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專家之眼】M503航路與空防威脅(廿五)

◆  【專家之眼】M503航路與空防威脅(廿五)
◆  【專家之眼】蔣萬安談真正的團結 賴總統聽進去了嗎

◆  【專家之眼】謝淑薇的溫網復仇戰(廿一)
◆  【專家之眼】台海有事,日澳出力?
◆  【專家之眼】還想考公務員?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廿)
◆  【專家之眼】川普出老千 歐盟加拿大貿易談判只得低頭










【專家之眼】M503航路與空防威脅


2025-07-19 07:30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大陸民航局6日宣布啟用M503航線W121銜接航線,陸委會批評陸方迄今已三度「片面」違反共識,完全不尊重雙方共識及台灣民意。本報資料照


7月6日中國大陸民用航空局發布公告,啟用 M503 航線 W121 銜接航線;回顧 M503 航線從最初僅開放南下運行,並且西偏移7海浬飛航,再逐漸到民國一O七年(2018年)1月4日開始啟用北上運行,並同時啟用相關銜接航線,但當時此等銜接航線均限制僅能自東向西飛行。中國大陸民航主管機關並續於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1月30日取消 M503 南下航路向西偏移飛航安排,並啟用 W122123 由西向東飛行;但每次調整 M503 航線運作規範,都會成為兩岸爭議話題

因此當此次啟用 M503 航線 W121 銜接航線後,將使從民國一一四年(2015年)1月12日中國大陸在台灣海峽上海飛航情報區內空域內,劃設編號為 M503 國際民航航線所掀起政治波瀾,經過逐次啟用多番周折終於畫上句號,整個 M503 航線將依原始設計規畫方案運作。

儘管此次啟用 M503 航線 W121 銜接航線,在政治層面上後續必然還會是餘波盪漾但終究無法改變 M503 航線被國際民航業者採納,並且接受上海飛航情報區所提供管制服務,支持其民用航空營運活動之客觀事實

雖然台北政壇政府機關仍援引國際民航組織(ICAO)《飛航服務規劃手冊》第4.2.6節規範,宣稱依據該項規定,任何飛航網路改變,均應與所有相鄰飛航情報區協調。但若是回頭檢視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當陳水扁總統任內在台北飛航情報區內,劃設同樣位於台灣海峽空域,並且緊鄰上海飛航情報區管轄範圍之 L1 國際航線,其實亦未曾與上海飛航情報區主管機關協商。假若當時對方並未表達異議提出抗議,顯然我方所持觀點亦難以被國際社會接受。

更進一步檢視國際民航組織編號 SCS-MTFRG/1-IP/03,以「啟用中國西南海岸 M503 航路」(IMPLEMENTATION OF ROUTE M503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為題,由該組織《南中國海主要交通流量檢討工作組》(South China Sea Major Traffic Flow Review Group)於民國一O四年(2015年)19日至20日在吉隆坡所召開第一次會議中,由以下中國大陸所提報資料段落編號1.3節內容顯示(網址如下https://www.icao.int/APAC/Meetings/2015%20SCSMTFRG1/IP03%20%20IMPLEMENTATION%20OF%20ROUTE%20M503%20ALONG%20THE%20SOUTHEAST%20COAST%20OF%20CHINA.pdf),我方不但對於中國大陸劃設該航線事先知情,而且美國聯邦航空總署亦曾與中國大陸民航主管機關合作,以便確認該航線安全性可行性

1.3 The safety assessment on the route M503 planning has been conducted with cooperation by FAA which indicates that it is safe and feasible. In order to maintain a saf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after implementation, CAAC has coordinated with parties involved, including Hong Kong FIR, Taiwan FIR, ICAO and IATA in the preparation phase.1.3 M503 航線規劃方案之安全評估作業係與美國聯邦航空總署共同合作實施,並確認其安全性可行性。為確保該航線啟用後能夠安全有效運作中國民用航空局亦曾協調其中包括香港飛航情報區台灣飛航情報區【台北飛航情報區】、國際民航組織以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在內之相關單位)

儘管台灣社會至今仍然深信當初 M503 航線僅開放自北向南通航,並且向西偏移7海浬係經過當時兩岸協調,在民國一O四年(2015年)3月4日由北京承諾讓步所獲結果;但假若認真細讀前述文件第1.7節內容,就應知道所謂讓步結果其實與該航線原始初期啟用規劃進程相差有限。

1.7 The route is at first stage planned to operate as a unidirectional route for southbound traffic only. Aircraft shall establish a lateral offset at a distance of 4 nautical miles to the west while operating from PONEN to LELIM.(1.7 本航線預計在第一階段僅以向南單向方式運作,航機應在管制點 PONENLELIM 間飛行時向西偏移4海浬)

不論如何,自從啟用 M503 航線以來,繪聲繪影指控該航線將構成對台灣本島空防威脅聲浪不斷,但基於下列各項客觀事實,相關論點根本站不住腳;首先是曾有軍事愛好者聲稱發現共軍戰機曾經利用民航機作為遮掩,以及近距離貼近民航機,在海峽中線附近飛航伺機蠢動。

此種說法極度缺乏基本常識,假若軍事迷可從共軍戰機民航機對外發送電子導航信號,就可區分出距離極為接近之共機與民航機,請問如此豈有遮掩或是偽裝民航機實施突襲可能性?就軍事迷完全仰賴前述電子導航信號就可辨識,空防預警動態監偵單位所具備監控辨識作業能量遠高於此,怎有可能讓解放軍機利用民航機掩護有機可乘對我突襲?

其次就是要提醒,若是真有共機接近民航機,就現代民航機維護飛航安全預警偵測系統來說,早就警報大作民航機駕駛必然會向飛航服務導航管制權責單位提出抗議,並且亦將引發軒然大波,讓上海飛航情報區提供飛航管制安全導航服務信譽掃地,此將是中國大陸民用航空主管機關不可承受之重。

只要回想從民國一O八年(2019年)4月1日綠營執政團隊就開始炒作共機在海峽空域活動,最後搞到共軍機艦步步進逼台灣本島,而國安高層對此卻束手無策完全無計可施。但共機在台海周邊穿梭往來如此密集,卻從未耳聞台北飛航情報區民用航空飛航管制單位針對共機空中危險接近民航機或是違規跨越航路,在國際航空緊急通信波道提出警告抗議,其實就可以認識到此種謠傳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再者吾人必須提醒,自從 M503 航路啟用以來,兩岸民用航班以及台灣本島與外島外來航空交通從未受到影響,台灣對外民用國際航班亦正常運作。共機跨越海峽直闖我周邊空域,亦與 M503 航線各個國際民用航班毫無關係,更是 M503 航線並不構成空防威脅明證

最後針對啟用 W121 銜接航線後,仍有具備空防經歷人士指稱其對我空防存在威脅。其實只要參照附圖W121 銜接航線係自管制點 DONGSHANNUDPO,假若在此銜接航線靠近台灣末端至台灣本島之間空域,共機早就密集穿梭如入無人之境,有誰蠢到還要大費周章繞回去 DONGSHAN 管制點,冒充民航機來接近台灣本島?不用大腦曲意媚俗,真是有愧於專業背景經歷




M503 航線與 W121/122/123 銜接航線,以及台金、台馬航線示意圖。(本報系製圖)










【專家之眼】蔣萬安談真正的團結 賴總統聽進去了嗎


2025-07-19 05:57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台北城鎮韌性演習中,台北市長蔣萬安(前左)陪同賴清德總統(前右)視察。圖/取自蔣萬安臉書


台北市長蔣萬安在城鎮韌性演習北市演練場致詞,向賴清德總統提出了讓國家「真正的團結」建言。從場合性質發言全文看來,蔣是有備而來,但並非黨同伐異備戰宣言,而是忠誠謀國、向少數總統伸出友誼之手的準備,賴總統讀到蔣的心意了嗎?顯然沒有,但能事後想想,好好把握嗎?相關動作,人民應該要好好看在眼裡。

之所以肯定蔣的建言並非黨同伐異,是因為在現代成熟政體政治攻防上,對下位者而言,主動喊團結並非有利。蔣只是市長,團結之後不可能指揮總統,但作為藍營指標性政治人物之一,他的態度風行景從意義,所以說這是為了國家,對少數總統伸出友誼之手,只要賴願意採取團結行動。但蔣的建言,賴有沒聽進去呢?

首先,賴似乎沒有仔細聽對方講話,因為他當場的回應,蔣前面致詞其實已提過了。賴稱,團結要有共同信念,還要有具體行動,所謂共同信念就是反共、反併吞、護主權,維護民主,沒有這樣信念,難有具體行動,即便有行動也無法發揮效力。但蔣前面明明就說:四面環海的台灣是艘「不沉的航空母艦」,我們是同在一艘船上,不分顏色、同島一命,與台灣同生死,與中華民國共存亡。都要與中華民國共存亡了,誰要併吞我國都是該反對的對象,這是賴講的共同信念範圍。

其次,賴的話設有陷阱,也讓人不明所以。他身為領導人,卻主動把台灣內部分成中華民國與台派,有點好奇他做為中華民國總統,是哪一派?中華民國派立場清楚,卻在賴語境下,說「讓中華民國派反共」,隱含過去不反共的批評。但什麼才是反共呢?是反對共產主義?還是反中共?所謂的反,又是什麼意思?像美國川普總統,是不是反共者?但他說過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是「好朋友」,連賴自己也說過「若有機會,希望像招待好朋友一樣,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吃蝦仁飯」,講一次不夠,選後接受外媒專訪時,又再提了一次這是反共該有的行為嗎

相對於此,蔣市長的話則如暮鼓晨鐘:真正的韌性,不是冷冰冰的設備或制度,而是當危難來臨時,真正站在一起、信任彼此集體意志台灣內部有人想玩弄制度、挖洞給對手跳、在自己不對國家忠誠前提下質疑對手忠誠,這麼荒謬場景,不會有信任空間

也該提醒賴總統的是,他說:每個人都能解到「保家衛國、人人有責」這樣共同信念,才能產生出對保護國家具體行動但兩蔣時代不論是保家衛國團結氣氛比現在濃多了,當時人民更是採取了具體行動維持海峽中線存在,是有特定力量上台後,逐步拆解國家認同,卻無力建立新認同,搞到年輕人不知為何而戰,再加上政府輕率、沒有戰略眼光具體行動中華民國主權所及之地才越來越小。解鈴還須繫鈴人,總統反求諸己,善莫大焉。

綜上所述,蔣市長的發言,其實是指給賴總統團結國家的一條明路:不要口頭講團結,背地卻在做破壞團結。如果賴總統願意察納雅言,這是有利國家,也是賴變成多數總統的正道。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出賴政府有人聽懂了蔣市長的建言。總統團結國家負有最多責任,請先踏出一步吧。






王正方/機器人保母vs.親情關懷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機器人保母vs.親情關懷
◆  張延廷/提升軍人尊嚴 看美國怎麼做
◆  洪蘭/萬物皆空 為心所見
◆  陳力俊/李大維和光同塵
◆  林中斌/蔡就職 習回絕 惜失機
◆  薛承泰/包容、信任、團結









王正方/機器人保母vs.親情關懷


2025-07-19 00:00  聯合報/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網上傳聞:今年年底機器人保母將在中國大陸量產。依照功能的差異,售價每具自三千至五萬人民幣不等,含保險金月付租賃模式更便宜。

少子化現象普及全球,老年人、病患、上班族家庭小孩的照顧,已造成許多國家人力不足資源吃緊。一份日本報告指出,日本超過七成養老院計畫在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前引入機器人保母;中國大陸推三嬰政策雙薪家庭急需機器人保母;自閉症輔助治療機器人 Leka 已獲得美國 FDA 認證。據估計,至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全球保母機器人市場應突破一百二十億美元

目前上市或在實驗階段AI 機器人保母如三星 Bot Care:可看護獨居老人,監控跌倒、提醒用藥、進行基礎對話;Temi 機器人:兒童陪伴、家庭助理,視頻通話、智慧跟隨、娛樂互動;特斯拉 Optimus 保母:換尿布、沖泡奶粉、兒童作業輔導;豐田 HSR:協助洗澡、如廁、生理指標監測;小米 CyberOne:能支持家庭護理;波士頓動力 Atlas:觸覺功能強等。

這些產品仍有不少失誤或不足,如:精細動作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七十二、整理物件成功率僅百分之八十五,火災報警準確率約九成。目前機器人保母可識別六種基本情緒,正常嬰兒應能感知二百多種的細微表情。

現代人類自以為聰明智慧超越前人,創造的 AI 工具,確實發揮了前所未見的功能,機器人保母也帶來不少其他問題

韓國一份研究發現「機器人育兒導致兒童共情能力下降」案例,指機器人保母長期照顧的嬰兒,對人際間情感反應遲鈍日本媒體與報告中有使用保母機器人家庭親子肢體接觸減少百分之六十七某款機器人因面部表情僵硬,導致有三成兒童測試者常做噩夢等案例日本一論文指出機器人照顧三歲以下兒童出現「人臉識別障礙症」日本使用機器人保母報告中也有「機器人孤兒」的記載

瑞典養老院對比實驗:人類護工照料的老人,平均壽命長二點一年。機器人照護組的老人,「抑鬱量」分數,比人工照顧組的老人高出三成八。當然,完全獨居老人狀況更加淒涼。在日本媒體紀錄片中,東京某養老院一位八十七歲的失智者,對照顧他的機器人說出三年來第一句完整的話:「謝謝你陪我。」

未來百分之九十的子女,大概會選擇機器人方案,因為費用只有人工照顧的五分之一

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此乃老祖宗的明訓。每個小孩都需要父母抱在懷裡哄著、餵著、逗著、喊著、罵著、笑著、鬧著,得不到父母的微笑,鼓勵,面對鐵面無情機器人,孩子向誰去撒嬌耍賴呢?老年人需要妥善安頓居住衣食無虞日益衰敗身軀得到照料。他們更希望常常有親人陪伴。我的某好友素有孝子之稱,他說:

「傍晚帶著外賣晚餐探望獨居母親,燈光昏暗,老人家坐在舊藤椅上看電視,打盹發呆。一頓飯沒說什麼話,有兒子這麼靜靜地陪著,是她最盼望的事。」

身為子女,為什麼總沒時間陪伴年邁父母,孩子最需要爸媽的時候我們都在嗎?用盡聰明才智教機器人事事代勞,然而親情關懷來自人類最誠摯最純真,機器人學得會嗎






劉大年/美國關稅旋風橫掃全球

◆  劉大年/美國關稅旋風橫掃全球
◆  丁予嘉/沒有真正可以相信的!
◆  黃齊元/面臨美中談判,做出正確決定









劉大年/美國關稅旋風橫掃全球


2025-07-19 00:02  聯合報/ 劉大年(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再次延長「對等關稅」談判時程,但也陸續公布部分國家的稅率,由百分之廿五起跳,最高達到百分之五十,甚至還有部分國家較四月初原先公布的稅率為高,反映出美國對於談判結果的不滿,警示意味十足。但仍然開放談判空間,各國在美國不斷展延高度不確定環境下繼續與美國周旋。

川普政府「關稅先行、規則靠邊」的做法,凸顯全球貿易秩序持續由多邊轉為單邊,使得今年成立卅周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更加被邊緣化,形同無力旁觀者。全球經貿實質上由美國政治意志談判節奏所主導,已淪為「華盛頓貿易秩序」(Washington Trade Order),形成另類的「WTO」。

川普政府對各國全面加徵關稅,並要求各國全面降稅甚至歸零,此與川普第一任至拜登時期,主要只對中國大陸加關稅,並未要求各國調降關稅的情況截然不同。美國憑一己之力,促使各國對美國大幅開放市場,進行全面自由化,等同美國與所有國家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是屬於單向而非互惠因為美國對各國只是削減對等關稅,美國原先的「一般最惠國關稅」仍然不動如山,美國關稅甚至比實施對等關稅之前還高,形成一種非常不對稱更不公平結果

美國在上個世紀冷戰期間,曾提供開發中國家單邊優惠關稅,協助其促進出口發展經濟,以對抗共產主義的蔓延,台灣也曾受惠。但目前主客易位,美國不但不提供優惠關稅,反而要求各國對美國全面降稅,以彌補美國過去損失,美國反而成為各國優惠關稅下的唯一受益國徹底顛覆全球貿易秩序

除了對等關稅覆蓋產品範圍外,美國也針對半導體為主的多項產業,根據其國內美國貿易擴張法「二三二條款」,展開進口產品是否有危及國家安全調查,美國可以直接加徵關稅,對各國形成雙重壓力因為針對對等關稅,各國已全面調降對美國關稅若未來再面臨被美國課徵「二三二條款」關稅的威脅,又需對美國做出更多承諾,才能爭取減免豁免,等同「被扒兩層皮」。

美國關稅政策不單是要求各國降稅,還要求各國進行「去中化加美化」的雙軌轉型。主要是對使用「中國成分」偏高的產品課徵較高關稅;而使用「美國成分」較高的產品則課以較低關稅。對兩岸經貿關係密切、中國大陸仍是最大進口來源台灣,有不小的考驗。

綜合而言,美國主導全球貿易新標準,不再僅以「效率」或「比較利益」為最高原則,而是納入地緣政治、安全可信綜合考量並透過原產地規定精密設計,以擺脫「紅色供應鏈」,建構美國主導的「信賴供應鏈」原產地將不再只是認定技術問題,而成為建構「美國價值」的重要環節。面對此新趨勢,台灣也必須積極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