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黑白集/老柯的更大羞辱
◆ 聯合報社論/風機葉片屍橫遍野,預告綠能垃圾災難
◆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調整宜未雨綢繆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調整宜未雨綢繆
2025-01-26 03:07 經濟日報/ 社論
電價調整宜未雨綢繆。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三讀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刪除政府對台電公司的1,000億元撥補方案;另一方面,近日行政院長卓榮泰有鑑於國內31年未調整水價,指示經濟部啟動檢討。政府以穩定物價為由壓抑水、電價,但當台電公司的負債金額接近資本額時,則過去政府以人為力量掩飾的通膨數據,卻面臨宣洩的危機。
台電公司的大幅累積虧損出現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之後。其累積虧損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底為418億元,但截至去年11月底,已增加到4,076億元,為資本額的七成。在去年1至11月期間,台電公司的收入為7,990億元,而支出為收入的1.032倍。因此,按照目前的發電成本結構,只要上調電價3.2 %,則每年收支可達損益兩平。然而,若欲在一年內將過去累積的所有虧損弭平,則電價必須上調50%。
立法院刪除行政院的撥補方案,目的是要凸顯執政黨能源政策的缺失,由於民進黨擁抱非核家園的神主牌,今年內核電就要歸零,捨棄便宜又乾淨的核電,代之以綠電,在綠電尚未充分供應之前,以燃煤火力和天然氣替代,成本大為提高,造成台電公司累積虧損逾4,000億,立法院不允許錯誤的政策,由全民埋單,因此刪除撥補方案,今後的電價是必然上漲,如果行政院沒有更有效的方案,漲幅一定相當大。
由於科技和技術的進步,國際上已經把核電視為乾淨能源,先進國家逐漸恢復採用核電,以核養綠,以日本為例,311福島核災之後,曾全面停止核電機組的運轉,近年已逐漸重啟核電,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底已重啟12座核電機組。
賴總統已經在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宣布台灣減碳新目標,民國一二一年(2032年)要比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減量32%,民國一二四年(2035年)要減碳38%。這固然顯示政府的決心,但如要達標,民國一二一年(2032年)的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必須超過50%,以目前占比不到20%來看,挑戰難度很高。
就水費問題而言,目前全台的自來水由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及台灣自來水公司供應。前者在民國一O五年(2016年)曾調漲水價28.2%,而後者則由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起,從未調整水價。這導致兩者的財務績效大相逕庭;前者近來每年出現逾10億元的淨利,而後者在民國一一二年及一一三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別出現43億元及28.5億元的虧損。
台灣屬缺水及缺石油、天燃氣的國家,但水、電費卻較其他國家便宜。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時,國際水協會公布台灣的水費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39個調查國家中的倒數第二名。而根據台電的官方網站,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時,台灣的民生及工業用電費率分居全球倒數第五及第八名。為說明其他國家亦有補貼電價的案例,台電公司日前公布民國一一一年至一一三年(2022年至2024年)間,日本及法國補貼該國電價的金額分別為新台幣5,500億元及7,000億元,高過台灣的2,800億元。然而,目前此兩國的民生用電費率分別為台灣的二及三倍,且以每人補貼金額而言,台灣仍高於此兩國。
水、電費具有使用者付費的規費性質,故若水、電價未反映成本,則人們無節約誘因。這除了會圖利用水、用電較多的富人及大企業外,也會造成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電公司必須增加供給以配合民眾增加的需求,但卻難以兼顧品質提升。例如,去年台灣自來水公司的漏水率為12%,仍高於國際標準的10%,因而有賴提高水價來挹注新管線的投資。
行政院一貫以穩定物價為由抑制水、電價,導致目前台電累積虧損已達資本額的七成。然而,近日美國制裁俄羅斯導致國際油價高漲,行政院未來也不大可能經由執行總預算的歲入歲出中,獲得大量賸餘以撥補台電公司。再加上在野黨反對撥補台電公司的方案,故經濟部宜儘早規劃電價調整方案,以免未來陷入景氣低迷時,卻又為了防止台電公司破產,而被迫大幅調漲電價,影響經濟正常運行。
聯合報黑白集/老柯的更大羞辱
2025-01-26 04:23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大罷免、大成功的時機成熟,他要發布民進黨黨團首次的「超甲級甲動」,全體黨團成員一定要落實,這是請求也是命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發布「超甲級甲動」,要全體綠委成立罷免服務站。同一天,作為大罷免首戰的拆樑行動雖已重挫,餘波未止,基隆地院駁回 NET 請求確認基隆東岸商場所有權之訴,等同宣告拆樑「再吞一敗」。聲稱天天面對藍白羞辱的柯建銘,如果不想遭受選民更大的羞辱,應引以為鑑。
拆樑行動正是大罷免的濫觴,雖然是基隆東岸商場移交糾紛所引起,實則是藍綠地方政權之爭的延續,民進黨選輸翻桌;名為公民團體的自主行動,卻處處看到民進黨指導介入的影子。民進黨的戰略即是希望拆樑後帶起罷免藍委潮,進而扳回國會劣勢。
民進黨說沒參與罷樑,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卻積極介入,連中選會主委李進勇都蹽落去;兩位民進黨前市長圍毆現任市長,也能號稱公民行動。但隨著基隆市府訴訟拿下四連勝,連罷樑首要理由也不成立,檢方又起訴了涉賄的廠商、前市府官員,難怪罷免案遭質疑是綠色政商勢力反撲,人民最終也以選票還謝國樑公道。
從罷樑案看大罷免,綠營當家作亂更甚,連總預算都能漫天造謠催化大罷免。賴清德才說「勿讓公民運動被貼上政黨對抗的標籤」,柯建銘就不演了,直接發布「超甲級甲動」,強調大罷免時機成熟。但民進黨已被看破手腳,老柯還想繼續挑戰選民?
聯合報社論/風機葉片屍橫遍野,預告綠能垃圾災難
2025-01-26 04:18 聯合報/ 社論
鄰近台中高美濕地的台中港務公司轄區,草地上遍地散落廢棄風機葉片,甚至已爬滿藤蔓雜草,儼然成為葉片墳場。圖/讀者提供
賴清德總統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宣布具有企圖心的國家減碳新目標,並且三次氣候對策會議三度強調要「誠實面對問題、務實提出對策、踏實解決問題」。但對比同一天被揭露,在高美濕地旁屍橫遍野的風機葉片墳場,正好反映了民進黨推動綠能不敢面對問題、不能提出對策、不願解決問題的心態;總統期許台灣成為世界的模範,只不過把問題丟給後人罷了。
台灣推動陸域風機長達廿四年,最早的風機位於澎湖縣中屯村,民國九十年(二○○一年)商轉,去年八月六日通過環評審查,預計今年四月就將除役,然而這八支風機、廿四支龐大的葉片汰換下來應如何處理,官方卻束手無策,僅能在環評承諾寫入「將視除役當時已商業化之回收技術,以不掩埋方式處理」。
但這只是風機垃圾的開始,繼中屯風機之後,各地陸續退役的風機都會變成燙手山芋。面對即將到來的風機葉片垃圾危機,台電再生能源處處長蔡英聖坦言回收再利用還不成熟、成本高也不具經濟效益,近來已委託業者測試,且有一定成效。環境部長彭啓明則稱,國外已能製造可以全回收的葉片;國內直到民國一三五年(二○四六年)才會達到龐大量體,相信屆時循環再利用的技術一定會起來。
這些官方說法如果不是糊弄,就是鴕鳥。台電委託國產業者天力公司,由台電提供廢棄葉片、天力委託廠商在桃園打造低溫裂解爐,看似已有成果,其實工廠登記、處理許可都還未取得,光是試運轉就需耗時一、兩年。彭啓明稱國外研發出可全回收葉片,但他沒說的是,國內未來十年就將有九百支廢棄葉片,至今找不到最終處置方式。
廿年前風機剛起步時,政府將葉片廢棄處置技術交給未來;如今廿年到了,仍舊是政府不願面對的真相。究竟技術有多困難?實際上,由玻璃纖維與樹脂組成的葉片廢棄物處理並非新技術,主要是量體太大、不具經濟效益,關鍵在於既然綠能是國家重要政策,政府應務實面對,將「搖籃到搖籃」的全生命周期透明化,攤開效益、碳排與風險。
反觀主管機關經濟部能源署與台灣電力公司,對外聲稱過往拆卸的八支葉片「存放」於台中港並婉拒採訪,直到空拍照一翻兩瞪眼證明風機殘骸四散在台中港務分公司,兩機關任由公有土地成為大型棄置場長達十年,甚至在台中市環保局稽查風機破裂、葉片飄散地面,且台電未送廢棄物清理計畫書時,台電仍堅稱爬滿藤蔓且四散的葉片是「暫置」,並非「棄置」。
是誰給了台電這麼大的底氣?無論是中南部曾遍地的光電墳場,或如今的風機葉片墳場,主管機關漠視的背後,是執政者對於推動綠能長期慣性報喜不報憂、掩人耳目;明明行政院淨零碳排十二項關鍵戰略,就包含風機葉片循環再利用,本應跨部會協調的風電廢棄物處理,卻欠缺國家級的重視,如今各單位乾等環境部修訂資源循環促進法,但如何回收、如何監管、落實生產者責任,至今都仍只聞樓梯響。
廢棄葉片可能帶來的成本與代價都將反映在能源效益,賴總統深知能源是減碳的核心,並要求加速各項再生能源發展,但面對大量廢棄物無處去卻選擇性失憶,放任層層單位怠惰而如此「暫置」葉片。如果陸域風機廿年過去都沒能找到終極處理方式,甚至連安全存放管理都做不到,面對同樣需要技術量產克服的上千噸的海量太陽能板,若繼續鴕鳥心態將燙手山芋丟給下一代,綠能垃圾將是人們生活中無法想像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