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選後 政策、經濟及市場走向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456/web/

◆  聯合報社論/沒有鐵板選區,只有候選人差異與政策良窳
◆  聯合報黑白集/「不負責推薦」省省吧!
◆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選後 政策、經濟及市場走向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選後 政策、經濟及市場走向


2018-11-07 23:5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國會期中選舉結果一如預期,由民主黨奪回眾議院多數黨的地位,共和黨繼續掌控參議院,形成所謂的「國會僵局(congressional gridlock)」。這對未來兩年美國的財經政策、經濟表現及全球金融市場走勢將產生何種影響?
先看政策面,主要是財政與貿易領域。這次選舉結果的最大意義,在於川普政府想要進一步擴大公共支出,例如所謂的「減稅2.0版」,已經不大可能。新國會雖可能會比較重視擴大基礎建設支出,但由於聯邦政府的赤字已經超大,而且期中選舉結束也意味民國109年(2020年)總統大選即將起跑,民主黨不大可能積極支持這項有利於經濟成長的政策,以防川普連任成功。
至於貿易,選後美國並不會減輕對中國的壓力,因為兩黨都主張對中國採取強硬路線;再者,國會由兩黨分治,華府政治雜音將升高,民主黨在移民、法規、外交及健保議題將對川普展開挑戰,甚至可能發動彈劾案,因此川普對美中貿易爭議的立場可能更加強硬,為他在民國109年(2020年)的大選尋求加分。
再看經濟面。川普主政以來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在財政政策的「任期周期」上與以往的總統大異其趣。歷任總統通常會依循「倒吃甘蔗」的策略,剛就任時由於支持度高,政治資本最為雄厚,可以採取一些不利於短期、但有利於長期經濟繁榮的政策,例如削減預算赤字;在任期做到一半時,總統面臨的政治情勢經常會比較惡劣;進入第三年,由於先前採取的長期政策開始產生正面效果,於是總統會擴張財政支出刺激經濟成長,使選民在下次總統大選之前能感受到經濟好轉,對總統爭取連任有利。然而川普卻選擇先讓民眾嘗到甜頭,為未來經濟可能急轉直下種下病根。
現在出現「國會僵局」,川普將難以再擴張財政支出,加上第一輪減稅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刺激效應將會遞減,因此從民國108年(2019年)起經濟成長率將從高點回降,使川普的「任期周期」可能先甜後苦。
至於美股展望,選前一些專家認為若共和黨全勝,對美股將是一大利多,民主黨全勝或「國會僵局」對美股較不利。這是因為川普的財政政策減稅效應在任期第一、二年便已實現。選後川普將難以再擴張公共支出,減稅對企業獲利的正面效果將逐漸鈍化,美股將不易有亮麗表現。
然而結果未必如此。選後對美股真正最有利的因素,就是選舉結束本身,因為政治不確定性下降,與哪一個政黨勝出關係不大。
再者,第一輪減稅政策對企業獲利的正面效應仍將持續;何況政府將繼續鬆綁法規,Fed不會加速緊縮,公債殖利率將相對穩定,美元也可能回軟,這對經濟穩定、企業獲利及美股走勢都是長期性的利多。美股雖然少了選後的激情,但也免掉了宿醉後的痛苦,因此「國會僵局」反而是最好的結果。
再放眼全球,由於川普今年起實施減稅政策,使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表現嚴重背離。選後美國財政支出難以進一步擴張,美國與他國之間的經濟差距將縮小,Fed也將放慢緊縮步調,美國利率上升及美元持續升值的時間將會縮短,這對負債沈重的新興市場將是一大利多;而且從價值面來看,美國以外的股市也普遍比美股更具吸引力。
選舉既已結束,投資人現在的關注點將先轉向Fed8日召開的決策會議不會升息,要到12月才會再升1碼另外歐洲央行也將於今年底結束購債計畫,全球寬鬆政策的時代大致結束,這才是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基本面因素
更重要的因素仍是美中貿易戰的發展。選後由於川普政府的政策著力點減少,因此美中貿易敵對關係可能更加升高。
11月底G20峰會上川普與習近平能談出什麼結果,將是市場密切觀察的重點。除非「川習會」能使貿易戰獲得緩解,否則全球市場今年底及明年的展望仍將充滿不確定。






聯合報黑白集/「不負責推薦」省省吧!


2018-11-07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小野以「柯文哲競選總幹事」身分挺陳其邁,引發議論。 記者邱瓊玉/攝影

作家小野以「柯文哲競選總幹事」身分表態挺陳其邁,引發各種陰謀論。有人臆測是柯P要拉攏綠營,有人認為這是在操作「棄姚保柯」,有人批小野對柯文哲「不義」,也有人解讀陳其邁嚴重告急。無論如何,此舉「助陳」的效果似乎有限。
以為拉幾個名人「掛保證」即能拉抬選情,這是台灣政壇長久以來的一個幻覺。但經過不斷地操作,這項迷思也漸漸被打破了。最著名的例子,是民國89年(二○○○年)三月總統大選前一周由李遠哲領銜的「國政顧問團」,組織一批學界和企業界人士公開支持陳水扁,的確影響不少民眾手中的一票。
諷刺的是,陳水扁當選後不到一個月,就宣布解散國政顧問團,這些人沒有發揮他們預期的「國政顧問」作用。而後來陳水扁貪瀆弊案連續爆發,這群人也未曾為自己的「不良推薦」道過歉,李遠哲還宣稱他「不後悔」挺扁。想必,後悔都留給當初相信他的人去懊惱了。
小野要推薦誰,是他的權利。畢竟,這類「政治產品」的宣傳,要比商品的廣告代言責任小得多。而說到底,在民主選舉中,每個人都是一票,小野的一票不會比高雄市民的一票大;何況,他的戶籍還不在那裡。倒是文化總會總幹事林錦昌策劃這次宣傳,有沒有涉及假公濟私,必須說明一下
且看,四年前曾大力幫柯文哲抬轎的名人們,如今多少人都站到他的對立面去了。「不負責推薦」,大可省省了!







聯合報社論/沒有鐵板選區,只有候選人差異與政策良窳


2018-11-07 23:5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高雄市長人候選人韓國瑜(中)造勢場人氣滿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舉已進入倒數階段這次,不少縣市都出現了「基本盤翻轉」的情況,諸如北部被認為一向是「藍大於綠」的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和基隆市,國民黨候選人從上屆至今都陷入苦戰;而被認為是「綠營鐵票區」的高雄,則出現了鐵票鬆動的情況。這種顛覆傳統認知的戰況,說明了所謂「鐵板一塊」的選區並不存在,候選人憑著不同的條件與政見可以創造出不同的戰果。
說基隆等四市基本盤「藍大於綠」,並非虛言。以基隆、桃園和新竹三市為例,自民國九十年起到一○三年都是國民黨執政,台北市更是自八十七年開始就是藍營執政。四年前國民黨在這些地方慘敗,主要並非板塊崩裂,而是遭民眾對中央執政不滿的「政治大海嘯」所席捲,使得原來的鐵票區人心思變。
經過上次那場「意外」的縣市政黨輪替後,大家都在觀察民進黨能否在這些地方站穩腳跟;四年下來,桃園、基隆和新竹市儼已成為民進黨縣市長選情最穩定的選區,令人刮目。至於台北市,即便柯綠分手後綠營自提姚文智,國民黨仍然只能苦苦追趕,並未找回失去的基本盤。其間原因,除了候選人的個人因素,主要還是政黨及政策認同度不足
民進黨最近推銷「綠色執政」經驗,總不忘拿桃園等三市為例宣傳。諷刺的是,這三市的施政之所以獲得肯定,並非這些市長使用了什麼「綠色治理」的絕招,亦非貫徹「中央意志」;而是這些首長以市政為優先考量,撇開藍綠成見,且避免民進黨慣用的「意識形態治理」。舉例而言,當蔡總統大張旗鼓推動「轉型正義」,把「去蔣」當作主要目標時,全台兩蔣銅像最多的桃園卻未跟進。其他幾個縣市,也多專注市政建設,而非塑造意識形態或和「前朝」搞對立。
而比起傳統藍營的「票倉」,民進黨長期執政的縣市更多、時間更長。其中高雄市的舊縣區,自民國七十四年即已成「黨外」的禁臠;高雄市則是從民國八十七年開始執政。台南市的舊縣區,民進黨自民國八十二年開始持續執政,台南市則是八十六年,距今皆超過廿年之久。其餘屏東縣、嘉義縣,民進黨也掌握縣政分別達十六及二十年之久。
然而,在最具標誌性、民進黨從黨外開始執政的高雄,此次大選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儘管最後的勝負仍難逆料,但韓國瑜僅主打「經濟」和「北漂」兩張牌,就引起選民廣大共鳴,形成可觀的「韓流」,比起四年前柯文哲的崛起毫不遜色這麼重大的改變,當然不是單一因素所造成但這至少證明三件事:第一,國民黨過去對艱困選區採取近乎「棄守」的作法,是造成南部「綠上加綠」的主因。第二,任何地方長期執政都可能造成人心思變,關鍵在在野黨如何催化選民認同。第三,要翻轉選情,不能只靠對手犯錯,而必須提出更積極的選戰策略和政策牛肉。
更進一步看,從民進黨的連任者在傳統國民黨票倉站穩腳跟,到國民黨的戰將在綠營鐵票區攻城掠地,關鍵都在「藍不像藍,綠不像綠」這裡所謂的藍綠,不是指政黨的核心價值,而是傳統作風。國民黨政治人物往往偏於保守怯懦,容易遭地方派系掣肘;民進黨人物則習於意識形態掛帥,一上台就忙著清算、切割前朝,這些都讓選民厭惡。從國民黨在高雄,到民進黨在基隆等三市,都看得出翻轉的並不是基本盤,而是藍綠作風
對選民而言,地方選舉能找到「對的人,做對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對政黨而言,所謂的「票倉」、「基本盤」,本身就不是正確的概念。更該警惕的是,當所謂「西瓜黨」大行其道之時,也正是民心思變的時候。候選人特質的對決與政策良窳的比較,才是民主的王道

【重磅快評】天啊!想害陳其邁的人還真多

◆  【重磅快評】小野怕熱挺其邁,柯一正根本是混廚房的
◆  【重磅快評】天啊!想害陳其邁的人還真多

◆  【重磅快評】林金連「死諫」戳破最會做事政府的假象
◆  【重磅快評】躲過普悠瑪風暴 且看吳宏謀輔選展身手
◆  【即時短評】高教共犯結構黑幕重重 境外生淪犧牲品
◆  【重磅快評】假產學、真打工:一個變調的新南向
◆  【重磅快評】膽子夠大才敢在此時搭普悠瑪
◆  【重磅快評】都什麼時代了 寶傑竟還「被消失」!?
◆  【重磅快評】當假新聞與詆毀元首矛盾...







【重磅快評】天啊!想害陳其邁的人還真多


2018-11-08 08:01 聯合報  主筆室
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競選總幹事小野昨出面痛批丁守中「你到底有沒有讀過書啊」,講到激動處,三度掉淚。 記者邱瓊玉/攝影


高雄市長選舉,意外打得空前火熱。綠營卯足勁頭,從蔡英文總統以降,一切力氣都投入「救其邁」。動作雖然誇張,但也難以苛責:民進黨視為禁臠的大高雄,煮熟鴨子倘若飛走,不但蔡總統的黨主席位子不保,兩年後能否連任都成問題。史上權力最大的總統秘書長菊姐,若從「喊水會結凍」變成「水淹龍王廟」,也是不妙得緊。
不過,既然要搶救其邁,當然要真正對韓國瑜有打擊效果。但近日來的新聞卻讓人懷疑:綠營裡有一批「害邁之群」,或者有心或者無意,嘴上喊的是搶救,卻害陳其邁愈打愈辛苦。
稍早的王世堅「韓國瑜當選,我跳海」就不再提近日「害邁之群」的傑作,包括東森電視台「關鍵時刻」主持人劉寶傑的突然請假,以及擔任柯文哲競選總幹事的作家小野「挺身而出」支持陳其邁
「關鍵時刻」向來號稱「從外太空到內子宮」,話題無所不談,成為各台類似談話節目的濫觴。觀眾原本看著主持人與來賓大談外星人與金字塔,廣告過後卻介紹起秦始皇後宮秘辛,下一段又轉到最新政壇時事......更妙的是,跨越天南地北的「知識」,總是同一批來賓在滔滔不絕。只要最近社會上有什麼熱門話題,主持人和名嘴總能口若懸河,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敢講。
類似節目大行其道,當然代表不少人愛看。然而觀眾在「外太空」與「內子宮」之間穿梭,是真的相信來賓講的是嚴謹事實與真理?還是當作一場有趣的群口相聲?答案其實非常明顯。因此「關鍵」與類似節目天天把韓國瑜一舉一動當焦點,真正應該擔心憂慮的,其實是韓陣營。
結果,「關鍵」先傳出主持人突然「請假」,隨即電視台就出現專訪陳其邁,處理選聞的尺度也丕變。觀眾在確定自己沒有轉錯台之後,是會因此「幡然覺醒」?還是會對政治力公然介入大表反感?
久離政壇的韓國瑜,因為擔任台北農產公司總經理,再度成為公眾人物。衝著這段共事關係,即使韓國瑜儼然成為國民黨在這場選舉的救世主,也不便直接向前老闆直接叫陣。然而此時擔任柯文哲競選總幹事的小野,卻突然公開力挺陳其邁。如此一來,成了柯陣營帶頭破壞「江湖情」,反而給了韓國瑜支持丁守中的正當性。
另一方面,台灣經歷廿年有如內戰的選舉,藝文界或其他範疇的知名人士,都已經被藍綠陣營動員過。除非真的不問政治,否則都早就「出櫃」,早就在過去的選戰中宣示支持某一方。以小野近廿年的政治表態紀錄,恐怕只有倒戈挺韓,才會激起新聞熱潮。可以預期,接下來會有更多名人出面「挺邁」,以他們過去的「表現」,完全不令人意外。這種行為「還人情」有之,「表忠」有之,但若指望原不支持陳其邁的選民「起義來歸」,就未免想太多。
被丁守中批評「文化門神」,小野的反應是當場哽咽,大談自己著作等身,罵丁守中不讀書沒文化。問題是他泣訴「你認不認識」的這些文化人,哪個不曾在過去的政治社會運動中站在綠營一方?哪個不曾在綠色執政時備享「主場優勢」?既然表態支持某陣營,怎能指望對手不批評?丁陣營的反應原本拙劣,卻被「驚天一哭」給洗白。
當然,這完全不代表,民進黨已經輸掉高雄市長選舉。陳其邁的勝面仍然不小,但如果他最後驚險過關,必須歸功於綠營在南部長期紮根,蔡政府毫不手軟動用執政資源,國民黨中央「又老又窮」,以及韓國瑜流於耍嘴皮的習性;絕對不是近日這些急著「救其邁」,結果愈幫愈忙的舉動。
話說得更白點,上述這些行為,只有在韓國瑜贏得選戰、民進黨大敗虧輸的情況下,才會被人記得,並且不斷成為後世的負面經典範例——如果屆時「關鍵」還在,恐怕必然被名嘴們拿來討論







【重磅快評】小野怕熱挺其邁,柯一正根本是混廚房的


2018-11-08 16:38 聯合報  主筆室
繼作家小野之後,導演柯一正也透過影片,力挺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呼籲選民要相信誠實、認真、行事低調的人作為領導者。圖/擷自YouTube影片

批韓挺其邁,小野怕熱又要進廚房,卻「被火燙到」而落淚,讓柯文哲抱著他「惜惜」。不過,小野稍早預告「接下來還有其他震撼彈」;下一個進廚房的,總該有點不怕燙的心理準備。
韓國瑜說,每天都有人排隊等著罵他,一個一個來別插隊導演柯一正沒插隊;他的「我是挺其邁的」影片,是小野口中的第二枚「震撼彈」。不過,柯一正進廚房,不僅不怕熱不怕燙,他根本已經是混廚房的。所以,震撼彈也沒那麼震撼了。
相對於小野的文化形象,這幾年來,柯一正已經沒有給一般人留下什麼電影的新記憶,反而大多是在一些立場鮮明的政治抗爭與社會運動場合出現。
所以,現在看到柯一正,會懷念電影《光陰的故事》的人大概已經不多,但會記得柯一正在凱道上排人字呼「我是人,我反核」口號的人應該不少也總有一些人會想起柯一正手畫太陽花幫學生顧立院,還知道柯一正是時代力量主席團成員和不分區立委候選人
柯一正根本已經是混廚房的;雖然脖子上還掛著「導演」的名牌。
對,就是「我是人,我反核」!那波反核運動,對民進黨「非核家園」助力不小,但現在卻搞得蔡英文在非核與減碳之間裡外不是人,也搞得賴神在深澳燃煤與觀塘藻礁之間裡外不是人。更重要的,不管你是不是人,都得苟活在霧霾下用肺發電
不知道混廚房的柯一正怕不怕熱,但他兒子柯宇綸被中國大陸網軍點名「台獨藝人」,主演的電影《強尼凱克》在大陸上映受阻,其他演出新片資料也被移除。中共作法並不高明,但父子進了廚房,柯宇綸真的被燙傷
父親混廚房,不必株連兒子柯宇綸在大陸被燙傷,是因為他也拿著太陽花進廚房
可是,將心比心,柯一正挺其邁,為什麼還要用力提醒高雄市民,陳其邁出「淤泥」而不染

聯合筆記/沒綠白合作,也會棄保投票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456/web/

◆  美國會新局 台灣要防川普變數
◆  分裂的美國 選後新試煉
◆  小野挺邁 柯捅刀 韓丁解套?
◆  聯合筆記/沒綠白合作,也會棄保投票
◆  小野灑淚… 怕熱就別進廚房
◆  門神說噴口水 來場君子之爭吧
◆  他們/我們 民進黨和人民對立
◆  空汙爆表 環署只會拿弱勢宣示決心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沒綠白合作,也會棄保投票


2018-11-08 00:09 聯合報  林修全
文化人小野拍影片力挺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但小野說,沒想到被打上台北市長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總幹事的職稱。 圖/取自陳其邁臉書

首都市長之戰,國民黨大可不必擔心「綠白合作」,但會不會發生「棄保效應」,確實是決定誰能入主北市府的最後關鍵
爭取連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他的競選總幹事、文化人小野拍攝宣傳影片,公開力挺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使得「綠白合作」的話題,再度搬上檯面,就連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都聲稱,這是「白綠合謀、柯蔡合作」
丁守中的指控,是擔心綠營「棄姚保柯」,因為根據目前各方民調顯示,丁守中和柯文哲的支持度愈來愈接近,所以當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得票愈多,拉走柯文哲的部分票源,丁守中將有機會脫穎而出,讓台北市再現藍天。
不過,「綠白合作」已不太可能,甚至選後發生的機會也相當渺茫。因為從民進黨決定提名姚文智參選台北市長後,只差沒有和柯文哲撕破臉、公開正式決裂,但已造成柯文哲選情陷入分裂危機,大幅增加連任困難度;再者,從選戰開跑以來,姚文智為拉抬個人聲勢,矛頭多數對準柯文哲,較少攻擊丁守中,導致綠白關係日益惡化。
未來只要選舉結果出爐,柯文哲和民進黨勢必漸行漸遠,畢竟,柯文哲萬一連任失利,敗選原因幾可全部歸咎於選票被瓜分,怒火將燒向民進黨;柯文哲若能繼續擔任台北市長,則是證明柯文哲羽翼已成,不必再依附民進黨。
當民進黨決定加入台北市長戰局時,早已注定這些結果,「綠白合作」早成為過去式。但會不會發生「棄姚保柯」的現象,不全然取決於兩陣營是否合作、綠白要不要同謀,只要選民有期待,自然會出現「棄保」投票。
截至目前為止,姚文智努力投入選舉,沒有絲毫退選跡象,一旦姚文智的選情遲遲未見起色,當選民不想浪費手中那一票,或是不願看到丁守中當選,都會自動將票投給柯文哲,這是柯文哲要順利連任的最重要關鍵。
因此,就算柯文哲陣營未公開操作棄保,選民也可能因為感覺到危機意識,自動集中選票;至於要避免棄保影響最後選戰結果,最好辦法就是讓自己成為「第一、唯一」的選擇,而不是去擔心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綠白合作」。








空汙爆表 環署只會拿弱勢宣示決心


2018-11-08 00:44 聯合報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系副教授(基隆市)
漫畫/季青

這幾天台灣西半部空氣汙染嚴重,不僅汙染範圍廣,濃度也居高不下,十幾個測站都「紅」到爆表。空汙議題正好遇上一年當中問題最嚴重的季節,自然成為重大選舉議題。猜想這周末的反空汙大遊行,大概將成為不分黨派與政治立場的候選人爭相露臉的場合,理由無它:大家同感空汙使健康飽受威脅。民國103年(二○一四年)世衛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超過七百萬人死於空汙
令人不解的是,環保署此時祭出的是「逐年縮減燃油機車新發放牌照數」,以推動電動機車等政策。看來政府回應社會改善空氣品質要求,大致也只能拿最軟的弱勢族群來「宣示決心」一番。
務實面對空汙,可先將問題粗分成兩方面,一為局部街道上的,另一為區域性的霧霾問題。在街道上汽機車,尤其是柴油車應為最主要汙染源;區域性霧霾汙染源,則包括汽機車、非路上柴油引擎、工廠及火力發電廠。而減輕空氣汙染,短程策略在於透過暫停和減緩某些活動,因應不利氣候條件下導致的惡劣空氣。例如二氧化硫濃度居高不下時,即可要求燃煤發電廠緊急降載和換燒較乾淨的替代燃料長期策略則透過立法,並持續落實防制措施
與大眾消費習慣相關的垃圾焚化爐和汽機車,同樣成為重要汙染源其防制端賴政府擬定並執行有效措施。此外,周遭無處不在的非路上柴油引擎,也是不容忽略的汙染源。以營建工地為例,根據美國環保署清淨空氣法諮詢委員會的說法:一部推土機引擎的排放量,可超過五百輛汽車的
源自起重機等營建用設備等非路上柴油引擎的排放,包括 PM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空氣毒物世衛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署最近便根據充分證據,將柴油引擎排氣歸為人體致癌物而源自非路上柴油機的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則是地面臭氧(光化學霧霾指標)
值得提醒的是,儘管非路上柴油機消耗的柴油量僅占整體耗量的少部分,其產生的PM2.5,卻很可能遠高於源自路上的柴油車。在台灣,相對於路上柴油車已有趨於嚴苛的排放標準,對非路上柴油機的法規卻仍付諸闕如。美國與歐洲自一九九○年代以來,早已落實非路上柴油設備相關法規,而加拿大、日本、中國、巴西、俄羅斯等國,也陸續通過相關法規。
表面上台灣可撿現成,受惠於自前述國家進口符合排放標準的引擎,然要確保這些引擎的實際排放表現,卻仍賴訂定相關法規及落實檢測。
因應全球追求零油車與電動車變局,以解決空汙問題已成大勢所趨。然面對台灣的實際處境,政策上可先做的是,一面補貼改裝既有柴油巴士與貨車,以降低空汙排放,同時積極利用台灣已具基礎技術,分階段引進油電與電動巴士上路,建立符合效能與潔淨要求的運輸系統

劉憶如/國會制衡 不再是川普一人說了算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憶如/國會制衡 不再是川普一人說了算
◆  趙春山/馬習會3周年回顧:啟動兩岸領導人會晤的3把鑰匙
◆  洪蘭/豬是被罵出來的
◆  盛治仁/川普太多,林肯太少

◆  王健壯/更高的忠誠是什麼?
◆  施振榮/打造空總基地 成為文化科技園區
◆  方祖涵/非典型亞裔新生代
◆  嚴震生/衣索比亞的政治三部曲








劉憶如/國會制衡 不再是川普一人說了算


2018-11-08 00:04 聯合報  劉憶如(作者為香港北威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美國期中選舉揭曉,川普在推特發文表示這次選舉是「一大勝利」。 美聯社


昨天(十一月七日)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出爐:共和黨續掌參議院、民主黨則拿下眾議院主控權;美國國會再度進入兩黨牽制局面此次選舉最關鍵的影響是,美國總統川普在後半段的任期內,將面對一個有制衡力量的國會。未來兩年川普將受到民主黨之有效牽制;許多悖離民意的重要議題,也就不容易再是川普一人說了算。從這個關鍵意義來看,就算國會的分裂可能造成政治僵局,但一意孤行的政策卻是傷害最大。一個有力的在野黨對「完全執政」總統的監督制衡,實為民主政治最可貴的本質。
民主黨在眾議院的獲勝,基本上是符合選前民調與市場的估算;但是許多人本來所期待民主黨「藍色浪潮」的大幅勝出,卻也並沒有發生。與之前美國期中選舉的紀錄相較,民主黨雖然此次贏得眾議院,但表現卻仍低於歷史的平均。具體而言,以往若現任總統的支持率低於百分之五十,則該總統所屬的政黨,在期中選舉時平均失去卅七個眾議院的席次;但在川普最近支持率不到百分之五十的情況下,共和黨此次期中選舉在眾議院的席次中失去的席次則少於卅七席(還沒開完票);因此民主黨雖然拿回眾議院,但未來仍然挑戰不小。
此外,美國的期中選舉過去不常成為國際上關注的焦點,也不像美國總統大選一般,吸引著全球許多人徹夜追蹤美國開票的過程;但這次的期中選舉卻非常不一樣。對美國而言,這場期中選舉的特殊性,更由許多美國選民破紀錄的熱烈參與程度顯現出來。相較於民國103年(二○一四年)期中選舉的八千三百萬票,此次投票數估算約一億一千四百萬,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七;更有許多州都創下前所未有的期中選舉之投票紀錄。
這次期中選舉投票熱烈的情況,可能反映美國政治走向更加分化的現實。一份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在這次參與投票的選民中,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的投票行為與他們是否喜歡川普無關。而川普選前各州造勢,強調他的名字其實是在選票上:「投給川普支持的候選人其實就是投給川普」,也造成相當的效果。許多選民此次看起來是「選黨不選人」;美國兩黨政治的對立情況,未來應該也只會更加嚴峻。
最後,依據過去歷史經驗,美國期中選舉的選票,雖然顯示美國民眾對現任總統就任後表現的認同程度,但究竟也同時反映選民對其所在地地方性議題的看法;因此雖然是一個重要的風向球,但卻未必與下一屆總統大選直接掛鉤。歷任美國總統也常有所屬政黨輸掉期中選舉,但卻連任第二任總統的例子;例如歐巴馬在民國98年(二○○九年)初上任後,他所屬的民主黨在民國99年(二○一○年)十一月的期中選舉,輸掉眾議院而成為少數黨;但歐巴馬卻仍在民國101年(二○一二年)十一月贏得第二任總統大選。因此,共和黨雖然失去眾議院;但兩年後的總統大選,川普應仍是任何其他競爭對手最強而有力的挑戰對象。但民主黨究竟贏回了眾議院,期待未來兩年制衡力量的產生,更期待美國民主制度典範的顯現

名家觀點/人民幣貶破7…還是有可能的

名家觀點/人民幣貶破7…還是有可能的


2018-11-07 23:09 經濟日報  王健全 (中華經濟研究院代理院長王健全口述,記者林彥呈紀錄整理)

美國期中選舉落幕,民主黨贏得眾議院,共和黨繼續主導參議院,從結果看,美國總統川普施政或多或少將受到民主黨制約,對於中國的貿易戰能否持續貫徹其意志待觀察,但也勢將左右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
日前一如預期,美國並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美國對匯率操縱國的認定有三項標準,包括對美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經常帳順差占GDP比重超過3%;持續干預外匯市場,推動貨幣單一方向發展等。雖然人民幣今年對美元貶值近10%,但此一情況,並非人為干預的結果,而是中國經濟情勢表現不佳,以及美國經濟熱絡,加上美元升息、美元強勢所致。
據此來看,中國僅符合匯率三標準中的第一項標準,因此沒有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從定義上來看是意料中事。但此一結果,也同時為了即將到來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的川習會進行鋪路,讓兩大國的談判留下一些轉圜餘地
近年來,中國政府相當擔心金融、房地產產生泡沫現象,因此不再追求高速成長,「供給側改革」的序幕因此揭開,政府透過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等手段,來緩和泡沫化的現象,希望經濟得以「軟著陸」。
這一連串的改革,同時打擊了影子銀行、P2P等亂象,地方融資平台也受到波及,並導致內部資金緊縮、利率高漲的困境。偏偏美國又發動貿易戰,一旦對美的貿易順差縮小,中國賴以發行貨幣基礎的順差美元萎縮,將會進一步加深內部資金的緊縮,加上尋求避險的資本可能因此外逃,內部資金壓力更大,當今經濟情勢,可謂處於腹背受敵的情勢中。
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固然有抵銷美國課稅成本的上升、提振出口的優點,但後遺症也不少,主要包括資金外流、被美國指控操控匯率等。其實中國政府還有發行公債、降低存款準備率等政策工具,可以交叉使用,因此即使人民幣貶值,我認為也還是會在狹小的區間內震盪、盤整。
人民幣匯率會不會貶破7元大關,一直是外界相當關注的話題。多數人認為,一旦失守這道重要的心理關卡防線,資金將會加快外流、甚至引來避險基金對金融市場狙擊,導致超貶(overshooting)的情況,一路朝外資看空的7.2、7.5元下修,惡化的情況將難以想像。因此,短期內中國應會嚴守匯率防線,人民銀行的逆周期因子,也可進行適度干預。
然而,就歷史經驗來看,一國捍衛幣值的努力,恐怕難以擋住龐大的預期心理,以及避險基金的放空力道,只要美中貿易戰持續惡化,資金加速外逃,加上捍衛人民幣必須釋出美元、回收人民幣,將使大陸內部資金緊縮的壓力,更顯嚴峻,屆時將衝擊處於高檔的房市。
此外,倘若貿易戰打得不如美國預期,美國政府有可能使用利率、貨幣政策等手段,繼續逼迫中國就範,如果發生此種情況,中國有可能會順勢讓人民幣一次貶足,消弭預期心理,並且抵銷美國課徵關稅而提升的成本。
由此分析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短期內應該會在狹小的區間內震盪、盤整;但若貿易戰加劇、美國動用貨幣政策,以及避險基金放空力道強勁,中長期貶破7元關卡仍不無可能。


王健全

王健全是美國普渡大學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在產業經濟、產業科技政策。 身為台灣重要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副院長,他需要對外溝通說明建言,網友不時可以在各大媒體看到他的專文。