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9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消除碳焦慮 克服政策三大落差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天下三分盡歸賴清德,藍白合作才能逆轉勝
◆  聯合報黑白集/執政無能,大內宣就行
◆  經濟日報社論/消除碳焦慮 克服政策三大落差







經濟日報社論/消除碳焦慮 克服政策三大落差


2023-09-29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政府減碳工作以協助台灣產業邁向淨零轉型為目標,但短期內如何因應出口歐盟所面對「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下的衝擊,也需要公私協力。記者潘俊宏/攝影


今年政府在氣候治理上有重要進展;年初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8月設立台灣碳權交易所」,環保署升格為「環境部」,並為氣候變遷議題新設氣候變遷署」。隨著相關組織改革陸續到位,未來要加速因應氣候變遷的政策及規範細節,才能有效消除國內產業的「碳焦慮」,以及碳交易所成立後引發搶購碳權的「碳躁動」問題。

減碳工作固然以協助台灣產業邁向淨零轉型為目標,但短期內如何因應出口歐盟所面對「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下的衝擊,也需要公私協力。對此,目前政策工具的設計及推動上至少有三個落差需要克服。

第一是碳盤查機制落差。碳盤查簡言之就是調查企業的碳排放總量。碳盤查的結果,不但是政府及企業設計減排計畫的基礎,也會影響未來出口歐盟要繳交多少 CBAM 憑證的計算。目前須第三方查驗的國內碳盤查,主要由環境部與金管會兩部會推動。按照環境部的盤查作業指引,需查驗申報的產業為發電業、鋼鐵業、石油煉製業、水泥業、半導體業及面板業,且年度排放量超過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者,目前有287家須完成排放量盤查登錄作業。至於金管會則是透過推動「永續發展」(ESG),推動上市櫃公司在公司財報申報溫室氣體盤查資料,之前限於食品餐飲業、化學工業、金融保險業,以及資本額50億元以上者,預計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起依資本額規模分階段推動鋼鐵、水泥業及50億元以下上市櫃企業都納入適用。

這兩個部會的碳盤查規範目的之一,是為了協助企業因應未來出口歐盟需要申報。但 CBAM 適用對象是以「產品」為對象,並以海關稅則稅號HS Code)來確定應申報的產品範圍,並非以「行業」作為課稅基礎。目前受管制產品分布在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化學品(僅納入氫)等六類產品範圍,明顯與我國規範方式不同,導致實際生產被 CBAM 納管「產品」企業,卻被排除於我國碳盤查機制範圍的落差問題。首先,實際生產被 CBAM 納管「產品」的企業,可能不屬於環境部列管範圍,也非上市櫃企業。其次,即便屬於被環境部列管或是上市櫃的企業,一樣可能因為排放量小於2.5萬公噸 CO2e,或資本額過低,還是會被排除於碳盤查機制範圍。

第二是碳費徵收機制落差問題。今年初《氣候變遷因應法》完成立法,新增了碳費徵收機制。關於碳費收費辦法、碳費收費對象及費率定價等子法,氣候變遷署表示將於年底提出草案預告,但目前第一輪徵收碳費的對象,似乎已確定就是現在強制登錄排放源的287家。如此不但再度出現實際生產被 CBAM 納管「產品」的企業(如年排放量低於2.5萬公噸 CO2e 者),無須強制登錄也非第一波繳碳費對象的問題,更存在需強制登錄及繳碳費的半導體或液晶顯示器業者,其產品不是 CBAM 課徵對象的現象。另我國碳費課徵是針對「企業組織」整體碳排放量,也與 CBAM 設計不同。換言之,一方面未被要求付碳費的企業,未來可能無從拿國內碳費去抵減 CBAM;二方面國內有付碳費企業在申請抵減歐盟的 CBAM 費用上,也有挑戰。

除此之外,今年8月台灣碳權交易所」營運後,讓「碳權」議題蔚為風潮,然而從 CBAM 抵減的角度觀察,台灣碳權交易所並無幫助,因為歐盟已表明不接受自願市場取得的碳權來抵減。我國建立碳交易所的目的,更應著重建立搭配總量管制的台灣碳交易市場、市場標竿值、免費額配等機制,方能在未來面對更多出口市場採用 CBAM 等機制時,利於接軌與抵減

以上三個與國際的落差問題,意味著環境部的當務之急,除了加速公布碳費相關子法,建立「有效碳定價」制度外,更期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發揮與強化跨部會統合及國際接軌的功能













聯合報黑白集/執政無能,大內宣就行


2023-09-29 00:2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我首艘潛艦國造「海鯤軍艦」(舷號711)28日正式在高雄下水首度曝光。 記者林伯東/攝影


蔡總統主持國造潛艦命名,府方提前安排特定媒體專訪主導造艦國安會諮委黃曙光。沒想到「自己人」友善有餘卻專業不足,誤解黃曙光的話,發出「期望二○二五年完成三艘國造潛艦」的錯誤訊息,誤導了其他媒體,也引發蔡政府要在卸任前綁定資源質疑大內宣操作過頭,反在潛艦盛事中平添陰影

內宣之外,還有語言文創。立委質詢數位部求職者個資外洩,部長唐鳳不願承認,但證實部分資料出現「不法流量」。網民挖苦說,這是繼私菸「不是走私,是超買」、停電「不是缺電,是剩不夠多」、萊豬「不是雙重標準,而是時空環境不同」等經典語錄之後,又一次語言文創

蔡政府在雞蛋風暴中,更創造了教案級經典。如果你懷疑農業部天價專案進口雞蛋來銷毀,涉圖利又浪費公帑,從前部長陳吉仲到閣揆陳建仁都會算給你聽,進口雞蛋創造整體政策效益高達六十億元!這種創意,你搔破腦袋也想不出來吧。

蔡政府執政無能,有大內宣就行。對於外界的批評,就把負面詞彙置換掉,以免出現雪球效應;另一方面創造新議題,並安排可靠的「自己人」放訊息帶風向。這些招式在執政初期有效,七年下來早已被看破,還不如老實承認有問題,徹底檢討改進。凡事都想靠話術粉飾,一定翻車。















聯合報社論/天下三分盡歸賴清德,藍白合作才能逆轉勝


2023-09-29 00:2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公布最新總統選情調查,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以三成支持度領先。記者黃仲裕/攝影


聯合報公布最新總統選情調查,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以三成支持度領先,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和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在二成支持度附近拉鋸;如果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連署參選,則以一成支持度殿後。最受矚目的是,雖然賴清德穩定領先,卻有四成五選民希望下架民進黨,四成一期待在野整合;而且無論郭台銘是否參選,藍白整合成功就能逆轉選情,大勝賴清德八到十五個百分點

這項民調再度預示:團結的民進黨將打敗分裂的在野黨。五個月來,賴清德支持度穩定微幅上揚,但版圖不脫基本盤,隱隱然下有地板、上有天花板。學費、房租、房貸等大補助,蔡政府還加碼大撒幣,青年都笑納了,但低薪高房價問題並未解決。從黑金貪腐雞蛋風暴,賴清德與蔡政府失政的切割並不成功;一趟美國面試,「若為選舉故,台獨皆可拋」的假面也全都露。擁有高度選票凝聚力的民進黨,遇上脆弱而分裂的在野黨,造就了賴清德的領先聲勢

最獲年輕選民青睞的柯文哲,選情幾乎沒有變化。他的聲勢雖然與侯友宜呈現交叉拉鋸,但主要依靠空戰,缺乏組織戰奧援,讓其民調排名似乎更取決於民進黨的打擊節奏和侯友宜的選情變化。不過,柯文哲過去的市政爭議陸續被檢視,而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助理費官司和市政爭議,也不是民眾黨停權所能切割。柯文哲前門警戒,還要防後院失火

選情變化最大的是侯友宜,但民調發現,其支持度的變化,與國民黨支持者和政黨中立選民轉趨觀望有關。選情轉變的關鍵,應在四月到五月間,侯友宜遲未表態、郭台銘加入戰局,加上黨內放話拉扯,讓原本民調第一的侯友宜,不但沒有徵召提名慶祝行情,反而直線滑落。此後黨內換侯聲音紛擾未息,郭台銘更毀諾挖牆腳,都讓侯友宜聲望欲振乏力

不過,侯友宜從頭收拾舊山河,逐漸穩住陣腳,轉守為攻。廢除八十歲以上長者巴氏量表的政見,苦民所苦,切合民眾需求,迫使蔡政府跟進。原本外界認為侯友宜只在地方執政,缺乏國際視野,沒想到訪日訪美表現超乎預期。三安承諾讓日本人安心,三D策略獲美國人肯定,都加分不少。但侯友宜的努力,顯然尚未完全改變選民的觀望。

至於四腳督情況下,在野幾無勝算。民調也顯示,郭台銘「以我為主」的整合,不具正當性;即使參選到底,仍然很可能只有二種結果:一是被邊緣化二成為歷史罪人。郭台銘應該看清形勢,去除我執。這也是他維護令名的最後機會。

目前民眾最關心的,還是三腳督或四腳督的趨勢與結果。只是不論天下三分或四分,最終盡歸賴清德。換言之,即便聯合報民調顯示,四成五選民希望下架民進黨,而其他不同民調也有近半到六成的選民抱持同樣期待,但只要選民各擁其主,在野參選人也堅持「以我為主」,那麼總統選舉登記截止,賴清德就真的可以躺著等待就職了。

民調已經證實,非綠整合迄今仍是滿足人民要求下架民進黨的重要路徑四成一的選民也流露出對於在野整合的期待。在野黨參選人要翻轉選情,當然還必須努力;而如果藍白整合成功,就更有機會逆轉勝。目前「侯柯配」或「柯侯配」,各自喊話,互爭不讓,但民調會有起伏,選舉不是唯一,治理必須永續,如果綜合考量執政人才組織基礎與國會結構等因素,國民黨仍具優勢。至於從政策、理念到體制,藍白如何堆疊合作,則考驗雙方的政治智慧




沒有快樂的老師 何來快樂的學生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真相真有力 白宮要學加拿大
◆  國造潛艦 無助戰場清理
◆  民進黨專權 就因為靠勢
◆  失聰的政府 用選票下架
◆  發夜班津貼 反製造班別對立 大撒幣 難解護理人員荒
◆  沒有快樂的老師 何來快樂的學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沒有快樂的老師 何來快樂的學生


2023-09-29 10:01  聯合報/ 許宥妮/教師(桃園市)


昨天是教師節,好友都祝我教師節快樂,我們老師卻一點也快樂不起來。

前兩天我看了 YouTube 裡的一段影片「為何華人流行打罵教育,歐美流行愛的教育?」提到,國外雖然零體罰,可是學校卻有專人處理上課搗蛋的學生;一旦有學生影響老師上課且制止無效,立刻會被帶離教室以免影響老師上課,嚴重者甚至晚兩個小時放學,或星期六來學校寫作業,在家自學等等,讓老師可專心在教學上。

前兩年,我當三年級導師時運氣不好,剛好三年級的「英雄好漢」大多集中在我們班。當時我們班有「五大天王」,我每天除了上課之外,還要拚命維持上課秩序。

每次上課時,有一個一直跟我頂嘴、有一個沒事在那鬼叫、有一個在教室四處遊盪;剩下二個不是在捉弄同學就是在跟同學吵架。每當我好不容易制住一人,結果另一邊又吵起來了,我感覺自己好像在打地鼠。教了一個學期後我感到身心俱疲,實在受不了只好跟學校請假(感謝學校還願意讓我請假),聽說後來我們班兩年就換八位導師

我保證以上所說全部屬實。最後我像懦夫一樣地逃走了,但問題是學生呢?其他廿幾個孩子的受教權在哪?教育部看到了嗎?而且我們學校可不是在什麼鳥不拉屎的偏遠鄉鎮,而是在最繁忙的市區。如今「恐龍家長」一堆,不會教、又太過寵溺的結果,就是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在學校影響全班上課。

國外有一整個團隊專門處理這類學生反觀台灣全校只有一個生教組長。但生教組長還有很多事要做,不可能每天去處理全校老師搞不定的學生。最後就是要求任課教師要一邊教學一邊管好秩序。我就不相信教育部一大堆官員及學者,都不知國外的做法,只會把責任都推給老師。

前陣子韓國才發生教師自殺及罷工事件,可知現在老師的壓力有多大。很多老師因壓力太大、情緒失控不小心體罰學生,結果不是被告就是解聘,有的還因此自殺。一旦悲劇發生,大家只會怪教師無能,殊不知最大的凶手卻是政府。因為政府的不作為,才會形成現今的教育亂象,讓老師難以安心上課學生受教權也受損

為何台灣的媒體鮮少報導呢?因為我們的教育體系只能報喜不能報憂。一旦傳出某校或某班學生素質不佳上課太吵,好學生立刻轉光光、老師被申誡、校長被懲處,最後學校只會愈來愈爛,所以學校不管再爛再吵,也不可讓媒體知道。

沒有快樂的老師怎會有快樂的學生?衷心希望有關當局能體諒第一線教師的辛勞,不要每年辦一大堆研習希望把老師變成超人,而忽略了最根本解決問題的方式。














發夜班津貼 反製造班別對立 大撒幣 難解護理人員荒


2023-09-29 09:59  聯合報/ 邊立中/護理師兼副教授(台中市)


在這政治紛擾的時期,正確的資訊與理性的討論尤其重要。不幸的是,許多媒體與言論對於廣開護理系或學士後護理學系)與護理人員加薪的言論,所展現的不是完整真相,而是片面或有所偏頗觀點

首先,增加護理相關科系及名額方面,我們必須瞭解,雖然近來某些言論主張擴大護理大學的招生名額,以增加進入護理職場的新血。但事實上,我國的護理大學招生已遠遠不足,依據教育部統計資料,一一一學年度有些大學的護理系招生不足六成,這是一個嚴重的警告,顯示廣開護理系會造成各校吸收的學生更少,甚至影響學校的教學資源更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技職體系大學護理系學生進入職場的比例實際上更低;這意味著我們的護理新進人員主要是由技職體系的學生支撐,但政府反而增加大學護理系的名額。

其次,廿八日行政院宣布擬發放四百至一千元「夜班津貼」替護理人員加薪,但錯誤的撒錢政策,除了無法解決問題以外,更會造成護理人員班別之間對立。護理臨床照護廿四小時不間斷,大致上可分為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小夜班與大夜班的護理人員犧牲正常睡眠時間,負擔病患多,所以有夜班費。白班護理師雖然負擔的病患少(病房約一比七到一比九),然而要處理的事情多,檢查多、治療多、藥物多,也是三班中最忙碌戰鬥陀螺,然而最忙碌白班卻在津貼的目標族群被遺忘,大撒錢的政策補貼會造成大家搶夜班上,白班沒有人想來,護理人員荒能夠解決嗎?

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並不是單純由於招生不足、薪資不足或職場不友善等單一面向所導致。更深層的問題是,許多護理人員在職場上經常面對暴力、過勞、低薪和不被尊重,多重問題總和,所得到的結果就是護理人員不願走臨床與離職。簡單地增加護理人員和撒錢,而不解決這些根本性問題,只會導致護理變成一個低廉且不堪重負行業,而這最終將嚴重影響到民眾的健康。

總之,解決護理人員短缺問題,需要一個全面且深入策略,而不是單純地增加招生名額及補貼;應專注於改善護理人員工作環境和待遇並確保他們受到應有的尊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障民眾健康並確保護理行業持續發展













失聰的政府 用選票下架


2023-09-29 09:54  聯合報/ 蘇上允/噶瑪蘭青年團團長、大學生(宜縣礁溪)


日前有民調顯示,蔡英文總統的不贊同度高達四十八%,反超贊同度;聯合報最新民調也顯示,四十五%的選民希望政黨再輪替。當社會響起對政府不滿的聲音時,我們應該思考:為何民意如此明確反對民進黨政府,並進一步探討為何民進黨政府不該繼續執政。

首先,民意不滿的根源就是經濟與社會問題。七年來,蔡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失敗管理積壓大量民間不滿

例如,缺蛋危機先是致使蛋價創下歷史新高,後續引發熱議的「蛋怨人長久」的巴西進口蛋問題,更令人不可置信。政府遇到問題不願從源頭解決,推動諸如改善蛋雞飼養環境或嚴查囤蛋,只會膝反射式的進口國外雞蛋。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也飽受質疑。計畫高達近萬億台幣,卻缺乏明確規畫和效益評估,一再爆出問題,新竹棒球場、高雄鼓山魚市場被爆出的弊案疑雲尚未收拾,屏東棒球場又在今年宣布發包廿五點八億造價,被立委質疑要一百年才能回本。此外,占整體計畫經費近七成軌道建設至今完工率低,更導致地方負擔過重財政壓力

在公共安全方面,每當發生類似明揚公司火災的悲劇,官員們皆口口聲聲絕不讓類似事情再發生,但事件仍層出不窮,亦凸顯政府「今天公祭明天忘記」的僥倖心態。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問題,無不顯示出蔡政府在治理能力方面不足

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當政府聽不見人民的聲音,持續犯下重大失誤,它就失去了繼續執政的資格。在民主賦予人民改變的權力,而這個權力就在每一張選票上若政府仍對民意置若罔聞,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用選票來下架這個失聰的政府,尋求一個更加合適、能夠真正回應民意的新團隊。只有這樣,台灣社會才能重新找到和諧與穩定。













真相真有力 白宮要學加拿大


2023-09-29 09:52  聯合報/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加拿大下議院議長羅塔辭職,因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日前訪加時,他安排九十八歲老兵洪卡同台,並領銜國會議員兩度起立鼓掌,致敬他「為烏克蘭獨立並對抗俄羅斯至今的英雄。」

新聞傳出,很快有人指出,在二戰期間,洪卡對抗俄羅斯並不光彩。實情相反,他參與納粹屠殺烏克蘭猶太人,雖然另有七百萬烏克蘭人對抗納粹。更糟糕的是,洪卡寫於民國九十九年至一一○年(二○一○至二○二一年)的部落格文字,還說那是他「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真相真有力,假使拜登總統如同羅塔,確認下列報導與評論屬實,進而承認先前的錯誤,俄烏戰爭就有停火乃至和平談判的機會。華府外交智庫資深研究員 D.Davis 是標竿人物,主張「烏克蘭終將戰勝」;近日轉變,指「西方領導群未能意識到,風險已在出現,戰爭拖延愈久,俄羅斯會更茁壯,不是更弱化」。

紐約時報》報導,俄羅斯戰前一年生產一百輛坦克,現在兩百輛;砲彈生產則是一年兩百萬枚,是戰前西方估計的兩倍;所有軍火生產在莫斯科動員下,是西方的七倍。還有,俄羅斯因物料與人力比較便宜,成本遠低於西方,如歐美的一五五毫米野戰砲,一枚耗費五千至六千美元,相仿的俄羅斯製品是六百美元。《經濟學人》則說,俄羅斯的坦克與砲彈還不止於此,假使計入翻新的數量,坦克是一年五百至八百輛,砲彈還有五百萬枚存量,一日發射一萬五千枚,可以連發一年。

烏克蘭方面,與美國情報社群有關的智庫 Jamestown Foundation 說,烏克蘭人口現在已經縮減至二千萬,比台灣還少,並且這二千萬當中還有一,○七○萬退休人員。它估計,烏克蘭已經動員兩百萬人,等於是十分之一人口,澤倫斯基月前開除徵召兵員的負責人,理由是腐敗,但可能也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可以徵召。

資深調查記者 S. Hersh 認為,普亭入侵烏克蘭粗暴愚蠢,但他近日訪問曾負責對抗前蘇聯間諜活動的美國老練情報官員,發現「烏克蘭已經沒在反攻了…如果烏克蘭下令軍隊繼續進攻,軍隊就會叛變,士兵們已不願再繼續送死了。」

這些,加上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能否持續,疑問日大;最驚人的是,素有最挺烏克蘭形象的波蘭,其總統近日卻因烏國農產品進口及澤倫斯基的發言,回嗆表示「烏克蘭表現的如同即將淹沒的人…極其危險,有能力將你拉入深淵…也把救援的人沒頂」。

誠如地緣政經研究員 A. Lieven 所說,西方繼續增援,是可以讓戰爭持續更久,也確實可以弱化俄羅斯,但必然同時毀了獨立的烏克蘭-俄羅斯似乎現在已有此意,即便本來沒有。若有,俄羅斯在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兵不血刃合併克里米亞的同時,早就在彼時烏克蘭軍事力量最薄弱的時候,拿下烏東地區-若烏克蘭被毀,又怎麼加入歐盟?













國造潛艦 無助「戰場清理


2023-09-29 09:50  聯合報/ 趙興鵬/前聯勤留守署政戰主任(台北市)


國造潛艦「海鯤」號昨天舉行下水典禮。潛艦對中共實施反登陸確保台灣安全,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暫且不表。但每當面臨外購武器或大筆預算來自製武裝時,掌管國家預算的立院及國人都不敢太多置喙,才不會被扣紅帽子,哪敢刪除或刪減?

執政黨為了選舉,加上蔡英文任期將屆,匆忙將國造潛艦「下水」,主其事者所主導的國軍潛艦製造及其對潛艦戰術的運用,是否與時俱進?還是逢迎拍馬?或是陷入軍種間的內鬥爭寵?從潛艦國造,由海軍主導跳過國防部直屬總統府順藤摸瓜,軍種間相互排擠,或有端倪。

潛艦國造是一個拼裝貨,花了近五百億人民血汗錢,後續還要繼續投入更多,在台灣經濟頻頻拉警報之時,大量投入國防預算,且當前戰爭發生只是「戰場清理」目標,是否還有此必要?避戰永遠勝過備戰備戰避戰的選項之一,但絕不是避戰唯一選擇

現在「戰場清理」的概念,是在戰爭發起前,對敵之戰鬥部隊或戰鬥設施進行清理,為登陸作戰掃清所有障礙。

以「海鯤」號潛艦而言,台灣海峽面積八萬平方公里,水深平均五十公尺,只適合小型潛艇,並不適合大型潛艦運動,連美潛艦都避開,何談自製國艦?共軍登陸幾無疑問會從台灣西部地區,不太可能繞到東海岸挑戰難以登陸的絕壁及崎嶇山路,「海鯤」能走的水道恐只剩下西太平洋及巴士海峽,破壞中共在台灣東岸進行之反介入拒止作戰,但其效果隨著反潛日新月異,大陸軍工科技太赫茲掃描器進展,未來很可能讓任何水底船隻無所遁形。

據外媒上個月報導,大陸成功測試世界上首個使用太赫茲設備潛艇探測裝置,識別出公海中低頻聲源產生極小的表面振動振幅十到一百奈米之間均可偵測到,並可裝置於無人機上,長航警巡要想躲過幾乎很難;加上「海鯤絕氣推進系統,每隔一段時間需浮上水面補充氧氣,如同一個人潛泳需浮出水面換氣再下潛,沉浮之間就容易被發現,如有絕氣系統則無此需求或拉長潛伏水底時間。

由於軍工科技不斷發展反潛功能進步快速,以水面下艦艇牽制水面上艦艇,已失去神出鬼沒的價值,剩下核動能潛艦,從水底發射核彈作為戰略威懾尚有功能需求;此外,這次潛艦下水,除了為蔡英文立下歷史紀錄,為民進黨在總統與立委大選加分外軍事上應尚無絕對關鍵一搏可取之必要

既然目前在空中、水面、海底還無法找出全力阻止船團登陸方法,建議不如積極研發並大量布置「AI 機器戰士」在台灣各個可能登陸地點隘口要道,讓其防守第一線,既不會叛逃,也不會臨陣退卻,且減少國軍因守第一線造成的傷亡。與其發大量撫恤金,不如事前用原本的撫恤金預算,研製 AI 機器戰士守土,這絕非天方夜譚。















民進黨專權 就因為靠勢


2023-09-29 09:53  聯合報/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民進黨昨天黨慶。民進黨如今完全執政,卻是出包連連,就連創黨元老魏耀乾都看不下去,直批民進黨「已淪為貪汙獨裁惡霸黨」。

這幾年來,從疫苗、快篩劑、南部光電、爐碴到巴西蛋,民進黨弊端連連,更不遺餘力轉移執政不力焦點,膽敢如此囂張跋扈,「靠勢」兩字最為傳神。

七年多來,民進黨黨政軍一把抓,抓權攬位毫不手軟,吃香喝辣占盡好處,正如台語俗諺「吃銅、吃鐵、吃到阿魯米(鋁)」。「小英男孩」靠勢蔡英文總統,國會席次過半任何法案都可強渡關山,加上支持者無怨相挺,莫怪綠營、網軍、側翼敢為所欲為;標榜最會溝通的政府,卻聽不進批判和雜音,看不見反對和反省,綠委形同橡皮圖章,黨團自主已被綁架,只剩下「鞏固領導中心」的向心力。

民進黨雖標榜清廉、勤政、愛鄉土,短短幾年腐敗臭薰卻叫人不忍卒睹。民進黨內曾有諤諤之士發起「新民進黨運動」,「十一寇」直言批判,卻似明日黃花。創黨元老魏耀乾指出,新潮流盤據政府各部門,猶如台灣島上的哥吉拉,可說是一語中的;黃信介和陳定南若地下有知,是否會搥胸頓足?

宋代名相呂蒙正寫過一副春聯,上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橫批「南北」,諧音是「缺衣,少食,沒東西」,對照在台灣的現況「缺電,少錢,沒雞蛋」,真是非常貼切。面對獨裁腐敗的政府,唯有人們自我覺醒,以選票教訓執政黨,否則統治者將更肆無忌憚




葉銀華/台灣離淨零排放的距離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台灣淨零排放的距離
◆  魏國彥/大屯火山會再爆發嗎?
◆  洪蘭/沒本事治國 只好用騙的
◆  辛翠玲/北與南:全球南方的興起與應對
◆  闕志克/電子系統業半導體化的隱憂







葉銀華/台灣離淨零排放的距離


2023-09-29 09:57  聯合報/ 葉銀華(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今年二月,台灣將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淨零排放列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但根據環境部八月公布的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卻增加,不僅無法達成減排二%的當期目標,更令人擔心要如何達到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減排十%、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因此,政府除了要檢討目前執行狀況,還需審視能源轉型、碳訂價與交易制度,以及運輸與產業部門的減碳積極度。

有關能源轉型國際能源總署提出已開發國家必須在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之前實現百分之百清潔能源包含再生能源、核能)發電,其他國家則需在民國一二九年(二○四○年)達成,方能實現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目標。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八點三%、核能占比八點二%,相當明顯低於全球平均。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非核家園的目標下,台灣清潔能源只能靠再生能源;然而即使達到經濟部預估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十月的廿%目標,在全球仍是後段班。同時,也令人擔憂如何達到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六十%至七十%的目標。

其次,要達到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淨零排放,需要嚴格的有效措施,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歐盟所採行之搭配碳排放配額的碳排放交易制度。該制度明列製造部門(特別是高排碳企業)每年要減少排放的目標,亦即給予碳排配額;並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讓未達成配額者須付出成本購買排碳權。此做法形成碳權的市價搭配碳排配額的逐年減少,給予高排碳企業壓力,進而達成先減排、再淨零排放的目標。然而,台灣並未採行搭配碳排放配額碳排放交易制度,卻採舉自願性碳權交易制度減碳效果著實令人擔心。

另一種碳訂價的案例是新加坡碳稅,其計畫從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起分階段上調碳稅,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調至廿五星幣、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四十五星幣,目標是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增加到五十星幣至八十星幣(約一,一七○至一,八七○台幣)。然而我國環境部將以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盤查量為收費基準,企業到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才需繳納碳費,比先前規畫延後一年同時每公噸碳費亦尚未決定

再者,製造業在淨零排放也扮演重大的角色。根據台灣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推動策略是輔導能源大用戶符合年均節電一%,並提出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循環經濟三個面向措施。然而該說明增強論述的這些措施,有辦法達到推動策略?例如,從民國一一二年到一三九年(二○二三年到二○五○年),要如何達到每年節電一%?還有每年減少排放的目標為何,方能達成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淨零排放?

另外,運輸部門也是排碳主要來源之一,減碳作為是以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車。台灣訂定民國一二九年(二○四○年)電動車市售比百分之百為目標,卻不採「禁售」手段交通部認為當電動車的品質跟燃油車一樣好,消費者自然會選擇電動車,但上述想法令人擔心民國一二九年(二○四○年)全面電動化是否能夠達成。同時,電動車製造在地化、充電站的充足、電池環保性,也需要詳細規畫

綜上分析,台灣目前減排傾向「避免引起衝擊」的軟性作法減碳效果令人憂心。台灣在淨零排放目標設得遠大,但達成的手段卻無力!要達到淨零排放,各主要國家已列有階段性目標與較「強而有效」的措施,我國政府有必要制訂明確的路徑,並學習相關國家的做法以增強減碳效果,否則台灣的廠商將在國際貿易受到阻礙被課徵碳關稅),也無法取得國際大廠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