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2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報社論/能源配比失衡 產業風險大增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471/web/ 

◆  聯合報社論/「防疫保單之亂」讓疫情防治亂上加亂
◆  聯合報黑白集/七千多億花哪去了?
◆  經濟日報報社論/能源配比失衡 產業風險大增






經濟日報報社論/能源配比失衡 產業風險大增


2022-05-12 02:24  經濟日報 /   社論
中油在本月1日宣布天然氣價方案,維持民生與工業用天然氣凍漲,但調漲發電用天然氣價20%。本報資料照片



中油在本月1日宣布天然氣價方案,維持民生與工業用天然氣凍漲,但調漲發電用天然氣價20%。這是今年中油第四度調高電業用戶的天然氣價格,也是連續三個月調漲。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次電業用戶天然氣調漲幅度均為10%,但這次調幅擴大至20%,其中固然有俄烏開戰對全球天然氣價格的短期影響,更值得警惕的是,全球多國已預期天然氣價中長期看升並考慮降低天然氣發電比重,我國必須藉此機會檢視天然氣發電比重超高的風險。

我國發電配比,不論是蔡英文總統的2025轉型計畫與國發會最新公布的2050淨零方案,天然氣發電比重都高達三至五成,尤其在2030年前是以氣換煤的高峰,天然氣發電比重很可能常態性超過50%。如此高的天然氣發電占比,無論是跟與我國天然環境相近的日本相比,或將其他國家納入評比,台灣都是全球占比數一數二高的國家。

這麼高的天然氣發電占比有顯而易見的兩項風險:供給風險與價格波動風險。今年2月俄烏開戰後,我國立刻跟進美國宣布在3月合約到期後不再跟俄羅斯購買天然氣。俄羅斯天然氣占我國進口天然氣約9%,比重並不算低,即便外交政策跟美國走得極近的日本,宣布不會終止與俄羅斯的天然氣開採合作。我政府強調不跟俄羅斯購買天然氣,可轉向其他已簽長約的國家採購,地緣政治的風險並不會干擾天然氣的供應。

對比日本的謹慎,我國對天然氣採購一事顯然過於樂觀。日本過去將天然氣發電占比列為近四成,但去年已調低至20%,出發點即是著眼於天然氣供應仰賴進口的不確定性。即便我國能真的確保進口天然氣供應無虞,但仍無法迴避當國際價格大幅波動時對電價和產業的影響。

從本月1日起,中油將發電用天然氣價調高至每度16.7531元,這是2014年12月以來的最高點。中油首季為吸收天然氣凍緩漲的虧損就達517億,加上4月的虧損,極可能就虧掉公司逾半個資本額,這或可解釋中油為何5月要擴大對電業天然氣的漲幅,因為如果再不動作,中油不但將面臨公司法對虧損的相關處置,對公司財務也將是沉重負擔。當中油逐步將天然氣價的上漲成本向台電轉移,即便台電還有電價穩定基金可以動支,但也只能撐一段時間,政府下月又將面臨是否要調漲電價的抉擇。

在此波俄烏風暴中,歐洲多個國家深受天然氣價與電價上漲的衝擊,德國多家中小型企業因為受不了氣、電價的走升而暫停接單,甚至因此倒閉。政府現在透過行政干預讓國內民生與產業暫時隔離在電價與氣價的上漲風暴之外,但台灣終究不是自產天然氣的國家,國際價格的供需與成本變化,一定會傳遞到國內的各個領域。

國家的能源政策不應是鐵板一塊不能調整,過去蔡政府堅持快速非核的政策,我們已在這幾年供電不穩與多次大停電付出代價,高達50%的天然氣發電比重對國安與產業的風險已愈見顯著,政府不能再堅持目前的能源配比不做任何調整。政府必須更充分的與產業界溝通,告知接下來國內能源價格可能的調整方向,讓產業界預做準備;中長期則是必須在能源多元化一事做出更多努力,並讓國人瞭解能源政策調整時要面臨的代價。

沒有一個國家的能源轉型不會付出代價,近期歐洲、日本等多國都在經歷能源調整的陣痛期。台灣不能關起門來假裝全球能源局勢沒有改變,矇上眼睛愈久,他日我們要付出的代價只會更多。











聯合報黑白集/七千多億花哪去了?


2022-05-12 05:13  聯合報 /   黑白集
新冠疫情升溫,持陽性快篩試劑等待PCR採檢的人龍,下雨天仍出現在醫院急診室外。記者潘俊宏/攝影



一個月間,台灣每日確診人數從四百多變五萬七,民眾仍買不到快篩試劑,問題出在哪?立委高金素梅為大家揭開黑幕一角。她檢視政府防疫特別預算支出,發現光防護面罩就花掉六十四億元,快篩試劑卻只花五千多萬,是所有防疫物資中最少的。沒買就沒得用,確診暴增是真的,陳時中超前部署是假的。

高金素梅還質疑,政府花一四六億元要提升檢驗量能,希望每天篩檢廿萬人,為何只做到八萬人的量?問題就在,陳時中是太平時代的順風官,兩年多來他習慣了「嘉玲」,哪會想到台灣真有一天需要檢驗廿萬人?也因此,當問到台灣單日確診高峰可能會有多少人時,專家都譏稱「不會超過廿萬」;因為我們的檢驗量到了那裡,就是盡頭。

蔡政府編了八千四百億元特別預算,至今用掉七千多億。其中防治預算僅一四六六億元,疫苗占三四○億,防疫物資一七二億元,這些都只能算是零頭。要問的是,其他好幾千億都到哪去了?且看,三倍券花掉五一一億,五倍券手筆更大,吃掉一三○○億,加上農遊券、藝fun券、動滋券等加碼券林林總總花掉近百億。敢這樣花,我們卻沒錢買快篩。

特別預算是一面照妖鏡。蔡政府以防疫為由,拿了大把銀子亂撒,為自己造神,卻不是用來維護人民健康。大家來把這筆帳算清楚!










聯合報社論/「防疫保單之亂」讓疫情防治亂上加亂


2022-05-12 05:13  聯合報 /   社論
疫情擴散,防疫險理賠粗估達九百億,近期理賠爭議也引發民眾質疑,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強調,請各產險公司依照誠信原則面對保戶。本報資料照片



全台正忙於對抗失控的疫情,防疫保險議題卻來亂上添亂,儼已升級為「保單之亂」。由於政府防疫政策的急轉彎,加上部會間聯繫失靈,保單之亂注定要演成民眾繁瑣遲緩的理賠糾紛,以及保險公司的巨額損失。更糟的是,保單之亂更加重了PCR檢測負擔,影響醫療體系的正常運作。抗疫關鍵時刻,徒生這麼大的周邊風波,政府難辭其咎。

追根究柢,防疫保單是「清零」時期的產物,今天的亂象,早在政府不斷吹噓「完美防疫」時即已埋下。去年底Omicron變異株出現後,許多國家都已認知無法清零,須逐步面對疫情的流感化發展。蔡政府遲至今年三月宣布要走向「新台灣模式」,但許多人卻只接收到「放寛防疫等於疫情趨緩」的信號,渾然不知本土確診數即將如海嘯般席捲。

四月疫情急速升溫,民眾發現政府誇稱的「防疫韌性」不堪一擊,激增的匡列數逼使民眾自救,許多人趕緊購買防疫保單以降低自身的可能損失。潮湧的投保人群這才驚醒產險公司,但業者警覺理賠風險急速上升而火速下架相關產品,卻為時已晚。以廿%的確診比率保守估算,保險公司將在這波疫情付出逾八百億元的理賠金。問題是,多數產險公司資本額僅廿、卅億,一賠下來,保險理賠還更可能引發一場小型的金融風暴。

政府原本仍有機會降低保單風暴的衝擊,但指揮中心和金管會都未積極面對。陳時中說,「沒辦法幫保險公司想這問題」,金管會更提油救火,主委黃天牧稱《保險法》規定保險契約有「兩年請求權」,要求保戶勿急於此刻去醫院開立確診證明書。黃天牧的說法,完全背離了社會現況;試問:一年後民眾再去醫院開立確診證明書,哪家醫院敢回溯這麼長的時間做診斷?

政府現在寄望,七月間將新冠肺炎從現在的「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四類」,如此一來,多數產險公司理賠金額即可壓低為現有理賠額的五%到十%。但這個如意算盤,未必能得逞。這波疫情高峰極可能在五月中到六月中出現,屆時每日上看十至廿萬的確診數,仍將累積可觀的防疫保單理賠金額。更糟的是,當民眾預期政府將在七月調降染疫的分級,會有更多民眾想要趕在六月底前取得確診證明;這在醫療量能已經告急之際,將更雪上加霜。

指揮中心兩手一攤,稱防疫保險之亂與他們無關;金管會也只能且戰且走,跟著指揮中心修來改去的防疫政策急找產險業者協調。這種因應方式,只會讓投保民眾質疑金管會偏頗,在幫業者開脫賠償責任;產險業者則認為,金管會只會逼業者埋單。國內的產險公司規模不一,除了背後有「富爸爸」的金控公司可幫旗下產險公司善後,其他中小型的產險公司勢必將為此次防疫險之亂付出慘重代價。對數百萬的防疫險投保戶而言,他們也會面臨繁複的理賠申請程序,因為產險公司為求降低損失,必然會更仔細動用契約條款審核理賠案。

保單之亂,是政府防疫失控與跨部會整合失靈的縮影。此一事件勢必加劇保戶與產險公司間的信任危機,且理賠爭議恐延續數年之久。政府的當務之急,是要確保防疫保單之亂不再干擾醫療體系,讓醫院專心應對當前疫情。金管會也應迅速確認防疫保單理賠相關指引,建立追蹤防疫保單理賠爭議的申訴與仲裁機制,並謹慎處理產險公司認列理賠損失,避免波及金融業的經營穩定。防疫保單之亂必須盡速平息,政府不能再袖手旁觀。



【專家之眼】兩岸關係類焦慮 頻傳類口誤

◆  【專家之眼】兩岸關係類焦慮 頻傳類口誤

◆  【專家之眼】親痛仇快的台鐵公司化
◆  【專家之眼】北約東擴?美國印太戰略下的合縱連橫
◆  【專家之眼】別人的囝死袂了 快篩劑應開放自由進口
◆  【專家之眼】台灣停電問題已大幅改善?
◆  【專家之眼】拜登亞洲行前 北京正悄悄調整立場
◆  【專家之眼】原來你這麼無恥:若要怪病毒,何必陳時中







【專家之眼】兩岸關係類焦慮 頻傳類口誤


2022-05-12 08:30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中國大陸國台辦11日上午舉行例行記者會,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重申,願意積極協助台灣採購中國大陸的快篩試劑。特派記者黃雅慧/攝影



最近陸委會、朱立倫、中共發言與李明哲聲明,立場互異,甚至連理應最接近的陸委會與李明哲,也似乎在關鍵議題上分歧。各方有志一同地把兩岸關係推向不利處境,值得珍惜兩岸和平者多加注意。

中共國台辦日前表示,台灣有關企業機構需要對接大陸相關生產企業,洽商採購抗原檢測快篩試劑,大陸有關方面願提供協助。對此,陸委會批中共與其藉機分化,不如盡心照顧在其封城措施下的苦難人民。

這話被大陸網路轉載,稱中共願協助,但台官員回覆太扎心。可以想見,兩岸敵意螺旋又將再深一些。然而,風波也掃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因為他在參加國際蔬食文化節活動,臨時被記者聯訪各式問題,對此他反問陸委會:「為什麼要讓別人有見縫插針的機會?為何自己不準備好,如果今天有準備好,就沒有這些問題了」。

這被部分陸媒批評,未主張台灣應接受大陸的好意,反而有意貶損大陸的善意就是見縫插針、藍綠現在的兩岸路線看是愈來愈像了。另文並猜測此發言歸因於他是為訪美暖身云云。

對藍營來說,美中台關係不應是零和競爭,訪美沒必要藉貶損對岸來暖身。且看主導此次訪美的該黨國際部主任黃介正說,朱訪美的演說主軸將以兩岸穩定來鋪陳,國民黨強調的是低風險、有護欄的現狀,必須維持兩岸互動,降低台海風險。如果美中台互動是零和關係,朱主席演講不會這樣談。

從台灣在地的語境來看,朱主席的回應,屬於順著陸委會發言邏輯的「答嘴鼓」。他的重點在如果蔡政府準備好,就沒有問題了。中共方面或該注意到朱主席受訪的臨時性質,而媒體效果需要辛辣用字。過度放大與聯想,似乎暗示對朱訪美有些「類焦慮」、兩岸希望和平發展的力量也缺乏溝通互信,值得留意。

兩岸關係在美國與中共競爭的大氣候裡已難行穩致遠,最近又可能加上李明哲返台聲明的氣旋擾動。雖然好奇李先生在聲明中,如何確信他的行為和顛覆中共完全扯不上關係,而認定有證據抓他的審判非法,那對僅因媒體傳聞被限制出境多年的向心夫婦,他又會怎麼說?但仍對他無意間一舉回應人生各階段信仰:實踐蔣中正反共國策、執行川普策士希望台灣扮演角色、展現不同於獨派的行動力,終因政治理念被關表示敬意。

只是媒體報導他提到另位以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罪名被拘的台人李孟居,認為這個事件因為私下找人處理,至今未能解決。並說,當初妻子拒絕前立委助理居中傳話及轉交訊息是正確做法,完全將他能返台歸功於妻子及相關人士的國際救援,似未提及台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這不僅打臉蔡政府前日感謝長沙台協榮譽會長林懷、岳陽台協會長蔡祖柱等人幫忙之意,同時呈現陸委會進退失據的「類焦慮」,恐怕還讓台人思考如何評價追求兩岸和平發展的力量,後續發展值得觀察。

過去歐陸學者主張,冷戰結束過程如此和平,是因為70年代以來,西歐與蘇聯決策者建立了有效對話機制,並非完全配合美國展開對抗,經過長期運作,從根本轉化了蘇聯對自身所處的安全情境認知。以最近若干發言帶出的風向看來,多把兩岸推向對立面。台灣要當反共第一線還是和平對話橋梁?希望還有選擇空間。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ESD永續發展教育的共創力量


◆  美戰術清晰 戰略仍模糊
◆  台灣被殖民 怎會「榮幸」?
◆  配合反中 台灣嵌美日託管?
◆  中央滾動修正 基層疲於奔命
◆  襁褓染疫 該找誰算帳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ESD永續發展教育的共創力量
◆  物理治療師法 應與時俱進
◆  沒人權理念 監院如何保障人權
◆  東協領袖訪華府 拜登被批怠慢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ESD永續發展教育的共創力量


2022-05-12 05:16  聯合報 /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為落實ESG以達到永續發展目的,各國政府祭出相關法規或政策,引導企業落實。(網路照片)



前陣子參加了一項非常熱血的活動「RA100地球解方」永續設計行動高峰會,三天峰會裡,產官學重要代表實體參加,超過四萬人在線參與。原來,有這麼多人重視永續教育!峰會最後,永續教育聯盟成立,宣示ESD跨界啟動,要合作凝聚支持的力量,一起共創。

ES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倡議教育必須回應永續發展的需求,採用行動為導向的創新教學法,讓學習者能夠發展知識和意識,並採取行動將社會轉變為更永續的社會。聯合國ESD全球實施框架ESD2030,將ESD涵括在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內,鼓勵各國以教育政策,學習環境轉型、建立教師能力、賦能青年、加速地方行動五領域來支持,讓青年有足夠的知識力和行動力投入改善社會。

ESD也是SDGs與教育有關的目標四(SDG4)項下的子目標4.7,呼籲各國在二○三○年前要確保學子都能學到必要的知識與技能,以促進永續發展。其中包括對永續生活模式的了解,人權、性別平等、和平、非暴力、欣賞文化差異等議題的探究,及文化對永續發展的貢獻。

如此大範圍、全視角的知識輪廓,學生必須懂得跨域學習,同時培養倫理態度、同理心、協作力和行動力,讓教育的效果不僅對個人有益,更有助於國際社會的集體生存和未來繁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二一年世界ESD大會發表柏林宣言,指出應對後疫情時代世界面臨的艱鉅挑戰「立即採取緊急行動」。特別是氣候危機、生物多樣性的大規模喪失、汙染、流行病、極端貧困和不平等、暴力衝突等。而致力推動ESD是此一行動的成敗關鍵。

推動ESD在各國都常遇到同樣的難題,傳統教育只關注固定學習成果的評量,如今教育品質必須更聚焦在能否為人類和地球永續做出貢獻,訓練學生在真實世界裡能對複雜的問題找出解方。這樣的轉向,需要政策法規的突破,並以公私協作發展永續教育的生態系。例如,人人都知道一次性使用會增加垃圾,但解決方案要考慮能否以商業模式持續經營,更要兼顧對回收業者的衝擊。

串連不同領域和多元視野的教育夥伴發展「共創」模式,是ESD的致勝關鍵。很多中小學教師對教育創新充滿熱情,在起步和改變卻急需大量的支持陪伴;被期許扛起永續願景的青年,成長之路需要各界同心鋪建;產官學應投資更多資源,讓大學教育和技職教育都能為產業培養更多一起推動永續發展的生力軍;而相對的,企業也要提供永續人才更好的待遇。

除了共創,沒有其他!當地緣政治和新冠疫情為全球帶來各種不穩定,永續如果是地球解方的最強共識,台灣必須大步跟上,全力推動永續發展教育,讓公民人才成為國家進步的活水源頭。這場教育變革,No one should be left behind!









美戰術清晰 戰略仍模糊


2022-05-12 05:18  聯合報 /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美國國務院網頁修改美台關係說明,刪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獨」等字眼,使得多年來有名無實的「一中政策」模糊化,被質疑美國的兩岸政策是否改變。然而,兩岸對美國此舉的反應,卻是相對平淡,大陸僅譴責美國勿玩火自焚,我外交部則強調美對台政策不變。巧合的是,美軍協訓我傘兵畫面亦曝光,這無疑是挑戰北京底線,增強獨派人士的信念,其套路令人不解。

美國此舉可說是戰術清晰,戰略模糊。戰術上以經貿、外交、兩岸及軍事,全方位進逼大陸,遊走戰爭邊緣;戰略上將一中政策模糊化,沒把話說死,保留未來解釋台灣定位的空間,因為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的解釋權在美國。美方長程目標是要壓制中國的挑戰,讓北京知道手中握有台灣牌,近期的觸發是受到俄烏戰爭影響,提醒中共戰爭的代價。無論如何,美國的轉變絕非偶然。

拜登政府上任以來,多次表示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亦即,不支持台獨,也不坐視武力犯台,如今雖未直言支持台獨,但直接刪除不支持台獨用詞,頗具叫陣態勢。俄烏開戰後,美國希望中國能出面調停的同時,也警告北京勿援助俄國,否則會將其列入制裁名單,以防大陸蠢動。

戰事延宕,美國認為俄國陷入困戰,並從反制俄軍武器等戰場實務,獲得如何與對立強權作戰經驗,此時如能將中國拖下水,就算無法收一石二鳥之效,也可挫挫北京銳氣,所以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辛赫四月廿日在一場線上研討會表示,解放軍正透過直接和間接管道協助俄國,企圖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於此同時,俄國飛行員在大陸受訓影像流出,似乎是要坐實中俄合作,合理化進一步制裁大陸的策略。

美國內部對大陸是否會以武力犯台,有不同意見。之前,美印太司令部認為大陸會在五年內動武,但是日前美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在參議院作證時,不願預測動武的時間表,僅表示七年內是關鍵時刻;美國防情報局局長貝里爾在同一場合卻表示,北京不會試圖以武力統一台灣,會先以外交等威嚇手段逐步實現統一,強調美國要與台灣討論國防預算和訓練重點。兩人的共同點就是,大陸對台威脅日增,所以如何反應取決於我政府和人民的決心。

美國對台任何政策,是根據其最大國家利益和戰略考量,刪除台灣與中國關係是戰略模糊,剔除台獨用語是戰術運用。俄烏戰爭提供美中新型態戰爭思維和經驗,未來雙方兵戎相見最有可能原因,是因兩岸的衝突,戰場必在兩岸,不會是美國本土;如何避戰、止戰的智慧不在美中兩國,而在台灣的總統。











台灣被殖民 怎會「榮幸」?


2022-05-12 05:18  聯合報 /   蕭瑋君/自由業(台北市)
基隆義重町通圖上可清楚看見岸田吳服店及喫茶部的位置。(圖/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八日聯合報基北要聞,報導自民黨訪問團參觀日相先祖基隆故居。有基隆銀座美名的義重町(今信二路與義二路)是日治時期最繁華的街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先祖曾在當地經商。

這段故事的確是建構地方文史的好材料,也是重溫往日時光的真場域。通常這類新聞我看後會立刻資源回收處理,可不知為什麼這兩三天報紙始終攤在我書桌上,如鯁在喉、有話想說。

原來是基隆市長林右昌說,「基隆市與日本首相有這樣的緣分,感到非常榮幸」,最後四個字我有意見。

台灣人不是正在追尋自己的尊嚴,強調自己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嗎?被殖民怎麼會感到「非常榮幸」?普通老百姓用字不精準倒也罷了;首長發言代表官方立場,實在應該更慎重啊!

熱情待客,不表示需要卑躬曲膝;抬頭挺胸,不刻意逢迎,才是正港台灣人!












配合反中 台灣嵌美日託管?


2022-05-12 05:18  聯合報 /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


近日有兩件值得注意的事。第一是日本產經新聞五日報導,台灣知日派前政要、企業家、學者籌備「安倍晉三之友會」,希望邀安倍訪台交流,促進台日親善。此舉獲五十位知名人士擔任籌備發起人,包括李遠哲、城仲模、羅福全等,首任會長預定由遠景基金會董事長陳唐山擔任。

第二,同日美國國務院官網更新美台關係現況的描述,刪除舊版中援引美中建交公報「認知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及「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等字樣,改以「作為一個領先民主及科技重鎮,台灣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重要夥伴」,並明確定義美國一個中國政策是「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對台六項保證」。

四月廿七日美國務卿布林肯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就台灣問題說:「我們決心確保台灣擁有所有必要手段保護自己,免受任何潛在侵略,包括中國破壞現狀的單邊行動。」五月九日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伯在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表示:「廿一世紀根本的挑戰在印太地區,俄烏戰爭將美歐合作擴大,美歐之間需要強化的一個領域是太平洋地區,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對美國和歐盟有龐大利益。」

五月十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說:「中國是美國情報界最首要的任務,中國試圖脅迫台灣統一,雖然中國願意避免軍事衝突,但也準備必要時使用武力。」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說:「台灣生產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關鍵晶片,如果台灣被中國入侵,美國許多重要產品將受到嚴重影響。」由美國政要密集談話,說明美國全球戰略日趨清晰,即由美歐日澳聯手,圍堵、壓制以至永遠地削弱中國、俄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進而重新確立以美國為單一霸主的廿一世紀中葉後的世界秩序格局。

由台獨要角籌備「安倍晉三之友會」,以及民進黨政府對美國國務院官網更新美台關係重要文件的歡迎,都反映台獨勢力企圖藉台灣地緣政治與全球高科技生產基地的關鍵角色,配合美日全球「反中運動」,將台灣嵌入「美日託管體制」,使台灣獲得長期性、實質性脫離中國的保障。

筆者認為,兩岸爭議主體在制度之爭,並不是民族、歷史與文化之爭,由此意義上,兩岸沒有國家認同問題。而台獨勢力則將兩岸關係定位於民族、歷史、文化以及國家認同之異,在內藉國民黨過去的威權政治及中共的馬列主義制度之名推動「去中國化」,在外則將台灣問題國際化與結構化。且明顯地,不論未來中國使用何種政治制度,台獨勢力皆無意讓台灣回到中國體系。此為台灣內部統獨對立最深刻的意義。然台灣「懷璧其罪」,處於美中兩強鬥爭的磨刀石上,未來戰火延燒下的台灣將如今日烏克蘭,並非妄論。











中央滾動修正 基層疲於奔命


2022-05-12 05:16  聯合報 /   邊立中/護理師(台中市)


五月十二日護師節,相較於往年慶祝這個日子,今年無論是否臨床的護理人員,似乎都不怎麼快樂。

自四月疫情爆發以來,第一線護理人員確實是「苦撐」,不僅面對疾病威脅、害怕自身染疫,更要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個案。急診方面,個案來院做PCR、緊急處理病患數量過度增加,壓縮了護理人員照顧病患的時間及數量,更排擠了真正需要照顧的重症病患而傳出憾事;又或是護理同事染疫必須隔離,造成其他工作人員負擔更沉重。新聞報導台大急診兩個護理人員照顧一百個病人,實為冰山一角,醫院龍頭都發出哀號,其他醫療院所慘況可想而知。

護理人員面對因人力不足而等候過久的病患,其負面情緒也壓得護理人員疲憊不堪。住院病房方面,許多醫院病房改為專責照護病房,護理人員工作內容勢必要大幅調整;而沒有改為專責病房的單位,則可能變成雜科病房;護理人員則可能去支援不熟悉的病房,面對不熟悉的疾病照護模式與單位,壓力非外人可想像。

護理人員上班必須穿全套防護設備,穿脫不便外,病患數又是以往數倍,護理人員上班時間滴水未進,沒時間上廁所,汗水浸濕衣服,甚至出車禍還要來上班,更是一線護理人員的日常。

政府面對疫情,應有明確的指示與戰略,滾動式修正,除第一線人員疲於奔命應付,更會讓基層無所適從,進而增加無力感及心理負擔。

短期來說,政府醫院雇主更須注意護理人員身心健康,該給的防疫津貼盡速到位,並提高福利待遇,減少護理人員流失,甚至可以回流。長期而言,政府更應全盤評估臨床護理人員分布,降低護病比,增加輔助人力培訓,才不會面對疫情時,必須靠護理「苦撐」、「燃燒自己」來維持照護的品質與量能。











襁褓染疫 該找誰算帳


2022-05-12 05:16  聯合報 /   陳彥佑/就業輔導員(台北市)


昨日聯合晚點評「醫療量能不足 政府甩鍋家長苦」一文,讓身為新手爸爸的筆者,心有戚戚焉。

前幾天,同事確診,我緊急被匡列,當下卻買不到快篩試劑,這種想買也買不到的膽戰心驚,不就逼著大家記住民進黨政府的「德政」嗎?好在公司免費提供一劑快篩,結果顯示陰性,暫時放下緊張情緒。

但筆者最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家中剛滿月襁褓的女兒與太太,害怕傳染給她們。我們夫妻都是上班族,沒時間排隊買快篩,下班後就更買不到了。

接著,大人、嬰兒皆出現流鼻水、咳嗽、發燒等症狀,孩子更哭鬧不停,筆者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跑遍各藥局,就是買不到快篩,再次出現這種想買也買不到的徬徨,不記在民進黨政府,難道要記在牆上嗎?

終於,跟鄰居借到一劑快篩,結果妻子快篩檢測陽性,狂打幾支相關專線,陷入無限鬼打牆;甚至打給附近指定社區採檢院所,不是打不進去,就是沒有PCR檢測試劑,要筆者再等兩天,這時的我欲哭無淚!

我騎機車大半夜載著母女,前往鄰近社區醫院急診PCR篩檢站。映入眼簾的是,急診外大排長龍,人山人海,防疫計程車、救護車還不停送人過來。

現場一片混亂,醫護忙進忙出,不時安慰民眾,甚至只能嘶吼呼喊引導人潮,大家無奈心情都寫在臉上,排隊等兩、三小時是基本款。我看著身體不舒服的妻子,以及不時哭鬧的女兒,鼻頭一酸,有種無語問蒼天的淒涼。試問,這種心頭痛,不會記在民進黨政府嗎?

現在,妻女PCR結果皆陽性,對民進黨政府來說,或許只是兩筆本土個案,但這數字背後代表的是筆者的家庭、兩個深愛家人的生命。政府應該要有足夠快篩試劑存量,讓民眾可隨時隨地取得,不是讓人民恐慌無助,如果不是為了保護所愛的人,沒有人喜歡每天捅鼻子。

呼籲民進黨政府警醒一點,不要再大內宣,為蒼生著想,否則這筆帳一定記在蔡政府身上,甚至人民會要民進黨加倍奉還。特別是襁褓染疫,這筆帳勢必找民進黨政府算!











物理治療師法 應與時俱進


2022-05-12 05:16  聯合報 /   簡文仁/物理治療師(台北市)
物理治療師示範如何帶大肌肉運動。圖/新北教育局提供



現代物理治療發展,已有百年歷史。從五零年代引進台灣,並在台大醫學院開啟了物理治療教育,更在一九九五年通過「物理治療師法」。

但是,不要被「治療」兩字限制了想像力,也限制了物理治療師提供的服務與照顧。世界各國很多物理治療師都可以方便就近提供民眾一些健康諮詢、功能評估及健康促進的建議。

也就是說,有病當然要看醫師,再安排治療師治療,但如果是要提供健康促進、傷病預防,或高齡長期照護的延緩功能衰退服務,何以不能方便就近由專業物理治療師來提供?

根據國民體育法及職業安全健康法,都有物理治療師提供服務的條文。都應該在物理治療師法的配套下,提供有效益性與可近性的服務做法,所以廿、卅年前訂定的法令,應與時俱進並滿足社會大眾的實際需求。












沒人權理念 監院如何保障人權


2022-05-12 05:16  聯合報 /   陳宏達/司改國是會議委員(新北市)
監察院。本報系資料照



彈劾的英文impeachment來自拉丁語,是被捉住的意思。彈劾本質上是一種法律上的指控,相當於刑事訴訟法的起訴,也可以說是「類起訴」。被彈劾的政府官員交付專責懲戒機構審理,來決定是否對被彈劾政府官員的指控定罪。

監察委員對於「檢察一體」「團隊辦案」之組織運作視而不見,也不在乎有沒有違背「一事不再理」之基本法律原則,二度對於曲棍球案基層檢察官陳隆翔提出彈劾,遭劍青檢改、檢協會及輿論撻伐。監察院既設置「人權保障委員會」,對於被彈劾對象陳隆翔之人權保障及程序嚴厲批判及質疑只是剛好而已!

為實施聯合國一九六六年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以下合稱兩公約),健全我國人權保障體系,我國特制定兩公約施行法。

兩公約所揭示保障人權之規定,具有國內法律之效力。各級政府機關行使其職權,應符合兩公約有關人權保障之規定,避免侵害人權,保護人民不受他人侵害,並應積極促進各項人權之實現。監察院自詡為人權保障機關,更應該展現落實推動兩公約之決心及行動。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四條第七點明定:任何人依一國法律及刑事程序經終局判決判定有罪或無罪開釋者,不得就同一罪名再予審判或科刑。公務員之彈劾、懲戒程序,與刑事訴訟、行政訴訟之起訴、審判程序相類似,基於人權保障之旨,自亦有其適用。監委諸公對於兩公約之規定及精神,豈能毫無所悉,不給個合理交代?

我國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七七五號解釋亦從正當法律程序及訴訟權,導出「一事不再理」原則受到憲法保障。理由揭示:判決確定後,除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者外,不得對同一行為重複追訴、審問、處罰,以避免人民因同一行為而遭受重複審問處罰之危險(即禁止雙重危險),防止重複審判帶給人民之騷擾、折磨、消耗、痛苦或冤獄,並確保判決之終局性。監察委員辦案對於同一案件切割調查、二度彈劾,亂槍打鳥、歹戲拖棚,讓受彈劾人疲於奔命,其人權素養及專業能力實無法不令人質疑,難杜悠悠之口。

韓非子說:法不阿貴,繩不撓曲。這是作為御史大夫應有的風骨;對於兩公約的體認及落實,更是作為監委該有的修為。監委諸公反躬自省,如果兩者都不具備,尸位素餐,是否該自請下台,以謝國人?

兩公約中華民國第三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訂於五月九日至十一日舉行,此次邀請十位國際人權學者專家來台,就我國落實兩公約各項權利及對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結論性意見與建議之人權進展進行審查。監察院對於曲棍球案彈劾檢察官的跨年大戲,在國際人權學者眼中究竟應該加分或減分?答案已呼之欲出。









東協領袖訪華府 拜登被批怠慢


2022-05-12 05:16  聯合報 /   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右)3月29日在白宮會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左)。美媒指出,美國東協峰會臨陣推遲,李顯龍到訪只能算是拜登的安慰獎。(歐新社)


「美國東協特別峰會」十二日至十三日於美國華府舉行,這是東協峰會首次移師華府舉辦。美國希望東協國家參加即將宣布的「印太經濟架構」,東協成員也期待與美國拉近關係。然而,美國總統拜登卻以太忙為由,這場峰會迄今未安排任何雙邊會談,令東協輪值主席國柬埔寨抱怨被冷落。

這次峰會原定三月廿八日舉行,美國卻在會前臨時宣布順延到五月,理由是東協部分國家領袖因行程安排無法赴會。如今東協十國除了緬甸軍政府被排除、菲律賓剛舉行總統大選準備政權交接,其他八國領袖齊赴華府,拜登卻沒時間和遠道而來的領袖們安排任何雙邊會議。

柬埔寨總理助理部長兼總理洪森顧問高金華表示,美國駐柬大使墨菲告訴他,沒有安排拜登和洪森或者其他領袖的雙邊會談,因為峰會本身時間夠長,而且「拜登非常忙」。拜登近日的確非常忙碌,他十二日一早還要主持全球新冠疫情峰會。

高金華說,東協領袖「理應被尊重及平等對待」,獲得與拜登對話的時間。

他告訴路透:「身為一個大國及東道主,美國應該對賓客更大方些,領袖們大老遠飛來華府,特別是拜登正準備討論將戰略夥伴關係升級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之際」。

他說,此際拜登忙於處理國內通膨危機和俄烏戰爭,可以理解,但至少拜登應該會見主席國領袖,不論是正式或非正式場合,進行一定程度的對話。

白宮對此尚未回應,早前白宮發言人莎奇表示,拜登將於十二日於白宮舉辦晚宴歡迎東協領袖,也會出席十三日的峰會。

此次峰會的焦點議題包括俄烏戰爭、新冠疫情、美國印太戰略及「印太經濟架講」等,據信拜登將要求東協在俄烏戰爭和美國合作,對俄國採取強硬立場。目前東協成員中僅新加坡宣布制裁俄國。

東協外長今年三月發表聯合聲明,呼籲立即停火,但聲明中避而不提「俄國」或「侵略」等字眼,引發議論,之後澄清東協不支持使用武力。

俄國和緬甸、越南及印尼雙邊關係密切,也是東南亞主要武器提供者,東協不願介入俄烏戰爭,拜登恐難在此議題爭取東協與美方合作。

另外,拜登上任後在外交上主打「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試圖以此壓制中國大陸影響力,去年宣布和英澳成立AUKUS,令印尼和馬來西亞等東協國家感到不安,憂心會引發區域軍備競賽。

至於美國的印太經濟架構,高金華說,至今只是「半成品」,缺乏具體內容,很多細節他們根本不清楚。

東協在國際議題一向保持中立,高金華說,柬埔寨不會在華府和北京之間選邊站,反映出東協國家的態度;比起向哪個大國靠攏,經濟發展才是優先要務。



馬凱/以「慈悲資本主義」解天下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以「慈悲資本主義」解天下危
◆  葉銀華/長榮集團控制權爭奪的啟示
◆  林中斌/戰狼調降 將成氣候
◆  洪蘭/享受當下勝過到處打卡






馬凱/以「慈悲資本主義」解天下危


2022-05-12 05:18  聯合報 /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聯合國今天表示,估計有超過800萬烏克蘭人因俄羅斯軍事入侵而逃離住家,但仍留在國內,屬於國內流離失所者。路透社



方今天下滔滔,烏俄戰爭打得如火如荼,新冠疫情為禍全球,無一國可倖免。結果能源、糧食、原物料價格飆漲,海運、陸運處處受阻,全球供應鏈也搞得七零八落、殘破不堪。因而不僅暌違卅餘年的通膨愈演愈烈,經濟成長也飽受衝擊,停滯性膨脹的陰影乃愈來愈濃。

不過,這一切都會過去。打了三個月的烏俄戰爭讓雙方民窮財盡,連被拖下水的西方盟國軍火庫存也阮囊羞澀,停火休兵乃是遲早之事。新冠疫情在Omicron野火燎原一般快速擴散之後,許多國家相繼放鬆管控,甚至完全解封。疫情急速攀升的台灣,想必也很快加入他們的行列。於是這兩大禍首所引發的種種衝擊也會逐步趨緩,讓世界重回往昔的軌道。

但重回往昔的軌道可是幸事?其實大謬不然。不可忘記,在戰亂及疫情之前,人類社會正走向毀滅之路。

早在十餘年前,於我學習西方經濟學四十五年之後,猛然憬悟:這一套自始就掩耳盜鈴、偏離現實世界的理論,愈是積極推展,就愈遠離正道,更在一九八○年代新自由主義推波助瀾之下,為害益烈。

在涵蓋範圍狹窄而殘缺的財產權保護下,珍貴的空氣、土壤與水資源被當作免費自由財恣意濫用;使大氣升溫轉瞬將達人類無法存活的臨界點;土壤嚴重汙染、大海資源即將枯竭。被西方經濟學家視而不見的不對稱資源,成為經營者恣意利用牟取利益,不惜害人身家性命安全的法寶。掌握優勢地位及權利者在企業「以謀利為天職」的認許下,肆意欺壓弱勢者攫取非分之財。於是黑心商品、血汗工廠、貧富懸殊、分配不公等等都打著資本主義的大旗橫行天下。

有此痛省,我下定決心要為這「昧心的資本主義」安回良心;一方面在為四十五年的搖旗吶喊贖罪,更要緊的則是,若不能喚起大眾一同努力扭轉這一條道路,不僅人類將無法存活於這個世界,即使苟活,也不能重建一個人人心安理得,不虞相互殘害、見利忘義的社會。

在以愚公移山的心情不斷努力的同時,愈來愈嚴重的危機也讓西方社會終於採取若干治標的手段,設法對治氣候暖化、血汗工廠與黑心商品等千夫所指的弊病,如課徵碳稅、淨零減排、「ESG」指標,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等等。

對應二百多年來的漠視甚至縱容,這確實是西方社會極大的進步。然而這些治標的要求,大部分針對一定規模以上的較大企業;而且這些指標、報告書云云,往往需要花大錢取得,但究竟是否周延乃至確實,則多不易獲得確切保證。

因此,這看來似是一大步,其實只是一小步,對於當前面對的危機而言,仍是杯水車薪;還是要尋求治本之道。治本之道就是我們奮力倡議的「慈悲資本主義」:以「推己及人」對待客戶及弱勢,視同儕如親以照顧同仁,「說到做到」提供可靠的產品,以「大地回春」之心愛護環境;用「日新又新」的動力己立立人。已有許多同道與我們同行,再接再厲,期望還來得及解除人類社會倒懸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