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拚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先修改法規(山陀兒,颱風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山陀兒,颱風假) 

◆  聯合報社論/電價上漲是為錯誤的能源政策埋單
◆  聯合報黑白集/安倍夢該醒了
◆  經濟日報社論/拚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先修改法規







經濟日報社論/拚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先修改法規


2024-10-02 02:50  經濟日報/ 社論
金管會。 聯合報系資料照


最近社會為金管會對金控合併案喧囂擾攘,反而忽略政府籌畫進行中的金融改革。賴清德總統大選時宣布要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7月中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就將此列為三大決議之一,院長的承諾代表未來政府金融發展政策將以此構想推進。

金管會隨之提出落實五大計畫,包括擴大國內外機構與創投 PE 的資產管理與投資規模,推動家族辦公室與私人銀行業務,擴大 OBU 等國際金融業務機構的財務管理業務,及研議成立金融特區可行性。據報導,金管會正積極跨部會協商鬆綁近40項法規,希望「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目標能「兩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另外,高雄市政府也已向國際資產管理業者招商,希望特區能在當地落腳。

卓內閣的行動力值得肯定,但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後政府廢止亞太營運中心構想後,歷任執政團隊提出各種變形金融中心就未曾成功過。賴政府提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否陳義過高,反而斲傷政府威信。畢竟,政府推動資產管理中心主觀意願落實與否端視其與現實環境及客觀先決條件落差

首先,成為金融中心得要有先決條件。包括穩定的法律與監管機制、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充足的金融專業人才、先進的通信及交通、與世界市場的密切連結,及最重要的政治與社會穩定。台灣金融監管易受政治影響,加上處於地緣政治高風險區,政府推動區域理財中心,就得先克服投資人財產管理總以安全為優先的考量。

其次,台灣確實具備發展財富管理的實質條件。據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瑞銀(UBS)統計,台灣國民每人累積財富位居世界前17名,優於世界先進國家如德國與義大利。隨著人口老化,人民的儲蓄確實有傳承需要,金融業理當發展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據統計,今年4月國內辦理高資產客戶財富管理的銀行已達12家,資產規模超過325億美元。近二年來高資產客戶業務每年近乎翻倍成長,說明此業務的適時性。

雖然台灣財富管理業務快速成長,但要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並不容易。資產管理中心不僅涉及國人財富的海內外投資,更要有外國人財富的「跨境」進出。國際金融界提及境外財富管理資金前往亞洲「目的地」,大多新加坡與香港。國際資金進入台灣是青睞高科技產業的獲利,資產管理公司入台則是要把國人財富帶向世界。政府想要亞洲地區財富進出能以台灣為基地,恐將事與願違。

金管會官員闡釋資產管理中心構想時,多以日本經驗為例,認為台灣可指定特定都市為「金融與資產運用特區」。然而,當今六都原本就有不同比例的金融活動,政府若撥用資源建設特定地區為「資產管理中心」,藉以改變金融區域活動現狀,只會落入今日台北101大樓擔綱跨年煙火卻非「亞太金融中心」的後果。畢竟,銀行主動爭取服務在地高資產客戶財富已是常規,政府無需過度介入。

政府與其追求「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名號,不如紮實做好國民財富管理的基礎,優先修改法規才是重點。以增加金融工具為例,投信業鼓吹「台版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就宜用退休金管理框架評估,讓所有金融機構都可提供具有租稅遞延優惠的個人退休金準備。再以金控轉投資 AMC 為例,金管會宜鼓勵其逐步轉型國際慣例的資產管理公司,而非僅止於參與法拍與不良債權業務。

社會期待卓院長領導的「行動創新 AI 內閣」能劍及履及,而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顯已成為施政成效的標竿。觀察金管會本會期在立法院只推動三項優先法案,其中僅基金型 REITs 與資產管理有關。「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工程浩大,如果政府推動步調過慢,不僅金管會主委「兩年有感」無望,賴總統的競選承諾也恐將落空。














聯合報黑白集/安倍夢該醒了


2024-10-02 04:58  聯合報/ 黑白集
自民黨總裁石破茂(中)10月1日獲選為第102任首相。 (美聯社)


日本又換首相,石破內閣上台,跌破許多專家眼鏡,最為意難平的是台派人士。他們認為安倍路線是台灣國安保障,對於號稱安倍傳人的高市早苗敗陣,遺憾之餘,竟將路線異於安倍晉三的石破茂,貼上「舔中派」紅標籤。殊不知,大陸當局對新日相「亞洲北約」等戰略主張,深以為慮。

日本政治向來裡外有別,看山不是山。岸田內閣雖未放棄安倍路線,但早已因時制宜。七月底拜登宣布退選,美日在東京舉行安保會談,並拉來印澳續攤四方會談,討論對中延伸威懾。但同時,岸田指派自民黨總務會長森山裕訪陸,與王毅洽談恢復牛肉等農牧貿易。王毅聽完,接口就是台灣問題和核廢水排放爭議。

日中關係受制於美中對抗,影響貿易,尤其農林水產品。岸田兩手策略,虛實輕重頗堪玩味,抗中喊得高昂,核武都列入議程,但其實是致拜登的送別曲。悄悄赴陸對話,談的卻是實利。未久中日宣布達成共識,大陸將在有效參與國際框架下的核廢水監測後,逐步恢復日本合格水產品進口。

台灣有事,日人最關切如何撤僑。石破茂認為對中加強防禦和對話要雙軌並存,不能只就爭端升高對峙。他是否和岸田一般,採取兩手平衡,值得觀察。賴總統得從安倍大夢裡清醒,想想沒有日本大哥拱火撐場,要如何維持不惜一戰的氣勢。












聯合報社論/電價上漲是為錯誤的能源政策埋單


2024-10-02 04:57  聯合報/ 社論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9月30日拍板,產業電價平均漲幅百分之十二點五,民生電價則凍漲。新電價預計十月十六日上路。 記者黃仲裕/攝影


趕在九月最後一天,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拍板敲定,十月十六日起調漲工業電價平均百分之十二點五。若不是立法院擱置行政院提出的國庫撥補台電一千億元追加預算,賴政府猶不肯面對台電嚴重虧損瀕臨破產地步,寧願繼續採鴕鳥姿態,大量投入納稅人的錢,掩蓋錯誤能源政策的問題

民進黨實施一連串錯誤能源政策,又不願承擔電價膨脹破表的種種問題,結果讓台電的虧損嚴重到瀕臨破產的程度。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以來,民進黨政府憑恃完全執政優勢,連續兩年編列預算總共幫台電增資了二千五百億元,再加上「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本特別條例」政府捐助撥補五百億元,光這兩年就已挹注台電三千億元

今年行政院原打算故技重施,先向立法院提出一千億元追加預算撥補台電、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再編一千億元撥補台電。按計畫,中央政府三年內預計要花五千億元貼補台電,這將遠比中央政府總預算一整年花在「國家經濟發展支出」的總額還多。

經濟部長郭智輝從八月開始就一直放話威脅,如果立法院不通過撥補台電千億元的追加預算案,十月就可能會漲電價。無奈朝小野大,立法院完全不領情,經濟部拖到最後一刻無奈的漲了電價,但也只敢漲工業電價,民生電價凍漲但台電在三年內漲了四次工業電價,累計漲幅高達百分之四十六,產業界被漲得哇哇叫,最終仍可能轉嫁到產品價格,對物價形成沉重的壓力。

雖然經濟部一再強調,台電的鉅額虧損主要受俄烏戰爭與地緣政治使國際燃料成本大增所致;但事實攤在眼前:國際燃料價格已自高點下滑,回到俄烏戰爭前的水準。經濟部也否認台電虧損與「非核家園」政策有關;但根據台電網站,到八月底止,台電自發電力平均成本每度是三點零六元,其中核能發電只有一點一六元,僅是平均發電成本的三分之一。然而,目前全台灣只剩核二廠二號機在運轉,便宜的核能發電占整體發電量僅存百分之三左右。

儘管許多民調都顯示,民眾支持核電、反對廢核的比率早已遠超過五成,許多工商界與科技界人士也紛紛從反核轉向擁核,但民進黨政府嚴絲合縫毫不退讓,不斷拋棄低廉的核電,而再生能源的發展又不盡理想,只能提高燃氣、燃煤發電,並購買每度平均五點三四元昂貴綠電,導致台電現在每賣一度電就虧損零點三元,財務黑洞越捅越大。

隨著減碳趨勢與核電科技的進步,這幾年國際上一座座的重啟核電廠,民進黨政府卻一座座的關閉台灣的核電廠。連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發生反應爐部分爐心熔毀的美國賓州三哩島核電廠,最近都宣布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重啟,還將售電給微軟公司的全球資料中心使用,以及推動鄰近的資料中心擴建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近年也陸續核准十七座各電力公司重啟核能機組,其中已有十二座重啟運轉。另外,法國取消原訂八月生效的電價上漲方案,正是因為以核能為主要電力來源,能在歐洲能源市場上保有電價優勢。尤其最近英國正式結束一四二年燃煤發電史,而台灣還要強迫民眾更大力用肺發電!

台電公司宣稱,這次調漲電價後,台灣工業用電價格仍低於鄰近的日、韓;然而,台灣的電價優勢來自台電幾近破產的資產負債表,獨木支撐錯誤能源政策埋下的未爆彈。過去電價長期沒有反映成本,民眾的感受猶如溫水煮青蛙。如今電價凍不了而將節節上漲,全民開始要付上代價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永續發展下半場的關鍵:社會金融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大政翼讚」重現 把台帶向玉碎
◆  韓用智慧弭平民主赤字?
◆  師培 先考取教師再培訓
◆  AI 無法取代教師 會改變教育
◆  工程師當不了不淹水的神
◆  防淹 以疏浚為首要
◆  廢死釋憲、割頸案 修復式司法 正是時候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永續發展下半場的關鍵:社會金融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永續發展下半場的關鍵:社會金融


2024-10-02 05:21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


近年來,確保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的達成,已成為各國政策制定的重要方向。然而,聯合國今年的《永續發展目標報告》指出,目前只有一成七的永續發展目標進展順利,顯示距離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的目標時間點,進度嚴重落後。各國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來縮短差距,追求可持續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發展。

除要求企業承擔 E.S.G.企業社會責任外,如何建立健全的社會金融生態系,透過法規與政策創新,鼓勵政府、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跨界合作夥伴關係來支持永續發展,成為各國的重要政策方向。

社會金融是一種兼顧金融、社會和環境三重底線回報的投資形式,包含影響力投資和共享價值投資。這類投資主要聚焦於解決特定社會需求的專案,如教育、經濟住房、低收入醫療保健和減少累犯計畫等。社會金融的獨特之處在於,投資者不僅追求財務回報,還希望通過這些投資實現特定的社會影響,達成做好事同時也賺取回報的雙重目標。

在社會金融中,社會影響力債券SIB)或稱為「為成功付費」(PFS)的模式,成為關鍵工具。PFS 是以績效為導向的付費模式,公共部門僅在服務達到預定且可量化的成果時支付資金,確保公共資金的有效使用,也激勵創新和提升效率,解決棘手的社會問題。

PFS 的推展已在英、美、日、韓、新等國有許多成功案例。這些國家的共同特徵是,都有適當的法規或政策框架來支持 PFS 生態系。例如,英國通過中央政府的政策推動、稅務優惠以及慈善基金的參與,同時藉由大社會資本與個別基金,做為「為成功結果付費」的資金來源,順利克服了預算法的限制。此外,英國還成立了學研機構 GO Lab,提供研究支持和專業培訓,確保 PFS 能夠有效實施。

美國在 PFS 推動上則以專法的形式大力支持,尤其在一些具有預算保障的法案中融入 PFS 模式。美國政府也鼓勵學術機構投入 PFS 相關研究,並在慈善基金會的公益支出法規中,允許與其使命相符的社會企業和 PFS 投資,促使慈善基金會成為重要的初期資金來源

日本透過中央政府的強力主導, PFS 納入國家戰略,以醫療健康、長照、防止累犯率為重點,推動各部門機關聯合訂定具體的 PFS 制度及配套措施,提升公共服務的績效和社會影響力。

韓國從地方自治團體開始推動 PFS ,先由地方政府主導,制定相關自治條例,局部實施 PFS ,再透過整體預算執行成果,由民間團體自律式推動輔導性制度,並根據實施的經驗教訓改進。

新加坡則憑藉淡馬錫基金的支持,在推動 PFS 時克服了資金和預算上的挑戰。新加坡的非營利組織相關法規允許並鼓勵這些組織參與 PFS ,為其社會金融生態系提供了強大的推力。

反觀台灣,雖然在綠色金融及 E.S.G.投資的發展跟上國際趨勢,但在社會金融發展上相對落後。政府不妨參考上述國家的成功經驗,在法規及政策上分短、中、長期,從實驗專案到明確政策支持或專法擴大適用,逐步推動 PFS,讓台灣能跟上社會金融與影響力投資全球永續發展潮流











「大政翼讚」重現 把台帶向玉碎


2024-10-02 05:21  聯合報/ 童言/台灣人民守護民主正義連線青年代表(台北市)


日前賴清德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宣布將動員四十萬民力輔助作戰的消息,立即引起在野黨與社會各界軒然大波。尤其是這條消息發布之前不久,賴清德才公然表示兩岸「不可能簽和平協議」,並呼籲大眾「要靠實力確保和平」方能「備戰以避戰」,這讓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賴清德動員社會人力物力以投入到「抗中保台」之戰的準備。

事實上,一個由「黑熊部隊」大金主曹興誠擔任顧問、黑熊民防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文為委員、玩具槍店老闆廖英熙為「民力訓練暨運用民間代表」所組成的委員會,也很難不讓人民感到不安,並聯想起過去動員戡亂時期,那種「社會臨戰」的緊張氛圍。

但畢竟當時除了金門、馬祖等實施「戰地政務」的地區,及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初期大陸剛淪陷不久的一小段時間外,台灣本島的居民實際上並未真正進入戰爭動員的體制,如今台灣民眾對「重回戒嚴」的想像,其實是大大地低估了我們即將面臨的情況。

筆者認為,比起所謂的動員戡亂體制,如今的局面更近似於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煽動的「大政翼讚」、「國民報國」運動。當時,深陷於中日戰場泥淖,並受到美國禁運威脅的日本首相近衛文麿,遂於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組建「大政翼讚會」,號召發揚「舉國一致」的精神,從個人到產業動員起來「奉公報國」,以期對抗所謂的 ABCD 包圍網(即美、英、中、荷)。

為此,他們的第一步是對內「剷除國賊」,把反對戰爭、反對軍國體制、轉移資產的民主人士和中產階級一律打為「非國民」,輕則逮捕拘禁、重則私刑暗殺;在獲得威望和聲勢後,便脅迫議員加入「大政翼讚會」或其側翼團體,從而實質上控制國家機器,以便實施人力動員和物力統制。先是對軍需產業的資源施行統購統銷政策,然後隨著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和太平洋戰爭的態勢變化,民生物資的配給、婦女刺槍和學生肉彈訓練次第出台,最後甚至喊出「一億總玉碎」的口號。

反觀當下,黑熊部隊的主要金主和幹部進入政府和議會、「青鳥」四處出征在野黨和赴大陸發展的藝人、國家機器藉口「中共滲透」大肆約談台商與里長,如今更提出「動員四十萬民力以備戰」的政策方針,此時此刻與彼時彼刻類比起來何其相似?但我們不要忘了,日本舉國瘋狂的結局,是成千上萬條鮮活的生命化為「八紘一宇」的「代價」,而那些真正的軍國主義分子,如今還在日本政壇發光發熱呢

面對過往與現實,我們不禁想問一問賴清德,您是希望把台灣帶向何種未來呢?













韓用智慧弭平民主赤字?


2024-10-02 05:21  聯合報/ 邱子安/前國會助理(台北市)


立法院長韓國瑜邀請閣揆、黨鞭餐敘,承諾繼續預算僵局磋商。這本是賴清德選擇少數執政,應負起排除重大法案爭議的責任,韓院長卻扛起。這並非只是氣度格局,這位甫上任半年多一點的議長,必已深切認知,我國預算審查,通案制度不利民主控制,國會常僅扮演橡皮圖章。筆者呼籲,在野黨團要配合這個開局,審議預算的效果要強過歷年。

廿三年以來(民國九十一年起算),立法院對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最多才刪除原列歲出的二點二%(九十五年),有十九個年頭刪除比例都小於一點三%,根本可說立法院預算審議是一旦院會付委,幾保證通過九十八(點七)%。不刪數字,其他的民主控制也沒用。主計總處自九十四年以來,就對立法院法定附條件決議中最常見的凍結案,採取沒有法拘束力的見解,等於國會數以千計的預算決議,統統形同廢紙。

為何我國國會審議預算的權限,事實上如此孱弱?第一,違憲審查有所偏袒,大法官釋字三九一號解釋,罔顧憲法第七十條制憲原意旨在控制支出避免浪費,卻硬拗成「總額不變、科目挪動」也違憲;釋字五二○號解釋又認定覆議案可以變更經三讀通過的預算案,讓審完的預算還能耍賴一來一往,歧視立法,偏袒行政

第二,在國會不能增加歲出的限制下,實務上僅能由行政機關撤回或修正;立法院又不如地方議會,敢於議決退回整部預算書,反得依賴行政院形式上自行撤回。預算在經院會詢答後,立法院從未退回至行政機關重編,更別說預算法第五十三條之一的政黨辯論,跟總統國情報告一樣從沒發生過。

第三,就算不刪減預算,作主決議或附帶決議要求執行預算須遵守國會意志,也是監督預算之一途。明明中央、地方依法都能作附但書之決議,立法院卻從未能像地方議會一樣,作成如北市議會曾有之「共軍機艦繞台不得辦雙城論壇」、「警察設置監視器頻寬像素的規格限制」等條件具體且足以約束行政部門的決議;實務上最常見經各委員會同意後解凍案,還被上述主計總處立場打槍。

韓國瑜的總統級智慧,踏出第一步,但能否弭平台灣民主化以來,國會失權導致預算審查缺乏民主正當性之弊病?期盼在野黨團接續做到:一、不排除祭出預算案不付委退回行政院重編的手段,但其決議須具體指陳於何款、項、目、節重編。二、付委後,少用「經同意即可解凍」之案由,多作能直接表達國會意志、有具體附帶條件的決議。














師培 先考取教師再培訓


2024-10-02 05:21  聯合報/ 黃三吉/教育學博士、中小學校長退休(台北市)


日前聯合報大篇幅討論台灣的師資培育制度,真的很用心,我們更應該慶幸,終於有媒體關注到這個議題。這個問題和師資培育法當然有關,和市場經濟更是息息相關。其實有不少國家都出現了師資培育供需不平衡、學校找不到優良師資的問題。現在問題已經浮現,而且越來越嚴重,我們必須謹慎面對並且思考解決之道。

師資培育可以朝以下方向修正:
一、讓師範院校往綜合大學方向發展。師範院校不再畫地自限,可和其他大學一樣,培養國家需要的各類人才,只保留教育學院,負責教育研究、教育科目教學和教育實習即可。基本上歐美國家都已朝上述方向修正,並且在校名拿掉「師範」兩字,台灣現有的師範大學已逐步轉型為綜合大學,現有的幾所教育大學也應研究與普通大學或科技大學進行整併,重新盤整規畫。

二、先考取教師職位,再培訓。目前由於少子化的關係,各級學校紛紛減班或關閉。師範院校學生苦於要不要修教育學程、要不要去實習、要不要參加教師資格考試而煩惱。因為忙了半天,最後還是找不到正式的教師職缺,一直在各地流浪也不是辦法,到頭來一場空。此時發現不對,再回頭已百年身,很難再和其他大學科系的學生在業界競爭。不如先讓年輕學子在大學畢業之後先謀得職位(考上的人一定確保有教師職缺),再安心去教育學院修習教育科目,然後安排實習之後再上崗。

三、難以覓得的特殊類科人才教師,應該適度給予津貼。理工、科技類教師待遇不如業界,美國曾經實施給予較高報酬的待遇。有人認為要同工同酬,其實必要時期應該採取必要的手段。再說何謂同工同酬,如何理清?

四、目前有很多人在學校現場擔任代理教師,其中不乏學歷相當優秀且熱中於工作的好老師。教育部似乎可以透過一定正當程序的篩選流程,選出一批適合的人選,經過培訓後給予教師資格,讓其繼續為教育貢獻心力,以彌補人力不足的窘境,這總比找不到老師好得太多了!

五、改善教師工作環境和教師待遇。目前在校園內當老師,勞心勞力又不安全,動輒得咎,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動不動就面臨校事會議、面臨上級調查,老師身心俱疲卻沒人支持,不如歸去。這也是留不住老師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應該持續改善教師工作環境和待遇。












AI 無法取代教師 會改變教育


2024-10-02 05:21  聯合報/ 劉松柏/教(南投市)


近年隨著 AI 的興起,以及網路檢索資料的方便,對於各級教育已產生相當衝擊。以高等教育為例,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網路上找到所需資源,教授實在無法禁止學生在課堂上使用資訊科技產品。

我們都希望透過教育可以讓學生達到階級流動的目標,但愈來愈多研究發現,現行的教育制度只是加速複製現有的社會階層,影響因素很多,如鼓吹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傅利曼便指出市場扮演的角色愈大,大學院校的教育績效普遍愈令人滿意

而主張反學校化運動的奧地利哲學家伊里奇Ivan Dominic Illich,奧地利克羅埃西亞裔哲學家,民國六十年(1971年)出版 《去學校化社會則舉例說明制度化教育的無效性,提出了自我指導的教育,由流動的非正式安排中的社會關係支持,由於學生誤以為只有在學校學習才叫學習,才有資格稱為學習,久而久之也不會自己學習、失去了自我學習能力。

但隨著新冠疫情爆發,似乎看到了一種教育新風貌,也就是由一名教師或教學團隊共同備課及透過網路進行教學,同時打破了既有學校的界線。這種衝擊首先會影響高等教育,以物理學系為例,基礎物理學可說是每位大一新生的必修課,而各大學需要的物理師資是否可透過一位具有教學專長的教授,以遠距教學對全國物理系同時進行教學?其他學校的教授僅擔任個別諮詢的角色,如此一來勢必改變大學風貌。類似方式其實同樣適用於中小學,一位具有教學魅力的老師是 AI 無法取代的,但透過網際網路,將會改變現行各級教育的風貌。












工程師當不了不淹水的神


2024-10-02 05:21  聯合報/ 張炎銘/退休水利人員(台中市)


拜讀昨天魏國彥教授「淹水,怪雨還是怪河?」一文,雨跟河都是自然形成的產物,若無人類活動,水淹得再深,造成湖泊也無妨。淹水,不怪雨或河,造成水災,有生命財產損失,當然要怪人,尤其是水利工程師

古文明瀕河發展瀕河,就是與河爭地,就要遭受水災風險歐美某些地區不管是讓道於天,還是還河於地,總要勻得出地方讓,地窄人稠的台灣能夠嗎?排水標準已不符需要,但都市寸土寸金,擴大排水斷面都極為困難,何況讓道?只有利用滯洪池來滯蓄洪水,以及利用分洪措施來降減災害。

利用數十年雨量紀錄來推估百年重現期洪水,確實有問題。但這是基於雨量值的機率分布而科學推估的結果,捨此之外,也無他法。但即使有百年資料就能準確推估未來百年重現期洪水?恐也未必。莫拉克颱風改寫雨量紀錄,工程界有人將其列入「離群值」,不敢列入水文頻率分析,否則原規畫的堤防、水庫、橋梁等構造物都達不到原保護標準。若將莫拉克、凱米資料都納入頻率分析,短短十五年就有二次超大豪雨,則百年重現期的水利系統設計會是何巨大怪獸?工程界不能將雨量超大的事實視而不見,但難道要一直更新資料,追逐可能一直增加的雨量,一再改建各種水利構造物?

過去都市周邊都是農田,讓農田淹個一、二天,損失不大,現在城市周邊都高度發展,已缺乏此種「以田為壑」的空間,甚至農田都不允許淹水都市因排水設施固定,難以擴充,但民眾對積水二、三十公分卻也難以忍受,大家對治水的要求較之過去也顯著提高

水利工程有重現期的考慮,是著眼工程經濟重現期再高,還是有風險。但居民並無此種概念,住家淹水就會抗議是二等公民,淡水河是二百年重現期,南部至少也要百年,否則就是「重北輕南」,也不管是否與河爭地或地處低窪,是否符合效益。民主社會選票至上,即使從專業觀點,某些治水並不必要,但面對民眾,能對偶爾的積淹水滿不在乎、認定是有限設計下的必然?還是該說大話,承諾治水後不再淹水?

水利工程師也是人,所依恃的工具是局限的科學,面對逐漸失控的水文條件,所能使用的是有限經費與時間,達到的結果還是有限的保護,當不了能滿足各地都不淹水的神。

山陀兒颱風來襲,大家皮要繃緊些。但即使淹水,不怪雨、不怪河,罵工程師準沒錯。













防淹 以疏浚為首要


2024-10-02 05:21  聯合報/ 鄧豐洲/傳統詩人(台南市)


近年來,每逢下豪大雨,某些地區總會淹水,居民苦不堪言。每次災後,相關單位是否有確實檢討改善,以防範淹水一再發生,實在令人懷疑。

大自然的力量不容小覷,而人為的治理是否有盡力也是一大關鍵。其實,治水重點不過疏浚而已。河川暢、水溝通,即可消除大半的積水,相關單位有盡力而為嗎?

每次經過各大河川,總會哀嘆:「為何溪床這麼高、樹木這麼多?」因河川容納量受限,溪水滿溢,街道積水,變成常態。解決之道,不外清理市區水溝及疏浚河川。即使河川沙石疏浚有困難,至少也應該把樹木清除吧!如果河床淤積過高,排水量受限,再多的滯洪池也難發揮功效。

僅以三首詩表達大地的感嘆:
山之吟:「青衫半褪露黃身,植被稀疏建築頻;水飽土鬆泥石落,維山本貌實為真。」
地之吟:「部落維生抽地泉,陸層逐陷蓄災緣;溶冰海漲逢豪雨,水患侵民百姓憐。」
溪之吟:「昔日溪中流水清,何時淤積外相平?河川浚利如無望,澇汛來臨氾濫生。」














廢死釋憲、割頸案 修復式司法 正是時候


2024-10-02 05:21  聯合報/ 李錦松/嘉義地院少年法庭主任調查保護官、大學兼任講師(台中市)


一周前憲法法庭一一三憲判字八號判決,引起軒然大波,才看見陸正的父親在鏡頭前老淚縱橫大呼不公;新北國中割頸案審判結果出爐,又引發被害人家屬情緒反彈,「台灣司法已死!」被害人家屬如是說。沒有意外地,接下來肯定是冗長的上訴程序。如果他們知道少年被告刑事裁判服刑滿三分之一就得假釋,可想見人民對法律的情感將更悖離。

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年)陸正遭撕票案迄今已卅七年,被害人家屬何曾忘懷?創傷知情理論教導我們,這麼嚴重的生命創傷,宛如昨日歷歷在目;那麼加害人應該如何裁判,被害人家屬的創傷才能夠撫平療癒?或許有人會以為縱然加害人死刑伏法,被害人家屬仍然背負一輩子的創傷,痛苦無解,雖事實如此,但如果不用力追究,被害者家人會多一層內疚感。

其實廢死與否?少年事件裁判是否輕縱?對被害人而言,死者已矣,重點是家屬情何以堪,創傷療癒從情緒開始,他們需要的是關懷同理;而法院理性客觀、依法論證,縱然認事用法無違誤,卻絲毫不能撫慰人民的傷痛。

修復式司法自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法務部推動試辦,意圖建構溫暖司法;後續刑事訴訟法、少年事件處理法、監獄行刑法陸續立法,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並專章立法,甚至教育相關法令,包括性平法、霸凌防治準則,都明文規定,可以在檢察官偵查階段、刑事法官審判階段、少年事件處遇各階段、受刑人監獄服刑階段,還有學校場域學生事件處理中,實施修復式司法,相關法律粲然大備。可是正應了孟子所說的「徒法不能以自行」,綜觀各機關,真正操作修復式司法事件相當有限,良法美意如果沒有落實就成具文,民怨積累恐貽大患。

多年來世界各國多有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我國也曾經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雖然這些委員會具有高度政治性,但其中一個目的無非修復社會、建構和解氛圍、撫平人民傷痛

當法院依法要給涉案少年健全自我成長的機會(少年事件處理法之立法目的),或依刑法要減免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者的罪責,如果能配套落實運用修復式司法,在強調「關係正義」的同時也滿足「矯治正義」及「補償正義」的完成,方能達到自我修復、與被害人修復、與被害人家屬修復、與自己家人修復、與社會修復之目的,讓逝者安息、生者如斯;讓被害者及其家屬減一分忿恨,社會多一份祥和。







王正方/悟空惡戰二郎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悟空惡戰二郎神
◆  魏國彥/淹水,怪雨還是怪河?
◆  陳力俊/美台高教互為參照








王正方/悟空惡戰二郎神


2024-10-02 05:21  聯合報/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3A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風靡電子遊戲市場,發行至九月中下旬時銷量已突破兩千萬套。世界各地的電玩暢銷榜,中國大陸、泰國、澳洲、巴西、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等,上架時悟空均名列第一,成為全球電玩家的首選

改編自傳統古典名小說《西遊記》,主角當然是我們最愛的美猴王孫悟空。《黑神話:悟空共分六個篇章,劇情豐富,以中國傳統戲曲、木偶劇、國畫等來敘說故事,主要人物的造型依據傳統戲,再輔之以現代創意來塑造;悟空的相貌堅毅、滄桑,最為吸睛。有中華山水風景,栩栩如生,如同親臨黃山、雲岡石窟、五台山又彷彿見到濟南塔林寺、泉州開元寺、大同懸空寺、大足石刻千手觀音等古建築,美不勝收。

既然是電玩遊戲,打打殺殺的設計安排必不可少。頭一場戲:齊天大聖稱王花果山,玉帝派二郎神楊戩率天兵天將擒拿孫猴兒。楊二郎與悟空的武功在伯仲之間,大聖的觔斗雲、七十二變,二郎也一一精通,一場惡戰殺到天昏地暗,二郎神仗著人多勢眾,祭出太上老君的「金剛琢」(金箍圈),穩穩套住孫大聖的頭殼,二郎的惡犬咬住悟空腿肚子,勾刀穿透琵琶骨,不能變化而就擒。

吳承恩在《西遊記》中最精彩傳神的打鬥,就是這場「悟空惡戰二郎神」。一口氣讀下來,令人血脈僨張。《黑神話:悟空》將這場戲拍攝的大致尊重原著,捕捉住了勢均力敵、難分軒輊的緊張惡戰氛圍。觀者全神貫注的看去,隨著一招一式,高潮迭起險象環生;大聖拔下一撮豪毛,化作多個孫悟空,圍攻楊二郎,不少西洋玩家此時便止不住的呼叫起來:「酷,絕了!(Cool, far out.)」

電玩遊戲的樂趣在於直接參與,它的「可玩性」是最關鍵的評價依據與成功因素。進入《黑神話:悟空》後,玩家扮演「天命人」,他是悟空的化身,重新踏上西行之路,歷經八十一難,與各路妖魔鬼怪廝殺,每個對手都神通廣大,身懷絕技,「天命人」必須展現高超的操作技術、快速反應,否則一上來就被擊斃。據說想越過最起碼的破台通關,玩家必須積累百餘小時的上機時數,方可更上一層樓。他們一旦上手,便廢寢忘食十小時停不下來,屬於司空見慣的現象。

坊間說法紛紛:為何《黑神話:悟空》一夕紅遍全球?在下以為《西遊記》乃超越時空的傑作,故事結構嚴謹,文字優美,意境深邃、禪機處處,更富趣味性,內含無盡寶藏。隨手拈來一章節,若呈現的得體,風靡一時也在意料之中。

黑神話:悟空》的創作群熟讀並深入解《西遊記》,萃取精華;電玩技術與趨勢更了然於胸,聚集精湛創意,運用大量 AI 功能;籌畫七年大膽出擊,一戰成功!堪為「古為今用」的典範。

能促使數以億計,沉迷於「第九藝術」電子遊戲的年輕人,愛上明代吳承恩大師的作品,此乃近乎神話的成就!

世間眾位電玩設計高手,多是楊二郎化身,殺氣騰騰,三隻眼睛圓睜睜,狠狠盯住對手,惡犬一旁伺候。虧得悟空有傳統中華文化暗中護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再下一城指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