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政策應有明確宣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蘇式惡政:種樹百里卻變成禍害百里
◆  聯合報黑白集/龔明鑫說被騙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政策應有明確宣示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政策應有明確宣示


2022-10-29 02:09  經濟日報/  社論
兩岸。路透



當前台灣經濟面臨的外在環境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為錯綜複雜的時刻。隨著全球需求衰退、美國對中國實施晶片禁令,連台灣產業 M 型化後一枝獨秀的半導體產業都難以延續榮景;主要出口市場中國大陸經濟持續下行,中共二十大之後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呼籲台商儘早撤離的呼聲不絕於耳。在此大環境下,仍高度連結的兩岸經貿投資關係似乎已走到一個真正的分水嶺。在民進黨民國一O五年(2016年)執政後,儘管致力透過新南向、新西進(歐洲)及聯結美日等政策試圖分散經貿投資過度集中中國大陸的風險,但從數字上來看,台灣40%出口到中國大陸的情形並沒有明顯改變。

事實上,縱使政府力圖分散過度集中的風險,多年來卻從未明確宣示對兩岸經貿投資抱持的確切態度與政策。於是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相同,都是 WTO 成員夥伴,兩岸仍在比較利益的原理下透過貿易進行分工並相互依賴。儘管面對中共政府不公平的貿易政策、任意而為的進口限制、人才挖角、仿冒竊密,台灣政府始終泰然處之,都只有非常低階的技術性因應措施。

這與美國如今不計代價打壓中國的積極政策大異其趣。中國崛起,台灣承受的政經風險絕對遠大於美國,如今美國根本不理  WTO 規範,在國安考量下採取高度限制貿易投資的政策,當然值得台灣政府參考。

歷經疫情及戰爭洗禮,依據比較利益原則分工進行貿易投資已不再是鐵律,各國的「安全」考量升溫。既是安全考量,政府就該有不同於自由貿易的強力規範,美國已做了最佳演示,台灣則仍付之闕如。

在中共二十大習近平集權後,各方多將焦點置於是否會武力犯台及台灣國防應有的因應,其實更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兩岸經貿投資風險加大。就投資而言,習近平已提出「規範財富累積制」,這個「共同富裕2.0版」已為台商新增變數,政府也難施援手。就貿易而言,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 過去被認為中斷的可能性不高,如今須高度警戒,甚至現在就應開始策劃 ECFA 一旦終止的調適政策

在中國大陸近年來致力發展進口替代建構完整供應鏈之下,兩岸貿易已由上下游合作轉而成為水平競爭模式

數據顯示,從電子零組件開始,大陸產品不但逐漸取代台灣產品,甚至已漸成為關鍵零組件供給者。觀察最近的數據,儘管全球經貿受到各種衝擊,也衝擊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但對大陸出口比重依然居高不下,反而是我國因貿易戰所獲得的轉單機會導致我國對大陸上游中間財需求與進口增加。這種相互依賴的局面若不能積極改變,則隨著外在環境的巨變,勢將使我國的貿易陷入險境,進而可能影響經濟成長動能。

政府先前為求扭轉兩岸經貿投資局勢,也提出相關產業與經貿政策,從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新南向政策到致力加入 CPTPP、爭取台美 FTA,令人感受到重新打造產業結構、多元全球布局以避免對中國市場過度依賴的努力。

然而,政府從未明確宣示對兩岸經貿投資關係的政策立場,這不但與美國大異其趣,也與過去歷任政府大相逕庭。政府未能宣示立場,不但使得政府相關部門無法釐訂較長期的經貿與產業布局,更使得企業無法在亂局中得到比較明確的指引,以進行全球投資與貿易布局。

如今雖然美中科技戰與全球經濟衰退為台灣經濟帶來衝擊,但台灣現在正好有機會鏈結美歐先進經濟體,藉以提升台灣的經濟體質,如何在中國大陸經濟下行、需求衰退與經貿風險驟增的大環境轉變下,聚集有限資源,轉向聚焦融入先進國家,應該是值得努力的方向,而這有賴政府對於兩岸經貿投資關係的明確宣示與落實。













聯合報黑白集/龔明鑫說被騙


2022-10-29 05:34  聯合報/  黑白集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午邀請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圖)就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重要新興事業投資」之66家轉投資事業虧損情形進行報告,並備質詢。記者曾學仁/攝影



紡織大廠如興發生財務危機被打入全額交割股。立委追問經建會主委龔明鑫,當年「國發基金」為何貿然投資入股十五億元,導致如今帳面大虧十一億?未料,龔明鑫竟答稱:「我們也是被騙!」

政府之所以有權動用公帑投資企業,就是因為官員有更充裕的訊息與專業,能判斷投資風險及企業的計畫。如今,龔明鑫竟說自己也是「被騙」,豈非把自己當成「韭菜」?既然沒有比民眾更高明,那幹嘛還尸位素餐掌管經建大計

要問的是:此案的騙子就是如興嗎?民國一O四年(二○一五年),如興為了「以小吃大」購併港商玖地」,三度申請增資發行新股,均未獲金管會通過。民國一O六年(二○一七年)元月,蔡總統上任後出訪尼加拉瓜順道參訪如興在尼國工廠;兩天後,金管會便放行如興的投資案。七月國發基金更以每股十八.六元買進如興,成為持股一成的大股東。如今,如興股價僅剩三.一五元國發基金投資全都泡湯

從這些時間脈絡看,金管會放水國發基金投資,是不是有總統或其他黨政高層的授意或暗示?否則,卡關年餘的如興案,為何在該公司老闆陳仕修接待蔡英文後立馬暢通無阻

仔細對照,如興案和高端案約略有共通之處,蔡總統的身影和意志赫然可見。連龔明鑫都說被騙,這樣的政府還能把關嗎?














聯合報社論/蘇式惡政:種樹百里卻變成禍害百里


2022-10-29 05:35  聯合報/  社論
屏鵝公路種樹百里2.0景觀升級計畫在假日常造成嚴重回堵,被戲稱為「塞車百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七月以來屏東恆春半島不分平假日均飽受塞車之苦,其禍首,正是日日趕工的「屏鵝公路纜線一四一公里暨種樹百里2.0計畫這項計畫預算高達四十八億元除屏鵝公路沿線電桿地下化,其中六.八億元用於沿路種樹,一手主導該計畫的正是行政院長蘇貞昌。種樹與纜線地下化是好事,卻演成天怒人怨,一切皆因蘇揆只求速效施政風格,致施工變成大型災難現場。

種樹百里」會引發洶湧民怨,癥結在蘇貞昌要求工程須在明年春節前完工,施工單位只好拚命趕工。開工時適逢暑假,當即演出「塞車百里」,施工的公路總局第三區工程處成眾矢之的,疏導交通的警方更疲於奔命。施工過後的路面以混凝土草率回填,出現高低落差碎石散落,遂惡化成「爛路百里」,造成許多車輛爆胎受損騎士摔傷。為了趕工,施工單位不斷變更車道走向,導致車禍不斷。

屏東縣長潘孟安原對此事低調處理最近也公開表達不滿,民進黨屏東縣長候選人周春米更前往三工處要求改善。有民調顯示周春米原本領先的幅度大幅縮小,種樹百里爭議可能是一大關鍵。

植樹綠化電桿地下化皆非壞事,甚至應積極推動,但執行手法卻充滿可議之處。其一,全台多數公路都有待進行纜線地下化,許多路段也有迫切的綠化需求;蘇揆卻優先選定綠化程度已很高屏鵝公路,花費近五十億元執行纜線地下化跟種樹,是根據什麼評估?若是為了當成全台公路纜線地下化與景觀優化的示範,其他相關計畫又在哪裡?難道只因屏東是蘇揆故鄉?

其二,撇開預算排擠與施政選擇順序不談,就算要將屏鵝公路當成首條全面電線地下化與景觀優化的示範道路,也可透過有效的規畫解決塞車及爛路問題。如今,之所以民怨沖天,問題就在蘇貞昌凡事只求速成近利風格非要趕在選前製造政績效果,致原可拉長時間分區分段施工道路變成全台最大同步施工區

面對強大的民怨反彈,蘇揆回應立委質詢時卻說,種樹百里是因恆春半島颱風多落山風強,才要將纜線地下化最後才是種樹。但事實恰好相反,三工處的網站開宗明義說,蘇貞昌於民國八十年在屏東縣長任內完成屏鵝公路種樹百里,因行道樹生長受電桿線影響甚巨,需辦理屏鵝公路桿線地下化植栽改善

亦即,纜線地下化占預算比率雖較高,其實只是種樹百里配合方案。再看,這項計畫北起屏東市區大半路段都與落山風無關更證明落山風只是蘇揆卸責的藉口。更讓人訝異的是,平時作風鴨霸、動不動就霸凌官員的蘇揆,面對自己主導的決策,竟不敢坦然以對,只能躲在施工單位背後當縮頭烏龜。

綜觀蘇氏施政風格,一是懷舊,往後看;二是求速效,馬上要看到成果,以凸顯「有政府、會做事」的魄力。這齣「種樹百里」演變成「禍害百里」的大戲,正凸顯眼界短淺急功近利確實是他施政的兩大罩門;也難怪,當年蔡英文會評價蘇貞昌「缺乏想像力」。

近期台積電受到地緣政治拉扯,重新勾起國人對打造台積電與竹科的重要推手——李國鼎、孫運璿等人緬懷。起飛年代的台灣,要從輕工業轉型,卻面臨人才、技術、資金三缺的窘境,竹科及台積電的設置展現前人前瞻眼光與無私襟懷至今讓國人感佩。但以蘇揆的短視近利什麼功勞都要據為己有什麼制度都敢蹂躪,竹科和護國神山不被出賣,都要偷笑了!



【專家之眼】解讀美國最新版國防戰略

◆  【專家之眼】解讀美國最新版國防戰略

◆  【專家之眼】二十大餘波盪漾 美中台轉向營造談判氣氛
◆  【專家之眼】陳亞蘭奪金鐘獎最佳男主角,合適嗎?
◆  【專家之眼】習近平全面掌權準備戰鬥
◆  【專家之眼】政府失職 卻打算用浪浪生命承擔
◆  【專家之眼】掛著羊頭賣狗肉的綜合所得稅
◆  【專家之眼】深化開放、共行天下大道,也聽聽習總說法
◆  【專家之眼】習近平追求和平 美台高唱贊戰爭








【專家之眼】解讀美國最新版國防戰略


2022-10-29 08:30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美國國防部10月17日對外公佈最新版《美國國防戰略》,國防部長奧斯丁稍後對媒體簡報最新版「國防安全戰略」。法新社



美國國防部10月17日對外公佈最新版《美國國防戰略》(2022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cluding the 2022 Nuclear Posture Review and the 2022 Missile Defense Review);將最新版《美國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與《核武戰備態勢檢討報告》(Nuclear Posture Review)以及《導彈防禦檢討報告》(Missile Defense Review兩份報告同時合併公佈。(網址:https://media.defense.gov/2022/Oct/27/2003103845/-1/-1/1/2022-NATIONAL-DEFENSE-STRATEGY-NPR-MDR.PDF

儘管在表面上此項政策文件看起來係繼10月12日美國總統拜登公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兩週後,隨即推出美國國防部承接上級政策指導,針對國防政策所發展出之政策指導文件。但若是仔細回顧拜登政府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1月接掌大權後,隨即在該年3月3日就推出份量共計24頁,名稱為《美國國家戰略暫行指導》(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之初步政策論述;然後再歷經一年九個月政策檢討規劃作業,才在今年10月推出厚達48頁之《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正式版本,其實就可理解拜登政府國安團隊謀士,確實是以相當審慎態度處理此等政策文件。

無獨有偶,美國國防部其實早在今年3月28日,就已經依據前述《美國國家戰略暫行指導撰擬出機密版本美國國防戰略呈交國會,並就該項文件發表內容要點聲明。同時在今年9月底時,華府國安圈內人士就在盛傳,《美國國防戰略公開版本即將問世,如今正式對外非機密性之《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與《美國國防戰略相繼推出,其實若是思考前述來龍去脈與發展進程,再細讀其中論述內容,其實完全不令人意外。

美國此等國家安全論述文件架構始自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美國國防部組織重整法案》(Goldwater–Nichols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organization Act of 1986),但通常都被國安研究學界依據該法案提案人共和黨亞利桑那州參議員高華德(Barry Goldwater)與民主黨阿拉巴馬州第四選區眾議員尼科斯William Flynt "Bill" Nichols),將其簡稱為《高尼法案》。

依據該法案原始構想,承接《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之附屬政策文件當是由聯合參謀首長會議主席所主導,並且負責簽署發佈之《美國國家軍事戰略》;但是後來華府政治圈內政情變化,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由時任國防部長倫斯斐德Donald Henry Rumsfeld率先主導另行發佈國防戰略》,隨後在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再由繼任國防部長之蓋茲Robert Michael Gates跟進再度發佈第二份國防戰略》,此時就讓研究者亦必須關注該份體制外政策文件

此種情形直至民國一O六年(2017年)美國國會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House Armed Forces Committee)在審核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時,才找到解套方案。由於美國國防部必須在每屆總統任期之初編纂《四年期國防總檢》(QDR: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呈送國會,說明該任期內國防施政構想與預算規劃方案,但由於其內容涉及多項機密資訊與實質數據,因此美國國防部各個幕僚體系,面對如何拿捏表述內容,在太過具體洩露機密資訊與過份抽象遭致公眾責難之間,來回擺盪左右為難,總是會被搞到有苦難言地步。

此種狀況最後總算是由國會出面透過立法過程廢止撰擬四年期國防總檢法定要求並讓國防戰略成為替代文件,最後總算在川普總統任內於民國一O七年(2018年)首度推出具有法源之《國防戰略》。

在此必須提醒,儘管川普政府在民國一O七年(2018年)公佈其《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與《美國國防戰略》,但是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還是在民國一O八年(2019年)3月公佈美國軍事戰略》;而各個相關文件內容之間都能保持區隔,雖能相互呼應,但卻不至於讓人感覺疊床架屋論述重覆

總而言之,此等政策文件總是充滿外交辭令與官樣文章,國內媒體與國安學者專家總是會拿 “Taiwan” 當關鍵字搜尋,然後拿著那幾句話說文解字大作文章,最後發現所用辭語總是與整個架構內其他政策文件論述幾乎完全相同,不會獲致任何具體結論。假若沒有辦法從《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確認美國是否會出兵護台,就不必再妄想從《美國國防戰略》找到答案。

因此與其在《美國國防戰略》透過尋找與台灣相關論述打轉,無寧投注心力仔細解讀同時公佈25頁之《核武戰備態勢檢討報告》以及12頁之《導彈防禦檢討報告》兩份文件。美國政界有個源自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溫蒂漢堡廣告政治語彙:「牛肉在那兒?」(Where’s the beef?)我的答案是在後面兩份文件!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談學用差距問題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日圓超貶 安倍經濟學害的?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談學用差距問題
◆  兩岸需打破巴別塔預言
◆  保衛護國神山 和平是上策
◆  日團來台啟發 文化力須點線面串連
◆  清算救國團 抹殺集體記憶
◆  綠沒收救國團 「逢大必反」又一樁
◆  團團有娘家探望 台商陸配難返鄉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談學用差距問題


2022-10-29 05:23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很多人埋怨我們的教育沒有將孩子教好,以至於到了職場,不會做職場內要求的工作。這使我想起本人真實的故事。

拿到碩士學位以後,我就去找工作。找到了一家電子公司,工作是要設計電晶體電路,但是我從來沒有學過電晶體線路,根本不知道電晶體是什麼樣子,它的功能更加不知道。可是上司對我非常好,在他的幫助之下,我很快地就會設計線路了,而且也會自己做實驗。我之所以能夠很快地上手,乃是因為在台大時,國英數都學得不錯。基本功夫好了後,學新的玩意是很容易的。

學校所學不可能完全和工業界密切契合,因為工業界用到幾百種不同技術,沒有一所學校能夠保證學生都學會各種千奇百怪的技術。但是如果學校(包含高中職及大學在內)都能將學生的基礎打好,學生畢業以後絕對能夠應付職場上各種不同的需要。

所以,我對於學用差距的第一個建議,就是盡量打好學生基礎。好的教育一定可以使學生有轉行能力。我當年學的是真空管,如果無法轉到電晶體,就變成一個無用之人。

可是企業界也應該幫助新鮮人,使他們從做中學。孫運璿院長當年到台灣接收電力公司,台電所有的日本工程師技術人員都離開了,孫院長動用台北工專高年級電機系學生,讓他們到台電工作,一面教他們。他們對發電只有最基本觀念,可是孫先生能夠教育他們,使他們在台電有很大貢獻。日本人離開了,絲毫沒有影響台灣的電力。

我又要舉一個例子,我有位學生時常和我聊他的工作。他是一位軟體工程師,他所使用的軟體系統,我聽都沒聽過。可是他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因為有一些資深同仁很有耐心地教他。一家公司不能成天抱怨找不到好的人,自己應該檢討有沒有好好地教育公司裡的員工,使他們的才能愈來愈好。我的那位學生服務的公司還花錢讓他去學很多最新的技術,這都顯示這家公司是會善用人才的。

人才的培育不是件簡單的事,學校絕對要使學生打好基礎,企業界不能期盼畢業生完全符合需求,卻要使員工在工作上精進,愈來愈有競爭力。幾十年前的台北工專一定對那些學生打好了基礎,但也要靠孫院長的睿智,才能使他們經由工作發揮才能。

總之,我們應該知道,人才當然要由教育界培育,但是企業界也應該負起培養人才的責任。












日圓超貶 安倍經濟學害的?


2022-10-29 05:23  聯合報/ 沈石/投資銀行業(屏東市)



近日日圓對美元匯率一度打破一五○日元兌換一美元水平線,刷新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八月以來最低點。這個匯率與民國一○○年(二○一一年)十月創下的七十五.三二日圓兌一美元歷史最高點相比匯率剛好腰斬」。其實,自美國聯準會於三月十七日開啟加息快轉模式後,日圓對美元匯率便開始連續大跌

今年來,日圓對美元匯率累計跌幅超過廿%,是所有G7貨幣中表現最差。外界普遍認為,除了日本和美國貨幣政策背道而馳,兩種貨幣利率差不斷擴大,是導致日本大幅貶值的主因外。其實,更關鍵的因素還要追溯至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的「安倍經濟學」。

自安倍晉三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底上台,次年便推出以寬鬆貨幣政策積極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為主導的系列經濟刺激政策。而安倍經濟學最重要內容,就是實現日圓貶值。通過各種方式讓日圓貶值,一方面促使海外投資日企重新回到國內,同時促進日本對外出口。在安倍執政八年期間,日圓匯率從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一美元約兌換七十九日圓,一路走低到民國一八年(一九年)的一一○日圓左右。安倍之後,繼任的菅義偉、岸田政府仍依舊執行讓日圓續貶政策

日圓貶值是日本經濟失落的重要外在表現。以世界銀行數字來看:安倍第二次上台的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為六.二萬億美元,到民國一八年(一九年),日本 GDP 為五.○八二萬億美元下降近廿%。如今,隨著日圓持續貶值。有日媒計算,如果按一四○匯率折算日本今年的名義 GDP,數字為三.九萬億美元,這是自民國八 十一年(一九九二年)以來首次低於四萬億美元;如果按照一五○匯率算,數字將更低。

日本整個經濟規模的收縮,意味著對外出口減少、與對內投資減少,導致國際資本市場對日圓信心缺失,惡性循環下出現日圓深度貶值。當日本政府支出愈來愈多,收入卻愈來愈少時,貿易赤字必然會導致日圓進一步下調。因此,市場認為日圓未來將繼續探底走勢下,一五○兌一美元匯率,僅是個「長期下滑趨勢中短暫的休息點」罷了。

超貶日圓也造成物價通貨膨脹。根據總務省最新資料,九月核心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升三%。如果不考慮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安倍內閣提高消費稅導致物價短期內上漲特殊情況今年九月份通貨膨脹創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八月以來最高水準,令習慣通貨緊縮的日本民眾很不適應,消費者也被商品普遍漲價困擾。民眾對於普遍物價上漲現象,除盡量在家用餐外,似乎也沒有更好辦法。

當前市場更擔心的是,如果日本市場出現因日圓貶值速度加快導致通貨膨脹預期,是否也就同時升高呢?在現今俄烏衝突、全球通膨高脹、美國聯準會急先鋒式加息等現象,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衝擊下,超貶日圓是否可能成為全球性的金融風暴?是台灣政府在制定財經政策制定時必須特別警惕的。











兩岸需打破巴別塔預言


2022-10-29 05:22  聯合報/ 洪秋心/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創世紀》中記載關於「巴別塔」的故事,人們當時只說一種語言,為宣揚自己的名聲,人類打算建造通天城塔。上帝看見後認為,當人類成功了,將來就沒有人所無法成就的事情。因此上帝將打亂人類語言並分散到各地,讓彼此無法順利溝通,成了世界語言文化多元源頭,但人類因文化、語言不同,彼此更易產生誤解、歧視,甚至戰爭。

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日前稱總統蔡英文是一位好棋手,讓台灣在美中關係及對台灣內部治理以「三張陰陽臉」應對,此形容堪稱妙喻。當中共將反台獨列入黨章,且不放棄武統,形同將子彈上膛,蓄勢待發,但蔡總統總以「團結」如此形而上或是精神勝利法方式,讓人民安心,卻未見具體作為。總統對內對外行為落差,將權謀運用推向極致對外,溫順呈陽面,以美國意見馬首是瞻;對內,只有一種聲音,超譯團結之意,壓制在野不同意見,並總以中共同路人、投降者視之。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即獨一無二的道,其中的陰陽兩氣相交成和諧狀態,萬物即在這種狀態下生成,而萬物皆背陰向陽而生,陰陽二氣互相影響又能生成新的和諧體。「」為「道生萬物」的重要過程

同理,兩岸也需要「和諧」才能繼續生存下去。因此溝通、對話,必須擋在劍拔弩張的軍事之前。「三張陰陽臉」的論述很遺憾的成立,或許人民更希望看到蔡總統以老子的理論,努力尋求兩岸和諧共存的可能。

俄烏戰爭時,教宗方濟各對戰事的開端提出看法,他認為,有人在俄羅斯的門前吼叫,卻不了解俄羅斯人的帝國主義思想。反觀以美國領頭的西方世界,對於中國大陸的體制發展至廿大之後習的決策動向,僅以極權主義評論,蔡政府政亦表現完全對抗之姿,看不見傾聽、對話的可能性,兩岸是否也會因此如教宗評論俄烏戰爭一般,開啟戰爭?

現今兩岸需要真正傾聽、理解彼此,開啟溝通之門,既不陷入因搭建巴別塔被上帝懲罰窘境,也不讓兵凶戰危成唯一選項。













保衛護國神山 和平是上策


2022-10-29 05:22  聯合報/ 王景嚴/自由撰稿(高雄市)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尤其是台積電,一向被稱作護國神山。因為台灣晶圓代工、封測全球占比均達六成,使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居於不可或缺的地位。

台灣的生存命脈依附在半導體產業,對台灣而言,是利也是弊。國際貨幣基金日前估算,台灣人均 GDP 可望超越日本及韓國。此成績完全是拜半導體產業所賜,然而台灣經濟發展依靠單一產業,其實具有相當大風險。

以目前的半導體供需現況,世界先進國家都希望台灣和平穩定,以便各國正常取得台灣供應的半導體產品。但是由於近來兩岸情勢緊張,引發各國擔憂萬一台海生變,台灣產品斷鏈,各國將難以自處。因此,各相關國家早已積極著手加強自身的半導體製造。無可諱言,一旦各國對台灣的依賴減低,台灣將立即變得無足輕重。護國神山再也發揮不了護國的作用。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日前在立法院信誓旦旦地說,半導體「去台化」的可能性很低,因為去台化「全世界就停止運轉」。這是指現況。未來呢?據專家估計,從各強國紛紛強化半導體自製率的趨勢來看,未來十年,甚至五年,台灣的獨占優勢勢必大為降低。屆時台灣將何以自保?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曾公開表示,想到美國九成尖端晶片購自台灣、影響國安,令她徹夜難眠。此話潛台詞就是美國必須盡速擺脫對台灣的依賴。連美國都有如此強烈的危機意識,更遑論其他先進國家。

台灣現在想扭轉各國自製產品的趨勢已然太遲。唯一希望在於設法維持兩岸和平,確保台灣產品供應無缺。如此或可緩和各國的危機感,放慢自行研發的步調,為台灣爭取較多的優勢時間。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發表廿大報告,重申將「盡最大努力爭取兩岸和平發展的願景」,這顯示中共迄今仍以兩岸和平發展為首選。國安局長陳明通在立法院聲稱,中共可能在本年底或明年對台「以戰逼談」,連國安會秘書長都不認為有此徵兆,顯然是別有用心。如果台灣執政者能夠放棄狹隘的台獨意識,以開放的心態與大陸和談,兩岸未嘗不能達成和平共識。倘能如此,這才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可長可久的根本之計。













日團來台啟發 文化力須點線面串連


2022-10-29 05:22  聯合報/ 李艾格/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十月上旬,京都橘高校來台參與國慶系列活動;下旬日本重量級導演野田秀樹領軍「Q:歌舞伎之夜」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場場爆滿,開啟閲聽者與文化工作者心靈視窗,推動未來新發展門扉。

京都橘高校吹奏樂部的演出,不同於台灣管樂團、樂儀旗隊長年既定的表演模式;廿五日 NHK 播出「大阪旋律」,滋賀出身的歌手T.M.Revolution西川貴教,找來家鄉近江高校吹奏樂部和舞蹈部共同演出,年輕學子有校園、校際交流之外的大舞台,向社會展示苦練成果,綻放青春熱力;管樂團未來在台灣有沒有轉變性的發展?必得結合各級政府機關、教育體系、影視文化產業共同努力。

六十六歲的野田秀樹,七○年代學生時期就投入戲劇領域,長年耕耘表演藝術,他帶來的「Q:歌舞伎之夜」,不僅有日本演藝圈一線陣容,舞台設計刷新觀眾對舞台劇固定印象;在台灣影視圈資歷超過二十年的友人形容:「沒想到舞台劇可以結合日本動漫、分鏡的概念,宛如『神隱少女立體再現,舞台可以展現平行時間,松隆子、廣瀬鈴完全沒有別麥克風,令人讚嘆。」

上周舉辦的金鐘獎頒獎典禮上,我們聽到唐美雲、陳亞蘭,全心全意投入歌仔戲創新、傳承的心聲,如何吸引新生代投入傳統藝術?各行各業都有不斷努力的人們,傳統表演藝術說唱國寶楊秀卿今年六月辭世,她曾為電影「血觀音」、國慶光雕旁白,使她的名字與藝術廣為大眾熟知。

厚實文化力,台灣未來要做的是點線面的串連;如果有一天,NHK「紅白歌合戰」也邀北一女、曉明女中跟橘高校連線共演;我們的金馬奬、金鐘奬最佳女主角謝盈萱可以在東京帝國劇場連演八場一票難求今年十月兩個日本表演藝術團體帶來的啟發,就真的帶領台灣文化力踏上新里程。

不管是演「俗女養成記二」或「四樓的天堂」,大家都會鼓掌叫好。













清算救國團 抹殺集體記憶


2022-10-29 05:22  聯合報/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系教授(台中市)



四十歲以上、具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應該沒有不知道救國團的。遺憾的是,看到救國團在這幾年來面對的迫害打壓,會想要一發不平之鳴的人,卻如同鳳毛麟角。

救國團成立在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年),當時名稱還多了反共二字創建人是時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當時的台灣正處風雨飄搖之秋,韓戰勝負未卜,老共是否跨海血洗無人能知,蔣經國很清楚必須抓住青年的心,這是穩定政局關鍵之一。「時代在考驗著我們我們要創造時代。」團歌第一句點出了他對青年的深刻期許。

救國團的工作,最初止於戰鬥訓練。兩岸局勢緩和後,民國五十三年(一九六四年)起,轉型為暑期與冬令青年育樂活動舉辦者。隨著退出聯合國衝擊,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後業務更擴大為青年自強活動。我進大學是民國六十七年(一九七八年),每次活動海報一出就是炙手可熱,赴金門的前鋒戰鬥營一位難求。我先後參加過合歡山、中橫與南橫健行,除了與他校大學生認識相處外,還能見識到台灣的錦繡山川之美

青年旅遊弄得如此有聲有色,當然脫不了特權。從各地青年活動中心建造,到龐大輔導人力支援參加費用低廉,其他旅遊業者只能徒呼負負。在平等、法治呼聲高張的今天不可想像。然而,當年經濟剛起飛,且因嚴格管制,能暢遊海外的年輕人少之又少。救國團讓大專生體驗知性、感性兼具觀光之旅,即使只在台澎金馬。

是的,國民黨政府也在活動中夾帶了思想灌輸強化參加者大中國反共黨國意識。但那是一個連美國都曾經大興麥卡錫主義的冷戰年代,對照彼岸青年所處的腥風血雨,能在青山綠水之中高唱「藍藍的天,白白的雲」的我們何其幸運!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卻在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認定救國團為國民黨附隨組織,最高行政法院護航此見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救國團沒有殺人放火,更勉力作育青年。黨產會在七月間處分多筆救國團所有之不動產,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在上月初裁定暫時停止執行。但明眼人皆知,除非政治變天,否則救國團已是行將就木

轉型正義」,說穿了就是民進黨成王敗寇同義詞,把救國團斬草除根虛構正義使者假象,也把收歸國庫資源拿來分贓。對於曾經受益於救國團的人來說,黨產會的處分影響尤其深遠:它抹殺一代人集體記憶,把他們誣衊為國民黨附隨組織附隨分子













綠沒收救國團 「逢大必反」又一樁


2022-10-29 05:22  聯合報/ 葉明德/退休教授(新北市)



在救國團成立七十周年團慶前夕,救國團上街抗議被「國有化」、被沒收。民進黨想像,「救國團」類似對岸的「共青團」,其實,一點都不像。

救國團在台灣,並沒有出過什麼政治人物。今天檯面上的民進黨政治人物心裡有數,救國團根本不碰選舉國民黨從未把救國團當作人才庫,國民黨亦從未大規模、或有系統的提拔救國團專職人員轉任黨工或從政

民進黨把救國團沒收,也是民進黨根據想像「逢大必反」的例子。「逢大必反」是說,民進黨決策人士把救國團、農會、婦聯會、水利會等民間團體等,都想像家大業大又有影響力,還受到國民黨的滲透與控制,因此全都要剷除掉。

民進黨憑空妄想,先畫靶再射箭,其目的在於推翻其妄念中的國民黨「黨國」。假民主之名,奠定民進黨長期執政基礎

綜觀這幾年來,蔡英文對「這個國家」的所作所為,不外是假借民主之名,把台灣所有得以拿到手的資產,變成民進黨囊中物,並且,憑想像把管不動又不聽話的地方勢力一一殲滅。民進黨消滅救國團只是「逢大比反絕殺國民黨一環















團團有娘家探望 台商陸配難返鄉


2022-10-29 05:22  聯合報/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疑罹患腦部腫瘤,為搶救團團,政府大陸專家來台探望協助。筆者樂見在兩岸關係劍拔弩張時,有如此暖心的搶救貓熊兩岸總動員。來自大陸貓熊病了,有娘家親人來探望;但有一群人卻回不了對岸家鄉—台商和陸配。

邊境已解封,小三通卻遲遲未恢復,以致陸配台商返家路迢迢。因為疫情,直飛大陸航班大幅減少,日前詢問旅行社朋友,回廈門來回機票票價多少?她回,按時段日期三萬至六萬不等。我說怎麼就沒飛泉州晉江機場?回去方便多了。朋友笑我,有廈門就不錯了,還想飛泉州啊?又說,除機票外還要來回兩次做 PCR 約七千元,做 PCR 台灣很貴大陸便宜,朋友勸我,我看你還是別回去吧。我感嘆,回趟娘家真難啊。

現今機票貴且一票難求,不禁懷念起以前的小三通,以前曾經幾次輾轉飛金門走小三通,比機票划算多,可惜政府遲遲不恢復小三通,讓許多陸配返家路途迢遠,嫁到金門的陸配更是情何以堪!甚至有人連親人離世都來不及見最後一面,造成終身遺憾。明明站在碼頭就可望見對岸,一衣帶水卻遙不可及。來自漳州的好友,因為疫情已經四年沒回娘家探望高齡父母,她感嘆著,疫情讓家變得好遙遠。

同樣回不了家的還有在對岸打拚的台商,他們西進也是為了家鄉更好,如今也受困海峽對岸。骨肉分離的痛,在兩岸分隔年代,有家歸不得老兵們品嘗過,當年海峽對岸的父母,多少人遙望著大海翹首盼兒歸,而今悲劇似乎重演。

決策者何妨換位思考,假如他們的親人也回不了家園,會作何感想?他們不會心急,不會心痛嗎?政府願意協助大陸專家來台探望貓熊團團,真希望這是兩岸融冰開始,但願多一點人性和溫暖,少一點意識形態和算計吧。


朱宗慶/不僅演得「好」,還要演得「像」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朱宗慶/不僅演得「好」,還要演得「像」
◆  陳亮恭/矛與盾相遇時的四射火光
◆  陳立恆/誰怕全球化?
◆  蘇益仁/由高端疫苗看台灣生醫產業發展
◆  沈呂巡/從美國解密史料看聯合國排我案
◆  廖元豪/少數族裔優先入學是「種族歧視」嗎?







朱宗慶/不僅演得「好」,還要演得「像」


2022-10-29 05:22  聯合報/ 朱宗慶(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廿年前擔任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時,我急欲想將國內優秀藝術家推向國際,也把握每一次與世界各大劇場負責人或國外經紀人推薦的機會。曾有位經紀人的回應,令我印象深刻:「請你不要跟我說那個人演得有多『好』,因為演得好是基本、演得好的人也很多,更重要的是,要演得『』。」

這句話,讓我一時間反應不來,反思沉澱許久後,我想,他的意思應該是:只要是表演藝術,站上舞台的那剎那,往往就決定了一切,演出者一站出來,就必須將最好的展現出來,他是否能撐起整個氣場、是否具有舞台魅力,對作品的想法是什麼,又能否與之合而為一,決定了一個演出者是「」,還是「」。

這也讓我想起,曾有一回,我與我的好朋友、日本著名木琴演奏家安倍圭子Keiko Abe)聊天的過程中,她向我提到:「許多人都認為我演出時的動作大,卻似乎不夠瞭解我的動作是扣合我對曲目的分析與詮釋。」若是一味學習表面的動作與技巧,卻不知背後基礎與精髓,那種「」也只是某種程度的「」與「模仿」。而真正的「」,則是更深層與內化的,在技巧之上帶有氣場、渾然天成與適合舞台的氛圍。

我認為,從「好」至「像」的過程,是技巧、理論、經驗、詮釋與思維上的層層遞進。以音樂家為例,好,是技術層面上的練功與努力,我經常提醒學生,演奏不能只注重技巧;當技巧已達一定水準之後,應梳理清楚作品的脈絡,將所學理論運用於演奏之中,掌握樂曲,方能讓自己嵌入於音樂裡頭。

再進一步,演出是演奏者的自我表達,具備技巧與理論基礎後,透過樂曲的詮釋與演繹,演奏者試圖將心中的聲音傳達給聽眾。為形塑屬於自己的表達體系,演奏者須透過論述,一面記錄靈光乍現的想法,一面整理思考,讓內心的反覆推敲、省察辯證皆「有跡可循」。

如何能形塑出自己的表達體系,思維層面的鍛鍊與培養更是不可或缺。思維的鍛鍊,除了演奏者本身具備的專業核心外,若能多接觸不同領域的事物,對於跨界、跨域,有更多面向的思考及刺激,將有助於演奏者開闊視野,對世界有更寬廣的認識,對人性有更深入的洞察,進而,就有機會與觀演者產生更多交流與激盪。

當演奏家不只專注於藝術的「技巧」,更著重於運用藝術的「頭腦」,思維的層次提升了,對於演奏有了更寬廣、遼闊與深入的認知,搭配著不停歇的勤加練習與感受、經驗的累積,那麼,從「好」到「像」,就成了水到渠成,順勢而為的事情。

我也相信,從演得「好」,到演得「像」,技巧的專業是基本,但在手腦並進的過程中,若能擁有寬闊的視野與心胸,將對世界的理解與洞察進一步內化,必將能演奏出更動人、更具共鳴的樂曲。當站上舞台,奏出樂曲的那剎那,便有機會達到演奏者與樂曲的合而為一,自帶氣場與魅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