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L型經濟翹尾...寄望新科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771/web/

◆  聯合報社論/賴揆的豪奢告別,或新揆的闊綽伴手?
◆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黑白集∕老百姓說「還我錢來
◆  經濟日報社論/L型經濟翹尾...寄望新科技





經濟日報社論/L型經濟翹尾...寄望新科技


2019-01-09 01:0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走完民國107年(2018),進入民國108年(2019),全球包括中、美兩大經濟體心情似乎都好不起來。過去的一整年,全球除了極少數國家,股市都出現相當程度的下挫,國際經濟機構對民國108年(2019年)的預期也多更遜於民國107年(2018年)。如何解讀這樣的形勢?如何前瞻未來的趨勢?
先作解讀。無論全球及美中,這些年來的經濟走勢,說到底,都還未完全擺脫十年前世紀金融海嘯的影響,也都仍處於「後金融海嘯」時代需求側的政策窘境之中。
倒帶到民國97年(2008年)9月15日五大投行之一雷曼兄弟宣布破產那一刻,以美、歐發達國家為主的西方首當其衝,面對洶湧而來的海嘯壓力,為了防範重演民國18年(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由美國帶頭,日、歐跟進,先後採取了QE量寬貨幣政策,以大印鈔票購買企業債的方式,在第一時間穩住了原本可能破產的大企業及大金融機構。但QE容易上癮,一旦開始就停不住,因深怕一停就前功盡棄,美國即一口氣搞了三輪,資產負債表愈搞愈大,流動性愈來愈高但這些原本期待能流入實體經濟的流動性卻因實體經濟疲弱而難以吸收,最終多流入了股、匯、債及房市等資產市場,導致資產價格飆升甚至形成泡沫
這樣的過程後來也在中國複製,為了「保住8%」的成長率,中國也採取了極為寬鬆的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而其結果也十分類似,大量流動性並未流入實體經濟而流入了資產市場,導致資產價格飆升甚至形成泡沫。這種後金融海嘯的現象,可以用「LV」作形象的比喻:實體經濟始終疲弱不振,是L型;資產市場價格反彈飆升則有如V型
這種實體經濟與資產市場背離的走勢,一段時間之後,終於因逐漸出現了隱患而不得不有所調整。在美、歐發達國家開始擔心未來通貨膨脹的巨大反撲在中國,則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庫存過多及金融槓桿過高的困擾
於是,美國率先開始「縮表」,中國則採行「三去」(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美國的「縮表」也好,中國的「三去」也好,都屬「緊縮性」政策,會減緩經濟成長的動力,這即是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經濟指標持續下行的解釋。而在這個過程中,各國或遲或早都面臨了政策選擇的窘境。在美國,川普對聯準會持續升息明顯不滿;在中國,「三去」導致經濟走緩,又對政策部門形成了不得不回頭重採寬鬆政策(如降準)的壓力。這樣的政策窘境將持續下去,一直要到實體經濟的L終於出現翹尾為止。實體經濟出現翹尾,意味著實體經濟終於出現了強大的需求,足以吸納大量的流動性,一旦如此,寬鬆的貨幣政策所釋出的流動性順勢流入實體經濟而不再流入資產市場,以至於無需在擴張政策與緊縮政策之間去勉強作出選擇。
那麼,什麼時候實體經濟的L會出現翹尾呢?最大的可能就是新科技帶來的新需求。新科技會帶來新需求,新需求會吸引新投資,創造新就業、新產出、新所得,最後帶動成長,表現在L的翹尾之上。
過去十年(也正是後金融海嘯時代),除了智慧手機此一創新科技帶來了相當的新需求之外,其餘乏善可陳,以致L始終難以翹尾。但這十年期間,許多創新科技,如5G、AI、大數據、超算、量子科技也都在快速發展成熟之中,並多已接近可以商用大量消費與投資的臨界時刻,有理由可以樂觀預期,長久以來全球沉悶滯緩的L型經濟正在面臨即將出現翹尾的前一刻,這應是近年來「反全球化」浪潮興起、貿易保護主義蔓延及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之際,令人欣慰的形勢發展。
還有一點,在這個關鍵時刻,能掌握這個契機的,除了美國,還有美國最防範的中國。








聯合報黑白集/老百姓說「還我錢來」


2019-01-09 00:2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左)日前打算發「弱勢紅包」,賴揆隨即釋出二大紅利政策,不但財政部為難,也遭民進黨新主席卓榮泰(右)開砲。 記者葉信菉/攝影

蔡總統打算發「弱勢紅包」,賴清德隨即釋出二大紅利政策。結果,不但財政部為難,連民進黨新主席卓榮泰也開砲,民眾更抗議連連。至此,行政院才緊急喊卡。
府院要拿民眾超繳的稅金發紅包,與其說為了經濟的目的刺激內需,不如說為了政治目的,一來政策買票,二來彰顯蔡總統向來標榜的「內心最柔軟的一塊」,但看來算盤打錯了。
全球都遭逢嚴峻的貧富差距,很多人為弱勢百姓處境不忍,國際間近年興起「全民基本收入」的討論,建議政府發錢讓老百姓維持基本生活條件。此說接近烏托邦的理想,可惜施行起來諸多障礙,財源難以為繼,很多民眾也無法同意不勞而獲,所以福利大國如芬蘭實驗性地進行了兩年便喊停
蔡政府也許打算東施效顰,但做法完全無正當性。一來國家財政仍在舉債,二來「一次性發放」只有給紅包的效用,三來民進黨其他政策其實暗暗傾向資方,從一例一休轉向開始被稱為「資進黨」,即可見一斑
蔡政府此時廣發紅包,到底為了什麼?政策上「買票」的用心不言可喻,反正花的是老百姓的錢而以小英向來的作風,個人的沽名釣譽或許更是重點蔡英文輸了選舉,揮霍國家財政,留下兩岸關係緊繃的局面,無論如何要維持住自己「與人民站在一起」的門面。這麼多民眾打電話去財政部要求「還我錢來」,政府若還能硬稱「照顧弱勢」,豈非太矯情?







聯合報社論/賴揆的豪奢告別,或新揆的闊綽伴手?


2019-01-09 00: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即將率內閣總辭,行政院長賴清德卻傳出宣布利多政策,引發外界議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賴清德近日即將率內閣總辭,傳出他可能宣布利多政策,一是促進擴大內需,二是向弱勢民眾發放「紅利」。由於金額高達四百億,引發外界強烈質疑。賴揆為敗選而堅辭,表現了責任政治的精神;但若一舉發放數百億元紅包作為自己的臨別贈禮,未免太過豪奢。昨天行政院團隊緊急說明,會把錢用來拚經濟、助弱勢、防豬瘟,並強調不會「發現金」,才稍釋外界的疑慮。
將超徵的稅收當成「紅利」發放給弱勢民眾分享,是蔡總統在新年談話時首先倡議。但外界對此提出諸多質疑,認為政府仍舉債三兆多元,不宜為了目標模糊的決策胡亂撒錢。誰料僅短短幾天,行政院已快馬加鞭羅列兩項紅利方案,真是令人刮目的效率。數百億元稅收超徵是全民努力了三年才積累而得的果實,但府院幾個巨頭交頭接耳一番,就要把它一舉花光。這麼草率的決定,那些勤勞工作、誠實納稅的民眾嚥得下去嗎?
一個處於「看守」最後階段的內閣,短短幾天就擬訂狂撒四百億元公帑的方案,卻連基本的政策定位都說不清楚,對於外界的諸多質疑也未進行應有的溝通;這樣的作法,從任何角度看都缺乏正當性,也不符合「看守」的精神。就預算編列及審理所需的程序估計,這樣的紅利政策顯不可能在賴揆下台前實施;按理說,他應該留給下一任閣揆處理,才符合責任政治的精神。但其閣員卻急著爭功,想要搶在總辭之前完成,看在民眾眼裡,除了覺得草率,也太急功近利,對國家財政缺乏審慎之心。
政府要照顧弱勢,全民舉雙手贊成但如果政府照顧方式只是一次性的撒錢,而不是制度性的長期關注,其效果可能如同打水漂,水花一現即逝。再者,四百億元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透過有計畫、有步驟的運用,可以為國家積累成一項好制度,或者幫特定產業打磨出新光澤,或者為年輕世代創造出新願景。但稍早外界看到的相關所謂「紅利政策」,卻只是補貼再補貼、撒錢再撒錢,完全看不到正向及長期的積累目標。試問,政府撒出四百億元公帑,讓某些人「快樂一下」;但泡泡結束後,分到紅利的弱勢者處境能有多少改善嗎?
原本行政院團隊要將兩大紅利方案當成賴清德的畢業獻禮,未必是賴揆授意,而可能是其親信下屬所為,卻為內閣惹來一身腥。包括剛離開內閣團隊轉任民進黨主席的卓榮泰,也對這項政策開砲,質問這筆錢:「難道沒有更好的用途?」由此可見,蔡英文這次神來一筆的倡議,表面上「照顧弱勢」的理由冠冕堂皇,實際作法卻難以自圓其說。政府去年以「財政困窘」為由對退休軍公教發動大追殺,如今卻又以「財政結餘」為藉口要對弱勢紅利大放送,兩相對照,除自相矛盾,也缺乏說服力。昨天行政團隊的說明,其實仍未能撥開雲霧,尤其宣稱「預防非洲豬瘟」也將納入,可見這些方案根本是一面走、一面拼湊,缺乏具體目標。而去年民進黨大敗,不正是因為太多決策充斥私心所致
諷刺的是,日前高雄副市長洪東煒代表韓國瑜出席行政院會,曾問及中央能否撥出若干紅利補助地方。不料,他當場遭賴揆打槍,說「中央的歲計剩餘是中央的」,地方要自己開源節流解決債務。話說得義正辭嚴,但觀察行政院目前的規劃方向,看起來更像是掌權者把「國庫」剩餘當成「私庫」來運用
對蔡政府而言,這四百多億元無論最後如何運用,至少有「一魚三吃」的政治功用:一是當成賴揆臨去秋波宣示的告別賀禮,二是留供新揆當成上任的闊綽伴手禮,三是當成蔡英文總統宣傳政績拚連任的子彈。大筆公帑若被執政者當成個人「恩賜」散發,怎不令人痛心

【即時短評】全部還債都嫌不夠 哪來「紅利」?

◆  【重磅快評】高雄是在推展觀光 還是要開演唱會?
◆  【重磅快評】台南立委補選搶搶滾 只因綠營吃相太難看
◆  【即時短評】逆增上緣參選2020 王金平已為自己搭好橋
◆  【重磅快評】不敢挑戰日本? 高鐵經驗:哈日不如靠自己
◆  【即時短評】全部還債都嫌不夠 哪來「紅利」?

◆  【重磅快評】劉世芳要逼陸官把校歌改為夜襲才肯罷休?
◆  【即時短評】賴清德的畢業禮物 竟是捅蔡英文一刀
◆  【即時短評】400億紅包飛了 蔡政府的誠信也沒了
◆  【重磅快評】豬瘟防疫千瘡百孔 拜託賴神一次搞定
◆  【即時短評】沒有蜜月期 管中閔當台大校長的五大挑戰
◆  【重磅快評】謝龍介被郭信良賣了 黃偉哲還補捅一刀
◆  【即時短評】利用非洲豬瘟危機 升級我國畜牧產業
◆  【重磅快評】蔣萬安挺蔡英文「四個必須」,然後呢?








【即時短評】全部還債都嫌不夠 哪來「紅利」?


2019-01-09 00:36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蔡英文總統元旦談話提到,要向民眾發放經濟紅利,但關於紅利如何發放,引發不少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蔡總統元旦談話提到,因為稅收超過預期,政府計畫提出具體方案讓收入較少的民眾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紅利。經過媒體連日報導,「可能方案」引發不少爭議,府院昨天定調「從長計議」;但從發想、討論到踩煞車,再次暴露蔡政府政策規畫的問題。
自從蔡總統1月2日回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紀念談話,展現果決態度,連日來她對各式問題的回應,也可見明快作風。眼見媒體報導的政府規畫方案,出現將對月薪3萬元以下民眾每人發1萬元「越傳越誇張」,昨天上午府院交換意見後,除行政院舉行記者會澄清,蔡總統也透過臉書說明,沒讓問題持續擴大。
不過,「關心及照顧弱勢」雖是蔡總統的美意,但中央政府總預算的歲計賸餘是否等於政府「盈餘」,可以用來「分紅」?本身就有極大爭議且預算法對於歲計賸餘的用途設有規定,並非執政者愛怎麼用就怎麼用。最後,才是近日各界議論的方案「公平」問題。
雖然府院昨天澄清媒體近日報導的「方案」,都還在討論中。但這個政策規畫,從蔡總統元旦談話之後,就形成話題,媒體也接連報導。蔡政府卻要到各方多所質疑,輿論已經沸沸揚揚之後,才大喊「還沒有定案」,這也難怪,蔡總統昨天自承「政府的回應速度應該更快」。
但本案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如何定義歲計賸餘?昨天財政部長蘇建榮提到稅課收入因景氣回溫增加,非稅課收入也包含國營事業獲利增加,但熟悉預算編列的專家也提到,出現歲計賸餘可能是歲入低估或稅收超徵,未必是「經濟成長」所致。
再者,預算法第6條規定「歲入、歲出之差短,以公債、賒借或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撥補之」,第23條規定「非因預算年度有異常情形,資本收入、公債與賒借收入及以前年度歲計賸餘不得充經常支出之用」;第73條更規定「會計年度結束後,國庫賸餘應即轉入下年度」。
過去,國庫每年的歲計賸餘依法都應轉入下年度,作為彌補歲入歲出差短之用,或用來償債,怎麼到了蔡總統的口中,卻變成了「經濟成長的紅利」?姑不論中央政府累積的債務,光是蔡政府提出的前瞻特別預算,平均每年就舉債1,000億元,即使386億元歲計賸餘全部還債,都嫌不夠,哪來「紅利」?無怪台北市長柯文哲會說「中央政府負債累累哪來盈餘」
況且,就算硬要動用,除非另立特別條例排除預算法,否則依預算法,歲計賸餘也僅限用於「資本支出」,但行政院昨天提出的規畫三方向:促進經濟發展、照顧弱勢及非洲豬瘟防疫,哪一項是「資本支出」?全是「經常支出」!
更難杜悠悠之口的是,明年就逢總統及立委大選,此時用歲計賸餘來撒錢,難道不怕瓜田李下之嫌?







【重磅快評】不敢挑戰日本? 高鐵經驗:哈日不如靠自己


2019-01-09 10:42    聯合報        主筆室
日本新幹線欲開拓海外市場,罕見請台灣高鐵技術支援。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止因哈日,台灣對日本的工業、服務業水準確實打心底佩服,學都來不及,從沒想過台灣很不錯,甚至水準已超越日本,高鐵技術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自稱「台灣新幹線」的台灣高鐵,從來不敢有挑戰日本母國新幹線的念頭,其實在維修、軟體客服我們早已超越,現況是日本新幹線欲開拓海外市場,低聲下氣地請台灣技術支援
台灣高鐵昨天透露,自行開發的軟硬體技術,最近輸出美國、印度市場已見端倪,尤其重要的,這是日本新幹線拜託台灣支援,因為台灣維修、客服水準早就超越日本。日本新幹線除了台灣從無海外經驗,要想與歐系、中國競爭國際高鐵市場,必須借重台灣經驗。
台灣自行開發哪些營運技術?有高鐵搭乘經驗的朋友或許察覺,高鐵車廂乘務員從不打攪旅客查票;因為旅客通過進站閘門時,指定席或自由席、普通票或愛心票、座次資訊全已顯示在乘務員的平版電腦上;乘務員發現未購票、普通票自行升等商務艙的異常,才會打攪旅客進一步查核。
台灣高鐵「不打攪乘客」的查票系統,把日本JR新幹線徹底比下去;日本新幹線進站驗票,進車廂前再驗,行進中乘務員逐一叫醒沈睡的旅客查票,從沒想過台灣高鐵能做到「不打攪旅客」的服務。
多元購票也是台灣軟體服務的亮點。可以在車站臨櫃買紙本票;超商只要付少許手續費,購、取票也很0方便;甚至開發APP,手機訂票、下載條碼、付款,不出門即能一機搞定。這些技術都獨步全球
硬體的軌道技術也讓全球驚艷台灣高鐵進口日本每節25公尺長鋼軌自行開發出的長焊技術,8節焊在一起即有200公尺長,再把5節長軌結合後成為超長的1,000公尺單位後再鋪軌。長焊技術的軌道讓鐵軌彈性、耐久、維修以及列車舒適度大幅提升
台灣高鐵營運12年來開發的軟硬體技術早已名揚海外,多次在國際鐵道聯盟〈UIC〉發表時,贏得歐陸等資深鐵道國家讚嘆,希望引進台灣技術。開發這些技術其實要感謝日本高鐵母國,因為新幹線對技術輸出極為保守,甚至是小氣、吝嗇,更不會為台灣的營運環境主動設想;為了能在台灣能有骨氣的提供運輸服務,不得不自求多福。
台灣高鐵自行研發的軟硬體技術離登上國際舞台只有一步之遙,但已足以告訴國人,絕不可妄自菲薄,哈誰都不如靠自己。








【即時短評】逆增上緣參選2020 王金平已為自己搭好橋


2019-01-09 12:35    聯合報        記者陳洛薇╱即時報導
立院前院長王金平(前排右)、台南市長黃偉哲(前排左)今出席參加全台祀典大天后宮步月牌坊暨景觀落成大典。記者鄭維真/攝影

民國109年(2020)總統大選年,王金平雖然強調「謀定而後動」,暫不表態,但他新書對於45年政治生涯定義「己身為橋」,心繫兩岸和平、朝野僵局,強調若無橋梁,如何建立共識,參選民國109年(2020)已箭在弦上,只等因緣具足,就是宣布時機。
總統大選戰鼓未鳴,藍營政治人物已積極備戰,朱立倫卸任新北市長後搶頭香宣布參選總統,九合一選舉建立輝煌戰功的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大動作邀15縣市長列席中常會,拉攏地方諸侯鞏固共主地位。
朱立倫主張總統初選全民調,吳敦義指稱全民調灌票還造成換柱事件,暗諷朱立倫擔任黨魁領導無方,雙方較勁,火花四射。
另一頭,馬英九卸任後官司纏身,輔選站台、出書是為保政治能量,參選民國109年(2020)可能性不高。王金平在九合一選舉扮演king maker,三山造勢展現他的陸軍組織動員實力,結合韓流將韓國瑜送上高雄市長大位後,政治聲望水漲船高。
不忌諱被外界諷刺為「喬王」,45年的立委生涯,王金平奉行萬事皆得喬的理念行事,也因為他的喬,朝野多次僵局才能突破
王金平的協調整合能力,彰顯在和民進黨的關係上,他任立法院長期間,非常尊重在野黨,兼顧行政立法的制衡機制,保持議長中立態度,即便因此被歸類為本土派、甚至被扣上「藍皮綠骨」的帽子,也堅持民主政治的可貴仍在多溝通、多協調,才能圓滿,而當前朝野僵局、兩岸困局,的確需要跨越藍綠、符合朝野期待的人來搭橋建立共識。
韓國瑜掀起韓流前,曾有地方人士拿出南部寺廟的籤詩,直指神明交代要給王金平看,該籤詩提到「韓風催起七月風,國家棟樑金平鑄。」王金平私下曾證實,是神明要他幫忙韓國瑜,如今抬完轎,助韓國瑜入主高雄市,自己是否要坐轎競逐民國109年(2020)?王金平不急著表態,他一路逆增上緣,已為自己搭好橋。







【重磅快評】高雄是在推展觀光 還是要開演唱會?


2019-01-09 17:23    聯合報        主筆室
藝人白冰冰在跨年晚會首唱「來去高雄」,協助行銷高雄觀光。圖/報系資料照

最近高雄巨星雲集,繼之前邀請有資深SHE之稱的白冰冰、張俐敏及甄珍之外,最近又到海外挖角,傳出林青霞、周潤發及劉德華等大咖藝人也會到高雄共襄盛舉,這種幾乎「一日一星」的手法,點亮了高雄璀璨的天空。
但是,高雄觀光局長潘恆旭今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卻說:「找甄珍代言只是脫口而出,還沒跟當事人接洽過。」「而這些港星名單我也是第一次聽到,之後會列入參考。」潘恆旭似乎把觀光局當成公關公司,把高雄市政府當成綜藝節目,把邀請名人推展觀光當成是在發藝人通告
姑且不論,邀請藝人明星對於促進高雄市觀光會有多大助益,但是這種信口開河,隨意放話,消費藝人的做法,卻已經在逐漸腐蝕高雄市政府的公信力,同時邀請海外大牌明星所費不貲,動輒上百萬起跳,高雄市政府是公家單位,不是私人公關公司,有嚴格的審計制度,其是否有足夠財力來支撐每月一星的活動,不要觀光客都還沒有來,市府公庫就已經阮囊羞澀了。
當然,我們必須要肯定韓國瑜市長對行銷高雄的努力,以及潘恆旭局長的無限創意,只是,推展觀光必須要有長期的規劃,要創造出高雄多元文化的特色,以及濃厚的高雄在地底蘊,這要才能讓外地觀光一來再來,而不是像辦演唱會,放煙火,過後就船過水無痕;同時也要把觀光當成是一種產業鏈,要配合大型會展、活動及國際會議,彼此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以近期國人最愛去的日本沖繩為例,雖然許多日本明星都來自於沖繩(安室奈美惠及新垣結衣),但是沖繩縣政府從來沒有以明星為號召,反而以當地有山有水的特色,擘畫出海洋博物館、沖繩世界文化王國及美國村等有別日本本土的旅遊特色,同時沖繩也舉辦世界婚禮大展,把自身塑造為海外度假婚禮的王國,這些方式都讓沖繩這幾年的觀光客激增,成為日本旅遊的另一項選擇。
因此,如果高雄市政府不改大明星的迷思,實事求是的擘畫高雄未來的觀光願景,可以預見的是:高雄觀光將會猶如演唱會,明星散會之後就人去樓空。






【重磅快評】台南立委補選搶搶滾 只因綠營吃相太難看


2019-01-09 16:25    聯合報        主筆室
民進黨台南第二選區立委補選,郭國文推出與行政院長賴清德的選舉布條。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南立委第二選區補選的選情搶搶滾,先是郭信良耍了國民黨,奪取議長寶座,謝龍介趁勢把戶籍遷往新市願意一戰,欲訴諸選民討回公道,前總統阿扁再加碼爆料,指當初是賴清德要陳致中別來台南選立委,原來是為自己的子弟兵郭國文鋪路,不費多少筆墨繪出難看吃相,相較之下,郭信良只能算是第二名了!
被郭信良擺了一道的謝龍介目前仍未返國,但他昨晚向電視政論節目證實本月2日已將戶籍遷往新市,如果國民黨內沒有強棒出擊,他願意為黨一戰,加上昨天正好台南市議會國民黨團議員聯合表態挺他參加立委補選,從民意、風向來看,謝龍介轉戰國會已成定局。
黃偉哲留下這席補選立委,本來民進黨是拿定了,但是郭信良用假退黨換來議長,席不暇暖又說他想回民進黨,原來藍營找不到人參選立委補選,如今郭信良給藍營添了柴火,讓謝龍介師出有名,民進黨郭國文辛苦整合黨內,好不容易只剩一個對手陳筱諭要處理現在又來一個更難搞的謝龍介,看來這場選戰勢必焦土。 
號稱賴神的賴清德一向料事如神,但他可能萬萬沒想到,台南這一局立委補選會是他下卸任行政院長後的第一戰,而且意義變得如此重大;他可能也沒想到,新潮流精心規劃的邱莉莉竟被郭信良偷襲,害他失去對議會的主控權,還激發謝龍介一戰立委的雄心鬥志,危及子弟兵的選情
今天阿扁爆料當初就是賴清德要陳致中留在高雄,不要回到台南爭這些「有的、沒有的」,阿扁痛批新潮流「整碗捧」,就只差沒有直接點名賴清德;郭信良今天上電台受訪,直說是小英要他選議長,就是賴清德、黃偉哲居中打壓,也間接證實阿扁爆料新潮流 「整碗捧」的政治慣性。
好好一盤棋搞得如今這種局面,還害賴清德進攻民國109年(2020)大位的元氣大傷,只能說,人千算萬算,還是不如天一算。

去梯言/放棄九二共識無異丟盔卸甲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771/web/

◆  回應管中閔上任演說∕台大可少點知識 多點品德
◆  「實證中國」與「觀念中國」的全面對決
◆  連任之路選情告急 政策更不該亂
◆  去梯言/放棄九二共識無異丟盔卸甲
◆  要陸官改校歌?看看荷蘭國歌
◆  稅收超收 何不保留?別作買票式福利支出
◆  國民黨兩岸論述 何須隨民粹起舞







去梯言/放棄九二共識無異丟盔卸甲


2019-01-08 23:46 聯合報  公孫策
蔡英文總統強調,她期待台灣所有政黨,都應清楚說出「我們拒絕一國兩制」,也不要再講「九二共識」。 圖/總統府提供

習近平在談話中連講四十六次統一,是不是「司馬昭之心」?當然是。然而,不承認、不讓其他政黨再提,「司馬昭」的威脅就解決了嗎?
先看「司馬昭之心」典故三國魏國末年,司馬懿死後,兒子司馬師掌權,先廢了皇帝曹芳,立傀儡皇帝曹髦,之後司馬師死了,弟弟司馬昭掌權。曹髦作一首〈潛龍詩〉,說自己「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屈於井」,令司馬昭十分感冒,廢立傳聞不斷。
終於,曹髦沉不住氣了,他對近臣說:「司馬昭之心連路人都知道,我不能坐著等待被羞辱,今天跟大家一同討伐司馬昭。」說完拔劍登車,率領宮中衛士、奴僕鼓譟殺出,…曹髦就在大街上被殺死。
這是血淋淋的歷史教訓,司馬昭因此博得後世罵名,可是曹髦那樣卻是完全無謀,而那些追隨他殺出皇宮的衛士奴僕只是跟著他送死—對比同時期的東吳皇帝孫亮、孫休都能成功誅殺權臣,更顯示他的躁進與愚蠢
回頭來看今天,「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確稱得上是中華民國的金鐘罩,卻先被洪秀柱「一中同表」打亂國民黨的陣腳,蔡英文當選後更完全拋棄九二共識,於是習近平得以不受「一中各表」的約束,將包圍圈推回「一國兩制」—中共在民國68年(一九七九年)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之後在民國70、71年(一九八一、八二年)定調「一國兩制」,兩岸好不容易在民國81年(一九九二年)換文建立「九二共識」,隔年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台灣並且一寸一寸的將防線推到「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卻在此時回到四十年前的防線。
防線退後有多糟糕?看看北宋的例子由於五代後晉石敬塘將燕雲十六州割給遼國,燕就是今天的北京,從北京到開封(北宋京城)是華北平原,根本無險可守北宋建國後,數度想要拿回燕雲十六州都沒成功,因此始終擺脫不了遼、金的威脅,動不動就兵臨城下,最終在靖康之變亡國
再看今天,蔡英文拋棄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無異於將國家暴露於敵人威脅之下,卻丟盔卸甲。
民國109年(二○二○年)選總統的實質意義於是確定:選擇由誰來帶領國家對付緊鄰且不可抗的敵人。希望避免戰爭的選民,要選擇一位能立定腳跟與北京打交道的人,朱立倫?吳敦義?還是王金平?不惜跟中共一戰的選民,要選擇一位能夠團結人心一致抗敵的人,蔡英文?還是賴清德?






國民黨兩岸論述 何須隨民粹起舞


2019-01-08 23:55 聯合報  張良平/服務業(基隆市)
蔡英文總統日前舉行記者會,表示反對一國兩制,沒有九二共識,並呼籲各政黨不要再講「九二共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與共產黨在這次「九二共識事件」中,根本是一搭一唱,網友批國民黨不愛台灣,媒體罵國民黨沒有對策,說實話,國民黨根本是躺著也中槍。
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與主張,就是早已加入黨綱的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民進黨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又提不出具體的主張與配套,導致一上台,兩岸立刻從對等且和平穩定的關係瞬間走回對立冷戰的回頭路;至於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充其量只是一種態度,毫無論述可言
這次事件起因於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元旦提出的「習五點」,闡述九二共識時又掛羊頭賣狗肉行銷「一國兩制」;台灣不是香港,台灣人民不接受「一國兩制」,然而原本在九合一大選慘敗走不出來的蔡英文,卻像是抓到一根浮木般,緊抓「一國兩制」猛打九二共識、扭曲九二共識,更過度延伸要各政黨不要再提九二共識
蔡英文抓準時機看似打了一場好球,騙了不明就裡的部分網友,其實她所提的「四個必須」根本就是老調,把中華民國當成流亡政府借殼上市,實際用柔性台獨、文化台獨的李登輝「寧靜革命」方程式在炮製台灣共和國
國民黨才是中華民國的捍衛者,民進黨則是在利用中華民國,習近平的文告與倡議無疑是破壞九二共識的對等互惠精神蔡英文打蛇隨棍上的反擊亦完全是政治算計,兩者言論根本無益於台灣人民與兩岸交流。
馬英九時代因為九二共識,兩岸關係達到分治六十年來空前穩定,蔡英文上台後因意識形態徹底破壞,好不容易因韓國瑜帶動經濟第一的「韓流」,使得廣大台灣人民自覺,讓蔡英文遭到迎頭痛擊。沒想到才不到一個月,急著在任內完成統一大業的習近平,一夕之間成了病入膏肓的民進黨的「救命恩人」,捍衛九二共識兩岸穩定的國民黨及其政治人物則遭受池魚之殃。
民進黨與共產黨製造衝突對立的民粹,令兩邊的基本教義派像吸了毒一樣亢奮激動,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是中道安定,愛吸毒是你家的事,我不吸毒還怪我嗎






稅收超收 何不保留?別作買票式福利支出


2019-01-08 23:50 聯合報  徐仁輝/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kata(左起)、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與財政部長蘇建榮上午針對「經濟紅利」財政來源等舉行記者會說明,施俊吉表示政府386億盈餘,會從長計議。 記者蘇健忠/攝影

蔡英文總統新年談話宣示,將讓收入較少的民眾能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紅利。一周來這項照顧弱勢的政策指示,引起社會各界的猜測與批評聲浪,為平息爭議,八日早上行政院施副院長特地協同財政部長召開記者會,並改口宣稱今年政府擬利用稅收超收產生的歲計賸餘作為財源,支出目的除了照顧弱勢外,尚包括經濟發展與預防非洲豬瘟;同時特別強調絕對會遵守財政紀律。
查歲計賸餘依預算法的精神與歷年來的傳統作法大多留用於總預算,今日蔡政府以稅收超收為藉口擬作一次性所得分配支出,無論是以特別預算或追加預算方式處理,此項作法不僅罔顧財政穩健原則,也無濟於經濟成長。
政府稅收超收係指實際徵收數額超過預算數額,並非等同於年度歲計賸餘因預算皆以赤字編列,超收僅表示可以少借點錢,而非一定有歲計賸餘。多年來因政府財政採撙節作法,財稅機構在預估稅收預算時亦趨於保守;因此只要總體經濟不面臨停滯或衰退,年度稅收超收即成為常態;如以近十年為例僅三年有短收,其餘七個年度皆出現超收。
稅收超收對年度財政狀況雖有助益,但以中央政府民國九十八年度到一○七年度為例,十個年度中僅一○六與一○七年度有歲計賸餘,其餘八個年度出現歲計短絀;收入不敷支出結果,仍須舉債支應。十年來為支應總預算赤字,舉債高達近九千億元,尚不包括其他特別預算的債務;因此超收實在不代表政府有餘錢。況且今年將面臨稅改帶來的更多稅收減少與前瞻計畫更多的舉債,從財政穩健角度來看,政府沒有理由追加預算或編特別預算用於非資本性支出。
民國98年(二○○九年)馬政府為因應金融風暴的衝擊,舉債八五八億元發放消費券,事後經建會分析,GDP僅約增加三百餘億元,對GDP的貢獻度有限,卻惡化了政府財政。民國108年(二○一九年)世界經濟景氣出現疲軟現象,加上美中貿易戰爭與極端保守主義帶來的不確定性,國際經濟預測機構已紛紛下調各國經濟成長率值此時刻,政府應該將有限的財政資源用於能創造更多生產力的公共建設,而非用於消費性社會福利支出。蔡政府擬多支出的近四百億元,可預期其能產生刺激總體經濟的消費乘數效果相當微小,無助於總體經濟成長。
多年來我國政府一直採取精簡員額與節制支出成長策略,導致政府施政作為與效能不斷減弱在各項施政計畫與公共投資預算大幅縮水下,政府成了「小而無為」與「小而不美」,不僅遭致民怨,更不利經濟發展。建議蔡政府切勿因選舉失利,為保政權,不顧政府財政的健全與永續性,作「買票式」的福利支出。何不將稅收超收的歲計賸餘保留下來留供以後年度用,全力去督促刻在執行的前瞻計畫,提升其投資效益與績效,建立優質的經濟發展條件,經濟成長的果實自然可以讓弱勢群體分享。






要陸官改校歌?看看荷蘭國歌


2019-01-08 23:55 聯合報  王達政/退休老師(台中市)
陸軍官校回應立委:無意更改校歌。 記者程嘉文/攝影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
立委以凍結預算為手段連續三年要求陸軍官校修改校歌。
看到這樣的新聞,不禁讓我想起在荷蘭旅行時的見聞。行前大概了解荷蘭的歷史,知道德國奧蘭治.拿騷親王領導荷蘭人反抗西班牙,走向獨立的事蹟
但是當看到荷蘭國歌第一節時,還是嚇了一跳!
「我,拿騷的威廉;流著德意志血液。忠於祖國;堅守信念,直到死亡。…西班牙的國王,我一向尊重。」整首國歌比較像是親王的讚美詩
荷蘭是世界上最開放自由的民主國家,走在阿姆斯特丹的街道上,常常可以聞到大麻菸的味道,紅燈區可以和教堂比鄰而居。這麼先進的社會,為何不修改四、五百年前個人崇拜的國歌?
問了幾個荷蘭人,他們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為什們要改呢?這本來就是歷史的一部分,隨著政治制度的演進,沒有人會因歌詞還認為荷蘭是君主專制的國家
從荷蘭國歌的例子來看,立委應該是過慮了。軍隊國家化已經是全民的共識,絕不會因為一個黨字就有所改變,急切地要求修改,不但會引起反感,也低估了全民的判斷力。






回應管中閔上任演說/台大可少點知識 多點品德


2019-01-08 23:53 聯合報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管中閔(左)昨天正式接任台大校長,由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右)發給次長姚立德署名的聘書。 記者林澔一/攝影

台大校長管中閔終於上任了,他的就職演說,感性、真誠,具有動人的元素;我一點也不懷疑管校長要為台大「一生懸命」的決心,但是他經營台大的藍圖,似乎只有軀殼而沒有靈魂,因為他忽視了台大彌足珍貴的精神
傅斯年先生只擔任一年多的台大校長,但是到現在為止,他的風骨和治校理念仍然令人尊崇,他曾說過一句名言:「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他希望台大,不只是台灣的一所大學,而是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台大人」如果會讓人尊敬,原因絕對不是很會讀書,而是心繫社會、人類的福祉
我在台大教書卅年,常常對學生說:「你們是一群聰明人,但是聰明人如果沒有品德,危害社會的能力更強社會關心台大、重視台大,並不是台大人智商比別人高,而是期待台大人能給社會帶來希望。」用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說法,如果一個年輕人進台大,心裡想的都是自己的前途、自己的未來,只能說是「聰明的動物」,不能算是「人」因為只要是「人」,做任何事情一定會有同理心,會考慮別人、關心別人,這是一個令人感動、有溫度的社會必須具有的成分
難道管校長不關心造就出來的台大人只是聰明的動物?最近台大學生在各種抗爭場所展現的目中無人、缺乏對人的尊重,甚至以為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這樣的台大人,管校長難道不需要提個處方嗎?
管校長如果仔細思考台大的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就會發現台大精神主要強調的是「品格品格良好、關心社會和人類的人,才有生命的深度,對社會和人類也才有正面的價值。然而管校長的「國際化」、「大學轉型」,最多只能成就一個「令人羨慕」的大學,離「令人尊敬」不只千里遠,說不定是背道而馳。
陳樹菊女士之所以令人尊敬,不是因為她的學問,而是因為她的品德台大在學術上是不是躋身國際名校之列,並不是這所大學的主要目的能不能培養台大人關懷他人,能不能讓台大人對納稅人在他們身上的投資問心無愧,這才是台大值得驕傲的成就
當然,學術仍然是大學的重心,但是可不可以少一點知識、多一點品德







「實證中國」與「觀念中國」的全面對決


2019-01-08 23:58 聯合報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台中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重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更明言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 (美聯社資料照)

政治非得打動人心不可,否則難以持久物理性的力,令人懼怕,例如地震、颱風,但是來得快去得也急,實證上沒有一直吹的颱風,也沒有一直震的地震。
中國共產黨最新版的「告台灣同胞書」猶如一場習近平總書記個人的「九二共識」獨奏會。對習近平而言,「九二共識」簡直已經如同信仰一般。宗教式地認為沒有「九二共識」,台海沒有和平。沒有「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無從發展。只是,不好意思,「九二共識」既無神力,也無魔力。特別是在信仰全面後退的「後現代」台灣,宗教式的福音傳送,斷無打動人心的可能。
戰後以來,就台灣史的社會構造而言,就是中華民國及隨之而來《中華民國憲法》的台灣支配。在這裏,不管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憲法》,都將中國共產黨排除在外。
而中華民國台灣支配的法理「權原」來自中華民國對清帝國在國際法上的全面繼承。也就是說,日本二戰敗戰的結果,就是帝國日本與清帝國間的甲午戰爭戰後處理條約(馬關條約)的廢棄,也就是台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的中國復歸。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馬英九政權之後,中國國民黨對「九二共識」一再複誦的定義。這裏所說的一個中國的中國,毫無疑問,當然是繼承了清帝國,但是「還沒有」或「未曾」全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的中華民國。
原本,對於台灣社會而言,全面繼承了清帝國台灣利權的中華民國是「自」還是「他」;是「內」還是「外」,說明不易。但是,在「觀念中國」與「實證中國」全面衝突的今天,唯一清楚的是「實證中國」的外部化,已然確立
在台灣史的發展路徑上,與台灣發生關係的「他者」的敗退,必然成為台灣史前進的動力。例如西班牙、荷蘭、鄭氏王朝、清帝國、日本殖民帝國,甚至到眼前的「中國」國民黨,盡皆如此。而且,所有外來勢力,只要來,都會走既然一定會來,也一定會走,所以既不需強力對抗,也不需用力驅逐
習近平先生一定知道筆者「正在」說什麼,因為這是馬克思的語法,和習先生剛剛在《告台灣同胞書》中講過的「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七十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在語法上一模一樣
政治,在中國可以不感人,不過,在台灣不行。所以,「實證中國」與「觀念中國」的全面對決,在台灣已經無可避免,而兩者的同時敗退也已注定。也就是說,處於「現代」最高潮,執著於「現代」手段的習主席及其智囊們,確實不可能理解「實證台灣」的「後現代」美學。
毫無疑問,台灣史的社會構造早已習慣了「現代」的敗退。









連任之路選情告急 政策更不該亂


2019-01-08 23:52 聯合報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蔡英文總統研擬讓收入較少的民眾能夠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被抨擊為政策買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的民調雖然不好,但是看得出她有尋求連任的企圖心,而在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之後,這樣的企圖心似乎有增無減,彷彿有當年帶領民進黨谷底反彈的決心。
我們樂見這樣的企圖心,畢竟國民黨在沒有更好作為之前,如果民進黨就此一蹶不振,將不是大家所樂見;不過,眼看一年多之後就要選舉,蔡總統的民調數字始終不好看,黨內的雜音也都難以化解,這顯然使得蔡總統變得很焦急,導致許多原本是好的(或是討好性的)政策,最後都無法獲得好的社會評價,這一點,蔡總統恐怕必須認真地思考了。
民進黨是以選舉起家的,黨內有許多所謂的選舉專家,但是他們忽略了,選民的智慧遠大於他們的想像,當初選舉的勝利並不在於選戰策略的高明,而在於選民自主性對政黨表現優劣的選擇。而現在,民進黨的執政能力已經原形畢露,如果再期待用之前操作選戰的做法,勢必只會雪上加霜,對於蔡總統的選情也將是弊大於利。
所以,蔡總統應該摒除黨內所謂選舉專家的建議,反而應該外求社會上真正對特定政策有專業的人士來共謀國政,而且具體的授權給這些人有發揮的空間,如此才是賴清德院長當初所提的大破大立,否則一味在同溫層找人,最後的結果恐怕還是大同小異。
換個角度想,蔡總統既然在選舉操作這麼明顯的情況下,選情依然不振,那就應該在政策上真的下功夫,完全撇開選舉的考量,才能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結果,這樣才能反過來救選情。
進一步看,民進黨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多的選舉考量,導致民眾的信任感不足,現在如果可以從政策上著力,應該可以逐漸找回民眾對於民進黨的信心,這才是想要長遠執政的政黨所企求的
其實,民進黨的本質並不差,只是過度迷信黨內選舉菁英,才會造成自縛手腳的窘境。如今,在執政的優勢下,更應該掌握最後的行政資源,大膽起用有心要做事的社會菁英,這不僅可以結合更大的社會力量,更可以擺脫黨內派系的糾葛,對於政黨的長遠發展才是最有利的方向,更是蔡總統對民進黨,甚至是對台灣最大的貢獻。
大家都知道,選舉是一時的,政黨與國家的發展才是長遠的,但是擁有權力的人往往為了握緊手中的權力而忘了要有更遠大的眼光,如此,只會在逐漸消磨自己權力的過程中,走進政治的死胡同。
我們都知道蔡總統的決心,但是希望蔡總統要更有遠見,否則,只有決心卻缺乏遠見的結果,恐怕只是讓更多黨內的菁英一起陪葬而已

馬凱/何不試一下完美的消費券?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何不試一下完美的消費券?
◆  趙春山/當那道紙門被戳穿的時候
◆  薛承泰/管爺策馬入椰林或叢林?

◆  謝哲青/失去的信任,要怎麼找回來?
◆  梁啟源/離岸風電躉購價格可以這麼訂
◆  方祖涵/球場開創的城市新局
◆  黃介正/人民善意為兩岸關係之本
◆  范疇/美中文明對撞下的台灣角色
◆  劉維公/年度設計公司得獎者:谷歌










馬凱/何不試一下完美的消費券?


2019-01-08 23:44 聯合報  馬凱(經濟評論者)(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針對經濟成果分享給弱勢者的政策引發爭議,蔡總統臉書闢謠,並提出三項說明。 圖/翻攝自蔡英文總統臉書。

一開年,就一片烏雲罩頂貿易大戰仍在歹戲拖棚;不但搞得中國大陸風聲鶴唳,製造業PMI跌破五十%的榮枯線;美國自身也飽受衝擊,股價十二月大跌得慘不忍睹。
美國聯準會抽緊全球銀根,各國股市與房市紛紛受挫,台灣也開出慘綠的紅盤;製造業的PMI更急速連二月滑落至十二月的四十四點八%,今年肯定保不了三%了。這樣的情景幾乎可與二○○八年的慘況相比。
慘敗之餘的蔡政府,為力挽選情與經濟頹勢,在元旦談話中釋出了好消息:過去兩年稅收超出預期,已請行政院提出具體方案,讓收入較少民眾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據估算會有四百億的歲計賸餘,擬「還稅於民」
此話一出,的確掀起熱議首先,各部會都開始思索,這筆紅利究竟應以那些對象及用途優先。交通部希望加強國民旅遊;經濟部考慮補貼節能設備;教育部打算補貼學貸利息;黨政高層也建議推行負所得稅制,或對小商家營業稅打折。這樣一筆金額並不甚大的錢,怎可能面面俱到?勢須有所取捨,否則備多力分,必成雞肋。
還稅於民的說法立即招來學者與輿論撲天蓋地的撻伐,認為政府目前債台高築,豈有還稅於民的空間?但也有人指出,稅若超徵,本來就是政府從人民手中不當取得的民脂民膏,不論財政收支情況如何,都應還給人民。
暫且跳出這種種爭議,思索另外一個面向。今年的經濟景況的確不容樂觀,許多不利因素還在陸續湧現,成長率可能不斷下修。尤其貧富不均的情況日益惡化,眾多弱勢民眾將受到更大的衝擊。因此,若能如總統的初意,將這一筆歲計賸餘給他們些許補貼,站在公平、拚經濟的角度,也無可厚非。問題在於,何種方式可以一舉數得,達到多贏的效果。
有人靈機一動,想到了十年前的消費券基本的出發點在於,發放消費券是一次性的舉措,不會干擾稅制的完整性。馬政府在民國97年(二○○八年)金融海嘯爆發時發放的消費券,可能是唯一大家還有印象的政績;但由於實施方式並不恰當,產生的激勵效果不如預估,而飽受批評。不過若能去蕪存菁,在此時此刻,應該是「還稅於民」的最佳手段。
前次消費券錯在未排富,人人可憑三千六百元的消費券隨意購買任何商品與服務。富人平均消費的比重相對偏低,而消費的對象若為外國貨,則對國內經濟沒有助益。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更好的方式:第一,至少排除所得與財富偏高的富人,則相對弱勢而消費傾向較高者即可獲得更多補貼。第二,消費對象以國內生產者為限,尤其可特別側重雇用本國勞工比例較高的商品及服務,如以餐飲業為主的小商家、傳統產業中的中小企業等,則其消費支出的乘數效果會大為提高。第三,為推動節能政策,可將國產的節能設備優先納入。第四,每次消費,只補貼其價格的四分之一,而非全額。如此則以四百億元為基準來計算,每個持券者的購買總額將乘以四倍,總支出更高達一千六百億元,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將是一%以上,則今年保三即大有可能。
以這樣的方式發放消費券,前述的幾個目標如嘉惠收入偏低者、幫助小商家、推動節電等幾可畢其功於一役,還能藉提高本國勞工就業而推高薪資更重要的是,一次遠比十年前成功的消費券,會成為蔡政府傳誦不已的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