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對總統府氣候變遷會議進一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6318/web/ 

◆  聯合報黑白集/讓奧運成為全民大客廳
◆  聯合報社論/民眾黨五歲的成績單,柯文哲滿意嗎?
◆  經濟日報社論/對總統府氣候變遷會議進一言






經濟日報社論/對總統府氣候變遷會議進一言


2024-08-05 03:21  經濟日報/ 社論
對總統府氣候變遷會議進一言。圖/總統府提供


近年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酷熱、嚴寒、暴雨、乾旱,每年造成數以千萬生靈塗炭,其嚴重性較之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猶過之而無不及。

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63百萬公噸,經過17年,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碳排不降反升,達到274百萬公噸。政府曾多次公開向國際宣示減碳目標,要在國一一四年(2025年)前達到相對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減少10%排碳量,看來這項承諾確定跳票。

當全球將透過節能減碳以降低氣候變遷災難,列為各國施政重要目標時,台灣成為反其道而行的錯誤榜樣。孰令致之?歸根結柢,主要來自不務實的能源政策及能源結構錯誤配置。

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台灣能源結構,煤炭占比30%,石油40%,天然氣10%。歷經三位總統五任任期,台灣能源結構更加依賴化石燃料,以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5月為例,煤炭達28%,石油46%,天然氣19%,化石能源加總超過九成;諷刺的是,再生能源占比不及5%

過去20年減碳成效不彰,持續高度依賴化石燃料,重要的原因是對於引進再生能源發展的過度樂觀,浪擲數兆台幣而績效微乎其微。印證了: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要可怕。社會付出的每一塊錢,僅回收三毛錢的效益。

反觀與台灣同屬領土面積不大的國家,如日本、南韓、英國、瑞士、荷蘭,在艱困能源結構轉型中,則採取較為務實做法,也就是以核電做為發展再生能源的跳板,以核養綠,不但將既有核電廠延役,亦將在未來續蓋新的核能發電廠

深究這些國家能源政策思維,主要應是看中核電五項關鍵特質

一、核電本質上是極為穩定基載電力,若失去這部分電力,將造成對其他不穩定電源備載成本大幅提高。

二、核電在發電過程僅產生微量二氧化碳,故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歐盟正式認定核電為綠色能源。

三、核電廠經過40年設備折舊完畢,每度邊際發電成本僅為其他綠色能源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四、相較天然氣國際市場價格動輒飆漲,原料成本變化風險明顯較低。

五、如因緊急狀況海運被迫停止,可持續供電時間長達一年以上,而台灣選擇依賴的天然氣,國內儲備量僅達數周,萬一台海遭遇封鎖,國家安全將面臨重大威脅。

國內許多人質疑舊核電廠延役安全性,其實是不必要的多慮。

美國賓州 Peach Bottom 核電廠,經聯邦核管理委員會審查通過,該廠兩座機組營運許可延長至民國一四三年(2054年)。日本高濱核電廠獲得延長營運許可,運行期限延長至60年,至民國一二四年(2035年)。

這些延役案例顯示核電廠在運行期限到期後,通過安全檢查和設備升級,即可延長營運繼續提供安全廉價穩定電力,相關經驗與技術國際間十分成熟。

總體言之,對於非土地與天然資源豐富國家而言,核電廠除役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涵蓋了經濟、環境和社會多層次影響。

一、為彌補核能除役造成的電力缺口,需要增加對替代能源如天然氣等鉅額投資。這些投資雖有助於能源轉型,但短期內需要大量資金,影響其他公共資源分配。

二、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發電邊際成本遠高於核能,大量採用將導致電價上升,增加居民和企業用電成本,影響國家競爭力。

三、未來人工智慧及高階半導體產業皆為吃電怪獸,對於電力需求大增,如不能滿足其需求,很難引進先進技術新投資。

四、核電廠除役後,如替代電力來源是化石燃料,將導致碳排放增加,對國家達成碳中和目標有負面影響。

五、在大量儲能技術尚未成熟之現階段,亟需與風電及太陽光電穩定搭配且不增碳之基載電源。

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於8月8日召開首次會議,我們呼籲:面對國家永續發展、重要經濟利益及國際減碳責任,所有政黨應捐棄意識形態,仿效英日韓瑞荷等國,以理智判斷從善如流,考慮核電廠除役之機會成本,為全民做出最佳決定。














聯合報黑白集/讓奧運成為全民大客廳


2024-08-05 03:59  聯合報/ 黑白集
四年一度的全球體壇盛事「2024巴黎奧運」台灣時間7月27日起展開17天賽事,由中華電信、愛爾達電視、公共電視、華視「四大轉播單位」聯手提供超過2500小時的奧運、帕運轉播服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巴黎奧運已過大半,中華隊也開始奪牌,但不少民眾抱怨,除了中華電信 MOD 付費平台上的愛爾達電視,幾乎看不到轉播。連執政黨立委都批評,奧運應是「全民大客廳」而非「VIP 包廂」,現行方式只會削弱國人的參與感。

有線電視普及率下滑,全台仍有一半家戶裝機,六成民眾以其為主要收視來源。MOD 裝機率不到有線電視一半,主收視率更僅十三%。從欣賞頂尖運動賽事角度,或希望掌握國手最新表現,的確都欠理想。

奧運轉播費用有如天價,愛爾達若非「富爸爸」中華電信,很難負擔五億元權利金。其雖獲政府補助八千萬,須提供六十則畫面給一般電視台,對整場奧運仍嫌九牛一毛。結果觀眾看不到賽事本身,卻被餵食了滿天的場外花絮。即使愛爾達轉播也集中本國選手,想一睹各運動項目的人類體能極限表現之美,還是得碰運氣。

政府標榜發展體育、鼓吹全民運動,有什麼比追求奧運更能發揮打動人心的效果?是否該效法日、星、港、陸等地例子,提供更高補助,實現奧運觀看平權,讓奧運真正成為「全民大客廳」?

相較於「零日攻擊」的洗腦電視劇文化部、國發基金到綠營執政縣市紛紛挹注,連中華電信都慷慨解囊;體育在政府心中的分量,顯然不如對全民發動認知戰來得重要。

















聯合報社論/民眾黨五歲的成績單,柯文哲滿意嗎?


2024-08-05 03:59  聯合報/ 社論
立法委員黃國昌在民眾黨5周年黨慶時,以火辣問題「火烤」柯文哲。記者劉學聖/攝影


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八月六日,時任台北市長的柯文哲成立了「台灣民眾黨」,隔年就在立委選戰取得五席不分區立委,今年更增為八席,讓民眾黨成為立法院「三黨不過半」的關鍵少數。不過無論對民眾黨或柯文哲而言,今年都是多事之秋。在歡度黨慶後,面對政黨發展十字路口,接下來任何一步都將對民眾黨產生關鍵影響。

民眾黨成立後,得以迅速成為舉足輕重的「第三勢力」,一方面是挾柯文哲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台北市長勝選民意基礎,二方面則是民眾多年來在政黨惡鬥下「討厭藍綠」的社會氛圍。不過徵諸過往,社會籌組「第三勢力」的努力從未中斷,卻都難逃政黨泡沫化命運;從早期的新黨、親民黨,到後來的時代力量等,無一例外。

究其原因,一是藍綠兩大黨占據主要政黨版圖,無論是人才甄補或選票基礎,小黨都不易撼動;二是立委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後,壓縮小黨生存空間;其三則是第三勢力在藍綠夾殺下,政黨自主性不易凸顯,稍一不慎即可能成為「小綠」或「小藍」,小黨也因此容易陷入兩難之局。這些情況,也都發生在民眾黨身上。

其實,若論「第三勢力」政治版圖,民眾黨的二席縣市長、超過兩成的政黨得票率和八席不分區立委、二成六的總統選票,都已超過新黨、時力、台聯、無黨團結聯盟甚多,足以與巔峰時的親民黨媲美。民眾黨在立院的「關鍵少數」戰略位置,更給白營在藍綠格局下殺出血路機會。

不過年初大選結束以來,民眾黨的內憂外患卻有加劇趨勢。首先是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時的北士科、京華城等案被質疑有弊;其次是在立法院的朝野衝突中,民眾黨與國民黨聯手對抗民進黨,成為綠營主要打擊目標。接著是民眾黨標竿人物之一的新竹市長高虹安,因立委任內助理費案一審被判有罪。其他關於黨務、政策、發展方向等,亦屢傳爭議。

最近若干民調顯示,民眾黨的政黨支持率明顯下滑,政黨好感度居各政黨之末,在「最討厭的政黨」上則躍居第一。雖然民調高低起伏不定,但做為一個以「討厭藍綠」為出發點的政黨,「被討厭」的程度竟然「超過藍綠」,對民眾黨與柯文哲都是重大警訊。

民眾黨的危機,主要來自柯文哲多變的政治性格。曾自稱「墨綠」的柯文哲,最初與民進黨合作。但在台北市長選戰與民進黨分道揚鑣後,雖多持反綠立場,卻始終未曾放棄與民進黨合作的念頭。總統大選一度與國民黨達成六點協議共推人選,最後卻撕毀協議。新國會成立後,民眾黨雖大多與藍軍聯手抗綠,但許多時候卻是以「棄權」意圖兩邊不得罪,結果是兩邊不討好。

民眾黨由於人才匱乏,從黨內核心、黨公職到助理,都只能「先求有再求好」,素質參差不齊。許多內部的爭議,均由此產生。例如高虹安的助理費案,關鍵證人即是民進黨前助理。如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民眾黨內部紛爭只會愈來愈多。柯文哲的政治性格與黨內人才質量的不穩定,讓民眾黨從黨務到政策都令人捉摸不定,要穩定獲得選民認同,自然益發困難。

柯文哲在黨代表大會暨黨慶上表示,民眾黨「不做小藍,也不是小綠」。民眾黨為求生存壯大,追求政黨主體性乃理所當然;但在民進黨「非友即敵」的政黨競爭邏輯下,民眾黨更應認清當前要務是「制衡執政黨」。從民國一一五到一一七年(二○二六到二○二八),民眾黨將再度接受選舉挑戰,如何不重蹈今年總統大選覆轍,將是考驗民眾黨與柯文哲的最主要課題。




【專家之眼】TPASS是政客收買選票的爛政策

◆  【專家之眼】TPASS是政客收買選票的爛政策
◆  【專家之眼】中東新局及其影響








【專家之眼】TPASS是政客收買選票的爛政策


2024-08-05 07:31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交通部去年起推動TPASS通勤月票,截至今年7月已滿周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學的第一堂課,或是其他介紹財政學的座談與演講,面對台下的學生與聽眾,我試著說服大家的是,財政學不是空泛的理論或與現實脫節的模型;數學符號、方程式與複雜的圖形,都在述說著生活中,個人與公共部門的連結、牽絆或糾葛。

財政學是思索與討論個人日常生活中,與政府部門相關議題的一門學問。以下藉著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兩個片段,談談 TPASS 通勤月票政策。

其一,某日某場合與某財政部高層長官同台,等待開場的閒聊間,話題轉到通勤月票政策,長官表示,TPASS 的效果很好,很多財政部同仁從基隆或桃園來上班,每個月交通費省下了一大筆;台北與北區國稅局,也有不少第一線稅務員受惠。

其二,周末,太太見我又抱頭伏案,為了每周的稿件,而與鍵盤和螢幕廝殺;一時間好奇問我在寫什麼,回答:「TPASS 通勤月票…」,話都還沒說完,太太隨即勸我打消念頭,因為她一直是通勤月票的忠實使用者,覺得這麼便宜的月票真的很好用,我又沒有使用月票不懂,不應該妄加非議。

其實,不論是在財政部、台北與北區國稅局上班的公務員,又或筆者太太的情形,正說明了 TPASS 通勤月票政策的不當。

TPASS 通勤月票政策,原為兩年前九合一大選,民進黨與國民黨兩黨,北北基桃市長候選人政見交鋒之所在,為了選舉造勢的成分居多,並沒有審慎的規畫讓人跌破眼鏡的是,通勤月票政策竟然在選戰落幕後,發展成全國性政策

交通部搭總經費三千八百億元之「疫後特別預算」的順風車,提出兩百億元通勤月票方案。根據交通部路政司規畫簡報,政策目的在:一、「提升公共運輸運量」;二、「減輕通勤負擔」;但在既沒有進行成本效益評估、也沒有建立任何關鍵績效指標的情形下,決策的政治考慮凌駕專業

就提升公共運輸運量而言,不論是上述的公務員們或筆者太太,本來就會使用公共運輸通勤,政府如何再以補貼的方式,「創造」出另外使用公共運輸通勤的誘因來提升運量?難不成因為有廉價通勤月票,所以周六、日狂加班?無法造成行為模式改變的補貼,是資源錯誤的配置與浪費,有害經濟效率,造成社會無謂損失

就減輕通勤負擔而言,文中所言若干人等,沒有補貼的票價並非負擔不起,政府資源應優先考慮重分配給經濟弱勢族群,「使用通勤月票」並不等於「經濟弱勢」,恣意撒幣補貼所有月票使用者,反而有害社會分配公平

因此,從財政學規範面看問題,TPASS 通勤月票政策,既不效率、亦不公平,是一個不該被極大化社會福利為目標的政府所考慮之政策。既然如此,該如何看待交通部的決定?甚至不斷對外表示,要爭取將 TPASS 通勤月票補貼「常態化」;言下之意,在「燒完」了兩百億元來自特別預算的經費後,要行政院每年繼續給九十億元起跳預算

財政學實證面,公共選擇理論有一說,官僚體系以極大化機關部門的預算為目標,以增加其權力、聲望和影響力,被稱之為「預算極大化假說」(Budget Maximization Hypothesis),由經濟學家威廉.尼斯坎南(William Niskanen)所提出。又,許多理論與證據也指出,政黨與政客會透過增加公共支出或提供特定福利來「收買選票」(vote buying),以吸引選民的支持。

按此,TPASS 通勤月票政策,不正是這麼一個可以擴增官僚預算,又可以拿來收買民心的策略。只要讓民眾少付幾個車票錢,眾人額手稱慶、善頌善禱,自然會有選票支持;所謂政策目標,不過就是宣傳與包裝,倘若還認真去評估政策效果,無疑是庸人自擾

前交通部長王國材,任內對於推對 TPASS 通勤月票政策不遺餘力,此刻正處於中華郵政董事長候任」的狀態中;曾經感嘆表示:「交通部很多事情被罵,只有 TPASS 月票政策都是被稱讚。」此語道盡時下百官心態-不做「應該做」的決策,做「會被稱讚」的決策!嗚呼哀哉












【專家之眼】中東新局及其影響


2024-08-05 07:12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領袖哈尼雅(中),7月30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參加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就職典禮。伊朗指控以色列翌日凌晨暗殺哈尼雅。(路透)


日前哈瑪斯政治局主席哈尼雅(Ismail Haniyeh)在伊朗被炸死,伊朗總統揚言「血債血還」,中東局勢一度緊張升高。

7月底,哈尼雅參加伊朗的新任改革派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就職典禮,隨後就在住居處遭到暗殺,伊朗新總統還主張將重新與西方展開談話,使得中東和平的機會再失。由於伊朗顏面盡失並強烈反應,迫使美國增派更多戰艦與戰機至中東以便保護以色列與附近美軍,中東再度瀕臨戰火。

稍早在中方的斡旋之下,巴勒斯坦14個派別高級別代表在北京舉行和解對話,與會各派簽署了關於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並在宣言中同意組建臨時民族和解政府,開展加薩地區重建。這可能也是以色列此次出手的原因之一。

此外,由於拜登多次勸阻以色列繼續攻擊迦薩並和談,但美國現正關注大選,自然給予以方一次良機,因為納坦雅胡政府是以消滅哈瑪斯為職志,和談並無法達陣,同時更破壞美伊雙方接觸的可能。再加上伊朗持續發展核武器,且美國對此也束手無策,故必須先下手為強。

由此可見,以色列確實不願和談,因而對伊朗採取如此羞辱式的暗殺行動,雖然伊方揚言報復,但以方已不以為意。因為早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當時川普總統刺殺伊朗革命衛隊司令蘇勒曼尼,事後伊朗也以向中東美軍基地發射飛彈來報復,但隔日川普竟說美軍沒有傷亡,雙方就此停手,可見伊朗的軍事能力確實有限。今年4月,伊朗再度向以色列發射飛彈與無人機,但99%都被以軍攔截,幾乎沒有造成損失。

由於伊朗與以色列相距1,000多公里,伊方要軍事報復的效果難以發揮。但是,若改以恐攻的方式為之,那就很難說,比如針對猶太人在其他地區的各種設施,將可能掀起另一波的動亂。再者,如今美國雖已派戰艦前往中東,但俄羅斯因烏克蘭戰事而無力介入,中國更是主張勸和促談,以至於各大國勢力目前難以在中東碰撞,故伊朗的報復行動也可能只是對內交代的成分居多,實際引起大規模戰事的機率不大

雖然如此,此一暗殺事件已引起國際油價與金價上揚,前往中東的海運也受到波及,台灣像是被掃到颱風尾,多少都會產生影響。






陳立恆/有人文科技 才有身為人的自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有人文科技 才有身為人的自由








陳立恆/有人文科技 才有身為人的自由


2024-08-05 04:56  聯合報/ 陳立恆(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整個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上半年,除了聚焦美國總統大選,整個世界都在一股 AI 吹起的科技旋風之中狂飆,寶島台灣一時間也是「晶圓與股價齊飛、AI 共 Robot 一色」。眼看科技相關產業奔騰閃耀,我所關注的人文社科等領域卻面臨著江河日下的冷遇。

先是建國中學「人文社會資優班」六月舉行最後一屆成果發表後正式走入歷史。其後,全台歷史系唯一擁有獨棟系館成大歷史系,今年申請分發人數居然掛零。雖有專家出言解析背後招生機制,以及前三甲(台大、政大、師大)歷史系今年錄取人數上升等原因,但「STEM 熱、HSS冷」已是台灣產官學研各界都無可置喙的真貌。

誠然,重視數理工科(STEM)、輕忽人文社科(HSS)是一個全球現象。君不見美國市值前十大公司中,其中八家高科技巨頭、一家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一家禮來製藥,無怪乎全球優秀學子都削尖腦袋要選擇 STEM 專業。

按照這樣的態勢發展,難道人類文明的終極答案就是科技?難道真如當代熱門科幻作家之一劉慈欣所言,科技幾乎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即使不能解決也能繞過它?我的看法剛好相反,如果科技發明一直無限擴張,而人文發展卻沒有同步生長,人類文明將很快走向盡頭,因為人類文明是一個有機社會,而不是一個無機系統。如果有一天 AI 能完全解鎖,並掌握人性中無以數計、隨機發生的微差、感知、情緒等,那人類離被科技奴役或毀滅也不會太遠,屆時科技再如何日新月異,又解決得了任何問題?

所幸世界上許多一流學府,例如哈佛、史丹佛、哥大、東大等都已洞悉這個問題,紛紛將人文社科為主的通識學分提升至畢業門檻約三分之一;因「專業訓練」已不是這些學術重鎮的核心焦點,堅實多元的人文素養,才是未來工程師與科學家們受用一生必備技能

就連以專攻理工聞名的加州理工大學,也要求畢業生除其必修課程外,還必修卅六個人文學分、卅六個社科學分及卅六個額外的人文或社科學分,約占總學分的二成至二成五;其中必須包括英語、歷史、科學哲史、人文、音樂、哲學、視覺文化、人類學、商管、經濟、政治與社會科學的入門和高級課程。反觀台灣最高學府的大學通識應修學分僅占約一成,且多半是點綴性質大於實際挑戰的「營養學分」。試想十年後,兩方教育的差距將如何巨大?我們又將如何保持科技島的人才優勢?

其實早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出現了這種全人多元發展,兼容數理人文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當時認為唯有受過完整博雅教育的合格公民,方能真正成為一個心智成熟、獨立思考的自由人(Liberal),也才具備包括公開辯論、管理交易、選舉投票、陪審參軍等相關技能

吾以為這正是台灣高等教育的他山之石,我們需要菁英化人文社科,集中化投入教育資源,讓更多富有才情且懷抱熱愛的學子成為人文科技各領域的專家;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博雅化數理工科的課程內容,讓台灣未來的工程師與科學家們,各個都是人文與科技兼備的自由人。如此往復,我們的未來世代才有機會能在日新月異的科技裡,享有不被科技奴役或毀滅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