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改革開放面臨長短期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168/web/

◆  聯合報社論/即將離去的閣揆,如何為兩兆總預算負責?
◆  聯合報黑白集/聽說蘇貞昌接閣揆
◆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改革開放面臨長短期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改革開放面臨長短期挑戰


2018-12-24 01:5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12月18日是中國推動改革開放40周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改革開放路線再次定調。緊接著19至21日召開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講話定調民國108年(2019年)大陸經濟工作總基調將堅持「穩中求進」。在近年大陸經濟遭遇強勁逆風、又面對美中貿易戰的強大壓力下,習近平講話被視為中國未來經濟路線及政策的指引,受到各方關注。
中國自民國67年(1978年)12月開始推動改革開放政策,在市場力量催化下,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到民國99年(2010年)已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在歷經30多年快速成長後,大陸經濟深層問題逐漸浮現,民國102年(2013年)習近平掌權後,為突破經濟困境,在中共18屆三中全會確立「全面深化改革」政策路線;去年19大更以「新時代」的歷史使命自我期許,在深化改革基礎上,確立二階段、全方位的國家發展布局,以期在本世紀中葉前達成中國全面現代化的目標。
儘管習近平企圖心旺盛,為中國未來願景開展全新布局,但近年大陸經濟面臨的長短期挑戰有增無減,首先,大陸經濟下行風險愈來愈高。自民國101年(2012年)開始,大陸經濟從長期高速增長急轉直下,面對經濟持續減速,中共內部在「穩增長」或「促改革」何者為優先,曾經出現對立意見,最後改革派占上風;但隨著大陸經濟情勢日趨嚴峻,政策基調又開始向「穩增長」傾斜。今年美中貿易戰爆發,對大陸衝擊影響愈來愈大,從近來官方統計數據及國際機構各種預測來看,大陸可能陷入自民國97年(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習近平在改革開放40周年講話中,也說到未來或有「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要求,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民國108年(2019年)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並決定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以及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貨幣政策等刺激經濟措施。在可預見的未來,「穩定經濟」將是北京最優先任務,也是最嚴苛的挑戰,若無法穩住大陸經濟持續下滑趨勢,改革開放勢將淪為空談
在長期經濟結構改革方面,大陸面對的挑戰更為嚴峻。改革開放的精神,是在釋放市場經濟力量,促進私有部門發展,但近年大陸改革開放似已變調,尤其在民國97年(2008年)金融海嘯後,北京當局介入市場的規模及力道愈來愈大,「國進民退」現象已成一股強大逆流,北京當局卻強調所謂「中國模式」及「國家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同時更以市場規模優勢,來換取先進技術,重新定義市場
因為「國進民退」造成國有經濟的過度膨脹,不僅成為貪腐的淵藪,而且造成數量龐大、靠國家資源挹注的低效益產業,甚至是殭屍企業,成為大陸經濟的沈重包袱。
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工業國家,對大陸重新定義市場愈來愈不肯埋單;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以中國採取不公平貿易措施為理由,啟動大規模貿易戰,川普政府更要求北京進行「結構性改革」,包括放寬市場准入、解決智財權問題、終止對國有企業及「中國製造民國114年(2025)」等尖端領域產業補貼等
面對內外局勢遽變,中國改革開放路徑的再次調整,更大程度和西方工業國家定義的市場經濟接軌,勢所必然。12月初G20「川習會」後,國際社會多期待北京在改革開放40周年時能釋出更多深化改革開放新政的訊息,但習近平演講並未觸及此等核心問題;眾所矚目的中共19屆四中全會,迄今仍未確定召開時間,專家研判可能是受到美中貿易談判不確定性及中國內部意見尚有重大分歧的影響。我們相信,改革開放路線調整及再出發,已如箭在弦上,未來會以何種面貌呈現,各方皆拭目以待。







聯合報黑白集/聽說蘇貞昌接閣揆


2018-12-24 00: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蔡英文(左)與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蘇貞昌將接閣揆已經傳了一陣子。儘管其幕僚否認此說,但多位綠營立委都大讚他是「好人選」。蘇貞昌則藉著冬至煮湯圓,發表「熟了才會浮上來」的講話,曖昧回應。一般民眾聽到這個安排,恐怕很難苟同這是「大破大立」的布局吧!
蘇貞昌十二年前就當過閣揆,任期僅十六個月。當時,因陳水扁貪腐敗象已露,蘇貞昌在閣揆任內並無太多建樹,即倉促下台。一晃十二年,他又被請出來當閣揆,會更能解決當前蔡政府的困局嗎?外界質疑的,其實不是蘇貞昌的年齡或能力,而是蔡總統的口袋裡就只掏得出這樣的「王牌」嗎?
蔡英文口口聲聲「改革」與「進步價值」,但到頭來,她卻只能從歷史的長廊裡挑選她的「舊長官」來出任自己的新執行長。十二年的時光過去,蔡英文治國的眼界仍舊停留在昔日,她識人及用人的寬度依舊只在故人,這能令百姓感到振奮或慶幸嗎?
不知是民進黨內沒人了,或是蔡英文的視野只有這麼高,所以賴清德一請辭,接下來的最強棒就只剩蘇貞昌。這真是令人唏噓。不僅如此,其他傳聞可能入閣的人馬,陳其邁、林佳龍的名字一直甚囂塵上,這就更加深了人們的困惑。這些地方選舉的敗將,如果一一晉爵加官中央,那是要教導百姓「寧敗勿勝」的道理嗎?
當初蘇貞昌辭閣揆,主要是當時黨內總統大選民調他輸給謝長廷。他若再任閣揆,兩人也許有機會再一較長短。






聯合報社論/即將離去的閣揆,如何為兩兆總預算負責?


2018-12-24 00:2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賴清德預告在下月總預算審查過後即將總辭,由於時間緊迫,民進黨擬將總預算案逕付二讀,國民黨則誓言阻擋問題在,賴揆所提的中央政府總預算規模超過兩兆,創歷年最高紀錄但他即將去職,已無法對這筆兩兆的超級預算負責民進黨此刻若強力護航,是和稀泥的戰略,國家總預算將變成一筆糊塗帳
事實上,林全下台時,類似情況已發生過一次。林全大手筆編列的八年八千八百億前瞻建設預算,賴清德被迫照單全收;即使賴揆對個別項目有意見,也已覆水難收。最近立院審查前瞻二期預算,行政院提報的金額是二,二七五億元;若再加上蔡英文選前在綠營執政縣市開出的七千億建設支票,合計超過一兆這些草率承諾的建設,民進黨立委真的要全部打包背書,統統讓它過關嗎
賴揆八月間提出兩兆多的破天荒總預算時,稱此舉是為了確保經濟成長動能,發揮「反景氣循環」的作用。事實上,當時蔡英文正宣稱台灣經濟正處於「廿年來最好」的狀態,其理由未免牽強。再說,蔡英文以政府財政拮据為由大砍軍公教年金,左手減少了政府應支付的開支,右手又拿公帑隨便揮霍,增加不必要的建設。所言與所行,顯然自相矛盾
蔡政府力推的「一期前瞻計畫」,迄今預算執行率僅五十二%,進度極差。負責執行控管的國發會則宣稱,進入年底預算高峰期後,執行率將超過九成。此話未必讓人信服。試想,在一個月內要趕工花掉四成、一千六百億的前瞻預算,除了撒錢,還有何解?
兩年前開始推動的前瞻計畫,幾乎推翻了國家基本建設的常態評估,只要綠營縣市長開口索討,執政團隊全都照單全收。過去原需部會審核評估的計畫,如今全都亂了套,一切都從選票出發,毫無國家整體利益考量。更糟的是,蔡政府為挽救不利的選情,又在各地開出各色選舉支票。這些輕率的、短視的、自私的、浮濫的建設支票,真的要全部用公帑來埋單嗎
在一期前瞻項目中,可議的項目不勝枚舉。以台中山手線計畫為例,林佳龍欲仿效東京山手線興建九十公里的環形路軌,市長當選人盧秀燕則質疑其必要性,但蔡英文仍堅持主張興建。事實上,稍有路軌知識的人都知道,台中沒有興建山手線的條件。原因是,東京山手線是在近五十年的時間內逐步成形,主要是由都心輻射串接地鐵、私鐵及在來線鐵路,形成通往郊區的路網。山手線廿九個車站,有廿四站擔任轉運任務;為方便轉運,站距通常較短。而台中山手線幾乎沒有轉運的路軌,無法形成路網;尤其山區到海邊運行距離很長,很難縮短站距,因為沒有客源支撐
再看,所謂高鐵南延屏東,甚至加碼拉到花東,根本就是選舉語言。交通部對屏東縣「高鐵南延」的要求態度原本相當保留;十月初賴揆南下屏東開出補助五百億元交通建設的「大補帖」後,交長吳宏謀更加碼宣稱高鐵要東延台東。其間,只見政客競價,不見專業評估。說穿了,高鐵南延屏東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客源目前台鐵屏東站每天進出不到一萬人,且多為短程赴高雄就學、就業者,乘車距離僅十餘公里,完全不符高鐵城際運輸規格。蔡英文選前在宜蘭開出鐵路高架化的支票,更是異想天開。北迴鐵路在宜蘭市內僅有少數幾處平交道,何需花一五○億元做高架化?
前瞻計畫是台灣歷來最浮濫的計畫,不但細項沒做可行性評估,對經濟發展、人口消長、流量分析全都草草跳過。立法院目前該做的,是好好把關,站不住腳的建設該刪就刪。否則,這筆可觀的預算,即將離職的閣揆負不了責,新來的閣揆也能推脫,甘當表決部隊的民進黨立委就得承擔揮霍的臭名。

【重磅快評】未收韓國瑜就職請柬,許立明該不舒服?

◆  【重磅快評】柯P拔林洲民 大巨蛋就不爛了嗎?
◆  【重磅快評】未收韓國瑜就職請柬,許立明該不舒服?

◆  【重磅快評】普悠瑪案調查 竟是安全與準點只能擇一?
◆  【重磅快評】假新聞上的共和國 豈容一封遺書刨牆腳?
◆  【重磅快評】外交官之死 謝長廷和外交部栽贓演很大
◆  【即時短評】龜毛侯友宜的務實小內閣要給市民ㄏ日子
◆  【重磅快評】小內閣組成頻出包 韓國瑜珍重
◆  【重磅快評】錯認小英有彈性 老馬遭蔡怒斥剛好而已?
◆  【即時短評】柯P重提兩岸一家親 說給對岸及民進黨聽
◆  【重磅快評】「紅衛兵」台大暴衝 受害的豈只是江教授
◆  【重磅快評】敗選的懲罰?高雄大眾運輸免費悄悄喊卡
◆  【重磅快評】「美少女」獨守空閨 誰讓圓仔不性福?
◆  【重磅快評】國民黨還在從阿嬤的嫁妝箱中找人嗎?
◆  【重磅快評】陳思宇會是戳破柯P神話的「吳音寧」?
◆  【重磅快評】聯合國氣候峰會不關台灣的事?







【重磅快評】未收韓國瑜就職請柬,許立明該不舒服?


2018-12-24 07:37 聯合報  主筆室
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25日將在愛河畔舉行就職典禮,將卸任的高雄市代理市長許立明日前表示雖沒收到邀請函,但仍將依法定程序前往。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王昭月攝影


準高雄市長韓國瑜25日將在愛河畔舉行就職暨交接典禮,代理市長許立明先是自爆沒收到邀請函、心裡不太舒服,一度猶豫要不要出席;引發藍綠支持者激烈攻防後,許又澄清從沒說過「沒收到邀請函心裡不舒服」這句話。許立明該不該不舒服?確實值得好好討論。
許立明既是代理市長,新卸任市長交接又是法定程序,就像結婚新郎新娘並不會寄請柬給自己一樣,許立明為此覺得不太舒服縱使是個人真實內心感受,卻有「私重於公、以私害公」之虞,怎麼說都不該脫口說出「不舒服」。
許另指是為團隊未受尊重邀請而抱屈。但依據高雄市準新聞局長王淺秋的解釋,邀請函是對外部貴賓發放、百工百業代表才有,對市府首長內部人員不發邀請函,且交接小組有規劃首長區,市府團隊由秘書長所領軍的交接小組成員,應該會做內部的通知跟告知。
依照政壇慣例,卸任者多得尊重繼任者的安排唯檢視雙方說法,仍有事實待釐清:究竟交接小組有沒有清楚明白的交接此事,也就是新市府交接成員已請原市府交接成員告知,已為卸任首長規劃首長區並請其出席?事實只有一個,豈容政客作政治操作
其實,檢視韓國瑜就任高雄市長的就職典禮籌備過程,真正有失禮之虞的並不在排場有多大,或是需不需要給卸任首長發邀請函,而是邀請函的具名格式。邀請函上既然明示是正副市長及首長就職暨交接典禮,就不宜單僅用「高雄市長韓國瑜敬邀」,除非是許立明婉謝。
不過就在去年,宜蘭縣才發生類似爭議:原代理縣長吳澤成調升行政院政務委員,行政院指派陳金德接任,但交接典禮邀請函卻僅具名「宜蘭縣代理縣長陳金德」,引起議員議論。畢竟陳金德尚未上任,具名「宜蘭縣代理縣長」似乎不宜,何況在交接前代理縣長還是吳澤成。
當時議員認為,既是交接就必然牽涉兩人,何妨同時具名「卸任代理縣長吳澤成」、「接任代理縣長陳金德」。此次宜蘭縣由國民黨籍的林姿妙當選縣長,其就職典禮邀請卡即從善如流,由她及陳金德同時具名邀請。林姿妙選前曾遭嘲諷連公文都不會看,邀請函格式卻反而比韓更周到,也凸顯韓的小內閣仍有待精進之處。
另一個妥切作法是,不妨就由主辦機關具名邀請即可,或可免去新舊任首長可能不同黨派不願同時列名的尷尬,或可避免「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的感嘆。例如馬英九首次當選總統的第十二任總統就職典禮、此次新北市長交接就職典禮即是如此處理。
雖說交接就職禮程有一定的禮數及規矩、從政者也必須謹慎在意,但終究台灣的政治對立已太過激烈,若只為了薄薄一張邀請卡鬧蹩扭甚至吵翻天還真是世界級笑話,也只會讓人民更加厭煩因意識形態導致的雞腸鳥肚。







【重磅快評】柯P拔林洲民 大巨蛋就不爛了嗎?


2018-12-24 09:52 聯合報  主筆室
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突然傳出遭拔官,原因引來外界諸多揣測。本報資料照片/記者張世杰攝影

北市府強勢、當紅的都發局長林洲民突然傳出遭拔官,跌破大家眼鏡遭罷黜的原因,儘管柯P否認與傳說林洲民阻擋大巨蛋有關,但太多證據顯示確實如此。柯P迫使大巨蛋擺爛4年,如今政治情勢變化,柯P必須處理大巨蛋,不管有無意願民國109年(2020)搶大位,不搬開大巨蛋這擋路巨石,一切免談。
拔掉林洲民,柯P當然不因亞斯伯格症作祟。選在第2任期就職前爆出,無疑是大巨蛋問題太複雜,不趕緊動手不行。別忘了日前在承恩門舉行「蔡柯會」是林洲民簡報,雙城論壇林也代表柯主題演講,北門景觀重現是柯P唯一的政績,林洲民是整建最大功臣。
有意思的是,拔林洲民的官,都計、建築界紛紛為林洲民抱不平,因為大巨蛋最大的問題是公共安全有疑義,疏散計畫始終禁不起都審委員質疑都審會採合議制,不是主席說了算,當然不應由林洲民一人扛責任何況業主遲遲不送審,也是大巨蛋擺爛原因
選戰期間大巨蛋不意外成為焦點,兩個選項:建,或拆,要建就得通過交通及公安檢視,糟糕的是大巨蛋這環節始終未見突破。柯P選後回答大巨蛋問題「不拆,就是要蓋,不然擺在那幹嘛?」可略窺端倪。政治人物都有賭徒性格,認為任期內不會那麼倒楣發生地震、火警等災害,當然不會太在意萬一有災害,承受傷害的是民眾。
林洲民遭拔官的同時,印尼巽他海峽火山噴發引發海嘯,迄今死亡、失蹤已超過250人,受傷853人,這數字是展開全面救援前的數字;死傷慘重因為海邊正舉行熱門音樂演唱會,人潮洶湧,突然襲至的海嘯更猛,猝不及防,悲劇發生了。
人潮群聚場合災難因子幾乎無所不在。民國103年(2014年)跨年夜上海外灘陳毅廣場擠滿了人,突然間人群莫名所以地噪動、踩踏,造成36人死亡。民國104年(2015)麥加朝聖現場,擠滿不止十萬信眾頂禮膜拜,突然間人群恐慌推擠,瞬間踩踏造成769人死亡。
政府界定「大型群聚活動」指1,000人以上、超過2小時,日後大巨蛋若啟用,無論、球賽、演唱會,觀眾都在4萬以上,時間更長,潛存災害因子多得難以預估;尤其大巨蛋球場內野觀眾席在地下2、3層,萬一地震或火警,停電、缺氧、煙霧瀰漫,光是擠上地面層,就會因推擠、踩踏造成嚴重傷亡。
期待政客有起碼的悲天憫人是緣木求魚,大巨蛋只好且戰且走,民眾自求多福

聯合筆記/不是嘴巴上滑過去而已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168/web/

◆  漫畫/一個騎木馬 一個騎快馬
◆  大陸改革開放40年 潛龍勿用邁向飛龍在天?
◆  救觀光 要補貼還是「一家親」?
◆  聯合筆記/不是嘴巴上滑過去而已
◆  平安夜 渴求和平聲音
◆  廢促轉會 才是虛心檢討第一步
◆  「拔管」到底 小英政權等翻船
◆  終止外籍漁工人權剝削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不是嘴巴上滑過去而已


2018-12-24 00:19 聯合報  陳言喬
準高雄市長韓國瑜回母校政大,參加東亞所50年所慶晚宴。 記者鄭清元/攝影

準高雄市長韓國瑜前兩天回到政大母校,他在受訪時直言「九二共識」與「兩岸一家親」不能只是在嘴巴上滑過去而已,稱兩岸只有從心裡真正認知的交往才能共同開創未來。
韓國瑜當選後,重申他的政治主張是九二共識,他歡迎周遭的綠營縣市一起衝經濟,但也說,當高雄市這部快速列車往前衝時,這班列車不會等任何人。韓的意思已不言可喻。
再加上他「不能只是在嘴巴上滑過去」新說法,等於重申並告知所有想搭便車的縣市,若與大陸交往只是虛與委蛇、表面應付,這樣不具誠意的交流,恐怕是沒有效果的,因為大陸不是傻子,台灣若只想拿對岸的好處,不會有真正的交流與和解。
但韓的真正認知是什麼?「要如何與能不能」真心誠意與大陸交往?交流到何種程度?恐是個大哉問,不僅十五個藍營縣市首長會各自解讀,民眾也都有不同的定見和態度。柯文哲昨天即回應表示,韓可以發自內心認同,但有人認同,有人不認同。
倒是大陸官方與大陸學者為此訂出了規範,從國台辦聲明到最近雙城論壇上海副市長周波口中可知,兩岸城市交流不能僅是台灣單方面想要的經濟上的交流(人進來、貨出去),還必須要有共同的政治基礎才能上路
大陸學者也稱,九合一選舉結果看出台灣選民要的是經濟,不是政治,要的是大陸經濟上的活水,但又不想與大陸扯上政治關係(統合),該學者還建議中共官方在處理兩岸城市交流時不可以「政經分離」,否則將無助「反獨促統」。
講更明白一點,就是中共每每強調的:不能賺共產黨的錢,背地裡搞台獨;或是習近平所說的「絕不容許吃共產黨的飯、砸共產黨的鍋」。因此,抱有台獨黨綱的綠營縣市,沒有共同政治基礎就難與大陸全面交流。
韓國瑜自政大東亞所畢業,東亞所是過去兩蔣時期研究「匪情」的學術重鎮,韓國瑜與其師長校友比一般人更認識中共的本質與多年來的歷史蛻變,這些研究中共的專家們應較能找出台灣的出路,韓國瑜主張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內含一中的中華民國)」應是務實之道,也與是否被矮化無關
兩岸同文同種,台灣百分之四十的外銷去大陸,出口順差更全靠大陸,台灣沒有理由放棄大陸市場,「人要進、貨能出」很大一部分要靠大陸,這也是兩岸必須和解的原因
隨著民國109年(二○二○年)大選臨近,兩岸統獨議題勢必再度成為選戰話題,韓國瑜雖奪下綠營重倉高雄,但他的路線也會再受各界檢驗。民意如流水,韓及藍十五縣市如何拿捏這條路線、能走多遠,除看民眾生活改善多少,也與未來兩岸與中美台的變數有關







大陸改革開放40年 潛龍勿用邁向飛龍在天?


2018-12-24 00:23 聯合報  石齊平/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香港)
18日中共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67年(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至二十二日,中共舉行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定,徹底扭轉之前三十年的路線、意識形態與執政模式,向市場經濟、民營體制與全球化轉軌。四十年後的今天回顧,此一決定不僅改變了共產黨,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亞洲與全球的發展態勢與格局。
從過去四十年看未來四十年或更遠,中國這條龍的變化,恰恰印證了《易經.乾卦中六個爻的寓意:一、潛龍勿用;二、見龍在田;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四、或躍於淵,無咎;五、飛龍在天;六、亢龍有悔。
從民國67到99年(一九七八到二○一○),大約三十年,是潛龍勿用。意思是初生之龍幼小,宜深潛於水中保護自己,此即鄧小平當年的提醒韜光養晦
此一期間,中國對內通過改革開放,持續壯大自己。對外則與美建交、化敵為友;與日友好,借力使力;教訓越南,爭取數十年邊境和平,以營造有利於和平發展的大戰略環境。中國大陸也很幸運,一方面正巧碰上了有利於出口導向的全球化大浪潮,另方面又獲得大量來自台、港資金的注入。三十年基本完成了潛龍勿用這個階段,中國GDP全球排名上升到第二。
從民國99年(二○一○年)開始,即進入見龍在田階段。龍已茁壯,不能永遠潛藏水中,君子宜離隱入世,遊走四方,此即龍現於田,但仍須時刻謹慎而不懈怠,面對考驗,惕勵自己,因此要繼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但處此階段,並應抓住機會,隨時鍛鍊自己,或躍於淵,試試自己的能力。因此中國開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派軍艦到索馬利亞壓制海盜;在戰略上,更倡議一帶一路及亞投行,並在南海吹填造島,捍衛南彊主權。中國也歷經銀河號貨輪事件、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及南海撞機等危機,均秉持韜光養晦的「忍」字訣熬了過去;另一方面,則因九一一事件襲擊美國,美國無暇無力對付中國,中國又爭取到了額外的戰略機遇期。
從民國99年(二○一○年)之後,已「見龍在田」的這隻中國龍,正式展開與美國老大的「修昔底德大博弈」。中美全球霸權之爭,將是世紀性的。中國能不能最終進入「飛龍在天」,主要取決於能不能繼續解放思想,繼續在經濟之外將改革延申覆蓋至社會、政治、文化及生態等所有領域(此即「全面」),及就經濟領域而言,將改革深入到如何合理界定市場與政府的邊界課題(此即「深化」)。
繼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之後,十九大正式提出兩個十五年的發展目標:一、從民國109年(二○二○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到民國124年(二○三五年)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二、然後,再繼續奮鬥十五年,到民國139年(二○五○年)實現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中共第一代(毛澤東)讓中國站起來,到第二代(鄧小平)讓中國富起來,再到第三代(習近平)如果能讓中國強起來,那麼民國139年(二○五○)基本就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飛龍在天」就成了事實
不管怎麼說,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四十年,中國這條龍是循著《易經.乾卦》的爻義在演進蛻變的






救觀光 要補貼還是「一家親」?


2018-12-24 00:20 聯合報  李政達/科技大學講師(台南市)
交通部觀光局暖冬政策補助,原排除北市、桃園和新竹市,引發三縣市不滿,後來改為擴大全台補助,連日來批觀光局愚蠢、沒邏輯,還說要發動撤換觀光局長的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我認為從政就該從善如流,有錯就改」。 記者張裕珍/攝影

日前由於桃園縣長鄭文燦撂下「走著瞧」的狠話,迫使觀光局的暖冬旅遊補助擴及全台。作為百里侯,希望政府雨露均霑藉由「補貼救觀光」,帶來人潮帶動買氣刺激消費造福全縣百姓,本可以想見。但誠如聯合報社論所言,補貼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措施,根本之計是降低敵意,讓兩岸恢復交流
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選前就表態承認九二共識,當選之後國台辦也做出正面回應,強調歡迎更多縣市兩岸交流。韓市長競選口號「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能否兌現尚未可知,然陸客增加乃不爭的事實。無獨有偶,澎湖縣長當選人賴峰偉也成為首位赴中,洽談「觀光直航」的新科縣市長。地方父母官期待中國觀光客回流,為執政縣市的民生經濟再造榮景,乃理所當然。無論是否有連任壓力,政治這條路若要走得長遠,讓人人有錢賺,絕對是一大利多。
不過,想賺我的錢最起碼也該釋出一點善意,認同我的主張吧。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還有什麼合作空間可言。連首都市長柯文哲在雙城論壇前夕的歡迎晚宴上,都不得不老調重彈再提「兩岸一家親」了。再堅持沒有「九二共識」貫徹黨中央意志的綠營縣市長,豈非太不識時務了。
九合一選後,藍綠執政版圖大幅改版,大陸觀光客來台旅遊,要技巧性的跳過幾個綠營執政縣市,何難之有。當藍營執政縣市大賺其財帶動一波景氣復甦時,心急如焚的綠營縣市長,基於選票考量是不是也會伴隨起舞虛與委蛇的喊喊「九二共識」或「兩岸一家親」呢?
當地方打臉黨中央這步棋,成為縣市政府不得不為的白虎湯時,蔡英文政府又該如何因應,則頗耐人尋味了。





平安夜 渴求和平聲音


2018-12-24 00:17 聯合報  鄧鴻源/大學教授(新北市)
難民營中的羅興亞人。 (路透)

今天是平安夜(耶誕夜)但這一年來,世界不太平靜,如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紛爭、敘利亞與葉門的內戰、緬甸羅興亞人的悲歌、北韓飛彈危機,以及中國與各國的南海衝突等。
七十幾年前的歐洲與北非戰場,在耶誕節來臨之前,每天晚上九點五十五分,不管是德、俄或英、美、法等國的士官兵,敵我雙方都會不約而同暫時放下槍桿,靜靜聆聽電台播放的一首愛情流行歌曲《莉莉瑪蓮》:
「在兵營雄威的大門前,那裡有一座路燈。
如果它依然矗立,我們就在燈下再次相會。
就像從前啊,莉莉瑪蓮,
就像從前啊,莉莉瑪蓮…」
這首歌原本是德國作家漢斯.萊普,在一戰被徵召入伍時寫的情詩一個正在站哨的年輕士兵之歌》。民國27年(一九三八年),德國作曲家諾伯特.舒爾策為這首詩譜曲,定名為《路燈下的少女》。後來歌名被改成現在的《莉莉瑪蓮》,原因是漢斯.萊普將他第一位女友莉莉與後來女友瑪蓮兩人的名字,詩意地組合了「莉莉瑪蓮」。
莉莉瑪蓮》當時廣受歐洲軍人的喜愛,主要原因是它喚醒了人類愛好和平與情愛的心靈,畢竟沒有人喜歡戰爭與仇恨。
戰爭與仇恨往往起自於少數獨裁者的野心,中國五千年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每個朝代的創造者都說是「弔民伐罪」的「正義」之師,剛開始國家或許強盛與繁榮,可是獨裁統治本質沒變,經過幾代的養尊處優之後,貪汙腐敗叢生,最後總有人帶頭起來革命,造成千萬人頭落地。中國的歷史就是這樣不斷地循環
同樣在歐洲的戰爭史,每一次戰爭的起因都是前一次戰爭所種下的結果。如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是歐洲各國因為殖民地與勢力範圍分配不均所引起;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因為一戰德國戰敗,被迫簽定不公平的凡爾賽條約,割地又賠款,搞得民不聊生,以致讓希特勒有機可乘,希特勒認為禍首是猶太人,因此造成猶太人史無前例的悲劇,接著出兵鄰國,從而點起二戰的火花。
如果各國能彼此尊重,二十世紀不至於發生兩次世界大戰,人類的歷史也不至於有那麼多戰爭與悲情。人類應記取歷史教訓,否則未來沒有任何一國是贏家。
莉莉瑪蓮》以動人的歌聲與偉大的愛情故事,跨越族群藩籬,觸動人類的良知與人性,戰勝人性的醜陋與虛偽,呼喚高貴的靈魂與良心,讓人類不再被野心泯滅良知與人性。在耶誕節前夕,希望大家能為世界和平努力。






廢促轉會 才是虛心檢討第一步


2018-12-24 00:16 聯合報  鄭清和/退休人士(高雄市)
促轉會日前舉行任務進度報告記者會,對許多轉型正義的議題提出建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促轉會代主委楊翠提議去蔣改幣、摘除軍中先總統蔣公銅像、撤掉中正紀念堂儀隊,全是處心積慮的言論
促轉會標榜轉型正義,說得比唱好聽,其實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最難看組織。說它專為鬥爭國民黨及其附隨單位,更為了維護民進黨政權和分食利益而設,一點都不誇張。說它在利用掌握權勢機會,台灣社會內部團結,製造族群更大更深更度的對峙分裂,絕不冤枉。
民進黨在九合一慘敗後,蔡英文說她要一肩扛起責任,還做足檢討的表面功夫,聆聽基層聲音,似乎也不了了之,彷彿船過水無痕,這算什麼檢討?
如果真要虛心檢討,第一步就應該盡快去除為人詬病、鬧得滿城風雨的促轉會,並且極力恢復真正的民主自由,用正確理念彌補再也回不去的歷史傷痕,而不是拿過去的悲痛來製造如今的新仇舊恨。更要加強宣導族群融合的重要性,朝這個目標認真行動才對。
有智慧的領導者,不會沒事捅蜂窩,而是心存善念,帶動經濟發展,照顧好老百姓的福利和生活,恢復社會和諧氣氛,使國家長長久久處於安定狀態,才是國家之幸,全民之福,這也是中央與地方執政者迫不及待要先做好的燃眉之急政務。爾等薪俸乃民脂民膏血汗錢,不可放任正經事不辦,專搞鬥爭,那就太對不起道德良心!







「拔管」到底 小英政權等翻船


2018-12-24 00:14 聯合報  施志勝/文史工作者(新北市)
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選舉慘敗的民進黨,黨政高層嘴巴說要檢討,實則對他們二年多來橫行霸道、倒行逆施仍然毫無反省之心。教育部「拔管」的歹戲拖棚是典型的例子之一近日監察院甚至再次寄出約談通知書,要求管中閔於廿五日到監院說明赴陸兼職等事宜
台大校長遴選案,爭議至今將近一年,還是僵在那裏。民進黨政府折損了二位教育部長後,由葉俊榮繼續搬演這齣爛戲;儘管他展開所謂的「有溫度的溝通」,終究徒勞無功。葉俊榮不但把台大校長遴選案打回到原點,更加碼「指導」台大「要怎麼重選」。台大沒有屈從弄權玩法之徒的無理要求,堅決籲請教育部依法聘任管中閔為校長,並提出行政訴願。
回顧教育部「拔管」熱火朝天之際的社會氛圍,蔡政府用政治力荼毒大學自治的醜態,不但糟蹋台大、激發民憤,而且貽笑國際;人民對「拔管」的反感程度,顯示民進黨敗象已露,社會上連篇累牘的評論與建言都指出,「拔管」案將會拖垮民進黨年底選舉,果不其然。
選後,蔡政府似乎自認摔得不夠重,輸得不夠慘,非但不知檢討悔錯,仍然繼續「拔管」到底。民進黨代理主席林佑昌居然說,可以接受張忠謀擔任台大校長的話,好像台大是民進黨開的,可以任由指派誰來當校長,不知置「大學自治」於何地?而葉俊榮新的說法是,「重啟遴選」的用語具體確定成「程序瑕疵的補正」,本質仍是要逼台大重選校長,這樣惡質的「重回補正」話語,出自具有法學背景的教育部長口中,背離法律原則不說,分明是枉法濫權、荒腔走板的惡整,可謂斯文掃地,讓人嘆為觀止。
民進黨根本沒從這次敗選中學到教訓,教育部仍然堅持以踰法霸道的態度處理台大校長案。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勸蔡政府說:「關於台大校長,認賠殺出,就讓管中閔上任算了。」蔡政府如果聽得進去,實應盡速清理戰場,由行政院訴願會順勢以台大目前的行政訴願為下台階,打開僵局,由教育部即發聘書給管中閔,讓他依法就任校長。否則,如果一意孤行到底,這盤「拔管」僵局勢必喪盡民心,進而拖垮小英政權,讓民進黨在二○二○大選受到更大的挫敗,徹底翻船。





終止外籍漁工人權剝削


2018-12-24 00:13 聯合報  Max Schmid/環境正義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北市)
環境正義基金會在泰國協助泰國政府改善外籍漁工相關法規以及勞動檢查,給予外籍漁工人權更完善的保障。 圖/環境正義基金會提供

這幾個月間,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 EJF)的調查,揭發數起台灣漁船(包括台灣籍漁船及台灣人投資經營之外國籍漁船)非法漁業及人權剝削行為。相較於三年前,台灣現在法規的確較嚴格,然而台灣的非法漁業活動及人權剝削事件,仍是屢見不鮮。
全球海洋資源已嚴重枯竭,漁船難以獲得與過去相同的利潤,驅使漁船從事非法行為或透過剝削漁工以壓低成本,提高利潤海洋資源枯竭、非法漁業與剝削漁工互為因果,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遠洋漁船每趟出海數月甚至長達數年,漁船不用回港,僅透過海上轉載將漁獲轉回陸地,也從運輸船上獲得補給。
長時間遠離陸地,表示漁船可輕易躲避檢查,持續非法掠取海洋資源漁工長時間被隔離在遙遠的海上,工作、生活狀況難以被定期檢查,更容易成為剝削的受害者。這些問題也存在於台灣海鮮產業中,但是台灣對人口販運的懲處卻極少見。
EJF訪談到曾在台灣漁船工作的印尼漁工,他們表示薪水遭苛扣、還未開始工作就要繳千百元美金的「防止逃跑保證金」、在船上必須忍受身體暴力、威脅苛扣薪水或沒收伙食等。
僅僅三個月前,EJF訪談另外五位曾在台灣漁船福甡十一號上工作的外籍漁工,也發現類似的問題。福甡十一號是世界第一艘因不符國際勞工組織漁捕工作公約(ILO C188)訂立標準而遭港口國扣押的漁船當時扣押漁船的南非政府也發現漁工在漁船上沒有足夠的飲用水、工作環境危險、薪水低於法規標準、遭非法雇用等問題
這些案件顯示台灣政府應投入更多的資源和人員,才能確實執法解決問題國際勞工組織漁捕工作公約是特別針對漁撈工作制定且全球適用的標準,台灣應將其國內法化,並搭配台灣勞動基準法,加強跨部會、跨領域合作,才能真正保障為台灣漁業產業付出良多的漁工的人權
除了法律規範外,更應該搭配有效、專業的漁船勞動檢查,才能確保這些規範完全落實,阻止產業中的人口販運、強迫勞動、債務勞役繼續發生在漁船上則應搭配電子監控裝置來記錄船上的活動,並給予海上作業適用的漁工申訴管道
外籍漁工常是社會最弱勢的族群之一,台灣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遠洋漁船艦隊多達一,一四○艘的台灣籍漁船從發展中國家雇用超過兩萬名外籍漁工。台灣一向自認是人權進步國家,在漁業中有責任,更有能力、科技及資源解決問題,給漁工更完善的保障

蘇蘅/超越新科技以外的新聞價值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蘅/超越新科技以外的新聞價值

◆  方祖涵/職棒名人堂的偷渡客?
◆  嚴震生/請有志爭取大位者 先寫本書
◆  盛治仁/九合一選舉的真正意義
◆  黃介正/「親台」是檢驗美中的唯一標準
◆  薛承泰/大學的寒流
◆  林中斌/老布希的平反
◆  劉兆玄/王道永續指標—全球永續發展另類座標

◆  王健壯/不一樣的蔡英文不如維持原樣
◆  陳亮恭/一線之隔的理念與偏執
◆  洪蘭/成功的關鍵:必備熱情與毅力
◆  葉銀華/如何解決企業傳承困擾?
◆  方祖涵/明星游擊手的家暴治療
◆  周行一/好台灣+好文化、好文明、好安全
◆  楊志良/一個問了三十年的問題

◆  盛治仁/勝利站後面 危險站前面
◆  王文華/如果你犧牲一切照顧的配偶愛上別人…
◆  謝哲青/一心多用 反降低工作效率
◆  楊渡/務實的台灣人,才是選舉的贏家
◆  馬凱/當白馬王子親吻睡美人
◆  趙春山/兩岸「關鍵時刻」
◆  劉憶如/「川習會」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

◆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  方祖涵/球場上的戰爭英雄








蘇蘅/超越新科技以外的新聞價值


2018-12-24 00:11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Google已將VR技術運用在新聞報導上。 記者陳立儀/攝影


社群媒體勃發的時代,滿天飛的雜訊、猖狂的假新聞、騙人點閱的標題,在在使新聞業的處境更加嚴峻,人們也更需要優質新聞。但是這條崎嶇的創新之路怎麼走?是很多媒體沉重的問號。
台灣媒體不是不勇於創新,有媒體很早就用動畫模擬新聞現場,鮮活生動地播出「新聞」;也有媒體播出三六○度全景新聞,讓讀者更容易身歷其境。然而這些把「生動娛樂」放在首位的新新聞類型,也把「小報新聞」變成主流,雖然贏了荷包,卻輸了公信力。科技與新聞如何融合,走出新路,已到了轉捩點。
上個月我到倫敦,參加主題為「如何全方位說故事」的世界女記者與女作家協會年會,幾天議題都在談新科技對新聞與媒體的影響,老牌的BBC是主辦單位之一,更分享如何用各種新科技說故事的策略,以及成敗經驗。
這幾年BBC年輕觀眾快速流失,近兩年已經掉了二成,尤其是以十六至卅四歲BBC第三台,表現遜色,讓BBC決定更大膽地進行改革。
VR原來用於電玩遊戲,是吸引年輕人的利器,BBC也決定大膽採用,並把號稱「最有創意」的數位新聞部主管Fiona Campbell調為紀錄片主管,並帶領BBC3發展,讓她帶頭引發一場「革命」。
為什麼要重用Fiona呢?Fiona製作的網路新聞很叫座,深受年輕人喜愛;她更長於經營社群媒體,在「下世代新聞實驗室」找來很多年輕人,研發未來電視需求,發現科技是改造BBC關鍵之一,需要善用AR和VR,製作身歷其境的影音,加強年輕觀眾的參與感和黏著度。
BBC去年更設置AI製作部,用數據掌握觀眾情緒和心理,不但建立高針對性的節目策略,甚至比觀眾還了解觀眾本身。BBC使用新科技,起跑比美國晚,表現和美國媒體各有千秋。但是在新聞和紀錄片運用,能彎道超車,有著後發先至的優勢。
BBC的VR新聞更是獨樹一幟。這次共有三個展場展示VR新聞。一個關心敘利亞難民危機的報導,就特別使用VR技術拍攝,觀眾彷彿和難民一起乘船逃亡,在怒海中載沉載浮,感受驚濤駭浪、流離失所的驚恐,很多人看了感動落淚。
另一支氣候變遷的VR新聞,觀眾置身搖晃不已的小船,開到冰山面前,直擊冰雪崩落就在眼前;一會又從直升機看到冰川消融,劇力萬鈞。這種新聞現場的震撼力,正是新科技的重磅價值所在,誰能不油然而生保護地球的自覺?
Google London是谷歌在歐洲的總部,近年為沉浸新聞(immersive journalism)和行動新聞(mobile journalism)開創很多新的報導主題,和他們合作的新媒體記者無論用VR讓長者體驗安養院的感受、智利礦坑一嘗暗無天日的生活、中東戰火下的婦女生活,創造人文價值於科技。
谷歌媒體發展部主管Deborah Kelly說,新聞從來就不是簡單的敘事,新聞是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深度解碼唯有高品質新聞才是有價值的新聞。她的一句話說得好:網路上有兩百萬個「發行人」,整天都在「出版」,谷歌要成為他們的夥伴,幫助這些做得更專業,才能走得更遠
BBC也好,谷歌也好,都不把科技當作為物化工具,只在意吸睛、點閱和利潤,成為劣質新聞的幫凶新聞可以影響深遠,能夠啟迪民智,更能做出受人尊敬的優質作品。這是一個全新的戰場,但科技距離媒體並不遙遠,「內容仍是王道」,就看媒體人如何從創新科技應用,思考新聞改變,決一勝負。

名家觀點/明年攘外…三不一放

名家觀點/明年攘外…三不一放


2018-12-24 00:39 經濟日報  李春

中共歲尾三大會議,即中共中央全會、改革開放40年大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完了兩個。本來應早開先開的中共中央全會還沒開,本來等著定調的卻作為鋪墊先行,這當然是因為內外大勢變化太大,好多事都費商量所致。但也因此,目前的基本構想、來年的大政方針也都浮出水面。
中國眼前的民國107年(2018年),起起落落中終於可以收尾,即將到來的民國108年(2019年),暫時還難以聚焦地搖搖晃晃。但經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番討論,中國這艘船終於還是要起航,所以還是要定下大思路,這一思路用京城中較形象的總結,是「攘外用三不一放,安內防驚濤駭浪」。
所謂「三不一放」政策,當然是應對國際大變局的大主張,簡單來講是四條,叫「不對抗、不打冷戰、國家核心利益不退讓、繼續對外開放」。
嚴格來說,這「三不一放」實際是個「四不」政策,因為最後那一放是個重要的新決定,即「不關門」。這「四不」,說的是對外戰略基調,其實說小一點是3月1日之前對美談判的底線,是來年中國對外經濟的基調,說大一點就是目前的對美戰略和近期的國際戰略。
聽到這「三不一放」的提法,會覺得跟某些重要講話不貼切,跟沒有好好地跟環球時報保持一致。但中國目前的對外戰略,基本上是有紅臉白臉的,角色不同、場地不同,說法就不一樣。就好像絕大多數外交官像在戰時狀態,絕大多數商務部官員都在保衛和平發展。
「三不一放」的提法,產生的背景極度複雜艱深,但經過一段時間公開討論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程序,有兩條可以肯定,第一條,中國民心、中共黨內,主張和平發展的占主流,要求打打殺殺的只是個別部門、個別人;第二條,中國目前面對諸多困難,也可以說有些過去自己都不清楚的軟肋暴露了。
有趣的問題是,三不一放的字面和內容都不大需要解釋。唯一可以說的,是那一放,到底還可以怎麼放,放些什麼。首先要明確一點,過去都說改革開放,現在兩個詞要分開來說,因為現在已有堅決不改的革,而開放暫時沒設堅決不能開的,反而智庫的思想更加解放,提出要內外開放要內外並舉來擴大,在客觀上,用這提法等同把一些改革的內容,挪到開放層面。這是因為,中國的市場經濟還沒有達到相應程度,需要進一步開放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和開放競爭性服務業,能夠有效地倒逼改革,摒棄不利於行業發展的低標準。
除了內外並舉,未來真要擴大開放,還是落子於自由貿易區和自由貿易港。這不僅是因自貿區和自貿港的設立,有助於進一步擴大中國的出口貿易和轉口貿易,提高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更在於自由貿易區有助吸引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透過在港口、交通樞紐和邊境地區設立自由貿易區,可起到繁榮港口、刺激交通運輸、物流業發展的作用。
對外有「三不一放」的柔和身段,對內卻有防驚濤駭浪驚人之語。因何會有這話語出現,是否真有驚濤駭浪,說起來就會聯想到以貿易戰為名的中美之爭,有人認為,因未來兩個月雙方都在施展拖刀之計,談成的可能性不大,談成再打的可能性也不小。但也有人認為,這驚濤駭浪不是指中美決裂,因為中美真打大打的可能性沒有。
未來一年間,國際上有可能風波不斷,中國國內反可能有巨浪而興。這說來話長,可找再度火爆的向松祚講話聽聽。向松祚這人膽子大,跟現在人稱籃球游泳冠軍的林教授拍馬屁能事不同,敢撕開面紗讓你看真容,看了就知驚濤駭浪有可能。所以中共最高話事人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說,明年要「化危為機、轉危為安」。

李春

李春現在是聯合報系的香港特派員,有20多年的媒體工作經驗,長期觀察中國大陸的政經情勢,見解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