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失業惡化 疫苗是唯一解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國家隊」光暈之下,不堪的真相
◆  聯合報黑白集/黨沒養,都是政府在養
◆  經濟日報社論/失業惡化 疫苗是唯一解方






經濟日報社論/失業惡化 疫苗是唯一解方


2021-07-10 00:03  經濟日報 /   社論
疫情嚴重,使得很多人失業,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疫情爆發,主計總處刻意把5月份失業調查時間往後延了兩周,以掌握疫情對國內失業衝擊的最新狀況。結果不出所料,失業率由4月的 3.64%跳升到5月的 4.11%,這是蔡英文總統上任五年多以來最高的失業率。而造成這麼高的失業率主因就是爆發嚴重疫情,在三級警戒下,許多服務業包括餐飲、觀光、會展、交通等都受到嚴重打擊。

同時,放無薪假的企業家數增加到1,883家;無薪假人數6月達到13,626人,其中服務業人數為11,570人,占整體無薪假人數的84.9%。服務業可以說是受疫情影響的重災區。

另一方面,先進國家施打疫苗的速度很快,經濟逐漸解封,而帶動全球經濟逐漸復甦,從而帶動經濟成長與國際貿易;也因此進一步帶動台灣的出口成長。依IMF估計,全球經濟成長率將由去年的 -3.5%回升到今年的5.5%同時,全球貿易量成長率也將由去年的 -9.0%回升到今年的 8.3%。在全球經濟與貿易快速回溫的情況下,台灣今年的出口表現更是亮麗,上半年出口成長率將可達到三成左右。所以,現在台灣是一個標準的 K型經濟,國外部門表現亮麗,國內部門則是哀鴻遍野

除了失業率上升到4.11%之外,另外還有兩個指標令人擔心,一個是每周上班時數不足35小時的非典型就業人數,暴增到5月的 79.2萬人,增加了 60.3萬人之多。此一數據顯示無薪假的問題遠比統計上的數據要嚴重得多。另外,勞動參與率由4月的 59.2%明顯下降到5月的 58.8%,這表示還有許多勞工因為找不到工作根本就離開就業市場,這些人就是所謂的「怯志工作者」,因為這些人不再出來找工作,因此就不被計算成失業人口,也會低估了失業率。

此外,失業率是屬於落後指標,在經濟衰退之後,失業率才會逐漸浮現。因為6月整個月都處在三級警戒的情況,預期6月的失業率將會更高,再加上6月以後,大專與職校的畢業生將會陸續投入職場,而這種季節性的失業問題,今年將會更為嚴重。

面對這麼嚴重的失業問題,疫情又未完全過去,因此三級警戒將再延長兩周到7月26日,但考量到服務業及就業勞工的生計,政府採微解封的方式,讓國人喘口氣。我們必須指出,台灣的服務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型企業,面對一至二個月的客源消失或許還可以撐一下,但是如果拖到三、四個月,可能就會有更多的中小型服務業要面臨歇業,到時失業人數可能會增加更多,這是政府部門必須仔細衡量的。以美國為例,去年4月疫情對經濟衝擊最嚴重的時候,其失業率曾經高達14.7%台灣內需產業占比沒有美國高,但是我國服務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六成,因此對於國內失業人數仍有決定性的影響

最後,施打疫苗則是更積極的解決方式。施打率提高,即可解封,內需恢復活絡,這是拯救台灣經濟的唯一解方,因此加速取得與施打疫苗,不但可以拯救台灣人民的性命,同時可以解決經濟問題。從國外的解封經驗來看,經常為了救經濟而提前解封,但是因為沒有施打疫苗,結果導致疫情又起,始終無法解決問題;最終還是需要經由施打疫苗才能達到全面解封的目標。現在台灣也同樣面對「病死或餓死」的兩難抉擇,所以大量取得疫苗應該是政府當前的首要施政目標,這是再清楚不過了。















聯合報黑白集/黨沒養,都是政府在養


2021-07-10 02:24  聯合報 /   黑白集
政黨、政治人物甚至政府運用網路宣傳、打選戰的情況愈來愈普遍,藍綠都互相指控對方有網軍,此為示意圖。圖/路透資料照片


因防疫不力,蔡政府支持度大跌,讓民進黨焦慮不已。近日綠委劉世芳中常會上建議黨要提升網軍作戰」,以化解民眾「誤會」;秘書長林錫耀竟答稱,「民進黨沒養網軍」。此話,立刻傳為笑談,被網友封為「年度最大笑話」。

綠營網軍能征善戰,是家喻戶曉的事。近幾年,台灣政治被攪成一潭渾水,任何「逆民進黨」的人事皆慘遭出征,不都全拜綠網軍之賜?去年蔡英文連任後,在黨內增設「網路社群中心」,命其心腹林鶴明領軍。這個中心,前不久才鬧出主任造假訊息、副主任之夫以假身分自導自演認知作戰,林錫耀忘了嗎?

林錫耀「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法固然可笑,但認真打量,也未必全是假話。所謂民進黨沒養網軍」,實情是,更大宗的網軍早就由蔡政府用公帑在養。這些人平日拿政府標案過爽活,不時應召幫執政黨護航出征打野戰;民進黨不必出糧草,就能享有他們「勤王」的服務,再划算也沒有了。

從農委會的「一四五○」案開始,到台鐵的「春露」案,「幫推」和「投石」的吃香喝辣,「卡神楊蕙如旗下公司的包攬,到行政院顧問丁怡銘前門出後門進,不都是利用公帑在養綠網軍

曾罵國民黨「黨政不分」,民進黨早就青出於藍,網軍正是鐵證。











聯合報社論/「國家隊」光暈之下,不堪的真相


2021-07-10 02:30  聯合報 /   社論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左)、總統蔡英文(右)。圖/中央社資料照片


永齡基金會和台積電購捐疫苗歷經波折取得政府授權,最近傳出,已與代理德國 BNT 疫苗的上海復星醫藥簽約的消息。指揮官陳時中終於鬆口,承認與上海復星簽約是「商業行為」。換言之,指揮中心繞了八個月,最後仍回到了「東洋模式」。這八個月,由於蔡政府反中意識形態作祟,平白耗掉了人民施打疫苗的大好時機,不僅使台灣淪為「疫苗乞丐」,更陷入嚴峻的疫情考驗,完全得不償失。

台灣「疫苗之亂」的兩個源頭,一個是反中意識形態,另一個是國產疫苗的本土民粹迷思。兩個不務實的思維,也是違反科學、違反國際商業慣例的概念;最後不僅削弱了人民的健康防護,更拖累台灣與國際接軌的腳步。把發展本土疫苗產業看得比防疫、搶救人命重要,應歸因於蔡總統和陳時中的錯誤決策,七百人因此死亡,他們難辭其咎。

蔡總統上任以來,不斷標榜各種「國家隊」的建立,以迎合並形塑新時代的國家驕傲。然而,這次把低階的「口罩國家隊」,和高階的「疫苗國家隊」混為一談,完全是概念不清而產生的戰略錯誤,並暴露其華而不實。放眼看去,在充滿各種「國X國造口號國防產業中,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尤以航太造船產業為最。例如,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政黨輪替後第一個翻案的軍工政策就是取消空軍與義大利合製 M-346 教練機,改為研發勇鷹教練機」;不幸,也因此延後兩年交機。一年來空軍連摔三架 F-5 戰機,外界即質疑:若非政策轉彎,三名殉職飛官可能已換新機,不致釀成悲劇。

台灣長期受國際邊緣化之苦,近年經濟競賽又屢被鄰國超車,民眾心裡充滿憂慮和不甘。蔡政府以「自主」口號搭配絢麗文宣,打造「科技國族主義」,似乎療癒了很多人的自尊。當「自製」成為國家戰略神聖任務,為了達成自製目標,甚至放棄某些外購或合造機會。從新冠疫苗到勇鷹機,政府都標榜自製的「救國」效果,並宣稱可讓產業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

然而,如果比較勇鷹與國際市場其他新式教練機的性能,或比較國人對國產疫苗國際認證疫苗接受度都證明一個殘酷的事實:台灣的技術能力還有一段長路要走。勇鷹機註定難以外銷國產疫苗不僅價昂,甚至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接種民眾無法順利入出他國。我們不能說國機國造不重要,但不應該以國防空窗飛官性命為代價。同樣的,我們不能否認國產疫苗的戰略價值,但為何要以人民生命經濟為賭注

尤其,這類標榜配合國家政策戰略目標的「國家隊」,有些只是民營企業,因此常被質疑執政團隊與特定業者有特定的利益關係。無論生技、航太,或風電、太陽能,都曾出現政府付給業者遠優於國際行情的價碼,也都曾大吹大擂後拿不出成績,更不乏綠營人士「插旗掛勾同室操戈醜聞

國產疫苗為例,除了相關疫苗股價被炒高,連防護效果認證都企圖打折處理,這有什麼驕傲可言?以勇鷹機為例,從原型首飛到交付部隊,我們預計只花十七個月,不到韓國 T-50 的一半,而美軍 T-7 更要六年以上。如此追求速效,真的在乎國軍的安全與戰力嗎?

蔡政府行政立法大權一把抓,並藉網軍側翼媒體操控,打造出一言堂輿論陣地,讓各界跟著政府鼓掌叫好。如今人民生命面對威脅,才暴露出「國家隊」光暈下的不堪真相蔡政府用民粹教條遮蔽科學理性黨派私利掏空人民健康國家安全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遠距經驗 高等教育疫後新機會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遠距經驗 高等教育疫後新機會
◆  疫情下 身心照護未停歇
◆  微解封後 能喚回信任嗎
◆  長照據點未鬆綁 家屬難忍
◆  被消失的法院
◆  台海維持現狀 對美有利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遠距經驗 高等教育疫後新機會


2021-07-10 04:50  聯合報 /   方元沂(作者為文化大學教務長)
遠距教學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忙裡偷閒追完日劇「東大特訓班2」,相隔十六年,阿部寬飾演的高中老師櫻木再次在十個月內把「廢材」訓練到脫胎換骨。「上頂大等於翻轉人生」在各國似乎都是不變信念,熱血故事也確實勵志,只是橫掃全球的新冠肺炎洪水般衝向各種堅信不移,人們對高等教育含金量與信任感,已開始動搖。

疫情蔓延,大學紛紛改成全遠距授課,原本清晰教育定位與功能面臨質疑,檢討革新聲浪亦隨之而來。以美國大學為例,全球移動急凍讓生源遽減,許多學生寧願延後入學也不想只有遠距,不少財務體質不好大學無法支撐退場。「創新改變」成活下去之必要。

美國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 Scott Galloway 指出,傳統高等教育價值,來自大學證書的品牌、自我充實的學歷過程,及校園生活體驗但線上教學讓體驗價值不復存在,品牌力不足、生源短缺學校面臨財務危機Scott 認為疫情後高教轉向,應是善用線上教學經驗,導入科技力量,創造大學新存在價值

台灣各大學三級警戒也改成全遠距教學。在疫苗接種普及前,短期內無法恢復實體上課,投入遠距教學資源成必然趨勢。在經歷線上教學磨合期後,相信許多老師跟我一樣,開始熟悉使用 Microsoft Teams、Zoom 或 Google Meet,重新設計課程內容與教材

線上雖無法取代實體的效果,但也有便利處例如師生減少了通勤時間,學生可更方便跨校修課,選課人數不再受教室容量限制,有社交障礙學生也會覺得更自在

只是疫情造成產業與就業衝擊,會讓貧富差距拉大,階級對立更明顯。做為高教體系一分子,真切感受到私立大學,不但要面對少子化難題,未來「零和賽局」市場壓力必定更險峻,將影響私立大學教職員生和家長。政府應鼓勵高教融入科技創新,引導大學間共好合作與良性競爭,例如,運用線上經驗,開放學生更自由跨校修讀,甚至跨校取得輔系雙學位等等彈性政策,既能多元啟迪學子,也能成大學轉變創新契機。

「疫後」是重建社會力開始,高等教育必須重新扛起讓學子翻轉人生的責任,更要回應新世代對大學教育的需求。他們要面對的是變化更快的未來,彈性的學習資源,線上的無遠弗屆,將可加倍鼓勵學生鍛鍊跨領域的思維力、接軌國際的視野力、觀察媒體與網路的識讀力,和因應遠距新生活的數位力。

有了這樣目標,「遠距」歲月和經驗都不會白費,它會讓新子民擁有面對變局的新力量,有效壯大台灣社會的續航力。這是高等教育的疫後新使命,也是永續的關鍵機會。











疫情下 身心照護未停歇


2021-07-10 05:29  聯合報 /   陳炯旭/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桃園市)
醫院透過視訊為病患遠距看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受疫情影響,推估逾五萬人諮商面談服務被迫中斷,有監委表示將申請調查,事實又是如何?

醫院收治 COVID-19 確診個案中,當出現心理壓力及精神醫療相關問題時,以視訊會診等共同照護方式,提供協助即使醫療降載要求下,精神醫療各項服務並未中斷全國五十家醫院精神科,超過三百五十家精神科診所,均提供民眾就醫需求。除實體服務外,多家醫院及精神科診所也提供視訊診療

心理師法第十六條心理師執行業務發現個案當事人疑似罹患精神官能症、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不全疾病時,應予轉診。第十四條諮商心理師執行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諮商心理治療,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及照會或醫囑為之。這規定由來已久,目的是為保障民眾身心健康!畢竟如身心出問題,要先經精神科醫師診斷,才能進一步安排治療。

三級警戒時期,除生活工作需調整外,身心也受相當大壓力,出現胸悶、心悸、頭痛、腸胃不適等症狀,且有焦慮、憂鬱等情緒,這些都需醫師病史詢問、釐清症狀、確實診斷。

通訊諮商作業參考原則要求,是心理師依照心理師法要求,民眾接受諮商前,經醫師評估後安排適當治療。該作業原則,衛福部前年就公布,目前僅通過卅五家;數量偏少是因沒有申請、還是申請被拒絕?恐怕值得進一步了解!













長照據點未鬆綁 家屬難忍


2021-07-10 05:20  聯合報 /   莊惠玲/服務業(桃園市)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社區關懷據點長照服務需求量大,疫情期間卻只能喊卡,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失智家人的家屬,面對新冠疫情三級警戒,這段時間大部分都是撐著、忍著,以為撐兩周就過了。結果,竟是一路撐近兩個月。看過疫情指揮中心公告微解封場所規定,我們實在難忍了,為什麼相關的日照中心、社區復健,或關懷據點等,不在這波鬆綁場所項目裡?

進出前述機構單位的人員,相對清楚、固定,且尚未升三級警戒前,都謹遵規定戴口罩、測量體溫等,我家爸爸參加的失智日照中心及據點,從去年春天開始,除測量體溫,全程活動都配戴口罩,防疫一點都不馬虎。最近疫苗陸續到位,年長者及相關工作人員也按規定接種疫苗,若以避免防疫破口為指標,難道這類機構單位,會比人流來自四面八方的餐廳、博物館,或風景熱點風險高嗎?

再者,餐廳、健身房或電影院列出配套措施,即酌情鬆綁,為何日照中心、社區復健機構等,仍要緊守三級警戒?還是我們這些家屬太忍氣吞聲,不像館長開直播罵政府,或我們沒有集體在鏡頭前面下跪哭喊?政院高官、指揮中心專家在考慮鬆綁場所幫企業商家找活路時,有沒有想到我們的困境?

請院長、指揮官能聽到我們家屬的心聲,苦民所苦滾動增加鬆綁場所項目吧!














被消失的法院


2021-07-10 05:15  聯合報 /   陳健順/地院法官(新竹市)
圖為台北地方法院。記者王聖藜/攝影


古今中外,無論是民主法治獨裁國家執政者會想盡各種方法企圖控制或弱化司法機關,以避免受到法官監督制衡

惟任何稱得上「先進」的民主法治國家,其行政、立法機關及一般民眾必定會充分尊重法院,因為當法院無法發揮積極作用時,最後受害最大者,必是該國廣大民眾,這也是為什麼古羅馬時代要積極保護「平民護民官」的原因,唯有積極保護,護民官才有能力反過來真正保護一般民眾權益;不然,其自身泥菩薩過江,又怎麼還會有餘力去保障別人呢?

對照標榜民主法治的台灣,目前為止疫情指揮中心不但未主動將法官列入任何優先施打疫苗類別內,且在日前司法院發函請指揮中心將法院內部人數不多的「法警」和「對外單一窗口服務人員」(不包含法官),納入疫苗優先接種對象,以維持法院最基本運作,卻也遭到拒絕,這種變相弱化,甚至癱瘓法院行為,充分說明指揮中心完全沒有現代民主法治中「尊重法院」的基本理念。

當司法權停擺後,若政黨同時掌握行政權及立法權時,其與對岸幾乎已無太大區別,那麼我們引以為傲的民主法治運作模式,又憑什麼理直氣壯地和對岸抗衡呢?














台海維持現狀 對美有利


2021-07-10 05:12  聯合報 /   宋磊/國家安全青年智庫研究員(嘉義市)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6日指出,華府不會支持台灣獨立。(路透)


白宮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六日,美國支持美台間維持「非官方」合作關係,並表態不支持台灣獨立。坎伯一席話,可說是對過去四年混亂的台海情勢,注入一股定心丸:一方面希望中國大陸不要破壞和平現狀;二方面期待台灣維持現狀,不要做出任何危及西太平洋安全的事件。縱然各方解讀不一,但不能否認,台海維持現狀符合美國國家利益,更看出拜登的美國,對美中關係操作依然選擇穩健的外交途徑。

不諱言,當美國越來越重視台海議題,確會鼓舞國內獨派人士,從中推動任何改變台海現狀的事物,但眼前事實是,美國基於全球戰略穩定,雖與大陸維持競爭態勢,但在特定議題上,選擇與大陸合作,甚至和談,尤其是對全球暖化議題,華府需北京配合,故台海穩定顯得更為關切。

從台灣角度說,維持台海現狀雖然粉碎台獨人士美夢,但基於事實,維持中華民國憲法與主權尊嚴,利於台灣安全發展,也利於兩岸雙邊互動,更能符合美國亞太區域的利益。

換言之,美國維持台海現狀,除了基於本身利益考量,更重要的是,兩岸間長期對峙,絕非福國利民之策,當坎伯明確對台獨否定時,身為台灣民眾,我們更應認清國際事實與現實,選擇與對岸和解共生才是長久之計


馬凱/衝破惡疫加固的貧窮牢籠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衝破惡疫加固的貧窮牢籠
◆  洪蘭/網軍不足惜,樹若不動,風又奈何?
◆  林中斌/幽浮將不再神祕
◆  盛治仁/躲得了病毒,躲不過競爭者
◆  楊志良/以生存革命對抗滅國大計
◆  方祖涵/助攻王史塔克頓的阻攻







馬凱/衝破惡疫加固的貧窮牢籠


2021-07-10 05:37  聯合報 /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日本捐贈台灣第二批AZ疫苗113萬劑。圖/中央社


將近兩年前開始肆虐的新冠肺炎,已逾三點八億人確診,造成近四百萬人死亡。沒有一個國家倖免,但仍有幸與不幸,取決於一個殘酷現實:貧窮與否

富裕國家,除台灣以外,幾乎都能取得充沛疫苗,甚至多到遠超所需。儘管惡疫在他國瘋狂奪取人命、毀人身家;身在那些國家子民,可迅速控制疫情,如美國,短短數月內即將每日新增確診者從三、四十萬,降至萬人上下。

但不論富國、窮國,當大多數民眾因惡疫侵襲失去工作、花光積蓄、減損所得落得更加貧困之際,有些人卻因股價、房價、資產價值飆漲大發災難財因此,原本日益惡化貧富不均,也就變本加厲

惡疫不去,情況就會惡化。即使逃出惡疫魔掌,問題亦難見好轉。因為經歷膜拜貪婪美式資本主義蹂躪卅多年的人類社會,錢滾錢,股票、房產與金融資產已是獲利致富的登龍捷徑,乃至唯一門徑,為富人手中禁臠。貧窮則是一個牢籠,一旦禁錮其中,幾無逃脫機會;甚至當一代人落入其中,則子子孫孫、生生世世都要深陷囹圄,得不到救贖。今日台灣尤其如是。

儘管學者專家、政府大官口口聲聲設法解決貧窮問題消除貧富不均,也推出林林總總、言之成理的許多政策、手段;但不知為何,永遠觸不到真正打破貧窮牢籠的根本辦法

台灣貧富不均日益惡化,根源在每一個逃脫牢籠的出口,都被嚴密地封堵;一切治標手段全然無效逃出貧窮牢籠最基本辦法,就是獲取謀生立業必要技能;今日教育制度已將此路堵死。脫離貧窮的必要條件,就是入能敷出,不必寅吃卯糧。殘酷的經濟現實,又與此背道而馳。脫貧致富捷徑,既是參與富人才玩得起的錢滾錢遊戲;但對收入不豐者而言,這又是天方夜譚,不自量力只會為人作嫁。惡疫肆虐下,這三條出路被封堵得更牢固;除非猛力突破,牢籠中人只能一代又一代輾轉其中。

台灣教育牢籠,用幾個強有力的障礙嚴防脫逃。其一,升學制度越來越複雜苛刻,若無充裕財力擠進好學區,躋身明星學校,找到名師教導、補習、不惜工本滿足多元而亮眼的諸多條件,如何攀登一流學府得到光環與專業?過去數十年,窮家子弟擠不進窄門,還能退而求其次,到技職學校習得一技之長,進入職場力爭上游。如今技職體系崩潰,此路不通久矣。

在薪資停滯十餘年後,台灣房價所得比高達十餘倍,高漲房價已是無比沉重的負擔。生兒育女本是家庭大事;但生養、托兒、教育成本節節上升成天文數字。即使勉強育一胎,也耗去泰半所得。勉力支持乃至入不敷出家庭,他們與下一代又有何餘力逃出貧窮牢籠?何敢妄想挾大筆資金與繁雜專業知識投資置產,踏上致富捷徑?

突破這些封堵障礙,為貧者打開衝破牢籠出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有識有為的政治人物,請救救倒懸籠中的世世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