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四方聯盟的實質意義和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108/web/ 

◆  聯合報社論/「換堅」是後蔡英文威權崩瓦的開始
◆  聯合報黑白集/漲健保?先算高端爛帳!
◆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四方聯盟的實質意義和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四方聯盟的實質意義和挑戰


2022-08-15 02:37  經濟日報/   社論
過去二周,美國先通過「晶片與科學法」,再啟動晶片四方聯盟(CHIP-4),發展迅速。 圖/美聯社



過去二周,美國先通過「晶片與科學法」,再啟動晶片四方聯盟(CHIP-4),發展迅速。觀察南韓加入 CHIP-4 的躊躇難為,也反映出台灣未來可能面對的挑戰,應作為警惕加速準備。

對於台積電及其他半導體業者,基於台灣代工生產的定位,配合客戶是最高原則。因而在美國以及歐盟、日本等先進國家的政府、企業都在推動「回流」的今日,赴美、日、歐投資已成無法逆轉的定局,已可將其視為一種不再影響公司決策的「沉沒成本」(Sunk cost),未來焦點應放在如何降低營運成本、提升效益、未來發展及對全球布局意義等面向上。對此,美國及歐、日等通過晶片法給業者實質補貼,無疑具有分擔業者營運成本的意義,我方應當歡迎。

即便如此,未來挑戰仍不少。例如美國政府就公開承認在美生產成本較其他地區高出四到七成,這可能還是刻意壓低的數字。晶片法目前分配給製造投資的預算僅有三百九十億美元,而台積電一個廠的投資就超過百億美元,未來還有三星、Intel、環球晶以及封裝測試廠一起分享,完全是杯水車薪。再者,申請晶片法的投資補助還有條件,包含十年內不得在中國大陸進行先進製程的投資。此一限制目前對台灣影響遠低於南韓,因為我國投資法令原本就限制半導體赴陸投資不得涉及先進製程,不過要注意的風險是,按美國過去經驗,所謂「先進製程」可能是滾動式檢討隨時會改變的概念,因而未來假設有擴大投資計畫,必須以當時的態勢評估才準。由於南韓各廠受限於在中國大陸的高額投資技術層級,未來也可能放棄美國補助維持彈性;分蛋糕的人變少,對台廠不無小補。

美國晶片法另有五十億美元投入研發,分別是二十億美元成立「國家半導體科技中心」(NSTC),二十五億從事先進封測技術,5億美元支持「美國製造研究院」。雖然遠不及製造補助預算,但對研發而言金額不低,又有研發整合的意義,因而日本政府近日已宣布與 NSTC 合作下世代製程研發。這個方面反而是半導體業者及政府須全力透過台美經濟繁榮對話、科技與投資合作等新平台,與美協商爭取參與的目標。

再看目前成員包含台、美、日、韓的 CHIP-4。南韓的難為,當然跟其在中國大陸投資結構有關,但更關鍵的難題可能跟美國成立 CHIP-4 之目的有關。外界常將 CHIP-4 跟鼓勵赴美投資、投入研發加以連結,但這些改變都已經發生,晶片法也已通過,且美國與各方雙邊管道暢通,似乎不需要四方聯盟。因此需要以 CHIP-4 進行合作協商的可能面向,第一是半導體供應鏈資訊交換,第二是出口及投資管制協調,第三是政府政策協調。簡言之,在半導體成為未來戰略物資的情況下,CHIP-4 很可能既有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有關晶片生產協調分配功能,又是落實晶片設計、生產、設備及材料等全供應鏈出口及投資管制機制。事實上,CHIP-4 並非新想法;民國一O六年(2017年)歐巴馬總統任期最後一個月白宮科技顧問會議所發布半導體報告,就指出要強化與台日韓等盟邦合作,對抗中國大陸以「新型舉國體制」(十四五用語發展半導體野心。果真如此,CHIP-4 定位及功能無疑具有濃厚的「抗中意味,也無怪乎南韓如此焦躁,還要宣示其不反中立場

對台灣而言,半導體的超前部署降低參與 CHIP-4 壓力,但是 CHIP-4 應該不是終點,未來可能會陸續出現電池同盟資通訊 ICT 同盟先進材料同盟同樣具有抗中意義機制,台灣的壓力就會出現。尤其是兩岸關係緊張,我方化解的政策工具少於南韓,更是企業本身要提早準備的原因。










聯合報黑白集/漲健保?先算高端爛帳!


2022-08-15 05:50  聯合報/   黑白集
衛福部長薛瑞元接受本報專訪,暢談上任後三大任務方向與挑戰,承諾先前因疫情延宕上路的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今年底前一定會上路。記者蘇健忠/攝影



衛福部去年調漲健保費率時,陳時中承諾「兩年不會再調」;如今他落跑去參選,繼任者薛瑞元宣稱「部分負擔制」今年一定上路,同時要抬高費率「天花板」。衛福部急著拔百姓鵝毛之前,都不必檢討一下自己的揮霍嗎?

衛福部最近被踢爆,政府採購高端疫苗,有七十八萬劑不翼而飛。衛福部辯稱,有六十六萬劑交給高端「自行運用」,另十二萬劑則是「耗損」。「自行運用」一詞,耐人尋味。依陳時中先前的說法,這些疫苗六、七月就會全數到期,屆時將全數銷毀。現在,不銷毀的,卻留給高端繼續用,這什麼意思?

政府花了四十四億元特別預算,以高價購買了五百萬劑不被國際承認高端疫苗;誰料,民眾因擔憂其效力而拒打。結果,迄今用掉不到三百萬劑,還剩下兩百多萬劑。換言之,這些錢,有十八億元是丟到水裡,收不回來。當初蔡英文和陳時中強為高端背書,濫花公帑包庇廠商,如今卻要海削百姓,不嫌難看?

健保財務入不敷出,調整費率當然是必要的。但要求民眾掏錢彌補健保虧損時,得先問問官員是否認真看守健保,有沒有亂慷百姓之慨。蔡政府獨厚高端已引發民怨,消基會近日更痛批,政府設定快篩試劑每劑百元的配售價,是在幫業者發「國難財」。要漲健保,先檢討這些爛帳吧!











聯合報社論/「換堅」是後蔡英文威權崩瓦的開始


2022-08-15 05:50  聯合報/   社論
林智堅的台大碩士論文抄襲,蔡英文仍表示要力挺林智堅的「清白」,此舉等於拿民進黨的信譽當賭注。本報資料照



雖然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對全黨下達「挺堅令」,林智堅終不敵社會輿論的批判,退出桃園市長選舉。「換堅」是民進黨內普遍想做卻不敢說的決定,關鍵就在於蔡英文偏愛、執拗又死不回頭的決策性格,綠營裡幾無人敢逆龍鱗。林智堅退選,黨內也鬆一口氣,總算能避免因蔡英文的連串錯誤決策,導致與社會火車對撞的結局,讓九合一選舉重回地方選戰軌道。不過,「換堅」恐怕也是走向後蔡英文時代威權崩瓦的開始。

蔡英文「挺堅令」一出,連民進黨內都高呼「跟台大對幹不利」,加上中華大學的判定即將出爐,一個人的兩本碩士論文要被兩所大學否定的案例,恐怕真是舉世罕見。只要林智堅繼續選,這議題將如影隨形地纏在所有民進黨參選人身上,那已經不是「一堅殺幾士」,而將是民進黨全面崩盤。精於選戰的民進黨人怎會不明白,但礙於蔡英文對「小英男孩」護短恩寵異乎尋常,無人敢進諍言,也顯見民進黨已因蔡英文威權而異化既不民主也難進步,更無法處理領導人專擅獨裁危機,讓整個局面往死胡同裡走。

黨內也不是完全沒有異議,但稍有雜音立馬遭到「不挺台」、「不愛黨」的網路圍剿;北市議員王世堅只不過說「不能黑白顛倒」就遭撻伐,被逼得反嗆「大家一起當中共同路人吧」。為了挺堅,當初蔡英文要「為一人修法」,力推「竹竹併」時,黨內已多有微詞;這回再爆「論文門」,黨內同志多數袖手旁觀,既是劃清界線自保作為,也是對蔡英文專擅威柄無言抗議

然而,蔡英文摀得住黨內眾多嘴巴,摀不住林智堅支持度崩潰的現實。麻煩的是,「論文門」原只是林個人誠信問題,但民進黨對策失當,以致議題從桃園選局燒到整個北台灣,再燒成民進黨內強迫「指鹿為馬」的詭異氣氛,讓支持者都難自圓其說。而「論文門」破口,也嚴重影響到綠營原先規畫的「區域作戰」,竹桃須切割雙北也廻避,選戰才鳴槍,已註定戰略戰術皆居下風。這當然是全面主導選對會提名的蔡主席責任,蔡英文不能發揮領導能力來解套,卻用「挺堅令」綁上全黨挺一人,這種決策風格之危峻,民進黨人早該自覺。

「換堅」固然止血,但療傷哪能馬上止痛,何況還有陳明通等諸多衍生爭議待解,學界火還在燒。而選舉近在眼前,蔡英文為轉移焦點,故技重施大打反中牌,痛批藍營訪陸不當。然而,民眾對大陸壓迫已愈來愈無感,對綠營反中牌也難再現激情。尤其兩岸愈來愈僵,演習迫近兵臨城下,蔡政府只會高喊「反中」,卻無力也無能為台解圍;現實的台海危機讓民眾看清,綠營兩岸嘴砲終難擋中共實兵軍演。

事實上,當通膨高漲,庶民生計日苦,選票總是對執政黨不利,這也是蔡政府眼前的危機。選戰議題難主導,基層經濟壓力大,蔡政府「有政府,會做事」的大內宣更讓民眾反感。這些都是後蔡英文時代的領導難題,已經不只是一時的選舉成敗而已。更關鍵的是,民進黨未來權力接班的安排,黨內派系早已虎視眈眈,只要蔡英文的威權掌控稍顯破口,自然有人會趁機挑戰,這也是蔡英文當下已經逐漸感受到的權力危機。

內外交襲的難關,考驗且蝕剝著蔡英文的威權與領導力;愈多的焦慮與錯誤決斷,則加快了蔡英文威權潰決的速度。「挺堅」只是蔡英文連串獨裁決策所犯的錯誤,「換堅」卻是走向後蔡英文時代威權崩瓦的開始,蔡英文已難迴避。


【專家之眼】欺人太甚:追所得稅豈能連坐配偶?

◆  【專家之眼】欺人太甚:追所得稅豈能連坐配偶?
◆  【專家之眼】大陸軍演後的台美中角力






【專家之眼】欺人太甚:追所得稅豈能連坐配偶?


2022-08-15 07:58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財政部預告《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增訂當納稅義務人有行蹤不明,或逾繳納期限尚未繳清且無財產可供執行或其財產不足清償欠繳稅款者,稽徵機關得逕行指定配偶為納稅義務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緣坐」,又稱「族刑」,是指一人犯罪,株連家屬,犯罪者與其親屬對犯罪行為承擔連帶責任的制度,為舊時中外都曾有過的惡法,早已隨文明進展,被掃入歷史的灰燼。萬萬想不到的是,21世紀的中華民國財政部,竟然倡議所得稅於夫妻間的「連坐」,大搞惡法還魂

我國綜合所得稅採家戶申報制,本人與配偶得自行選定其中一方為納稅義務人,於辦理所得稅申報後,如未於6個月內申請變更,家戶之所得稅及漏報所得罰鍰,應由該選定之納稅義務人承擔。

過去實務上曾有納稅義務人藉由隱匿、移轉財產予配偶,以規避稅捐執行,乃至於公權力對納稅義務人追稅,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情形發生。又,也曾有丈夫財力雄厚,卻以相對經濟弱勢的妻子為納稅義務人,所得稅申報時存在婚姻關係,但後來離婚、先生帶著財產遠走他地,妻子在台灣積欠無力清償的大筆租稅債務。

然財政部不知審慎斟酌解決問題之道,竟於日前預告《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增訂當納稅義務人有行蹤不明,或逾繳納期限尚未繳清且無財產可供執行或其財產不足清償欠繳稅款者,稽徵機關得逕行指定配偶為納稅義務人的「罪及妻孥條款」,天真的以為將納稅義務移轉給配偶、改由對配偶追稅,就可以徵起稅收

就上例而言,試問先生既已遠走他地,即使將納稅義務人改為先生,如何就其於海外之財產執行?財政部預告的修法方向,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可能造就更令人難忍的不公不義。例如,先生與妻子各有1,000萬元應納稅額,兩人協議,妻子交付1,000萬給先生、由先生擔任納稅義務人。根據財政部預告之修法草案,一旦先生行蹤不明,豈非妻子被執行2,000萬租稅債務?

就國家根本大法高度,在憲法第7條平等原則的保障下,即使為維持財政收入、攸關全民公益,亦不得採取對婚姻與家庭不利之差別待遇手段。過去即有夫妻非薪資所得強制合併計算下,較之單獨計算稅額,稅負增加的情形,為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宣告違憲。而今按財政部預告的修法方向,婚姻不僅僅只是使稅負增加,而是變本加厲地規定夫妻一方必須承擔所有的稅負。

又,憲法第15條關於人民財產權應予保障之規定,旨在確保個人財產之權能,不得因他人之法律行為而受侵害;既然如此,豈容因夫妻之一方不履行納稅義務,而對另一方財產執行的公權力暴行?

如果違反一項法律,以亮起一盞小燈泡來表示,則這次所預告之所得稅法修正新增條文違法的情形,恐怕可以用來閃耀整座聖誕樹!除違反《中華民國憲法》外,也有害《納稅者權益保護法》之根本立法意旨、背離《稅捐稽徵法》所規範之稅捐稽徵程序正義,甚至也與《所得稅法奠基所得課稅基本要件自相矛盾

公權力追稅,不能「抄家滅門」!這次預告之所得稅法的連坐增修條文,不知是哪位稅官的空發奇想,一旦修法通過,近年來的稅法修正,對於基本人權的傷害,莫以此為甚!一意孤行的修法,通過的是欠缺財政專業扭曲租稅公平正義踐踏基本人權的「罪及妻孥條款」;等到大法官作出違憲解釋再行修法,已然造成國家社會無可逆的傷害。目前修法還在預告階段財政部務必懸崖勒馬










【專家之眼】大陸軍演後的台美中角力


2022-08-15 07:54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中共解放軍對台發動封鎖式的軍演之後,美國採取系列的政策與行動制衡。圖為解放軍驅逐艦8日在台灣周邊海域參加軍演。路透



中共解放軍八月四日到九日對台發動封鎖式的軍演之後,美國決定採取一系列的政策與行動,一方面制衡崛起的中國,一方面確保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美國商務部產業與安全局BIS)宣布從八月十五日加強四項多邊出口管制包含先進半導體軟體、燃氣輪機及相關的尖端科技

此次美國針對先進半導體 GAAFET 技術整合軟體出口限制顯然是鎖定中國、俄羅斯等對美國有敵意的國家。這主要是這些軟體可廣泛運用於軍工航太產品設計GAAFET 技術則可擴展到三奈米乃至更先進、更快速、更節能與更抗輻射國防和通訊衛星等尖端科技產品。美國對這些尖端高科技產品出口禁令,配合最近國會通過的晶片法案,將有助於鞏固美國與盟國享有在尖端高科技領域的優勢。

南韓將於八月底以前決定是否支持美國主導的晶片法案,進一步擴大南韓半導體龍頭三星與 SK 海力士在美國的投資,並接受美國的補助。由於接受補助的條件是十年之內不得到中國大陸設立新的半導體工廠,首爾目前仍陷入長考之中。

晶片法案日前於國會通過後,拜登政府立刻宣稱美國經濟上已完全獨立,不必再擔心半導體產業鏈受損。

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總監坎柏八月十二日表示,美國近期將與台灣展開一系列更具雄心的經貿談判,並說美國正在制定一份美台經貿談判的路線圖。拜登總統民國一一O年(2021年)1月上任以後,曾表示在美國經濟尚未復甦以前,他不會與任何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坎伯這次發言是否表示台灣有機會與美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BTA),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更重要的是,坎伯表示美國軍機與戰艦將會在最近通過台灣海峽。他說,在採取這些軍事行動之際,美國會非常審慎、冷靜地展現美國在西太平洋軍力存在。這次中國對台灣採取海空聯合軍演之後,很多人認為海峽中線已不復存在,台灣海峽也不再是國際水域,但美國顯然不準備接受這些看法。

民國一O二年(2013年)11月23日,中國宣布在東海設定防空識別區」(ADIZ),但美國不以為然,決定在26日派遣兩架未攜帶武器B-52H 戰略轟炸機穿越東海防空識別區隨後日本與南韓 F-15 戰機也跟進,而讓中國設定的東海防空識別區為之破功。由此觀之,只要美國與盟國有決心,台海中線並非永遠「一去不復返」,而台灣海峽也未必是中國的內海。

此外,美國、印尼、澳大利亞、新加坡與日本從十一日起,在台海周遭海域舉行海空聯合軍演,展現美國與盟國在本區維持和平穩定的決心。日本是首次參加代號為「超級神鷹之盾」的演習。參與此次軍演的觀察員還包括印度、英國、法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汶萊等國。雖然此次軍演很早以前就做出規劃,但是規模之大,觀察員之多也顯現全球許多國家都對中國這次大陣仗對台軍演感到憂慮。

儘管美中兩國高度競爭領域日益擴大,包括美國對尖端科技產品的出口管制、關稅的逐項審查、愈來愈多的軍事對峙,在在顯示美中關係已經很難回頭。不過,從美中兩國都在為十一月的拜習實體峰會進行前置作業、交換意見、設定議題,以及預擬共識來看,雙方都希望透過對話聆聽對方意見表達各自立場以避免誤會或誤判

倒是兩岸關係在蔡英文總統主政之下恐怕已讀不回,因為在她三次向大陸遞出橄欖枝卻又因鳳梨事件而讓兩岸關係歸零,加上民國一一O年(2021年)10月10日她又推出「新兩國論」,兩岸互信降至谷底,而讓雙方誤會與誤判的機率大為增加。

從大陸對台軍演後的台美中三方角力來看,美中高度競爭但仍可維持對話,美台合作似乎有擴大之勢,但只要民進黨主政,兩岸將不太可能建立對話機制。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陸海空軌跡 雲端全都錄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108/web/ 

◆  租屋?買房?住得幸福 才是關鍵
◆  3社會陷阱 柬國打工詐騙頻傳
◆  數位中介法 該對準境外大鯨魚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陸海空軌跡 雲端全都錄
◆  國共能對話 可化解武統
◆  政府若能幫台商 還需藍訪陸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陸海空軌跡 雲端全都錄


2022-08-15 05:50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航班追蹤網站Flightradar24表示,裴洛西的專機締造該網站史上最多人追蹤的紀錄。(截自Flightradar24)



八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她所搭乘的專機從吉隆坡起飛後,為避開可能遭受軍事威脅的南海,繞道較遠航程的菲律賓海。在七個小時的飛行期間,許多網友湧入知名航班追蹤網站Flightradar24,查詢呼號SPAR19專機的即時動態。

一開始大家都能自在追蹤SPAR19專機的飛行途徑,不料後來由於使用者激增到數十萬人,使得Flightradar24不得不祭出流量控制手段,僅允許訂閱戶即時觀看,並將非訂閱戶轉到等候室停留一段時間後才能觀看。這項緊急措施一石二鳥,不僅可促銷訂閱,也能保障網站不被異常流量癱瘓。

裴洛西離台後,中共對台灣周遭進行封島式軍事演習。網友透過「台灣海域船舶即時資訊系統」,可看到臨海船隻在演習前紛紛返港停泊。實彈射擊期間,有名網友透過該系統看到竟然還有航行的船隻,鄉民大驚,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在海島中央的日月潭。

日昨筆者在日月潭旅宿酒店的頂樓餐廳實測,從日潭望向拉魯島和月潭,可看到多艘船隻來回水社、玄光寺和伊達邵之間,但其中僅有一兩艘移動的船隻顯示在該即時資訊系統上,資訊並不完整。該系統未來若能更完整呈現台灣水域的船隻動態,將有助於急難救援、船隻調度、行船安全及緊急警示等。

雖然馬路上的行車資訊無法開放給大眾查詢,但已有愈來愈多的車子自動連上網路,並將行車資訊定期傳回車廠,包括是否繫上安全帶、自動駕駛設定、雙手是否放在方向盤上、行車速度及路線等。二○一八年佛羅里達的一場車禍,十八歲駕駛和同齡乘客雙雙死亡,近日判決出爐,車廠僅需擔負百分之一的責任。它的辯護資料包括車速紀錄,顯示該車在肇事前的幾個月裡,每天最高時速平均高達一百四十五公里。

二○二○年有位蒙面漢在華盛頓特區搶劫三家銀行,調查局探員追查時發現嫌犯開了一部租賃的電動車。當探員向租賃公司索取租借者的聯絡資訊時,租賃公司還額外提供該車的行車軌跡,顯示該車在各個銀行被搶劫時,正好就停在附近,成為後來據以判刑的證據之一。

基於個資保護原則,這些個別化的資料蒐集後必須去識別化,以免侵犯隱私。然而,去識別化作業實非易事,某些機緣湊巧的組合仍可能透露個資,更何況蒐集者可能以不法手段累積客戶資訊,以利後續的市場分析。

當今科技讓空運、海運、馬路和網路的軌跡全都錄,路過必留下痕跡,我們都得審慎以對。無論是驚鴻一瞥,或是雪泥鴻爪,剎那都將化為永恆,定格永駐雲端。












租屋?買房?住得幸福 才是關鍵


2022-08-15 05:50  聯合報/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台北市)
房市示意圖。報系資料照/記者胡經周攝影



最近房市受到許多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包括金融緊縮與升息、物價上漲薪資倒退、兩岸緊張關係突升、政府打炒房訊息混亂等,房市產生一些不安定的情緒氛圍。

房市經過多年景氣熱絡,今年下半年開始出現反轉衰退跡象,包括價漲量縮、價量背離明顯;工料雙漲造成建商無法如期如質完工,產生購屋糾紛,甚至將預售屋合約延長五至十年;投資客與小型建商資金周轉困難,建商公會理事長指出斷頭潮已浮現,各方開始憂慮爛尾樓的發生。

當前房市許多不確定趨勢與亂象,衝擊買房或租房的選擇困境,消費者該如何因應?又如何才能住房自在幸福快樂生活?

近年來我一直鼓吹「住房自由的人生」,其主要內涵有二:一是不要有財務及心理的住房壓力;二是重視住房品質與舒適生活。「租房」或「買房」並非住房自由的關鍵,不論租或買,其主要目的是在「住房」。人生住房經常會發生租買選擇與轉換過程,以我個人為例,從小至今住過廿二個房子,包括最近台南租屋長住半年,不論在國內外或租或買,都享有住房舒適,沒有財務及心理壓力,獲得幸福快樂的住房生活。

或有人認為買房除了住房外,還能投資增值賺錢,不像租屋將失去賺錢機會。然而任何投資沒有穩賺不賠的生意,更沒有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的事,買房當然也沒有例外。而且買房不只價格昂貴,除自備款外,還有高額貸款,換言之,借錢投資,還要負擔利息,承擔風險的壓力更大。因此,擔心失去賺錢機會或認為租屋不如買屋的心理,而承受過大財務壓力,如此反將失去住房自由,不敢結婚生子、不敢創業旅遊,人生被住房綁架,很難享受幸福快樂的生活。

住房自由另一根本的核心,是住房產品品質的硬體設備與舒適生活的軟體管理。住房空間狹小、房屋設備老舊、鄰居環境吵雜、社區管理失序,住房生活很難幸福快樂。當前不論買屋或租屋,都偏重視硬體產品而忽略軟體管理,要舒適生活顯有不足。

換言之,住房自由人生的關鍵是以「居住為主」而非「投資為主」住房價值觀。但當前社會許多人都認為一定要「拚命買個房」,或一定要「投資賭個房」的心理,成為房市二股強大力量。我長期研究這二類人都很容易失去住房自由人生;反之,只要「不拚房」也「不賭房」,較易獲得「住房自由」。

人隨著不同生命周期的變化,從青年離巢求學工作,到中年成家立業,再到老年退休生活,隨著家庭、工作與經濟能力的變遷,住房租買選擇也不斷調整,雖然房市內外在環境與景氣也不斷變化,然而住房自由人生的二個關鍵原則:「堅持居住生活品質」與「避免財務心理壓力」,卻是不變的核心價值。

雖然住房租買選擇操之在個人家庭,但政府有絕對的責任建立公平合理、沒有炒作欺騙的購屋市場;同時沒有租屋黑市與歧視、保障租賃雙方權益的租屋市場,讓全民買屋能安心、租屋有保障,租買有選擇。當然,針對租買能力不足的弱勢族群,政府也應提供更公平且效率的多元住房補貼政策,協助其住房選擇。如此才能真正落實居住正義的理想。












三社會陷阱 柬國打工詐騙頻傳


2022-08-15 05:50  聯合報/   楊永年/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台南市)
十二名國人昨從柬埔寨搭機經泰國被攔下,其中九人確定被詐團轉賣至緬甸;九人昨晚搭機返台,由刑事局接人偵詢,追查幕後集團。記者葉信菉/攝影



近來媒體不斷報導,很多台灣年輕人(台青)「受邀」前往柬埔寨從事高薪工作,而且食宿旅遊費用全包。不意抵達柬國時,卻遭詐騙集團囚禁,同時以毒打、性侵、逼迫、轉賣等各種方式凌虐;甚至有些被詐騙集團摘取器官販賣。而且不只有柬埔寨,緬甸北部、泰國、菲律賓也有類似的詐騙集團進行串連,吸引不知情的台灣與中國年輕人前往「工作」。

少數幸運的台青,透過各種管道被營救「成功」;更少數(幸運)的是乘機逃跑,再想辦法透過(聯繫)各種管道(包括民間或台商參與組成的救援組織),順利回到台灣。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柬埔寨)詐騙案例,我警政部門似乎只能以傳統的方式因應,包括警察人員想辦法在機場規勸或攔截(可疑)的「被害人」;原因可能和政府(不只是警察)資源未全面動員有關。不過讓人不解的是,網路與(社群)媒體都已經這麼大肆報導,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台青受騙?可能的原因有三:

一、台青缺乏判斷能力:可能因為部分台青涉世未深,加以台灣整體就業市場對台青不友善。受到高薪引誘,因此(有意或無意)忽略前往柬埔寨可能存在的風險。至於為何台青缺乏判斷能力,則和下兩個因素有關。

二、台青和教育脫節:台灣就業市場對台青不友善,固然是導致部分台青缺乏判斷力的因素。但是學校教育和台青以及就業市場脫節,也是重要因素。第一,台灣很多高薪工作,諸如水電與工地現場,年輕人不願意做。第二,技職教育被視為次等大學,使得許多台青對技職教育卻步。比較重要的問題是,教育現況和就業脫節,間接與直接造成台青與學校脫節,同時造成下個問題的出現。

三、台青與社會鏈結失調:原本年輕人和社會存在整個網絡關係,但因複雜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因素,使得台青和社會的鏈結失調,讓台青難以在台灣找到工作或生存的著力點。例如,台青受騙前往柬國的問題如此嚴重,已經不是「治安」問題。而當台青受騙前往柬國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卻仍被定位為「國內」的治安議題,就有檢討必要。

前述問題有些不是政府或社會在短時間能夠處理,但政府(不只是警察)應提出短、中、長期的政策或策略因應。例如,警察早已動起來,包括刑事局與航警局早已聯手在桃園機場「堵人」;台南市警察局也積極通報宣導,並展開全面清查行動。唯卻不見政府首長召開跨部會或跨局處的「治安會報」,以整合政府與社會(國際)資源,進行營救。

固然因為台柬之間沒有邦交,造成營救的困難,兩岸共打機制也因兩岸關係停擺,直接與間接造成營救的困難。但若政府跨部會與跨局處資源不整合、不動員,只怕類似的個案還會增加,而且營救的速度也會牛步化。










數位中介法 該對準境外大鯨魚


2022-08-15 05:50  聯合報/   賴祥蔚/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教授(新北市)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11日舉行「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說明會,邀請相關單位、業者與專家到場共同討論,但與會人士提問極少。記者杜建重/攝影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提出的《數位中介服務法》引發許多討論。該草案常被認為參考歐盟的《數位服務法》(DSA),值得分析。日前筆者在東吳大學的「產業公平競爭與消費者保護」研討會發表書面專文,特別指出:

DSA 強調實體社會的違法行為,在網路也違法,禁止網路業者助長非法內容、不實資訊或是其他詐欺商品的傳播,禁止針對兒童的鎖定式廣告,也禁止基於個人隱私資料的廣告。

DSA 要求網路平台在收到非法內容的投訴後,必須採取行動,包含移除非法內容,以及確保網路平台上的商品如有問題,消費者得以求償。

DSA 主要關切的是非常大型的線上服務,具體定義為擁有歐盟總人口之十%以上的用戶數,亦即四千五百萬人。

依照 DSA 的設計,愈大的網路平台,愈有責任遏制線上的非法內容。網路平台必須建立機制,讓使用者可以輕易標注非法內容,平台業者也應該與舉報者合作,進而移除線上的非法內容、商品或服務,以及仇恨言論;還要增加可以回溯的新辦法,以免出現交易糾紛時難以追查賣家,造成消費者無法咎責或求償無門;大型平台要避免其數據被濫用;更重要的是,推動透明化,包括規定網路平台要說明演算法運作原理,還要讓法務及研究人員可以獲取平台數據。

在罰則的部分,DSA 授權歐盟委員會對超大型的網路平台進行調查、審核、約訪以及前往檢查,還可以暫時處分;違反DSA,最高得處年收入或營業額六%的罰款。

從數位中介法草案,確實可以看到若干 DSA 的影子。然而,DSA 針對「超大型網路平台」與「超大型搜尋引擎」。而且具體定義「超大型平台」指的是用戶超過四千五百萬。姑且不論人口十%的依據有什麼學理基礎,實際來看,符合條件的只有臉書、谷歌、Amazon、Twitter、抖音等世界級的網路超級巨擘。必須指出的是,上述這些世界級的網路超級巨擘,對歐洲來講都是來自境外的業者。

可知歐盟真正目標,就是國際網路巨擘,而非境內網路業者。數位中介法草案若有心取法 DSA,建議要再省思。











國共能對話 可化解武統


2022-08-15 05:49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新北市)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餘波盪漾,引發中國軍演威嚇、經濟制裁及發表第三份白皮書。蔡英文總統則呼籲兩岸進行建設性對話,進行分歧及危機管理。然當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訪陸,卻反遭批評不宜及被抹黑抹紅是向大陸當局投誠、輸誠,及向國際社會釋放錯誤信息。

民進黨政府在「聯美抗中」戰略及「抗中保台」路線下,兩岸緊張敵對陷入戰爭邊緣風險,此時展開訪陸恐將產生「雙面刃效應」:即促進國家利益及損害政黨私利。

首先,民進黨兩岸政策存在「雙重標準」。一方面堅持兩岸政府與政府間對話協商,不反對民間正常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對立基於「兩岸社會本位」政黨交流對話溝通,卻質疑國民黨成為大陸統戰政治工具、向陸輸誠。長期以來國共會談往往被標籤化為「親中賣台」及「媚共」,傷及國民黨守護台灣形象,甚至不利於其選情;但從國家利益、台灣安全及兩岸關係正常化發展,國共恢復對話有助緩解兩岸敵意,甚至可能發揮「破冰效應」。當台灣社會存在願意與陸對話及支持「九二共識」的泛藍政治聯盟,或可化解大陸「威逼武統」的力道。

其次,泛藍與大陸對話具緩解兩岸敵對作用。民進黨首次執政時兩岸持續敵對僵持,陳水扁總統一再倡議「一邊一國論」、「公投制新憲」、「台灣正常國家運動」,「連胡會」曾產生破冰效應並有效降低《反分裂國家法》激起的兩岸敵對狀態。

再者,「兩岸因素」再度成為地方選舉「超級助選員」。兩岸政策原本屬於高階敏感政治,與地方選舉關聯性較低;惟涉及兩岸城市交流及地方治理議題,包括農漁產品輸陸,逐漸成為選戰中公共政策議題。夏立言率團訪陸,民進黨更在「抗中保台」路線下操作「兩岸因素」,標籤化國民黨親中傾向。

最後,國民黨此時訪陸符合國家利益,但恐不利於政黨選舉利益。夏立言率團訪陸,意在解決兩岸功能性、事務性、經濟性及民間性議題,充當兩岸事務的溝通者、中介者及協調者角色,旨在破除民進黨長期對國民黨「親中賣台」之標籤化。

然民進黨卻再度抹紅國民黨,直批其無法被視為忠於國家與民主,訪陸是向國際社會釋放錯誤信息。

夏立言率團訪陸,其實國民黨內部也充滿爭論。

無論是盧秀燕坦言「時機不宜,徒增困擾」或侯友宜回應「此時參訪對岸值得商榷」,夏立言也辭去台中市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及市政顧問身分,此皆顯示國民黨從中央到地方、從元老到青壯世代的分歧,尚未能充分整合,易為民進黨穿透及攻擊。

在「裴洛西旋風」後,大陸立即軍演武嚇、經貿制裁,又提出對台白皮書。對此,國民黨聲明:捍衛中華民國主權、捍衛自由民主制度、強力反對「一國兩制」,旨在破除親中賣台、輸誠、媚共之汙名化形象。

夏率團訪陸或能創造規避兩岸衝突緩衝地帶,利於國家利益及台灣安全維護;但卻傷害政黨選票極大化目標利益。顯然,國民黨在國家公益與政黨私益間已做出勇敢且明智抉擇。












政府若能幫台商 還需藍訪陸嗎?


2022-08-15 05:49  聯合報/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批評國民黨派人往訪大陸者,大多忽略了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兩岸兵凶戰危,執政黨如有避戰良方,或者真要打仗,有必勝又不犧牲台人性命之策,還需要藍營走這一趟嗎?問題就在於政府沒有辦法。這個道理雖然淺顯易懂,但十二日民意論壇「請問國民黨 可以幫台商什麼忙?」,卻又從另一面向凸顯政府重要,值得反思。

該文作者據稱曾在大陸台協服務,其經驗應予尊重。而其部分看法,更應留給國民黨檢討,宣傳是否出了問題?然而,如果從中國大陸經商多受政治關係影響的情況來看,討論國民黨有沒幫忙台商,應該有不少事實可給社會不同面向參考。

首先,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政府,對台商當然是有幫忙的。幾乎所有對兩岸交流有利的政策,是在該黨執政時期推動。例如開放兩岸直航方便台人往來、ECFA 早收清單增加台商貿易量、投資保障協議對大陸台商投資提供權益上的保障…等,從過去最反對的民進黨上台後沒有廢掉任何一項,就知台灣從大陸賺取貿易順差超過一千七百億美金,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更不是單憑有幾把刷子的台商就能完全搞定的。

此外,也不是每個台商都能一帆風順。台商在大陸遇到問題,仍會透過兩岸制度性協商解決,這仍是由政府出手,對台商帶來許多幫助。就以〈海基會協處臺商經貿糾紛案件處理統計表〉來看,馬政府九十七年上任前,一年案件最多為二九一件,上任後,申請案件立刻暴增近兩倍,最高甚至到七九六件,等一○五年馬卸任後,當年協處案件立刻跌回二九二件。蔡執政至今,沒有突破過一○五年數量。這彰顯了台商知道誰執政真的有差。

其次,在野黨沒公權力,是否能幫忙台商?最近兩岸因為疫情交通不便、農漁產品銷往大陸又遇到不少困難,國民黨說了,許多在陸台灣民眾希望台灣方面可以了解他們的處境現況,國民黨是去關懷聆聽,然後把意見反映給兩邊政府。

人到現場,是否比較能了解?外界應該可以觀察,過去多繪聲繪影國共有深刻關係網絡,但此行卻沒有特權,訪團先實實在在因防疫措施被關十天,親身感受往返兩岸台人處境,再從這麼熱的天氣裡穿州過省、四處拜訪,就算沒有在陸台人辛苦,總也比在台北坐辦公桌的人,更能對台人的處境感同身受。

這樣的團回到台灣,講的情況是第一手資料,他們讓台灣社會了解因疫情兩年多不能直通的台人處境,也讓中共知道台灣沒有忘記在陸打拚的台人,這對台商的幫忙,恐怕也不能說沒幫助。

西方民主政治原理,就是監督有權力者。換黨執政以來,中華民國失去不少邦交國、海峽中線…等主權象徵,又讓人民對國家發展失去信心。

以前哪有多少廠商與人民會煩惱缺水缺土地、或者小動物不長眼到影響缺電?人民應該盯緊政府拿出解決辦法,而不是把責任怪東推西給想幫忙的人。



羅智成/閱讀戰爭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羅智成/閱讀戰爭






羅智成/閱讀戰爭


2022-08-15 06:44  聯合報/   羅智成(作者為作家、詩人)
北大經濟學家張維迎曾以希特勒的自負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例,說明無知使得決策變得非常不容易。美聯社



第一次世界大戰(或歐戰)也許是必要性最低,而人命代價最高的衝突。習慣於用武力屈服別人的所有帝國全員出席,拉幫結派,進行了一次地盤重分配。

可能是來自閱讀的印象,我覺得一戰也是人類最後一次帶著些許同理心與榮譽感相互廝殺的戰爭。因為傳統上戰爭是統治階級、騎士或戰士的事業,有權利或義務上陣殺敵的人,還多少遵循著相似身分或某種自我規範,類似春秋時代的「士」。所以一戰中,英國低階軍官陣亡的比例據說大過士兵(十七%對十二%),我們也偶會聽聞一些頗有騎士精神的故事。

二次世界大戰是真正全面性的戰爭,許多國家的城市或平民區都飽受轟炸。由於法西斯主義意識形態精神動員軍國主義紀律貫徹,不再把敵人視為平等人種,交戰雙方的仇恨擴大許多,死傷更為慘重。

二戰之後,由於核彈的發展,「相互保證毀滅」態勢的形成,所有戰爭與衝突都被處理在可控制的「冷戰」狀態,即使韓戰越戰以阿戰爭也都適可而止。

不過在越戰中美國受到的教訓是,快速普及的電視會把遠方的戰爭帶進國內家庭的客廳裡,洩漏出長久以來被政治辭令所掩飾的真相電視新聞報導下,戰爭的殘酷愚昧與無謂,讓所有直接、間接目擊者都加入這場戰爭的爭論。所以越戰成敗,其實是決定於美國國內輿論的。

打伊拉克戰爭時,美國完全記取了教訓,所有關於戰場上的消息,都被嚴格控制或選擇性釋出。「關門打狗」的作法,讓外界失去了有效討論的資訊刺激,即使在戰後,伊拉克的慘狀也很少被披露,而被好萊塢電影替代。

伊拉克戰爭另一個特點,就是「降維打擊」—比喻雙方實力懸殊,強者對無力匹敵的對手進行一面倒的攻擊或屠殺。降維打擊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不再發生,相反地,只要一點點科技上或反應時間上的微小差距,就會形成一千比○的戰果。這也是往後數十年反恐戰爭基本形式三度空間的武器獵殺著二度空間的敵人。而上次大規模的降維打擊,大概就是工業化的西方帝國主義者殖民全世界的那段歷史了!

伊拉克戰爭以後,戰爭的現場感漸被抽離遙感、遙控的電玩屬性增加,戰爭的悲劇性被進一步淡化,幾被誤以為消滅喪屍的遊戲。

這次的俄烏戰爭就更戲劇化了。由於全球化、網路化的關係,透過手機或媒體,整個世界都目擊並主動、被動地參與了這場複雜的歷史恩怨。同一場戰爭,被雙方陣營競相導演、攝製,再向全世界觀眾進行連載或實況轉播,以爭取、激勵各自的支持者。雖然各種新聞資訊快速量產可是許多真相依然缺席;我想,可能是假消息量產更快播報者不再被真相約束,成為最廉價的武器。「認知作戰」已是政治野心家基本配備:謊言說上一千遍,或被更多人相信,就可以升級為真理。而「真實的貶值」更讓很多人不再關心真相只願相信或閱聽自己渴望的訊息

由於「恐怖平衡」的態勢還在,這場戰爭應該是可控的。但是同時,它又以其他形式擴散著,無論在軍事、外交、經濟、文化,特別是網路的競技場,雙方壁壘分明、打得如火如荼。四處瀰漫的煙硝味,讓人覺得戰場不只在烏克蘭,而是在許多人的日常生活裡。一種全新的戰爭效應正在產生,但我覺得它似乎無關乎像臨時演員的那些傷亡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