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民之所欲目標與政策手段須一致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354/web/ 

◆  聯合報社論/前瞻、錢沾:民進黨濫權墮落的源頭
◆  聯合報黑白集/你是袁崇煥,誰崇禎?
◆  經濟日報社論/民之所欲目標與政策手段須一致





經濟日報社論/民之所欲目標與政策手段須一致


2023-01-17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稅收超徵普發現金,恐掩蓋了許多更值得探討的經濟議題。本報資料照



稅收超徵普發現金的議題喧鬧,一方面掩蓋了許多更值得探討的經濟議題,另一方面也凸顯了許多人民對生活條件不滿的現象。理論上如果經濟成長的果實真能由全民分享,則近幾年亮眼的經濟成長數字不應導致這麼大的被剝奪感,甚至反映在大選的懸殊結果上。究其原因,若非經濟目標失誤,就是執行過程失當

多年來,經濟成長是最受關注的經濟良窳指標,相對地,所得分配問題向來受到輕忽。然而分配問題惡化正是此刻台灣經濟最明顯的表徵之一。三年疫情下來,產業表現的 M 型化也帶動了勞動薪資的 M 型化,有人可連年領數十個月的年終獎金多數人卻殷盼領到政府普發現金一年半來通貨膨脹更是對中低所得階層重擊實質薪資降低代表的是「實際被剝奪」而非僅「剝奪感」。

實質薪資相同,經濟成長率也是一個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後經濟變數,因此經濟成長若真由全民共享,則實質薪資成長率應該接近經濟成長率才對。但實際情形不僅大相逕庭,還方向相反,也無怪乎民主選舉會真切反映多數人民心中怨懟

蔡總統在第一任之初即揭示政府的經濟目標是「創新就業分配」-希望透過產業的創新帶動優質就業,進而達到經濟成果全民共享的良好分配,這個目標很好,也具邏輯性,只是幾年下來,經濟成果不錯,全民共享則可能不獲認同。經濟目標既無疑義,需關心的就是執行過程

近年台灣經濟成長最大動能是受惠於台商回台投資潮投資潮的好處除了提升經濟成長率,便是希望能藉此提供更多高薪優質工作機會帶動整體薪資成長,甚至後者才是主要目的,畢竟投資或出口都只是手段好的就業與薪資才是有感的經濟目標。就結果來看,台灣的確增加許多高薪就業;然而薪資提升難免衝擊低薪產業,特別是低薪現象最為明顯的內需服務業,飯店業高喊缺工卻又無法(不願)支付較高薪資正是顯例。其實,當開始期待投資潮帶動高薪就業以解決普遍低薪的陳年困局時,政府就應考慮到這些可能的後續效應。如果遇到低薪產業,就只能妥協式地提供協助,無論是增加開放移工或雨露均霑式紓困引導產業轉型創利或安寧退場,當然可以想見產業 M 型化、薪資 M 型化的經濟表徵永難改變,低薪困局與民怨也難以根除。

稅收超徵普發現金招致的批評有兩點最值得關注。一是經濟成果由全民共享絕非透過普發現金方式來達成,而是應透過良好的產業創利與薪資提升來成就這是基本經濟原理。二是普發現金會使有限資源無法用在最高投資報酬率的用途上,這也是財政基本原理。綜合這兩點,雖然普發現金可得到一時快感,卻可能犧牲了未來更甜美的果實。

若參考國外經驗,日本為了普遍提升薪資,讓願意支付高薪的企業得以享受減稅等優惠,荷蘭促進企業界創新來創利政府資源只挹注給具有創新元素與相關努力企業。這告訴我們當資源有限時,若一視同仁地花掉,通常不會帶來任何刺激進步誘因,也就不會有未來更大更美的果實。

政府若真正重視「創新就業分配」的目標,就應認真檢視手邊有限資源與政策工具是否朝此目標邁進,但實情可能是與目標扞格成分居多。值此選後政府大力檢討之際,我們希望政府能看到根本性的問題,而非只提供人民暫時的「止痛劑」。「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是政治領袖胸懷,但民之所欲甚多也難辨,需有睿智與勇氣摒除那些見樹不見林、見短不見長的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你是袁崇煥,誰崇禎?


2023-01-17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蘇貞昌以「袁崇煥不死,清兵何以入關?」回應外界對他「撒幣救官位」的質疑。記者陳正興/攝影



被問到去留,蘇貞昌以「袁崇煥不死,清兵怎麼入關」表白心境。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殺了袁崇煥,讓清軍輕騎入關。蘇貞昌自比袁崇煥,那麼,莫非暗指蔡總統是崇禎?觀察民進黨情勢,未必全如此。

賴清德接任民進黨主席,若無意外,將是下任總統候選人。作為黨的權力接班人,賴清德和代理主席陳其邁不同,始終未挺蘇貞昌留任。新閣揆表現如何,將影響賴清德角逐大位的機率;因此,「崇禎候選人」除了蔡總統,還包括賴清德。

蘇貞昌此言,還有深一層涵意:沒有我,民進黨就完了。袁崇煥死後,接替者死的死、降的降,再無強將可與清軍抗衡。蘇貞昌說此話時,去留應已了然於胸,他並非「示警」,更像「讖言」。亦即,民進黨誤中反間計,自毀長城,難逃「清兵入關」命運。

袁崇煥之死,還有「五年平遼」承諾破產,及擅權濫殺。耗資無數,平遼成效有限,甚至讓清軍兵臨北京城下;連邊防大將都殺,致使清軍南下再無後顧之憂。若通曉這段史實,蘇貞昌是否還會自比袁崇煥?

其實,明末內憂外患,民不聊生。清軍入關,不久迎來康雍乾盛世,遠非明末可及。蘇貞昌下台,禍福仍未可知。但歷史證明王朝更迭政權輪替只是掌權者喪失權位和名利對人民來說卻未必是壞事











聯合報社論/前瞻、錢沾:民進黨濫權墮落的源頭


2023-01-17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內閣改組風暴中,高雄市長陳其邁(前左一)多次表態力挺蘇貞昌(前左二)。 中央社



內閣改組風暴中,高雄市長陳其邁多次表態挺蘇貞昌,顯示兩人關係非比尋常。其間,陳其邁兩度感謝」蘇揆,都與行政院對高雄建設的力挺和經費補助有關。其一,陳其邁感謝蘇揆在他當選市長次日,就把前鎮漁港改造經費由十億元提高為五十億元,後又因人工原物料成本上漲追加為八十億元。其二,陳其邁感謝蘇貞昌核定高鐵南延屏東案」,並修改路線,不再經過高雄石化區,改與高屏第二快速道路共構

作為高雄市長,陳其邁對於蘇貞昌「造福」高雄之恩充滿感激,是人情之常。但從社會民眾的角度,蘇貞昌身為行政院長,能大筆一揮就隨意增加特定建設的經費,隨意修改造價六、七百億元的高鐵路線,人們恐怕充滿困惑。蘇揆的「施恩式決策,究竟有沒有經過專業的工程及效益評估,符不符合國土使用及環保的規範?或者,他僅憑對綠色執政縣市的偏愛,以及對陳其邁個人的照顧與加持,就能把數十百億的公帑灌入特定項目?

前鎮漁港改建為例,最初地方僅申請三千萬元改建。蘇貞昌認為,「要改造就要一次完成」,先加碼到十億元;俟民國一九年(二○二○年)陳其邁當選後,又加至五十億元當成大紅包,後又因各種成本上漲追加至八十億元,這樣翻了多少倍?蘇貞昌憑著自己手中大權任意揮灑公帑令人咋舌。光看前鎮漁港短短兩年即追加卅億元預算,即可知政府的預算控制嚴重失靈卻無人可管。蘇揆的大手筆或可照亮前鎮漁港,但若遠洋漁業不跟著發展,其光鮮又能維持多久?

就在蘇貞昌頻頻接受陳其邁送暖之際,蘇花公路發生嚴重坍方,花了四天才暫時搶通。在此年關將近時,東部居民返鄉的路變得更迢遙,也更險阻。對照台灣東西兩岸交通建設:在已有高鐵及多條高速公路的西部,政府錦上添花地增建,東部居民卻還用著日據時代開闢險峻山路;蔡政府應捫心自問,這符合比例原則嗎?

且看,馬政府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執政,兩年後「蘇花改」工程便動工,並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完工啟用,讓蘇貞昌享受剪綵的榮耀。成立已十二年的「蘇花改工程處」,就是馬政府時代設置,如今還在負責後續「蘇花安」的工程規畫。但蔡政府執政已六年多,「蘇花安卻遲無進展公路總局聲稱,預計今年可以完成環評提報環保署審查,若行政院同意,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可進行發包作業,民國一二年(二○三二年)可以完成。蘇貞昌不妨想想:區區廿五公里的路段改善要花上十幾年,一個兒童都成年了還看不到通車,他為何不能用照顧高雄魄力解決這個問題

撒錢是蔡政府的一大執政特色,其中前瞻建設八千多億元的龐大經費,更是中央政府施恩示威的一大來源。然而,在執政者濫權揮灑獨厚綠縣市結果,不僅是各縣市的發展及資源配置越來越不均衡,有些地方更因標案過多及發包氾濫產生官商勾結地方官員風紀敗壞。此外,因這類事涉中央補助計畫權責不明考核和審計往往草草了事,造成工程品質不良,而花大錢興建的工程卻淪為爛尾地標。

最明顯的例子,是因品質欠佳而備受爭議新竹棒球場。最初地方僅擬以三.五億元改建,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蔡總統前往視察,卻將它列為前瞻建設第一案使經費一路飆到十二億元。如今,卻是爛泥棄土充數遲遲無法啟用

前瞻淪為「錢沾」,其間灌滿了主政者的虛榮、霸道和私心向下腐蝕官員的專業與情操,這未來多年可能都收拾不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貧窮本質來自破碎關係


◆  2024大位 崇美對決疑美
◆  賴主席 勿忘「和平保台」承諾
◆  傷痛還未過去 金馬又要進入「雷區」?
◆  風光電不穩定/現在就拔插頭 將來怎麼辦?
◆  美晶片禁令 助陸鍛鍊競爭力
◆  治安、警紀、陞遷 「辛苦,應有代價」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貧窮本質來自破碎關係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貧窮本質來自破碎關係


2023-01-17 00:00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1919車隊隊友協助修繕、粉刷張阿姨的房子。圖/侯勝宗提供



筆者剛結束由基督教救助協會所主辦一九一九單車環台,透過十五天的「我騎車你捐款」,為急難家庭募款。六十二位隊員藉由一千三百公里環台騎乘,拜訪了廿九個服務中心,了解受助急難家庭的生活困境,傾聽受助者的心聲,陪伴他們多走一哩路,脫離急難與貧窮困境。十五天深入偏鄉的生活現場,讓筆者真實看到弱勢者的貧窮樣貌,也深切感受到「貧窮的本質來自破碎的關係」!

事實上,貧窮是個很廣泛的觀念,沒有絕對的定義。從中文的角度,貧與窮兩字本來是解釋為「極度不足」,所以貧窮係形容人們的生活情況非常困難、資源極度短缺。但貧窮與否是一種很主觀的個人感覺,也是一種相對的比較;此外貧窮不只是物質層面也可能包含社會經濟及政治上的概念維基百科)。在過去十五天的偏鄉環台騎乘募款行動中,藉由數十個不同急難貧窮個案的拜訪和接觸,我更感受到貧窮其實也是一種「關係破碎」的結果,特別是「家庭關係」。

屏東的張阿姨,就是家庭關係破碎的代表案例。張阿姨今年七十一歲,有輕度智能障礙,目前與中風的弟弟、精神障礙的兒子、患有癲癇的姪子同住。一家四口就只靠老人年金和殘障津貼過活。雪上加霜的是,去年住家二樓失火,家具全毀,僅有一樓客廳堪用,原本已是家徒四壁的一樓,看起來就像是廢墟,當外面下起大雨時,房子內就滴滴流水,難以居住。車隊隊友幫忙修繕張阿姨的房子,聽她哭著述說辛酸時,我也只能掉著淚,擁抱安慰著她,並告知救助協會會幫忙尋找資源,協助修繕這殘破家屋,讓他們不再吹風受寒。

恰巧今年車隊也有一來自新竹尖石鄉泰雅族隊友,參與十五天的全程騎行。他目睹沿途這些急難家庭所面臨的困境後,和筆者分享說,這些和他四十年前成長的困境沒有二樣。這位隊友五歲時,父親因為長期酗酒過世,留下媽媽辛苦扶養兄弟姐妹們長大。幸好媽媽堅持孩子要進教會持守信仰生活因著教會牧者與會友無條件愛與幫助補足了家庭功能不足並恢復愛的關係,才讓這位泰雅族隊友人生不致走偏,得以建立美滿家庭,讓貧窮得以破除不再世襲

如今一九一九環台車隊十五天活動結束了,但偏鄉急難家庭仍然在困苦之中,我們能做的就是持續守護與陪伴為急難家庭募款,為有需要的人多走一哩路。邀請讀者在你的生活周遭,持續幫助因著關係破碎而走不下的貧困家庭,讓他們得到走下去的勇氣,擁抱希望的明天。

因為有你,愛能轉動!讓我們一同搶救貧窮,恢復彼此相愛的關係。











2024大位 崇美對決疑美


2023-01-17 00:09  聯合報/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賴清德說,不能讓懷疑美國言論成社會共識,不然台灣會很危險。記者劉柏均/攝影



賴清德以民進黨內超低的投票率當選黨主席。他在競選期間,針對新北市長侯友宜元旦談話時提到兩岸要「平等、尊嚴、友善的交流」,台灣要在全球化中扮演關鍵性角色,「我們絕不是強國的棋子」,提出「拒絕疑美論」,特別強調:「不能讓疑美論成為社會共識」。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賴淸德在這個節骨眼上,提出這個議題,確實是一箭雙雕之計,一面向藍營宣戰,一面譲蔡英文安心。

如眾所知,民進黨的基本立場絕不是「疑美論」,而是「崇美論」。把美國當成是自己的「神主」,對於民進黨人而言,「崇拜美國」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們不抱美國的大腿,抱誰的大腿?」所以當美國人的「棋子」,是民進黨人的「共識」。如今侯友宜居然不識時務,主張不當「強國的棋子」,賴清德既然有心要在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問鼎總統大位,雖然侯友宜沒有指明「強國」是誰,他也要未雨綢繆,對號入座,提前跳出來進行「消毒」工作。

他這套「未雨綢繆」的「先見」,主要是說給蔡英文聽的。蔡英文是民進黨內「崇美論」的「基本教義派」。對於蔡英文,「台獨」僅只是「神主牌」,有必要的時候,拿出來供拜一下即可;但是「崇美」卻是「神主」,所以她對美國百依百順,唯命是從,不敢有任何違抗。美國人要她增加預算、購買軍火、延長役期…,她一向是言聽計從,俯首聽命,從無異議。

軟土深掘」,美國人看她的配合度如此之高,當然是得寸進尺,毫不猶豫。

過去六年,民進黨政府已經花了大約兩百二十億美元,購買美國各型武器;去年底,美國的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又決定在未來五年內,每年無償軍援以及軍事貸款各二十億美元,準備將台灣轉變成一座「亞洲大的軍火庫」;最近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公布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台海兵推結果,在對台灣最有利的美、日介入情況下,台灣將「慘勝」,但是將淪為所有基礎設施全毀的「廢墟」。即使如此,民進黨還是不能譲台灣人民「疑美」。為什麼呢?

蔡英文一貫的堅持是「捍衛國家主權」。最近美國國會通過「台灣學人計畫」,以「西太平洋獎助金計畫」為名,培養美國政府官員成為「台灣通」。接受獎助的美國官員,第一年學習語言,第二年則以研究員身分,進入台灣國會與其他政府機關「工作」。如此一來,台灣的主權跟美國緊密結合,美國將變成台灣真正的「神主」,台灣人民怎麼可以「疑美」?民進黨主席怎麼可以讓「疑美論」成為台灣人民的「共識」?

賴清德非常明瞭: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的大選必然是「崇美論」和「疑美論」的對決。他的「拒絕疑美論看起來是單挑侯友宜其實是劍指藍軍。藍營一向是以缺乏論述而為中間選民所詬病,「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已經當選民進黨主席,並對準藍營放出第一槍。藍軍要如何應對呢?大家都在等著看。










賴主席 勿忘「和平保台」承諾


2023-01-17 00:00  聯合報/ 王漢國/大學退休教師(新北市)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右)當選後表示,將重新擦亮民進黨的招牌。 記者鄭惠仁/攝影



經過連月來的紛紛擾擾,賴清德終於在低投票率、高得票率的情況下,登上了民進黨主席的寶座。聯合報社論指出「主席的難關才開始,還請小心上路」,此言不虛。因為諸多現實上的挑戰,紛至沓來,勢將嚴酷考驗他的智慧、修為和能耐。

若檢視一下蔡政府執政的近七年來,基本上已全然違背了初衷和承諾,陷溺於權錢交易的迷障,竟至難以自拔的地步。有多少政府的施政偏離了正道,無視法紀規範,輕忽責任歸屬,遇事即甩鍋卸責,亂象頻仍。尤為惡劣者,執政者一再地藉由媒體、網軍或側翼愚弄民意,以假亂真,顛倒是非、任意妄為,遂致在去年底的地方選舉中,落得大敗的下場。

民心思變,殷鑑不遠,賴清德在此般景況下出任黨主席,若不能加速整頓黨紀、導正歪風;放大格局、認清大勢;改過遷善、從善如流,那麼未來的政治前景,註定是無比坎坷、艱難和悲觀的。

老子《道德經》有云:「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仔細思量這話,頗值得賴清德深切記取。治大國如小烹,相信這與治理政黨的道理是相通的。而對亟欲爭取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大位的賴清德而言,試問要民進黨重新回到「勤政清廉愛鄉土」的軌道上來,何難之有?尤其在兩岸冰封大軍壓陣列強爭相押寶台灣命運此時此刻,要求執政團隊重修兩岸關係,啟動和平交流,重視台商﹙胞﹚權益,加強經貿合作,又何難之有?

其實,所謂的難與易、大與細之間的判定,取決於一念之間,其「」在己不在人,有為的領導者,自當明白箇中利弊。因此,賴清德若能領導民進黨人,放下意識形態的執拗,或對法理台獨的癡妄,切實以國家安全與民生福祉為重,並以實際行動,落實其「和平保台」的承諾,進而扭轉台海惡劣情勢,則台灣幸甚,國人幸甚。

古云:「聽其言而觀其行」,賴清德能否領導民進黨走出困境?國人且拭目以待!












傷痛還未過去 金馬又要進入「雷區」?


2023-01-16 23:50  聯合報/ 林泉利/馬祖旅台退休教師(新北市)
季青漫畫



美國日前宣布售我「火山陸上機動布雷系統」,國防部隨即表達感謝。但是從立委到學界都疾呼對此軍售案踩煞車,避免讓台灣成為地雷島

筆者童年在馬祖,軍管時期的海邊為阻絕共軍搶灘登陸,到處都是軍方與師長告知嚴禁靠近的「雷區」,但還是頻傳不幸誤觸地雷而亡,或身體嚴重受創手足成殘的事件。

國中時一位隔壁班同學,在一個周日午間,因為想摘取路邊的野草莓解饞,不小心誤踩到地雷,瞬間幼小的生命就被炸得粉碎。同學的家長悲痛可想而知。周一回到學校後,老師更以為「血的教訓」對我們三令五申提醒。後來所有居家附近的海邊與駐守防區設有「雷區」字樣的地方,我們都紛紛走避。五十年後的多次國中小同學會,只要一提到那位不幸觸雷殞命的同學,昔日的共同悲痛總難以抹滅地停格在這一場遺憾裡。

我們都是在戰地前線成長的馬祖人,我們的出生沒有選擇的機會,我們的成長只有逆來順受的忍受與戍守的阿兵哥一起面對中共隨時攻陷的威脅。

之前金馬在政府加速掃雷下有一定成效,沒想到現在台灣卻要布雷防止中共軍隊入侵;而金馬與中國大陸距離最近,當金馬又回到當年處處「小心雷區」年代,民眾情何以堪?當年因為誤觸地雷的鄉親迄今都還沒獲得賠償,現在又要進入「雷區」了?








風光電不穩定/現在就拔插頭 將來怎麼辦?


2023-01-17 01:18  聯合報/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市)
民眾出門時,務必要把家電插頭拔起,或使用有開關的延長線,把插座開關關閉,以保護電器的使用壽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電呼籲民眾在春節期間外出時,要拔掉家中電器插座,以免系統電力過剩造成電壓過高,損壞電器。個人不禁感嘆:要來的總是要來,醜媳婦還是得見公婆。

多半民眾可能會納悶,為什麼台電會在春節提出警告,而不是在一般日子?這就要解釋台電新聞稿中的一個新名詞「滲透率」。滲透率是指風電光電等不穩定電力總電力系統中占比

依經濟部十二月底公布之「淨零關鍵戰略行動規模報告」,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台灣光電裝置容量七七○萬瓩七點七GW),風電裝置容量○點三GW不穩定性電力總裝置容量共八GW。假設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光電風電增加廿五%,則目前風電光電之總裝置容量約為十GW

但台灣全島並非任何時候都陽光普照風力強勁,所以台電預估在天候條件最好時,十GW的裝置容量可以提供六GW的電力。目前台灣一般冬天下午用電尖峰約廿八點五GW六GW不穩定電力之滲透率約占二成,台電調度單位勉強可以用火力機組升降載應付。但春節期間工商業放假停工停業,台電預估下午用電尖峰將降至廿一GW,屆時六GW的不穩定電力滲透率將占系統三成若臨時風大日麗,火力機組慣性不足又不及降載,電壓必將飆升,損壞電器。

電力中不穩定電力滲透率過高一直是全球電力公司很頭痛的大問題。但此次春節台電提出警告,只是未來冬天會天天上演驚悚場面的預演。政府為了達到所謂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淨零碳排大力推動風電光電。如前所述,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底兩者總裝置容量共十GW,依政府規畫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將升至廿五點六GW,民國一一九、一二四年(二○三○年及二○三五年)更將升至難以想像的四十三GW及六十GW。若天候條件好時,可提供電力為裝置容量六成,則此三年不穩定電力將分別提供十五GW廿六GW及卅六GW電力

依上述目前台灣春節外的一般冬日下午系統尖峰負載為廿八點五GW,經濟部預估每年電力成長二%,則民國一一四年、一一九年、一二四年(二○二五年、二○三○年及二○三五年)尖峰負載將分別為卅GW卅二點五GW及卅六GW。屆時冬天不穩定電力滲透率將分別為五十%八十%及一百%目前滲透率卅%就呼籲民眾拔插頭,屆時要民眾天天拔插頭?這絕非危言聳聽。

經濟部規畫民國一一四、一一九年(二○二五年及二○三○年)將花四百億元及二千億元加裝一點五GW及五點五GW鋰電池輔助調度,但花了大錢,電池裝置容量夠嗎?以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為例,若可接受之滲透率為尖峯負載之卅%十GW),但六成風電光電即可提供廿六GW電力,花了二千億元買的電池能頂得了多少用?

今天風電光電裝置容量不及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規畫的廿%就碰到嚴重瓶頸,政府是否要出面說明以安定民心?









美晶片禁令 助陸鍛鍊競爭力


2023-01-17 01:14  聯合報/ 闕志克/清華大學合聘教授(台北市)
中國晶片設計業於中美競合的態勢下,產業政策亟需調整。路透



去年十二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積體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發表一份報告,解析中國晶片設計業於中美競合的態勢下,最近的進展、困境及未來挑戰,具體指出產業政策亟需調整的重點及因應美國禁令的可行策略。這些檢討對台灣不無可資借鏡之處。

首先,中國的晶片設計公司數從民國一一○年(二一年)的二,八一○家增至民國一一一年(二二年)的三,二三四家增長率十五點四%,但為民國一八年(一九年)以來首次下降;民國一一一年(二二年)總營業額達七八七點四億美元,比民國一一年(二一年)成長十六點五%。作為對比,台灣晶片設計產業民國一一一年(二二年)總營業額約四四二億美元,較民國一一年(二一年)只成長一點八%。所以,即便有如華為海思因美國禁令而營收一蹶不振的公司,中國的晶片設計產業整體而言仍然逆勢成長未來前景尚稱健康

然而,中國晶片設計公司平均規模偏小,技術含量普遍不高。只有卅四家員工超過一千人,少於一百人的公司高達二,七一一家從業人員廿三點四萬人人均產值卅六點六萬美元。相形之下,台灣則有二百六十家六點一萬從業人員人均產值七十三點一萬美元。全球十大晶片設計公司中,台灣有三家第五、七、八),中國只有一家(第十)。

中國數量龐大的侏儒晶片設計公司一方面拜各地政府鼓勵發展在地產業政策之賜,另一方面源於「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一窩蜂當老闆的心態。等而上之者研發投入不足,技術競爭力薄弱;等而下之的全力鑽營政府補助、根本無心技術精進,最後營運成績低落,就不足為奇了。

美國晶片禁令,雖可減緩後者在人工智慧、航空、材料、軍事技術的發展進程,但同時也為中國的高端運算晶片公司清理掉所有的外國競爭者,將此市場整個拱手讓人了。

由於晶片設計與製造技不如人,這些公司原本可能需至少十年以上才能迎頭趕上,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如今中國高端運算晶片使用者因別無選擇,即便國產晶片品質性能不盡如人意,仍然願意一試甚至採用。結果這些公司可能只需原來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時間就可鍛鍊出世界級競爭力。易言之,美國的禁令迫使中國晶片使用者進行「被動式國產化替代」,因而無心插柳幫助中國政府加速國產化替代政策落實進程

因為美國的禁令,中國高階晶片設計業在未來幾年內將無法使用比十四奈米更先進的製程。為此,魏少軍挑戰這些晶片設計業者去開發更創新晶片架構及電路設計技巧期以較低階的製程就能產出以往較高階製程才能達成的晶片效能、功耗與成本。一旦中國能殺出一條血路,對其高階晶片業的未來競爭力助益極大。

魏少軍的報告暗示中國在未來幾年將全力聚焦比十四奈米低階半導體製程開發及其相應晶片設計。這樣的發展策略對中國來說是穩紮穩打腳踏實地,但對台灣和世界各國而言則是暗潮洶湧危機四伏,因為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晶片都可以用比十四奈米低階的製程生產出來。一旦中國在這個市場區段作出成績,它就可能進而取得主宰地位重演前幾年在太陽能電板液晶顯示器和鋰電池領域所發生過清洗市場慘烈競爭










治安、警紀、陞遷 「辛苦,應有代價」


2023-01-17 00:00  聯合報/ 許福生/警察大學警察政策所教授、中華警政研究學會副理事長(台北市)
警政署督察室主任張榮興(右圖)升台北市警察局長,廖宗山(左圖)臨危受命將任台南市警察局局長。圖/警政署提供



號稱史上最大高階警官人事案昨天走馬上任。媒體評論:「少了內政部『干預』,警政署重掌主導權,依資經歷、專業能力遴任,名單無太大爭議;但面對治安惡化、警察風紀敗壞,署長布局的新人選能否符合社會期待,挑戰才剛開始。」

公部門陞遷政策最終目標是要讓組織績效最大化同仁滿足極大化。避免走捷徑的不合理陞遷管道,才能鼓勵辛苦且勇於任事的同仁,不計成敗全力以赴。如此,治安與警察風紀能否起死回生的關鍵,在於能否設計合理警察人員陞遷制度,畢竟「辛苦,應有代價」。

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第二十條第一項規定:「警察人員之陞遷,應本人與事適切配合之旨,考量機關、學校特性及職務需要,依資績並重、內陞與外補兼顧原則,並與教育訓練及考核相配合,採公開、公平、公正方式,擇優陞任或遷調歷練,以拔擢及培育人才。」只是就以目前負責治安重責大任的直轄市警察警監分局長及縣市警察警正分局長而言,兩者之培訓遴任制度便有很大差異,如此也造成直轄市警察局原地陞遷較順暢快速的不公現象。

目前縣市警正分局長遴任,須經過「警正班」訓練合格,並通過「縣市警察局候用警正分局長班」甄試,始能擔任縣市分局長職務;且在平均經歷三、四任縣市分局長(約四至五年)及二、三任縣市警察局主任秘書或督察長(約二至三年)後才有機會往直轄市調動擔任督察,之後才能再依序陞遷科室主管再到直轄市分局長。

反觀現行擔任直轄市分局長,並無類似縣市分局長培訓遴任制度,僅需通過警正晉升警監薦任晉升簡任)官等訓練,即能擔任直轄市警監分局長職務,而無其他學歷、經歷及在職訓練相互配合的限制。如此也反映身負更大治安責任的直轄市分局長,缺乏一套培訓遴任制度,且可在不用離鄉背井孤身在外縣市打拚又較快速陞遷下,讓實際付出辛苦且有一定培訓遴任制度的縣市警察分局長無法得到應有代價,這是日前至雲林縣警察局參加學術研討會實際聽到警察同仁的心聲。

辛苦應有代價」,是人事管理核心價值。面對警察外勤工作最核心的領導幹部直轄市警監分局長,確實有必要比照縣市分局長建立起其培訓遴任機制,恢復「警監班」銜接「薦任晉升簡任」官等訓練,並開設「警監分局長班在職訓練,讓警察的陞遷,能以學歷、經歷及在職訓練相互配合。如此從直轄市分局長出發,建構中高階警察幹部培訓遴任陞遷發展體系,調整部分重要警職歷練順序,是當前治安與警風紀起死回生關鍵,深值重視。



葉銀華/綠色轉型帶來的風險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綠色轉型帶來的風險
◆ 林中斌/廿大後北京轉向






葉銀華/綠色轉型帶來的風險


2023-01-17 01:11  聯合報/ 葉銀華(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各國為了要在2030年積極降低碳排放、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陸續透過課徵碳費或碳邊境調整關稅,增加高碳排企業的減排壓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各國為了要在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積極降低碳排放、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達到淨零碳排,陸續透過課徵碳費或碳邊境調整關稅,增加高碳排企業的減排壓力。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評估,在政府、企業、社會推動減碳、轉型成綠色經濟,將引發下述的風險。

首先原物料價格上行風險。在全球推動降低碳排放下,對相關原物料需求不斷增加,將引發這些價格螺旋式上漲,並可能對未來全球淨零碳排計畫產生不利影響。例如:日常生活常看到為減碳而轉用的電動汽車,其使用鋰電池所需大量的鋰、鈷,以及相關的鎳、銅、石墨、鋼和鋁等;風力發電關鍵機具發電機、海纜線與葉片,亦需要大量的鋼與銅;太陽能光電構建則需大量使用鋼材及鐵材。未來幾年,對這些關鍵原物料需求將增加,但都來自汙染且碳排放量高的採礦場與鑄造廠的生產,也是環保法規加強限制以及強制碳費碳關稅徵收主要對象,此將限制這些關鍵原材料供給,進一步加劇其價格的上漲。

其次央行通膨目標上調風險。由於能源結構要朝向便宜、碳強度低燃料轉變是需要時間的,當前對一系列石化燃料等高碳排產業課徵碳費或碳關稅,且逐步提高,雖有助於加速綠色轉型,但在能源需求相對缺乏彈性條件下,會導致消費價格持續上漲,因而綠色轉型對通膨已構成上行風險稱為綠色通膨)。歐洲央行正在考慮如何應對與氣候相關所引發的通膨,並討論解決方案,若採取提高通膨目標的作法,這會讓大眾儲蓄的實際價值減少,也讓他們的實質購買力下降,並損害歐洲央行的信譽和公眾信任,恐將掀起金融市場不小的波動。有鑑於央行有維持且穩定通膨率的職責所在,在綠色轉型力促碳費碳關稅徵收引發物價波動加劇環境下,這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維持以往二%通膨目標料將陷入挑戰。

再來所得分配更加不均的風險。隨著轉型綠色經濟,碳排較高產品價格漲幅往往高於低所得家庭之收入成長幅度,讓低所得家庭收支變得不成比例,較難支應日常生活所需;但此種情形比較不會發生在高所得家庭,將使所得分配更加不均,這也是綠色通膨帶給社會面衝擊潛在風險依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研究指出,德國導入碳排放交易系統後,若以所得高低十分位數來看,最高所得組家庭負擔加重○點六%,最低所得組家庭負擔則增加一點二%。本文要特別強調如果各國真的落實淨零碳排,則碳費或碳關稅勢必持續上漲,上述所得分配不均程度會更加明顯,這將加劇日益緊張社會局勢

近日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案通過,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淨零排放目標、各部會權責、氣候變遷調適專章與徵收碳費機制正式列入法律明確的做法還需相關部會制定。在目前減碳的技術下,上述綠色轉型帶來的風險或許一開始不會很明顯,但會越來越嚴重,值得政府注意,並預為擬訂因應措施。 



黃齊元/台灣需要新的全球化論述

◆  黃齊元/台灣需要新的全球化論述
◆  詹文男/乘風破浪的姐姐 引領女力經濟






黃齊元/台灣需要新的全球化論述


2023-01-17 03:58  聯合報/ 黃齊元/藍濤亞洲總裁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



當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宣稱全球化已死,走向世界卻成為台灣企業最重要的課題。當今全球化已超越企業層次成為世界各國政治角力核心。不管台積電赴美投資對台灣經濟有多好,重點在於其是被美國強迫的,這只是開始。

去台化」其實是「去台積電化」,因為其掌握全球大部分高階晶片製造。台積電技術不會流失,價值卻會,因未來需把更多資源放在沒有效率的地方,拉低毛利率。想打敗台積電可說門都沒有,但人才赴美已門戶大開。未來就算赴美人才皆跳槽,台積電仍可從台灣其它來源補足,對產業整體影響不容輕忽。

CEO 的任務是創造企業股東價值,同理小英總統的任務是極大化台灣價值技術流失價值流失是兩件事,而後者可能來自錯誤商業決策或政府干預。特斯拉股價大跌七成,很大程度在於馬斯克分心去買推特;但阿里股價狂跌,主因在於習近平共同富裕政策及對民企大咖監管。

台灣不是烏克蘭,但已陷入戰爭漩渦。美國賣軍火給台灣,也向台灣採購軍火,晶片是智慧軍火,乃美國對付中國最有力的武器。台灣的命運已不能由自己決定,否則政府不妨宣布未來企業赴美投資晶片廠需由政府事先核准,並限「N-1」世代,如同當年限制面板業赴陸投資看看老美有何反應

新北市長侯友宜宣稱台灣絕對不是強國的棋子,必須團結對外,在全球化下扮演關鍵性角色,問題是該怎麼做?全世界中美兩強格局已形成,一球兩制當全球化開始大裂解走向碎片化新的危機和商機隨之產生

台灣企業全球化不是去國外設廠就可以,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應有「分」與「合」的策略。企業應切割資源,打造海外平台,以因應未來變局。美國逼台積電赴美,目的是打造美積電、重組供應鏈。一般企業布局沒有辦法太分散,因此未來必須和國內外策略夥伴合作。

第二、應探索新商業模式。台灣全球化以台積電為標竿,但台積電能做的事情,大部分企業都做不到。中國大陸中小微企業透過跨境電商平台,成為「微型跨國企業」,平均運營三點五六個海外站點,近期低價電商 Temu 更快速滲透美國市場。全球化不是台積電專利,但台灣中小企業至今走不出去,市場比工廠重要。

第三、應開拓更多市場。現在大家談「去中化」、「去台化」,為何不能「去美化」?不是說美國不好,但其以半導體和電動車產業為主,其他產業該去哪裡?美國封殺中國陸企反而在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積極布局分散市場。許多中國公司最近將註冊地遷到新加坡,避免受到制裁,並利用當地資金和人才資源。

第四、應重視產業平衡發展。政府將太多資源放在半導體產業,造成分配不均社會貧富差距嚴重導致民怨日增,這也是近期稅收爭議所反映的問題。台灣有產業失衡的荷蘭病,政府強力否認,或許稱其為「台灣病」更為恰當。

台灣全球化的模範不是台積電,而是宏碁,因為有全球品牌多國布局世界員工,但我們對台積電只有佩服與疼惜。全球化不是美國化,我們應掌握自己的命運,找到發展路徑,才能贏得世界支持,找回尊嚴,創造台灣的價值。


【名家觀點】陳俊光/剖析2023供應鏈趨勢

◆  【名家觀點】陳俊光/剖析2023供應鏈趨勢
◆  【名家觀點】劉大年/美港貿易紛爭對台灣的啟示






【名家觀點】陳俊光/剖析2023供應鏈趨勢

2023/01/17 03:01:54
經濟日報 陳俊光(作者是 KPMG 安侯建業主席)
汽車產業以仿效特斯拉的垂直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即從控制鎳礦開採到晶片設計的供應,然而這股自給自足風潮也成扼殺全球化的推手。圖/路透



疫情未絕、俄烏戰爭持續、高通膨、地緣政治加劇,全球歷經長時間的不穩定和不安全,然而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世界經濟仍會延續著這些不確定性且動盪依舊。反觀一開始面對這些危機時手足無措的窘境,現在應對這些干擾所造成的供應鏈之亂,總算撥雲見日,同時企業戰略輪廓也逐漸清晰。KPMG 日前出版「撼動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供應鏈趨勢報告集結專家團隊分享國際觀點和關鍵供應鏈趨勢,助企業突圍

地緣政治緊張升級下,對供應鏈最大的衝擊就是企業生產所需原物料無法順利輸入,有些地方連主要貿易路線也被阻斷,為此從歐洲到印度衆多企業都在從事戰略自主,並開始重塑其商業模式。例如:汽車產業以仿效特斯拉的垂直一體化經營模式,即從控制鎳礦開採到晶片設計的供應,然而這股自給自足風潮也成扼殺全球化推手。為緩解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企業將供應鏈轉向共享經濟規則和相似價值觀貿易夥伴,如同美國財長葉倫倡議的友岸外包,與值得信賴的國家建立深化貿易夥伴關係。

 「重安全輕效率」也將成爲企業選擇布局的重要考量。在安全的規劃下,企業應與其協力廠商和合作夥伴共同制定戰略,以杜絕網路犯罪者透過滲透供應鏈竊取企業資訊。同時企業也應加快投資雲端的數位轉型,將有助於供應鏈技術升級,其中首重對供應鏈具規劃能力的技術進行投資,才能加速落實企業資料追蹤和及時分析訂定決策的能力。以自動化取代多餘人工來提升生產力,更可降低人 為失誤的風險。

在疫情推波助瀾之下,電商平台為標榜其商品獨特性,細微至產品成分、大小甚至包裝,因此企業將尋求能為其提供更多客製化商品和服務生產製造商,無形中也對製造業產生舉足輕重影響。然而企業今後該深思問題是:是否組建新供應鏈?亦或是去已具備此等生產能力市場從事生產?為因應製造業足跡變化,企業對於未來生產基地的選定、探索與全球企業簽訂生產合約,讓該企業代為生產,或者在未來幾年内建立本土製造核心的可行性、仔細審查企業的庫存分銷網路、考慮未來分銷和微型配送中心地點等都是必須採取的關鍵行動。

最後 KPMG 想要強調的是供應鏈永續發展策略在監管機構和利害關係人高度重視下,其重要性只會與日俱增。大部分的企業如產品製造商、服務業、電子商務平台等,高達八成的排放源均屬範疇三的溫室氣體。若企業只是將自己的碳排做好,但盤不到其上、下游供應鏈也是徒勞無功。因此供應鏈碳排數據蒐集和揭露就顯得格外重要,也能提升企業供應鏈端到端能見度。未來投資者的活動,將轉向那些能夠證明其範疇三排放低的企業。而全球銀行、私募股權和風險資本家,更樂於看到他們的投資組合與永續發展企業相互結合


安侯建業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