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

經濟/長照財源不能以短支長

.聯合報社論..狼煙蔽天,政治崩壞的三個徵兆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小心唇亡齒寒
.經濟日報社論.長照財源不能以短支長








經濟/長照財源不能以短支長


2016-10-07 00:22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會昨天拍板《長期照顧服務法》修正案,以調增遺贈稅及菸稅二項稅收做為財源,初步預估遺贈稅可挹注約60億元,菸稅可挹注158億元,從此長照2.0啟動,財源確立稅收制。
回顧新政府推動長照2.0,自從確定推翻規劃超過十年的保險制以來,即為加什麼稅而煩惱不已。新政府一度動過房地合一稅、營業稅的念頭,最後因為營業稅對物價衝擊太大,且有累退性增加中低所得大眾的負擔;房地合一稅在房價下修的趨勢下也屬杯水車薪,事實證明今年實徵稅收尚不及預期金額的一半,因而放棄這些稅目。經過幾次試探風向和民意後,最後選擇遺贈稅的調升,進而冒出調漲菸稅和菸捐的主張;到了行政院院會時,又放棄了菸捐。從這段舉棋不定的歷程,在在說明長照財源採稅收制的最大罩門就是「得過且過」,正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眾所周知,長照制度的建立是因應人口急遽老化所衍生益趨嚴重的失能失智問題,政府不得不為的未雨綢繆措施。因此,如果要採取稅收制,必須要以具成長性的長期、穩定稅目支應,在當前財政困窘以及反加稅費的民粹生態下,大概只能限縮在稅基狹窄、少數人負擔的稅目,因此新政府最後選擇富人的遺產和贈與稅,及少數吸煙人口的菸稅,也就不足為奇。
問題是,稅基既然狹窄,或是繳稅的人口屬於少數,就注定沒有成長性,如何支應急遽成長的長照需求?更何況,遺贈稅是機會稅,不確定性高,鄰近的星、港又無遺贈稅,此次我國稅率提高一倍,容易導致稅基外移,能否實現60億元的增加目標,其實大有疑問。而且遺贈稅屬於「共分稅」,財政也正面臨窘境的地方政府,將來是否會在立法院覬覦這部分的新增稅收,仍是未定之天。
至於菸稅(或菸捐)的目的本來就是希望「以價制量」,以提高菸品價格的方式來抑制消費量或減少吸菸人口,因此稅制的設計本身就是希望稅基縮小,也就不會寄望稅收不斷增加。換言之,真正發揮效果的菸稅,可從菸稅的負成長看出來。財政部的統計即顯示,菸稅自民國94年達245億元之高峰後,多呈逐年下降趨勢,103年已降至194億元,平均年減2.3%。再就吸菸人口來看,91年我國18歲以上吸菸率27%(約480萬人),之後呈逐年下降趨勢,98年每包菸捐由10元調漲為20元後,成人吸菸率由97年22%降至103年之16.2%,降幅達四分之一。
因此,新政府粗估菸稅提高20元,期望第一年能增加158億元,實屬過於樂觀,長期的未來,收入只有更少的可能。而且,菸稅提高後,即使抽菸人口不減少消費量,也可能被相對便宜的私劣菸替代,對合法納稅的進口或國產菸品並不公平,因為透過走私或以白牌方式規避、逃漏菸稅者誘因更強,也會造成稅收的漏損。
在上述偏於樂觀估計下的稅收,第一年只能用於支應第一階段的基礎建設,還需以公務預算支應不足部分,但仍遠低於目前近80萬失能人口的實際迫切需求與服務模式。難怪衛福部對於第二年之後「其他支應體系建構、服務量增加後的長期財源更不足」的質疑,也只能說「可再討論」,含糊應付。審計長則表示財源的籌措應更多元,不敢苟同新政府「走一步算一步」的作法。
總之,長照就是需要長期穩定成長的財源才能可長可久,新政府對「稅收制」如此死心塌地,卻以遺贈稅和菸稅勉強拼湊出第一年的長照財源,根本就是「以短支長」,如何能讓民眾對於新政府的長照規劃有信心?難道以後每年都還要再玩「猜猜看加哪個稅」的遊戲嗎?

聯合/民進黨小心唇亡齒寒


2016-10-07 00:22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可能發不出薪水,蔡政府正以抄家滅族的手法處置國民黨。
民進黨要小心,唇亡齒寒。
兩岸的大局,一直存有藍綠紅的「三角制衡」。綠主台獨,使兩岸的交流與整合受到節制;藍在「一中各表」下主張交流,使兩岸關係不致決裂;紅雖對綠頭痛,但覺得在藍仍有和平發展的可能性。這個三角制衡,維繫了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情勢。
一旦國民黨在三角制衡中失去角色,兩岸即成紅綠「二極對決」。對藍營而言,主張兩岸和平發展的民意失去可以依靠的政黨;對綠營而言,與對岸折衝,就失去了緩衝的減壓屏障;對北京而言,可能解讀為已經面臨與台獨針鋒相對的局面。
回顧二○○五至二○○八的歷史過程,當時陳水扁政府操作正名制憲如火如荼,兩岸情勢可謂一觸即發;但由於連戰的破冰之旅,兩岸皆有信心認為二○○八年是僵局的出口。這固然使民進黨失去政權,但不啻也為兩岸的決裂解了圍,這就是三角制衡對台灣大局的緩衝作用。
如今,若國民黨在三角制衡中出局,紅綠的二極對決,就會變成統獨對決,失去「不統/不獨/不武」的緩衝地帶。例如,國民黨正在醞釀「不談一中各表」,這也可解讀為國民黨想要解構「三角制衡」的兩岸論述;而一旦「一中各表」退出三角制衡,民進黨在「一個中國」下豈不成了首當其衝?
三角制衡變成兩極對決,民進黨豈無唇亡齒寒之虞?

聯合/狼煙蔽天,政治崩壞的三個徵兆


2016-10-07 00:22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總統親上火線處理各項棘手議題。 報系資料照

最近天氣轉涼,國內政治氣氛卻突然轉熱。蔡總統決定親上火線處理各項棘手議題,於是,隨即有六財金首長因兆豐案被移送及鑒機案迅速押人的發展;立法院方面,則演出朝野激烈推擠卻無法討論議事的「一分瑩」事件,而各類社運團體上街抗爭的情況也明顯加劇。與此同時,兩岸的冷戰硝煙,則有轉向國際戰場延燒的趨勢。
這種狼煙蔽天的現象,來自三方面的壓力推擠。其一,是綠營內部對林全內閣表現的不滿,迫使蔡英文必須召開「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以不惜矮化閣揆職權的方式,來解決執政不順的問題。其二,是來自社運團體的壓力,不斷要求蔡英文兌現選前的種種承諾,但行政部門顯然力有未逮,遂使得蔡總統在「治國」和「食言」之間進退失據。其三,是兩岸對九二共識的歧見,導致來台陸客團驟減,影響觀光業生計,進而使得我無法出席ICAO大會。如今,宋楚瑜代表出席APEC,兩岸歧見將趨近或趨遠,仍是一場神經戰。
從上述分析可知,蔡政府的執政壓力,其實主要是來自民進黨內部、民間社運團體、和其自身決策的搖擺;相形之下,與國內其他反對黨的杯葛,反而關係不大。就民主政治的運作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弔詭的現象。簡言之,蔡政府今天的困境,一則是因為自己的競選承諾與執政現實無法接軌;二則是執政的利益無法滿足黨內的需索;三是執政的手段無法實現自己渴望的目標。這三大關鍵,都需要靠她自己突破,無法假手別人。
然而,或許是由於焦慮之故,蔡政府最近連續採取升高緊張的手段來因應情勢,連帶使得社會氣氛丕變。短期而言,這或許有若干轉移焦點和紓解壓力的作用;但長期來看,卻可能破壞民主體制的正常運作,更可能傷害行政部門的士氣和專業,甚至危及蔡政府日後要進行的司法、年金、國會等各項改革,並不明智。更進一步說,今天的台灣隱隱然已可預見三個政治崩壞的徵兆,令人憂心。
第一,政治完全凌駕行政,導致專業遭到架空。表面上看,總統召開「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是出於好意,希望拉顛躓的林全內閣一把,加速整合黨內異議。實質上,這種政治掛帥的干預手法,卻反而削弱了行政部門的專業意見及客觀原則,使事務官變得更隱形,政務官變得卑微。近年台灣內閣閣員的身價一路看貶,專業不再受到重視;而從協調會議中林全的意見被稀釋,更是一次重貶。
第二,蔡英文不斷插手大小事務,除有擴權之虞,更對政府體制造成不當的暗示和影響。最明顯的例子是,蔡總統最近指示要對兆豐案嚴加究責,行政院「督導小組」立刻將前後任六名財金首長移送監院,檢調也隨即將箭頭轉向鑒機而收押蔡友才;這種操作,難免讓外界有「迎合上意」之揣測?此外,蔡英文為郭瑤琪案表示「不捨」與「不平」,就一個早已定讞的案件而言,當然是不尊重司法的表現,更為她即將推動的司法改革增添障礙,但蔡英文似毫無所覺。
第三,台灣的天空每天都是戰鬥狼煙遮天蔽日,民眾卻看不到政府拚經濟的努力。人民選擇政黨輪替,是希望新的主政者能為大家帶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喜歡膜拜政治人物,更不是因為憧憬新國家。而如今,政府不斷高喊改革口號,卻無法善用決策做出振興經濟、造福民眾的事;林全內閣標榜的是財經專業,卻日復一日陷在政治泥淖之中難以動彈。八月台灣失業率已經升破四趴,陸客團人數則驟減三成,政治操作上卻仍以務虛為樂。
嚴格說來,台灣的政治不是今天才開始崩壞,政治凌駕專業的亂象也為時已久。遺憾的是,原被人民寄予厚望的蔡政府,上任才四個月即已走到要靠揮舞政治大鞭的地步,這絕非好徵兆。

聯合筆記/北京插柳 上海栽花

.人才的「開源」「節流」
.索高額養老稅 日本年金風險低
.聯合筆記/北京插柳 上海栽花
.宋楚瑜接受任務「上工」了
.宋習會不會? 端看國慶文告
.宋楚瑜最大善意…大陸會埋單?
.九二共談 海闊天空!
.盡孝雙親廿年 回首竟孑然…








聯合筆記/北京插柳 上海栽花


2016-10-07 03:21聯合報  李春

中國人愛比大小,所以有大大小小的排行榜,其中城市因為房價,大家比出了個「一線城市」,排行為所謂「北上廣深」,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家,現在廣州落伍,已只說「北上深」了。
但中國的城市,如果不計香港,又放到全球經濟範疇去看,則只有兩個城市可以有不得了的國際地位,那是北京與上海。而有趣的是,純在經濟層面而論,北京無心插柳,已被放大到國際前三,而上海有心栽花,現在仍是花兒未發。
說北京無心插柳,是別人把北京的經濟影響力排到全球第三,那是大行普華永道,其發布的第七期《機遇之都》城市調研報告中,說北京的經濟影響力指標,已經位列全球第三位,僅次於倫敦和紐約。
這種調研報告指標如何設定,需得仔細研究,北京的影響力又如何影響經濟特別是中國以外的環球經濟,又能否跟倫敦和紐約來作類比,更要仔細辯析。這是因為,北京不僅不是像倫敦、紐約那樣的國際金融中心,甚至已經不再提中國的經濟中心了。
北京因何經濟影響力那麼大?還是因為首都二字。說簡單點,是「政令已出中南海」,「政策先行在北京」。中央部委圖方便,有些政策會先扶北京一把,再鋪到全國,中國國際影響力大了,北京自然水漲船高。
上海卻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多年之前,中國曾有一場金融中心之戰,那時混戰的正是北上廣深四市,都要發展為金融中心城市。但最後中共領導層把上海定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又更進一步,有了上海的「四個中心」論,上海的目標明確了,不僅是中國的,還是全球的「金融中心」。
二○○九年三月人大會議後,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一份文件,要求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其中一個明確的目標,是到二○二○年,上海要建設成「與中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共領導層又在推金融改革開放對人民幣國際化之際,把自貿區先放到上海,促其成為連通離岸和在岸市場的重要樞紐。
二○二○年人民幣要實現國際化了,但上海能否如願建成國際金融中心,仍是虛實難料。有趣的是,上海官方智庫的最新研究說,上海要與倫敦、紐約比肩而立,得到二○五○年。

孫維新/羅塞塔號任務的絢爛終結!

.孫維新/羅塞塔號任務的絢爛終結!
.趙春山/談判代替對抗 突破兩岸僵局
.黃介正/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十五年
.周行一/培養創造力 從改變考試開始
.盛治仁/當「真相急先鋒」在台灣
.王文華/和醒著的同學一起努力






孫維新/羅塞塔號任務的絢爛終結!


2016-10-07 03:15聯合報  孫維新

九月卅日,羅塞塔號太空船在環繞CG彗星兩年後,直接撞上這顆彗星表面,結束它傳奇的一生,繼菲萊號登陸後,成為這彗星上的另一個人類痕跡!
一七九九年,拿破崙麾下的法軍上尉布夏賀,在尼羅河三角洲西北方羅塞塔鎮郊建要塞,挖地基時意外發現一塊黑色石碑,上面有三種文字寫成的同篇文告,是西元前一九六年古埃及法老王托勒密五世的詔書,象形文字、埃及草書和古希臘文三語並列,成為解開古埃及文字謎的關鍵之鑰!
一八○一年拿破崙戰敗投降,結束在埃及的三年占領,英軍堂皇開入要求留下占領期間挖出的古物,法軍本來抵死不肯,但形勢比人強,最終交出古物,但將「羅塞塔石碑」偷偷藏在船上,被英軍半途攔截,成為繳納給英國王室最珍貴的戰利品!後來由英王將石碑捐給了大英博物館,成為該館鎮館之寶。二戰時藏入地下,躲過德軍轟炸,戰後重新展出,吸引許多埃及觀光客前來參觀,邊看邊罵,這塊石碑也一直是埃及希望向英國討回的文物之首。
這就是歐洲希望解開太陽系起源之謎彗星任務命名由來,然而羅塞塔號任務的坎坷和羅塞塔石碑當年顛沛流離相去不遠,原先規劃要在二○○三年前往維坦能彗星,但因亞利安五號火箭狀況不斷,錯過發射窗口,只好去探索另一顆CG彗星。
因發射延期,軌道改變,羅塞塔號必須藉助火星的重力助推,才能抵達這顆彗星,但經過火星時有十五分鐘的時間穿過太陽陰影,太陽能板無法充電,若仍然維持完全開機功能,有可能會耗盡電池,因此需在這十五分鐘裡關閉所有功能,包括對地通訊,讓羅塞塔號在「失聯」的狀態下,靠電池撐過這十五分鐘,這過程被歐洲科學家稱為一場「十億美金的豪賭」!
最終在英法德科學家聯手下,羅塞塔號成功穿越死亡陰影,回到陽光下重新啟動,傳回大量火星大氣和表面的圖像;後來在路上還經過了兩個小行星,順便拍了不少照片,算是加碼演出。
但是厄運並沒有就此放過這個任務,二○一四年十一月,羅塞塔號終於抵達CG彗星,放出登陸艇「菲萊號」(這個命名來自尼羅河上游的一個小島,島上發現的一塊方尖碑,幫助羅塞塔石碑文字的徹底解密),原來希望著陸那一剎那,底部兩支「魚叉」會射入地面固定,沒想到表面遠較預期來得硬,撞擊瞬間登陸艇彈起,橫向飛了兩個小時才重新落地(彗星重力場微弱,彈起來會在空中飛很久),再次彈起,第三次落下才停在地表,歐洲科學家自嘲:「菲萊號成功登陸了三次!」
可是登陸後菲萊號就杳無音訊,多方努力都徒勞無功。最後在八月底任務即將結束,要關閉羅塞塔號搜尋功能時,竟然發現菲萊號蹤跡!傳回照片中,清楚看到菲萊號側躺在斜坡上一大塊巨石下!
即使登陸艇未盡全功,羅塞塔號跟隨一顆彗核,從它接近太陽前的寧靜無為,到受熱成為光芒萬丈的真正彗星,再回到冰冷幽暗的彗核狀態,看盡了一個彗星繞經太陽的蛻變過程,這個大膽創意已是難能可貴,令人讚嘆了!
(作者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