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加速地方創生 須完善產業生態系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花開之後:二次民意海嘯後的第三勢力
◆  聯合報黑白集╱得民心者得天下
◆  經濟日報社論/加速地方創生 須完善產業生態系







經濟日報社論/加速地方創生 須完善產業生態系


2018-12-02 01: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於年中時宣布民國108年(2019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將透過政策,促進島內移民及都市減壓。國發會也正盤點各部會相關地方發展計畫,準備與地方創生組織媒合。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表示,國發會針對全國368鄉鎮市區,依人口及相關收入數據等因素加以分析,將其中134處鄉鎮市區列為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他說,下一波地方創生重點,是要把鄉鎮當成一般公司經營,很重要的是工作創生,才能吸引青年回流。
由於都市化的發展,全球各國都有城鄉差距愈來愈擴大的趨勢,尤其是偏鄉經濟凋零的議題,也因而各國政府都希望透過區域創新,或者地方再生等政策的導引,讓供需間形成動態連結,帶動地方產業的升級轉型。觀察國際間較為成功的城鄉發展個案來看,主要的關鍵因素就在於是否能建構完善的在地產業生態
以日本燕三条工場祭典為例,燕三条地區過去以刀刃金屬製造產業著稱,如釘子、農具、菜刀、花器和食器等,累積豐厚且紮實的金屬鍛治技術,多為中小企業,但因面臨高齡化、人口外流和海外產品低價競爭等衝擊,經濟一蹶不振。當地職人意識到產業危機,主動集結成立「三条鍛冶道場」,宣傳手工鍛造製品的優點,並在政府的支援和協助推動下,催生了越後三条鍛造祭,藉此復興了地方產業。
每年的祭典除了舉辦多場手作工作坊、主題講座、展售市集和職人表演等活動,同時納入在地的跨域產業,與周邊店家和農場果園合作,擴大活動內容,透過工作坊體驗活動讓社會大眾實作,不僅讓年輕人深入了解傳統手工產業,進而成為學徒,也提供商品展售平台,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而民國103年(2014年)原被關閉的南面小學則改建為三条製造學校,成為設計和製造人才的培育場域,包含電腦程式設計、工藝設計等。
再以荷蘭的即期食材再製餐廳Instock為例,創辦人原在連鎖超市上班,因觀察到每日超市丟棄的食物垃圾數量相當可觀,因而開始思考如何改善這種情形,因此創立此家公司。Instock每天派車至超市配送中心收集食材並設計餐點,亦針對較難保存或效期在即的食材製成啤酒、麥片、果醬、罐頭等商品販售,以及推出剩食食譜「Instock Cooking」,並供應在地過剩的蔬果食材給其他餐飲業
發展至今,Instock已與附近168家連鎖超市和其他生產者、通路商合作蒐集過剩食材,至民國107年(2018年)9月底已拯救了51萬公斤的過剩食物;同時也與食物銀行合作,將消費者捐贈金轉為餐點兌換券,提供給食物銀行的用戶;自建食物拯救中心蒐集和整理來自超市或生產商過剩或是即期生鮮,提供給消費者或餐飲業者在其線上商店訂購,讓即期食材可被大量有效利用;也推出食物教育教材,針對五至八年級孩童設計,免費提供給教師下載,將生態系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從以上的案例可以瞭解,透過生態系的完善,成員間的資源可以有效的互補與共享,並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參與者均可獲得利益而若能以此打下堅實的基礎,就有機會藉由跨國合作或輸出產品服務的機會,擴大生態系組成成員類型與影響力,藉此獲取新的成長動能,讓地方產業生態系能夠持續擴張,工作機會自然增加
賴院長表示,「地方創生應要超越社區總體營造、文化創意、甚至農村再生的層次,用經濟產業發展的思維,結合地方特色與導入科技,進行跨域整合,結合學校和志工的力量,帶動人口成長及生活環境優化。這是一項需要全民參與的跨領域整合工作,成功的關鍵在於產官學研社各界的全面參與。」這正說明了地方產業生態系建構的重要性,也指出了一條邁向地方創生成功的途徑







聯合報黑白集╱得民心者得天下


2018-12-01 23:4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九合一大選民進黨挫敗,新民意很清楚:經濟優先、穩定發展、權鬥讓路、對立退位,才是民心所繫。圖為去年底民眾反對勞基法修惡大遊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舉結束,各政黨檢討成敗之餘,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布局也隱然展開。綠營高層正在進行的,是「假檢討、真清障」的劇碼;藍營似顯低調,但要再上演宮廷敦請大戲應已無可能。
民進黨期中考被「死當」,蔡英文辭黨主席,卻又與賴清德、陳菊合演「鐵三角續集」。其幕後,處處潛藏英派保衛戰綁死全黨權力布局,鞏固小英拚連任的意圖昭然若揭。
換掉北農總經理吳音寧,就是搬開石頭、清除障礙的第一步。若無蔡英文選前一路力挺,不會引發「韓流」排山倒海而來,也不致衍生白綠決裂矛盾。選後火速棄吳音寧,說為挽回人心,更為「白綠合作」鋪陳
面對綠營的詭譎氣氛,泛藍內部表態者亦大有人在,還惹來「搶搭韓流」便車之譏,倒也未必全是壞事。畢竟,藍營遠有連宋分裂導致扁坐收漁利的教訓,近有天王怯戰卻又臨陣「抽柱換朱」的鬧劇,若能提早確立遊戲規則,讓民意而非黨意決定領頭羊,至少可避免重蹈覆轍。
根據最新網路民調,藍營方面,網友最看好朱立倫代表參選,表態「會考慮」的張善政居次,接著才是方才引領全台風騷的韓國瑜,其他則落居次集團。這顯示,民眾期盼眾大老好好扮演推手角色,亦有不少韓粉盼韓國瑜先在高雄做出成績。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新民意很清楚:經濟優先、穩定發展、權鬥讓路、對立退位,才是民心所繫。位高權重卻不知民心,是不會贏的。








聯合報社論╱花開之後:二次民意海嘯後的第三勢力


2018-12-01 23: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太陽花學運引動的政治狂潮,至今仍持續湧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太陽花學運為台灣公民運動奠立的里程碑,雖已靜默在歷史的角落,但當年引動的政治狂潮至今仍持續湧動。人民意志一旦被解放,從街頭到網路在各項公共議題裡奔流,今年巨浪再起,覆沒對抗民意的執政者。前次政黨板塊運動中突起的第三勢力,在今年海嘯中雖未沒頂,但也面臨路線定位的考驗。花開之後,再次形成的「新民意」,看似將藍綠板塊推回八年前,但又在藍綠之外留下重要伏筆。人民對運動得失的反省結果,頗堪玩味。
對兩黨政治喪失信任,是五年前一連串公民運動匯聚出大規模學運攻入國會的主因。憤怒的民意在當年底縣市大選中不僅推倒國民黨,還成就了以「白色力量」為號召的柯文哲。柯文哲是第一次政治海嘯造出的新山頭,但今年這塊山頭也差點崩解。他坦承,選票從八十五萬滑落到五十八萬,是「白綠分家」的結果。
少了綠營加持,柯從神壇落地,民進黨更是慘敗;也因此,雙方選後又開始尋求合作。不容忽視的是,即便依靠棄保搶救選情,柯文哲這五十八萬張「寧白不藍」的選票,證明台北市不再是國民黨的「鐵票區」。厭棄民進黨的選民,並未因白綠一家的底色將柯文哲一起否決;這條區隔線,說明柯擁有獨立的民意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四年來大事無成的柯文哲,未來面對縣市首長的治理競賽,要如何拿出實績證明自己是優於藍綠的選擇?另外,是否與民進黨重新合作,以及面對即將爆發中央地方拉扯的兩岸城市交流等問題,柯都到了必須標舉其獨立自主性的關鍵時刻。作為第三勢力象徵,柯文哲的聲勢消長,也關係到台灣政治板塊在「後學運時代」是否還有裂解重組的可能。
太陽花學運四年前改變了藍綠政治版圖,對政黨政治另一影響是,促使部分公民團體及運動要角組黨進入體制兩年前立委大選時,新生小黨及政團積極參選,但只有時代力量斬獲席次;其他小黨如社民黨、基進側翼則轉進基層。由於時力也在各縣市擴張,年輕人在地方的耕耘這次大選已有成果,例如時力提名四十人,十六人當選,雖未達預期目標,但在台北市及新竹市議會均達自組黨團門檻在中央與地方都確立第三大黨的地位
然而,學運出身的政黨一直有民進黨「扈從」的角色爭議,這次大選是他們首次在地方收成,便遭「教訓民進黨」風潮波及。受時力高額提名影響,其他小黨空間大受壓縮,在新北、台中等國民黨勝選的七縣市全軍覆沒以南台為主的基進黨,賣力「打韓」的結果,也難逃敗北命運
相對的,堅持走自己的路,與民進黨明確區隔的小黨,反而有所收穫例如選擇在台北市扎根的社民黨,在深藍票倉的文山區提名主攻司改與性別平權的苗博雅,她以領先其他民進黨候選人的票數,和同區另位時力的同志候選人雙雙出線,證明首都對新政治的認同有突破性成長
時力在竹苗地區也選擇不與民進黨合作,提名七人當選六席,戰績優於其他選區資深的第三勢力如綠黨與勞動黨,席次亦見增加,特別的是,他們同樣主攻桃竹苗這個地區的民意何以提供新興政黨茁壯土壤,是否與新移入的年輕選民對當地傳統政治勢力不滿有關,有待探討
學運能量退潮,政治板塊再度運動,四年前後兩次政治海嘯展現快速輪動的民意當年藉由公民運動順風升空的政治力量,續航能力如何,從大選結果可窺一二比較清晰的是,比起四年前社運學運四起之際,台灣此刻的政黨政治更形脆弱,政府效能持續弱化,當年的種種爭議至今未能解決,而新的經濟及社會議題又起。在山雨欲來的政局中,第三勢力能否扮演衝擊藍綠的角色,值得觀察。

【即時短評】林聰賢請辭理由 直接認證農委會發布假新聞

◆  【即時短評】林聰賢請辭理由 直接認證農委會發布假新聞

◆  【重磅快評】林聰賢走了 別忘了另一敗選推手李退之
◆  【重磅快評】音寧、美女當祭品 蔡英文斬馬謖不揮淚
◆  【即時短評】砍吳音寧拔汪文豪 農委會手法如出一轍
◆  【即時短評】蔡英文檢討用人 原來只是無「英」「寧」
◆  【重磅快評】謊言趕走吳音寧 林聰賢斷尾蔡英文求生
◆  【重磅快評】選後吳音寧、蘇嘉全人事大風吹 蔡英文:尊重不過問
◆  【重磅快評】吳音寧直球對決擊潰蔡英文柯綠合作布局?
◆  【即時短評】採購更多F-16V 是戰備還是政治需求?
◆  【即時短評】選後還要打假消息?別把警察當選舉工具
◆  【即時短評】公投摧毀二神主牌 2020民進黨裡外不是人
◆  【重磅快評】吳音寧能下台 管中閔就應上得去
◆  【即時短評】搶菜攤丟江山 吳音寧讓執政黨付出慘痛代價
◆  【即時短評】吳音寧完成階段性任務 是搞垮民進黨?
◆  【重磅快評】基因編輯嬰兒會是無敵鐵金剛嗎?
◆  【重磅快評】內閣頭號戰犯 林聰賢、吳宏謀還不走人?
◆  【重磅快評】秒變的段宜康其實沒有吃錯藥
◆  【重磅快評】蔡政府請出5片起司能讓普悠瑪事故落幕?
◆  【重磅快評】要當鯰魚 羅智強何不先參加立委補選?
◆  【重磅快評】賴皮大官留任 蔡政府果真寫下「典範」!








【即時短評】林聰賢請辭理由 直接認證農委會發布假新聞


2018-12-02 22:44 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即時報導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請辭獲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大選,民進黨縣市首長大敗,多個農業縣市更是綠地變藍天,選前頻說,產銷失調是假新聞、農漁民抗議是政治操作的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終於「覺醒」,向行政院長賴清德請辭原因包括產銷調節政策失效、農民對於收入提高無感、對外溝通不足等。對比選前選後說法,難怪一直被外界批評,發布假新聞的是農委會本身
縣市首長選舉大敗,行政院檢討多項政策,其中農委會產銷調節措施被認為是失策的主因之一林聰賢請辭獲准,農委會主委辦公室昨第一時間對外證實並表示,林聰賢請辭是要對無感的政策負責。辦公室也指出,推行的政策農民無感,無增加農民生活收益,像是今年高麗菜確實超產,目前所做的預警、冷鏈、外銷等機制都不夠,因此造成高麗菜價格下跌、推成政策溝通不夠等等問題,政務官要為政策負責這個請辭的理由雖然是自省,但也狠狠打臉了包括林聰賢在內的農委會高層,也不留情面地削了農糧署、漁業署等幕僚單位一個把掌
回到今年中,香蕉、鳳梨、火龍果盛產,因為量多幾度造成價格崩跌,地方傳來農民罵聲與怨言,農委會當時卻多次控訴外界製造產銷失調的假新聞,不僅多次透過農委會臉書粉絲頁、LINE推播揪假新聞,甚至大張旗鼓地召開記者會表示,這些假新聞,違反「農產品市場交易法」及「社會秩序維護法」,嚴重者要移交內政部警政署查辦
回到今年7月初,南部鳳梨農北上抗議價格崩盤、控訴政府無能,當時林聰賢說,鳳梨產季接近尾聲,南部鳳梨價格賣到3、40元,還質疑這些來抗議的人「是抗議太高價了嗎?」,並表示,難以理解農民在抗議什麼,還表示,「不接受政治動員的抗議」。
不只如此,今年11月6日,以屏東、宜蘭為主的漁民北上抗議漁業三法規定過嚴,罰金太高形同抄家,當時數百位農民集結於農委會外抗議,但是農委會高層不但當天未接見,甚至漁業署還發布,「不允許外界政治操作」等語,讓當時來抗議的漁民氣得牙癢癢
對比林聰賢、農委會選前選後說法,難怪外界認為,這直接認證「發布假新聞的就是農委會本身」。林聰賢即將去職,但這個對農漁民怨聲充耳不聞,千錯萬錯都推給政治操作的前車之鑑,下一任農委會主委一定要銘記在心,不可重蹈覆轍。

名家縱論/選後兩岸經貿關係展望\星期透視/沒有希望 只有悲情

◆  星期透視/沒有希望 只有悲情
◆  名家縱論/選後兩岸經貿關係展望
◆  擺脫老舊形象 國民黨才能轉骨
◆  該接種的,沒接種到…流感疫苗政策 走岔路了
◆  美中干擾 駕馭不了台灣人選擇
◆  旅遊品質提升 乾淨很重要
◆  拚觀光靠陸客…當心低價團
◆  「以核養綠」過關 更要「以綠減核」
◆  公投課 讓人正視同溫層危機
◆  敵人──激發我們潛能 可當朋友不可怕
◆  漫畫/我們一起跳…
◆  畫中有話/街頭的民主課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選後兩岸經貿關係展望


2018-12-01 23:38 聯合報  林祖嘉(作者為政大經濟系教授)
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赴杉林區參加瓜瓜節,受到農友熱烈歡迎,對於兩岸關係,他的訴求主張與總統是不太一樣的,「她比較重視政治面,我比較重視經濟面,尊重總統的的想法,但是該做的事我還是會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次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縣市長數由八個增加到十五個,可說是大獲全勝。造成國民黨勝選的原因很多,除了蔡英文總統推出一系列改革引起國人普遍不滿外,韓國瑜旋風則是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再仔細看韓國瑜提出的幾個口號,包括「高雄又老又窮」、「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與「北漂青年」等,清楚表明其對於推動高雄經濟的想法。這些簡明的話語不但說出了高雄市民心聲,且同樣適用台灣每個縣市,才使選舉全面翻轉。
本來地方選舉是事務性選舉,其主要議題應該集中在經濟、環保、就業、教育與長照等議題,與國防、外交和兩岸議題不應有直接關係。然而,這次韓國瑜主打經濟議題,「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他說的當然是面對全球市場,但台灣出口有四成是銷往大陸、陸客來台最多時也占國際觀光客約四成再加上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大陸市場對台灣當然很重要韓國瑜說心中沒有城牆,只要對高雄經濟和觀光有利,他就會努力去推動我相信這種務實的心態是他受到民眾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在先看台灣觀光現況,民國104年(二○一五年)馬英九在任最後一年,當年全台觀光人數達到一,○四四萬,其中陸客人數為四一九萬,都是有史以來人數最多。蔡總統上任後,由於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關係急驟惡化,也使得陸客來台人數大幅下滑,預計今年陸客人數可能約二五○萬人。雖然政府宣稱東南亞觀光客增加,整體來台旅客人數仍然維持在一千萬人次左右,但由於東南亞觀光客消費遠低於陸客,因此去年全台國際觀光收入比前一年少約十五%,此顯示陸客對台灣觀光的重要性
另外,在農業方面,在民國99年(二○一○年)ECFA早收清單簽署前,台灣對大陸的農業貿易每年赤字約一億美元,而在早收清單中,因為大陸開放十八項台灣重要農產品免稅銷往大陸,使得台灣農產品大量銷往大陸,到民國104年(二○一五年)時農產品出口每年近十億美元,大約是民國99年(二○一○年)的兩倍,同時台灣享有順差也達到近一億美元。但是,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兩岸關係惡化之後,大陸對台農產品採購減少,台灣在兩岸農業貿易中再度出現赤字。
台灣農業主要問題是經常因為產銷失衡,造成農產品價格大跌,導致農人嚴重損失大陸市場可作為協助農產品產銷失衡的平台比方說,兩岸可成立一個農產品緊急銷售機制,當台灣農產品豐收而價格大跌時,就把其中一部分緊急銷往大陸,可避免農產品價格崩盤。反之,如果台灣農產品欠收而導致價格大漲時,也可以緊急從大陸進口,以抑制國內價格過高的問題。
另外,韓國瑜政見也提及「南南合作」,高雄市有很好的海港和空港,可和東南亞國家合作也可以和大陸南方城市合作,例如推動和廣州或深圳的雙城論壇。現在由於美中貿易戰,許多大陸台商有意回台投資,其中應該有許多來自廣東主要城市,在雙城論壇中可討論,如何協助台商在兩地轉投資等。
最後,在競選辯論中,韓國瑜曾清楚表明支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當選後,他又表示將成立「兩岸工作小組」來推動兩岸經貿。我相信這是一個縣市層級的工作小組,主要目的當然是推動兩岸觀光及銷售農產品,與其他方面的合作;這些工作應不會與政治有直接掛鉤,因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很清楚,縣市政府與對岸洽簽任何協議,都需經過中央政府同意,所以由地方來推動觀光與農業交流,說不定政治上的阻力會更小一點。
總之,兩岸經貿對台灣一直很重要,觀光與農業也不例外希望未來各縣市首長都能務實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相信這對於台灣各縣市的經濟發展一定有很大的助益








星期透視/沒有希望 只有悲情


2018-12-01 23:41 聯合報  邱坤玄/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九合一大選後,總統蔡英文昨天到台中市出席選後檢討座談會時表示,面對這次民意提出來的警示,選後開始進行深度及全面性檢討,檢討完後將進行包括府院黨的人事重新布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舉行的九合一選舉結果,民進黨在縣市長擁有的席次,由原有的十三席減至六席,得票率百分之卅九點二,是二○○○年以來歷次全國性選舉得票率最低的一次。過去,中央完全執政後的第二任期內,執政黨在地方選舉必定大敗魔咒,此次則提前四年發生,「不得民心者失天下」是主因
整體觀察,英雄掌握了時勢,發揮最大的效應。民進黨中央執政的傲慢與專橫,形成的民怨結構與氛圍,被具有群眾魅力的韓國瑜充分運用,適時引領風潮形成「韓流」效應,導致民進黨在此次選舉的慘敗。
民進黨在此次選舉,也犯了戰略上的錯誤,中央輔選方針主打政治,忽視了民眾渴望改善經濟與生活的強烈需求。一個執政的黨在選舉中應該主打政績並帶給人民希望,但是在此次選舉中,民進黨中央訴求的只有悲情、沒有希望。我們聽到的都是「台灣人不在壓力底下屈服」、「鞏固台灣的民主」票投民進黨。如果按此邏輯,不投民進黨候選人,就是屈服外力?台灣的民主就不能鞏固?未免太輕視台灣人民的自由意志。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對自己制度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的政府
此次選舉讓「九二共識」再度成為討論焦點,韓國瑜在電視辯論上公開宣稱,他接受「九二共識」。雖然這是國民黨的一貫主張,但是在國內對此一詞仍然爭論不休情況下,韓營應有評估重申此一主張應該不會影響選情,還是將來高雄要發展經濟的通關密語
我們實在不應該還停留在是否存在「九二共識」糾纏當中,最重要的還是要問這個通關密語是否對我國的外交與經濟發展有效?以務實的態度加以評估,也要針對反對者的質疑提出辯解,到底接受「九二共識」在主權與尊嚴方面蒙受多大的損失?出賣了台灣多少的利益?
過去的事實顯示,在兩岸存在「九二共識」期間,外交上才有可能執行「外交休兵」,增加國際參與的機會與免簽國家的數量,減少爭取邦交國的經費及外交人員的負擔在國內經濟方面,也因為有此通關密語,觀光產業得以振興,農漁業產品也獲得銷售的通路
也許有人會進一步質疑,如此將產生對大陸過度的經濟依賴,實際上其他國家也面臨相同的情境,這是中國大陸崛起的必然效應。應對之策當然會分散市場、減少依賴,但是他們也會對中共做出妥協,以維持與大陸原有的經貿交流。
馬政府時期,除維持與大陸的和平關係外,也努力推動南向政策以分散對大陸過度依賴的風險,蔡政府的「新」南向只有偏南,但是未繼續與西方的中國大陸溝通與協商,失去了重大的利益。
北京對選舉結果,應感意外但初步安心,對台灣將繼續採取官民分離、中央與地方區隔的策略,持續實施單方惠台措施,建立更多城市論壇與交流機制,但是會嚴防美國因素的擴大明年我國即將進入總統大選準備階段,以今年我地方選舉經驗判斷,美國因素在我總統大選勢將大幅提升但是人民的選擇才是關鍵,如果蔡政府檢討選舉失敗的原因,仍然停留在人民無法跟上民進黨的「進步價值」,選舉的結果對落選的民進黨候選人「不公平」,那就等待民國109年(二○二○年),再一次人民跟不上「進步價值」與選舉結果「不公平」吧!





畫中有話/街頭的民主課


2018-12-01 23:46 聯合報   陳柏亨
圖/陳柏亨

「如果選舉像一場嘉年華會,那就不是大人的專利了。」選舉期間,一位媽媽帶著小孩參與選舉活動,讓小朋友提早了解這堂民主課,不一定只能在學校學習。
民主選舉過程看到很多台灣文化的特色,但同時台灣文化也在一次次選舉中被重新塑造。過去選舉,總是罵個你死我活,其效用在這次選舉遞減;一個賣菜郎把選舉當做嘉年華會,不但翻轉台灣的選舉模式,未來甚至可能內化成日常生活的養分,實踐杜威「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理想








該接種的,沒接種到…流感疫苗政策 走岔路了


2018-12-02 01:20 聯合報  蔡正義/醫師(台中市)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品質頻頻出包,導致供貨吃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我國流感疫苗採購了將近六百萬劑,但是打到十一月底就出現供貨吃緊,是老百姓熱烈搶打造成的?當然不是,還有好多人沒打。這問題出在疫苗政策,如果再不更改,以後衛福部還有得受罪。我國政策錯在哪裡?錯在以兒科的觀點制定成人疫苗的政策。
兒童疫苗的概念,被設定在預防疾病、全面接種理論基礎上,強調唯有覆蓋率接近百分百,才能有效預防傳染病在這個基礎上,我國成功控制了三麻一風及小兒麻痺。但這裡有一個弔詭存在,以前我們是如何達成難度甚高的全面接種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全面是指一個年齡層的全面,而非全人口的全面。一個年齡層又特指出生後,母親抗體消失後的接種黃金時間,由於都是嬰兒,非常好掌控,要做到全面接種,只要醫療與公共衛生配合好,達標不難。就在衛福部打慣了順風球後,若用同樣的政策去打成人疫苗,例如流感疫苗、新流感疫苗、子宮頸癌疫苗、以及未來諸多癌症疫苗,若沒先做好思想建設,要不出事很難
成人疫苗多半不用來預防疾病,因為成人很多病都得過了,不需要預防成人疫苗用以預防產生合併症,例如流感疫苗接種於老人及風險族群,防止流感重症死亡;子宮頸癌疫苗不在防止人類乳突病毒感染,而在防止癌變。成人疫苗另外的功能為減少傳染,這是公共衛生上的目的;例如流感疫苗接種於醫療人員及兒童,而子宮頸癌疫苗可接種於男性。
成人疫苗預防感染概念比重不大,須全面接種的理論基礎不復存在。如何找出合併症或傳染的風險族群,在風險族群內達到全面接種的目標,才是政策重點。
記得在民國98年(二○○九年)新型流感來襲時,疾管署在總統府防疫會議指出,肥胖者、孕婦、重大傷病者新流感的死亡風險最高,當時吳敦義副總統立即指示,疾管署須對這三族群全面施打。結果呢?疾管署找不出肥胖者、找不出孕婦,連如何對領有重大傷病卡的人接種疫苗,都沒法辦到,最後只好把手上疫苗盡量打完。那年我們用掉了一千五百萬劑疫苗,仍有四十一人死亡,多是肥胖者、孕婦,很多都是沒打疫苗。所以買再多的疫苗,仍然不夠
流感疫苗究竟要買多少,必須要依主要與次要風險族群有多少來估算。這些風險族群不但要統計出來,還要叫得出來接種疫苗。在我國公衛護理師放棄家訪後,風險族群的調查與干預,就成了衛生主管機關的頭疼問題
疫苗沒法接種到該接種的人,就像愛上個不該愛的人一樣,結局非常悲慘。希望衛福部能好好重建我國的基層公衛體系,才能讓我國的疫苗接種真正接地氣






「以核養綠」過關 更要「以綠減核」


2018-12-02 01:03 聯合報  陳文卿/環保服務業(新竹市)
支持「以核養綠」的民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雖然「以核養綠」公投第十六案獲同意過關,可是大眾很少注意到,該案主文是廢除電業法中將核電於民國114年(二○二五年)前全部停止運轉的條文,也就是否決政府非核家園政策,但並無任何字眼提到要「養綠」。再加上,經濟部日前公告明年將降低離岸風電的躉購費率,讓人懷疑政府推動綠能的政策是否將縮回去?
持平而論,不顧現實環境就要民國114年(二○二五年)達到非核家園,是太躁進了,將可能付出電費高漲的代價;可是核電的風險及核廢料處理仍是問題因此逐漸降低核電的依賴度,應是社會較容易建立的共識。如何降低,以及降低後的電力需求從何供應,才是應認真思考的,這是經濟與科學技術的問題,不能訴諸意識形態。
當然發展綠能都該全力推動。可是大家是否有注意到,這幾年來的全球高峰論壇,減碳議題早凌駕能源短缺之上。而拜新技術發展及新能源陸續開發之賜,近十多年來能源價格也是持平的。所以努力推動綠能在減碳、降低空汙等環保問題的重要性,其實是遠大於解決能源不足問題
再生能源的致命傷是分散性、間歇性與不穩定性,將綠電視為停掉核電後的替代方案是很危險的;務實作法是「以綠減核」或者更精確說,應該全力發展綠能,而當綠能可以穩定供應至某一比例後,將可逐漸減少包括核電、燃煤等「非潔淨」能源之比例。而非先強力將目前可穩定供應的主要能源降下來(或歸零),再企求綠能來補足缺口,本末倒置是很危險的。








公投課 讓人正視同溫層危機


2018-12-01 23:45 聯合報 林蕙雯/大學生(新北市)
這次大選有七項公投案通過,包括以專法保障同性婚姻、以核養綠都牽涉立法與修法問題,據了解,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傾向尊重公投價值與結果,將與行政部門盤點相關法規後,著手修法事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投票塵埃落定,結果尤其是公投,可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打開社群網站,可看見各種失望、難過、憤怒等情緒。我也不例外,充滿疑惑和不解;以十四、十五案為例,明明平常看到、聽到的都是支持的聲音,怎麼出來的結果完全相反?
社群網站流行,國外提出了「過濾泡泡」(Filter Bubble)一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同溫層現象」在網路上,可以輕易選擇自己想看的訊息,過濾掉不想看到的,或者選擇性忽略
也就是說,在同溫層內,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和自己意見一致的言論,溫暖而舒服;對於那些和我們想法矛盾的資訊,認知上會感到極大不適。在同溫層內待太久,不僅想法會變得單一固執,甚至會讓意見變得極端
我想,公投選舉的意義不在於撕裂社會,造成人民對立,而是共同決策出一個使社會更進步的方式,這才是民主可貴處。理性而和平的表達訴求、公正而公平的投票程序,結果的不如意,代表在意見傳達上有進步的空間,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這次選舉,為第一次投票的我,也為整個社會上了一課。








敵人──激發我們潛能 可當朋友不可怕


2018-12-02 00:59 聯合報  星雲/佛光大學創辦人(高雄市)
星雲大師認為,敵人也有可愛的地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一則笑話說,老鼠要作新嫁娘,老鼠想嫁的對象是太陽,太陽知道後急忙說:「不行,我怕烏雲,烏雲會遮蔽我,你還是嫁給烏雲吧!」烏雲一聽說:「我也不行,我怕風,風一吹,我就無影無蹤,你還是嫁給風吧!」風也說:「我怕牆,一道牆就把我擋在牆外,你還是嫁給牆吧!」牆說:「我更不行,我最怕老鼠了,老鼠會打洞,只要牆腳被挖牆就會倒!」所以最後老鼠還是嫁給老鼠
從這一則趣談可以知道,世間上任何動物都有天敵尤其人的敵人,不要說外境,其實自己就是自己的敵人。你看,人類挑起戰爭,人命傷亡,百千萬數,甚至文化的摧毀、古蹟的蕩然,都是何其殘忍。
這麼說來,敵人是可怕的,世人也是可悲的!但其實敵人也有可愛地方,例如:
一、敵人也有學習效法的地方:敵人必定有比我更大的長處,為了防止被他打敗,必定要學習他的長才,以便抗拒他的欺負、傷害。
二、敵人也有互相競爭的動力:有敵人才有競爭的對手,自己才會進步。英國有兩大黨,保守黨與工黨;工黨執政了,保守黨慢慢衰微。這時感到恐懼的,不是保守黨,而是工黨,因為他覺得沒有對手,今後必然也會慢慢走向滅亡。反之,保守黨上台了,也怕沒有對手相互競爭。因此,敵人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自己要有競爭力,才是要緊
三、敵人也有激發潛力的功用:自然界的災害,如烈火、強風、雨雪、冰霜等,人類都有防治的本能。人類的敵人雖多,只要自己健全,敵人又奈我何?因此,敵人的存在,更能幫助我們激發內在的潛能
四、敵人也有成為朋友的可能:有的人長年生病,最後練就「與病為友」的功夫疾病都可以成為朋友,我的冤家仇敵,我可以誠意和他交往,以感化他、改變他的心意「化敵為友」,敵人一點也不可怕因此,敵人何足懼哉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  方祖涵/球場上的戰爭英雄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2018-12-02 00:42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蔡英文如果要做個很不一樣的總統,就必須從心態、認知與作為上,全面翻轉改造她原來的樣子。 記者黃仲裕/攝影

處逆境時,蔡英文一向表現得很謙卑,這次民進黨選舉慘敗後,她下詔罪己「責任由我一肩扛」、「最該改變的人是我自己」,甚至矢言以後「我會做一個很不一樣的總統」。
「以後很不一樣」是相對於「原來那個樣子」而有的比較。但原來的蔡英文是什麼樣子?她自己給了兩個答案:一是「我雖然做出決策,但沒有站在第一線領導」,另一是「我忽略了總統應該成為這個國家的主要溝通者」。
但這兩個答案卻未切中要害。她自當總統後,從決策協調會報、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司法改革、前瞻計畫、轉型正義到假新聞禍國論,她都站在第一線領軍,政策如此,人事亦然,總統個人意志像水銀瀉地一樣無孔不入,怎能說她是因退居二線才導致民意反撲、選舉慘敗
陳水扁過去因聲望大跌,曾一度退居二線領導,但不久又重回一線。馬英九剛執政時,也曾以二線領導自我定位,但八八風災卻讓他受到慘痛教訓。可見民選總統在治理實務上並無退居二線的必要性與可能性,民進黨這次選舉慘敗,關鍵原因也與蔡英文是否站在第一線領導無關,而與總統領導什麼及如何領導有關,亦即,與蔡英文「原來的樣子」有關。
蔡英文「原來的樣子」是什麼?八個字也許可以概括形容:自以為是、恣意妄為她把她所領導推動的政策,一律冠上改革之名,以及把反對她政策的人,一律定位為反改革的復辟勢力,就是心態上的自以為是。而且,年改有侵犯財產權之虞,追討國民黨與其附隨組織財產有政治清算之嫌,轉型正義有違憲濫權之虞,前瞻計畫有違法之嫌,但蔡英文對這些「之虞」與那些「之嫌」,卻因故意或無知而一概置之不理,這是認知上的自以為是
一個在心態上與認知上都如此自以為是的總統,當然會自我催眠「我怎麼可能會錯?」甚至在選舉慘敗後的反省中,蔡英文依然回也不改其志認為「改革並沒有錯」、「大家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失敗是因為「社會大眾沒有跟上」;但她最該反省的一個問題:有這些「之嫌」與那些「之虞」的改革,到底還算不算改革?這個關鍵問題自始至終不曾在她腦海中出現過。
總統自以為是,她領導的政府當然有樣學樣,上行下效的結果就是:國會被民進黨完全壟斷,黨產會與中選會視法院判決如無物,促轉會被揪出了一個東廠幽靈,拔管案三位教育部長死不認錯,簡單說,這個政府集體性的恣意妄為卻又催眠式的自以為是
稍懂政治實務的人都知道,民怨通常不會因一人一事一時而零星爆發,民進黨這次雪崩式慘敗,是因為民怨點滴累積而終至全面爆發,這是民意對這個政府的集體性與全面性反撲,反撲的是複數而非單數的對象,也是複數而非單數的所謂改革。
蔡英文如果要做個很不一樣的總統,就必須從心態、認知與作為上,全面翻轉改造她原來的樣子。但她會讓反對黨在國會有點呼吸空間嗎?會讓轉型正義機關放棄清算與報復的執念嗎?會認錯道歉讓拔管案落幕嗎?會主動緩和與中國的冷對抗關係嗎?會像個總統樣子扮演國家團結者而不僅是溝通者的角色嗎?
如果這些事她都不做或做不到,整形後與整形前的蔡英文,相異者幾希,「很不一樣的總統」祇不過又是一句文青囈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