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2295/web/◆ 聯合報社論/國安破口洞開,吳釗燮還能繼續戀棧嗎?
◆ 聯合報黑白集/藍青比綠共可怕?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高關稅政策能維持多久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高關稅政策能維持多久
2025-04-17 00:19 經濟日報/ 社論
川普風暴席捲全球,美國的忠實盟友與緊密經貿夥伴,經歷了一場震撼教育。路透
川普風暴席捲全球,美國的忠實盟友與緊密經貿夥伴,經歷了一場震撼教育,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無一倖免。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已然成為影響世界最大的不定時炸彈;然而每日一變的川氏風格也讓各國開始審視與慎思:川普高關稅政策究竟能夠維持多久?這個議題不僅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也對當前全球經濟秩序帶來重要挑戰。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即公開質疑:川普這波高關稅政策,不但可能達不到其降低對中國貿易依賴的預期效果,甚至可能激發中國自我強化與供應鏈去美化進程,長期將提高中國經濟與產業自主化與韌性,最後的結果可能「讓中國再度偉大?」
整體而言,這項政策的持續性與成效,極度仰賴幾項結構性條件,而這些條件在現實中是否具備,值得各界冷靜評估。
首先,美國政府財政環境已承受極大壓力。在高赤字、高債務與高利率三項因素交織下,聯邦政府今年預計需發行8至10兆美元國債,以維持基本財政運作。然而,中國、日本與沙烏地阿拉伯等主要債權國對美債的態度卻趨於保守,若募資不順,只能透過提高利率吸引資金,將推升財政壓力。在此情況下,關稅政策所需的補貼與紓困資源恐將受限,川普主張「關稅換工作」願景也可能難以實現。
其次,高關稅政策對內部經濟的影響往往比對外部更為直接與明顯。回顧六年前美中貿易戰經驗可知,關稅成本最終大多由美國消費者與企業承擔,特別是中小企業與進口依賴度高的產業。若再度引發物價上漲與消費成本增加,將使聯準會貨幣政策操作更加複雜,甚至再度引發通膨與經濟停滯並存風險。對民眾而言,生活成本上升壓力將轉化為對政策的不滿,進而影響政治情勢,可能為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國會期中選舉帶來變數。
川普將高關稅視為對中國談判的施壓手段,但談判本身變數眾多。中方手中握有農產品進口、稀土出口、是否大額買進美債等三張王牌,如果北京持續強硬回應,甚至實施反制措施,將導致雙邊貿易與供應鏈再度緊張,受影響的不僅是兩國,更可能波及全球市場穩定。相反,若川普選擇以談判達成為名義逐步撤回關稅,也可能被政敵抹黑為政治操作,使其整體政策的可信度與穩定性受到挑戰。
此外,來自美國國會的制衡力量正逐步累積。美國憲法賦予總統與國會共同擁有國際貿易的決策權,雖然授權法規賦予總統在特定情況下調整關稅的權力,但若此權力被過度使用,難免引發國會的檢視與質疑。民主黨已對此表達反對意見,共和黨內部亦有自由貿易立場堅定的成員表示擔憂。若關稅政策成為政治攻防的標的,將不利於長期執行,也損害政策的正當性。
綜上所述,川普高關稅政策能否維持,不在於政治語言強度,而更取決於經濟基礎是否支持這樣的政策走向。若債務融資受阻、通膨壓力升高、美中談判僵局未解、國會監督日益強化,這場政策實驗恐將面臨結構性限制與現實考驗。
面對如此不確定情勢,我政府決策高層與經貿談判代表的評估與拿捏更應審慎。在評估美方政策時,不宜僅止於從行政部門發布的語言表面解讀,而應重視其實際執行能力與延續性。對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而言,若未能及早因應,極可能在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中失去先機;相反的,如果過度預判壓力持續性,則可能於雙邊談判中直接損害台灣利益。
追根究柢,面對重要貿易夥伴的政策多變性,台灣唯有加速推動市場多元化與產能調整配置,同時從制度面強化對外貿易風險管理能力,以在多變的國際局勢中維持競爭力與經濟韌性,並避免在大國博弈中受到過度衝擊,再次成為國際政治的犧牲品。
聯合報黑白集/藍青比綠共可怕?
2025-04-17 05:06 聯合報/ 黑白集
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左)前助理何仁傑涉共諜案,國防部長顧立雄(右)稱尚無國防部人員涉案,賴清德總統(中)的查辦態度受矚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自從民進黨發明「顏色辨忠奸」術,所有民主、法律和人權法則全被掃進垃圾堆。例如,國會若不是綠營獨大,其法案和決議即不必遵循,甚至根本不值得開會。再如,政治活動不得進入校園,但「為綠宣傳」可以例外。又如,指藍營、白營、新黨和共產黨為「四合一敵人」,凡質疑綠營,就是中共同路人。
這套「顏色法則」,最近出現了奇怪的變化。民進黨爆出連串「共諜案」,府院黨不同部門均遭長期滲透,賴清德、吳釗燮、游錫堃身旁機要都涉案,被外界譏為「共諜國家隊」。令人納悶的是,涉案者竟以廿萬元輕鬆交保,彷彿共諜也沒什麼大不了。相對的,檢調接連搜索雙北的「罷綠」團體,相關藍軍青年竟被要求以五十萬元交保。
亦即,在賴政府眼裡,犯下出賣國家機密的「共諜」,顯然還比不上「連署出錯」嚴重。或者,因為是「自己人」,就算是「綠共」,至少帶著「原諒的顏色」,可以輕輕放下。相形之下,意圖罷綠即罪不可赦,藍軍青年當然要嚴予重辦。
如此一來,民進黨的價值和邏輯也就更錯亂了。賴總統每天高談全社會韌性,把大家搞得雞飛狗跳,不就是為了防範中共的威嚇與侵擾?如今,敵人都滲透到府院黨內部了,政府卻作出「小事一樁」的姿態。那麼,抗中大話還說得下去嗎?
聯合報社論/國安破口洞開,吳釗燮還能繼續戀棧嗎?
2025-04-17 05:13 聯合報/ 社論
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任外交部長時的助理何仁傑被中共吸收,被收押禁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共諜案越演越烈,總統府、黨部、外交部等全部淪陷,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的前機要何仁傑也遭收押。吳釗燮任職府秘書長及外長時,何仁傑都隨侍在側;但對何仁傑涉案,吳釗燮辦公室僅答稱支持「依法嚴辦」,未對自己的責任多置一詞。國安首長身旁就是共諜,說明綠營核心遭滲透的嚴重國安危機;賴清德應痛定思痛,對府院黨全面清查檢視,堵住千瘡百孔的國安漏洞。
吳釗燮外長任內斷交八國,雖飽受輿論批評,始終不願為此負起政治責任辭職下台。如今看來,他顯有識人不明、御下無方的問題,使我外交攻防措施遭中共掌握,以致在外交戰場屢次失足。正如外界質疑的,問題癥結不在何仁傑,而在吳釗燮自己,使我們流失了許多外交機密。吳釗燮若連自己手上的情報安全都無法維護,如何扛起國家安全的重責?
吳釗燮主掌綠營重大決策多年,而何仁傑追隨吳八年,其間僅歷經一次安全查核,可見民進黨政府對保防工作之粗疏。綠營以何仁傑的「層級不高」,主要處理行程等行政工作,企圖淡化問題的嚴重性。殊不知,諜報工作即重在低調、不引人注意,以謀取有價值的情報,首長行程就是敵方的關鍵研判情資。目前民進黨內的幾位共諜嫌疑人,都是長期跟隨首長身旁的幕僚角色,這麼多人遭鎖定吸收,分布在府、院、黨各機關,也說明中共布局之深,但民進黨卻一直在狀況外。
過去我國想取得一些美國高科技軍事設備,美方常常不願意交付,主要就是對我國情報保防不信任,擔心會流向中共。如今,以吳釗燮角色之關鍵,都會搞出這麼大的紕漏,日後與盟友談判恐怕更難取得信任。因此,無論吳釗燮再怎麼自稱「勇於任事」,賴總統基於國家信譽和文官責任等考量,也不宜再讓他繼續擔任國安會秘書長職位。賴清德再惜才,也得痛下決心清君側,不能讓元首安危與國家決策陷於共諜圍繞的環境中。
回顧當年國共諜報戰史,國軍雖有軍事優勢,但屢屢未戰先敗,主要就敗在情報戰。曾任大陸統戰部副部長的熊向暉,更早就是剿匪抗日名將胡宗南的機要秘書。胡宗南打得下延安,卻抓不到毛澤東,就是因為毛澤東口中「一人可以頂幾個師」的熊向暉早將作戰計畫送給中共。中共諜報工作部署之深,連蔣中正倚重的文膽陳布雷和戍守北平的總司令傅作義,兩人的女兒女婿都是共產黨員,也對國共鬥爭發揮關鍵作用。以史為鑑,賴政府豈能小看這些機要、諮議們對兩岸情報鬥爭的作用!
總統府近年屢次出現機密外流事件。戍守總統府的憲兵,才因翻拍軍機給中共情治工作員,遭判重刑。去年底,也爆發保六總隊隊員借調特種勤務指揮中心時,涉嫌洩漏總統未公開的私人行程,遭到收押。這些,還只是總統府外圍的基層憲警。如今,則是在府院黨出入參贊政務的政治幕僚,他們能接觸或竊取的機密內容當然更高。更別忘了,蔡總統任內有府副秘書長電腦資料遭竊外洩事件,更說明府內處處國安漏洞,而總統府從未認真檢討。
賴總統目前全力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要建立社會心防;諷刺的是,最早被中共滲透的卻是府、院、黨及部會,敵人就在自己身旁而渾然不覺。以當前兩岸情勢之緊張,賴總統必須以身作則,先從府、院、黨高層開始清理改革,先重塑政府的「防衛韌性」。如果賴總統不能以具體行動堵住國安破口,如何要求民眾齊心民防,守護台灣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