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4414/web/◆ 聯合報社論/救災惹民怨,賴政府竟還想沒收萬元現金
◆ 聯合報黑白集/國安基金也挺大罷免?
◆ 經濟日報社論/車用產業重構 台灣莫失先機
經濟日報社論/車用產業重構 台灣莫失先機
2025-07-16 03:27 經濟日報/ 社論
車用產業重構 台灣莫失先機。(路透)
川普政府在與國際主要貿易夥伴進行關稅談判過程中,最受到談判各方關注的焦點,除了鋼鋁、半導體、農業之外,就屬汽車產業最關鍵。川普意圖對國際汽車產業供應鏈展開新一輪重組行動:一方面對中國車用零組件維持高關稅,另一方面則與日本、韓國、歐盟等簽訂附帶「在地生產占比」、「供應鏈安全」與「配額控制」等協議。更進一步,美國準備對部分友好夥伴開放三年期、附條件的汽車零組件關稅減免機制,企圖引導盟友一起共構「美國市場銷售車輛在地生產」供應體系。
這波全球供應鏈重組,既是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的反映,也為台灣車用產業創造百年難逢的轉型契機。台灣雖非整車生產大國,因具備電子設計、彈性製造與供應鏈整合優勢,且長年深耕車用電子與高階零組件市場,在國際汽車供應鏈中擔任 Tier 1.5至 Tier 2 技術供應商,具備躍升為核心夥伴潛力。
電動車與智慧車正主導下一世代汽車革命。台灣在電控模組、功率轉換、感測系統、車用影像晶片、智慧座艙與通訊模組等高技術領域競爭力逐年增強;在電池模組散熱、液冷板、馬達殼體等熱控結構方面,亦累積關鍵技術,正好銜接電動車對高效熱管理的迫切需求。
未來汽車將以軟體定義功能(software-defined vehicle),台灣 ICT 產業背景有機會轉化為車用系統整合優勢,打造嵌入式平台、感測融合與通訊協定的創新解決方案。
從國際布局觀察,中國大陸雖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但政策不確定性高,本土供應鏈扶植政策加劇外資競爭壓力。相較之下,美國友岸外包策略明確,若台灣業者能配合其原產地規則、在地設廠與技術合作等要求,將可列入低關稅清單,逐步納入美系車廠主要供應網絡。歐洲則因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上路,對低碳製程與高效率電子模組需求擴大,也是台灣可主攻市場。東南亞如泰國、印尼、越南正推動汽車工業升級並導入電動車,亦是製造外溢與市場拓展新契機。
但欲成為國際車廠關鍵供應者,台灣企業仍面臨四大挑戰。首先是國際認證門檻高,車規產品須通過冗長且昂貴驗證流程;其次是汽車品牌廠對供應商交貨穩定性與合作歷史,要求遠高於一般 ICT 產業;第三是系統與軟體整合能力日益重要,若無嵌入式開發實力將逐漸邊緣化;最後則是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企業須具備合規經營與多地據點配置能力,方能降低供應鏈斷鏈風險。
面對產業重構,政府政策應與時俱進,積極助力產業升級與國際化。具體而言,可從六方面著手:
一、協助企業取得國際車用品質認證(如 IATF 16949),提供補助與驗證平台,降低中小企業進入車用市場門檻。
二、整合產學研資源,針對電控模組、散熱結構、車載感測器與車用軟體平台,建立技術聯盟與聯合研發機制。
三、推動海外設廠與策略合作,善用新南向與對美投資基金機制,提供租稅與融資支持,協助企業掌握美國與東南亞市場。
四、建構本土示範應用場域,推動公共運輸電動化、自駕車示範區,提供車用模組測試與驗證場景,加快商業化進程。
五、鼓勵產業整併與系統整合,促進從單一零件向模組平台化升級,強化台灣供應鏈國際競爭力與話語權。
六、將車用產業納入科技戰略核心,與半導體、人工智慧並列為國家高科技優先領域,制定出口導向與人才培育長期藍圖。
汽車產業正值百年一遇結構重組期,台灣若能順應全球供應鏈重整、掌握美國震盪出的策略空間,發揮電控、散熱與感測領域比較優勢,並配合國際合作與政策引導,有望在未來十年建立關鍵模組與系統全球地位,迎接來自電動化、智慧化與地緣重組三大浪潮交會的產業新局。
聯合報黑白集/國安基金也挺大罷免?
2025-07-16 00:31 聯合報/ 黑白集
台股蒙國安基金進場護盤,加上美股加持,自谷底翻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川普關稅海嘯餘波不止,美股卻屢創新高。台股蒙國安基金進場護盤,加上美股加持,自谷底翻漲四千多點,指數超越海嘯前。三個月累積漲幅逾兩成,全球僅次於美韓。但國安基金「功成身不退」,賴政府秉持少見的責任感,以國際情勢多變為由,抬著五千億元繼續護股市。
以往國安基金多在跌破「十年均線」時進場,任務完成便退場。這次,台股只「跌破三年線」,國安基金便入市高調護盤。一季來,護出滿園金花,引得外資禿鷹環伺不退場。股民不禁疑心四起:莫非關稅真的談崩,為免影響大罷免,政院必須保駕護航?
許多企業已因關稅談判與匯率狂升血流成河,卻不見政府救援。反而股市距史上高點不遠,政府卻誓言以維護投資者信心為己任。難道產業永續不如股市紅盤重要?
面對關稅海嘯,韓國新政府把錢用在產業結構調整,扶植半導體與 AI、生技與量子等產業,並支援出口產業。韓股因政策利多,累積漲幅逾三成,跑贏台灣。韓國用產業政策創造投資人信心,不像台灣棄慘業保台股,靠國安基金塑造景氣假象。
大罷免戰火下,賴政府捨得花五千億護股市,任外資在股匯市爽割韭菜,冷看中小企業哀鴻遍野,卻看不得藍白通過普發一萬元。說什麼債留子孫,不過是「寧予外人,不給家奴」。
聯合報社論/救災惹民怨,賴政府竟還想沒收萬元現金
2025-07-16 00:24 聯合報/ 社論
救災惹民怨,賴政府竟還想沒收萬元現金。記者胡經周/攝影
丹娜絲颱風在南部造成重大災情,不僅社會韌性受到嚴重考驗,政府的救災效能也頗受訾議。嘉南若干地區直到第九天還無法恢復供電,而賴總統前往視察,卻為國軍應否救災及手機有無訊號等問題與災民爭辯,留下難堪場面。當救災不力的民怨四起,又傳出行政院擬以釋憲或不編列預算的方式,沒收立院通過的「普發一萬元」決議;賴政府的高傲頑固,也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
這次颱風,南部有兩千五百多支電線桿倒成骨牌,令人怵目驚心。蔡英文任內投下八千八百億元的「前瞻建設」,如今不知「前瞻」在哪,卻凸顯地方例行基礎建設受到忽略,電線桿才會集體陣亡。此外,屏東海上光電浮台殘骸遍布海邊,嘉義新埤滯洪池光電板被吹得不成形狀,在在暴露政府綠電神話破功。因此,才會有台南北門號稱「全台最大光電場」,當地居民卻無電可用的諷刺景象。
更糟的則是賴政府的救災態度,不僅漫不經心,更以倨傲姿態面對求助無門之災民。明明往年都有國軍投入救災,賴清德卻說「國軍不能進入民宅」,要求鄉下僅剩的老人自行爬上屋頂修繕。這樣的總統,到底有沒有一點「苦民所苦」的仁心?當民眾問到手機斷訊多日因而聯絡困難,賴清德竟答稱綠委「郭國文手機有訊號」,讓民眾碰個硬釘子。問題是,中華電信有訊號,台哥大和遠傳沒訊號,這樣的問題很難懂嗎?
賴清德的自我中心強大,也因此,雖身為少數總統,他面對在野黨總是趾高氣揚。當他面對災民,竟仍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好辯爭勝姿態,未意識到自己「服務人民」的責任。連古代國君都知道要「愛民如子」、「視民如傷」,賴清德身為現代民選總統,難道以為自己下鄉勘災是去供民眾瞻仰歌頌的?
就在美台關稅談判前景不明之際,立院審查《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在野黨特別增加了「普發現金一萬元」的條文,要求十月底前執行完畢。法案剛剛通過不到一天,隨即傳出行政院擬透過「釋憲」或「不編列預算」的方式,變相「沒收」這一萬元現金。儘管行政院尚未證實,亦未否認;但以一年來行政院對待立院多項法案的經驗,卓內閣採取硬拗處理,不難想見。
卓內閣稱,普發現金會「債留子孫」,這是扭曲的說法。政府連續五年出現稅收超徵,意味政府財政編列不實、又不適時檢討,這是過度搜刮民間財富。何況,政府發放過消費券、三倍券、五倍券,不論是「還財於民」,或是刺激消費,從「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角度,都不可能債留子孫。反倒是,政府對勞、健保或台電的虧損拒絕作根本改善,使虧損變成無底洞,才是債留子孫。再說,憲法雖規定立法院對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但這次特別條例是在處理稅收超徵,並非中央總預算案之列,不應受該規定制約。
不難想見,行政院的如意算盤有二:如果大罷免無法使民進黨扳回國會劣勢,行政院屆時就會找各種藉口拒編預算,把這筆要發給全民的錢直接「沒收」;若大罷免使民進黨席次過半,賴政府會視狀況再修一次法,把發現金的「恩惠」攬在自己身上,絕不會讓在野黨沾到這個光,但金額可能就遭削減。所謂「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大概就是這番寫照。
一萬元雖非什麼大數字,但從災民慘狀可知,這筆錢對底層民眾不無小補。賴政府若再沒收,就真坐實「晉惠帝」之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