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經濟/設立主權基金可以更周延

.聯合報社論..誰在掣肘:罵聲中誕生的內閣
.聯合報黑白集.馬扁之「歷史機遇」
.經濟日報社論.設立主權基金可以更周延



經濟/設立主權基金可以更周延


2016-04-13 02: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新政府團隊正規劃成立主權基金或類主權基金,也考慮成立國家級的投資公司,來推動相關產業,進而帶動國家的整體投資。由於成立主權基金的構想在國內已經討論一段時間,現在即將執政的團隊再度提出來,但強調的重點發展產業與先前擬議的有些差異,因此有必要就主權基金在台灣推動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較詳細的分析。
首先,一般而言政府設立主權基金的目的主要是針對某些個別產業,由政府帶頭進行投資,再引進國內外的相對投資,來推動產業發展,「獲利」並非主權基金的主要目的。而單就協助產業發展的目的來看,目前由國發會主管的國家發展基金就是如此。
最近幾年,為了擴大幫助各種產業發展,國發基金之下也增加設立了一些不同目的基金,比方說,為了協助年輕人在一開始投資時所需要的第一筆資金,國發基金兩年前推出天使基金,用補貼(並非投資)的方式,協助創業的年輕人得到第一筆最高可達到1,000萬元的投資資金,兩年多來已經有1,000多個申請案,而實際得到補助的案子也有200多個,幫助很多年輕人敢於創新創業。另外,國發基金也推出併購基金,針對即將上市或上櫃的企業進行入股或併購,增加各種協助企業成長的管道。
也就是說,未來推出的主權基金,如果單純只是想要協助國內產業發展,其實國發基金已經有相當的經驗,或許可以直接把國發基金規模擴大成為主權基金,增加投資範圍。
第二是關於主權基金的規模與資金來源,因為目前國發基金的資產市值約3,000多億新台幣,看起來似乎規模還不小,但是以最近鴻海併購日本夏普花了約1,300億新台幣來看,如果國發基金進場的話,大約只能買三家夏普就花完了。另外,再以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鍚控股公司來看,他們去年底的資產規模達到1,970億美元,遠遠超過國發基金的規模;相較之下,如果台灣的主權基金想要到國際上進行大規模的投資,號稱國家級投資公司,目前國發基金的規模是不夠的,因此,主權基金的規模到底要多大才夠?如果要再擴大,資金要從何而來?央行已經多次表示反對把外匯存底拿出來當作主權基金使用,如果不動用外匯存底的話,還有退輔基金等基金可供使用。所以,主權基金的規模到底要多大,如何籌資,這將是新政府推動主權基金的主要課題。
第三,再從實務面考量,主權基金會面臨管理和監督的相關問題。比方說,主權基金管理人員的薪資該如何訂定?目前國發基金的管理人員完全是以公務人員的薪資在處理,他們的薪資只是民間同樣職務人員薪水的十分之一。試想一個擁有3,000多億投資基金的管理人員,一個月的薪資不到10萬元,如何去要求他們能有最好的表現?而未來如果主權基金的規模又要擴大許多倍,如果沒有更具彈性的薪資制度,又如何去請到最有能力的執行長?
為了讓主權基金的管理更有彈性,因此有人建議成立類主權基金,也就是由政府和民間共同出資,然後由民間部門去管理,如此就可以避開政府部門僵硬的薪資制度,而讓類主權基金可以充分發揮其功能。我們認為這可能只是一個理想的說法,試想,這麼大的一個基金,若是要交給一個民間基金去管理,請問要交給誰?不論是交給那一個公司,其他人一定會有不平之鳴,在台灣現在的政治氛圍之下,類主權基金的可行性可能很難說服國人。
總而言之,成立主權基金的想法應可以得到大多數國人支持,但是其目的、規模、及資金來源可能都要仔細考量,更重要的是,基金的管理以及如何建立一個更具有彈性的管理和監督機制,需要主事者更周全的規劃。

聯合/馬扁之「歷史機遇」


2016-04-13 02:1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即將執政,前總統陳水扁是否應特赦,再度成為討論話題。
圖為 2008年陳水扁(中)到特偵組應訊後,被銬手銬收押。 聯合報資料照片

要求特赦陳水扁的聲音又起,在民進黨內茶壺裡滾火沸騰。台南、高雄和台北市議會的民進黨團接連提案,柯文哲煞有介事插上一腳,陳菊更是高分貝暢言「歷史機遇」。正當民進黨以《總統交接條例》對馬英九處處綁手綁腳之際,怎麼忽然替馬珍惜起「人民會記住他」的機會了?難道真是佛心來著?
馬扁之間,確實存在著「歷史機遇」的糾葛。眾人皆知,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表現不惡,競選連任卻受阻於馬,反而刺激出阿扁毅然邁向總統之路的動力,遂有了「算我好運,嘸你袂安怎?」的名言。
但反過來看,馬英九其後登上總統大位,難道沒有深層的與扁交錯的痕跡?從一開始就受扁譏諷「香港腳走香港路」的馬英九,沒有一天能免於民進黨貼紅標籤,就因出生身分而無時無刻不被綠營冠以「賣台」之嫌。這麼一個「外省人」,何以能被七百多萬老百姓的選票送進總統府?難道不正是因為阿扁貪腐的對照,才讓馬英九乘上了「歷史機遇」的勢頭?
要談消除藍綠嫌隙,當年倒扁的百萬紅衫軍,可謂不分藍綠的首次見證。攤開扁家貪腐的鐵證如山,不是連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也曾啞口無言?如今喊赦扁,如此大義凜然,籲藍綠和解儼然歷史使命。綠營若回頭看看在野時扯執政黨後腿的斑斑事蹟,何嘗一日手軟過?還是留待小英總統赦扁,且看這歷史公案能得出什麼新解吧!

聯合/誰在掣肘:罵聲中誕生的內閣


2016-04-13 02: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準行政院長林全(左四)昨天舉行記者會,公布第二波內閣人事,包括包括行政院秘書長由台南市政府秘書長陳美伶(右四)出任、國發會主委由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右三)出任、法務部長由桃園市前副市長邱太三(右二)出任。 記者胡經周/攝影


林全內閣日前公布五大政務委員名單,立刻遭到藍營批評,譏為「扁朝人馬班師回朝」;另一方面,近日傳出前藍營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可能獲延攬入閣,馬上引起綠營智庫大老怒批阻擋,親綠媒體並放話配合。陳添枝對此一度說,政務官還沒上任就挨罵,他不會入閣;但昨天公布的名單,他仍在列。
這些景象,看起來司空見慣,卻也是台灣政治對峙中最深沉而無奈的病態。每次選舉,朝野都宣稱要超越藍綠,民眾也無不期盼如此;但選舉一結束,一切又回到原點,你鬥我,我批你,互不相容,繼續把國家拖下水。在台灣,出任政務官已逐漸變成不再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折磨;而如果有專業、有尊嚴的人均不願再進入政府,政治如何不變成野心家及權術家的樂園?
以這次新政府籌組而言,民進黨特地修改黨章讓政務官「免兼黨職」,其目的是在使政務官向人民負責,而不必服從黨意。可見,蔡英文和林全都有延攬非黨籍人士的計畫,以充裕蔡政府的人才庫。這樣的構想若能付諸實施,不僅可以彰顯新政府用人之氣度,更有助於化解社會及政治上藍綠「水火不容」的僵局,有助於台灣突破困境破繭而出。
遺憾的是,迄今為止,這樣的想法在推動上仍備顯困難。其中原因有三:第一,民進黨內部迄今仍未能體會或理解蔡英文的想法,「排外」的情緒依舊高漲;也因此,對於新政府用人仍以傳統的「敵我意識」眼光看待,對於「異己」則毫不容忍。第二,尚未從戰敗的挫折中復元的國民黨,對於新政府人事多抱著「看好戲」及「唱衰」的心情看待,因此存有許多負面情緒。第三,蔡英文在選後未及時提出勝利者的大和解行動,卻任由黨內假藉「轉型正義」之名追殺清算國民黨;包括立委最近提案擴增「調查權」,更是表現出國會獨大的心理。這些,都將使得原本傾斜的「立法權壓倒行政權」天平更顯失衡,社會上才智人士入閣的意願必然更低。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目前新政府的布局已出現幾個特殊現象:其一,首波公布的五大政務委員,除了是扁時代有過實戰經驗的官員,主要是蔡英文大選中的決策核心,他們將扮演林全內閣的中樞神經,其角色可能壓過個別部會首長;其二,不少僅具事務官經驗或地方經驗的副首長紛紛出頭,打破了政務官和事務官的用人界線;這究竟是「用人唯才」,或暴露了覓才不易的窘境,仍有待觀察。其三,用人擢才標準以穩健為原則,但相對的,至今名單平平,缺乏令人驚艷之亮點。包括外傳的企業界人士,或能夠彰顯新政府器識的淺藍或中間社會人士,僅陳添枝在爭議中出線,殊可惋惜。
林全內閣在藍綠的罵聲中誕生,其實未必是名單不夠理想所致,而是台灣根深柢固的藍綠對峙氣氛罩頂使然。藍營譏諷「扁朝人馬班師回朝」,雖有局部真實,但更深層的癥結卻是意識形態之爭。對照之下,綠營人馬千方百計阻止馬政府時代官員入閣,一副「我打的天下,不容你插手」之狀;這樣的雞腸鳥肚居然振振有詞,只說明「超越藍綠」只是風聲吹過。
兩相比較,對新政府掣肘作用更大的,是後者而不是前者。國民黨畢竟已淪為在野黨,它如何冷嘲熱諷,其實對民進黨傷害不大。問題在,民進黨內各路人馬對於贏得政權到底有什麼想像或願景:是一味沉溺在自己的勝利喜悅中,一心一意為過去八年的失落報一箭之仇?或者感受到伴隨權力而來的責任之沉重,而興起要幫台灣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願望?
蔡英文一再呼籲黨要「謙卑,謙卑,再謙卑」。但今天看起來,民進黨光口說謙卑是不夠的,要有足以壓倒惡意的善意,才能帶來新政。原因是,謙卑只是假裝低調,善意才有包容和反省的力量。

去梯言/自反而縮有多容易? \張金鶚:4000億社會住宅 照顧多少弱勢?

.張金鶚:4000億社會住宅 照顧多少弱勢?
.詐騙案遣陸/台灣治不了的騙子 讓陸懲治
.詐騙案遣陸/政府該做的是…落實互助協議
.詐騙案遣陸/杜絕台灣騙子工業 也算功德
.日本再武裝…蔡學得來撒嬌又霸凌?
.胡適、傅斯年付出 為國家前景
.為生技投資 訂遊戲規則
.去梯言/自反而縮有多容易?




去梯言/自反而縮有多容易?


2016-04-13 02:18 聯合報 公孫策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到台北市議會施政報告,說明台北市政未來的規劃。 記者蘇健忠/攝影


柯文哲民調支持度下滑,他為此去請教謝長廷,謝長廷對他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柯文哲認為這句話很有價值。
這句話出自《孟子》,句中那個「縮」字,意思是「直」,整句意思是:自己反省後,認為所為正確,就該勇往直前,無畏阻力。然而,能夠脫口而出這句話的人很多,能夠力行的就少了,能夠正確體會的堪稱鳳毛麟角。大多數人都強調「雖千萬人吾往矣」,說起來豪氣干雲,但是這句話的重點卻在「自反而縮」。
一般人沒有「自反」的習慣,甚至聞過則怒。柯文哲當然「不一般」,問題在於,一位日理萬機的市長,要想抽出一個靜思時間「自反」,卻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由於沒有時間靜思,「自反而縮」很容易就變成「自我感覺良好」,若再「雖千萬人吾往矣」,那就很危險了。
戰國時代第一個稱雄的是魏文侯,他的朝中人才濟濟,因而國力鼎盛。有一次,他問群臣:「我是怎樣的一個君主?」滿朝皆曰:「仁君。」只有任座說:「國君攻得中山國,不將它封給弟弟,卻封給了兒子,哪稱得上仁君?」魏文侯顯然對這話不開心,轉問宰相翟璜,翟璜說:「是仁君。」魏文侯:「何以見得?」翟璜:「有道是『君仁則臣直』,方才任座說的是直言,所以,國君是仁君。」
任座說了逆耳之言,沒有當場拖出去砍腦袋,魏文侯已經稱得上氣量寬宏了。而翟璜所言,其實是肯定了任座的話,顯示魏文侯還有「聞過則喜」的德行。
事實上,翟璜說的是「順耳忠言」(這應該是他能當上宰相的重要原因),即使是雄才大略的領袖,也喜歡聽順耳之言,不喜聽逆耳之言。易言之,具有雄才大略者,不必然英明。英明的必要條件,就在於能夠分辨「群臣皆稱仁君」與「翟璜所言仁君」,兩者相異之處。因為那正是決定領袖是「自反而縮」,還是「自我感覺良好」的關鍵因素。
內湖輕軌就是一個例子,柯市長剛從日本回來,東京的山手線確實能夠串連多條捷運線。幕僚單位提出「台北山手線」的響亮口號,那就是典型的「順耳之言」。問題在於,市長一旦宣布,就得承擔成敗,所以,「柯政」的成敗,最終要看柯文哲「朝中有沒有任座、翟璜」。
因為,「自反而縮」實在太容易了。

張金鶚:4000億社會住宅 照顧多少弱勢?


2016-04-13 02:17 聯合報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台北市)


準總統蔡英文準備投入四千億資金(還不計入土地成本),八年興建廿萬戶社會住宅,可謂大筆投資,成效如何?尤其面對走空房市,是否仍需大量興建社會住宅?社會住宅與整體住宅補貼政策應如何規劃?值得探討。
首先,政府興建社會住宅的目的是在協助弱勢家解決其居住問題,並非解決其所有權的購屋問題。社會住宅只租不售,對走空的房市不會產生影響,這和過去政府興建出售的國宅,卻因房市不景氣滯銷,完全不同,不宜混淆。同時也要釐清,社會住宅既然不影響房市買賣,也就無法解決當前民怨最深的高房價困境。
其次,興建社會住宅的目標不是在蓋多少萬戶房子,而是在協助多少戶真正的弱勢家庭。然根據各地方政府執行成果來看,目前社會住宅只有很少部分(住宅法規定十%)是提供給真正弱勢家庭,換言之,若蓋廿萬戶社會住宅只照顧了兩萬戶真正弱勢家庭,如此龐大花費是否符合社會住宅目標?尤其在當前政府興建有限的社會住宅數量下,顯然提高照顧真正弱勢家庭的比例,比興建社會住宅的數量更為關鍵。
第三,弱勢家庭包括社會弱勢,如老人、殘障、單親等,及經濟弱勢,如中低收入。真正弱勢家庭應同時符合社會及經濟弱勢雙重標準,其占社會住宅比例應儘量提高,給予最優先照顧。其次優先是社會弱勢家庭,因較無法獲得租屋機會,社會住宅也應提供照顧。社會弱勢家庭政府應同時提供社工人員給予社會協助。最後優先社會住宅照顧對象才是經濟弱勢家庭,透過租金補貼可讓經濟弱勢家庭在一般巿場獲得租屋機會。
第四,經濟弱勢家庭應區分不同等級而有不同等級的補貼標準。住在同一社會住宅社區,家庭收入不同,其繳付租金的折扣也有所差異。相較目前社會住宅的統一租金水準,不但較可以達到混居避免標籤化的目的,也符合公平原則。
第五,社會住宅不應賦予過多政策示範宣傳目的,如智慧宅、公共租車等。社會住宅應考量降低弱勢家庭居住負擔,目前一般家庭尚未使用智慧宅,不只是興建成本,更是使用維護成本仍高,以弱勢家庭示範宣傳智慧宅顯然搞錯對象。
最後要提醒政府,興建社會住宅僅是協助弱勢家庭一個費時費力且費錢的方式,但因一般住宅巿場無法滿足,仍有其必要;然仍應考量多元方式,包括租屋市場健全、空屋有效利用、租金補貼等,以滿足不同弱勢家庭需求,且評估不同住宅補貼方式的公平與效率,讓住宅補貼資源分配更合理。
新政府如果已規畫四千億資金在社會住宅上,其他住宅補貼方式若更具公平與效率方式,是否應該分配更多資源?新政府應提出完整評估規畫的住宅補貼政策,且應全面展開,不宜偏廢,如此才能真正落實弱勢家庭的居住照顧。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廖玉蕙/許孩童一座天然的親子森林
.馬凱/誰能解台灣於倒懸
.嚴震生/兩百年前傑佛遜談的共和主義
.林中斌/川普:工於精算的狂人
.方祖涵/說真的 我不懂王建民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2016-04-13 02:19 聯合報 薛承泰(台大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近年來許多國家經濟低迷,台灣也不例外,進出口持續衰退,街上不少店家收起來,然而,寵物店似乎不受影響,且愈是都會區,各式各樣的寵物店,包括食物用品、美容、醫院、住宿、訓練,甚至殯葬業都興盛起來!
不只如此,帶寵物進公園散步的情形,多過於帶小孩去公園玩耍;人們見面大談寵物經,所帶來的歡笑也多過於分享育兒的經驗。有一次在公園,看到有人推著雙拼娃娃車散步,以為是生了雙胞胎,向前一看,原來裡面是兩隻可愛的杜賓狗!社會邁向少子高齡化,和寵物的普及多元化,形成強烈對比。
在寵物店中一隻進口貓或狗,往往萬元起跳,若是稀有寵物,可抵得上一年的大學學費。再看看食品的價格,以及經常需支出的洗澡、看病,每月在寵物身上的花費直比養一個小孩!然而,問人們為何不想生育,答案往往是「養不起啊!」
最糟的是,寵物養一陣子後,發現太麻煩了,每天需清理糞便,帶出去遛,擔心吵到鄰居,想要出門幾天又怕寵物會鬧相思患憂鬱;最後,要不是丟給長輩當寵物奴,就是丟棄或上網徵求收留者!較有耐心者,養到有一天寵物老死或病死,傷心如喪考妣。
寵物產業能蓬勃,是業者看準了人們只想玩寵物而不是養寵物,玩寵物是一時的快樂,養寵物則是長久的責任;於是資本市場很快地幫人們找到替代,美其名是提供服務,實則是將一切定了價格,人們也心甘情願將辛苦賺來的錢奉獻出去!
一個玩寵物的世界,就在這個社會中逐漸形構!人們先是將寵物商品化,然後,再將其生活擬人化,目的多半是為了帶給自己喜樂,排解苦悶。至於寵物是否失去了本性與本能,狗不看門,貓怕老鼠,既非新聞更不是重點。妙的是,人們未必善盡養寵物之責,卻能極力維護寵物「人」權,一旦發現虐待,網路肉搜,毫不猶豫;至於鄰居小孩被虐,是否通報,反在內心掙扎,甚至充耳不聞。
值得深思的,人們將寵物擬人化,卻將自己物化!年輕人寧願花上千元排隊數小時,進入演唱會中成為點綴舞臺隨旋律波動的一盞燈;中年人在事業上打拚是為了將來能享受人生;老年人則為了養生瘋狂購買健康食品讓自己身體難以負荷。這些現象,好比是一方面花時間為了節省錢,另一方面又花錢來節省時間,人生似乎充滿著矛盾,何嘗不是因為人們自我物化,配合市場追求價格而失去了價值!
賦予價格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於是人們會去計算,一輩子能賺多少錢?將一個小孩養到大學畢業需花多少錢?當大家看到數字而徬徨時,市場又出現一個機制,鼓勵大家將小孩送出去給保母帶,然後自己去帶別人的小孩,於是大家都有了一份工作與收入,小孩也都有人照顧。太棒了!每個人都有了希望,並且也為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然而,自己物化了,小孩也變成了商品。
最近有報導,五二○總統就職典禮中的金釵,為了避免物化,不再穿旗袍;這其實並不稀奇,因觀禮台上還更多穿西裝的,難道不物化嗎?而過去國慶日第一夫人的穿著,常被媒體拿出來討論,第一夫人才更無辜地被物化!檢討穿著的物化,倒不如思考價值迷失的物化,畢竟五二○當天的主角是小英總統啊!
(作者為台大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