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9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提升高齡勞參率 刻不容緩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錯誤能源政策的代價,光靠漲電價不夠還
◆  聯合報黑白集/國民黨一身羶
◆  經濟日報社論/提升高齡勞參率 刻不容緩






經濟日報社論/提升高齡勞參率 刻不容緩


2023-03-19 02:34  經濟日報/ 社論
為了因應少子化衝擊勞動力的供給,政府祭出「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及各種鼓勵企業運用中高齡人力的政策輔導及措施,希望提升中高齡及高齡人口的勞動參與率。圖為示意。本報資料照片


為了因應少子化衝擊勞動力的供給,政府祭出「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及各種鼓勵企業運用中高齡人力的政策輔導及措施,希望提升中高齡及高齡人口的勞動參與率。而根據勞動部統計,民國一一O年(2021年)中高齡及高齡的勞動參與率分別為64.7%及9.2%,皆是有統計以來最高。

這個數字若與 OECD 國家比較,還是在後段班。以亞洲幾個國家為例,根據國發會的資料,民國一一O年(2021年)日本高齡人口(65歲以上)的勞參率為25.3%,新加坡為32.9%,韓國為36.3%,均遠高於台灣的9.2%,顯然在運用高齡人力上,我國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根據中技社在人口結構老化對於產業、社會影響的研究報告,高齡就業對國家社會及經濟有多重效益,包括:一:從經濟層面來說,有收入的高齡族群,相對也比較有意願消費,有益於經濟的活絡。

二,從先進國家觀察,少子化已造成接班斷層現象,且產生許多產品設計、產線及品管,甚至經營上的諸多問題。透過退休後再聘用的實施,可以藉由累積資深員工的經驗與智慧,透過工作設計進行青銀共創與協作,有助於企業的傳承與永續。

三,高齡者繼續工作有助於維持其社交關係,比較有生活重心與社群關心支持,也能因為持續貢獻社會,對其身心產生正面幫助,亦可降低社會安全體系的負擔。

但高齡就業也有其挑戰需要克服,例如對年輕人可能造成工作替代效應、勞力密集型產業恐大幅增加職業傷害的風險、增加企業在人事成本上的負擔進而降低市場競爭力,以及高齡就業歧視等議題。這些都需要政府、企業及社會一起來努力。

基於此,我們提出幾點建議:首先是社會的溝通,讓民眾瞭解與接納此一觀念,同時也應採取必要措施降低負面衝擊,例如年輕人工作替代,以及企業競爭力可能下降的疑慮。

這種社會溝通,也應思考從教育著手,透過教科書、相關教學活動,強化高齡者也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扭轉社會過去對高齡者又病又弱的錯誤認知,增加青銀共處的機會,並提供多元青銀共創方案,形塑跨代互助風氣,降低世代衝突發生的機率

其次,思考建立更有效的高齡就業及再就業機制。例如探索如何蘿蔔與鞭子兼顧以促進高齡就業。日本的例子或可參考,日本政府自民國一一O年(2021年)4月起實施新版高齡者僱用安定法》,明定企業「必須保障願意工作的員工有機會工作到70歲」,違反制度的企業名單將被公布,以此公開監督企業實施情況。

除了將退休年齡延長到70歲之外,也提出協助高齡者創業、做社會貢獻等方案,目的就是要提高65歲至69歲的勞動參與。

此外,發展兼具志願性質的產業及工作型態也值得思考。從市場的角度而言,高齡者在食衣(醫)住行育樂方面都有與年輕世代有截然不同的生理與心理需要,高齡者顯然比年輕人更能掌握高齡者的需求,也更能發展出符合高齡者需要的產品及服務;而從社會公益的角度來說,台灣許多的公益團體、社會企業,以及年輕人的新創企業,若有高齡者豐富的經驗及人脈的協助,相信公益團體的資源募集,以及年輕人的創業之路會更順遂。

政府可以思考發展兼具志願性質的產業,讓高齡者採取彈性、部分工時、非典型為主的工作型態,並透過在地老化的實踐、青銀跨域創新合作,發展地方內需型、社區自給(如健康養身、長照、觀光等)的綜合型產業,營造在地青銀互助共融的職場環境。讓高齡者的經驗與智慧可以繼續貢獻,需要豐富產業經驗與豐沛人脈的企業、新創及非營利組織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與協助。











聯合報黑白集/國民黨一身羶


2023-03-19 03:00  聯合報/ 黑白集
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表示,選策會如今造成諸多風波,他也有責任,因此即日起終止選策會運作,回歸黨內提名機制。記者曾原信/攝影


國民黨選策會之亂爆燃三天,緊急道歉滅火;選策會停止運作,回歸原本提名機制。國民黨徒惹一身羶,汙了形象,掀起世代之爭,撬動朱侯心結,朱立倫和整個黨都受傷不輕;不過,逼出侯友宜表態,最後清廉價值勝出,也不能說全無所得。

犯一次蠢是呆,若接連犯蠢,就不能稱為呆,只能說是爛。當年朱立倫首任黨主席主導不分區立委提名,雖提了專業人士,卻難掩派系角力和利益分贓之實,慘收史上最爛名單罵名;三年前吳敦義任黨主席,又因提名單爭議,再奪史上最爛封號。

但看這次選策會名單,清一色老面孔,更充斥爭議人選,雖稱只是為艱困選區覓才,但選民怎可能接受「毒樹的果實」?最新民調顯示,解決黑金問題的信任度,國民黨只有民進黨、民眾黨的一半,國民黨能不警惕嗎?

就在國民黨深陷選策會泥淖之際,民進黨也截止黨內總統初選登記,確定將由副總統賴清德披掛上陣。賴清德定於一尊,順勢請辭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召集人,迅速清理學倫、黑金、憲法等幾個大戰場。相較藍營不斷自爆,聲勢消漲明顯。

民進黨執政七年,爛人爛事不可勝數,「討厭民進黨」成為全民最大黨,但這絕不等於喜歡國民黨。民進黨治國無能,選舉無敵,未來十個月,國民黨已經沒有犯錯的空間。












聯合報社論/錯誤能源政策的代價,光靠漲電價不夠還


2023-03-19 02:57  聯合報/ 社論
李遠哲(左)曾不只一次公開批評蔡總統(右)的能源政策,並指出蔡曾對他說,能源轉型在2024年之後就不是她的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宣布下月起調漲電價,平均漲幅百分之十一,調整後的電價每度三點一一五四元,兩者均寫下了蔡政府執政以來之最,後者還比馬政府時期的最高電價三點一一三九元更高。為避免電價衝擊蔡政府的支持度,經濟部稱因俄烏戰爭、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國內電價不得不調;但這是為明年總統大選打「政治預防針」,掩飾電價上漲根源於蔡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

蔡總統為護航其能源政策,七年來八次凍漲電價,終究走到無力回天的時刻,在她任期最後兩年已兩度調漲電價。蔡政府執政初期總是輕描淡寫不認國內電價會大幅上漲,但如果今年不漲電價,台電這兩年累計虧損將突破五千億,加上中油配合凍漲天然氣價,以及核四的建廠認列虧損,檯面上可見的虧損就多達上兆元,這還沒有將未來廿年國人要為蔡政府的高貴綠能付出上兆元費用納入。

眼見台電虧損的黑洞越來越大,蔡政府去年先是編列一千五百億元增資,避免台電破產,今年也要將超徵稅收中的五百億用於平穩電價,這些人民納稅錢都只是為了遮掩蔡政府的能源政策規畫不當。七年前蔡英文當選總統後,提出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廢除核電,天然氣、燃煤與綠能各占五成三成兩成的能源轉型政策,蔡政府自誇這項能源轉型的「進步」,但國內外學界與產業界卻看出這項政策的「激進」,更警告台灣會為此付出代價。

七年過去,國人尚未看到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成果,卻先要為她的政策失能埋單。當年她喊出綠能占二成,還不到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經濟部長王美花去年就承認辦不到;而當年蔡總統信誓旦旦不會調漲電價也已跳票,蔡總統強辯這是外界誤解她的原意,她只有說電價不會大漲,沒說電價不會上漲。國人對蔡總統的詭辯早已死心,因為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能源轉型失敗,而她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就卸任,國人已無法究責;蔡甚至說,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以後就不是她的事。

面對能源價格大漲困局,我國並非沒有其他選項,若蔡政府願意務實修正能源政策,在成本與時機上,國人就可獲得更多迴旋空間。近年包括德國、日本與南韓等國都重新檢視使用核能選項,作為能源價格高漲時的平穩配套,或是邁向淨零前的過渡。但蔡政府堅持非核,不但終止核四,現有核電廠也不允許延役,等同浪費了至少逾一成的發電量,加劇電價上漲壓力,也不利供電穩定與降低碳排。

在電價調漲時機上,蔡政府也選擇了一個最糟的時間點。電價漲與不漲之間,蔡政府考慮的是民進黨的選情,而非人民與產業界的需要。回顧蔡總統任內八次凍漲電價,多數都因選舉考量;今年國內外經濟前景不明,又遇到嚴重通膨,蔡政府反而堅持漲電價,同樣充滿著政治考量,台電甚至已主動表達「下半年十月再調漲電價的機率不大」,就是為了不要影響明年一月民進黨的總統大選選情。

在野黨監督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打算砍掉超徵稅收補貼台電的五百億元,王美花急著護航,稱台電「又窮又急」,但過去七年蔡政府有多次機會可以合理調漲電價讓台電彌補虧損,急與不急,都是蔡政府說了算。王美花另稱台電「」,但跟綠營交好的綠電業者賺得盆滿缽滿,台南八十八槍案凸顯了綠能是門好生意,民進黨內不惜同志反目。

我國九成以上能源仰賴進口,電價跟隨國際能源價格浮動並非無理,但國人不難看穿蔡政府對電價上下其手的手段,並認清錯誤能源政策代價,光靠漲電價仍不夠還。



名家縱論/啟動新憲政工程\星期透視/提名要一新耳目 藍不妨以美國為師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面對霸凌 勇敢「拉自己一把」
◆  新住宅三箭有射準目標?
◆  報復消費 縮短南北差距
◆  美中消長 我應調整腳步
◆  星期透視/提名要一新耳目 藍不妨以美國為師
◆  名家縱論/啟動新憲政工程
◆  勞保財務危機 大法官怎麼看?
◆  砍樹種電 雨水也沒了?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啟動新憲政工程


2023-03-19 03:00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112年司法院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由副總統賴清德擔任召集人。圖/總統府提供


比起疑美論的起手式,民進黨賴主席以參選總統為由請辭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召集人,若真是出於對民主憲政的忠誠,我要大大點個讚。憲政工程本來就不一定要動到憲法,希望還在暢玩過山車的最大在野黨,也能看到我們民主的結構問題,立刻加入推動改革。

簡言之,司法院、監察院、考試院、通傳會、中選會都是承擔特定憲政功能的獨立機關,幾十年的實踐顯示,它們共同的問題在因選任方式不當,都已變成很難獨立的獨立機關,使得本應是美國學者 Tushnet 所說護持民主的新第四部門,實際上反而成為民主的危險源。

現代民主分權體制的核心結構原則是多數統治,而政黨就是在多元流動社會可使各權力機關在此原則下共同運作的必要串聯組織。但是,我們又會需要一些獨立於執政多數的機關,以保護少數人權及政治競爭的公平,防止權力腐化僭越,維繫文官體系的穩定、效率與中立,建構言論多元的環境與各種參政管道的公正開放等,以遏制多數統治暗藏的民主自我顛覆危險。怎樣兼顧多數統治原則獨立機關的防微杜漸,絕對是所有民主體制共同面對的考驗。

民主理論家在思考如何讓獨立於政黨的獨立機關有效運作時,很早就發現仍繞不出政黨因素,只是如何適當運用而已,真正能為獨立部門摘掉政黨符碼的,只有政黨。最早提出此看法的是現代社會學領航者韋伯,他認為在黨同伐異的國會要使彈劾權仍能有效發揮,只有使少數黨議員掌握關鍵性角色一途,二戰後德國國會的議事規則總是讓綠黨這樣的小黨主導彈劾程序,即源於此一思維。德國戰後重建決定把民主憲政的維護重任交給憲法法院時,其憲法並未規定國會如何選任這個新法院的法官,但主政的基民基社黨在制訂相關法時,主動設置了三分之二多數才能選任的高門檻,使得法官人選始終都能保持意識形態的平衡,而贏得社會普遍信任。

獨立機關跨國研究顯示,儘管組織上仍有相當多樣的設計,但不能沿用一般落實多數決的原則,可說已有高度共識。此所以我常用最簡單的方式來描述讓我國民主停止沉淪的解方,就是三分之二這個魔術數字。真正動手做,各機關的問題當然還是有很大的差異,不能完全套用同一種組織模式,借鑒外國的成功經驗,也要充分考量許多條件的限制。比如德國憲法法院法官的選任並沒有諮詢同意程序直接付諸黨團協商,在政黨公信力不高的我國,保留審薦小組公開徵求傳統,還是較妥當。改革的重點若放在同意門檻的提高,應已可帶動良性的改變。

大法官制度還有一個嚴重問題是人數過多,為此修憲可能政治成本過高,若因高同意門檻的設置而能實質減少若干,也可實質解套。所以賴主席辭退而由前司法院長翁岳生代理,應只是啟動改革的第一步,審薦小組若仍只能與立院普通多數決同意程序對接,在遴選的思維上一定不會有太多改變,賴主席如果能以結構改革為念而儘速推動相關程序的修正,甚至一氣呵成對其他獨立機關做相同調整,立刻就能展現一位政治領袖的高度。

我知道很多人現在期待的是抗中和反戰的對決,誰還要管什麼民主結構改革。但環視我們所處的世界,真的還能用民主專制、抗中和中這樣黑白電影的意象來描述嗎?專制國家的危險固然歷歷在目,民主國家的腐敗、無能和墮落真的只見於新興民主體制?民主民粹化司法政治化,只是土耳其、匈牙利、以色列這些國家才有,「前段班」都是模範生?只看政客名嘴巨賈翻雲覆雨皮裡陽秋,誰又敢說我們這樣淺薄的民主能走多遠?所以我還是期待看到一些實質的改革,請所有想做國家領導人的,趕快拿出你們完整的規畫。









星期透視/提名要一新耳目 藍不妨以美國為師


2023-03-19 03:00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國民黨成立中央選戰策略會報,成員名單引起黨內不滿,新北市長侯友宜發文稱黑金不能復辟。上午出席公開活動表示,昨天有跟黨主席朱立倫通過電話,兩人也有一致性的想法。記者葉信菉/攝影


國民黨為因應明年立委選戰,宣布成立「中央選戰策略會報」,成員名單甫公布便引發強烈批評。由於無法對批評提出具說服力解釋,黨秘書長昨天宣布停止選策會運作。事件或許落幕,但整個過程也暴露國民黨決策草率與對發展方向的迷失。

選策會透過中常會授權,負責研議最有利勝選與選情發展的提名策略,以因應各選區選情環境,並制定提名作業時程及促進協調整合。若有多人爭取提名難以協調,選策會也可以建議初選決定。黨秘書長表示,「初選辦法一直都在且行之有年原則六月底前所有選區完成提名作業。」套上「因應各選區選情環境」的大帽子,選策會引進了不少具有爭議且年紀稍長地方人士,造成黨內外譁然。

既然爭議解決辦法一直都在且行之有年,外人難以理解何以要畫蛇添足成立選策會惹來一身腥?尤其,選策會宣布停止運作後,黨秘書長表示將回歸原有黨內機制處理提名事宜,可見黨內機制並未失能,成立選策會架空黨組織只凸顯領導人面對政黨競爭時的慌亂失措。

說穿了,國民黨成立選策會,應該是受到民進黨成立「二○二四大選提名策略小組啟發,認為對手成立組織號召黨內團結,國民黨也不該落於人後。但國民黨未曾深究的是,民進黨內派系各擁山頭,為避免內鬥撕裂確實有必要成立小組進行整合,故小組成員相當著重派系平衡。國民黨內派系對立不如民進黨嚴重,設立選策會反而治絲益棼。

台灣的憲政運作採行政與立法分立體制,由於總統掌握資源龐大,黨組織設計與運作多遷就行政權,相對忽視立院運作的必要配套,造成立法機構宛如行政體系的附屬立法局。首創三權分立的美國,在南北戰後便感受到黨的集權領導會對國會獨立性造成威脅,故而遠從一八六六年起兩黨便各自成立國會的競選委員會(類似國民黨的選策會),針對政黨的發展訪求人才選入國會。由於兩黨競選委員會,乃以國會政黨發展為重點,故成員均由國會議員組成,並由其中一人擔任主席。研究美國政黨的學者嘗謂,美國其實是六黨政治,因為總統、參院、眾院各擁兩個相互獨立競爭的政黨。

國會可以運用的資源畢竟不如行政體系,要建構獨立的政黨體系談何容易。故而,一個半世紀以來擔任競選委員會委員首要工作便是募款,募得的經費則用以補助議員選舉開支。換言之,擔任委員等同幫議員同僚作苦工,為了感謝委員的付出,兩黨均同意重要國會職位出缺時,委員享有優先遞補權。由於募款費神費力,委員多由年輕議員擔任,競委會主席在國會的權勢排名上不高,但卻是年輕新秀政壇爬升的終南捷徑。

國會政黨掌握獨立經費,為維持政黨戰力便較敢於提拔年輕候選人。民國九十七 年(二○○八年)共和黨競委會推出「青年戰士專案」(Young Gun Program),提名五位年輕候選人挑戰現任者,結果初試鶯啼便有四人達陣。黨提名若由行政體系操控,世代交替的腳步必將遭到延擱,因為黨組織須為大選布局,常會遷就缺乏政績的現任者續任。在野的國民黨無權無錢,若要推動改革讓選民耳目一新,不妨以美國經驗為師,讓立院黨團享有更多決定未來同事的空間,而非跟著民進黨腳步拿香跟拜。










面對霸凌 勇敢「拉自己一把」


2023-03-19 06:21  聯合報/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黑暗榮耀》劇照,圖為宋慧喬演的「文同珢」。 圖/Netflix提供


韓劇黑暗榮耀」又引來劇迷追劇瘋,該劇描述的雖是霸凌現象,但劇中呈現巨大的階級差異、人性的黑暗醜陋、親情的脆弱、不堪一擊,探討社會靈魂深處,引人反思。

高速發展時代,貧富分化日益矛盾,問題層出不窮,都市叢林生存艱難。不管是學校、職場、社會、網路都可能遭遇霸凌。在金字塔頂端者,以權壓人。在職場上,曾看過主管動不動就大聲喝斥怒罵外配,故意把打卡卡片藏起來,甚至於飆髒話,以為她不懂法律,新移民聰明反擊,她傳了一則類似新聞給主管,嚇得昔日盛氣凌人的模樣不復存在。科技社會,網路霸凌者所在多有,讓多少人陷入黑暗深淵,痛不欲生,或不看不聽遠離社群,或給予最直接有效反擊,拯救自己。

該劇中最感動人心的一幕是,當女主角受盡凌辱,在寒風中走進河裡,卻遇到因走不出喪子之痛想投河自盡的房東太太,她奮力把房東太太拉上岸,房東太太反安慰她:「水太冷了,孩子,我們等到春天吧。」當女主角復仇成功,在寫給房東太太信中說:「您說要等到春天,就是要等到春天再綻放的意思,總有一天,等到某個春天,我一定會燦爛綻放。」她絕望中得到安慰的力量,同時拉了自己一把,終於在春天綻放光芒。

搭捷運時,見車廂貼著一句話:「拉自己一把。」提醒乘客抓緊吊環,不要跌倒。人生路上,難免有時跌倒,有時遭遇不幸,若有幸遇到貴人,給予鼓勵安慰,打敗絕望脆弱。若沒有,那就努力拉自己一把,積蓄力量,等待春天便會生機勃勃地綻放。










新住宅三箭有射準目標?


2023-03-19 06:21  聯合報/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台北市)
新任部長林右昌於2月16日行政院院會又提出增加社會住宅、租金補貼、及購屋協助的「新住宅政策三箭」。(本報系資料庫)


新官上任三把火,內政部主管全國住宅政策,林右昌部長上任即提出:一、擴大租金補貼,照顧「租屋族」,二、提供房貸補助,減輕中低薪「房貸族」壓力,三、持續興建「社會住宅」,提升供給量。新住宅三箭,企圖幫助弱勢家庭住房壓力,解決居住不正義現象。然而此三箭是否能有效解決居住困境?對當前民怨最高的「高房價」與「租屋黑市」二大關鍵問題是否有幫助?住宅政策的目標又在那裡

眾所周知,當前住宅最嚴重問題是房市本身內在制度不健全,加上外在資金寬鬆,造成房市投資炒作,導致高房價,引發多數人民買不起且住不好。

高房價不但擴大社會貧富差距,人民不敢結婚生子,阻礙產業經濟發展,進而造成租金上漲,弱勢家庭面臨租屋困境。再加上長期租屋黑市,即便政府提供幾百億租金補貼,弱勢家庭仍是看得到吃不到,近年來居住不正義現象不但沒改善,反而更嚴重!

房貸補助是住宅三箭中唯一新政策,花費上百億超額稅收僅提供一次性撥付、每戶三萬元房貸補助,如此杯水車薪補助,能讓五十五萬房貸戶有感?在有限住宅補貼下,更凸顯住宅補貼的不公平與資源浪費。

第三箭,八年廿萬戶社會住宅,儼然成當前住宅政策關鍵目標。姑且不論政府透過規畫中、待開工,或興建中等未來式的十二萬戶社會住宅,及八萬戶受制於房東、不確定性的包租代管短期社會住宅來誇大宣揚目標可達;然而依當前「住宅法」規定,六成大多數社宅均非為弱勢家庭租用,弱勢家庭受惠有限,更別提如此極少數量社會住宅,完全不能對當前高房價及租屋黒市解決有助益。

新住宅三箭均涉及大量住宅補貼,然政府住房補貼資源有限,應公平且效率分配。如今打水漂、撒錢式補貼,不但對弱勢家庭居住困境幫助有限,反而製造更多居住不正義問題。

換言之,住宅政策三箭缺乏明確政策目標,更別提整體住宅政策方案以解決住宅問題。住宅政策應是目標導向,且長期、持續、完整規畫推動。

住宅政策目標應是「住者適其屋」,改善人民居住負擔能力與居住品質,健全房市制度則為根本必備環境條件。內政部積極落實執行剛通過的平均地權條例,才是首要工作,相關子法等配套措施及地方政府的執行計畫,應儘速公布施行,讓房市恢復沒有炒作的正常交易秩序。

最後,政府針對弱勢家庭提供租屋補貼,必須要先解決嚴重租屋黑市惟有健全租屋市場租屋補貼政策才可能落實,弱勢家庭居住正義才有保障












報復消費 縮短南北差距


2023-03-19 06:21  聯合報/ 蘇大衛/企業管理顧問(台北市)
疫後報復性消費終於出現,隨著民眾日常消費逐漸回穩,今年刷卡量可望破歷史紀錄。本報資料照片


過去三年新冠疫情嚴峻,國內除了做為護國神山的高科技產業屹立不搖外,百工百業多少都受到影響。面對後疫情時代解封,各行業無不全力迎接報復性消費需求。

對於新房裝潢與老屋翻新,民眾仍有相當規模的剛性需求。近年來台灣步入高齡社會,加上少子化衝擊,室內裝修設計規畫家居空間時,勢必要面對家庭結構的改變,北部寵物宅需求逐漸廣泛,人寵共宅觀念卻還未在南部發酵。另外,追求人類永續發展的綠建築,新技術、新工法乃至新設計應運而生,北部地區已有相當規模,唯在中南部仍未普及,甚或毫無所知。

為縮短室內設計產業現有南北資訊落差,南區室內設計經營管理聯誼會日前成立,創會理事長洪敬富出身台南到北部打拚,希望串聯讓南北資訊零距離,透過教育訓練和講座,將第一手資訊分享到南部。同時延伸到建材、藝術、科技等技術層面,形成良性產業鏈。

疫情爆發前,室內設計光是從業人員已逾十萬人,顯見能量十分充足;面對後疫情時代,解封後爆發性成長可期。










美中消長 我應調整腳步


2023-03-19 03:00  聯合報/ 徐勉生/退休大使(高雄市)


大陸外交部證實,習近平普亭邀請,將於廿至廿二日赴莫斯科進行國是訪問。習此次出訪舉世矚目,不但因為中俄關係發展對國際局勢有重大影響,更因中共是唯一有可能調停俄烏戰爭的要角。習近平此行能否為俄烏戰爭畫下句點,成各界最關注事項。

俄烏戰爭已一年多,雖然美國及歐洲國家力挺烏克蘭,卻未能扭轉戰局。歐洲國家受戰爭影響苦不堪言,在多方謀和無果下,只能期待中共發揮影響力,促使俄國撤軍止戰。中共為此曾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雖未能立即促成俄烏停火,但已使中共成為全球和平的領導者。

大陸外交部表示,習近平此次訪俄是為和平而去。正好與拜登二月廿日造訪烏克蘭,形成強烈對比。拜登在烏克蘭宣布增加五億美金軍援,完全是以戰止戰作為。習近平則是以謀和為目標。美國主戰,中共主和。以人類和平相處價值觀衡量,美中相較高下立判。習近平宣稱訪俄是為了和平而去,使中共站在道德與國際正義制高點,勢將大幅提升中共國際地位。

中共外長秦剛十六日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通話。秦剛表示,中方願與烏方合作,著眼長遠,共同推動兩國關係持續穩定發展。對於俄烏戰爭,秦剛希望各方保持冷靜理性克制,無論有多大困難和挑戰,都不要關死政治解決的大門。中方將繼續為停火止戰、緩解危機、恢復和平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美國及西方國家始終擔憂,中共在俄烏戰爭中支援俄羅斯,但是從秦剛作為看,中共也希望與烏克蘭維持友好關係,不會一面倒向俄羅斯。正因為中共同時與俄國及烏克蘭維持良好關係,才有可能獲得俄烏雙方信任。

三月十日,在中共斡旋下,沙烏地阿拉伯與宿敵伊朗恢復邦交,充分顯示與美國相較,中共更能獲得相關國家信任,大幅提升中共國際聲望。也使中共一舉取代美國在中東地區領導地位。如果習近平此次訪俄,能夠為俄烏戰爭帶來和平方案,將使中共國際地位如日中天。由於各方對調停俄烏戰爭無計可施,即使習近平未能成功,也不會遭到責難。

在美中較勁下,東升西降之說甚囂塵上。如今看來,美中在國際間聲望及影響力,此消彼漲已是難以逆轉趨勢。台灣在美中間,眼看中共不斷提升國際地位與影響力,是否應該超前部署,及時改善兩岸關係,調整一味倒向美國的政策,值得當政者深思。











勞保財務危機 大法官怎麼看?


2023-03-19 03:00  聯合報/ 江一豪/律師(新北市)


面對外界逼問,行政院長陳建仁日前提出,將於明年編列一千億預算撥補勞保,未獲好評,理由在於將排擠其他政事支出;勞保現制的財務失衡,亦非透過撥補所能挽救。

行政部門遲遲不肯提改革方案,還夸言「撥補也是一種改革」,毋寧是「拖過任期就事不關己」心態使然。

最新精算報告推估,至民國一二○年(二○三一年)將虧損一.一五兆元;若現制不變,自民國一二八年(三九年)起,老年給付每年支出一兆元以上,顯非每年約二兆中央政府總預算所能負擔,而這也是撥補侷限。

進一步看,勞保財務危機,攸關憲政問題。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台灣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必將對勞保財務造成衝擊。現行制度根本無法永續經營,有負憲法委託實施社會保險意旨。

繼之,政府不斷以預算撥補勞保,勢將隨著收支短差擴大排擠其他政事支出,或必須舉債支應,亦不利於未來世代負擔。也就是說,勞保陷年輕世代與下一代自由權利,於高度不確定風險中;制度設計錯誤負擔轉嫁於未來世代,違反世代正義原則

此外,年金改革後,公務人員退撫制度至少能穩定運作一個世代,但勞保基金預計於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用罄。當軍公教年金制度以「減少給付」作為改革手段之一,維繫勞保基金財務安全,迄今卻僅有預算撥補一途;政府在年金政策上僅犧牲特定族群?有違平等原則及其衍生之體系正義之虞。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作成「赫茲法案IV」判決,改變向來尊重立法及行政裁量立場;要求立法者應以詳實數據、社會發展狀況,提出具論理基礎的政策決定與立法理由若立法者無法提供足夠說法供檢證,即有違憲疑慮

歷四屆總統、立法院皆未能完成修法,僅能以杯水車薪式撥補卻不願直面改革,凸顯我國代議政治只看下一任,不看下一代流弊。面對行政機關怠惰與抗拒,在野黨應善用憲法訴訟法關於立委聲請釋憲權利,就國家重要制度發生嚴重失靈,且有違憲之虞時,引進司法機關適時糾正。

時值有四席大法官將重新提名,若在野黨真能提出聲請,大法官應把握此一契機,檢視並督促立法和行政部門,回應釋憲者守護憲法的角色,而非僅袖手旁觀。










砍樹種電 雨水也沒了?


2023-03-19 03:00  聯合報/ 張健常/環教志工(台南市)


經濟部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政府設想周到把愚人節禮物都先準備好了。雖一般用電七百度以下的民生用戶不做調整,但產業用電大戶大漲十七%,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還是要由消費者埋單。

為了推動非核家園綠電廿%如期達標,風光電產業正侵蝕著每一塊淨土,僅台南沿海的七股北門將軍等區種下的太陽光電板面積已廣達一千五百餘公頃。原本默默行光合作用,涵養水資源兼固碳的綠色植物,能調節微氣候的埤塘魚塭紛紛被不會呼吸的光電板取代,地球大氣正常的水循環路徑被嚴重破壞干擾,無法匯集足量的積雨雲普降甘霖,似乎也是意料中的事。

挖東補西,推車撞壁就是號稱「清廉勤政愛鄉土」的民進黨正在做的事



王正方/「少子化」問題能解決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少子化」問題能解決嗎?
◆  馬凱/品格教育難於愚公移山
◆  趙春山/台宏邦交生變:談九二共識的外溢效應
◆  周行一/停止爭辯戰爭發生的機率
◆  洪蘭/讓躺平族看到前景
◆  葉銀華/矽谷銀行倒閉的啟示
◆  王文華/可不可以早一點來接我?






王正方/「少子化」問題能解決嗎?


2023-03-19 06:21  聯合報/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台灣2020年出現人口負成長,少子化導致的國安危機日益惡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個國家」的人口負成長已好幾年,去年只有十三萬八千多新生兒,生育率近乎世界第一低。環視他國也面臨同樣問題:日本進入老年化社會多年,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占人口四分之一以上;韓國生育率與我不相上下;對岸中國大陸去年首見人口負成長。有人預估,到本世紀中,日本總人口自一億二千多萬降至八千萬,韓國不到五千萬人,中國大陸約十億人口,台灣剩下一千五百萬左右。每個地區老年人都占相當大比例,緊急時救護車叫不到,年輕人忙不過來。

在經濟發達或逐漸發達國家中,貧富懸殊、競爭激烈、物價上升;生兒育女成本愈來愈高,年輕人負擔不起,於是晚婚、不婚、婚後不生…成普遍現象,「少子化」隨之發生。當局有鼓勵生育獎勵政策:新生兒家庭可獲獎金及其他各項補助等,但效果不彰。

撫養小孩成人是條任重道遠的長路,父母都希望自家兒女得到最好的教育和發展機會,杯水車薪式補助管啥用?小兩口不吃不喝幾十年,也買不起一套公寓;算了,不生不養自己過小確幸日子,有罪嗎?任何國家年輕人口比例逐年降低,代表它正走上衰亡之路

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生育率也不高,但是他們少子化問題不算嚴重。原因是這三國移民政策明確,能夠吸引大量,至少足夠外地菁英前往落地生根。美、加是以移民起家,去新大陸追逐夢想世界各地後生們絡繹不絕。美、加兩地「新移民」,每個世代,在許多領域中,都做了震驚世界的貢獻,史有明證。數十年前新加坡訂下移民法,按現有居住人口種族比例,爭取富有潛力的各方移民。如今新加坡有一百多萬素質優秀的不同種族新住民。

●反觀「這個國家」,取得此地身分證很困難。外籍配偶要等好幾年,對大陸配偶的條件更苛刻;外籍傳教士,在台灣偏遠地區奉獻生命,最後當局賜給一張「梅花卡」或身分證,媒體大作文章。移工歸化成為公民的可能性低。很多同文同種港澳同胞想移民台灣,但條文一再改,關卡重重,獲准的是少數。「這個國家」不歡迎「外人」來定居?

●早年台灣留學生出境困難,要回鄉得去中華民國領事館獲「回台加簽」,否則有家歸不得。當時海峽兩岸敵我對峙,嚴防敵方滲透入境,矯枉過正。著重發展經濟後,台灣逐步開放;然而執政者對移民的概念,似乎依舊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老想法?

●政黨輪替,移民法沒有大變動;反倒是每逢選舉,有政黨屢屢祭起族群仇恨大旗,說外省人不愛台灣、外省軍人不可信任等,爭取選票繼續執政。七十多年,連外省人、外省後裔還列為異類,遑論開放移民?

●鼓勵年輕人多生育辦法闕如,也見不到吸引外地優秀移民的有效政策,少子化看來無解;廿餘年後人口一千五百萬時,必須靠高科技機器人幹活、服侍長者…靜待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