗開始追上川普,甚至在8月份更以42%,勝過川普的41%。如今,認為美國如今經濟衰退的比率只有33%,而美國明年會經濟衰退的比率也只有28%,換句話說,一般人觀感在轉變中。

最後的推力,來自18日美國聯準會宣布降息2碼、50個基點,這個幅度超過市場預期,而且年底還會有兩次降息的機會;對此,兩黨各有政治解讀,民主黨與賀錦麗認為,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消息,因為這會減低中小企業的貸款壓力,讓中產階級與工薪家庭受益,而中低收入者正是此次賀錦麗最看重的票倉;共和黨的川普則認為此次大幅降息,顯示聯準會受民主黨政府控制,在「玩政治」,也證明當前經濟狀況非常糟糕,潛台詞就是大選必須「換人做」。

雖然目前情況對賀錦麗有利,距離投票還有六周,還是有變數,其中包括美國政治上有名的「10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由於美國選舉通常在11月第一個星期二,如果在10月爆發足以影響候選人的重大事件,候選人不會有太多時間扭轉局勢。這類突發事件,也許是外交危機,也許是醜聞,總之讓不利的一方,沒有足夠的時間回應。

不過美國愈來愈多州採行提前投票,有三個州,包括明尼蘇達、南達科他、維吉尼亞,已經於9月20日展開提前投票,至少十個州的郵寄選票已可開始寄送,接下來幾周內還會有更多州跟進。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期中選舉,有將近一半的選民在正式投票日前就已經投票,專家認為今年可能會維持這個趨勢,所以即使有「10月驚奇突發事件,這些提前投下的選票也已經進入了票櫃,對結果的影響也不是這麼大了。

不過民調也許有誤差,賀錦麗此刻的優勢,可能在幾天當中就會蒸發,暫時落後的川普也在緊緊追趕,不到最後一刻,沒有人知道結果。















聯合報黑白集/果然是「任性」政府


2024-09-26 00:2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賴總統高度重視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運作,圖為賴總統日前到南投參與福摩薩學院方舟計畫民防訓練。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今天將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要打造全民戰備韌性。會議前夕,中共搶先公布「台獨勢力」資通電軍駭客,下馬威意味十足;賴總統隔天反嗆「外來勢力」,台灣絕不可能簽署和平協議。兩岸網攻諜戰虛實莫辨。賴總統逞口舌之勇,兩岸硬碰硬,台灣將兵凶戰危,外界還看不出國家「韌性」,先看到總統「任性」。

兩岸陰晴不定取代春暖花開,陸客團剛到金門踩線,大陸財政部當天就宣布中止台灣卅四項農漁產品免關稅;台灣也不遑多讓,賴總統選前說想邀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吃晚餐,敞開雙臂歡迎陸客來台旅遊;選後則稱不容許外來勢力侵略併吞,要讓獨裁者不敢輕舉妄動,賴總統的兩岸政策首鼠兩端

賴清德前天參訪福摩薩學院還大讚民間籌備的「諾亞方舟」,表示哪天中國發動武力攻打台灣,洪水真正來的時候,大家可以守護心愛土地。但賴總統強調「備戰以避戰」,靠實力確保和平,民眾卻只覺得台灣更瀕臨戰爭邊緣;洪水來臨前,民眾確實需要諾亞方舟,才能逃離政治水災

賴清德對外抗中保台、對內決戰藍白,帶頭以韌性之名、行任性之實。民進黨「在路上競選廣告,前總統蔡英文已劇透,「賴清德比我想像的還要更凶」;如今國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蔡英文說的是真的。














聯合報社論/一筆官邸電費,反映閣揆治理國政風格


2024-09-26 00:2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卓榮泰官邸遭立委質疑在2個月內用電近2萬度,電費約15萬元,是浪費人民納稅錢,卓榮泰表示他也覺得怪怪的,會安排電力檢查,看是不是電器有問題。記者潘俊宏/攝影


電價審議會登場前夕,行政院長卓榮泰放話立法院不通過撥補台電千億預算就漲電價,閣揆官邸卻被爆兩個月電費高達十五萬元。卓榮泰強調,五二○後沒用官邸,直到六月下旬整修完畢,才進官邸開過幾次會、住過幾天,用電異常會請人檢查。但相對於小生意業者抱怨電價好貴,就被綠營網軍出征,官邸花人民納稅錢繳電費毫不手軟,這不只是百姓點燈被罵、州官放火沒事,更不免讓人質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

其實,閣揆官邸電費驚人,並不是新鮮事,多年來媒體三不五時就有報導。扁政府曾有入住官邸的閣揆,兩個月電費高達七十七萬元;馬政府有幾位閣揆沒住官邸,只住隨扈,電費最高曾到廿二萬元;卓揆也未入住,全民還是要為他埋單兩個月十五萬元的電費。監察院過去曾作調查,檢討吃電原因,然而就是積習不改

閣揆面對官邸吃電怪獸的態度,還反映其行事的風格。行政院長官邸電費,幾乎是每屆立委質詢的「必考題」,就如主計長在立法院會被問到市場菜價一樣,是政院備詢的基本作業。吳敦義擔任行政院長時,官邸電費被質疑,但不像毫無準備的卓榮泰,吳敦義可是備好了歷年官邸水電費狀況,證明自己是最省水電的閣揆。民眾黨立委黃國昌還在時代力量時,也不時拿官員電費質詢。但這種考古題,卓榮泰顯然毫不在意,才讓在野黨拿來大做「比特幣挖礦」、「養北極熊」等文章,更質疑連官邸電費都管不了,談什麼節能減碳大計畫

金華官邸其實是老建築,多數閣揆都未入住,卓榮泰也一樣,用電驚人,關鍵在衛安人員等使用異常。閣揆日理萬機,像官邸用電這種近身雜事,就要委由相關人員有效管理,否則「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不但社會觀感不佳,大官拿老百姓納稅錢浪費電到這種地步,還要和老百姓討論電費調漲,更要老百姓掏錢來救台電,大筆一揮就是上千億追加預算,這怎麼說得過去?

何況,政府推動節能節電,更應該以身作則。在賴卓體制下,看得到一大堆能源轉型偉大目標,就是看不到一點自我行動的深度節能作為;經濟部長郭智輝還喜歡教人民節約用電,院長官邸卻用電如流水。這種只有口號、沒有行動,甚至心口不一的政府,當然得不到民眾信賴

這種風格如實反映在賴政府身上。從賴清德總統到卓榮泰,都口口聲聲要團結國人,但從無任何實際行動,既無意將朝野關係降溫,也沒誠意與在野黨溝通。立法院修法提高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行政院不覆議也不遵守;立院決議公糧價格調整,農業部同樣不理不睬;立法院退回總預算重編勢所必然。卓榮泰維持溫文作風,但政院實質反應是什麼也不改、什麼也不讓,政治僵局就讓賴清德來擔當,全然沒有行政院長的角色

至於衛福部長邱泰源自爆總統致電罵環境部長,暴露出總統逾權、閣員互打的亂象,卓榮泰也只有顧左右而言他,最後在立法院演出院長和兩部長「牽手」秀,卻不敢面對憲政運作亂成一團、實際政務無所作為的窘狀

賴政府不願意面對總統國會雙少數的事實,我行我素,不如所願,就挾青鳥裹脅,或指導釋憲,反制立法院,把所有責任推給在野黨。行政院長身為全國最高行政首長,在整個混戰亂局裡卻全無角色,只能聽命於總統,連到國會報告備詢,也彷彿只是個擺設。不過,也許不能太過苛求,連自己官邸都管不好,那能打理千頭萬緒的國政?






大法官成太上立法機關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639/web/ 

◆  大法官成太上立法機關
◆  廢死釋憲案 保護誰的生命權
◆  大喊居住正義 卻少提降房價
◆  打炒房特調 應去苦回甘
◆  避電價飛漲 應檢討儲能與氫電政策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大法官成太上立法機關


2024-09-26 00:14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憲法法庭宣告刑法死刑規定合憲,但設下8道嚴格關卡,讓被判決死刑幾乎成為不可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就「廢死刑」雖做出有條件合憲的判決,但在該等條件的限制下卻猶如實質廢死。對此,國民黨立委翁曉玲除表示死刑的存廢應交由立法政策決定,大法官做的解釋未必能完全拘束立法院外,國民黨也將推動其提案的「憲法訴訟法」修法,以提高大法官做成判決的人數門檻。由於大法官此項判決與民眾對死刑的認同感相距太遠,立法院即應多下功夫制衡已成太上立法機關的憲法法庭。

類此解釋憲法的權力雖源自於美國的司法審查權,但美國法院掌有此權卻並非憲法所明文賦予,故也遭致係「篡竊」而來的憲法權力哈佛大學教授 Robert McCloskey 更曾指出,一八○三年馬歇爾首席大法官開創的司法審查權,「歷史的偶發事件和差勁的邏輯正可說明其起源」。

大法官過去曾在釋字第一九四、二六三及四七六號解釋中涉及了死刑問題,但至少還將「生命權」混同為憲法第十五條明定的「生存權」。這次大法官針對死刑存廢的判決,卻僅提到「憲法保障的生命權」,連依據憲法第幾條都不提了。此情形印證了美國前大法官法蘭克福特所說,人民被誤導以為大法官是根據憲法說話,但在許多重大案件上,大法官判決的論理只是自己的想法,並不是依據憲法

美國所有法官都有權解釋憲法,但必須係在具體訴訟案件審判中,因認為據以判決的法令違憲而必須拒絕適用,並無權宣告法令無效或向未來失效,而這也是基於遵守最低限度的權力分立原則。不過,美國法官須遵循「判決先例」的傳統,法官判案時不再適用已被附帶宣告違憲的法令,而讓此等法令實質失效。

然而,美國國會對最高法院宣告法律違憲的判決並非僅會順從,他們也會試圖制定新法律來翻轉。例如,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國會即通過一項民權法案,修正或推翻了最高法院於民國七十五、七十六、七十八、八十年(一九八六、一九八七、一九八九及一九九一年)做出的九項判決。雖然這些法律仍可能在訴訟案件中又被宣告違憲,但美國大法官判決時仍會看民意的趨向。

事實上,馬歇爾首席大法官在一八○四年就曾在給「獨立宣言」簽署人之一及同僚大法官蔡斯的信中提到,國會仍可以立法來否決最高法院的判決可見大法官以違憲為由拒絕適用法律,並非制憲者的原意及理論上的當然。不僅如此,美國最高法院到了在民國五十一年(一九六二年)的「巴克爾案」、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年)的「包威爾案」和民國六十三年(一九七四年)的「美國政府控訴尼克森案」中,於逐漸累積其制度性的聲譽後,才宣稱其判決要高於各州、聯邦國會及行政部門的決定

我國憲法法庭制度移植自德國,使大法官誤以為可正當地指導立法,甚至還以太上立法者為職志然而,大法官並不像德國憲法法院法官是由國會以絕對多數決選出,故也當然缺乏指導立法和造法的民主正當性

因此,除了立委翁曉玲的主張值得推動外,也該思考提高立委同意大法官任命通過的門檻。











廢死釋憲案 保護誰的生命權


2024-09-26 00:14  聯合報/ 林基興/大學教授(新北市)


民國一百年(二○一一年),挪威汽車炸彈與槍襲造成七十七死與九十六傷,凶手布雷維克僅遭判處廿一年監禁。這是真人道或假人道?西方那般值得大法官欽羨嗎?

日昨,我國廢死釋憲前,民調顯示超過八成反對廢死。結果,憲法法庭避開民意地雷,表面上合憲,但設下多重障礙,例如,要求「全體法官同意」。

有大法官認定死刑違反憲法的「保障生命權」,那受害者的生命權不該被保障嗎?大法官把個人好惡當憲法嗎?其認為死刑只是報復,則是偏見,否則公義的一面呢?希哲柏拉圖認為,公義是統攝所有其他德行的「全德」,如自然法則,人際對稱的道德意涵是「我們均一樣」,反映於做人的黃金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法官自己不欲遭殺吧?維護罪犯人權對無辜大眾的人權更妥當嗎?英哲波普倡導寬容,但他也警告限制,因需保衛寬容的社會以免受不寬容者的攻擊奧國心理學家弗蘭克主張「美國東岸有自由女神,西岸應豎立責任女神」以制衡死刑犯的人權自由重要,他的責任義務呢?為何大法官眼中只有罪犯的權利?

第二,生命權不得任意剝奪?為何受害者的生命權可隨罪犯剝奪?罪犯剝奪別人生命,公權力要他負責只是平等。

第三,話術。為何律師能為任一方辯護?例如,宣稱:「不能論斷一個人就是什麼樣。他不是絕對的『壞人,只是做了一件壞事的人』。」就某角度而言,當前大法官有雙重標準:對罪犯高舉人權大旗;對受害者視而不見。或說但見罪犯(與廢死意識形態者)笑,那聞死者(與其父母手足)哭?

第四,大法官「權力腐化」。憲法訴訟法第卅九條:「對於憲法法庭及審查庭之裁判,不得聲明不服。」擁有這麼大的權力怎可不「謙卑再謙卑」而是「己意再己意」?亞里斯多德說:「弱者總是擔心正義和公平,強者則對此兩項不屑一顧。」大法官深知己握強權,卻罔顧公義,又受意識形態綁架或當權者牽扯,其強權實為文明之恥












大喊居住正義 卻少提降房價


2024-09-26 00:46  聯合報/ 王健安/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理事、暨南大學財金系副教授(投縣埔里)


近期立院新會期審預算的聚焦之一是,民國一一一至一一四年(二○二二至二五年)累計的租金補貼金額,相當於四年加總的社宅興建工程款,皆約八百餘億元,進而衍生大撒幣式的住宅政策是否妥適等議題國土署則強調,租金補貼是住宅三大政策之一,具減輕居住負擔效益,政策間互相輔助不衝突

賴總統在競選時承諾,會在蔡前總統住宅三箭中的建廿萬戶社宅、健全租屋體系等基礎上,推動「協助百萬租屋家戶」計畫;一百萬戶的社宅及八十多萬戶的租金補貼,再加上近期爭議雖多但實施達十餘年的青安貸款,這三者為近十年台灣住宅政策的發展主軸。

筆者建議在有限的財政資源下,應由經發會作宏觀成果對比,做為未來住宅政策預算分配的修正基礎。該會討論「居住正義」子議題時,顧問建言「目前居住政策多屬打房思維,但政策應通盤考量各面向的前因後果,盼要有多角度思維以減輕年輕人負擔」。筆者認同多元通盤考量,但也要問,接下來如何落實在預算編列上?並認為「聚焦打(炒)房」的評論有商榷餘地。

一是彙整近年相關政策爭議,新青安的寬限期等設計大幅提升購房需求,造成銀行放款資金高度集中於不動產業,而有危及金融穩定之虞。至於直接興建的社宅,一直都有數量不夠、租期過短等抱怨,此又衍生內政部後續研議「廿年使用權社宅」等新政策。至於政府,則有社宅興建進度緩慢之難,細究原因又有通膨、用地取得不易,據此行政院亦通過「提升社宅用地供給精進措施」。至於租金補貼,仍屢傳補貼額多流入房東的口袋,徒增租金上漲。

上述爭議,不正應由跨部會就土地、財政等資源作通盤考量?以筆者團隊研究,單就成本支出,社宅耗費最鉅,而得到補助的(人)戶卻相對偏少。至於購屋與租金補貼,雖常被批評是綁選票的大撒幣工具,但均(人)戶得到的名目財務補助卻最多,執行的行政成本支出相對較低。因此政策應通盤考量各面向。

二是,筆者對「目前居住政策聚焦打(炒)房」妥適性的不同看法。其實,目前政策並沒有「完全」聚焦在房價之上,然而「房價過高」就是目前各種政策執行是否有效的癥結點之一。舉例來說,新青安政策側重需求面購屋者的補貼,卻不追究「降房價」之基本工作,正凸顯了聯徵統計資訊的房貸趨勢:貸款期間越來越長、貸款金額越來越高,買到的面積卻越來越小。

再者,高房價下,使台灣的房租收益率長期偏低,這不正是擁屋者重短期的投資增值收益,輕長期的租金收益率,進而忽略租屋品質改善,使租金補貼效益被質疑的主因?關鍵的改革房產稅制(含持有稅與交易稅等),不正是抑制高房價的核心利器?此亦呼應學者顧問質疑會議部分建議有利益之私。

國土署宣稱「政策間互相輔助不衝突」,應調整為「各執行工具既是互補也有競爭」。政策工具涉及資源分配的優先次序。購租屋補貼各有其適用的需求對象,但高房價下自會使年輕人「被迫」往租金群移動。「降房價」是藏在各種住宅工具與問題的核心,歷次大選「居住正義」口號喊得震天響,「降房價」卻鮮少有形諸於政見主文中。儘管已開發國家普遍都有房租太高、買房太貴的共通問題,然仍期許政府應建立多元而明確的評估指標,以指引未來住宅政策的資源分配。
















打炒房特調 應去苦回甘


2024-09-26 00:45  聯合報/ 李家儂/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台北市)


國內房市投機者與囤房行為推動房價居高不下,央行為避免房市過熱及潛在泡沫風險,十九日推出第七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對房市降溫調控,但也有人擔憂「錯殺無辜」,央行總裁楊金龍前天表示會提配套方案。

央行這次新政策聚焦於收緊貸款成數與寬限期,並擴大適用範圍,試圖抑制房市炒作行為。但這杯「房市降溫特調」究竟是甜還是苦?它將如何影響市場與經濟?

甜味:穩定房市、打擊投機
這次政策的亮點,在於對多戶持有者及投機者的限制。根據規定,自然人名下若已有房屋,申請第二戶貸款的最高成數將從六成降至五成,而第三戶以上及高價住宅的貸款成數則由四成調降至三成。此外,這次的貸款限制適用範圍已擴大至全國,不再局限於特定熱區,大幅增加投機炒房者的資金壓力,進而降低炒作,抑制房價快速上漲的勢頭。

房市長期以來因投機者推動而導致供需失衡,無自住需求的炒房行為搶奪了原本屬於首購族和無房族的資源此次政策的另一個目標,便是將資源優先分配給真正有自住需求的購房者透過取消首戶房貸寬限期的安排,無自住需求的投機者將被迫承擔更多資金壓力

房市過熱往往與金融體系內的風險增加密切相關。當市場資金過度集中於房地產領域,若房價突然回落,銀行系統可能面臨大量不良貸款風險。此次政策透過嚴格限制公司法人與多戶購屋者的貸款條件,實際上是對整體金融體系進行風險管理。當投機者逐步退出房市,房價走勢更加穩定,銀行系統的風險也會相應降低。

苦味:壓抑房市流動與購房
儘管該政策對抑制投機行為有顯著的效果,但對部分有自住需求的購房者而言,政策帶來的「苦味」也同樣明顯。此次管制中,自然人第一戶購屋貸款不得享有寬限期,這意味即使是首次購房者,資金壓力也將增加。對於中產家庭或有換屋需求者,貸款成數的降低可能會抑制其購房意願。

房地產與建築、裝潢、金融等產業密切相關,房市調控將不可避免對這些行業產生連鎖反應。當貸款條件收緊,可能導致整個產業鏈的萎縮,對於依賴房市發展的中小企業來說,衝擊尤為顯著。

此外,房地產貸款縮減後,銀行的相關業務也將受到影響,金融業的部分收入可能面臨下降壓力。一些投機者或會在房價下跌的預期下拋售房產,進一步導致房價下滑。

甜苦交織:政策效應的兩面性
這次央行的「房市降溫特調」雖然能夠有效抑制投機行為,促進房市健康發展,但其潛在的苦味也不可忽視。整體來看,政策的實施可能短期內打擊市場流動性,影響部分群體的購房能力,並對房地產相關產業帶來壓力。然而,從長期角度來看,這項政策有助於減少房市泡沫風險,為無房者創造更多機會,並保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房市政策的設計,始終是一場平衡術-在抑制投機行為與維持市場健康之間取得平衡。此次央行推出的第七波房貸管制政策,是針對市場過熱的必要措施,未來,如何根據市場反應進行微調,將成為這杯「特調」是甘甜回甘、還是苦澀難耐的關鍵。















避電價飛漲 應檢討儲能與氫電政策


2024-09-26 00:45  聯合報/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市)


日前報上有一則重要新聞,但似乎沒有引起太多關注。該新聞報導經濟部長郭智輝約見離岸風電三之一期、三之二期得標業者,明確表示,國產化若涉及「不可抗力」及「不可歸責」事由,將朝通案原則、個案審查方式,給予業者協助外界解讀,此舉形同對三之一、三之二期國產化大鬆綁

這則新聞背景為何?政府極少在工程標案決標後更改遊戲規則「圖利」得標廠商,這是公務員大忌。但此次政府退讓倒是不得不爾。

這次政府政策大轉彎完全是因為受到國際壓力。蔡政府一上任即力推以綠電取代核電的錯誤政策倒還罷了,但錯上加錯,異想天開,未經過審慎評估,即決定在推動離岸風電之際,同時推動離岸風電產業。經過一番荒腔走板的招標程序,經濟部以全民付出近兆元「學費」代價,推動國內風電產業,經濟部因此遭監察院提出糾正。

蔡政府原規畫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完成五七○萬瓩的離岸風電建設。希望在此基礎上,國內風電產業能站穩腳步,「進軍國際」。但不要說進軍國際,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後之國內離岸風電標案(即三之一期及三之二期),國內製造廠商仍然需要政府「保護」,方能成為國際風電開發商的下包供應商。所謂政府保護就是政府在招標時,對國產化有硬性規定,迫使國際開發商非在國內採購不可。

但對國內外廠商差別待遇,保護國內產業,犯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大忌。在台灣參與風電投標的開發商多半為歐洲廠商,歐盟就老實不客氣的以台灣違反 WTO 承諾,在七月底將台灣告上WTO。經濟部原先立場為已招標的三之一及三之二期仍適用原國產化規定,三之三期後之標案取消對國內產業的保護。

經濟部依此立場,在本月與歐盟展開協商。但談判踢到鐵板,歐盟並不接受經濟部三之一及三之二期生米已煮成熟飯的託辭,堅持一切照 WTO 規定辦理,方有日前經濟部長對已決標的兩期標案國產化規定大鬆綁的決定。既知如此,何必當初?其實民間人士在當年政府強推風電產業之際,老早由簡單 SWOT強項、弱點、機會、威脅四個角度分析,規勸政府不應一意孤行,強推必將失敗的風電國產化政策。

蔡政府當初承諾民國一一五至一二四年(二○二六年至二○三五年)每年平均增加一五○萬瓩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除因應台灣出口廠商的綠電需求外,也隱含扶持國內風電產業的深意。但大力推動風電加上屆時四千萬瓩的光電,將造成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不穩綠電滲透率太高的窘境。目前風電國產化面臨極大不確定性,賴政府應利用此一機會,檢討為因應綠電過多,防止棄電而推動之儲能與氫電政策,苦民所苦,避免強推造成電價飛漲,全民幸甚。






魏國彥/早坂犀牛命名四十周年祭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魏國彥/早坂犀牛命名40周年祭
◆  廖達琪/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率再創新高?
◆  盛治仁/網路負面導向讓社會更激化對立
◆  闕志克/有用的笨蛋







魏國彥/早坂犀牛命名四十周年祭


2024-09-26 00:41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台大地質科學系退休教授)
早坂中國犀,全身骨架化石展示。 圖/取自台南左鎮化石園區網站


一六二四荷蘭人把台灣納入世界地圖,他們在台南建立了熱蘭遮城(俗名紅毛城),是台灣最早的城池;三十七年後,鄭成功驅趕荷蘭人,這城堡改名為「安平古堡」。今年,台南市政府辦了一連串的紀念活動,回顧這四百年來的歷史起落,其中之一是九月十日到十二日舉行的「台灣古生物新『犀』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迎來了許多日本學者,共同紀念在台南菜寮溪發現的「早坂犀牛」化石命名四十周年。

菜寮溪是一條不起眼的小河流,夏日颱風過境,雨量暴增,沖刷山野,河水暴漲,當溪水退去,河床上經常暴露出從山上沖蝕出的古哺乳動物化石。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台南左鎮公學校(小學)畢業的陳春木,在保甲所(相當於現在的戶政事務所)擔任書記,在溪床上發現奇異的石頭,經過一番輾轉送到了台北帝國大學(現在的台灣大學)地質學教室早坂一郎教授手上,他因此特別南下,來到當時十分偏遠落後的菜寮溪尋找化石,在後續的三年期間發表了四篇哺乳類化石文獻有劍齒象、犀牛、野牛、古鹿等,開啟了「左鎮動物群研究先河

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一位中學生在菜寮溪三重部落撿獲頭骨化石,引起台灣大學地質系林朝棨教授注意,找上省立台灣博物館(現在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共同組成正式的挖掘隊伍。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年)我同班的五位同學跟隨林教授到現場挖掘,挖出一副大約有四成完整犀牛化石;後來邀請日本的鹿間時夫與大塚裕之教授等人來台共同研究初步稱之為早坂犀」,到了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才正式命名為「中國早坂犀」在台灣博物館出版的科學期刊正式發表。

五十年來,古生物學、年代學、古氣候學都有很大的進步;另方面,我們也見證了「中」美斷交、台灣政治民主化、產業從七○年代的「客廳即工廠」,到今天「跨國神山」晶圓產業的飛騰變化。

當年對於左鎮溪流化石年代,我們只能籠統地說約略兩百萬年老。如今,經由鈣質超微化石、花粉學、古地磁等證據,我們已經能精準地指出這隻「早坂犀牛」存活於八十萬年前的一個冰期之中,是當年海水面下降時循著連結福建與台灣的「台灣陸橋」遷徙而來,是「唐山過台灣」的移民先驅之一。在牠之前,有更早的先行者-我學生十五年前發現並命名的一隻台灣劍齒象,在上一個冰期之中、早個十萬年也來到此地。菜寮溪的地層裡也發現有草原猛獁象,看過卡通電影「冰原歷險記」的都知道,那是一種生活在寒冷北國長毛象,牠的同伴在六十三萬年前也來過台灣

當年挖犀牛化石的同班同學早已星散各方,相忘於江湖之上;我親愛的老師林朝棨教授也於民國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年)作古。五十年來,還有許多後生小子,一代接一代,仍走在那溪床上,攀爬於荒山野嶺,開拓台灣古生物學的新「犀」望。





丁予嘉/金磚國家支付系統

◆  丁予嘉/金磚國家支付系統








丁予嘉/金磚國家支付系統


2024-09-26 00:43  聯合報/ 丁予嘉(作者為經濟學家)


美國第卅七任總統尼克森,世人對他的印象,應該只剩下「水門事件」的竊聽醜聞,他因扛不住巨大的壓力,於民國六十三年(一九七四年)黯然辭去總統大位。他是美國有史以來,唯一在總統任期內辭職的。絕大部分的人提起尼克森,不是嗤之以鼻,就是謾罵不屑。其實,相隔半個世紀來看,他對美國後來的超強霸權,居功厥偉。

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尼克森毅然決然帶領美國退出布列敦森林體系,放棄金本位的國際貿易協定。那個年代,世界動亂,又來了個影響鉅大的石油危機,尼克森與沙烏地阿拉伯簽署了一項重要協議,美國保證沙國安全,條件是石油交易必須用美元買賣,沙國獲得的美元,要投資在美國國債。這就是有名的「石油美元」(petrodollar)協議,從此奠定了美元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國際間貿易與支付,沒有美元是不行的!

據媒體報導,金磚國家支付系統將於今年十月上線。這是一個獨立於現有、美國主導的 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系統。俄烏戰爭發生後,美國及其盟國制裁俄羅斯,將其主要銀行踢出這個協會,凍結俄羅斯數家銀行的資產,高達六千億美元。這幾年的中美惡鬥,武力上,可能兩敗俱傷,但是,在金融上,中國根本不是美國的對手。中、俄兩國,當然還有其他不願受美國擺布的盟國,都在努力尋找並建立 SWIFT 以外的系統,以脫離可能受到的欺壓。

媒體在報導這個議題上,常用「終結美元霸主的地位」來形容金磚國家的支付系統。其實,這件事不是這麼簡單的。中、俄都在發展自己的系統,誰也不願意屈服於對方,更何況,有多少國家願意參加?用什麼幣別清算?往來的金額有多大?國與國、銀行與銀行之間,其間的信任,都需要時間磨合。看起來,美元霸主的地位,還要當好一陣子,除非 CBDC央行數位貨幣)能快速發展。

SWIFT 系統,成立於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總部位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之初,做為全球金融報文傳送服務,系統有效率又節省成本,旋於次年制定銀行跨境轉帳相關指令,之後即被廣泛運用為跨國交易的金流平台。SWIFT 真的很強大,全世界幾乎沒有任何一國不是它的會員,只要是跨國的交易, 小到你匯款買個小禮物、匯錢給子女的學費,大到企業間購(出)貨的給付、國際貿易中的經常帳、資本帳,都經過它,目前,每天經過 SWIFT 的交易量超過五兆美元。

曾幾何時,這個中立的跨國機構,竟淪為大國角力、經濟制裁的工具。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美國為更有效、更全面性的制裁伊朗核武擴散,將伊朗所有的金融機構踢出 SWIFT 系統,賣了石油,買家願意付錢,卻匯不進去,造成伊朗經濟成長由正轉負,吃了好幾年的苦頭。SWIFT 總部在比利時,遵守歐盟法律,理論上不需理會美國的制裁條款,但是,在美國的壓力下,SWIFT 總裁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史無前例的」。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美國又以同樣的手法,再次對伊朗下毒手,之後,還有北韓、俄羅斯。真的是,拳頭大,啥都可以做。

金磚國家,或是不認同美國的,想去美元化,完全可以理解,只是由美國主導的全球規則,布局綿密,霸道得很,不易擊破。倘若,新的清算支付系統,仍然依附於 SWIFT 架構,我敢斷言,絕對不會成功!運用區塊鏈、央行數位貨幣等新科技,方有成功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