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經濟/稅收超徵可以發紅包嗎?

.聯合報社論..日本交流協會「正名」的弦外之音
.聯合報黑白集.航艦繞台談周末戰士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超徵可以發紅包嗎?








經濟/稅收超徵可以發紅包嗎?


2016-12-31 03:5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連三年稅收超徵,累計達3,000億元,部長許虞哲表示,透過租稅通盤考量,即使不發「紅包」給民眾,一樣能達到效果。 本報資料照片



政府今年稅收有機會超徵1,200億元,加上前兩年也是超徵,累計三年稅收超徵將近3,000億元。部分立法委員認為既然政府連年超徵,就應該要「還稅於民」,希望有機會發紅包給民眾。財政部長許虞哲表示,新加坡曾經這樣做過,但不是每年都這樣;而且即使超徵,也可透過減少發行公債、不釋股等方式,經過租稅通盤考量,即使不發紅包,一樣能達到效果。
許部長的「經過租稅通盤考量」有點語焉不詳,一般民眾也不知道為何減少發債或不釋股,就可以像退稅一樣達到效果。因此,我們建議財政部乾脆直接說明稅收超徵的意義,以及對於改善財政有何效果,才能回應愈來愈多的退稅訴求。
所謂的稅收「超徵」,其實是指租稅的實際徵收數額超過預算數。政府編列預算,通常都是根據未來相關的經濟、產業、進出口、所得、人口等總體社會經濟變數推估而得。如果對於未來經濟過於樂觀,稅收預算數就偏高,則可能出現稅收短徵;如果對未來經濟悲觀,則稅收估計偏於保守,預算數即可能偏低,而出現超徵。因此這三年稅收超徵極可能是預算數偏低所致,比較客觀的稅收數額比較,應該以兩個年度的「決算數」比較,而非和同一年度的預算數比較,才不會產生誤導。
其次,政府的收入除了租稅以外,還包括財產、規費、公營事業、捐贈、罰款等收入,稅收超徵不一定代表歲入增加。如果規費、公營事業收入、財產收入負成長,超過稅收超徵數,財政收入也可能減少。此外,也要和政府的實際支出相比,才能確定是否整體財政已經改善。
再從租稅結構面觀察稅收超徵的原因,可以發現今年前11月稅收增加最多的稅目是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與綜合所得稅兩大稅目合計較去年同期增加達679億元,主要是實施富人稅將個人所得稅稅率提高到45%,使得綜所稅稅收增加219億元;而股利可扣抵金額減半,使得公司減少盈餘分配,才有營所稅稅收大增460億元。此部分未來是否能夠繼續增加,就要看偏高的綜合所得稅稅率和股利扣抵減半,是否導致富人將資金外移,或以贈與方式規避所得稅。依照台灣海島型開放經濟的特性,所得稅基長期可能因此流失,長期稅收未必成長。
至於稅收增加的第三名營業稅,並非台灣的消費、內需有明顯增加,而是因為國際景氣低迷,使得出口減少,導致退稅金額也減少所致。而稅收增加的第四名遺贈稅,稅收比上年同期增加超過五成,是成長幅度最大的稅目,極可能是因為政府打算實施長照2.0制度,擬以提高遺贈稅率至20%作為財源,富人在預期心理下提前贈與所致。遺贈稅未來是否繼續成長,恐怕有待觀察。
稅收增加的第五名是地價稅和房屋稅,主要是因為地方政府近年紛紛調高房屋評定現值,以及今年初調高公告地價平均超過三成所致,但因民眾反彈及房價下修,許多地方政府又改採調降稅基方式因應,未來年度稅收極可能負成長。更何況,證券交易稅和土地增值稅因為股市動能低迷,房市走軟,今年反而出現衰退,也應多加注意未來趨勢對稅收的影響。
綜合而言,近三年稅收超徵極可能是暫時現象,不容過於樂觀,估計政府105年度還是會出現決算赤字,且截至11月底,政府累積負債已達6兆以上,潛藏債務更是龐大,三年的累積超徵稅收仍不足以顯著降低累積債務。另外,長照2.0將採取稅收制,未來公共支出需求快速成長,政府有必要向民眾說明清楚,稅收超徵不等於財政改善,應無發紅包給民眾的可能。

聯合/航艦繞台談周末戰士


2016-12-31 03:5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圖為正在航行的共軍航空母艦遼寧艦。圖/中國大陸國防部網站


大陸轟炸機幾度繞飛台灣,又見航空母艦遼寧號繞行台灣東岸。此時,台灣的軍事話題卻是實施「周末戰士」,及如何降低募兵員額以「超額」完成募兵目標。
軍隊談到缺額及周末戰士的地步,已是捉襟見肘。但國軍還另有兩個真正的大憂患:
一、國家認同始終呈現分裂狀態。執政者一面持守《台獨黨綱》,一面要北京「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有謝志偉之流的「去中華民國化」動作頻頻。分裂的社會產生分裂的軍隊。相信《台獨黨綱》者願意為中華民國而戰嗎?支持中華民國者又願意為《台獨黨綱》而戰嗎?這樣的軍隊,叫他們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二、軍人的地位未能得到社會及政治人物的尊敬及珍惜。民進黨自「黨外」時代一路以來,視軍公教為國民黨的統治鷹犬,尤其軍隊更是「老芋仔」的窩巢;因而,一向以羞辱作踐軍隊及軍人為能事。如今,全軍幾皆土生土長,又經常將軍隊管教事件(如熱天出操),炒作成人權事件;使軍隊不敢嚴明訓練,青年視從軍為畏途,社會也看不起軍人。
現今國軍最突出的形象竟是颱風天清運垃圾,這樣的軍隊豈不令人心酸?難怪民調指出,民眾對國軍保台能力的評價,只有二十九%有信心。
看看以色列,三軍效忠國家,心無貳思;軍隊不但戰志昂揚,且軍人在營的訓育與退伍生涯緊密接軌。這些,難道能指望我們的周末戰士?

聯合/日本交流協會「正名」的弦外之音


2016-12-31 04: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日本對台灣的準外交機構「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政府的主要對台窗口「日本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將於明年一月一日正式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雖然只加上「台灣」兩字,卻引起中國大陸的強烈抗議,尤其在中共軍機及航母繞台之際,日本政府的舉動更增添外界許多的政治遐想。
從日本的立場看,正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目的無非只是要方便民眾更了解其業務內容,讓名稱更加名正言順,所看重的是名分。從大陸的角度看,交流協會加上「台灣」兩字,似乎有脫離「一個中國」的指向,是日本意圖操弄兩個中國的伎倆,北京所注重的是文字的意涵。從台灣的角度看,交流協會的「正名」,則可解讀為台日關係提升的起手式,讓我們以「台灣」之名走向世界,所看重的是象徵。
兩個字之別,卻形成了「一個名稱」,日中台三方「各自表述」的奇特現象。事實上,無論如何表述,仍然無法改變交流協會是「公益法人」的本質;而無論如何美化,也無法改變台日兩邊不對等關係的現實。
日本常常自詡台日關係是一種特別夥伴關係,但是在外交關係上,日本政府卻一直吝於給予台灣任何正式的政治名分。自從一九七二年斷交至今,台日雙方都還是透過所謂的民間機構「日本交流協會」及「亞東關係協會」等白手套來進行互動交流;交流協會還特別冠以「公益財團法人」等字,以強調台日關係只是民間關係,而非官方關係。反觀韓國,早已在一九九三年便將其駐台機構改稱「駐台北韓國代表部」,英國也在二○一五年改稱「英國在台辦事處」。日本正名的腳步實遠遠落後他國,由此可見,日本的作法其實是口惠而實不至。
其次,日本也常常說台日是民主的「價值同盟」,但是,在日本的刻意操作下,台日兩方卻長期處於不對等的關係。日本交流協會雖為民間機構,我國政府卻讓其駐台人員擁有「準外交官」待遇;反觀我國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卻長期被日本貶低為民間機構,館處不但沒有外交車牌,人員也無法享有外交豁免權。為此,我國政府雖然多次向日本提出交涉,但日方根本無意改變這種不對等的現狀。由此可見,日本的態度其實是表恭裡倨。
日本政府這次更名,似讓國內許多人對日本產生奇特的遐想,認為今後可以順勢更改「亞東關係協會」的名稱,甚至駐日代表處的頭銜,一舉讓台日關係提升為準邦交國關係。殊不知,日本這次「讓利」只是一次性的表態,沒有太多實質意義,且台灣也將因此被當成日本抗中的籌碼。因此,我們要提醒國人,必須注意日本正名背後的政治意圖,以及對兩岸關係的衝擊。
近來中國大陸軍機及航母不斷突破日本宮古島防線,讓日本產生高度的不安全感,在美國態度不明朗的情況下,日本只能拉攏台灣來抗衡中國大陸;交流協會的正名,只是日本政治操作的手段之一。其次,明年是中日關係正常化四十五週年,日本想趁此機會促成中日領導人高峰會的召開,以全面改善中日關係;在此情況下,台灣儼然成為日本對中談判的籌碼。事實上,這次日本只更改了日本交流協會名稱,卻未提升台灣駐日代表處名稱,這只是供台灣民眾消費之用,在台日關係上稱不上是突破。
對日本而言,更改交流協會的名稱,既可達到拉攏台灣的效果,又不致改變台日關係現狀,這當然是一本萬利的好交易。但對台灣來說,交流協會的正名,卻可能形成台灣「聯日抗中」的錯覺,讓兩岸關係陷入更大的動盪;其負面效應不可小覷。
因此,對於交流協會的正名,民眾不但要看清名實之間的玄機,也要因應其對兩岸關係的衝擊,千萬勿陷入誤以為這是台日關係大突破的迷思。日本沒有脫下它的白手套,台日關係還是隔層紗。

聯合筆記/當政治波及企業

.2017「人類世」走向懸疑 台灣準備好?
.聯合筆記/當政治波及企業
.高教應切合社會發展
.歐巴馬強勢制俄 多種盤算
.民調低怪罰單 柯P才該CPR
.柯P民調重要?交通重要?
.辦團體旅遊 國旅卡一兼二顧
.公務員是救世主?還是敝屣?
.迎新心願/苦盡甘來 誰幫我兌現
.迎新心願/離苦得樂 施政莫急轉








聯合筆記/當政治波及企業


2016-12-31 04:38 聯合報  劉秀珍


前些時候,與一位專注本業又平易近人的企業界大老聊天,當他說起和蔡英文總統交流經驗時,竟有滿肚子苦水。
這抱怨不是針對蔡總統而來,而是她身邊的那些人。在一場邀請蔡總統出席的企業座談會中,大老基於主辦單位禮儀,特地先到一樓迎接總統,但隨同人員卻以電梯空間太侷促為由,要求他自行上樓,不得與總統搭乘同電梯。他一氣之下,索性連會也不開就先離席了。
不愉快的經驗,難免使他感受到是因自己政治光譜不同,光接待總統都惹一肚子氣。不過,相較其他企業界近來在兩岸大環境下的遭遇,這種委屈或許不算什麼。
最近傳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巨大董事長劉金標婉拒總統府資政一職,外界將此事與大陸施壓連結,身為企業團體負責人之一的這位大老,直接找上有代表性的大陸人士,想問清楚究竟有無關聯。
他得到的答案是,大陸對這些企業家在台灣受邀擔任政府什麼職務,不會有意見,但是張忠謀等這樣的大企業家,在大陸做生意,應是認同「一個中國」。
這話似乎也可套用在宋楚瑜出席APEC領袖會議的模式,雖然名義上代表蔡總統出席,但出發前,宋說「兩岸一中、反對台獨」,似在向對岸喊出「通關密碼」。
虛實之間,形塑了當前企業界所處的詭譎氛圍,但也凸顯了問題本質。
以十一月發生的海霸王事件,以及豐泰鞋業遭福建省要求補繳企業所得稅為例,這兩件原都屬經濟個案,海霸王有食品原料被指不符規定,豐泰則因移轉訂價協議協商不成,被要求補稅。如果事情發生在兩岸關係平順時,問題就容易回到商業本質上討論,媒體少了炒作空間,也不會引起外界如此大關注。
結果海霸王事件演變成公司發表聲明「支持一個中國」,大陸也藉此一再重申不允許台商在大陸賺錢、回台支持台獨的大原則,使企業置身在「恐獨」的氣氛中,應該廣受討論的食安問題反被淡化了。
政治波及企業經營的例子,大陸並不少見。近幾年大陸總給人「買遍全世界」的印象,今年第一季大陸企業宣布海外收購金額就達八百六十億美元,只比去年全年總值約少了十分之一,穩居世界第一。不過,金融時報說,「今年失敗的總金額也多於以往任何時期」。
原因和政治有關。尤其大陸打貪後,很多大企業再也不像過去一樣,可以抱著大把鈔票四處買。牽涉紅二代的知名保險公司安邦集團就因政治因素拿不到融資,今年準備收購喜達屋酒店和度假村國際集團以失敗收場;上海最大的民營業復星國際,也因政治因素,海外收購遇到瓶頸。
只是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面臨的政治因素,是突然失聯幾天,協助大陸當局調查。這種遭遇,很多台灣企業家恐都敬謝不敏。

洪蘭/改變不公平的世界

.洪蘭/改變不公平的世界
.劉維公/瘋狂者時代的挑戰
.朱宗慶/《我是…》的故事
.馬凱/借川普的歪打希冀能正著
.李清志/大叔力的崛起
.趙春山/建構新形勢下的兩岸新關係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 如何實驗?








洪蘭/改變不公平的世界


2016-12-31 03:37 聯合報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歲末,我們照例去認養的偏鄉學校看看他們下年度有什麼需求。這次先看花東的學校。
在花蓮的早上我去買早餐時,突然發現攤子上有個人一看到我,立刻把帽沿拉低,埋頭做飯糰。但就在眼神接觸的那一剎那,我認出來了,他是當年部落裡很有潛力的男孩,受資助下山去念書,學成在桃園就業。我很驚訝他怎麼賣起早餐了呢?
原來他的老闆不堪一例一休政策搖擺不定的折磨,把台灣的工廠關掉去大陸工作了。他說工廠有六十個員工,一人一天工資一千元,一天就要六萬元的薪水,新法加班要雙倍的錢,今年九月和十月不停放假,老闆趕不出貨,對方要罰款,又要付額外的加班費,小工廠經不起大法令的折騰,無利潤自然就關廠,他就失業了。他說這種例子很多,他到處找不到工作,只好回部落,至少不必付房租。我問他妹妹呢?他說在老人院作看護,我聽了不勝唏噓。
多年前,我去他學校推廣閱讀,他來問我:「老師晚上想吃什麼?我去告訴中央廚房替您準備」。我好生驚訝:「你們學校這麼小,還有中央廚房喔?」他笑說:「靠海的阿美族有太平洋冰箱,我們靠山的布農族怎麼沒有中央廚房呢?中央山脈就是我們的廚房呀!」我發現這個孩子很有幽默感,碰到挫折很會四兩撥千斤。他很會模仿,學早上公雞啼或夜晚貓頭鷹叫幾可亂真。山上的孩子唱起歌來根本不需伴奏,完全不會走音,恍如天籟。可惜我們的政府沒有替原住民設立音樂學院或舞蹈韻律班,來培養他們的天賦。
我每次看到愛因斯坦那句話:「每個人都是天才,如果用爬樹來衡量一條魚,那麼,這條魚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就會想起山上的孩子來。
約翰.葛里遜(John Grisham)曾說「你怎麼能將一個住在狹窄公寓的單親孩子和一個有雙親、祖父母,甚至有家教的孩子相比?你怎麼能將一個父母英語不流利,甚至不會說英語的孩子和一個父母都有大學文憑的孩子相比?你怎麼能將一個父母在服刑的孩子和一個父親在行醫的孩子相比?你怎麼能將一個沒早餐可吃的孩子和一個早餐過於豐盛的孩子相比?你怎麼能將一個三歲就開始學前教育的孩子和一個根本沒有辦法上幼兒園的孩子相比?」他們是不能比的,用同一份考卷來評量他們是不公平的。
在去屏東的南迴鐵路上,打開報紙,赫然發現大溪高中鷹架倒塌,壓死五個工人,其中兩個是屏東的原住民,夫妻兩人把孩子留在部落,下山去打工,希望給孩子一個比較好的未來,想不到反而使他們沒有了未來。
這新聞令我非常的難過,誠如葛里遜所說,這些條件相差這麼遠的原住民孩子怎麼去和都會的孩子評比呢?
文明社會是讓所有人在公平的線上競爭,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我們來好好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這個不公平呢?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