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房屋稅改革應全方位落實(十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十二 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137/web/

◆  聯合報社論/哈囉!政府有人在關心民生環境議題嗎?
◆  聯合報黑白集/爭主權,卻自棄主權
◆  經濟日報社論/房屋稅改革應全方位落實







經濟日報社論/房屋稅改革應全方位落實


2021-02-23 02:1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打炒房的動作轉趨積極20日預告將修正房屋稅條例」,未來「住家房屋現值10萬元以下免稅」的規定,將排除企業適用,個人免稅也僅限三戶以內,以防堵企業或個人透過分割房屋的方式來避稅。因這項修法具急迫性,預告至3月12日截止,希望力拚於立法院本會期完成修法;若順利通過,預計今年7月1日起生效,明年5月申報房屋稅時適用。

現行房屋稅條例規定,如果符合「住家用房屋」及「房屋現值10萬元以下」兩條件,就可以免徵房屋稅。從保障弱勢者居住權益的角度思考,對於較小較舊的房屋給予免稅有其道理。但是上述免稅條款,個人不限戶數,企業持有住家用房屋,只要符合條件即可適用,就值得商榷。

對企業而言,並沒有購置「住家用」的必要性,且企業購置住家用房屋,等於利用組織的經濟優勢,排擠個人住家用的基本需求,給予免稅等同於給予優勢者租稅上的優待,且出售房屋的利得適用較低的營所稅稅率20%,比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40%為低,造成財富分配的更不公平,更妨害居住正義,當然有必要排除免稅條款的適用。

對於個人而言,由於房屋的評定現值都嚴重低於真實市場價格,使得有人刻意濫用此種免稅門檻,將又新又大的房子,藉編釘或增編房屋門牌號碼,分割為小坪數的單元,使得每一單元的房屋現值低於10萬元,變成鑽稅法漏洞的避稅行為。最著名的就是有家族將持有的房屋拆戶分割」,使每戶現值低於10萬元,出租給大學生作為宿舍,從而規避房屋稅。因此,有必要對個人持有現值低於10萬元的房屋數量予以限制。

未來房屋稅條例修正,將排除企業(非自然人)在適用範圍之外,實屬合理;自然人則全國合計僅限三戶可免稅,也能適度防杜有人刻意以拆戶方式規避稅負的取巧行為,值得支持。

但是話又說回來,財政部既然有意對個人的免稅房屋限於全國合計三戶以內,超過第三戶以上的部分仍適用1.2%的自用住宅優惠稅率,就不免讓人聯想到,財政部在「囤房稅」方面為何不一起納入連動調整,一併改革?因為囤房稅目前對地方政府財稅機關的最大罩門,就是沒辦法掌握個人持有的全國房屋數量,例如若個人在各縣市分別持有三戶以內的房屋,實際上是「全國持有戶數超過四戶以上」,但各地方政府稅捐機關無從知悉該個人的全國總數,也就無從課徵更高的稅率囤房稅的門檻稅率為1.5%),以致於目前各地方政府的囤房稅稅收微乎其微。

財政部最近公布的房屋全國總歸戶資料顯示,囤房的現象日趨嚴重,去年持有四戶以上的個人已達32萬人,其中還有近2萬人持有十戶以上的房產,若與前一年比較,持有四戶以上房產的人數又成長了1.1%,遠超過僅持有一戶者(真正自住)。

如拉長時間來看,民國 102-107 年(2013年至2019年)之間,個人持有四戶及以上的人數在六年間就增加了4.7萬人;多屋者擁有的房數則從民國 102 年(2013年)的140萬戶增加至民國 108 年(2019年)的164萬多戶,增加了24萬戶;人數和戶數都成長18%,且新增106萬戶的房屋中,有四分之一是由多屋者取得;不到4%的人,持有房屋數就占了房屋總數的14%,這些人還能享有1.2%的相對優惠稅率,實在是說不過去。

財政部怎能對此驚悚的數字無感?又怎能將房屋稅的改革限縮在打小房的免稅而已?財政部在打炒房方面應有更積極、有高度的作為,把個人或企業持有住家用房屋全國總歸戶的資料提供給各地方稅捐機關,讓全國持有房屋數量超過三戶者,至少適用囤房稅的門檻稅率1.5%,讓實現居住正義再邁前一大步

















聯合報黑白集/爭主權,卻自棄主權


2021-02-23 00:5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港女潘曉穎命案已滿三年,兇嫌陳同佳要來台投案,卻屢遭蔡政府拒於國門之外。美聯社


港女潘曉穎命案已滿三年,兇嫌陳同佳要投案,卻屢遭蔡政府拒於國門之外。陸委會不斷跳針說,要港府與台灣先政府對政府司法互助;彷彿不如此,即無法辦陳同佳。司法案件一染上政治色彩,就變得複雜無比。

當初,港府是為了讓我國能引渡陳同佳來台受審而修《逃犯條例》,不料引發「反送中運動。如今陳同佳要投案,蔡政府反而千方百計阻止他來,忽而說是為保護其他機上乘客「不能讓殺人犯自由行」,忽而說香港也有司法管轄權。這麼會推,到底在演哪齣

陳同佳投案,非要「政府與政府談司法互助」才行嗎?答案是否定的。他願意投案,只要港台聯繫好時間和交接方式,我方司法人員隨雙方約定的國航班機前往,待陳同佳登機,即可在機上完成緝拿歸案程序。如此,機上乘客的安全問題就解決了。

這麼簡單的道理,蔡政府卻佯裝不知,當然另有原因。兩岸交往因民進黨執政而中斷,若能因此爭取到港台「司法互助」,民進黨便可拿來表功;若爭取不到,則可繼續當成「反中談資亦即,必須化簡為繁,才有政治紅利可得至於司法正義司法主權,它根本不在乎

這種爭主權,卻自棄主權行徑,何其諷刺那些反送中的香港年輕人,還會相信蔡政府嗎












聯合報社論/哈囉!政府有人在關心民生環境議題嗎?


2021-02-23 00:5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西濱快速道路昨天發生重大車禍,疑因濃霧肇禍,但令人驚訝的是西濱快速道路全線竟只有一支濃霧偵測器。圖為高速公路濃霧偵測器。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西濱快速道路發生廿一車追撞的慘重車禍,主要是濃霧加上空汙導致能見度驟降到不及十公尺,駕駛人根本反應不及西濱因不收費,而有窮人的高速公路之稱,全長三○八公里,卻僅在苗栗設了一支濃霧偵測器。任由民眾高速馳騁,政府卻無法提供有效的安全防護,氣象局更把濃霧警示責任推給地方;這種鬆散的表現,完全戳破有政府、會做事的牛皮

濃霧天候因素空汙則是人為禍害,兩者結合形成致命霧霾,除釀成可怕的車禍,也戕害民眾健康。然而,政府不僅在末端的霧霾警示機制闕如,對前端的汙染管制則更嚴重鬆弛;兩者陳陳相因,才會肇致大禍。西濱奪命連環車禍發生後,一向好作現場秀的政府官員皆避之唯恐不及,將說明的責任全丟給底層的公路總局和氣象局;交通部長林佳龍同日則在電視受訪談其未來規劃,自稱是支「活棋」。這就是自命勇於負責、超前部署的內閣嗎?

近幾年西部地區的空汙不斷惡化,是人民深刻感受的事實。除了台中深受中火之害,其他各地的空汙監測也頻頻亮出紅燈,天空總是灰濛濛一片。以高屏地區為例,上月的空氣品質指標沒有一天是綠燈,有半個月以上是紅、橘的有害等級,其餘均為黃燈。高雄市民自嘲,每天騎車出門,自己就是人體濾淨機」。彰化雖然沒有大型工廠,但地形上空氣擴散不佳,空汙常常名列前茅,有時連彰化大佛都看不到;前年當地男性罹患肺腺癌人數,更居全台之冠。這些問題長期懸而未決,能一舉推給境外因素嗎?

最近台灣另一個嚴峻的民生環境議題,是缺水。去年因為沒有颱風,降雨量少,十月開始,農委會要求桃竹苗兩萬多公頃農地二期稻作休耕。由於旱象遲未紓解,後來又陸續追加嘉南、台中、桃竹苗今年一期稻作的休耕停灌,總計今年一期稻作的休耕面積已達七・四萬公頃,占全台稻作面積的二成四。由於農委會發出了每公頃十四萬元的高額休耕補償,農民沒有怨聲載道,但迄今政府發出的補償金額已高達七十億元這些錢都是民脂民膏,只是用來為政府遮羞,但一再休耕卻可能破壞農田的利用價值

農田休耕,政府可以花錢消災解決倒也罷了;但缺水的問題依舊懸而未決,並進而威脅到工業及民生用水。春節過後第一個上班日,經濟部長王美花立即召開了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工作會報」,決定採取進一步節水措施本月廿五日起,嘉南地區的水情燈號將由原來的夜間減壓供水的黃燈,改為減量供水的橙燈而高雄、彰化、雲林、南投則調整為減壓供水的黃燈。除此之外,對於竹苗、台中、嘉南地區的工業用水戶,則要求提高他們的節水比率在七%到十一%不等。由此可見,缺水問題正在逐步擴大,如果農業及工業用水無法落實節約,下一步,民生用水就會周轉失靈而必須限水。

政府的施政思維若不能保持均衡、多元及專業的原則,就會出現這類顧此失彼的失衡現象。例如:交通上一味強調建設與便利,卻輕忽了安全的需要;不斷把空汙禍首推給境外或中火,卻坐視地區性的汙染問題擴大;一味收編水利會並擴大工業區的開發,卻無法有效開發水電資源,最後造成民生和農工用水皆窘困。蘇內閣去年有十幾個例行跨部會會報未開,可謂荒於施政;雖用大內宣蒙蔽民眾於一時,卻無法遮掩台灣環境品質日趨下流的事實。


【即時短評】藍白還沒合 國民黨先上演內鬨宮廷大戲

◆  【重磅快評】蘇貞昌宴請綠委放訊息 淡化疫苗急迫性?
◆  【重磅快評】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到立委 國際知識零蛋?
◆  【即時短評】藍白還沒合 國民黨先上演內鬨宮廷大戲

◆  【重磅快評】不敢對抗新威權才是對台灣人的最大侮辱
◆  【即時短評】制衡獨大民進黨 藍白合作從不可能到改變成真







【即時短評】藍白還沒合 國民黨先上演內鬨宮廷大戲


2021-02-23 01:20  聯合報 /   記者劉宛琳/即時報導
江啟臣(左圖)和柯文哲(右圖)周三同台,「藍白合作」才剛曝光,但馬上就引爆國民黨黨內齟齬。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江啟臣和柯文哲明天同台,「藍白合作」才剛曝光,馬上就引爆黨內齟齬。在野結盟難免有其利弊,但若「藍白合」變成「藍白拖」,一黨獨大的民進黨只要坐等藍白自傷,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漁翁得利。

在野結盟最基本的理由,無非就是讓兩黨的聲量和選票極大化,這對於一個新興而且需要聲量的民眾黨,和一個老邁而需要新血的國民黨,都不失為一個方法。議題合或選舉合皆可,重點在彼此「既合作又競爭」關係如何定位。

但正如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昨天說,這次論壇的合作,單純是議題上的交流,談不上是選舉的合作。要怎麼合作,雙方都還沒到「談」的階段,但讓外界有了合作的想像,對於爭取連任黨主席的江啟臣,既可增添話題,而對差點辭掉黨主席的柯文哲,也是挽回聲勢的做法,這正是他們彼此欣賞的「共利」。

只是,「藍白合作」八字還沒一撇,藍營內部已對「為何邀柯」引發內訌。連勝文大表不滿之後,可能引發的效應,恐將影響後續的黨主席之爭;若國民黨內連自己的爭議都擺不平,遑論要不要和民眾黨合作?

藍白還沒合體,就急著被拆散,對於向來被譏「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國民黨,或許是家常便飯。國民黨團結都不一定會贏,更何況不團結,若不能先檢討自己的內鬥文化,誰拖垮誰還不知道,也不必再牽拖柯文哲或民眾黨。













【重磅快評】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到立委 國際知識零蛋?


2021-02-23 16:45  聯合報 /   主筆室
美國海軍神盾級驅逐艦拉塞爾號17日航行南海。照片來源/第七艦隊提供


美國驅逐艦拉塞爾號本月17日到南海執行「自由航行任務」(FONOP),挑戰中國大陸、越南和台灣對外國軍艦無害通過沿岸國領海的「非法限制」,並挑戰南海主權聲索國過度的海事主張。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對此表示,美軍所謂「自由航行任務」形同否定我國對領海的主權,呼籲蔡總統身為國家元首,對外絕不能卑躬屈膝。

總統府與外交部對此沒有回應,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副主任兼發言人謝佩芬表示,中國聲稱幾乎擁有整個南海主權,因此美艦透過自由航行任務的執行,來嚇阻中國單邊作為,確保區域的穩定安全,就是實踐協防台灣,維穩台海區域安定的具體行動。馬辦與國民黨卻「超譯」為對台灣南海主權的否定。可能造成國際社會認為台灣有「敵友不分」的錯誤認知。

每天主動錄製時事回應影片提供記者的立委陳亭妃,則批評馬「抱中國的大腿抱成這樣」。她說,美軍行經南海,基本上是執行自由航行權,代表一個完全航權自由的海域。中國一直要把台灣海峽內海化,也把南海變成它的主權,在這樣前提之下,到底是誰誰想把台灣併吞?是中國。是誰在守護台灣的主權,作為重要支撐者協防台灣?是美國。台灣受到美國這樣的協防,更能證明台灣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卑躬屈膝的是馬英九,看到中國就跪在地上。

回歸第七艦隊新聞稿,美方指出:中國大陸、越南、台灣、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都對南沙群島的全部或部分島嶼聲稱主權。中國大陸、越南、台灣要求,外國軍艦駛入其領海行使無害通過時,應先告知或要求許可。但依據海洋法公約,所有國家的所有船隻,都擁有無害通過的權利。單方面要求無害通過需得到許可或提前告知,並不符合國際法。美國挑戰中國大陸、越南、南灣所訂定的非法限制,並展示無害通過不需如此的限制。

換言之,美方這次主張,並沒有否認各國在南沙群島聲稱的領海主張,但強調即使是領海,自己的軍艦也可以行使無害通過(維持穩定航向航速的單純通過,不進行各式作業),而且不需要提前告知,更無須等待批准。所謂FONOP,就是美國覺得其他國家設置了不合理的主張,因此派軍艦故意去踩線,以表示不贊同。

問題在於,我國在1998年李登輝總統時代公布的「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明確規定外國的公務船隻,進入我方領海進行無害通過時,應該先行告知。這個規定的確不符合1982年的海洋法公約,但我國不是聯合國會員,公約也沒有強制性,甚至美方自己都未簽署該公約。不過另一方面,由於南沙群島距離台灣遙遠、國際情勢複雜,我方也從來沒有在太平島周邊公告領海界線,只以距岸6000公尺為執法範圍,距離不到12海里領海(22.2公里)的三分之一。

雖然我方受限客觀現實,無法在南海諸島(即使只算實際控制的太平島)完整地行使領海權利,然而我國現行領海法的確規定,外國軍艦的無害通過應該告知。這條規定要不要修法廢止,確實有討論空間,不過在廢止之前(綠營目前也沒提出類似主張),政府的確仍有堅持法制的義務。當然在國際局勢下,最多只是口頭表達抗議,不需要對美國祭出更激烈的反制。美國對台灣實施FONOP,不代表美台關係不好。菲律賓與美國有長期的盟邦關係,越南近年在對抗北京的大戰略下,與美國愈走愈近,但兩國也都曾遭遇美方實施FONOP。

從謝佩芬、陳亭妃的論調可以看出,綠營人士面對涉外事務最大的盲點。所有國際關係(包括兩岸)當中,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場。沒有任何兩者之間的利益完全相同,也沒有任何兩者是百分百不共戴天。就此而言,民進黨諸君的確深受當年「黨國教育」的薰陶,以為好人與壞人之間是黑白分明,沒有中間地帶。如果是我方認定的「好人」,就應該無條件對之屈從;如果認定為「壞人」,除了將對方徹底妖魔化,就沒有任何該做的。這是愚民宣傳,不是國際關係,更非外交。

更重要的是,美國派艦進入南海,對於北京宣稱擁有南海諸島主權的主張(源自二次大戰後的中華民國,實務上兩岸當然都做不到),並沒有任何挑戰或否定的效果。反而等於是承認中共以及越南、台灣,擁有這些島(礁)的主權,因此才有「過度的領海主張」。至於把相隔1000公里的台灣海峽與南沙群島,可以當成同一件事,把美軍在南海行使FONOP,說成美國協防台灣,因此感謝美國「守護台灣主權」。即使美國人,對於這種讚美也要傻眼。

老實說,從這兩段話可以知道,真正「超譯」的其實是謝佩芬;陳亭妃則除了反射動作式的罐頭回應,更近乎「看到美國就跪在地上」——問題是跪都跪了,還不知道美國根本不在自以為的位置上。














【重磅快評】蘇貞昌宴請綠委放訊息 淡化疫苗急迫性?


2021-02-23 18:12  聯合報 /   主筆室
新竹市高峰非營利幼兒園今舉辦落成啟用典禮,邀行政院長蘇貞昌等人觀禮,針對疫苗採購,有媒體問到蘇先前稱「國內施打疫苗沒有急迫性」,蘇回應說,這是相較於國外的情況,台灣已經做得很好,才會有此一說。記者王駿杰/攝影


行政院長蘇貞昌周五將赴立院專案報告疫苗取得進度,昨天宴請民進黨立委先行溝通,有關目前國人最關心的疫苗採購,與會綠委轉述蘇在餐敘中指台灣並無施打疫苗的迫切性,有餘裕觀察各國疫苗政策與施打情況,來決定未來的疫苗政策;蘇的說法引來質疑,所謂防疫的「超前部署」莫非又是嘴巴說說而已,沒有施打破切性的說法只是為疫苗採購不力先消毒而已。

蔡政府自詡防疫作為都是超前部署,動輒組成國家隊為萬靈丹,但常失靈,倒是話術總是高明;去年疫情爆發之初,總統蔡英文跑行程不戴口罩,前總統馬英九戴口罩還被罵;口罩不夠用時,大官們說搭捷運可以不戴口罩,綠委們就發起「我罩你,你先領」活動,呼籲民眾不必隨時戴口罩,禮讓口罩給需要的人,結果,事實證明,綠委的說法根本罩不了任何人。  

疫情進入下半場,疫苗取得成為主戰場,偏偏蔡政府的疫苗採購黑幕重重,光是媒體人的質疑,指揮中心就說不清楚,在以色列近半民眾接種、境內解封,英國宣布英格蘭地區將分階段解除封城計畫,國際流通有相繼啟動之勢,國人勢必關切疫苗取得情形,蘇揆赴立院專案報告前夕宴請綠委,並釋出「台灣目前並無施打疫苗的迫切性」的說法,動機值得推敲。 

蘇貞昌今天下鄉被媒體問到「國內施打疫苗沒有急迫性」,他回應說這是相較於國外的情況,台灣已經做得很好,才會有此一說;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在例行記者會也說,接種急迫性和疫情有關,疫情相對嚴重急迫性就比較高,願意打的人就比較多,「這沒辦法強迫大家打,台灣的情況也沒有需要強迫大家打」,但還是會提出相關證據,鼓勵大家打;陳時中的說法算是技巧呼應了蘇貞昌。

各國先後施打疫苗、分階段解封,接下來就是啟動國際交流,蘇貞昌此際提出疫苗專案報告,應以如履深淵的態度以對,未料竟在報告前施放「施打疫苗沒有急迫性」的訊息,陳時中接著說「沒有強迫大家打」,兩人刻意淡化疫苗取得的急迫性,再以低確診、正常生活,晚打反有餘裕觀察不同疫苗的施打反應等理由,為 爭取疫苗不力卸責,去年積極超前部署的政府瞬間變得無為而治,「衝衝衝」團隊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疫苗採購終須要見真章,蘇貞昌團隊總拿保密協定塞人嘴巴,但去年急如星火的疫苗採購,如今變成可以緩辦的急事,在專案報告前夕,蘇團隊不是積極談判、補充資料、加快採購, 而是約黨籍立委吃飯釋放訊息,是預告採購不力?或向黨籍立委下達護航指令?而陳時中兩天前才說我們最多可買4500萬劑疫苗,應是預估每人打兩劑,今天又說沒強迫大家打,到底是要買多少?能夠買多少?只怕周五的報告還是一筆糊塗帳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墜地的鳳凰

udn 論壇報初十二 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137/web/

◆  釣島風雲 我需超前部署
◆  守護台灣土地 懷念無米樂崑濱伯
◆  棄守經貿布局 牛年驚心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墜地的鳳凰
◆  打炒房抑房價 要摸到癢處
◆  青少年候診身心科 毒癮者在旁…
◆  陸為全球火車頭 台能否同步成長?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墜地的鳳凰


2021-02-23 03:59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交大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林一平繪


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初緬甸軍方推翻民選政府翁山蘇姬,以非法進口六台無線電對講機為理由將她羈押,引爆緬甸十多年來最大抗議潮。

回首十年前盧貝松拍攝電影《The Lady》(翁山蘇姬),由楊紫瓊扮演女主角翁山蘇姬。楊紫瓊稱這齣電影是以「政治動盪」為背景的「難以置信的愛情故事」。當時緬甸大規模的民主遊行遭到血腥鎮壓,翁山蘇姬帶領民眾對抗軍政府,但深知絕對不能採取以暴易暴的方法來解決國內的危機。

在她最有名的演講《Freedom From Fear》,翁山蘇姬指出:「令人腐敗的不是權力,而是恐懼失去權力的恐懼會腐蝕掌握權力的人。」因為害怕,很多政府領導者失去了他們的遠見:「政府領導人的後知後覺令人驚訝,他們往往是最後一個知道人民想要什麼。」緬甸軍政府因為害怕而囚禁翁山蘇姬。她在民國 79 年(一九九○年)帶領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大選的勝利,但選舉結果被軍政府作廢。其後廿一年間她被軍政府斷斷續續軟禁於其寓所中長達十五年,在民國 99 年(二○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緬甸大選後終於獲釋。

她在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仍被軟禁,由她的兒子代表領獎,他領獎時說:「讓我們希望並祈禱,從今天起,創傷開始癒合,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諾貝爾和平獎將被視為緬甸實現真正和平邁出的歷史性一步過去的教訓不會被遺忘,我們今天慶祝的是對未來的希望。」電影情節在頒發諾貝爾和平獎時,身在緬甸的翁山蘇姬聽著海外現場廣播的樂隊演奏,忍不住跟著彈起鋼琴,與在英國的樂隊隔空合奏了卡農。這首世界最美麗的音樂聯結了諾貝爾和平獎和緬甸。看到這一幕,令人感動落淚。

這部電影的評價好壞參半,歐美一般是負面的,在東方則較正面。英國評論家讚賞楊紫瓊和英國演員杜里斯的表演,卻批評導演/製片人盧貝松。美國批評家也對盧貝松負面評論。在亞洲,這部電影的接受度最為正面。

翁山蘇姬執政後其政府對洛興雅穆斯林的暴行讓世人大感失望。楊紫瓊非常反對緬甸政府針對洛興雅人的行為,但也認為翁山蘇姬的處境非常非常艱難,有難言之隱。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十月三日英國牛津市議會撤銷頒發翁山蘇姬的牛津自由獎Freedom of Oxford)。之後各項頒發給她的國際獎項也被取消國內媒體風傳媒對翁山蘇姬下註腳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淪為種族滅絕代言人。翁山蘇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發表的言論被檢驗,聲譽由高點跌落谷底。或許因為國際支持度下降,緬甸軍方趁勢再度軟禁她。翁山蘇姬如同墜地的鳳凰,今日又回到十多年之前被囚禁的原點,是否能浴火重生?












陸為全球火車頭 台能否同步成長?


2021-02-23 03:44  聯合報 /   葉萬安/退休公務員(台北市)
去年台灣經濟有3.1%的高成長,是全世界去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還能維持正成長的極少數國家之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大陸對台文攻武嚇,越來越嚴重,甚至有人出以「經濟制裁」台灣,逼台灣投降,達到兩岸「和平統一」的目的。大陸這樣叫囂,如真用「經濟制裁」台灣,能否得逞,值得執政當局評估與省思。

我估計到目前台商在大陸投資超過四千億美元,創造兩岸雙贏。目前台灣在大陸居住的人口約有兩百萬人,新冠病毒前兩岸每年來往人口,最高時超過千萬人次,兩岸產銷供應鏈,更是錯綜複雜,相互交錯,已到「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境界。

尤其去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哀號遍野,絕大多數國家經濟淪為負成長,美國經濟萎縮百分之三點五,全球經濟萎縮百分之四,即使中國大陸經濟尚能維持正成長,但僅成長百分之二點三,均較金融海嘯時受創更嚴重。唯獨台灣例外,金融海嘯的民國 97 年(九八年),台灣經濟負成長百分之一點六,可是去年台灣卻有百分之三點一的高成長,是全世界去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還能維持正成長的極少數國家之一,更可能是正成長最高的地區

台灣經濟去年表現如此相對優異,分析其成長來源,國內需求,因各國封城圍堵,觀光事業極度衰退,產銷供應斷鏈,失業大幅增加,致民間消費萎縮。至於投資,雖半導體等電子產業投資增加,台商回流,可是傳統產業投資則衰退,總投資僅能維持低度增加,卻被萎縮的民間消費所抵銷;只賴政府消費增加支撐,因而內需增加對去年經濟成長率只貢獻百分之十二,外需增加卻貢獻了百分之八十八

至於國外需求貢獻大增,是國際經常收支中,收入大於支出成為順差擴大的結果。而國際經常收支中,最主要的是商品貿易收支。據去年海關進出口統計,以美元計總出口增加百分之四點九,其中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增加百分之十四點七,出超更增加百分之十七點八,出超高達八百六十七億美元。而對中國大陸及香港以外地區則是入超二百七十九億美元。顯然,去年台灣國外需求對經濟成長貢獻高達近九成,應是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及出超大幅增加所導致

中國大陸對台灣若以武打奪島或以軍演封鎖海港,會遭國際譴責,但若真的用經濟手段抵制台灣,減少自台灣的進口,使台灣對大陸及香港出超每年減少二百億美元,別人無感,但台灣 GDP 卻減少百分之三,台灣經濟還能有正成長嗎?若連續三年,台灣經濟還能撐得下去嗎?民進黨下次還能連任嗎?

而中國大陸經濟今後成長會減緩,但對美、歐、日等工業國家而言,仍然相對是高成長。據國際貨幣基金最新預測各經濟體,民國 108-114 年(二○一九至二○二五年) GDP 以購買力二十價計,中國大陸 GDP 增加對全球 GDP 增加貢獻,仍高達百分三十一點三,是美國貢獻百分之一○點九的三倍,甚至超過全體工業國家貢獻比所以大陸未來五年仍將是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

故台灣執政當局若能改弦易轍,與大陸當局恢復溝通交流,和平相處,讓台灣站在巨人肩上,與大陸經濟同步成長,再創繁榮,人民過美好生活,並非不可能,其關鍵只在國家領導人的一念之間。












青少年候診身心科 毒癮者在旁…


2021-02-23 03:54  聯合報 /   陳實/教育工作者(新北市)
青少年手機成癮和心理問題愈趨嚴重。示意圖。圖/ingimage


兒子從國小六年級開始,便被我和內人發現他有偷錢的行為,而且他偷的錢一次比一次多,原本只是將偷來的錢拿去儲值遊戲點數、買鞋子,但後來則是買高價手機。一開始我們還無法接受,責罵他、處分他,但效果似乎有限,他還是持續地偷錢,直到國中一年級,我們決定帶他去看精神科醫師,如今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原本相當排斥的他,除了和醫師成為無話不聊的好朋友,手機成癮和偷竊等問題也改善許多。

然而這兩年多來陪伴他就醫卻發現,每次就診時,都會有許多青少年穿著制服在門診室外等候,可見部分青少年都存在著心理方面的問題另外,還有少部分毒、酒癮的成年人一起等候就診,他們的態樣常造成青少年和家長的恐慌

事實上,國內目前僅有少數醫院具有青少年精神身心科方面的診療,因而許多成癮的成年人會和青少年一起等候情形;還有就是門診時間多在上、下午時段,和就診青少年的上課時間衝突,讓家長和青少年相當困擾。

鑑於青少年手機成癮和心理問題愈趨嚴重,除家長應予重視外,政府及教育主管機關也應注意此一問題另外後續的治療問題,建議能增加青少年身心科及成癮門診,並將診療時段盡量開設在晚間或假日,避免成為青少年及家長的困擾













打炒房抑房價 要摸到癢處


2021-02-23 03:56  聯合報 /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台北市)
房價飆漲是年輕世代的痛,不但造成近年都市人口的逃離,也導致社會游資大量投資房產的不正常現象。(本報系資料庫)


「房子愈蓋愈高,我們卻離天堂愈來愈遠。」媒體刊登周杰倫花了三億買豪宅,社群網路瘋傳羨慕和感嘆。行政院去年底強勢推出「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打炒房,但看看目前隨著股價一路上揚的房價,政府用加稅和降低貸款兩招打擊炒房之餘,也要從供給面加開一些有效的解方。

台灣都會地區房價為何居高不下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所得稅制長期放任財團囤積和炒作土地;二是資訊不夠透明,建設公司獲利過高;三是政府所訂的公設比太高,房產坪數又非按實際用坪登記,造成售價失真。

這些問題從李登輝擔任總统時就一直談論,歷經陳水扁、馬英九至今蔡英文。換黨執政,問題依舊,主要是建商和財團是政黨選舉時最重要的政治獻金來源。連最基本的坪數按實計算都做不到,其他兩項更不用說了!

解決陳年老問題不能在舊有框框裡打轉,特別是房地產本來就應按照不同的區位、年紀和族群的特性給予不同的供給。內政部最近確定要修法,降低房屋的公設比,終於在撬動供需結構上抓到有用的槓桿點。

台灣近十年來,買房公設比越來越高,隨便都高達三成以上,這是政府想提高都會居住和生活品質的迷思。公設比高,對於有錢人住的豪宅,是個美意;對於市井小民,可就大大增加他們的購房支出,而且在實際使用上也不免陳義過高。有錢人和平民需求的居住功能及品質都是不一樣的,政府豈能用單一標準去規範所有的產品?

居住正義的核心價值不是去打擊富人的豪宅,而是落實市民買房價格或租屋租金,雙向達到可以合理負擔的程度台北市政府明倫社會住宅的租金偏高,最近遭到社會廣大的議論,營建署將配合立委提案修法,減免社宅的地價稅和房屋稅,提高房東的租金所得免稅額度,以降低社宅住者的負擔,也算摸到了癢處。

安身才能立命。房價飆漲是年輕世代的痛,不但造成近年都市人口的逃離,也導致社會游資大量投資房產的不正常現象,短則虛漲經濟和 GDP 的成長,長則會弱化整體產業競爭力和惡化社會貧富差距,绝非國家全民之福。蔡政府趕緊加快健全房地產的腳步吧!












棄守經貿布局 牛年驚心


2021-02-23 03:31  聯合報 /   李貴敏/國民黨籍立委(台北市)
產業半導體業占台灣總出口已達卅六%。(本報系資料庫)


度過了步步驚心的庚子年,國人都希望辛丑牛年能有個新年新氣象。只是政府只知花盡心思配合大內宣,加倍力氣討好選民、麻痺選民,加上國會無力監督,執政團隊如脫韁野馬般揮霍著納稅人的血汗錢。這種討好式施政的結果,導致越是片面性、短期消費的施政項目越容易獲得滿足,以往台灣在經貿全球布局上的強項與優勢,卻嚴重遭到弱化甚至棄守。

尤其面對新一波全球經貿體系重構的衝擊,產業危機四伏,希望新春開始,能看到財經單位提出新的產業布局策略措施,別再拿萊豬、晶片做人情,用來搪塞政府原本應該有的全球布局與財經方針了。

台灣經濟和產業存在幾個重要問題,卻未受到執政團隊應有的重視:

首先,台灣經濟過度倚賴大陸。此由去年經濟成長率三點一一%,其中來自對外貿易順差就達二點七三%,貢獻率高達八十八%;對外貿易順差主要又來自對中國大陸。換言之,去年台灣經濟成長之所以能有亮麗表現,主要倚賴對大陸出口,占台灣總出口四十三點九%,創歷史新高。出口集中度過高存在高風險,而且又是民進黨極度仇視的中國大陸,經貿風險不可等閒視之。

其次,主要傳統產業持續出口不振。此由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化學品、紡織品等主要傳統產業的出口連續兩年嚴重衰退即可發現,但迄今卻未見政府採取任何措施

第三,新南向應該是蔡政府四年來對外經貿施政主軸中的重中之重,具有國際政治與對外經貿拓展的雙重意義但我方對新南向政策十八國出口持續衰退,貿易順差持續萎縮也造成去年台灣對該十八國出口負成長三點二%,貿易順差從前年一四五億美元縮小到一三七億美元,顯示該政策完全失敗。迄今仍未見民進黨政府檢討改進或提出任何具體方案。

以上只是信手拈來幾項經貿問題。當然,經濟成長率攀升,絕對是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值得欣慰,但我們不能被小編哏圖片面資訊所蒙蔽。例如就台灣在疫情下經濟翻紅、商品出口大幅上修的趨勢而言,外在需求強勁加上本身產業優勢,才是主要因素。

以我們最主要出口產業半導體業而言,占台灣總出口已達卅六%。但我們也發現,半導體設備及原物料依舊過度仰賴進口,例如其生產設備去年進口高達二三○億美元,出口值僅十五億美元,為進口值的六點五%。顯示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發展仍受制於外力這就是產業生態體系的重大破口,試問政府注意到了嗎?

簡言之,是我們過去在半導體產業上的全球布局,才在疫情經濟下取得了亮眼的成就。但我們如今還有相同的國際戰略高度,思考台灣經濟與產業的下一個未來嗎?希望民進黨政府能提出新的產業布局策略措施,不要再忽視財經政策的重要性,從堆砌的數據找到趨勢,趨吉避凶,才是台灣經貿命脈之所繫。















守護台灣土地 懷念無米樂崑濱伯


2021-02-23 03:55  聯合報 /   卓瓊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系副教授(台南市)
無米樂主角「崑濱伯」、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崑濱日前去世,享耆壽92歲。 本報系資料照


我認識崑濱伯,但他不見得認識我。但從看完「無米樂」電影後,我偶爾會開車特別跑去菁寮買米。小孩念幼稚園時,他們班還參加體驗農村割稻的活動,割稻、碾米對小朋友有點難,都是大人在幫忙,但是坐文林伯的牛車逛農村,大人小孩都很開心,好像小時候回到鄉下找阿嬤的感覺。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爸爸曾教我們三個小孩插秧與除草,從小生在都市的我們,光著腳丫踩在水田裡的感覺很冰涼,但是很擔心有吸血水蛭黏到腿上(幸好沒有),插秧插半天,腰就快斷掉,當時就覺得農夫實在很辛苦。

每次來菁寮買米能和崑濱伯聊上幾句,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最後一次見到崑濱伯是在前年九月底,跟他買米拍照,他還會跟我開玩笑,但以物理治療師的專業眼光來看,他體力看起來有比較差,搬米比較沒有那麼有勁。去年帶母親去追「俗女養成記」的場景,再去找他買米,就只看到崑濱伯母,後來才從報章上看到他已經臥病在床。

無米樂」電影,導演利用記錄農村四位阿伯的日常,點出台灣農業困境:農村年輕人口外移與務農人口的老化、農產品價格的低廉,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後價格難以和國外進口的農產品競爭等等問題。台灣原有廣大的農田,但務農的收入不高,年輕人返鄉務農的意願偏低,許多土地都面臨休耕的命運。

崑濱伯就是因為愛護他的土地,後輩又沒人接班,只好從年輕耕種到年老,即使得到百萬獎金也捐出來推廣務農,他的一生都奉獻給台灣農業。但政府太重視高科技業,譬如最近缺水,政府在權衡高科技業與農業用水時,犧牲的還是農業,有失偏頗,國家土地要有平衡規畫,因為糧食不能完全仰賴進口

此外,近年來年輕人飲食逐漸西化,有一陣子大家似乎喜歡挑選精緻的麵食、麵包,因此之前有稻米儲存過剩的情形。我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挑選稻米會特別選台灣種的,也有多吃一些米飯、糙米飯,挑選米製的零食,希望多消費米糧來提升台灣農民的經濟水平。我也希望政府多用政策來鼓勵民眾消費國產稻米,畢竟稻米是在地種植,新鮮品質好,又有助台灣農業發展。麵粉則是國外進口,麵食常會添加醬料,麵包會加糖提味,可能吃下更多熱量,反而容易變胖。

崑濱伯走了,但他愛惜台灣土地的心,將隨著無米樂基金會長存,帶領大家繼續守護台灣這片土地。














釣島風雲 我需超前部署


2021-02-23 03:48  聯合報 /   張延廷/清大榮譽講座教授、退役中將(台北市)
中國大陸海警船在釣魚台海域。(新浪新聞網資料照片)


中共自二月一日開始實施海警法」草案,允許海警局使用武器,在十六日即有二艘海警船進入釣魚台海域,其中一艘疑似配有機關砲,並試圖接近一艘日本漁船,這是自海警法實施後,中共武裝海警船首度進入釣魚台海域由於中共海警船兼具行政執法及武裝力量的雙重屬性,因此其爾後在釣魚台海域的執法方式及程度值得關注。

中共剛通過的海警法,是意圖以法律來強調在爭議海域動武的合法性,同時為海警船的執法行動包裝,避免有關行動缺乏法律支撐而影響其國家形象。目前中共海警船已成為武警部隊的下轄單位,由中央軍委會統一指揮,該法又授權其海警船合法使用武器,並協助共軍嚇阻他國進入所聲稱的管轄海域,而且自從海警法實施後,其海警船即經常性在釣魚台列嶼海域活動。

釣魚台目前雖無人居住,但日本法律允許人民將戶籍遷到領土的任何地區,其中便包括釣魚台列嶼。近年中共強化釣魚台列嶼的維權活動,其戰略考量是有牽制日本海上力量投射至南海的戰略布局。中共海警船不僅長期在釣魚台周邊海域活動,更偶爾進入釣魚台十二浬範圍,甚至有連續航行超過卅小時的紀錄,使沉寂一時的釣魚台主權爭端又浮上檯面。

中共在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八月曾一度有二百餘艘漁船逼近釣魚台海域周邊活動,甚至有部分漁船和海警船進入釣魚台主島,引發雙方緊張。中共意在表示日本漁船在釣魚台附近海域作業是入侵中共領海,要求禁止駛入,中共要在釣魚台海域進行漁船管理其意乃在削弱日本對釣魚台的有效控制,進一步強化中共在釣魚台的主權伸張

由軍事角度觀之,日本最接近釣魚台列嶼那霸空軍基地距離約四一○公里,調派戰機飛行約廿五分鐘。而中共位於福建空軍基地距離釣魚台約三八○公里,運用其部署的戰機飛至釣魚台約廿二分鐘,日本在軍力運用上不具時空優勢,必須仰賴美國軍力介入來壯大聲勢。

對釣魚台主權爭端,美國則採取支持日本的立場,將中共船艦進入釣魚台海域視為挑戰日本的管轄權,強調會透過多國的軍事互動合作,阻止中共在東海的主權聲索行為。並強調「美日安保條約」效力適用於釣魚台,雙方一致反對中共在東海的軍事行為,亦使釣魚台主權爭端更多元而複雜化。

中華民國一向宣稱擁有釣魚台列嶼主權,而且又是台、中、日三方距釣魚台列嶼最近者,擁有地緣上的地利之便,也因距離台灣基隆僅一九○公里,長年是我國漁民傳統作業漁場,攸關北台灣漁民生計,有必要在釣魚台爭端風雲漸起之前,超前部署研擬最佳對策,並適時強化聲索力道,避免主權、漁權受損,才是兵法「先處戰地者勝」的努力之道。


黃介正/美中「謀定而後動」之前的兩岸機遇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介正/美中「謀定而後動」之前的兩岸機遇
◆  方祖涵/不一樣的超級盃廣告







黃介正/美中「謀定而後動」之前的兩岸機遇


2021-02-23 03:15  聯合報 /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拜登總統就任,舉世咸信美國對華政策必有調整。(路透)


拜登總統就任,舉世咸信美國對華政策必有調整。然而,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國防部印太安全助理部長,均尚未提名亞洲政策鐵三角,僅國家安全會議主責資深官員到職運作,而內閣部會相關官員從提名到就任,亦需時日。

拜登總統二月十日親訪五角大廈,除指示成立可多達十五人的「中國政策任務編組」,要求針對國防建軍相關課題進行通盤研究,著重全政府、跨黨派、通友盟的整體性,並在四個月內提出整體對中政策的建議。

從上述各項時程推估,今年六月前美國尚不會有一盤棋的對中戰略出台。預計實體舉行之 G7 峰會亦在六月,拜登或可就「民主高峰會」初步商談。在此之前,對引頸企盼的美國友盟及敵國而言,愚昧者可靜待其果,再作道理;怠惰者將被動觀變,隨機調適;奮進者當依己之利,主動型塑。

從美國大選前至今的半年時光,美國政學界有關對中政策的檢討與建言之多,觀點之異,對國際與兩岸關係的研究者而言,各有擅場,目不暇給。「布魯金斯研究院」去年底發表〈美對中政策之未來給拜登政府之建言〉,「對外關係協會」今年初發表〈美中台避免戰爭之戰略〉,集建制派諸子,合中國通百家之言,雖非官方立場,必有政策影響。

美國務院政策規劃處在川普卸任前發表之〈中國挑戰的要素〉文件,對照「大西洋理事會」月前出版之〈更長的電報邁向美國新的對中戰略〉,則顯當前美國菁英對於「中共行為之根源邏輯思維基礎的相異基點,拜登政府欲在短期內求得長期對中戰略方針,實為挑戰。

北京所傳達對美戰略思維,亦有軟硬交錯,奇正之變;既有習近平「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的講話,也有新華社中美關係大局毀不得」、「人心相通之橋拆不得」、「經貿往來之勢擋不得」及「科技交流之路斷不得的四篇系列評論

在美中探索關係重定位的未來數月,台灣對兩岸關係的處理,實為關鍵。「遇到壓力不屈服」是從老蔣總統以來沒變過的基本國策,「得到支持不冒進」是七十年來改不了的殘酷現實,毫不稀奇。「親美而不扈從」與「和陸而持對等」,卻不是每位政治人物皆有之民族氣節與智慧能耐。

「疫情受到有效控制的時候,兩岸人民逐漸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是兩岸關係緩和與重建的最低標準。以民國 81 年(一九九二年)的諒解,新冠「疫情」與「人民」往來,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何謂「有效控制」與「逐漸恢復」卻為須由兩岸共同協商的功能性與事務性議題,一定要等到拜登與習近平搞定兩強對局原則之後,才開始談嗎?

拜登除夕與習近平通話後,曾表達擔憂如果美國不採取行動,中國就會「吃掉我們的午餐」。中國有沒有能力是一回事,至於想不想吃美國的午餐,則是更深遠的華夏戰略課題,也是台灣無法閃躲的必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